基于动力机制的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462(2005)05-0607-05

基于动力机制的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刘恒江,陈继祥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上海 200052)

摘 要: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其包含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内源动力机制将产业集群中包含的本地根植性蕴涵丰富的要素(资源)转化为内生优势;外源动力机制分为政府行为、外部竞争环境等,其作用带来产业集群的外部优势。以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其作用规律研究为基础,产业集群内部治理与集群政策相结合的“从下到上”思路,是有利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竞争优势;发展逻辑;集群治理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我国产业集群在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和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自发成长起来的产业集群也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如规模小和档次低、只能获取被动且初步的集群效应、对产业集群认识不够、政府和中介的作用未能发挥等[1]。许庆明等(2003)也披露了我国产业集群呈现出大量恶性竞争和衰退现象。这些的确令人担忧。经济全球化下,如何有效地发展我国产业集群是一个具有深刻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的重要课题。国内许多学者习惯于从政策角度借助政府的干预,以“从上到下”(T op to bottom)的政府主导方式寻求我国产业集群的新发展。当然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发展我国产业集群中功不可没,但政府由于其集群知识贫乏、官僚控制、资源不足等原因一般只给予产业集群外力支持,而忽略对产业集群内在动力的培育,难以为我国产业集群带来发展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本文基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来寻求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1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作为产业集群的内在核心问题,有着复杂的构成和作用原理,很难给出清晰的描述,其概念也一直比较模糊。国外学者经常用Dynamics、Dynamism、Dynamic mechanism等词来进行表述,国内有些学者也明确以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但很少有人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内涵进行明确的分析和界定。

在牛顿的力学体系中,动力是外物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力量。而在系统科学领域,动力是“非平衡”,非平衡就是有差距,有差距才有力量,如人与人在经济生活待遇上的差异能激发改变社会的力量。什么是“机制”?机制就是系统内部的一组特殊的约束关系,它通过微观层次运动的控制、引导和激励来使系统微观层次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宏观的定向运动[5]。“动力机制”就是把上述二者结合起来,即系统动力按照特殊约束关系所进行的演化运动。如汽车运动的动力机制,首先是汽油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成为驱动汽车前进的动力;其次是汽车宏观层次的机械运动来自微观层次无规则混乱的热运动的控制、约束和引导,将气体膨胀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推动活塞运动,然后又通过连杆和飞轮直到使车轮旋转,形成汽车的运动。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集群发展的核心,是指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具有比较稳定的构成方式和作用规律[3]。

可以总结出两方面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①内源动力机制是一种自发的内在力量,表现为分工互补、降低交易费用、知识共享、外部经济、规模经济、网络创新等。②激发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与国家(政府)有意识地对集群进行的规划、调控行为,表现为外部竞争、区域品牌意识、集群政策等。

在最近集群动力机制研究中,突出的转变是由内源动力机制或外源动力机制的单体分析到内外动力机制共同作用过程的描述[3]。内源动力机制和激发动力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融合组成集群的动力机制,它的作用使得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群体。S wann等人(2002)研究和比较不同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发现,产业优势、新企业进入、企业孵化增长等内源动力因素与本地气候、经济环境、外部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外源动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非线性关系作用是推动集群发展的关键力量。Brenner和G reif(2003)应用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来研究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发现集群内存在七种动力因素:人力资本集聚、非正式交流、企业相互依赖、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当地资本市场、公众意见和当地政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它们系统化为集群的动力机制,并探讨动力机制对集群演化的作用。因此,要注重集群动力机制的整体作用。

2 产业集群的发展逻辑

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物质资源、

第25卷第5期2005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 ONOMIC GE OG RAPHY

V ol.25,N o.5

Sep.,2005

收稿日期:2004-10-11;修回日期:2005-0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371043)的阶段成果。

劳动力、资本等)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基础,低层次的、基于传

统自然资源禀赋的基本生产要素只能带来静态比较优势,而高层次的、基于知识集聚的高级生产要素则可带来强劲的动态竞争优势。要把集群的生产要素转化为竞争优势,还需具备一定的生产要素(资源)整合能力[4]。动力机制作为推动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主要功能就在于将集群的要素转化为显性的竞争优势。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是集群成长的标志。因此拥有要素,培育动力机制,并不断地将要素转化为竞争优势,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逻辑(图1)。动力机制是集群的能力及其作用规律。集群对竞争优势的期望和在实践中对竞争优势的检验反馈,指引了动力机制的调整和优化;动力机制的发展又具备了更有效地利用要素的能力和方式,并促使集群各主体(企业、政府、中介等)去更新或获取更有价值的要素(如知识资源)。本地化的要素、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的运行过程是集群所特有的、难以被模仿的发展逻辑,从这点来看,符合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图1 产业集群的发展逻辑

Fig.1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industrial

cluster

图2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industrial cluster

dynamism and competiveness advantages

资料来源:根据Best (2001)和G ilsing (2000)绘制。

动力机制是集群发展的核心,成熟的动力机制可以将集群任何可获得的要素很快转化竞争优势,而且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图2)。在动力机制作用下,集群竞争优势往往具有自我繁殖和演进的趋势。“调整阶段”表示动力机制的变动和调整造成了集群竞争优势的起伏。动力机制越成熟,调整时间就越短,竞争优势增长就越快。

3 内源动力机制与内生优势

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格兰诺维特把经济行为对特定区域环境关系(如制度安排、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念、风俗、隐

含经验类知识、关系网络等)的依赖性称为“根植性”

(Embed 2dedness )[10]

。根植性是产业集群长期积累的历史属性,是资源、文化、知识、制度、地理区位等要素的本地化,它是支持集群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的本地根植性一经形成,就有难以复制的特性。因此,根据我国产业集群的本

地要素种类,可将集群根植性分为认知根植性(C ognitive em 2

beddedness )、组织根植性(Organizational embeddedness )、社会根植性(S ocial embeddedness )、制度根植性(Institutional embedded 2ness )和地理根植性(G eographical embeddedness )。

3.1 认知根植性

集群中的认知是指有效的、有价值的和结构性的意识形态。认知根植于本地人们的经验之中,经验包括:①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性的地方文化(包括传统、民族风俗、行为习惯等)、信仰价值系统和道德世界观;②默会知识(T acit knowledge )(不可言传、非规则化和非逻辑化)。前者孕育了人和企业的行为意识、经营观念特别是企业家精神,来源于地方文化中蕴涵的挑战阻力和风险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集体性的合作与创新关系,浙江温州产业集群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勤劳而又敢冒风险的炽烈的企业家精神和“人人争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它们是温州集群的自主创新活力和主要的发展内在动力。后者则来自于师徒制、范例学习和投靠权威的“干中学”模式的作用。集群内长期得以承传和积累下来的默会知识,如专家诊断、行家技艺、科学、艺术创造活动等,不但铸造了集群雄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以工具或媒介(含理论、技术及实践)的形式融入研究者的创意之中,可以塑造出新的知识形态。高技能的特殊劳动力群体是集群的创新基础,丰富的默会知识和浓厚

的创新创业氛围大大降低了革命性创新活动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带来创新优势。另外,集群内一致性的认知可以引导人与企业组织的契合(Pers on -organization fit )以及组织与集群的契合(Organization -cluster fit ),很容易达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使命感。

3.2 组织根植性

集群组织根植于产业整体的层面,而不偏向企业或个人,它是指本地集群的组织性质、形式和结构。集群的产业性质不同将有不同的道路选择,如上海张江集成电路集群在形成之初定位于高科技产业,因此选择高端道路(High -road );浙江温州、嵊州等产业集群定位于低成本的手工业,因此走低端道路(Low -road ),高端道路比低端道路有显著的效率优势。从集群的部门来看,区域内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服务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部门劳动分工;从生产过程来看,产品的生产工序被高度分解,每一道工序分别由不同企业来完成。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使得所有工序型企业(供应商、生产商和购买者)沿着产业价值链上下游或水平方向排列并互相依赖,加上大学、R&D 和技术中心、商业服务机构、管理机构和其他服务企业如金融、保险等的联结作用,组成本地化的复杂价值链网络。本地企业或机构的质量水平是集群价值链网络的质量基础,价值链网络的结构和作用方式也决定了它的效率和能力水平,如开放的集群组织比封闭的集群组织有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和利用环境资源能力;灵活专业化比标准化大生产更能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紧密联系和快速运转的价值链网络比松散的价值链网络有更高的集体效率、更广泛的外部经济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

3.3 社会根植性

集群丰富的社会资本(S ocial capital )使集群的经济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根植性”。社会资本是指网络(Netw orks )、规范(N orms )、信念(Beliefs )、规则(Rules )及文化制度(Cultural insti 2

806经 济 地 理 25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