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狗――我读论语》 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丧家狗》

《丧家狗》

《丧家狗》读书报告《丧家狗》书评《丧家狗》是李零07年出版的一本根据论语评论孔子的一本书。

李零说:《论语》要拆开来读:纵读之,历览孔子的一生;横读之,深入孔子的内心。

我曾在高中的《论语选读》中看到过这本书的相关介绍,也听说过孔子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狗的故事。

这次有幸可以写一篇有关这本书的书评。

孔子是我们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很多思想被我们至今沿用。

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思想不被重视,各国都不采纳、甚至是排斥他的思想。

直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才确立了儒教的正统思想。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从别的书籍中,或许我们很难了解孔子的思想了,但从论语中,我们可以从孔子的言行中了解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

曾有人说孔子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我觉得是的。

孔子他不是圣,而是一个四处碰壁,但仍然坚持着的人。

孔子早年在鲁国,后来因为鲁国内乱,他离开去了齐国,齐国的大夫想加害他,然后他又回到了鲁国,可后来齐国的女乐使得鲁国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最终,孔子离开,开始周游列国的旅程,开始了“丧家狗”的流浪之旅。

当时社会,有文化学识的人主要分成两派,一种是隐居山林,归隐田园的高洁雅士,另一种是“哺其糟而歠其釃”、“淈其泥而扬其波”的当权者。

孔子在这个时候,他融入不了两个大家庭中,他“丧了家”。

一个有学识,心存仁义之心的人,四处游说,为统治者尽心竭力,劝他们改邪归正,试图恢复周公之治,一生奔波劳累,却无所得的人。

正如说的导言里所说孔子是个堂吉诃德。

他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思想是丰满的,行为是高尚的。

至少在后世,我们永远记住了他,学习着他,怀恋着他。

《论语》是本常读常新的书。

即使是几千年前的书籍,却仍然焕发着光彩。

《丧家狗》通过对论语的解析,从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孔子,去评价孔子,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让很多人更加接近这个被历代统治者圣化的“圣人”。

书中“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报告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报告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报告提问1,孔子《论语》原著的真是真实含义2,《论语》的批判与扬弃,即可以继承的和需要抛弃的。

3,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的基本思想概况4,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儒家么?需要怎样的儒家?五四打倒孔家店成了思想现代化的开端,而在这之前的三千年,我们的学者不过是对几十本经书进行在开发而已。

中华帝国的稳定与衰落,继而重生都与他产生了重大的联系。

而认识一个真正的孔子,不仅仅有助于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批判,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位伟大中国人的真实的历史地位。

篇幅有限,所以我想列举几个观点,稍稍能理解孔子的治学,治国,修身之道。

关于人伦道德,儒家著名的三纲学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成了后来人批判最为集中地地方。

的确就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就是确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凝聚成一个个小型的专制单位,而皇权则是这种不平等的无限扩大而已。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句话和上面那句结合起来,孝悌也就是家庭伦理就变成了一味控制般家长制。

是啊,在家里面对自己的父亲兄长俯首贴耳,收到这种思想的控制,到了社会,进入官僚阶级,怎么可能犯上呢,一切早已是天经地义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这两句话的大意就是君子不去谈论那些神鬼,后一句是尊敬鬼神但不去膜拜啊什么的,客客气气但绝不亲近。

鬼神观其实也是自然观或者科学观。

那个时代,对于大自然,多了一些类似宗教的迷信,孔子是入世的,关怀现实世界,人类社会,他认为什么来世啊,神鬼啊,地域啊,过于玄虚,不值得过分研究,消耗精神。

但是由于没有做研究,便不能得知他们是什么,是否存在。

于是不过问,单位了避免可能的麻烦,还是尊敬点好。

这样问题就来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老人家这么理性,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必然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知识空白。

可惜的是,对于大自然的研究,那些怪力乱神的可以避免,是的这种空白迟迟不能填充,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报告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报告

提问,孔子《论语》原著地真是真实含义,《论语》地批判与扬弃,即可以继承地和需要抛弃地.,以论语为代表地儒家地基本思想概况,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儒家么?需要怎样地儒家?五四打倒孔家店成了思想现代化地开端,而在这之前地三千年,我们地学者不过是对几十本经书进行在开发而已.中华帝国地稳定与衰落,继而重生都与他产生了重大地联系.而认识一个真正地孔子,不仅仅有助于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地批判,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位伟大中国人地真实地历史地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篇幅有限,所以我想列举几个观点,稍稍能理解孔子地治学,治国,修身之道.关于人伦道德,儒家著名地三纲学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成了后来人批判最为集中地地方.地确就这句话本身地含义就是确立严格地等级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凝聚成一个个小型地专制单位,而皇权则是这种不平等地无限扩大而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句话和上面那句结合起来,孝悌也就是家庭伦理就变成了一味控制般家长制.是啊,在家里面对自己地父亲兄长俯首贴耳,收到这种思想地控制,到了社会,进入官僚阶级,怎么可能犯上呢,一切早已是天经地义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这两句话地大意就是君子不去谈论那些神鬼,后一句是尊敬鬼神但不去膜拜啊什么地,客客气气但绝不亲近.鬼神观其实也是自然观或者科学观.那个时代,对于大自然,多了一些类似宗教地迷信,孔子是入世地,关怀现实世界,人类社会,他认为什么来世啊,神鬼啊,地域啊,过于玄虚,不值得过分研究,消耗精神.但是由于没有做研究,便不能得知他们是什么,是否存在.于是不过问,单位了避免可能地麻烦,还是尊敬点好.这样问题就来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老人家这么理性,由于缺少这方面地研究,必然给后世留下巨大地知识空白.可惜地是,对于大自然地研究,那些怪力乱神地可以避免,是地这种空白迟迟不能填充,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有点像孔子地自我总结,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可以独立思考,四十岁没有疑惑,五十岁懂得大道,六十岁听得进批评,七十岁则不必拘泥于规则,但依然合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孔子自己这样,从没有让别人这样,他地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说过已所欲施于人.但是这种思想变化地划分是否过于机械,六十才耳顺起步太晚,而且苏格拉底谈论美,最后地结论是,美是难地,他也不知道美是什么,干脆留给后人.那么孔子真地不惑了么,知天命了么,显然不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为人诟病最多,解释地版本也是花样百出.这里提供一套,只有女人和道德低劣地人难以相处,和他们太亲近就会得意忘形,稍有疏远就埋怨你地不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果这个有争议地版本地确是孔子地本意地话,我倒是能理解,毕竟多年前,严格地等级制,女人在家庭地位低下,出于绝对地服从.孔子地确也说过类似地话,比如三纲.这是时代地局限,错就是错了,就应该批判,这也不影响孔子地伟大.倒是很多学者不知出于何种目地,拼命搞爱国讲学,为孔子辩解.说什么小人是小孩,女人是女孩,愿意是小男孩和小女孩难以养活,因为医疗水平低.(于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地入世与出世原则,飞黄腾达要推行主张,心怀天下,暗含着做官地目地是济天下.穷困潦倒则修身养性,自我约束.这句话奥无疑问可以作为所有地行为准则,尽管如何济天下,如何善其身,内容有本质地区别,但依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效仿.孔子是一个心怀天下地人,可惜后人读书纯粹为了做官,做到这一层次地有几个呢?虽然他们都读经书,但都是按照自己地意愿读罢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然这句话还有现代版地衍生,那就是达则独善其身,穷地兼济天下.这并非简单地字面变化.现代公民社会,人人都应该为自己地权利奋斗,否则人权不会天然地赐予你.所以“穷”,草根与大众更应该明白自己地权利和义务,要为之奋斗.而人权是所有人共享地,每一个个体地努力都是为了全人类地幸福,所以穷则兼济天下,有他地实践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达则独善其身,一个人权力越大,就越容易享受特权,侵害他人利益.所以官员,掌权者必须独善其身,不仅如此,还需要接受更多地监督,他们这一群体地个人隐私也要比一般公民少很多.大小事情都要在公民面前做无罪辩护,这也是目前为止防止暴政地最好办法.充分地让人民监督.所以,为了不自讨没趣,还是提前独善其身地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世间大道不行,人性败坏,道德沦丧,我就乘着船在大海漂泊.很有一种追求真理,不甘堕落地圣人作风.其实孔子一辈子就在推行他地道,遇到地阻力还不小.到处被敢,就像丧家狗一样,最后不去做官,专心治学,倒有点乘桴浮于海地意思.自己去追求心中地精神故乡去了.一个老师坐在树下,一群年轻地学生围在一旁,这是几千年前极为经典地场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实每个时代,尤其是重大变革发生地年代,是抱残守缺,还是推行自己地理想,决定了一个民族地命运.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你必须把握住真正地真理,而不是自以为地真理.我们现在来看,孔子地理论却又巨大地缺陷,它却有点把自己地理论当绝对真理,一心想要推行.但是他至少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地原则是要有自己地信仰,纯学术地改变可以理解,单位了利益,就谎话连篇,助纣为虐,这是孔子也鄙视地.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有这种殉道精神,现实中面对不合理地状况,我们听到最多地就是现实如此.几千年地孔子就告诉我们,现实就是用来改变地,他存在地必要性仅仅在于他地合理性.当我们面对不合理地现实,我们如何选择呢,是主动地改变,还是默默地承受,或者远远地逃开还是融入其中自己牟利呢.我们不仅仅要坚守自己地理想,还要利用信息时代地优势,反复地思考和理解自己理想地价值和合理性,而不是固执着坐井观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小结:孔子地思想有自己地局限,比如三纲五常与忽视科学,理性思维地不发达,但任何人物都必然有自己地时代局限,真正然我们反思地也许不是孔子思想地扬弃;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很明显不过了,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地文化如一潭死水,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地地方.把所有地错都推给孔子是不公平地.历史上真真实地孔子保留着一个学者地气质和追求理想地执着.虽然一些观点使我们批判地对象,但他依然是一个伟大地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我们见到了太多地假孔子,他们就是那些把儒家奉为唯一真理地人,那些把它作为统治工具,驯服犬儒地人,那些不知创新,只知新循守旧地人,那些嘴上一套,暗地一套地人.当然我们从他地论语地对话中可以看出(尤其与苏格拉底地对话比较),孔子并不善于在谈话中和弟子一同探索未知,而是下结论,造成了一种毋庸置疑地态度.而且内容过多地在举例子,而不是在逻辑上得出本质,这一切对后来人造成了不好地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但最应该批判地是那些假道学家,最应该反思地是我们自己.我们现在面临地全盘西化,在文化史中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做出选择.国学热让孔子再次复活,再次成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地代笔,他地思想瞬间就成了普世地良方,内容再一次地更新换代,无所不包.而我也在一次地看到了自卑地内心,和虚伪而险恶地用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再次拿出孔家店,并借助民族主义,再一次地举起了文化壁垒,高喊文化无优劣,中国特色.殊不知离开了普世地国粹就如同沙滩上地大厦,离开了交流融汇地文化只不过是一滩发臭地死水.他们疯狂地膜拜,把孔子塑造成永远正确地圣人,把最新地理论往肚子里塞,把致命地弱点遮遮掩掩;这样做无非就是一个目地,造成一种印象,什么东西咱老祖宗都有,不用学人家地.让我们怀着这样地目地,却手握着孔子化地现代理论时,真是一幅幽默地场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北京最近立起了孔子像,是独尊儒术地文化专制地到来,还是中华文明狂妄自大地复苏,或者仅仅只是纪念一位古代地思想家,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们需要怎样地“孔子们”.摆脱了过多地期待和重负,自缚与虚伪,我们对待中国古代思想就会轻松很多,也更容易接近他地本质——任何一种思想,最重要地是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而不是用作其他目地地砖头.它们是现代文化中地一流,是我么众多选择中地一种,我们尊敬他,思考它,完善了我们思维和品德,这就足够了.我们甚至可以不理会他,而只关注其他国家和伟大人物地思想,也可以做专门地研究,相同地是,对待思想有一种自由选择,自如吸收地态度.思想和文化是用来丰富我们地食粮,而不是打击别人地棍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读论语之[丧家狗]》-李零-读书笔记

《读论语之[丧家狗]》-李零-读书笔记

仁,就是人其人,拿人当人。

拿人当人,先拿自己当人(修己),自尊自爱然后生爱人之心;推己及人,也拿别人当人(安人)。

人有工具性,上班当工具,下班当人,一半一半就不错了,完全不当人也是常有的事。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尽心诚意,自守之德;恕:心其心,将心比心,待人之德。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礼是处理差别的通过差别建立秩序,秩序就是和。

和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以不平等求平等。

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借等级,立秩序,这叫和。

真正的平等理想叫大同,礼是讲不成了才讲的,故君子和而不同。

和谐社会是小康不是大同。

礼最大的用途就是和稀泥。

义礼之辨:礼是外部规定,义是内心约束,礼比义更多强制。

以德治国是乌托邦,德是自律,礼是他律。

德礼是小道理,政刑是大道理,不能用小道理管大道理。

只讲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误德未必误国。

秦政之失,是只讲硬道理不讲软道理;汉代尊孔是用软道理包装硬道理。

阳儒阴法,软硬兼施,硬在前软在后,硬在里软在外,而不是相反。

软道理分四种:礼乐、道德、学问、宗教。

以法治国,以德育人——易中天(/viewThread-threadId-480-barId-29.html)道德虽然不能治国,却可以育人;法制虽然不能育人,却可以治国。

这就可以相互补充,也能解决只取一面所产生的问题。

但不能是历代王朝的“外儒内法”、“阳儒阴法”,而应该是分工合作、抽象继承。

所谓“抽象继承”,就是只取其合理内核,不要其具体规定。

至于“分工合作”,大约可以理解为治国不妨多读法家,育人不妨多读儒家吧,也不能“全盘接受”。

如何看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人焉廋(sōu隐藏)哉?君子不器的原因是,君子追求的是道不是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和衷共济;比,拉拉扯扯,朋党)孔子常以仁、智并举,仁是体,智是用;仁主静,智主动;前者像山,后者像水。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范文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范文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范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1《论语》,一部让人感觉索然无味的书,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一本圣人的说教书,然而李零先生的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诚如李零先生所言:“我读《论语》,是读原典。

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读原书。

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一味的吹嘘孔子的道德思想高尚,也没有像一些极端的知识分子一样贬低孔子的理论。

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作者永远是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的,不掺杂社会的看法。

先来说说书名,作者为什么命名这本书为《丧家狗》呢?在我们的观点里,形容一个人像狗是对他人的侮辱,为什么要把孔子形容为狗呢,而且还是一只丧家狗。

先来谈谈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从小我们就知道孔子是个伟大的人,是个圣人,然而读罢《丧家狗》我才知道圣人其实也只不过是我们历代中国人给孔子搭建的神坛。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这是这本书中,作者形容孔子这个人的一段原话,它表达出了孔子的出身、志向、品格和学问,它体现粗孔子在传播自己的政治思想屡屡受挫,他的彷徨和无奈。

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说孔子是丧家狗并不是贬低孔子,而且孔子也认同这一说法”,虽然有人表示“然哉然哉”,也只能算是孔子在失望的心情下的自嘲,不能当作孔子的自我评价,但是我认为即使是孔子的无奈赞同,其实他心里也是觉得相似的吧。

《丧家狗》读书笔记

《丧家狗》读书笔记

《政治学基础》作业即读书笔记授课教师:曹英学生:陈仁官专业:公安管理学一区队学号:200920610007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笔记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李零(题记)一,我看《丧家狗》这书名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丧家狗”三个字,心想可能是本非主流文化能够接受的书。

咋一看,书名旁边附着“我读《论语》”,心不微微一惊,我们所谓的“至圣先师孔子”难道就是作者笔下的丧家狗?这不是亵渎是什么?就算所指不是孔子,作者怎么能把我们民族文化象征——孔子和丧家狗联系到一起呢?……再一看书名正上方是“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理想的人,都是丧家狗。

”这句很有意蕴的话,看来作者是有所指、有所思的。

一时间见引起我很大的读本书欲望,想一探究竟。

二,我看《丧家狗》的导读对于《论语》,说句实话。

之前没有怎么正式地去读,都是抱着很功利性的目的(为了高考),勉强可以说是看过吧。

对于孔子我没有像古人那样崇拜到超凡入圣的境界,只是单纯的把他看成是一代宗师。

同时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孔子不是圣人,只是一个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敏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有道德却无权势,敢于批评当时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堂吉诃德。

这段话很精辟的概括了孔子出生、人格、追求以及最后凄惨的晚年。

至于“丧家狗”,也许是由于自己粗枝大叶缘故,原来是有出自《孔子》中“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狗然哉哉”郑人对他评价,孔子自己当时也承认这说法,看来作者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人们对于孔子、《论语》的态度有三种。

一是批孔,其中以“五四”和“批林批孔”反响较大,“五四”作为一种学术文化运动,既有积极也消极的影响,鉴于自己水平有限在这里不宜做过多的是非评价。

《丧家狗》

《丧家狗》

《丧家狗》书评《丧家狗》是李零07年出版的一本根据论语评论孔子的一本书。

李零说:《论语》要拆开来读:纵读之,历览孔子的一生;横读之,深入孔子的内心。

我曾在高中的《论语选读》中看到过这本书的相关介绍,也听说过孔子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狗的故事。

这次有幸可以写一篇有关这本书的书评。

孔子是我们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很多思想被我们至今沿用。

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思想不被重视,各国都不采纳、甚至是排斥他的思想。

直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才确立了儒教的正统思想。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从别的书籍中,或许我们很难了解孔子的思想了,但从论语中,我们可以从孔子的言行中了解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

曾有人说孔子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我觉得是的。

孔子他不是圣,而是一个四处碰壁,但仍然坚持着的人。

孔子早年在鲁国,后来因为鲁国内乱,他离开去了齐国,齐国的大夫想加害他,然后他又回到了鲁国,可后来齐国的女乐使得鲁国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最终,孔子离开,开始周游列国的旅程,开始了“丧家狗”的流浪之旅。

当时社会,有文化学识的人主要分成两派,一种是隐居山林,归隐田园的高洁雅士,另一种是“哺其糟而歠其釃”、“淈其泥而扬其波”的当权者。

孔子在这个时候,他融入不了两个大家庭中,他“丧了家”。

一个有学识,心存仁义之心的人,四处游说,为统治者尽心竭力,劝他们改邪归正,试图恢复周公之治,一生奔波劳累,却无所得的人。

正如说的导言里所说孔子是个堂吉诃德。

他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思想是丰满的,行为是高尚的。

至少在后世,我们永远记住了他,学习着他,怀恋着他。

《论语》是本常读常新的书。

即使是几千年前的书籍,却仍然焕发着光彩。

《丧家狗》通过对论语的解析,从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孔子,去评价孔子,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让很多人更加接近这个被历代统治者圣化的“圣人”。

书中“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我读丧家狗

我读丧家狗

我读《丧家狗》李零先生出版的《丧家狗》着实令人震撼。

先谈谈我的读前感吧,撇开内容,光是题目就足够令人震惊的了。

在图书馆检索之后可以发现几本文献资料都是有关批林批孔的杂文选。

难道李零先生出版此书也是为了将大家所敬仰的孔子圣人痛批一番?或是用此书与某本《论语心得》叫板?“丧家狗绝非污蔑之辞,只是形容他的无所遇。

”书名引自孔子在偶遇“郑人”时,所说的话,《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郑人”形容孔子是“丧家狗”,孔子也欣然的应答着“然哉,然哉。

”按照李零先生对“丧家狗”的解释:“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咋一看来,“丧家狗”一词还真有点像孔子在讽刺自己的境遇:孔子也并非是圣,他仅仅是个普通人,幼年在贫贱中成长,三十而立的他到鲁国为官,三十四岁时,鲁国发生内乱,他逃亡齐国,自此以后开始了他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的颠沛流离生活。

李零先生也多次说到孔子像堂吉诃德。

在我看来,堂吉诃德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而丧家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过是找不到家园,无家可归,未必与堂吉诃德一般“怀抱理想”。

我想,就这一夺人眼球的书名就能够引起轩然大波。

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匆忙翻开书一探究竟。

书的内容以“考查词语,通读全书。

按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细读《论语》。

先参合旧注,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把全部细节过一遍。

”阅读后,不得不感叹李零先生的学养深厚。

《百家讲坛》的策划人解如光说李零的这本书“是给学者看的。

”而“于丹的书是给大众看的”。

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零先生首先将孔子从一个“圣人”的高姿态中变为一个“凡人”,书中的孔子是活生生的,有时天真,有时世故,并非传说中的道德家,热爱美食,热衷仕途却贫困潦倒,按照李零先生的论证:“当圣人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聪明,天生聪明;二是有权,安民济民。

《丧家狗》读后感

《丧家狗》读后感

《丧家狗》读后感《丧家狗》李零作,书中主要讲述李零对《论语》的评析和对孔子其人的看法,书中见解精辟,评价公正。

既没有盲目的崇拜,随波逐流。

也没有不顾事实,胡乱批评。

首先李零认为孔子不是圣人,圣人只不过是孔子所追求的贵族标准的顶点。

他认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只是“人造孔子”。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

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为了理想孤军奋战。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或者说是一个复古主义者,希望复周公之礼,并为之奋斗一生,到头来却像个丧家之狗。

当然这并不是在骂孔子,只是一种比喻。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而孔子正是这样一个人,这一点连孔子本人都不否认。

曾有人说孔子上半身像圣人,但下半身不行,像丧家之狗。

子贡告诉孔子后,孔子并不生气,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从李零对孔子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完全是从事实出发从孔子的经历和为人对其做了客观的评价。

作学术就应该这样。

书中还系统地阐述了孔子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在对天命的看法上,孔子重天命,敬畏天命,敬畏鬼神。

在人性上,孔子关心人,但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人性。

书中关于孔子的教书育人,现实目标,立身标准等的描述可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修行孔子是道德先生,修行最重要。

他讲德行主要是十个概念:(一)仁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修己以安人”这便是仁。

(二)义孔子认为义与勇有很大关系,君使臣为义,官使民也为义。

孔子还把改过向义叫“徙义”或“之义”。

(三)孝孔子论孝,有五点值得注意。

第一孝的基本含义,即“无违”。

第二孝是孝养第三当儿子的要关心父母的年龄,父母健在,绝不远游。

第四孝是连续体,父母死后,服丧很重要。

第五孝与慈是双向关系。

(四)友(五)忠(六)信(七)宽(八)恕什么是恕,孔子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九)恭恭和礼有关,属于礼貌的貌。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优秀3篇】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优秀3篇】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优秀3篇】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500字篇一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

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

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800字篇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丧家狗我读论语

丧家狗我读论语

丧家狗我读论语论语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籍,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然而,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论语并不是一本易读的书,其中的语言和思想都需要认真地理解和思考。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感到自己像一只丧家狗,迷失在论语的深处,无法找到出路。

但是,正是这种困惑和迷茫,激发了我对论语的兴趣,让我更加努力地去理解它,从中汲取智慧,提高自己。

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论语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不应该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

这种仁爱之心,不仅可以让人们彼此尊重、互相理解,还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人们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不仅可以保持我们的良心和尊严,还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学而不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

因此,我们应该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学而不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应该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他人,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和不足之处,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自卑。

只有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和不足之处,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自卑,或者因为自己的知识而自满。

然而,这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

丧家狗读后感

丧家狗读后感

《丧家狗》读后感丧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

也说丧家之狗怎么说呢?看完之后诸多的还是感慨吧。

先前我看过一些评价《丧家狗》的书评。

他们说孔子不是圣,而是人。

我觉得这也许是对的,又或者是不对。

孔子是在逝世之后,思想被人推崇,受后人拥戴,他的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思想、学术足矣使他称为圣人。

可惜,他在不对的时间遇到了不对的人推出了不合时宜的思想。

孔子生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的时候,每个人心中何尝没抱着野心,统治者的目的无疑便是征服。

中国的知识分子,拙于谋生,急于用世。

《论语》一书,从来不讲谋生,除了做官食禄,其他营生,工农兵,做买卖,下田地,都不曾考虑。

他培养的君子,在无官的情况下,一定要准备挨饿,粗衣恶食、房子破烂不堪,不改其乐。

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在他看来只有长看远,吃官饭,比种地划算。

由此看来,孔子并不算是圣人,他披着圣人的衣装,又不曾考虑到现今。

有人说孔子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

也许有人也对丧家狗不太认同。

毕竟一代受人尊崇的学士,不应用狗比喻。

解释一下丧家狗的出处把。

丧家狗比喻无所依归的狼狈相。

典故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就是丧家狗的由来。

不难看出,孔子被人称丧家狗是持肯定态度。

又或是包含自嘲。

孔子为了他的政治生涯不能说不是颠沛流离,他先是在鲁国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丧家狗读书心得

丧家狗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丧家狗读书心得篇一:《丧家狗》读后感《丧家狗》读后感《丧家狗》李零作,书中主要讲述李零对《论语》的评析和对孔子其人的看法,书中见解精辟,评价公正。

既没有盲目的崇拜,随波逐流。

也没有不顾事实,胡乱批评。

首先李零认为孔子不是圣人,圣人只不过是孔子所追求的贵族标准的顶点。

他认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只是“人造孔子”。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

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为了理想孤军奋战。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或者说是一个复古主义者,希望复周公之礼,并为之奋斗一生,到头来却像个丧家之狗。

当然这并不是在骂孔子,只是一种比喻。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而孔子正是这样一个人,这一点连孔子本人都不否认。

曾有人说孔子上半身像圣人,但下半身不行,像丧家之狗。

子贡告诉孔子后,孔子并不生气,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从李零对孔子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完全是从事实出发从孔子的经历和为人对其做了客观的评价。

作学术就应该这样。

书中还系统地阐述了孔子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在对天命的看法上,孔子重天命,敬畏天命,敬畏鬼神。

在人性上,孔子关心人,但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人性。

书中关于孔子的教书育人,现实目标,立身标准等的描述可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修行孔子是道德先生,修行最重要。

他讲德行主要是十个概念:(一)仁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修己以安人”这便是仁。

(二)义孔子认为义与勇有很大关系,君使臣为义,官使民也为义。

孔子还把改过向义叫“徙义”或“之义”。

(三)孝孔子论孝,有五点值得注意。

第一孝的基本含义,即“无违”。

第二孝是孝养第三当儿子的要关心父母的年龄,父母健在,绝不远游。

第四孝是连续体,父母死后,服丧很重要。

第五孝与慈是双向关系。

(四)友(五)忠(六)信(七)宽(八)恕什么是恕,孔子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有幸拜读李零先生的大作,是因为一个帖子,大抵是说李零先生拿古人炒作,辱骂圣人,其心可诛云云。

主帖后面乱七八糟跟了几十个回帖,夹杂着不堪入目的辱骂之辞。

作为一个废材理科生,我于古书知之甚少,但也隐约记得说孔子是丧家犬的并非李零先生首创,于是不痛不痒回了一个帖子,只说前人已有此言,不必愤青般苛责,顺手拖了一下李零二字——遨游还是很好用的,选取、拖动,搜索。

网上相关的页面很多,无非毁誉两派,毁多誉少。

毁之的除了愤青之外大都是所谓“新儒家”,语言之恶毒让我始料未及,全无半点儒家风范,看了这些,我的好奇心大起,一定要去读读李零先生的文章了。

前已谈及,我对古书一窍不通,《论语》也是第一遍读——李零先生读,我读李零先生。

总体感觉,两个字:平实。

当然,李零先生的许多看法,我也并不认同。

此文只谈一些我个人的感受。

一、书名问题。

“丧家狗”确系炒作。

丧家狗虽非李零先生原创,但以此为书名,确属炒作,亦即所谓噱头。

但在“国学热”的大潮中,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炒作本身并无太大问题,陈子昂碎琴散书,左太冲洛阳纸贵,皆为炒作,世俗逼迫使然。

关键要看炒作的内容究竟有无可取之处。

虽然,君子不为。

二、功力深厚。

李零先生写作此书,考据严谨,义理见长,且以还原真实的孔子为目标,无孔教弟子美圣的虚伪。

就连恶语相向之辈也不得不承认,李零先生是“考据家的眼界加愤青的心态”,考据家的眼界,那是确实;愤青的心态,未必。

对不同意见喊打喊杀,封杀炮轰,谁是愤青?《丧》一书逐条考据,总结前人,提出修正,有理有据。

三、孔子是圣人吗?李零先生说,孔子不是圣人。

活着的时候不是,死后也不是。

这点我不能认同。

圣是聪明,圣人也就是聪明人。

孔子自学成才,如果连个聪明人都算不上,我看说不过去。

天才,未必。

按另一个标准,修己以安百姓才算圣人的话,活孔子恐怕算不上,孔子身后的圣人之名却也绝非虚名。

孔学改变了整个中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谓“安百姓”,孔子本人,当然是圣人。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800字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800字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800字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800字(篇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浩瀚的书海中,轻轻翻开一本油墨晕香的文化典籍,仿佛就能与先贤进行深刻的交流,而与此同时他们的智慧光芒也会让我们深受启发。

因此,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刻不容缓!近日,我读了《论语》一书,书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让我无时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那跨越几千年仍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它们于古时被创作,却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

正如书中《论语·述尔》有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不安”。

这句话是要求我们要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即要求我们处理事情要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态度,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力度,使事情处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

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古人的处事哲学,他们懂得度的把握,懂得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分寸。

而这种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更是一种补益。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变得浮躁起来,人们难以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状态去处事,更有甚者,个别人会采取极端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传承这种处事风格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处事之道,使人们能够用和谐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而像《论语》这样的文化经典,更是可以在我们现代生活的文化建设中起到强基固本的作用。

文化经典,浸润着古人的思想光芒,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涵养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慰藉着我们的灵魂。

一个国家若是漠视对文化经典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对文化创新的根基,而无继承创新又何来新辉煌?又怎样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加强对文化经典的继承,有助于充分挖掘古人的丰富思想内涵,用其蕴含深刻价值的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而同时在对文化经典的继承中,我们能够筑牢现有文化体系,丰富现有文化内涵,铸造我们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应当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党的十九大思想为指导,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让我们的民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辉煌!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800字(篇2)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

关于丧家狗读书心得

关于丧家狗读书心得

关于丧家狗读书心得
《丧家狗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丧家狗》,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丧家之犬的故事。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无奈和挣扎,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书中,主人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感到无力和绝望。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丧家之犬,没有了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也曾经历过的挣扎和困难,也曾感到过无助和绝望。

但是,通过主人公的努力和坚持,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希望。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要坚持努力,相信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本书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生活中总会有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要学会面对,要学会坚强。

就像丧家之犬一样,即使失去了家的温暖,也要学会独立生存,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被困难和挫折所压倒,要学会感恩,珍惜每一份温暖和幸福。

通过阅读《丧家狗》,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对生活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相信
自己,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
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我会继续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关于丧家狗读书心得

关于丧家狗读书心得

关于丧家狗读书心得
《丧家狗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丧家狗读书心得》,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分享了关于读书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提到了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作者认为,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渴望知识的心。

只有用心去读书,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的精髓。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多角度的阅读方法,即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去理解一本书,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作者认为,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修养。

同时,读书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让我们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分享了一些自己
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如何做好读书笔记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读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我意识到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修养和享受。

我相信,在今后的读书过程中,我会更加用心去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报告
提问 1,孔子《论语》原著的真是真实含义
2, 《论语》的批判与扬弃,即可以继承的和需要抛弃的。

3,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的基本思想概况
4,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儒家么?需要怎样的儒家?
五四打倒孔家店成了思想现代化的开端, 而在这之前的三千年, 我们的学者不过是对几十本经书进行在开发而已。

中华帝国的稳定与衰落, 继而重生都与他产生了重大的联系。

而认识一个真正的孔子, 不仅仅有助于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批判, 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位伟大中国人的真实的历史地位。

篇幅有限,所以我想列举几个观点,稍稍能理解孔子的治学,治国,修身之道。

关于人伦道德,儒家著名的三纲学说,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成了后来人批判最为集中地地方。

的确就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就是确立严格的等级制度, 以家庭为单位, 凝聚成一个个小型的专制单位,而皇权则是这种不平等的无限扩大而已。

“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句话和上面那句结合起来, 孝悌也就是家庭伦理就变成了一味控制般家长制。

是啊, 在家里面对自己的父亲兄长俯首贴耳, 收到这种思想的控制, 到了社会, 进入官僚阶级, 怎么可能犯上呢,一切早已是天经地义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这两句话的大意就是君子不去谈论那些神鬼,后一句是尊敬鬼神但不去膜拜啊
什么的, 客客气气但绝不亲近。

鬼神观其实也是自然观或者科学观。

那个时代,对于大自然,多了一些类似宗教的迷信,孔子是入世的,关怀现实世界,人类社会,他认为什么来世啊,神鬼啊,地域啊,过于玄虚,不值得过分研究,消耗精神。

但是由于没有做研究, 便不能得知他们是什么, 是否存在。

于是不过问, 单位了避免可能的麻烦, 还是尊敬点好。

这样问题就来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老人家这么理性, 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研究, 必然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知识空白。

可惜的是, 对于大自然的研究, 那些怪力乱神的可以避免,是的这种空白迟迟不能填充,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有点像孔子的自我总结,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可以独立思考,四十岁没有疑惑, 五十岁懂得大道,六十岁听得进批评,七十岁则不必拘泥于规则,但依然合理。

孔子自己这样, 从没有让别人这样, 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没说过已所欲施于人。

但是这种思想变化的划分是否过于机械, 六十才耳顺起步太晚, 而且苏格拉底谈论美, 最后
的结论是,美是难的,他也不知道美是什么,干脆留给后人。

那么孔子真的不惑了么,知天命了么,显然不是。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话为人诟病最多,解释的版本也是花样百出。

这里提供一套,只有女人和道德低劣的人难以相处,和他们太亲近就会得意忘形,稍有疏远就埋怨你的不对。

如果这个有争议的版本的确是孔子的本意的话,我倒是能理解,毕竟 3000多年前,严格的等级制,女人在家庭地位低下,出于绝对的服从。

孔子的确也说过类似的话,比如三纲。

这是时代的局限, 错就是错了, 就应该批判, 这也不影响孔子的伟大。

倒是很多学者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拼命搞爱国讲学,为孔子辩解。

说什么小人是小孩,女人是女孩,愿意是小男孩和小女孩难以养活,因为医疗水平低。

(于丹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孔子的入世与出世原则, 飞黄腾达要推行主张, 心怀天下, 暗含着做官的目的是济天下。

穷困潦倒则修身养性, 自我约束。

这句话奥无疑问可以作为所有的行为准则, 尽管如何济天下, 如何善其身, 内容有本质的区别, 但依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效仿。

孔子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可惜后人读书纯粹为了做官, 做到这一层次的有几个呢?虽然他们都读经书, 但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读罢了。

当然这句话还有现代版的衍生, 那就是达则独善其身, 穷的兼济天下。

这并非简单的字面变化。

现代公民社会, 人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权利奋斗, 否则人权不会天然的赐予你。

所以“穷” ,草根与大众更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为之奋斗。

而人权是所有人共享的, 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所以穷则兼济天下,有他的实践意义。

达则独善其身,一个人权力越大,就越容易享受特权,侵害他人利益。

所以官员,掌权者必须独善其身, 不仅如此, 还需要接受更多的监督, 他们这一群体的个人隐私也要比一般公民少很多。

大小事情都要在公民面前做无罪辩护,这也是目前为止防止暴政的最好办法。

充分的让人民监督。

所以,为了不自讨没趣,还是提前独善其身的好。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世间大道不行,人性败坏,道德沦丧,我就乘着船在大海漂泊。

很有一种追求真理, 不甘堕落的圣人作风。

其实孔子一辈子就在推行他的道, 遇到的阻力还不小。

到处被敢, 就像丧家狗一样, 最后不去做官, 专心治学, 倒有点乘桴浮于海的意思。

自己去追求心中的精神故乡去了。

一个老师坐在树下, 一群年轻的学生围在一旁, 这是几千年前极为经典的场景。

其实每个时代,尤其是重大变革发生的年代,是抱残守缺,还是推行自己的理想,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你必须把握住真正的真理, 而不是自以为的真理。

我们现在来看, 孔子的理论却又巨大的缺陷, 它却有点把自己的理论当绝对真理, 一心想要推行。

但是他至少告诉我们, 一个知识分子的原则是要有自己的信仰, 纯学术的改变可以理解,单位了利益,就谎
话连篇,助纣为虐,这是孔子也鄙视的。

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有这种殉道精神, 现实中面对不合理的状况, 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现实如此。

几千年的孔子就告诉我们, 现实就是用来改变的, 他存在的必要性仅仅在于他的合理性。

当我们面对不
合理的现实, 我们如何选择呢, 是主动地改变, 还是默默地承受, 或者远远地逃开还是融入其中自己牟利呢。

我们不仅仅要坚守自己的理想, 还要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 反复的思考和理解自己理想的价值和合理性,而不是固执着坐井观天。

小结:
孔子的思想有自己的局限, 比如三纲五常与忽视科学, 理性思维的不发达, 但任何人物都必然有自己的时代局限, 真正然我们反思的也许不是孔子思想的扬弃;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很明显不过了, 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如一潭死水, 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把所有的错都推给孔子是不公平的。

历史上真真实的孔子保留着一个学者的气质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虽然一些观点使我们批判的对象, 但他依然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思想家和政治家。

我们见到了太多的假孔子, 他们就是那些把儒家奉为唯一真理的人, 那些把它作为统治工具,驯服犬儒的人,那些不知创新,只知新循守旧的人,那些嘴上一套,暗地一套的人。

当然我们从他的论语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尤其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比较 ,孔子并不善于在谈话中和弟子一同
探索未知, 而是下结论, 造成了一种毋庸置疑的态度。

而且内容过多的在举例子,而不是在逻辑上得出本质,这一切对后来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但最应该批判的是那些假道学家, 最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现在面临的全盘西化, 在文化史中应该如何理解, 我们做出选择。

国学热让孔子再次复活, 再次成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代笔, 他的思想瞬间就成了普世的良方, 内容再一次的更新换代, 无所不包。

而我也在一次的看到了自卑的内心,和虚伪而险恶的用心。

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再次拿出孔家店, 并借助民族主义, 再一次的举起了文化壁垒, 高喊文化无优劣, 中国特色。

殊不知离开了普世的国粹就如同沙滩上的大厦, 离开了交流融汇的文化只不过是一滩发臭的死水。

他们疯狂的膜拜,把孔子塑造成永远正确的圣人, 把最新的理论往肚子里塞, 把致命的弱点遮遮掩掩; 这样做无
非就是一个目的, 造成一种印象, 什么东西咱老祖宗都有, 不用学人家的。

让我们怀着这样的目的, 却手握着孔子化的现代理论时,真是一幅幽默的场景。

北京最近立起了孔子像, 是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的到来, 还是中华文明狂妄自大的复苏, 或者仅仅只是纪念一位古代的思想家,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

我们需要怎样的“孔子们” 。

摆脱了过多的期待和重负, 自缚与虚伪, 我们对待中国古代思想就会轻松很多, 也更容易接近他的本质——任何一种思想, 最重要的是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

而不是用作其他目的的砖头。

它们是现代文化中的一流,是我么众多选择中的一种,我们尊敬他,思考它,完善了我们思维和品德, 这就足够了。

我们甚至可以不理会他, 而只关注其他国家和伟大人物的思想,也可以做专门的研究,相同的是,对待思想有一种自由选择,自如吸收的态度。

思想和文化是用来丰富我们的食粮,而不是打击别人的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