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研究【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高阶思维。

深度学习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它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虽然深度学习关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的深入,但是也依赖于教师深度教学的开展。

教师需要吃透教材熟悉教材体系,精准把握育人目标,深入探讨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

深度教学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研”和“用”;深度教学在于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乐于实践;深度教学需要深度思考后形成一些策略、提升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发展的有意义课程,把握了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式,形成了积极内在学习的动机、高级社会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具有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课程。

有合作精神、有扎实的学者,成为社会未来历史实践中的主角。

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式,新时代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把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根本任务。

基于对深度学习的需求,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初步研究如下:一、深度教学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研”和“用”。

组织深度教学,教师只有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从整体、本质上理解教材,科学、灵活地运用教材。

数学知识本身是教材里的明线,数学思想是隐藏在教材里的暗线。

我们要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感悟数学内容的本质,积累数学思考经验,实现深入学习向数学的核心素养迈进。

【案例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三),例3: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

要让两人彩珠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探索一般的三个基本方法(教材第6页如上图),深度学习不能停止于此,师适时提出了一个挑战性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还有其他办法吗?”有效地开展深度教学,启发了学生的开放思考、多样化的方法。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最新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以下是本站我为大家带来的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1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那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让同学不再只是学问的传承者和消费者,而要成为学问的创新者和贡献者;深度学习应当是能让同学学会独立思索,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学习,它是有效学习的必定要求。

而这样的学习在我们的学校语文课堂学习中是难能珍贵的,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学工孜孜以求的。

有人说,要求学校生进行深度学习有些太苛刻了,他们的力量究竟还很欠缺,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思索和练习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深度学习'。

其实不然,正由于学校生(特殊是中、高班级同学)还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力量进展的关键期,所以更应当注意思维力量的培育,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同学进行深度学习,让同学学会独立思索,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仆人,而不是老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基于这样的思索,笔者对学校语文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分析(一)表演代替体验,课堂成了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课改,当前的学校语文教学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封闭、呆板,它已经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布满活力。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正愈演愈烈,有一些老师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片面追求让同学欢乐学习,把课堂变成了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不再是师生学习沟通的平台。

课堂无限开放,语文教学中消失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

例如,有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嬉戏、表演;有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试验、操作;有的老师热衷于让同学叠纸、绘画、唱歌等等。

让深度学习在教师的深度教学下真正发生

让深度学习在教师的深度教学下真正发生

让深度学习在教师的深度教学下真正发生深度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深度教学首先需要我们教师先学会深度学习,进而深度备课、深度教学,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我今天的话题紧紧围绕深度学习展开。

我从why-what-how三个W来展开我的分享。

就是为什么要开展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以及如何来实现深度学习。

一、为什么开展深度学习一起回顾我们日常的教学是什么样子:每一个学生在课堂里端正姿态等待着老师们讲授知识,如果老师有提问,学生们举手发言,这是非常好的严肃的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除了课堂传授式之外还有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在小组活动后进行一些展示、交流,这是非常好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包括一些ipad之类的都会在课堂上进行使用,老师们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各样新颖的或者是我们认同的更好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好,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

学生初三开始学习化学,那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对化学一开始都是充满着想象,非常感兴趣,经过初中两年的化学学习,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对化学很感兴趣,高中、甚至大学会继续学习化学,但很多学生初中结束后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什么?举个例子:能不能用碳酸氢钠粉末制二氧化碳?学生马上说不能,速率太快。

只要解决好反应速率的问题,实验室中完全可以通过利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控制稀盐酸的滴加速率,使其与碳酸钠粉末接触来平稳地制取CO2,以上题目暴露出的问题是教学表层化的表现。

防止化学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深度教学是化学教学走向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

人民教育家于漪,他说一辈子学做老师,不断地反思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写在黑板上,有多少教到学生心中?就是有多少你只是在黑板上讲的。

那些都是触碰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知识,而教到学生心里的课才是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

二、什么是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关于“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关于“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关于“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学情分析:主题方面:足球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深受大多数同学们的喜爱,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都较强。

知识结构:由于场地受限,文化薄弱等原因,学生对足球运动缺乏亲身参与的真实体验感,因此对于课本中的部分内容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对于足球的知识大多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知识结构。

备课时应结合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后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进而不断建构新的话题知识和结构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最终目标。

教材解析:主题语境:人与社会(体育);本模块的主题是人与社会,话题是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体育精神。

文本语篇:论说文类型,文本以“总述-具体-总述”的语篇模式展开。

设计思路:大胆地尝试以学生小组项目式合作后的知识分享作为本课的导入,陈述中学生互相分享关于足球的已知信息,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带着信息差走进课堂。

阅读分不同任务多次进行,第一次阅读着重文章的结构和每段的段意,第二次阅读以细节理解为主,并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延伸思维力的问题,让学生感受足球的魅力,体会其受欢迎的三大原因背后所象征的社会公平。

最后以对文本“Our planet is shaped like a football ”的探究作为整节课的升华,引导学生理解足球何以称得上是一项世界性运动的真正原因,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爱。

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课文内容,在文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2.找出并理解足球这项运动风靡世界的三个原因;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流行运动,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3.基于课文内容,思考足球起源于中国,却盛行于别国的背后原因;以及它作为国际性运动的真正魅力,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本课重要词汇与句式的灵活运用;2.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准确获取足球风靡世界的信息,提高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预设过程与教学内容:第一环节:导入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激活已知,预热语言。

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

3.只有教学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广度”“充 分的知识深度”和“充分的知识关联度”基础 上,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发展价值。 4.“知识之后(beyond knowledge)”是指 对符号知识的超越和追问,是对知识所隐含的 思想、意义、思维方式的深层追问。
5.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知识作 为“精神种子” 发育成为个体的思想、智慧 和美德的过程。 6.以知识为话题和中介的师生对话与交往、 理解与探究、体验和反思,其实是知识作为 “精神种子”在学生身上展开精神发育过程的 土壤。
深度教学
--教育学立场下的知识观----作为“精神种子”的知识,即知识是一粒有待 发育的“精神种子”。
“深度教学”真实发生--郭元祥
1.“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都离不开知 识这一核心载体,并且要促进知识向核心素养 转化。 2.“深度教学”是对知识的追问、对学习的 追问以及对当下课堂教学乱象的反思提出的。
7.从学习过程的角度说,学科思想是一系列 学科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 经历包括采集、 整理、汇总、分析、判断等细节得出一个成型 结论的复杂过程,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 的行为的认识体系。
8.从理论上来看,学科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学 科知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伴随着 形成了关于认识学科研究对象的学科思想。 9.转识成知、转知成智,化知识为美德。通 过知识教学,学生究竟获得了知识的什么, 知识转化成了哪些终身必备的素养和品质, 这些的确值得深思。
15.倡导发展性教学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 宗旨,即不以学生占有了多少书本知识、会做 多少道题目为根本目的,而是追求知识习得后 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思想、学科经验以及核 心素质得到改变,产生积极的学习方式改变、 价值观念改变、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 改变。

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同的“天地”,教师进行深度教学,学生紧跟深度学习,我们才会有高效的课堂。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我们老师对知识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总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不会?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归根结底我们的学生没有进行深度的学习。

第一: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

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备课,背教材,背学生,假设情景等等,做好深度教学的准备,但是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不进行深度学习,不参与教师的教学。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尽力控制授课与指导时间,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充分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课堂时效。

第二:学生的思维懒惰,不让自己活跃起来。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所获得的都是“惰性知识”。

课堂用灵活多样的任务,启发学生的“惰性”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课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机动性的完成课后作业。

发挥学生的好奇心理,“探究”式的克服学生的思维懒惰。

第三:学生对学习没有感情和激情。

随着年级的增高,过多的课程与作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

教师教学过程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知识中感知真善美丑,德育的渗透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与理解,让学生产生信念,带着感情,充满激情的去渴求知识。

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是一体的,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是否进行了深度教学,关注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让我们的课堂在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中腾飞,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

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

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

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2020年11月14至15日,“和美课堂”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来到了我们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加了这次六安站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短短两天时间里,我聆听了俞正强、吴正宪、罗鸣亮、周卫东、贲友林、储冬生、强震球等七位名师的课,并听了几位名师的精彩专题讲座。

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深度教学”、“深度学习”,印象深刻。

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游刃有余的课堂把控,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真正享受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髓。

此次学习让我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并且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真正参与学习,要让学生的深度学习老师深度教学。

一、情感交流,师生零距离。

情感交流丰富,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与学生轻松的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学生自然就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了新内容的学习。

如强震球老师在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上课前可以玩游戏吗?你玩些什么游戏?”“玩过游戏你有什么思考?”等等。

学生说出真实而又有趣的想法,学生们因为老师设计的“”打炮弹”,当孩子们调整角度打中面具时,顿时大家哈哈大笑、拍手称赞,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深度学习,因材施教。

正如周卫东老师说的我们教师最重要是“要有儿童的眼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读懂学生,站在儿童立场,心中有学生,要能够尊重差异,因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吴正宪老师的《面积的认识》,贲友林老师的《小数的意义》和罗鸣亮老师的《认识负数》,三位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产生矛盾,擦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学习真正的发生。

如吴正宪老师《面积的认识》这课,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图形,学生就会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图形的面积,吴老师正是抓住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就是这样真正发生了。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作者:马骥敏来源:《成功密码》2022年第01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中心环节。

让学生从“听了会”到“做了会”再到“自己学”,那就必须将学生引向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是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的必备能力、品格追求和价值观念。

“深度学习”立足于推动学生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恰好契合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深度学习”来自教学实践《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强调:“所有有深度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促进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基础上”,这需要教师反思:让学生学什么内容更有价值;学生应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怎么样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

这些问题既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从这些方面来看,“深度学习”并不是新的教学理念,而是对长期教学实践的提炼、概括、总结和重新命名,深度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思考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形成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脚手架”,切实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持久发展。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在不同的情境中,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应用深度思维,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并通过积极参与、体验探究、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或价值观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对社会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培养合作创新能力、创造精神,体会学习的内在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已有水平和期望水平之间形成“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改变学生缺少内在学习动机的现状;深度学习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情感,满足他们的内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完成更长远的目标。

深入浅出为深教,浅入深出为深学——例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列举”目标的评价与设计

深入浅出为深教,浅入深出为深学——例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列举”目标的评价与设计

深入浅出为深教,浅入深出为深学——例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列举”目标的评价与设计发布时间:2022-04-18T08:38:27.507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11月总第398期作者:刘卫[导读] “深入浅出” 是教学的至高境界,而“浅入深出”则是学习的最高追求。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从教师的“深入浅出”到学生的“浅入深出”才能达到的学生的深度学习。

接下来我联系《植物的生殖》这节“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这一目标的评价与设计,谈谈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刘卫威海市第十中学山东威海264200“深入浅出” 是教学的至高境界,而“浅入深出”则是学习的最高追求。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从教师的“深入浅出”到学生的“浅入深出”才能达到的学生的深度学习。

接下来我联系《植物的生殖》这节“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这一目标的评价与设计,谈谈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一、“深入”的活动促进深度参与教师备课要“深入”,即深入学情、深入教材、深入设计。

深入学情是关键,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受众。

学生的学情才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学情也就是班级学生在认知上的整体情况。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的第二课时——植物的无性生殖,本节所构建的通过“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加深对无性生殖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认识生物的生殖方式有重要作用。

针对“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这一目标的课堂设计,我设计了“绿色行动倡议”活动,让全体学生全面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即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栽培和收集资料,一个月后课上全班展示实物和资料照片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参与。

首先学生要明确“绿色行动倡议”要求:六人一小组,每组繁殖一种植物,并用照片记录过程;思考你们是利用植物的哪个器官进行繁殖的?列举采用类似方法繁殖的植物还有哪些(照片展示)?一句话与大家共享此次绿色行动的收获和体会。

明确要求后,各个小组就各自分工行动。

为了保证各小组的繁殖方式多样、繁殖器官类型多样,繁殖前我也一一与小组长探讨和确认过他们的繁殖打算。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作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被赋予了“深度教学”的新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理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对深度学习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接着,我们将探讨深度学习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以及深度学习如何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分析“深度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包括其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随后,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案例,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总结“深度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们也将反思“深度教学”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技术门槛、资源投入、教育公平等。

我们将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其与、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领域的变革。

我们也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和神经科学的研究。

其核心理念在于模拟人脑的学习过程,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复杂数据的自动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

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反向传播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多个方面。

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算法之一,它通过不断调整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项,使得神经网络的输出逐渐接近真实值。

卷积神经网络则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神经网络模型,它通过卷积层和池化层的交替堆叠,实现对图像特征的自动提取和分类。

循环神经网络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神经网络模型,它通过引入记忆单元,实现对序列数据的长期依赖建模。

除了上述算法和模型外,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还包括优化算法、正则化技术等多个方面。

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涌现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的引入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深度教学研究,旨在发掘深度学习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以及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可能性。

一、深度学习与教学1.1 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网络系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其模型的层次结构可以包含多个隐藏层,通过学习高度抽象的特征表示,以发现数据的内在规律。

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具备了更强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1.2 深度学习与教学的关系深度学习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深度学习借鉴了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工作机制,能够模拟人类的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其次,深度学习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能够自动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助教学。

再者,深度学习在智能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精准匹配,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深度教学研究2.1 个性化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面临一个难题,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不同。

个性化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

利用深度学习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可以自动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精准的学习方案。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2 强化学习强化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构建教学环境和定义合适的奖励机制,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实现智能教学系统的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

例如,通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和反馈,自动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2.3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具备沉浸式和交互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的探究

教师要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拓展数学知识等方式开展深度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深度学习;教学探究深度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深度思考,而深度学习是在深度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有效实现深度教学。

为此,下文对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含义分析(一)深度教学含义在理解深度教学含义的时候,可以在认识论的知识观与工具取向的教学观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这三个方面,对深度教学与浅层教学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深度教学的概念。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浅层教学认为学习就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行为的增强,教学就是不断地提升学习兴趣;而深度教学则是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对知识的深层含义有深度挖掘,对知识体系有完善构建。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深度教学相较于浅层教学,可以通过知识符号对其深层内涵、本质以及规律进行把握,从而实现多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样既掌握了学科理论知识的关键内容,又把握了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既实现了学科知识从单一维度到多向维度的突破,又实现了对学科知识多层内涵的全面挖掘。

最后,在教学过程方面,深层教学相较于浅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思维有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也能得到全面释放。

同时,也将更多的知识构建机会提供给了学生,能让他们利用机会完成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以下从“教学”的概念上进行分析,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所服务的。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在教学互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教师的教学是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就是说,“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

同样,要想实现深度学习,必须要先实现深度教学,教师要深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在深度教学中进行数学深度学习

在深度教学中进行数学深度学习

在深度教学中进行数学深度学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深度教学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主流。

在深度教学中,数学深度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度思考和理解的学科,而深度学习正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深度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深度学习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要实现在深度教学中进行数学深度学习,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往往只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在深度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制定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也是实现数学深度学习的关键。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再强调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深度学习能力。

在教学环境方面,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进行数学深度学习。

教学评价也是实现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在深度教学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进行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价时,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探究报告、情景模拟、口头表达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要在深度教学中进行数学深度学习,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教学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度学习 , 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深度学习 , 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2021年第13期94基础教育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苗利英引言:"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在多大程度上违背了数学的低层逻辑,"因此,人们的社会主义科学精神和基础思维能力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

首先,数学中绝对主义想法并没有发生改变,认为数学知识是绝对真理的总和,缺少了对于数学知识的主体性和本质的探索和寻找,数学教师的这些本体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无法从根本上准确地把握这些数学知识的基础性本质、内在关系和隐含思维的途径和方法,使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变为空谈。

在"百度搜索你知道"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从"教,就是交流"的思想和观念中重新走出来,关注对知识的每个角度的认识,关注对知识的深层化理解和知识的深层化处理,让教与学在互联网中走得更深、更远,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高水平的发展目标。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全面的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面对于新知识问题的多方面知识拼接,它充分强调了新知识理念和已知知识的理念和相关原则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确定和建立了多方面的联系,实现了知觉和学习之间的拼接。

学习中具有意义。

深度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它特别注重通过与课文、老师和情景环境的交流和对话来帮助学生,不断地修改自己所需要学习物理和实践对象的"前理解",形成具有深度的体验和具有深度思考,"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以实现自己所学科的性质和具有自我意义的知识,完成自己的深度学习,提高自己内在素质。

批评性学习。

[1]"我唯一不怀疑的就是我的怀疑,"笛卡尔说。

深度学习主义是一种对所有知识的批判性认识和理解,它充分地强调了学习者对所有的知识持批评或存在怀疑的看法和实践,对所有学习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便合理地检验、分析、识别和评估,找出真伪,探索新时代学习模式的调整或转变,提出了新的学习思想和方法。

深度学习深度教学

深度学习深度教学

一、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就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本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运用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认知策略。

“深度学习”与传统的外部灌输、被动接受、知识符号的“浅层学习”相比具有明显特征:1.强化情感驱动的“非认知学习”与传统的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认知型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把“非认知学习”放到突出的位置。

如自我管理、时间管理、自主性、适应性、执行力等等。

“非认知学习”属于社会—情感性学习,它与各种认知性学习紧密相联,但性质不同。

种种研究表明,对许多学生而言,“非认知学习”及技能与认知型学习相比,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预示着更长久的成功。

2.立足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核心素养离不开知识,但单纯的知识不等于素养。

只有将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不可预测情境所形成的能力和道德才是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里,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侧重于挑战性内容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适应知识经济、终身学习、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开放性视野和创新能力”被国际公认为是21世纪的高阶思维能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评价不在于你学到了多少知识、解答了多少问题,而在于你的学习内容有多大的挑战性,解答的问题是否具有21世纪高阶思维能力的特征。

4.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学习未来社会人们所遇到的情境和问题更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仅仅依靠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知识已难以胜任问题解决的重任,而需要调动多角度、多维度、系统性、综合性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课程整合,就成为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5.突出深度思辨的思维指向就学习而言,假设、推断、思辨、想象、联想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的编写从一开始就树立了“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问题探索、研究,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经过20年的发展,这套教材有了长足的发展,受到小学教师和研究者的欢迎和好评,在国外也受到关注。

近几年,我参与“深度学习”学校改进项目的研究,对如何理解“深度学习”,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有一些研究体会。

受本次研讨会主持人的邀请,介绍有关“深度学习”的问题。

因本次研讨活动以“量感”为主题,我尝试把“量感”的理解和案例融入其中,希望引起讨论和思考。

“深度学习”,追溯起来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瑞典学者马顿(Marton)等早在1976年针对以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深度学习的主张。

他们将以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为特征的学习叫作“浅层学习”,与之相反,有联系的记忆、具有批判性的接受知识的学习叫作“深层学习”。

此后,这个概念逐步演变为“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

直到2013年,“深度学习”开始逐步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

2014年,美国教育协会开始在19所高中进行“深度学习”的研究,最终确立了学业内容核心知识的掌握、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学习、学术心志六个维度来指向“深度学习”目标。

2.我国的研究历程。

在我国,2013年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启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究,目的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和结果、轻素养和过程等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2014年起,在初中和小学的十几个学科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实践研究,我和吴正宪老师承担主持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并在北京市海淀区、广州市南沙区等地十几所学校进行实践研究。

2017年,“深度学习”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参与研究的学者和老师发表了系列的文章,出版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等著作。

例谈小学数学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

例谈小学数学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

例谈小学数学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作者:钱云娟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第22期深度学习的本质在于深度思考,而“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

数学教学应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深度教学。

在此,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为例,谈谈对深度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学习内容先设计,让思有准备苏教版数学教材从三年级起,每一册都设置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更是要让学生形成策略意识,加深对策略本质和实际应用的理解。

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按照深度教学的要求,从学情出发,设计前置性、行动性任务,采用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亲历策略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策略的内涵与外延。

课始,教师可创设“设计比赛方案”活动:某小学举行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蓝队、黄队、红队和绿队,如果你是裁判,请你设计一个比赛规则,并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1:比赛规则应该是公平的,所以我让4支球队,每支球队间都进行一场比赛,看谁的成绩最好,谁就是冠军。

生2:可以通过抽签,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每组获胜的球队再进行比赛。

生3:要考虑球队之间的实力问题,一开始,不能让弱的球队和强队比……这样有效的前置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观察与思考,在发现问题之后,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下一步开展深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素材呈现巧安排,让思有层次数学学习素材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载体,也是让学生直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纽带。

教师在选取合适的学习素材后,要按照深度教学的要求,以恰当的顺序和时间呈现出来,让教学层层推进,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获取学生反馈的比赛设计方案后,要选取学生认可的典型教学素材:4支球队,如果每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那一共要比多少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办?怎样清楚地表示出这些比赛的情况?老师给你的建议是:写一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所有比赛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研究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逐渐成为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深度学习的出现为诸多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深度教学研究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认知神经科学、个性化学习以及教育技术等方面,探讨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的可行性和前景。

二、深度学习与教学方式的融合1.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基于平均水平的群体教学,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却是不同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抽象,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2.认知神经科学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构建神经网络,这与人类的神经系统相似。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的方式来理解。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深度教学研究正是利用了这一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以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型。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研究的可行性1.数据驱动教学深度学习的一大特点是数据驱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得到更为准确和高效的模型。

同样地,教学领域也可以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通过分析和挖掘学生的行为数据,构建教学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多模态教学深度学习技术在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建多模态的教学系统,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和语言等多个模态的信息,可以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度教学的前景1.智能辅助教学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智能辅助,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为老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和指导。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教学更加高效和有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的关系作者:吴孙富秦丽张圣涛来源:《化学教学》2016年第05期摘要:通过对五个教学案例的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探讨,阐明了教师的深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指出了深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深度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学生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的“趣味”性决定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同时还说明了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防止超课标。

关键词:深度学习;深度教学;有效教学文章编号:1005–6629(2016)5–0022–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 问题的提出深度学习[1]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深度学习的概念由Hinton等人于2006年提出。

深度学习的本意是指机器学习领域中对模式(声音、图像等)进行建模、识别的一种方法。

深度学习被教育工作者引入教学后,又被赋予教学上的含义。

由于深度学习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本身就是一个刚提出不久的新概念,所以目前教育专家们对深度学习所赋予的含义还没有统一。

不同学者赋予深度学习的含义是互有差异的,如阎乃胜[2]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对信息予以深度加工,深刻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的内在含义,建构起个人情景化的知识体系,以知识迁移推进现实任务的完成”。

张浩[3]等人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

站在学校现实教育的角度来说,有学生的深度学习,就应该有教师的深度教学。

郭永祥[4]从知识的“符号”、“逻辑”、“意义”三方面论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有效教学必须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由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我把这种统一称为深度教学。

”就笔者对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含义的领会和实际教学的体会来说,笔者认为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

教师的深度教学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学生的深度学习对教师的深度教学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深度学习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深度学习。

纵向,学生应该对某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达到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认知;横向,学生应该能够综合利用已学过的本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探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

针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的深度教学就应该从纵横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研究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在此,笔者联系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谈谈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并进一步谈谈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含义。

2 基础知识教学中的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应该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始终,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力求将教与学引向深入。

“乙烯的制取”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笔者特以“乙烯的制取”为例谈谈基础知识教学中的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

在制取乙烯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做实验,再简要分析说明实验现象,然后写出如下化学方程式:为了将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醇类物质脱水成烯的反应条件和醇类物质脱水成烯的结构因素。

毫无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这种探究是在进行深度教学,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只是笔者认为这些探究既有超越课标的嫌疑,又超越了实际的教学要求,因为醇类物质脱水成烯的反应条件和结构因素均应该是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

就实际的教学来说,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时,有一个显著的实验现象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该实验现象就是醇酸混合溶液在加热制取乙烯的过程中变黑了。

对于混合物“变黑”这个实验现象,多数教师一般都用“碳化”二字进行简单的交代,没做深入的探讨。

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醇酸混合物加热“变黑”的实验现象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理由有两点,一是学生已经学习过浓硫酸的脱水性,此处的“变黑”与蔗糖在浓硫酸中脱水形成“黑面包”的实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该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有机物“碳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在后续相关的练习中一般都有实验室制取乙烯气体的除杂和净化问题,若不在实验情境中趁热打铁探究清楚的话,后续的习题教学就只能生硬地给学生灌输相关的结论。

为了把醇酸混合物加热“变黑”的实验现象探究清楚,教师的备课应该准备如下两个方面的预案,即实际探究的问题预案和验证探析问题结论的实验预案。

醇酸混合物加热“变黑”的现象需探究如下三个问题:(1)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发生碳化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分析对比乙醇分子(CH3CH2OH)与蔗糖分子(C12H22O11)的组成知道,蔗糖分子仅仅脱水就可以碳化,乙醇分子仅仅脱水是不能碳化的。

乙醇分子发生什么反应才会碳化呢?经分析可知,乙醇分子在脱水的同时必须发生氧化反应才会碳化。

为什么蔗糖在常温下与浓硫酸混合就会发生碳化,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必须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才发生碳化?这是由于蔗糖的碳化仅仅只是分解反应,而乙醇的碳化是在分解的同时发生了氧化反应。

乙醇与浓硫酸混合物发生碳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碳化生成的碳单质能否进一步与硫酸反应?浓硫酸与蔗糖在没有加热发生碳化时,生成的碳与浓硫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导致生成的碳像面包一样疏松多孔。

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是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碳化的,乙醇在加热条件下碳化生成的碳比常温下蔗糖碳化生成的碳更容易与浓硫酸发生如下氧化还原反应。

(3)如何检验并除掉乙烯中混有的CO2和SO2?实验验证的内容主要是检验和除掉乙烯中的杂质气体SO2和CO2的实验装置及试剂,一般的教辅资料中都有该实验的装置及相应的试剂。

此外,笔者还曾在“用无定形Al(OH)3除掉乙烯混合气中的SO2”[5]一文中探讨了使用无定形Al(OH)3除掉SO2的方法。

以上问题探讨和实验验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横向联系比较了蔗糖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时发生碳化的区别与联系,纵向深入探讨了醇酸混合物加热时发生碳化的原理,深入探讨了检验和除掉乙烯中的杂质气体SO2和CO2的原理和方法。

3 习题教学中的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习题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习题教学的深度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应试能力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片面地追求应试得分是不对的,完全不谈应试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对的。

习题教学若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学生的应试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笔者在此特以两道中学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习题为例探讨一下化学习题教学中的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

例1 在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未知气体重114g,则该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质量为()。

A. 28B. 60C. 32D. 44解析:设容器重为m g,设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题意知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可得如下分数连等式。

由此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求出m后,将m代入第二个方程可求出x。

此解法是实际解题时许多师生常用的基本方法,此解法的缺陷是解题过程中的计算量比较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等比定律十分简捷地求解出分数连等式中的x。

依据等比定律,用分数连等式第二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减去第一项、第三项的分子分母并化简得:相比较而言,用等比定律求解m和x比用方程组法求解要简便得多。

在化学教学中,若化学教师能恰当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求解化学问题的话,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求解过程的简化往往能激发学生努力探究简便解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例题的教学主要是横向联系应用数学知识简便解答化学计算题,这种横向联系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是深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2 用8.5吨氨通过催化氧化制取63%的硝酸,若NH3的转化率为96%,NO转化为HNO3的产率为92%,则实际制得63%的硝酸的质量为多少吨?理论上所消耗空气的体积为多少m3(标况)?(参考答案:44.16t,94.2×103 m3或98.9×103 m3)这是一道很有意思的题目,“很有意思”是因为该题第二问的参考答案本身是错误的,且很多师生解答出的答案与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相同。

笔者曾就此题的解法研究撰写过“简析一道多步反应计算的典型错解”[6]一文发表在《化学教学》2007年第12期上。

解法一:设实际制得63%的硝酸的质量为x吨,理论上消耗的空气的体积(标况、下同)为y m3。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此解法第一问的解答是正确的,第二问的解答是许多人共同的解答结果,但是是错误的。

解法二(第二问):设氨被催化氧化成NO的质量为m g,氨被催化氧化成NO所需的空气体积为V1 m3,NO转化成HNO3所需空气的体积为V2 m3。

则为什么两种解法得到的第二问的答案互不相同?我们可以就此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多步反应计算的原理及上述两种解法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通过探讨,可以明确如下知识要点:①多步反应计算的原理是:在多步反应中,每一步反应的产物,均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根据化学方程式,每一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有一定的量的关系,即物质的量之比是一定的。

所以,可以利用某中间物质作为“中介”,找出已知物质和所求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简化解题过程。

②此题的第一问符合多步反应计算的原理,第二问不符合多步反应计算的原理。

在第二问中,NH3与O2反应的比例及NO与O2转化成HNO3的比例是不同的,二者之间找不出用于进行多步计算求解氧气(或空气)体积的“中介”物质,所以此问不属于多步反应的计算。

③解法一中第二问的解答是错误的,此解答的错误在于将不符合多步反应计算原理的计算错误地按多步反应进行了计算,解法二中第二问的解答是正确的。

对此题第二问解法的探讨是在对多步计算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错解第二问的原因,可以防止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再犯类似的错误。

以上习题的解析既有教师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深入学习、简便解题的实例,又有教师引导学生纵向探讨深入学习、进一步明确解题原理的实例,可见习题教学是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

4 疑难问题解答中的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在备课和教学中偶遇一些难以直接解答的疑难问题,还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提出的难以回答的疑难问题,面对这些疑难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疑难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教师不经过深入的学习研究随意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笔者认为,每一个疑难问题都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很好的切入点,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疑难问题、充分利用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曾有学生向笔者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会向低洼处移动聚集,如CO2气体常常会移动聚集到地窖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