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中日的文化差异与禁忌

合集下载

浅议中日礼仪文化——送礼文化的异同

浅议中日礼仪文化——送礼文化的异同

浅议中日礼仪文化——送礼文化的异同【摘要】从古至今,文化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礼仪文化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之间的语言不同,文化就难免有所差异,送礼文化也不例外。

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大体介绍一下中日送礼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送礼文化风俗习惯禁忌一、序言自古以来,送礼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一件理想的礼品对于赠送者和受赠者来说,都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愿望,传递出某种特殊的信息。

人人都有赠送和接受礼品的经历,不管送礼自愿与否,每件礼品都必须精挑细选后方能送出,原因是礼品寄托着美好的意愿,对方能从中品味出你的兴趣、爱好,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对方如何接受也同样如此。

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激励和教育他人、展示自身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加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理解、慈爱和爱情等美好事物的向往。

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不仅仅简单地表现为送出与接受礼品的过程,毫不夸张的说,送礼已成为我们为人处世、融入社会不可缺少的社交形式。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中日两国送礼的不同之处由于中日两国的语言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看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的送礼文化的不同之处。

1.日本人较中国人更喜欢送礼物。

除了全国大规模的节日送礼,就是个人间的行为。

小孩出生、满月、去神宫认祖归宗,知道的人都会来送礼;逢孩子长到三、五、七岁的时候,家人要带去神宫祈祷健康成长,别人也会来送礼;日后入托、入学、毕业、就业,这些人生的成长阶段都会得到祝贺。

当然,最重要的是结婚,沾亲带故的亲友和知道消息的朋友都会来送礼祝贺。

即使到了退休时,左邻右舍和公司的同事也都来庆贺。

此外,日本也特别重视给老人贺寿,从61岁的花甲大寿到70岁的古稀、77岁的喜寿、88岁的米寿以及99岁的白寿(百岁差一的意思)都得大大庆贺一番。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差异是什么?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差异是什么?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差异是什么?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二者在人群文化、礼仪习惯、信仰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日文化差异的本质。

1、人群文化中国和日本的人群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崇尚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

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孝顺、忠诚、尊重长辈,而这些传统观念在日本文化中并不十分突出。

日本则注重团队观念,人们普遍害怕孤独,这也导致日本的家庭观念相对于中国来说较为单薄。

2、礼仪习惯中国和日本的礼仪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礼节,而日本人则强调谦虚、守规矩、不给人添麻烦,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个国家的文化心态。

在日本,人们还会遵守一些规范化的礼仪,比如拜年时一定要低头鞠躬,而在中国,拜年则以热情相迎、亲吻、握手等方式进行。

3、信仰观念在信仰观念方面,中日两国差异也非常显著。

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其中道教、佛教和儒家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日本,佛教文化则更加深入人心,而神道文化则被视为日本文化之魂。

此外,在日本,人们还有一种名为“爱国心”的概念,而这在中国却相对冷淡。

4、美学观念在美学观念方面,中日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

中国人普遍认为,“色彩越艳丽越好”,而在日本,人们更注重平和、低调的美感。

另外,在艺术领域,中国讲究的是形式和材料的自然表现,注重符合传统规范;而日本的艺术则强调内心的冥想性,讲究材料的手法处理。

5、生活方式最后,中日两国的生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喜欢走亲访友,享受美食,而日本人则更喜欢围绕公共活动、社交、聚餐等形式来表现他们的文化优越感。

此外,在生活方式上,中国人普遍注重威严、绅士风度,而日本人则更强调规则和秩序。

在总体上,中日两国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这也为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带来了不少的挑战。

但是,正是因为两国文化的差异,双方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借鉴对方,进而推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合作更加顺畅。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其礼俗色彩和忌讳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在礼仪、传统习俗和色彩搭配等方面遵循各自国家的传统,避免触犯忌讳。

本文将就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尚忌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一、礼俗方面的比较1. 中国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礼仪文化。

在中国,人们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社交场合,人们会遵循一些传统的礼仪规范,比如拜访长辈要行拜,见到客人要热情款待等。

在节日和特殊场合,人们也会遵循一些礼仪习俗,比如过年要拜年、结婚要举行婚礼等。

2. 日本日本也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

在日本,人们会遵循一些特殊的礼仪规范,比如低头鞠躬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行为,表示尊敬和感谢。

日本人在商务活动和社交场合中也会遵循一些特殊的礼仪规范,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在中国,色彩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比如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黄色代表财富和权力,白色代表纯洁和祭奠,黑色代表哀悼和忧伤等。

在中国人们会根据不同场合和目的选择不同的颜色,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也有着特殊的色彩忌讳。

比如在清明节和寒食节等祭祀活动中,要避免穿戴鲜艳的颜色,因为这些颜色象征着喜庆和祝福,与祭祀活动的庄严肃穆不符。

日本人也有着一些色彩忌讳,比如在葬礼和丧事的场合中要避免穿戴鲜艳的颜色,因为这与场合的庄重和悲伤不相符合。

在日本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也会遵循一些特殊的色彩规范,避免触犯忌讳。

中国有着丰富的忌讳文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避免触犯忌讳。

比如在言行举止方面,中国人会遵循一些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的规范,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和做一些不吉利的事情。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和节日中,人们也会有着特殊的忌讳,比如过年期间要避免打破东西,因为这会带来不好的预兆。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礼俗习惯也是两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色彩在中日两国的礼俗中也有着深厚的意义,并且在某些场合下存在尚忌。

下面将比较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方面的差异。

1. 红色红色在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两国的礼俗中却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红色寓意喜庆、祥瑞和吉祥,因此在婚礼、生日等喜庆场合中都会大量使用红色。

红色也是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的主要颜色,而新娘的衣服通常都是红色的。

红包也是中国人在过年、结婚等场合送礼的一种方式,红包的包装通常也是红色的。

而在日本,红色具有神圣和高贵的象征,因此很少在一般的喜庆场合中使用红色。

红色在日本文化中更多地与娱乐性质的场合相关,比如嘉年华和游乐场等。

红色也与死亡的象征相关,在寺庙和纪念日等场合,人们通常会戴着红色的丝带或者系着红色的丝带来表示对逝者的敬意。

2. 白色白色在中国和日本的礼俗中都有一定的尚忌,但尚忌的程度和领域有所不同。

在中国,白色与丧葬和悲伤有关,因此在婚礼、生日等喜庆场合中通常不会使用白色。

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的衣服也不会选择白色,而是会选择红色或者其他鲜艳的颜色。

白色也被认为是为不祥之兆,因此在起名字、装修房屋等方面也要避免使用白色。

在日本,白色在丧葬和悲伤方面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显,因此人们通常不会在婚礼和其他喜庆场合中使用白色。

与中国相比,日本对于白色的尚忌更加严格,甚至包括在日本传统神社中进行祭祀时,亦要避免佩戴白色的衣物。

3. 黄色在中国,黄色被视为皇家的颜色,寓意着财富和权力,因此在很多喜庆场合中都会使用黄色。

在寿宴和寿衣中,黄色被认为是吉祥的颜色。

黄色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主要颜色之一,比如在春节和中秋节中,人们会使用黄色的装饰品来营造喜庆的氛围。

而在日本,黄色被认为是不幸的颜色,因此在一般的喜庆场合中很少使用黄色。

黄色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与叛乱和背叛有关,比如在武士的传统制服中就很少使用黄色。

中日文化的异同

中日文化的异同

中日文化的异同中日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从文化角度来介绍一下中日文化的异同。

一、历史文化中日两国历史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

古代时期,中国是日本的文化传承者,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建筑等文化形态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日本也吸收了不少西方文化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的现代文化。

二、礼仪习俗中日两国的礼仪习俗也存在差异。

中日两国的吃饭方式差异比较大,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而日本人则偏爱使用料理用勺。

而在拜访别人的时候,日本人在依次相互敬酒后,会提出"干杯",表达对友谊、感情的尊重。

而中国人则曾因为这个传统引起争议,因为它的存在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陋习,注重礼节却忽视了内容。

三、节日文化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差异也比较大。

在中国,春节被称为"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在日本,奠基节假日被称为正月里的一项特别节日,节日里的活动包括另外的选择百句菜单、一起向神人祈求等。

在另一方面,则是新年庆典、八月节庆典、神田庆典等,以及传统农事典礼。

四、风味文化中日两国的风味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菜系丰富多样,烹饪方法繁复,讲究颜色、香味、口感的统一协调;而日本菜则比较精致,多讲究清淡、自然、新鲜的口感,比如说寿司、生鱼片、和食等,不同的海鲜和蔬菜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但不管是什么菜系,饮食文化都是中日两国实现友好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传统文化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都非常丰富。

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包括了诗、书、画、酒、茶、瓷器、戏曲等多种美术形式;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则更注重于"和风",包括了茶道、花道、剪纸、传统戏曲、武术等艺术形态。

无论是哪种传统文化,都体现出中日两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

综上,中日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在交流和包容的基础上,依然可以促进两国互相了解,实现更深入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心得: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应对措施

文化交流心得: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应对措施

文化交流心得: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应对措施。

一、沟通时的礼仪差异在中日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在交流中,出现一些礼仪上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对方的不满或者误解。

中日两国在礼仪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在称呼方面。

在日本,不同级别的人之间称呼有着明确的区别,像是“先生”、“女士”、“小姐”等等,同时,在正式场合中,会用“敬称”来表示尊敬。

而在中国,称呼比较灵活,常用的比如“先生”、“女士”、“大哥”、“小姐”等等。

在交流时,若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出现称呼上的误解。

除了称呼方面,各种仪式也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说在日本,可以通过鞠躬来表示尊重。

而在中国,鞠躬不是普遍的做法,一般会通过握手来表示。

在交流时,若不确定对方的偏好,可以选择不具有明显文化色彩的方式来表达尊敬。

二、言语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除了礼仪外,中日两国的言语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口语中,中日两国的语法和用词有很大的不同,这可能会造成交流时的困惑。

另外,在交流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暗示或者间接表达来传达信息。

这可能会因为对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误解,导致无法正常沟通。

比如在日本,人们经常采用间接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意思,他们通常会使用铺垫句和客套话。

而在中国,人们缺乏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

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能在沟通中出现不必要的误解。

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日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也是导致交流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日本,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强调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而在中国,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

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细节,逐步递进。

在中国,则更加注重总体思路和大方向。

我们在交流时,可以尝试为对方考虑,避免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对方。

四、应对措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提高交流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要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两个重要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中日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习俗、传统价值观、饮食文化、礼仪风俗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比较与分析。

中日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

在中华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被视为传统美德;而在日本,家庭观念同样重要,但还有着更加注重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的特点。

中国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重视友情和亲情;而日本人则更注重面子和人际关系的保持,重视面子和礼貌。

中日传统价值观的差异。

传统中国价值观强调“仁义礼智信”,注重忠孝节义,主张天人合一、天命观念。

而日本传统价值观则注重忍耐和自我节制,尊重“道德优质”的人,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

中日的饮食文化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样,讲究色、香、味俱佳,强调食物与季节的搭配,讲究饮食的谦和和生活的和谐;而日本饮食文化则更注重原料的新鲜和制作的精致,在食物的摆盘和视觉效果上有更高的追求。

中日礼仪风俗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人注重礼貌和尊重,握手、鞠躬和问候都是很常见的礼仪动作;而日本人注重礼仪仪式和面子,鞠躬是日本民族传统的示敬方式,还有一些特定的礼仪规矩,如脱鞋进入房屋、喝茶的礼仪等。

中日文化在社会习俗、传统价值观、饮食文化、礼仪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既是两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也受到地理环境、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更反映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

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基于广告话语分析的中日禁忌文化比较研究

基于广告话语分析的中日禁忌文化比较研究

基于广告话语分析的中日禁忌文化比较研究中日两国都有许多独特的文化禁忌,这些禁忌在广告行业中也应当被严格遵守。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的广告话语,探讨其禁忌文化之间的比较。

首先,中日两国在对待年长人的尊敬禁忌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尊敬长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广告中常常出现对老人的敬重和关爱。

相反,在日本广告中,虽然也会出现对长辈的尊敬,但更强调平等和个体主义。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广告话语中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

例如,中国的某些广告可能会强调“以长辈为荣”,而在日本的广告中则更有可能强调“自由自在”。

其次,性别平等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禁忌。

在中国,尊重女性并强调她们的角色是一个受广告话语重视的禁忌。

广告中经常出现对女性形象的美化和尊重,以及强调女性的家庭责任和照顾能力。

然而,在日本的广告中,对女性的角色和形象没有那么强调。

相反,广告中更多地传递出女性的独立性和职业能力。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广告话语中的用词和形象来体现。

此外,对于宗教和信仰的尊重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禁忌。

在中国,对宗教信仰的尊重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广告中很少会使用具有宗教含义的话语或形象。

与之相反,在日本的广告中,宗教信仰往往会被纳入广告话语中,以传递出一种安心和平静的感觉。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广告话语中的表达方式和引用宗教典故等来体现。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在广告行业中存在着许多文化禁忌的差异。

这些禁忌涉及到对长辈的尊敬、性别平等以及对宗教的尊重等方面。

通过分析广告话语中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文化禁忌之间的差异,这对于广告从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和尊重目标受众所在的文化禁忌,广告才能更好地与受众沟通,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禁忌文化差异之外,中日两国在其他方面的文化禁忌也存在着差异。

在礼仪方面,中日两国都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

然而,在具体的礼仪规范上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在中国,对于礼貌行为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于长辈和上级的尊敬上,如行鞠躬、双手捧物等动作。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班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132姓名:薛珂珂引言: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在习俗方面,如,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其次就是在饮食方面的差异;最后是两国在节日上的异同。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有“一衣带水,两襦咫尺”之称。

但是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日本的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也成不了日本的文化.假如非要说什么日本的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者恐怕不仅是不尊重中国文化,也是对日本人的极端不尊重.所谓大化改新前后,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唐朝文化,并利用汉字造日文,大规模吸收中国的技术和制度,由此得出中日文化同宗同源,是极不负责的想法,既对中国不负责,也对日本不负责。

日本曾吸收中国文化这不错,但理智的来说,中日的文化只是略有历史遗留下的少许相似之处,不能相提并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日文化的异同之处。

一.中日习俗中“见面礼”比较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

让我们看看两国在这方面的异同: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握手来表达问候。

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

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都是以握手为礼。

这样既可以表现出人们的基本礼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礼仪来化解一些矛盾,使大家可以和平相处。

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

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

二.中日“饮食”比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在饮食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异同之处。

中日商务礼仪差别:中日礼仪文化差异

中日商务礼仪差别:中日礼仪文化差异

中日商务礼仪差别|中日礼仪文化差异通晓中日两国商务礼仪和规范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是中日两国经济交流和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日本人的商务礼仪―鞠躬鞠躬礼源于中国先秦时代,两人相见,弯腰曲身待之,是为鞠躬礼。

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

同时,见面鞠躬作为日本特色的礼节,也是日本企业中最常见的礼节之一。

在商务场合,鞠躬有三种方式:(1)颔首(轻微点头、倾斜角度是15°)。

这是程度较轻的鞠躬方式,基本用于上下班问候、进入退出时、跟上级或客人擦身而过时等。

(2)中礼(通常鞠躬、倾斜角度是30°)。

这种鞠躬是迎送客人、拜访客户时等常用的鞠躬方式。

(3)敬礼(郑重鞠躬、倾斜角度是45°)。

此种一般为程度最重的鞠躬,一般用于接待地位较高的人或道歉时,也可用在成人式、婚丧节日以及表示感谢时。

当然,若有必要,也有行九十度鞠躬礼的时候,例如深刻道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并乞求对方原谅时可行此礼。

同时在行鞠躬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到两人上半身要向前倾斜来行礼,因为要空出合适的距离,以免撞头。

(2)身子首先挺直,抬头,注视对方眼睛。

(3)双腿合拢,脚尖稍分开呈V字型站定。

(4)鞠躬时,女士将手交叉放在身前,男士可垂直贴在裤子两侧。

(5)腰部以上,上半身迅速倾下,俯身稍等片刻,再慢慢抬起上身,以表示郑重。

同时,若能先说一句“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等寒暄语,然后再鞠一躬,贯彻这种“先语后礼”的鞠躬方式能给人以特别有礼貌的印象。

中国人的商务礼仪―握手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是握手。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后握手致意。

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中日文化差异及生活注意事项介绍

中日文化差异及生活注意事项介绍

中日文化差异及生活注意事项介绍日本以高水平的教育、相近的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吸引了准备店铺的中国学生的眼球。

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中日文化差异及生活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1、日本与我国存在的文化差异在日本,吃、住、行都不同于我国,日本的物价比较高,在赴日之前尽可能的提前了解当地的物价,方便自己准备所需的钱财,赴日时携带一些必备的方便携带的物品。

此外,日本在处理垃圾的方法、吸烟规则、交通规则(左侧通行)等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我国完全不同。

垃圾有非常细致的分类划分,每个区域都有固定的丢垃圾的日子。

比如,有些地区周三只能丢厨余垃圾,易拉罐等。

其他垃圾都是在别的固定日期丢放。

在规定的丢固定垃圾的时间之前,都是需要自己保存的。

这些规定我们刚接触的时候可能觉得很难记,但是熟悉了之后我们就能轻松应对。

2、学校内不同国家留学生的交流很重要去日本留学的学生不可能就是我们一个国家,在那里可能会遇到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其他国家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会尊重他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这个时候你不仅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整个国家的形象,所以要格外注意。

但是我们也要学会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立场。

3、在日本生活期间的健康问题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不仅是面对陌生的人们,而且也要面对一个陌生的气候,从以往的一些留学生反应来看,部分留学生在国内身体很好,可是到了日本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经常生病的情况也会有发生。

因此需要离家在外的我们学会适应生活、合理安排学习、打工以及睡眠时间,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好好学习。

另外,在赴日前,可以准备生活中所必须的常见药品,必备不时之需。

4、适应日本道路和房间都比国内狭窄的状况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

如果在赴日之前这只是我们在地理书上看到的概念,那在去日本之后却是我们要慢慢的适应的问题。

日本是一个惜土如金的国家,对空间的利用非常极致。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尚忌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层面进行比较。

一、婚礼礼仪
中日两国的婚礼礼仪在色彩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红色是喜庆的象征,因此在婚礼上常常会使用红色装饰和布置。

而在日本,白色被视为婚礼的传统色彩,因为在日本传统上,白色代表纯洁和幸福。

日本的婚礼也会使用一些其他淡雅的色彩,如粉色、淡紫色等。

三、餐饮文化
在餐饮文化中,中日两国的色彩尚忌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红色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在餐桌上会使用一些红色的食物,如红烧肉、红糖等。

而在日本,红色被视为破坏和不吉利的象征,因此在餐桌上几乎不会出现红色的食物。

四、商业活动
在商业活动中,中日两国的色彩尚忌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黄色被视为金色的象征,通常被用于表示富贵和权力。

在商业活动中,黄色常常被用于装饰和广告宣传。

而在日本,红色和黄色被视为表示危险的颜色,在商业活动中很少使用。

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尚忌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注重红色的喜庆和黄色的富贵,而日本注重白色的纯洁和黑色的哀悼。

这反映了两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但同时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都避免使用危险和破坏的颜色。

这些色彩尚忌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体现了中日两国对色彩象征义和文化禁忌的不同理解和认知。

中日文化差异

中日文化差异

中日文化差异中日文化差异中日两国虽然地理上接近,但在文化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以下将从传统文化、礼仪习惯、价值观念和饮食习惯等方面介绍中日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中国的书法、绘画和传统节日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则包括茶道、花道和日本传统服装等,这些都是独特的日本文化象征。

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在表达方式、流程和意义上都存在着不同。

其次,中日两国的礼仪习惯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人们注重尊重长辈和上级,讲究礼貌和谦逊。

例如在见面时,通常会握手或鞠躬表示问候。

而在日本,人们注重礼节和细节,非常讲究礼貌和谦虚。

日本人见面时通常会鞠躬,用两手同时托着名片交给对方表示尊重。

第三,中日两国的价值观念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人注重家庭价值观,重视家庭的和睦和亲情。

在中国,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并且尊重长辈的传统也非常重要。

而在日本,社会价值观重视集体主义和社会和谐。

日本人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秩序,个人的权益通常被放在社会整体的利益之后。

最后,中日两国的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饮食文化以米饭、面食和各种菜肴为主,崇尚“荤素搭配”的理念。

中国菜的烹饪方式多样,以炒、煮、烤、蒸等方式制作,口味重油盐、香辣可口。

而日本以米饭、鱼和海鲜为基础,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制作过程的细致。

日本料理通常以生鱼片、寿司和刺身为代表,注重食物的质感和口味的纯粹。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传统文化、礼仪习惯、价值观念和饮食习惯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所致,在相互交流和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增进友谊和合作。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说起日本,也许大家第一个感觉都是愤懑与仇恨,因为中日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和悠久的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八年侵华战争、南京大屠等等,都是中华民族难以忘怀的痛恨。

而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亚洲强国,甚至在全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样作为东亚国家,中日有着许多共有的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方式,但仍然在基本国情、文字、风俗、礼仪、历史、经济、教育、饮食、艺术等方面存在差异。

历史文化:中国有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

涌现出的灿然文化和历史名人,如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等,都为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比中国,日本的历史就逊色多了。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后来与东汉建交得到统一。

日本也是一个封建国家,经历过战乱。

虽然经历了二战的失败,但在美国的扶持下,加上自身的奋斗,又很快得到恢复。

基本国情: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如今有60年的历史。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亿人口,超过世界的五分之一。

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国土面积38万,有超过一亿的人口。

日本是个万岛之国,大大小小的岛屿不少于6000座,但是天灾人祸比较多,日本全国都是地震区。

日本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人也曾经热情深入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文字。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假名和汉字是来源于中国的文字,是将汉字的草书体进一步简化后的文字。

但它只用来表示发音。

而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经过夏商周朝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汉唐时代,中国文明进入了辉煌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一些社交活动。

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

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与热心到朋友家或亲戚家做客、与主人亲如一家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则有些过于注重礼节。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邻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同。

其中之一就是在礼俗色彩尚忌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尚忌方面的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在红色的象征意义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常常与喜庆的场合相联系。

中国人结婚时要穿红色的喜服,这是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和好运。

而在日本,红色却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有危险和警示意义的颜色。

在日本传统剧目中,鬼魂通常被描绘成红色,代表着邪恶和危险。

在白色的象征意义上,中日两国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白色往往代表纯洁和善良,因此在许多喜庆场合,比如婚礼和新生儿的庆祝活动中,都会使用白色。

在日本,白色往往与丧礼和悲伤有关联,因此在婚礼等喜庆场合中不宜使用白色。

中日两国对于黄色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黄色被视为皇室的象征,因此在宫廷和皇家仪式中广泛使用。

而在日本,黄色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往往与疾病和危险相联系。

在日本,人们通常会避免使用黄色。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在建筑和家具中很少使用黄色的原因之一。

除了颜色的象征意义之外,中日两国在礼仪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日两国在面对面交流时的姿势和动作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在交流时常常会亲密地靠近对方,表达亲切和友好;而在日本,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通常会保持距离以示尊重。

中日两国在礼仪方面对待礼物的态度也有所区别。

在中国,送礼往往是一种表示好意和尊重的方式,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场合,如春节或中国年,人们通常会互相送礼物,以表示祝福。

而在日本,送礼往往更加注重礼物的包装和外观,人们通常会仔细选择礼物,并使用特殊的包装纸和装饰物来表示对收礼者的重视。

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尚忌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对红色、白色还是黄色的象征意义,还是在面对面交流和对待礼物方面的差异,这些都反映了中日两国对于颜色和礼仪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这种差异既是中日两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两国在相互交流和理解上需要互相包容和尊重的一个方面。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但由于地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不同,两国间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

本文将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两国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

中日两国在礼节和交往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尊重长辈,讲究礼节,崇尚面子文化,因此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常常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得罪他人。

相比之下,日本文化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谦逊礼貌,人们更注重细节,善于观察他人的情绪,以便做出更为恰当的回应。

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讲究饮食的烹饪技巧和营养搭配,注重饭菜的口感和味道,因此中餐的烹饪技巧非常丰富多样。

中国人相信“吃在一口,话在一言”,因此在用餐时重视与他人的交流。

而日本人则更加注重用餐的仪式感和精致程度,他们崇尚平衡饮食,追求简约和清淡的口味,同时也注重餐桌礼仪和用餐礼节。

中日两国在宗教信仰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因此中国人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而在日本,佛教、神道教和儒教的影响都非常深远,因此日本人崇尚传统和敬畏自然,他们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心灵层面的宁静。

在节日和传统习俗方面,中日两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

而日本的传统节日如正月初一、七夕节等,也有着独特的礼仪和庆祝方式,人们会举行相应的传统活动和仪式。

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中日两国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崇“仁义礼智信”五德,崇尚儒家思想,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家族的和睦发展。

而日本人更注重规则和纪律,他们重视集体主义和社会秩序,注重个人的职责和义务。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礼节与交往方式、饮食文化、宗教信仰、节日传统以及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历史、地理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同时也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是地理上相邻且文化底蕴深厚的两个国家。

虽然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过矛盾和摩擦,但在一些方面却又存在着相似之处。

以下将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子,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礼节与礼仪中日两国都注重礼节与礼仪,但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在中国,尊重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习俗,人们通常会向长辈鞠躬,称呼带有敬意的称谓,比如“爷爷”、“奶奶”等。

而在日本,扭头低下身子是一种尊敬的姿势,人们称呼长辈时会有“先生”、“小姐”等敬称。

二、婚礼仪式中日两国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婚礼往往是一种家庭团聚的场合,除了新娘和新郎,还有很多亲戚朋友一同参加。

而在日本,婚礼往往是一种简约而庄重的仪式,只有亲近的家人和好友会受邀出席。

三、餐桌礼仪中日两国在餐桌礼仪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使用筷子进食,用勺子吃汤。

大家都会用公共筷夹菜,表示团结和尊重。

而在日本,人们使用筷子吃饭的方式和中国类似,但是同一道菜通常只有一个筷子夹取,表示个人的尊重。

在日本进餐时会用手扶住碗而不是直接端起来。

四、沟通方式中日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喜欢展示个人的才华和能力。

而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保持和谐。

他们通常会用间接的方式提出问题或意见,并习惯以团队的名义行事。

五、节日庆典中日两国的节日庆典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烟花表演和舞狮等庆祝活动。

而在日本的新年期间,人们会进行“年糕”捏制和“铃”敲击等传统活动。

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体现在礼节与礼仪、婚礼仪式、餐桌礼仪、沟通方式以及节日庆典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的不同。

尽管存在文化的差异,中日两国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交流与合作中可以加深互相的了解和友谊。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文化重要代表,虽然地理相近,但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两国之间存在许多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历史、语言、宗教、礼仪等方面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

首先,在历史方面,中日两国在文化发展上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而日本在历史上相对较短,直到19世纪中叶才开始全面接触西方文化,经历了明治维新并实行近代化。

因此,中日两国在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其次,在语言方面,中日两国的语言差异也相当显著。

中国使用的是汉字表意文字,包括简体字和繁体字,以及拼音文字(汉语拼音)。

而日本使用的是平假名和片假名,以及少量的汉字。

另外,中文和日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语言交流中的困难。

不过,中日两国的近年交流有所加强,尤其是在商务、旅游等领域,逐渐解决了语言带来的交流障碍。

第三,在宗教方面,中日两国的宗教信仰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传统的宗教主要有儒家、道家、佛教等,这些宗教融合在一起形成中国传统文化。

而日本主要信仰的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是日本的国教,佛教由中国传入并融合于日本本土宗教。

此外,基督教也在日本有一定的信徒群体。

因此,中日两国在宗教信仰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也影响了两国文化取向和社会风气。

最后,在礼仪方面,中日两国的礼仪习惯也有很大区别。

中国礼仪讲究的是尊重长辈、尊重传统、尊重礼仪等传统观念,强调社会等级制度和个人尊严。

而日本礼仪则更加注重礼貌待人、注重礼仪规范、讲究过程礼节,强调“和”的概念,注重团体意识。

另外,中日两国的节庆习俗也存在差异,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而日本的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植树节、端午节等。

这些差异体现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在历史、语言、宗教、礼仪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

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

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虽然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别却也很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供大家参阅!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语言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一直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得益于这优势,两国的交流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日本人称“中国は日本の文化の母国である。

”但是中日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所以两国之间还是存在很多的差异,现在就其文化方面的差异浅谈一二。

语言问候:在很多日剧中可以发现,日本人问候的方式是不同的。

上午10点之前是”おはよう”,10点之后到晚上是”こんにちは”,晚上是”こんばんは”,过年的问候要分年前(どうぞよいお年をお迎えください)和年后(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面对不同的人还要分敬体和简体,尊敬和简化的程度也有不同。

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而中国则不一样,问好的话一般“你好”“新年好“就足够了。

这源于两国对礼文化的不同继承与发展。

相比中国,日本宁愿麻烦一些也不要删减,这和日本人的严谨是分不开的。

脏话:不得不说,日本语言的干净程度在所有语言中是名列前茅的。

据我所看的日剧和日本动漫来看,日语骂人最狠的是できそこない----废物,ちくしょう---畜生,大多数是ちほう---白痴。

这些和中国的各种骂是完全无法相比的。

这大概也和日本对传统礼文化的推崇有关。

拒绝:相对中国人的直接,日本人则是十分的含蓄和暧昧的。

一般日本人是不会直接说“不”,而是说”这个~” “有点~”“让我想想~”之类,他们认为当面拒绝别人是不礼貌的,采用这种含蓄和暧昧,给对方留了面子,也为自己留了后路。

但是有好处的同时,也有麻烦,在和外国人交流时,这种暧昧带来了一些沟通上的障碍。

道歉:日本人很习惯与说对不起,一遇到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对方的错,都会不住的说”すみません”,这似乎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

但是中国人把错误分的很清楚,一般在确定是自己的错后,才会道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淡中日文化差异与禁忌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在世界大舞台上同台竞技,历史的沉淀是优势,创造革新亦是优势。

本文从礼仪、文字、饮食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文化差异和禁忌,意在让我们去粗取精,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发挥传统文化的深度与潜力。

关键字:中国;日本;礼仪;文字;饮食;差异;忌讳每每提到日本,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学习的历史知识太过于根生蒂固,以至于现在一提到日本这个国家,就有了深深的敌意。

直到现在,当我以一种辩证的眼光的去看待中日文化时,才发现我们应该摘掉有色眼镜,去更多的发现这个民族优点,去更多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去更多的发扬和传承我们的华夏文明。

日本文化是传承于汉唐宋明的汉民族古典文化,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优秀文化。

历史上日本曾经毫无保留地学习和沿用了中国的语言和习俗,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如此以来,似乎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当其冲便是中日礼仪差异。

中国的礼仪深受儒家学派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而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

日本人强调和,这种思想的本质与中国儒家思想相一致,人人安守本分的说法更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

有人说,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太过于根深蒂固,以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五个吉祥物全是食草性动物,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缺少了一种勇敢与拼搏。

或许这样的说法是人云亦云,可是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需要弘扬更加强悍的民族精神。

俄罗斯有谚语:“你要变成绵羊,狼是不会反对的”。

人类的发展史上也反复证明,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秩序中,一个没有强大力量,没有英雄气概的民族不但不会受到尊重,反而招致欺凌和侮辱。

中日两国都被称为“礼仪之邦”。

在中国,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

人与人的初次见面,熟人的阔别重逢,告辞或送别都以握手来表达。

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地位低的人要首先鞠躬,并且要鞠的最深。

鞠躬鞠的越深,鞠的越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悔悟等情感就越强烈。

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还有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旅游归来都要送点小礼物,礼不在重。

中国人送礼喜欢成双成对,偏爱2、4、6等数字,表示吉利。

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等,并且日本人很忌讳数字9和4。

按照日本人的习俗,向个人送礼必须在私下完成,不宜当众送出。

日本人在送礼时,多采取这样的做法:对于送出去毫无用途的礼品,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

在接送礼物时要用双手,不要当面打开礼物,当接受礼物后,再一次见到送礼的人一定要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

礼物忌送荷花和梳子。

他们认为荷花是丧花,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

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菊花或菊花图案的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探病的时候也不能带带根的植物。

其次便是中日文字差异。

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经过夏商西周时期的发展,到汉唐时代,经济和文化都有空前的发展,此时的中国文明进入辉煌时代。

而当时的日本,通过朝鲜半岛,了解到汉唐文明,便派出使者进行学习,日本的假名和汉字便是来源于中国的文字。

我们一般都知道古代日本从中国学汉字,并把汉字带回日本作为母语,可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现代汉语中有的词汇是近代从日本返销到中国的。

现如今,汉语热在逐渐升温,我们不能带着固有的汉语思维去理解日本改造后的文字。

例如汉语中的“娘”字是母亲的意思,日语里的意思却是女儿或是未出嫁的少女的意思。

在日本,人们认为女性最美好的时光是做少女的时候;在《说文》中,湯为热水的意思,从水易身。

汉语中我们取白话运动后的简体“汤”,意思大多数为带汁儿的食物,而日语里的“湯”则取其本意,是热水的意思。

由于日本位于地壳活动频繁的环太平洋地震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日本有很多的温泉,从而也使得日本形成了他们独有的“澡文化”。

日本人认为洗澡能清除他们的杂念,可以让人升华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有个州被名为“中国”。

日本的文字由繁体的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组成,偶尔有罗马字。

汉字占了70%左右,10%是根据其他外来语种的词汇发音直接用日语片假名表述的外来词,它们主要来自于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外来语,其余是用日语本身的平假名标记的。

日语中的汉字分为音读和顺读,音读汉字沿用中国的发音,顺读则是日本人自己的发音。

因此,日语中一个汉字往往有几种读法。

单单从文字出发,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是将的“拿来主义”发挥的淋淋尽致。

再者便是中日饮食差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

日本人和中国人的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

在食物方面,中国人的主食是谷物,北方为面或小麦加工出的食物为主,而南方则为米饭。

菜肴的原材料也多为陆生动植物和江海湖泊的鱼类。

在日本,菜肴的原材料多为大米、海藻、鱼类,与我们的差异相差不是特别大。

日本传统饮食以鱼类和蔬菜为中心,摄油量少,他们认为这样能够防止能量的过分吸收。

但是在日本,他们为了保持调制鱼类食品时鲜味不流失,日本人更多的选择冷菜。

如此一来,日本人便以生、冷、清淡的饮食口味为主,他们喜欢就地取材,在获得新鲜的鱼后尽量不加工,而是配上佐料直接食用,让我们觉得从日本饮食中看出了他们的粗鲁和残忍。

然而,这与中国强调食物必须煮熟才能吃的观念相冲突。

我们重视的是食物本身,烹饪过程中强调色香味俱全,并辅以盐、醋、酱、葱、蒜、辣椒增进食物的食欲,日本重视的而是盛载食物的餐具。

在日本人的传统美食里寿司是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美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

寿司虽说是日本最传统的美食,据说也是相传于中国。

在我看来,其实食物在外形上也可以看到一些民族的特性。

西方人的pizza、汉堡包,制作材料显露在外尽在眼中。

中国的传统食物包子、饺子,需要你一口一口的品尝,才能知道其内涵。

日本的寿司半遮半掩,一眼望去,虽然能知道个大概,但还是不能发现个别细微之处。

如此一来,我们不难看出。

西方人的外显张扬,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的含蓄内敛。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在中国,我们忌讳在就餐时发出声响,而在日本却刚好相反,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用餐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的香甜的表现。

就餐时不要口含或舌舔筷子,忌讳含着食物讲话或口里嚼着东西站起来,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做为客人就餐时,忌讳只食用一碗就说够了,第二碗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应该要求添饭,因为在日本一碗被认为是无缘的象征;用餐过程中不要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日宣布“和食-日本人的传统饮食文化”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日本第22项被列入非遗的项目。

“和食”即传统日本料理,2012年3月,日本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遗,称和食的食材新鲜多样,装盘贴合自然风物,体现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样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营养均衡,有着令人齿颊留香的回味,与正月、插秧等传统节庆密切相关,认为和食文化代表了日本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样式和社会传统。

“和食”是继能乐、歌舞伎、阿伊努舞蹈、那智田乐等之后,日本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第22项非物质遗产,也是继“法国美食”“地中海美食”“墨西哥传统美食”和土耳其传统美食“keskek”之后的第五项食文化世界遗产。

或许在很多国人的眼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什么大不了。

一个节日抑或一种食物从古到今的传承下来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没必要将它们带入历史课本。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不被侵犯,增强民族凝聚力,确保民族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从日本“和食”申遗成功反观我们。

从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们才开始注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告诉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都是宝贵的财富,如西方奉行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一样,不管是大到国家领土还是小到一种食物,我们都应该抱着如此的态度。

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喜欢并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也在与日俱增。

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觉得我们在学习外国文化时要发挥“拿来主义”精神要更多的去创造去革新。

参考文献:[1].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08-01[2].李学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3].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分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1)[4].刘芳:调节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谈判[J].商场现代化,2008年(中旬刊)[5].王国安:留日手记.原载于《当代中国人看日本》 ISBN7-200-03930-6 北京出版社[6].王维佳:感受日本对温泉的开发.《中国旅游报》 2003-12-19[7].张涌泉.汉语俗字从考[M].中华书局,2000年1月第一版[8].日本“和食”正式列入世界非遗名录—日本频道—人民网/n/2013/1205/c35465-23753065.html[9].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u/2184810675[10].日本人的禁忌 /thread-4272-1-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