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不同之处
一、从文体上看
• 《六国论》是史论,是篇议论文; • 《阿房宫赋》是文赋,是介于诗与
散文之间而靠近散文的一种体裁; • 《过秦论》虽是史论,但由于作者
是个辞赋家,所以这篇文章又近似 赋体。
二、从语言上看
• 基于不同的文体,这三篇文章虽然在语言上都 是整散结合,但《阿房宫赋》语言华丽,整句 多,《六国论》语言严谨,散句多,《过秦论》 介与二者之间。《过秦论》《六国论》虽有整 句,但不押韵;《阿房宫赋》是有部分押韵的, 如“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 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不过,《过秦论》侧重说秦的残暴不 仁,《阿房宫赋》则偏重于斥责秦的 骄奢荒淫,也说及六国不爱百姓。
五、从结论来看
• 《过秦论》就史论史,言尽即止,结论落在 秦王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 上,其讽谏之意在于言外。
• 《六国论》在论证六国失败原因在于赂秦后, 由古及今,再作引申,得出以北宋之大,如 果一味屈辱苟安,势在必亡,并置自己于六 国之下的结论。
三、从文章主旨看
• 《过秦论》是因时而作,意在规汉。西汉初年,战事甫 定,人口稀少,经济凋弊,急需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为此,贾谊写了这篇史论,用以规劝汉文帝要施行仁政, 莫蹈暴秦覆辙。
• 《阿房宫赋》是为帝而作,意在戒唐。当时的唐敬宗昏 庸荒淫,大兴土木,起造宫室,劳民伤财。见此,杜牧 写了这篇赋,借秦统治者茺淫奢侈、自取灭亡的史实, 讽喻敬帝应当节俭爱民。
九、从作者的见解和局限看
• 苏洵看到了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没能力抗外侮 而割地苟安,但他没看到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是因循保守,不重视改革;他也没看到秦统一 的意义。
• 杜牧认为封建暴君荒淫奢靡必然自取灭亡,这 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没有看到人民的力量。
• 贾谊指出秦的灭亡在于不施仁义,也看到人民 力量的强大,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他没认识到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与人民之间始终存在着不 可调和的矛盾,当然更提不出解决这一矛盾的 根本方法。
• 《阿房宫赋》虽是散文,后两段却是议论, 其论点就是讽喻之意——不要荒淫奢靡,重 蹈亡秦覆辙,让“后人”哀叹前人的悲剧重 演。
六、从结构来看
• 三篇文章虽然都采用逐层推进的方式, • 但《阿房宫赋》前两段是铺叙、描写,后两
段转入评论,持论有据。 • 《过秦论》和《六国论》虽同是论文,但结
构却不同:《过秦论》先列举论据进行分析 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嘎然而止;《六国论》 先提出论点,然后用论据加以论证,引申劝 戒。
的享乐而劳民伤财;
三,从论证方法上看
• 三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 《过秦论》将九国与秦国、秦国与秦朝、陈
涉与九国等分别作对比,
• 《六国论》将秦于攻取之外所得与战胜而得、 六国中赂者与不赂者等情况进行对比,
• 《阿房宫赋》将阿房宫建成的盛况与被焚时 的惨景、“一人之心”与千万人之心”等情 况进行对比;
七、从议论方法看
• 三篇文章虽然都运用对比,但方式不同:《过秦论》是 纵式对比,得出“秦朝>秦国>九国>陈涉”这样的结 果,而陈涉居然能击垮强秦,其原因就在秦自身的弊端。
• 《六国论》是横式对比,“赂者”与“不赂者”虽同不 免灭亡,但情况有别。
• 《阿房宫赋》中的对比是纵横交错、虚实相生的。
• 另外,《六国论》中有引证,而其他两文没有;《过秦 论》《阿房宫赋》中有铺张渲染,《六国论》中却不明 显。不过两文的铺张又不尽相同:《过秦论》只是详尽 的描写,而《阿房宫赋》则是夸张的笔法。
《过秦论》、《六国论》和 《阿房宫赋》比较阅读
相同之处
一、从评论的内容看
• 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 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史实;
二,从文章的主旨看
• 三文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 的帝王进行规劝:
• 《过秦论》希望汉文帝能以仁义治天下 • 《六国论》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妥协投降 • 《阿房宫赋》则希望唐敬宗不要为了自己
这三文既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又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别
• 《六国论》是缘事而作,意在鉴宋。当时北宋王朝对契 丹和西夏统治集团的军事掠夺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 的退让政策,作者写此文就是要告诉宋仁宗,应该以六 国破灭为鉴,不要对契丹和西夏屈膝求和,以免像六国 那样“为积威之所动”。
四、从评议的角度看
• 《六国论》是从痛惜六国失策的角度 来说的,
• 《过秦论》和《阿房宫赋》是指斥秦 王朝的残暴荒淫;
四,从结构上看
• 三文都采用了逐层推进的 形式;
五,从语言上看
• 三文都是整散结合, • 运用了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
法。
不过,若能细加推敲研读就不 难发现,尽管它们对同一历史现 象所作的评论存在着许多相同之 处,但由于各位作者当时的历史 情况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持 论的角度、议论的主旨和语言等 方面的差异还是明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