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

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同。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有一个完整的从中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德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三个阶段:1—4年级的小学教育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为初、中等教育,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学生及其家长的意愿,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完全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第三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学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也可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这种“立交桥”式的高校入学方式,为进入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在有一技之长的前提下,又提供了一条进入理论研究的道路。一些在完全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也可进入职业高校学习,但入门条件一般包括最少一年以上的职业技术工作实践或职业教育经历。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几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终结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机会很少;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专科层次,且缺乏与其的沟通和衔接,进入高职院校就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多数人的出路是去社会就业,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针对中国职业教育内部沟通不畅、层次割裂的现状,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考虑学分互换制度,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沟通,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构筑一个完善的职

业教育体系。此外,改革单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在加强专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大本科层次的培养力度,同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进行一些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目前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高移已是大势所趋。

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不同。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代表在世界享有盛名,其显著特点是培养目标明确,培养一线技术工人、技术农民或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配合,并以企业为主,企业居于主导地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课时比例占到60%以上。政府通过立法(财政和税收等)手段鼓励和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先后通过《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规,明确了双元制教育的地位。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是实质性、全方位的,效果显著。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及职业经验的培训,提供兼职教师,提供培训场地,提供培训经费等,在职业教育中分工明确。

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提供教师等方面很少参与,教学只是学校的事。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学校与企业合作有所加强,如提供实训基地,或学校建立模拟实验室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在企业或服务行业的一线工作,职业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实训场地、师资等方面听取企业意见,并广泛开展产学研究与合作。如利用企业场所进行实践教学,聘请行业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

员会成员或兼职教师,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实体;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项目和技术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提高双方效益,建立双赢局面。

三、职业教育实施模式不同。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实施是理论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其学生每周在学校学习时间为1—2天(不超过2天),其余时间在企业实训,职业教育形式是理论→技能→理论→技能不断反复的实践过程。这种方式使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不会或理论不够时即到校园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理论为实践服务才真正落在实处。

反观中国,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区别不大,理论课上完了再进行实践或实训,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实训时有时还要复述理论课的内容,无形当中成为一种浪费。实践实训多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与企业、社会接触较少,企业实习或实践变成学校校园学习的点缀,培养的人才理论不扎实,技能不突出,职业特色不鲜明。中国职业应区别于本科的学科式教育,避免成为本科的压缩教育,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能力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把教学和生产实践、企业、社会、科研融合,采用“融合式”、“镶嵌式”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通过“个人体验”、“智力参与”、“自主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特点突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根据中国国情,实训基地可以建在学校,或是利用企业场地建设,学校设定实训基地实习的形式和时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忌求大、求全,应扬长避

短,实施优质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共建,发挥各校的专业和技术优势,优先发展和建设一些“拳头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或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纵观发达国家,历来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及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应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回报,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声望。

德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根基扎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中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很难担负主导作用。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只能根据中国的国情,在政府主导下,有效地规划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的结构性连接,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实现两者的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