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633376cb3186bceb18e8bb11.png)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
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
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98117c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a.png)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
![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4440d77f242336c1eb95e75.png)
再次浅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下面谈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虚空之间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
也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总则。
“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化生了万物,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四大,而人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的哲学产生了和谐。
和平、宽容、知足和简朴,这包括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给现代人以启示:做人要上善若水,要保持低调。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以道为师,继承和发展老子的道法自然观点。
主张《齐物论》,他以狂笑对待人生。
超脱世俗种种困境(包括病痛和死亡),对死亡作出“鼓盆而歌”。
他随顺造化、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了生命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老子与庄子固然超脱,若庄子观鱼之乐、蝴蝶之梦、说剑之喻、蛙鳖之语,也就够幽默与浪漫。
老子多苦笑,庄子多狂笑,老子的笑声是尖锐的,庄子的笑声是豪放的。
给我们后人的启示:人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求得“天人合一”境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平常心”去对待各种事物。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他提倡“克己复礼”。
宣扬礼是对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套完整的规范。
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其次是“义”,“礼以行义”。
“仁”字其实也就是“克己复礼”,使自己的举止、言行都遵循“礼”的规范。
“礼”、“仁”、“义”使孔子推崇和张扬“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中庸之道”的“致中和”是中华文化的“尚和文化”,为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
“和为贵”,“和”是多样性的统一。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张及代表思想家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张及代表思想家](https://img.taocdn.com/s3/m/5f4c227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f.png)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张及代表思想家思想主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由众多思想家提出,其中包括了多元的主张和理论。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哲学思想主张:1.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人德行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和谐和道德的行为。
代表思想家有孔子、孟子和荀子。
2.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观念。
道家思想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和发展,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平衡。
代表思想家有老子和庄子。
3.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公平。
墨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关爱,并推崇公平和平等的价值观。
代表思想家有墨子。
4. 名家思想:注重辩论和言辞的技巧。
名家思想主张言辞应该具有说服力,通过辩论来寻求真理。
代表思想家有荣誉学派和公输般。
代表思想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离不开众多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思想家:1. 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和和谐。
2. 孟子(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儒家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注重人性的善和道德的修养。
3. 老子(公元前6世纪):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主张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
4. 庄子(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道家思想家,进一步阐述了道家思想,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和发展。
5. 墨子(公元前470年至公元前390年):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主张爱的普及和公平正义。
6. 荀子(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儒家思想家,注重社会秩序和人性的修养。
7. 荣誉学派(战国时期):注重辩论和言辞的技巧,主张言辞应该具有说服力。
以上仅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主张和代表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思想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5cbfe25abe23482fb4da4c62.png)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思想核心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
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
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
仁就是爱人,关爱他人。
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仁的另一方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我的理解就是以德服人、以礼待人、以和为贵。
2、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我的理解是以民为本。
3、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
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
如果这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
然而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
因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22c2d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6.png)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这些学派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哲学的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
道家思想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就是道,追求的是人的内在自然本质。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存在的本质,道无形无象,却是世间万物之根本。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干涉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让事物自然而然地演变。
庄子则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无为”的观点,主张要无欲无功,让个人自由自在地生活,接受一切自然给予的美好。
儒家思想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追求的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只有通过仁的实践才能达到和谐的社会和个人。
孟子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的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任何社会种种不当行为都是人性本善的扭曲和错位。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思想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家的思想特点就是爱人、反战、实用主义。
墨子认为,爱人是人类最高的道德追求,只有把关怀、同情、宽恕等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建立一个协调和谐的社会。
同时,墨子还主张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问题,提出了“物尽其用”的观点。
反对战争,则是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主张建立一个持久的和平环境。
法家思想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管仲和韩非子。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治,追求的是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和职责化。
韩非子认为,因为人性自私本性存在,所以必须以道德和感性的手段来限制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体系。
管仲则提出了“三纲八目”这一标志性的思想,通过规章制度体系来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兵家思想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孙子。
兵家思想的核心是战争和策略,追求的是国家和部队的战争胜利。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_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_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的思想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321e430926fff705cd170a10.png)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_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的思想主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
《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 的理想境界。
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再次浅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
![再次浅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6716fa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3.png)
再次浅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再次浅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下面谈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虚空之间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
也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总则。
“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化生了万物,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四大,而人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的哲学产生了和谐。
和平、宽容、知足和简朴,这包括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给现代人以启示:做人要上善若水,要保持低调。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以道为师,继承和发展老子的道法自然观点。
主张《齐物论》,他以狂笑对待人生。
超脱世俗种种困境(包括病痛和死亡),对死亡作出“鼓盆而歌”。
他随顺造化、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了生命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老子与庄子固然超脱,若庄子观鱼之乐、蝴蝶之梦、说剑之喻、蛙鳖之语,也就够幽默与浪漫。
老子多苦笑,庄子多狂笑,老子的笑声是尖锐的,庄子的笑声是豪放的。
给我们后人的启示:人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求得“天人合一”境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平常心”去对待各种事物。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他提倡“克己复礼”。
宣扬礼是对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套完整的规范。
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其次是“义”,“礼以行义”。
“仁”字其实也就是“克己复礼”,使自己的举止、言行都遵循“礼”的规范。
“礼”、“仁”、“义”使孔子推崇和张扬“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中庸之道”的“致中和”是中华文化的“尚和文化”,为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
对先秦诸子的认识和理解
![对先秦诸子的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afea22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2.png)
对先秦诸子的认识和理解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见解,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修养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孔子是先秦诸子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他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以仁为核心进行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他强调了个人的自律和修养,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道德的境界。
与孔子相对的是老子,他提出了相对于孔子的道家思想。
老子认为人应该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通过顺其自然,放弃私欲和功利,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老子的思想强调了道的存在和无为而治的重要性,主张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墨子的思想中,他强调了爱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爱是人类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核心,主张兼爱、非攻、尊礼等价值观。
墨子主张以爱为中心来建立和谐的社会,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互相关爱,避免争斗和冲突。
庄子则提出了自由自在的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和真实的境界,通过超脱尘世的束缚,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的思想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主张顺应自然和随遇而安。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思想最为严谨的一位。
他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进行约束和修养。
荀子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韩非子则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韩非子的思想强调了权威和秩序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以上是对先秦诸子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他们的思想各有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观点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通过对先秦诸子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修养的意义。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张和特点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张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884d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c.png)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张和特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号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他强调“仁”的思想,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和善待人、宽待人。
孔子提倡“中庸”思想,即追求均衡、中正、适度的境界,在各个方面都应保持平衡,不偏不倚。
此外,孔子非常注重礼仪观念,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守礼仪规范,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
他还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萱,尊称孟子,是在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了他的主张。
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良知和道义感,认为人们都有追求仁爱、仁义之心。
他批评社会不公的现象,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主张君主应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做出牺牲。
孟子还强调立身修德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强调人应该修身养性,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善社会。
庄子(公元前369年-c.公元286年),名周,字子产,庄子被称作“庄子”,是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的主张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主张“逍遥游”和“自然而然”。
“道”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超脱尘世纷扰,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注重观察和思考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寓言和幻想等手法,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诗意理解。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正则,荀子身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提出的学说被称为荀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客观规律和礼法制度的重要性,认为人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来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他强调人应该有追求道义和仁爱的行为准则,通过德育的方式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荀子还强调政治思想,主张君主应该负责任地执政,以求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孔子思想核心
![孔子思想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77f0a81102020740be1e9be6.png)
1.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的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
如果我们抛弃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提倡什么“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那么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吗?你能真正地爱护别人吗?所以任何对人们的社会规范的具体要求它都必须有—套伦理学理论作支撑,而这套伦理学理论又是内传统积累而成的。
这里不能全面的讨沦儒家的伦理问题,它无疑有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内容“爱人”思想无论如何是我们今天仍应继承和发挥的。
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是基于“亲亲”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音,人也,亲亲为大。
”《论语。
学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爱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但是“为仁”不是仅止在“亲亲”上,而必须“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得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
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日克已复礼,大下归仁。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我认为,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常有误。
(我自已过去的解释也不正确。
部编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https://img.taocdn.com/s3/m/36b5b2482f60ddccdb38a055.png)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由弟子整 理出《论 语》
1. 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 2. 主张“以礼治国”。 3.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
《孟子》 1.“仁政” 2.“民贵君轻”
《荀子》 “礼治”
1.顺应自然 《道德经》 2.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3.无为而治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子
战国 《韩非子》治以国法要治靠国法;令中、央权集术权和专权制威;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 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 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 期待统治者采用。
原因 客观环境:变法、动荡
人才准备
现实需要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孔子
儒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道家
庄子
学派 人物 时代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1. 顺应自然 老子思想: 2. 事物都有对立面,
可以相互转化 3. 无为而治
学说记录:《道德经》
《 难—— 易
道 德
长—— 短
经 高—— 矮 》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_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资料简介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_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328668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6.png)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_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资料简介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在那个时代他们是领军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老子资料简介老子,姓李名耳,根据历史记载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到公元前前47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
老子出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又名老聃,有传闻说他一生下来毛发就是白色的,所以当地的人称他为老子。
老子大约活动在春秋时期,曾经在东周国都洛邑担任守藏史这一职位,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老子博闻强识,据传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向老子问好并请教问题。
老子晚年时期在函谷关乘坐青牛向西去,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可惜的是《道德经》真迹最后不知所踪。
《道德经》富含丰厚的辩证法思想。
在现代,老子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一起形成了人类哲学上的两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老子也因为他深奥的哲学思想而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后来庄子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并且和儒家、佛家思想等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在道教出现之后,老子被后人尊称为“太上老君”。
甚至从汉代开始,历代皇帝会去河南鹿邑祭拜老子。
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孔子资料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贵族,是商汤的后裔,商亡后,微子启建立了宋国,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其后世得孔姓。
孔父叔梁纥六十六岁娶得颜氏之女颜征在,彼时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年龄相差有点大,这在当时于理不合,所以两人住在尼山,后得孔子。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思想_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思想_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adf17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8.png)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思想_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哲学思想。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庄子的哲学思想“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
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孟子的哲学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是非之心和辞让之心,这是他的四端学说的理论基础,但是孟子的这一观点不是要讨论人为什么天生就是善良的,而是为他的政治观点——仁政,做理论准备,是为政治服务的。
所以孟子的思想的哲学性就弱了很多。
孟子也是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家,他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很伟大的思想,但是却不是很严谨的逻辑观点,孟子往往直接提出他的观点是什么,但是却不说明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而哲学是最讲究逻辑的。
孟子善于辩论,往往很轻易地就驳倒了对方的观点,他很快就能找到对方的思维漏洞,从而进行辩论。
但是仔细读《孟子》,里面经常是通过寓言故事,或是很强烈的修辞手段来达到目标的,很少有很严谨的论证,即便是像名家惠施那样的诡辩也是很少见的。
总结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
![总结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1531b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b.png)
总结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先秦诸子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和名家等多个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和核心理念,下面将对这些学派的思想进行总结。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儒子孔子和孟子为代表。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在治国、修身、齐家、治世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宽厚仁德,使人亲近人类之本性。
他们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教化人民,使每个人都按照君臣父子等等的关系处事,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墨家思想强调实利,反对崇尚礼教和社会等级观念。
墨家主张爱人亲己,主张公共利益高于私人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行为。
他们追求和平、公义和公平,并以工巧之术提倡实用主义的思想理念。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无为而治和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
道家主张返璞归真,回归本性,拒绝权力和名利的诱惑。
他们认为自然规律是至高无上的,人应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宁静。
法家思想强调权力和秩序的维护,主张法律的严格执行和重法治而轻德治。
法家主张利用法律手段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他们强调统治阶级的威严和权威,通过严苛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兵家思想以孙子《孙子兵法》为代表,强调战争的理论和策略。
兵家主张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
他们认为战争是一门艺术,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和智慧,以及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才能够取得胜利。
兵家思想对后来的军事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指导战争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名家思想主要以公孙龙和杨朱为代表,他们对世界万物进行了深刻而精细的分类研究。
名家思想是一种实证主义的思想流派,强调客观事实和实证研究。
他们对事物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爱理不理的分析,使人们对世界和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
总的来说,先秦诸子的思想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治理、军事战略、自然观察等等。
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核心理念,并对后来的思想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53d92c05fbfc77da269b1de.png)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
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
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孔子,孟子,老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孟子,老子的思想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e27fde96daef5ef7ba0d3c94.png)
老子 庄子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诸子百家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诸子百家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a7ec118dd36a32d737581ff.png)
查成语,知历史,增智慧(4)
守株待兔 邯郸学步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滥竽充数 螳臂当车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自相矛盾 后生可畏 视死如归 东施效颦 无中生有 朝三暮四 郑人买履 ……
抄写“三十六计”的名称, 课外阅读《三十六计》。
说 儒家: 孔子 孟子
出
各 道家: 老子 庄子
派
代 墨家: 墨子
表 法家: 韩非
人
物 兵家: 孙子 孙膑
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学派 创始人
主要主张
其他代表 地位和 及主张 影响
儒家 道家
孔子 老子
“仁”、“德”、“礼” “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循循善诱”等
“道”(事物都有对立面并 能够相互转化)、“无为” (顺其自然)
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1、有教无类 2、 因材施教 3、循循善诱(启发性教育) 4、温故知新 5、不耻下问 等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注:孔子鄙视体力劳动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思想渊源 “礼乐”
“兼爱” “非攻”
“有教无类”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法治
“因材施教” “无为”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课堂探讨
• 百家争鸣的意义 •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 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 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5f6431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d.png)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一,孔子的主张:“德”,“仁”,“礼”。
1,“德”。
孔子认为“德”的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
“为政以德”表现在法理思想上,就是“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恤刑慎杀”。
2,“仁”。
他提出以“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3,“礼”。
孔子认为“礼”作为一种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对于新起的封建地主阶级也同样是需要的。
“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克己”,就是对自己有个要求,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为仁”影响许许多多的人。
二,孟子的主张:“仁政”“性善论”,“正经界”,“制民之产”,“管理制度”,“取民有制”。
1“仁政”。
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行“仁政”。
他把孔子的“德治”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以宗法血缘道德释仁义,主张恢复井田制,反对兼并战争。
孟子的“仁政”要求广大平民生活能够稳定,赋税徭役能够减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仁政”,就必须让百姓们得到实际的好处,能够生活的衣食无忧、幸福安宁。
2,“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者.仁、义、礼。
先秦复习资料
![先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bdb0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8.png)
先秦复习资料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格局。
本文将对先秦时期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进行回顾和总结。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学、宇宙观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奉为“圣人”。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
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追求道德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性善论”,主张人们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孟子的思想有所不同。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们应该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他强调政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政治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
墨子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关爱,摒弃战争和暴力。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和道家都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兼爱之道”的倡导者。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通过“无为而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状态,摒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
他通过许多寓言和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只是先秦时期思想家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多元的格局。
他们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先秦时期思想家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
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
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
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
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
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
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
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
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历代均有一些研究庄子的学者,其著作数百种,近年又有《庄子白话》、《庄子现代版》等问世。
易中天讲的十句很有哲理的话第一句:“人都是逼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第二句:“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
要定期的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人生苦短,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简简单单的生活就是快快乐乐的生活。
第三句:“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偶尔会想,如果人生真如一场电子游戏,玩坏了可以选择重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正因为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每一天都不可追回,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孝敬父母、疼爱孩子、体贴爱人、善待朋友。
第四句:“怀才就象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
人,切莫自以为是,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古往今来,恃才放肆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即便再能干,也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金子总会发光。
第五句:“过去酒逢知已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知已少”。
不甚酒力,体会不了酒的美味,但却能感受知已的妙处。
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不完整的,可是,因为生活的忙碌,渐渐少了联络,友谊就变的淡了,所以,抽点时间,联络朋友一起聊聊天,让情谊在笑声中升腾,当朋友遇到了难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挺身而出,即便帮不了忙,安慰也是最大的支持。
第六句:“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人,总是很难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也总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有时,明知错了,却欲罢不能,一错再错,把握正确的方向,坚守自己的原则,世界上的诱惑很多,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发现错了,一定要止步。
第七句:“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现代的人好象特别脆弱,报纸上天天报道众多名人得抑郁症,这些人一定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
正因为踌躇满志,才坚信自已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极度自卑,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
为自己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享受生活乐趣。
第八句:“人生和爱情一样,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
爱情是什么?让人无所适从,让人神魂颠倒,面对爱情的时候,勇敢一点,大胆说出自己的爱,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人,总会生老病死,怎么过都是一生,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生命的精彩。
第九句:“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
现代社会的人变得越来越势利,爱情也越来越无足轻重,于是我不得不相信“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就对现代爱情的最确切的描述。
第十句:“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
有竞争才有发展,因为有了敌人的存在,因为有了不服输的决心,才会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所以,有时候,敌人比朋友的力量更大,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却有永远的朋友,有些时候,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