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基础教程-控制图
(完整)07.QC七大手法-控制图
极差
一般用R表示,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范围, 是指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
标准偏差
统计学中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用 来描述任一过程参数的平均值的分布或 离散程度。
S
1 n 1
n i1
( xi
x)2
‹#›
材料
输入 (材料)
过程变差
过程 (生产/装配)
输出 (产品)
反馈 (测量/检验)
测量系统
‹#›
过程变差——输入材料
■ 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 ■ 批次内的差异 ■ 随时间产生的差异 ■ 随环境而产生的差异
‹#›
过程变差——生产/装配
■ 设备及工装夹具的差异 ■ 随时间而产生的磨损、漂移等 ■ 操作工之间的差异(如手工操作的过程) ■ 设置的差异 ■ 环境的差异
‹#›
过程变差——输出产品
SPC与6σ的关系
■ “σ”是希腊字母,统计学中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 用来描述任一过程参数的平均值的分布或离散程度。
■ 6σ(6Sigma)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一种全面质 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 善和优化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 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
‹#›
SPC的功能
生产
数据收集
SPC
异常分析
保持制程稳定
采取对策
找出原因
‹#›
SPC的特点
■ SPC是全系统的,全过程的,要求全员参加, 人人有责。 ■ SPC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尤其
是控制图理论)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 ■ SPC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务过
程和一切管理过程。
‹#›
QC七手法--管制图 鱼骨图
4.将统计量代入到公式当中
5.依据管制图的类型和每组样本的个数,从“附 表一”中查出A2、D3、D4所代表的数值
6.将数值代入计算式当中,分别计算出各管制图 的上下限
返回首页 P18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收集数据,可根据需求选择每组样本的个数
2.依据“管制图选用对照表”,选择 X-R管制图
4.针对大要因进行集体思考,检讨出中小要因, 并按照上面的做法绘制到鱼骨图当中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返回首页 P8
1. 问题鱼的鱼头尽量采用问题的形式(参见错误范例1) 2. 常以人机料法环作为大要因进行思考,分析时应尽可能全面,不宜偏重某
一方面
3. 以 3-Why 法思考,原因解析愈细愈好 4. 原则上所有小要因均需进行验证,惟出于对时间与资源的考虑,可视情况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返回首页 P10
导航视窗
1.收集数据,可根据需求选择每组样本的个数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返回首页 P11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收集数据,可根据需求选择每组样本的个数 2.依据“管制图选用对照表”,选择 X-R管制图
返回 P12
演示 页面
计数值
样本数 是否固定
管
制
图
选
数据类
用
型
对
X管 制 图
UCL X
X
3 MR d2
CLX X
LCL X
X
3MR d2
Rm 管 制 图 UCLMR D4MR CLMR MR LCLMR D3 MR
返回首页 P13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收集数据,可根据需求选择每组样本的个数 2.依据“管制图选用对照表”,选择 X-R管制图 3.依据给出的公式,从数据中计算所需的统计量
QC七大手法(分层法、控制图、调查表)
2月
3月
4月
5月
合计
25
32
22
29
35
143
30
38
28
25
42
163
525
564
498
589
634
2810
43
37
40
46
53
219
21
19
26
23
30
119
17
20
18
16
21
92
661
710
632
728
815
3546
18.64%
20.02%
17.82%
20.53%
22.98%
12
15
22
18
625
632
598
586
613
3054
34
28
29
32
30
153
25
27
31
29
28
140
24
23
22
24
20
113
784
783
743
742
761
3813
20.56%
20.54%
19.49%
19.46%
19.96%
22
18
20
16
19
95
32
31
27
28
26
144
430
421
489
456
367
2163
QC七大手法培训
• QC七大手法:
• 1.柏拉图 • 2.鱼骨图 • 3.检查表 • 4.分层法 • 5.控制图 • 6.散布图 • 7.直方图
(完整)07.QC七大手法-控制图
‹#›
过程变差——反馈与测量
由于测量用于过程中的所有组成部分, 测量的变差会对过程的各个阶段产生影响
■ 偏倚/■ 稳定性/■ 重复性 ■ 再现性/■ 分辨率
‹#›
测量系统变差
偏倚--测量的观测平均值和基准值的差异
偏倚
测量系统的平均值
‹#›
再现性
由不同的测量人使用同一种测量仪器, 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产生的测量平 均值的变差
再现性
评价人
C
A
B
‹#›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一个过程能够稳定地输出合 格品的能力;
过程能力指数CP或CPK:过程能力满足产 品质量标准要求的程度。
‹#›
过程能力的评价准则
过程能力指数范围 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评价
‹#›
管制图的分类
(2) 计数值管制图
所谓计数值管制图是指管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以单位计数 者,如不良数、缺点数等不连续性的数据。
a.不良率管制图(P chart ) b.不良数管制图(Pn chart ) c.缺点数管制图(C chart ) d.单位缺点数管制图(U chart )
‹#›
‹#›
■ 6σ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质量管理 哲学。
■ 换一种说法,6σ是一种“愿景”,是一种目标,而 并非一种具体的方法。而SPC是实现这种愿景的一个有效 的手段。
‹#›
计量值数据
是指可取任意数值的数据,只要测取数据 的精度足够,我们即可取任意小的数值,这 些数值属于连续型数据。例如长度、重量、 速度、压力、温度等的数据,是属于计量值 数据。
QC七大手法之管制图
·
··
·
·
· ·
···
阶梯性周期
2023/5/12
3、趋势
4、周期 性变化
25
点的缺陷排列
UCL CL LCL
(1)接近中心线-大部分点在中心线一侧 (2)接近管理限-连3有2在带内;连7有3;
连10有4在该带内。
· ··
·
··
·
··
·
· ··
· ·
· ·
·
5、接近 管理限
2023/5/12
26
管理图用途
管理-寻找管理重点 问题,主攻方向;
2023/5/12
9
制图步骤
收集数据-N=100(1)近 期数据(2)数据与工序今 后状态一致
数据分群-20-25个,每群 一般4-6个数据,最多不超 10个
分群方法-①条件大致相同 ②群内不含不同性质的数 据,保证群内仅有偶然因 素影响,一般按时间顺序 或采用随机数表法
2023/5/12
填入数据记录表,计算X 、R
6
特性值
·
·
·
·
·
·
·
上管理限UCL
· 中心线CL
· ·
下管理限LCL 时间或样本序号
管理图形状
2023/5/12
7
基本制作方法
从工序按时间顺序定时抽 样,每次抽样的样本容量 应相同。如样本容量为5 ,每班按时间顺序抽取 20 个样本,共100个数 据
计算中心线、上下管理限
按时间顺序或样本序号将 数据用点子描在图上并连 线
D4
3.267 2.575 2.282 2.115 2.004 1.924 1.864 1.816 1.777
QC七大手法-管制图
作成:陈钜升一、何谓管制图所谓管制图,是一种以实际产品质量特性与根据过去经验所判明的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用图形来表示者。
所以,一般管制图纵轴为制品的质量特性,以制程变化的数据为分度;横轴为制品的群体号码,或制造年月日等,以时间顺序、制造顺序,将点绘在图上。
二、管制图与常态分配在生产过程中,如仅有偶然的变动时,任何产品之质量特性均可构成一分配,此等配有其平均数及标准差,在平均数加减三个标准差范围以外之点极少。
因此,通常都以平均数加减三个标准差作为管制上限与管制下限,此即萧华特博士所创的3δ法。
管制图是以3个标准差为基础,换言之,只要群体是常态分配,从此群体抽样时,每10000个当中,即有27个会跑出±3δ之外,亦即每1000次中,约有3次机会超出±3δ范围,此3次是偶然机会跑出界限的,不予计较。
常态分配之平均值为μ,标准差为δ,其数据之分配情形如下:管制图之管制界限是将分配图形90度移转,在平均值处作成管制中心线(CL),在平均值加三个标准差处作成管制上限制(UCL);在平均值减三个标准差处作成管制下限(LCL)。
0.27%99.73%μ±3δ 1.00%99.00%μ±2.58δ 4.55%95.45%μ±2δ 5.00%95.00%μ±1.96δ31.74%68.26%μ±J δ50.00%50.00%μ±0.67δ在外之或然率在内之或然率μ±κδ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将结果画制于管制图→再从管制图来判定工程是否正常:三、管制图的实施循环抽取样本检验将结果绘管制图制程异常原因分析对策措施制程正常制程是否正常判别NO Yes四、管制图的分类依数据之性质来分类:(1)计量值管制图:所谓计量值管制图是指管制图所依据之数据均属于由量具实际量测而得。
如长度、重量、成分等特性。
(2)计数值管制图:所谓数值管制图是指管制图所依据之数据均属于以单位计数者。
QC七工具之一:控制图讲义
• 定量化的描述 • 数据分布的可重复性 • 控制对象的单一性
质量管理教研部
控制图的由来
• 控制图的产生:
20世纪20年代,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以休哈特( W.A.Shewhart)为首的过程控制研究组和以道奇( H.F.Dodge)为首的产品控制研究组。经过研究,休哈特提 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PC)以及监控过程的工具—控制 图;道奇与罗米格(H.G.Roming)则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和 抽样检验表。
质量管理教研部
均值-极差控制图(续)
• 举例:测螺栓的扭矩,其规格为:150±50,控制扭矩的 质量。
1.列表计算样本基本参数
质量管理教研部
均值-极差控制图(续)
2.控制界限的计算:
X1 =(x11+x12+x13+x14+x15)/5 R图的控制线
UCL= D4 R=2.114*14.4 =30.4416 CL = R =14.4 LCL = D3R = 0
质量管理教研部
控制图的类型-按用途(续 )
搜集数据
两类控制图的运作流程
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No 稳定状态?
Yes 绘制直方图 → 分布 → 分层研究
满足规格? 工序能力分析
满足 控制用控制图
不满足
消除系统因素 提升工序能力
减少随机因素 5M1E 分析
质量管理教研部
控制图的类型-按数据类型
常规休哈特控制图
QC七工具之一:控制图 讲义
质量管理教研部
第五章 QC七工具之一 ——控制图
质量管理教研部
本章主要内容
•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 计量值控制图 • 计数值控制图 • 控制图的观察分析与诊断
QC七大手法(分层法、控制图、调查表)
(3)设定检查表格式
次品检查表
部门: 日期: 班别 : 负责人:
日期 次品项目 露肉 露骨
合计
扇形未打开 扇形缺失 其它次品
合计
(4)实施检查
次品检查表
部门:质量部
班别 :白班
日期:2014.6.20-2014.6.22 次品项目 负责人:
日期
6.20
6.21 13kg 20kg 5kg 2kg 10kg 50kg
四.注意事项
1.根据调查的目的,对调查的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类 及分层,比如按照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 境等进行分层。 2.要做到简单易懂,能一目了然。 3.使检查记录的项目没有遗漏 ,并且标明调查目 的、人、时间等
4.最好做出合计、平均、比例等计算栏,以使记录 或检查容易计算。
QC七工具之层别法
根据柏拉图分析得出:在2014.1-5月湖北同星原料异物 中软骨占比例最多。
四.运用层别法的注意事项
1.在数据收集之前就应该用层别法; 2.层别的方向尽可能多; 3.每次层别的结果未必都一定有用。
• QC七工具之控制图
主 要 内 容:
一、定 义
二、原
三、目 四、类 五、做
理
的 型 法
六、判 断 准 则
例1.常见的缺陷统计表
淤血
不可接受缺陷
露肉 随机抽取 一袋产品 扇形缺失 称量并记 没有打开宽 录结果 淤血
一般缺陷(可接 受
红斑 无红斑 露肉 露骨
例2.过程监控表
产品留样及报废记录
生产日期 产品名称 数量 留样人 存放位置 备注
2.检查用 • 是指把事先规定的项目罗列在表格上,按照 事先罗列的项目对事件进行一一检查确认。 • 如:生产前检查表、设备点检表、体检表。 • 好处是:会对事情的确认有帮助,无论谁做 都能够事先预防事故。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如何用数据来监控过程?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如何用数据来监控过程?一、介绍控制图的概念及作用控制图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重复性进行监控和改进。
控制图是通过将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可视化呈现,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识别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从而对生产过程进行管控和优化。
控制图的作用是帮助企业通过数据的监控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客户满意度。
控制图可以监控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过程、维修过程、服务过程等等。
二、控制图的种类及应用场景1.均值图:用于监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应用场景包括生产过程中指标的平均值是否稳定、客户满意度等。
2.极差图:用于监控数据的稳定性,应用场景包括同一生产过程中同一批次的数据变异是否稳定、装修工程的材料成本、购买同一品牌的电子产品价格波动等。
3.标准差图:用于监控数据的离散程度,应用场景包括生产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质量管控过程中产品的缺陷率等。
4.P图:用于监控不良品率,应用场景包括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率的变化趋势、服务过程中的客户抱怨率等。
5.C图:用于监控缺陷数,应用场景包括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数量、服务过程中的事故数量等。
6.U图:用于监控缺陷的平均数,应用场景包括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的平均缺陷数、维修过程中每次维修所需时间等。
7.NP图:用于监控不良品数量,应用场景包括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数量是否稳定、质量管控过程中维修次数等。
三、控制图的制作流程1.收集样本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数据来源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收集的数据需要是连续性的。
2.计算统计量:根据所绘制的控制图种类,计算出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
3.建立控制线:根据数据的性质和控制图的种类,确定上限、下限等控制线。
4.绘制控制图:根据统计量和控制线通过软件进行绘制控制图。
四、控制图的解读方法1.游离点的处理方法:游离点是指偏离控制线的数据点。
当数据点数不足大于或等于25个时,游离点不应处理。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五、散布图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这种图形叫做“散布图”,也称为“相关图”。
1、分类1)正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增大;2)负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却减小;3)不相关:变量X(或Y)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并不改变;4)曲线相关:变量X开始增大时,Y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则当X值增大时,Y反而减小。
2、实施步骤1)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30组以上;2)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X轴与Y轴;3)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4)计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等项目;5)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3、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1)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30组以上,最好50组至100组,数据太少时,容易造成误判;2)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原因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3)由于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5M1E的变化,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获得的条件进行层别,否则散布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4)当有异常点出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异常点删除;5)当散布图的相关性与技术经验不符时,应进一步检讨是否有什么原因造成假象。
七、控制图1、控制图法的涵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控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
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
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
QC七大手法基础教程-控制图
控制图1、概念控制图又叫做管制图,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工序管理图。
控制图是一种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科学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CL )、上控制线(UCL )、下控制线(LCL ),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计量值的描点序列。
控制图主要用于:过程分析及过程控制。
图1表示了控制图的基本形状:2、原理控制图的作图原理被称为“3σ原理”,或“千分之三法则"。
根据统计学可以知晓,如果过程受控,数据的分布将呈钟形正态分布,位于“μ±3σ”区域间的数据占据了总数据的99。
73%,位于此区域之外的数据占据总数据的0.27%(约千分之三,上、下界限外各占0.135%),因此,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良品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所以我们一般将它忽略不计(认为不可能发生),如果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出现了异常波动。
μ:中心线,记为CL,用实线表示; μ+3σ:上界线,记为UCL,用虚线表示; μ-3σ:下界线,记为LCL ,用虚线表示。
3、控制图的种类①、计量值控制图: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由量具实际测量而得。
A R Chart ); B Chart );C Chart);D 、单值控制图(X Chart );②、计数值控制图: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以计数值(如:不良品率、不良数、缺点数、件数等).A 、不良率控制图(P Chart );质 量 特 性 数 据B、不良数控制图(Pn Chart);C、缺点数控制图(C Chart);D、单位缺点数控制图(U Chart)。
4、控制图的用途根据控制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将其分为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①、分析用控制图(先有数据,后有控制界限):用于制程品质分析用,如:决定方针、制程解析、制程能力研究、制程管制之准备。
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目的是:(1)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态。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
0 -0.0005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sample number
F. L. CHEN, NTHU
Estimating Process Capability
E
Calculate
Interpretation of X − R charts
Cycle Pattern
F. L. CHEN, NTHU
Interpretation of X − R charts
A mixture pattern
F. L. CHEN, NTHU
Interpretation of X − R charts
• Operator quality control • Foreman quality control •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 Total quality control • 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Six-sigma
(Attributes)
(Nonconformity)
(Defects)
(Nonconforming items)
(Defective items)
items)
E
(Conforming
F. L. CHEN, NTHU
(p chart)
E
(Fraction nonconforming)
E p p
UCL = p + 3 p( 1 − p ) n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
第七章控制图 95第七章控制图一.前言:为使现场的质量状况达成目标,均须加以管理。
我们所说的“管理”作业,一般均用侦测产品的质量特性来判断“管理”作业是否正常。
而质量特性会随着时间产生显著高低的变化;那么到底高到何种程度或低至何种状态才算我们所说的异常?故设定一合理的高低界限,作为我们分析现场制程状况是否在“管理”状态,即为控制图的基本根源。
控制图是于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修哈特(W.A.Shewhart)博士所发明。
而主要定义即是[一种以实际产品质量特性与依过去经验所研判的过程能力的控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表示出来的图形]。
二.控制图的基本特性:一般控制图纵轴均设定为产品的质量特性,而以过程变化的数据为刻度;横轴则为检测产品的群体代码或编号或年月日等,以时间别或制造先后别,依顺序点绘在图上。
在管制图上有三条笔直的横线,中间的一条为中心线(Central Line,CL),一般用蓝色的实线绘制;在上方的一条称为控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UCL);在下方的称为控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LCL)。
对上、下控制界限的绘制,则一般均用红色的虚线表现,以表示可接受的变异围;至于实际产品质量特性的点连线条则大都用黑色实线绘制。
控制状态:96 品管七大手法上控制界限(UCL) 中心线(CL)三.控制图的原理:1.质量变异的形成原因:一般在制造的过程中,无论是多么精密的设备、环境,它的质量特性一定都会有变动,绝对无法做出完全一样的产品;而引起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偶然(机遇)原因;一种为异常(非机遇)原因。
(1)偶然(机遇)原因(Chance causes):不可避免的原因、非人为的原因、共同性原因、一般性原因,是属于控制状态的变异。
(2)异常(非机遇)原因(Assignable causes):可避免的原因、人为的原因、特殊性原因、局部性原因等,不可让其存在,必须追查原因,采取必要的行动,使过程恢复正常控制状态,否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图1、概念控制图又叫做管制图,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工序管理图。
控制图是一种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科学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CL )、上控制线(UCL )、下控制线(LCL ),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计量值的描点序列。
控制图主要用于:过程分析及过程控制。
图1表示了控制图的基本形状:2、原理控制图的作图原理被称为“3σ原理”,或“千分之三法则”。
根据统计学可以知晓,如果过程受控,数据的分布将呈钟形正态分布,位于“μ±3σ”区域间的数据占据了总数据的99.73%,位于此区域之外的数据占据总数据的0.27%(约千分之三,上、下界限外各占0.135%),因此,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良品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所以我们一般将它忽略不计(认为不可能发生),如果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出现了异常波动。
μ:中心线,记为CL ,用实线表示; μ+3σ:上界线,记为UCL ,用虚线表示; μ-3σ:下界线,记为LCL ,用虚线表示。
3、控制图的种类①、计量值控制图: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由量具实际测量而得。
A R Chart ); B S Chart );C Chart );D 、单值控制图(X Chart );②、计数值控制图: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以计数值(如:不良品率、不良数、缺点数、件数等)。
A 、不良率控制图(P Chart );质 量 特 性 数 据B、不良数控制图(Pn Chart);C、缺点数控制图(C Chart);D、单位缺点数控制图(U Chart)。
4、控制图的用途根据控制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将其分为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①、分析用控制图(先有数据,后有控制界限):用于制程品质分析用,如:决定方针、制程解析、制程能力研究、制程管制之准备。
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目的是:(1)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态。
若过程不处于稳态,则须调整过程,使之达到稳态(称为统计稳态);(2)分析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若不满足,则须调整工序能力,使之满足(称为技术稳态)。
根据过程的统计稳态和技术稳态是否达到可以分为如下所示的四种情况:表1 统计稳态与技术稳态矩阵当过程达到我们所确定的状态后,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用作控制用控制图。
由于控制用控制图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方法,故在将分析用控制图转为控制用控制图时应有正式的交接手续。
在此之前,会应用到判稳准则,出现异常时还会应用到判异准则。
②、控制用控制图(先有控制界限,后有数据):用于控制制程的品质,如有点子跑出界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控制用控制图的目的是使生产过程保持在确定的稳定状态。
在应用控制用控制图过程中,如发生异常,则应执行“20字方针”,使过程恢复原来的状态(参见第6条)。
5、控制图原理的2种解释①、控制图原理的第1种解释:点出界出判异(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原理:在一次实验中,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若发生即判断异常。
在生产过程处理统计控制状态(稳态)时,点子出界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三,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要发生点子出界的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要发现点子出界,就判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异波,发生了异常。
例:螺丝加工过程中,为了解螺丝的质量状况,从中抽取100个螺丝进行检查,量取螺丝的直径值(见表2),并将其用控制图作出(见图2)。
表2 螺丝直径值数据表在以上数据中,各样本的标准偏差为0.26,平均值为10,由此可以得出控制图的控制线:UCL=μ+3σ≈10.78CL=μ≈10.0LCL=μ-3σ≈9.21依据表2《螺丝直径值数据表》及控制限,作出控制图:图2 螺丝直径控制图②、控制图原理的第2种解释:根据影响质量的因素不同,可将其分为人、机、料、法、环(即4M1E),但对影响质量大小的因素来看,可分为偶然因素(简称偶因)和异常因素(简称异因)。
另外的一种说法,将影响质量大小的因素分为一般原因与异常原因。
偶然因素:是始终存在的,对质量影响甚微,但难以消除。
如:机床开动时的轻微振动。
异然因素:是有时存在的,对质量影响较大,但不难去除。
如:车刀磨损、机床螺丝松动等。
由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波动是由偶因、异因引起的,因此,将质量波动分为偶然波动、异常波动:偶然波动:由偶然因素造成的质量波动,简称偶波。
偶波是系统固有的,不可避免。
异常波动:由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波动,简称异波。
异波不是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有时会发生,只要采取有效措施,不难消除。
偶波与异波都是质量的波动,怎样才能发现异波的到来呢?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如果生产过程中只存在偶因时,产品质量将形成某种典型分布,例如:在车制螺纹的例子中形成正态分布。
如果除去偶波之外还有异波,则产品质量的分布必将偏离原来的典型分布。
因此,根据典型分布是否偏离就能判断异波,即异因是否发生,而典型分布的偏离可由控制图检出。
在上面所车制螺纹的例子中,由于发生了车刀磨损的异因,螺丝直径的分布偏离了原来的正态分布而向上移动,于是点子超出上控制界线的概率大为增加,从而点子频频靠近控制界线,表明存在异波。
控制图上的控制界限就是区分偶波与异波的科学界限。
6、20字方针为使控制图在使用过程中切实有效,必须执行如下“20字方针”:“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
下图表示了控制图的应用过程模型:图3 控制图应用的过程模型统计控制状态:过程中只存在偶因而不存在异因,这种状态称之为统计控制状态或稳定状态,简称稳态。
稳定工序:一道工序处于稳定状态称为稳定工序;全稳生产线:道道工序都处于稳态称为全稳生产线。
7、控制图的两类错误控制图用抽检的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十分经济。
但是,既然是抽检,就会存在风险:①、虚发警报的错误,也称为第Ⅰ类错误。
在生产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纯粹出于偶然原因点子出界。
发现这类错误通常记为α(阿尔法)。
第Ⅰ类错误造成的风险也通常被称为“生产方风险”。
②、漏发警报的错误,也称为第Ⅱ类错误。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异常因素,质量特性值存在异常,但点子处于控制界限之内,如果抽到这样的产品,则将犯判断生产正常或漏发警报的错误。
这类错误通常记为β(贝塔)。
第Ⅱ错误也通常被称为“客户风险”。
注:上、下控制限不能与规格/公差相混淆,它们是不同的概念:规格是用来区分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而控制图中的控制限是用于区分生产过程中的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的稳定状态?)。
8、判异准则判异准则用来判断过程是否存在异常因素,生产过程的质量波动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
判异准则主要有两条:判异准则1:点子出界(或在控制线上)就判断异常; 判异准则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不随机就判断异常。
在“判异准则2”中,“点子排列不随机”是指点子的排列呈现某种规律,具体来说,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排列现象:①、异常模式一 控制点屡屡接近控制界线(如图4)A 、连续3点中,至少有2点接近控制界限;B 、连续7点中,至少有2点接近控制界限;C 、连续10点中,至少有4个点接近控制界限。
图4 异常模式一②、异常模式二 链。
在控制线中心一侧连续出现的点叫做链,其点子数目称为链长。
链长不少于7时,判断点子为非随机排列,存在异常因素(如图5)。
图5 长为7点的链③、异常模式三 间断链。
如果链较长,有个别点出现在中心线的另一侧,叫做间断链。
此种情况被视为点子非随机排列,判为异常。
CL UCLLCLCL UCLLCL④、异常模式四 倾向。
点子逐渐上升或下降的状态称为倾向。
当有7个点连续上升或下降倾向时,判定点子为非随机排列,存在异常因素(如图7)。
⑤、异常模式五 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点子距离中心线在1σ以内)。
如连续15点位于中心线附近,判定点子为非随机排列,存在异常原因(如图8)。
⑥、异常模式六 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如图9)。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疲劳、原材料的发送有问题等。
图9 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上述的判异准则过于复杂,所以将其进行简化成如下几条具体准则,以便于实际应用:判异准则1:有点子超出控制线(或在控制线上)即视为异常; 判异准则2:连续7点向上或向下视为异常; 判异准则3:连续7点在CL 以上或以下视为异常;CL UCL LCLCL UCLLCLCLUCL LCLCL UCLLCL判异准则4:正常情况下,大约有2/3的点位于上下控制限之间的中央1/3区域内,若不符合则视为异常。
9、判稳准则判稳准则用来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分析用控制图来说,过程处于稳定状态即意味着可将其控制限延长,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
判稳准则1:连续25个点都在控制界限内;判稳准则2:连续35个点至多1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判稳准则3:连续100个点子至多2个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
注:即使过程被判定为处于稳定状态,对于落在界外的点子也必须执行“20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