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形象的又一次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形象的又一次演变
历史上的孔子只是一个并不得志的哲人,他怀揣着伟大的理想寻找着施展才能的舞台,四处碰壁却矢志不渝。他是渊博的学者,是礼乐文明的传承人,是伟大而亲和的导师。作为一个失意的理想主义者,他怀着遗憾离去,但他死后,却没有得到安宁。首先,是一场长达数千年的圣化运动,自其弟子子贡开始,经历无数代儒生与王权的推波助澜,最终将这位老人推上了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神座。而之后,又是一场浩劫,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圣人被推下神坛,成了孔老二,成了人们侮辱与毁弃的对象……
关于孔子,一说便俗。一个是真实的孔夫子,一个是千百年来解释再生的孔子形象。套现在流行的波普。强调色块的对比与反差,色彩混搭,那个由这些年来,我们对孔子的评价的“印象”,大约可以成为不同色块混搭的“波普”,比较那个安迪·沃霍尔的那个著名的玛丽莲·梦露,孔子的波普更加耐人寻味。
但在西方人眼中,孔子的印象也不都很高大,比如黑格尔,就很不屑地说:“孔子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边我们不能获得任何特殊的东西。”演习宇宙哲学的教授自然看不起思想品德的讲师,好比换到现在,教古代文学的教授看不起现当代的。但黑的一位同僚叫伏尔泰的评价却截然不同,“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同是老外,做人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五四开始打倒孔家店,鲁迅则根据历史上孔子画像所得孔子的民间形象“是一位很瘦的老头子,身穿大袖口的长袍子,腰带上插着一把剑,或者腋下挟着一支杖,然而从来不笑,非常威风凛凛的。假使在他的旁边侍坐,那就一定得把腰骨挺得笔直,经过两三个小时,就骨节酸痛,倘是平常人,大约总不免急于逃走的了”,这个“敲门砖”的形象,与司马迁眼中的“其颧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的孔子多少有点板正呆滞,但却暗合了五四反礼教的氛围。套孟子的话“圣之时者也”,被鲁迅解释为“摩登圣人”。
至于孔子后来被代称为“孔老二”,乃是因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元配生有九个女儿,无子。妾虽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残障儿。于是在六十四岁时,又娶了颜氏,才生下了孔子。所以孔子是家里第二个男子,字亦为“仲尼”,“仲”就是第二的意思。
那时候出版了多种普及性连环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5年出版有、《历史上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连环画《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中国人对孔子的评价也界定在“儒法斗争”的哲学框架上,好多年前读某本哲学史,在讲到孔子之死时,用了句“孔丘带着花岗岩的脑袋和复辟奴隶主阶级烙印的屁股去见上帝了”这样的句子,如今读来有些荒诞。
孔子是中国人自己看自己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打倒孔家店到国学热,似乎总有一股狂热的激流在催动着人们。而在狂热的催动下,误解在所难免。打倒孔家店这句口号中有着对孔子,对儒学的误解。打倒孔家店这句口号也给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误解。只有冷静地反思,解开这些误会,才能更好的面对真相。
张翼星:怎样理解“打倒孔家店”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这一著名口号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五四”那批代表人物都是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更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以来在文化领域就开始了一种过激主义的“左”的倾向,似乎解放以后严重泛滥的“左”倾思潮,以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都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这使我有些不解。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外历史上多次启蒙运动采取尊古、复古的形式有所不同,是以鲜明的反传统形式出现的。因为从旧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不仅很难找到改革的基点或旗号,而且日益显示严重的障碍。而选定“孔家店”这个突破口,无疑有利于冲破旧的以封建政治、伦理秩序为核心的文化格局。然而,另一方面,那些代表人物并不是“全盘反传统”的,从胡适的著述中可以看到,他对孔子和朱熹都怀有敬意。又如当时对旧文化作激烈批判的另一位人物钱玄同,他曾一度主张废除汉字,但他在坚决反对学术、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时,又十分向往中国古人所幻想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宽阔而自由的世界。对于孔子本人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他们主要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利用儒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与个性。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个性解放。“五四”运动并没有造成什么“文化断裂”或“思想危机”,而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至于解放后一度愈演愈烈的“左”倾思潮,最后导致“十年动乱”的发生,恰恰表现为文化专制主义,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相背离的,而且另有国际国内的社会思想根源。(作者:张翼星来源:光明网)
汤一介:五四运动与“打倒孔家店”不能等同
说到“五四运动”,很多人马上会想起两大口号:一曰“科学与民主”,一曰“打倒孔家店”。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五四时期的“科学与民主”的认识,基本上没有什么误解。但对于“打倒孔家店”,却存在片面理解。
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待五四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我觉得,应该承认五四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做法对中国走向现代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在一、二百年以来中国的社会走下坡路原因之一是把孔孟的儒家思想僵化了,教条化了,而没有适应世界新的形势来发挥他们的长处,因此五四运动把几个世纪以来的已经不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旧的思想,旧的道德进行一次冲击,这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不对旧的道德,旧的思想,旧的一些风俗习惯进行冲击,我想我们很难前进。
虽然在当时条件下,有一些过激或者过分的提法和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是在那样一个状况下发生的,但是到今天我们对当时的情况就可以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判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五四运动对我们走向现代起了推动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它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对我们的传统的思想文化全盘否定。这是不对的。比如当时提出了很多偏激的口号,如“废除汉字”,“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这些话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今天应该对它进行全面公正的分析。五四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其实在当时运动中间有一些学者,甚至于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也并没有否定孔子。所以,不能把五四运动和打倒孔家店等同起来,不能说五四运动就是“打倒孔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