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个人形象

合集下载

苏轼人物评价800字

苏轼人物评价800字

苏轼人物评价800字苏轼人物评价800字篇一李拓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为诗神,他的一生三起三落,三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是现在的湖北,惠州和海南。

东坡得意的时候没有自大,而是很谦虚谨慎,他怕在某个细节出现了问题。

东坡在被贬的时候受得住委屈,微笑地面对困难,“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闻闻鱼香笋香,做各种美食,吃各种美食来消愁。

怀着这豁达的精神,苏轼被贬时依然悠闲自得,在三个地方持久生存下去。

我们班为了纪念苏轼,开展了朗诵苏轼的诗词和寻找东坡的足迹。

在舞台上面同学们都尽力地表演着,似乎每个人都想将苏轼那豁达的精神表现出来,在舞台上放飞自我。

有的演就是苏轼这一角色,像我的同学苏海业一样,缕着胡子,好似苏轼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和朋友喝酒,下起了雨,在雨天中写下了《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我表演的则是苏轼写的豪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和曹操被打败的经过。

我满分作文网还表演了另外一首苏轼写的诗《江城子密州初猎》,在诗中写出了诗人在外边打猎时的场景,也写出了苏轼被贬时在从林中用弓箭来收集实物。

苏轼被贬时,却没有埋头沮丧,而是出门打猎。

放松心情,就是如此大的豪迈和豁达的精神啊。

我也有类似这样像苏轼一样的豁达精神的时候。

有一次有一个小伙伴跟我一起玩耍,在外边他不小心把我给推倒在地,我摔伤了。

我起来才发现膝盖那里有点擦伤,还在流血。

他连忙去给我拿纸巾。

我并没有怪他,而是说你下次小心一点就好了。

因为我不需要去怪他,怪他反而我还要生气,生气了我的细胞都会少许多。

所以我就选择原谅了他。

当人生中有许多意外或不如意的时候,如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达的精神,不计较,心胸宽如大海。

苏东坡一生被贬了三次,但是他依然平稳住自己的心态,“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面对困难不退缩,反而在困难中越战越勇的豁达精神。

问我“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形象总结

苏轼形象总结

苏轼形象总结导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人之一。

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文学体裁,且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苏轼不仅是一位具有才华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丰富多才的人物,他对政治、教育、养生、书画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本文将对苏轼的形象进行总结和分析。

苏轼的文学才华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的诗、词、散文深受后人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诗创作既有婉约清丽的山水田园诗,也有直抒胸臆的豪放诗。

例如他的《浪淘沙·北国风光》一词,通过描绘北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他的散文作品也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如《赤壁赋》就是他最著名的散文之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感受,展现了他娓娓道来的叙事才华。

苏轼的政治成就除了文学方面的才华,苏轼在政治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

他曾任官于徽宗朝,先后担任过主簿、知州等职位。

他在官场上以正直公正的形象著称,与权贵势力保持独立。

苏轼十分重视农民的生活和权益,他提出了农田水利的改革方案,为农民谋福利。

然而,由于他直言不讳的性格以及与官场上的一些权贵发生冲突,苏轼多次被贬谪,最终被贬到岭南地区。

苏轼的教育观念苏轼对教育非常重视,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主张以文化为基础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才华和品德。

他自己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任官期间,他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持续推动教育改革。

他提倡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见识和才华。

苏轼的养生观念苏轼十分重视健康和养生。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养生的方法和理念。

他主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的稳定。

苏轼还非常享受茶文化,他饮茶几乎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相信饮茶可以提神醒脑,有利于健康和修身养性。

苏轼的书画成就苏轼在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总结苏轼形象

总结苏轼形象

总结苏轼形象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官员。

他的诗文风格豪放洒脱,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成就。

在历史上,苏轼以他优美的词章和丰富的才华被誉为文坛巨擘。

他的形象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苏轼的文学才华苏轼的文学才华是他形象的重要方面。

他的诗文作品自成一体,充满着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苏轼的作品大多取材自自然和人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他能通过诗文表达出人类情感的细腻和深邃,打动读者的心灵。

苏轼的文学才华卓越,为后世文学家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2. 苏轼的豪放个性苏轼的豪放个性也是他形象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敢于直言不讳,不拘一格的处世态度使他在文人圈中独树一帜。

他的文章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对于社会不公与政治腐败不畏惧,以豁达的胸怀和独立的见解对抗不合理。

他不仅在文学上赋予了豪放的个性,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坚定的原则和勇气。

3. 苏轼的政治才干苏轼的政治才干是他形象的另一亮点。

他曾在南宋政权中担任要职,负有重要的治理使命。

苏轼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聪明才智和务实精神。

他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力争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即使在遭受降职和贬谪的艰难时刻,苏轼仍然不放弃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努力。

4. 苏轼的坚韧精神苏轼的坚韧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后人。

他历经人生坎坷,但从未放弃他的文学追求。

无论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还是个人生活中的磨难,苏轼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坚韧精神是他形象中最有魅力的一面,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继续前行。

5. 苏轼的艺术追求苏轼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他形象的又一特点。

他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热爱书画艺术。

他的书法潇洒自如,墨香四溢;他的绘画流畅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轼追求艺术的极致,他崇尚自然和真实,从而使他的艺术作品融入了无限的情感和个性。

总结苏轼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形象在历史中屹立不倒。

苏东坡传人物形象描写

苏东坡传人物形象描写

苏东坡传人物形象描写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个人,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无尽的光芒,他就是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的一生,那可真是波澜壮阔啊。

他长得啥样呢?有人说他面容清癯,有着一双灵动而深邃的眼睛。

这双眼睛啊,就像是藏着无尽的故事,又似两潭深不见底的湖水,时而平静,时而泛起涟漪。

他的胡子,稀疏地挂在下巴上,就像那随风摇曳的柳枝,增添了几分文人的洒脱。

他的性格那叫一个豁达开朗,就像那广阔无垠的草原,能容纳世间万物。

你想啊,他在仕途上起起落落,被贬到这又被贬到那,可他就没有垂头丧气的时候。

就拿他被贬黄州来说吧。

黄州那时候是个偏远之地啊,换做别人,估计早就怨天尤人了。

可苏东坡呢?他呀,悠哉悠哉地在东坡上耕种起来了。

他头戴斗笠,手持锄头,就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夫。

他还写文章自嘲呢,“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你看,他这不是把苦难当成一种乐趣了吗?这就好比在黑暗中,别人只看到了黑暗,他却能找到那一点点闪烁的星光,还对着星光欢呼雀跃。

他和朋友之间的互动也是特别有趣。

他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聚在一起谈诗论文,喝酒作乐。

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在江上泛舟。

那江水啊,波光粼粼的,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在飘动。

他们坐在船上,酒过三巡,苏东坡兴致勃勃地站起来,对着朋友们大声说:“你们看这江水,浩浩荡荡,就如同我们的胸怀,应该装得下这世间的一切啊。

”朋友们纷纷点头称是。

他的朋友佛印和尚也是个妙人。

有一回,苏东坡打趣佛印说:“你看你,坐在那儿像堆牛粪。

”他本以为能让佛印难堪呢。

谁知道佛印不紧不慢地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很是不解,回家还跟苏小妹说起这事儿。

苏小妹笑他:“哥哥呀,你心中有牛粪,所以看别人是牛粪,人家心中有佛,所以看你是佛啊。

”这一段段故事,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珠子,串联起他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

在文学创作上,苏东坡简直就是一个天才。

他的诗词文章,那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他写的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放之作,就像那汹涌澎湃的大海,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又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婉约之词,好似那涓涓细流,温柔地淌进人们的心间。

苏轼形象总结论文

苏轼形象总结论文

苏轼形象总结论文引言苏轼,字子瞻,一代文豪,是中国宋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还是一位政治家和文化名流。

苏轼的形象深入人心,备受后世推崇。

本论文旨在对苏轼的形象进行总结和分析。

苏轼的家世和成长背景苏轼出生于北宋元祐六年(1030年),是苏洵和王玉儿的第二个儿子。

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对苏轼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自幼聪明好学,家境富裕,家族门第高贵,这为他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在家中接受了严格的家教,对诗词和经书都有深入的学习。

苏轼的成长环境为他日后成为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的文学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辞章等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的作品以其雄奇豪放、情感激昂的风格闻名于世。

诗词创作苏轼的诗词创作包含了丰富的主题,涉及山水田园、友情爱情、宴会饮酒等方方面面。

他的诗词作品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深厚的情感。

苏轼的诗词作品富有艺术性,并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散文写作苏轼的散文作品内容丰富,包括游记、议论文、杂感等。

他的散文以其精练的文字表达和深入的思考而著名。

苏轼的散文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眼光和思想,还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辞章创作苏轼的辞章作品包括了纪念碑文、祭文、奏章等。

他的辞章作品以其雄辩有力的风格而受到赞赏。

苏轼的辞章作品展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文字表达能力。

苏轼的政治生涯苏轼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他在北宋政府中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对政府的工作和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苏轼的政治生涯并不一帆风顺。

由于他对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主义提出了批评,他曾多次遭到流放和贬谪。

然而,即使在困境中,苏轼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继续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

苏轼的社交生活苏轼是一位善于社交的文化名流。

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着广泛的交往,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苏轼的社交能力使他能够广泛地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简评苏轼形象

简评苏轼形象

简评苏轼形象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

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

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

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

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

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也。

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真率。

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

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

王水照先生对苏轼的“真率”性格最有体会。

他说:“保持一己真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

”①可谓一语中的。

王先生没有详细论述苏轼的真率性格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本文试详述之。

早在少年时代,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注意到了苏轼、苏辙两兄弟性格的不同。

他在《名二子》一文里解释了给两个儿子取名的缘由:“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也矣!”曾枣庄先生对此言的解释很有见地:“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因此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苏轼性格豪放不羁,锋芒毕露,确实‘不外饰’。

结果一生屡遭贬斥,差点被杀头。

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它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善处乎祸福之间’。

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所以在以后激烈的党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

”②青年时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

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谪,越贬越远。

去世前两个月,苏轼在画家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上题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真是沉痛之极。

虽然苏轼在历次党争中都是处于被排挤、受打击的处境,但苏轼并没有苟容取合。

苏轼形象总结分析

苏轼形象总结分析

苏轼形象总结分析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文学、美术领域的泰斗。

苏轼的文学作品广泛而丰富,覆盖诗、文、词等多种体裁,其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见长,给人以豪放不羁、志向远大的印象。

本文将对苏轼的形象进行总结分析,从他的才华、情感表达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才华横溢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具备了多重才能,包括诗歌、散文、词曲、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以及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抒情写意为主要特点,展现了他的豪放不羁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此外,苏轼还以其出色的书法和绘画技巧著称。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与黄庭坚、米芾、范仲淹并称为“宋四家”。

他的书法作品融汇了楷、隶、行、草等多种字体,展示了他的独特风格和广泛的艺术造诣。

在绘画方面,苏轼的作品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不拘泥于具象的表现,极富创意和想象力。

情感表达苏轼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热爱。

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喜欢山水和江河的壮丽景色,常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

例如,他在《赤壁赋》中运用写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长江的奔流和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苏轼的作品中,情感表达也常常与个人经历相结合。

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多变,经历了政治风云和困境,但他总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

他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逆境的坚持。

社会影响苏轼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也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公务方面表现出才华出众和勤政爱民的一面。

他曾任过多个官职,包括提举大都水监、参知政事等,虽然在政治上有过争议,但他十分关心民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出了不少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建议。

核舟记中苏轼的形象

核舟记中苏轼的形象

1、佛印神态特征:“袒胸露乳,矫首昂视”,体现佛印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

2、苏东坡的肖像特征:“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3、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苏轼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 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编辑本段人物简介苏轼[1](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3]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姓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家乡:四川眉山所处朝代:北宋诗歌类型:宋词、宋诗代表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苏轼的评价简短

苏轼的评价简短

苏轼的评价简短谈及苏轼,令人不禁有万千言语去赞扬、评价他。

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落魄南荒,苏东坡给人的形象,有潇洒出尘,或安静自守,童心未泯。

荣耀十没有盛气凌人,艰辛时也没有卑躬屈膝,她自己也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比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当今世界上,东坡的“粉丝”不在少数,我也同样对他抱有一种敬佩之心。

我对东坡的偏爱,是起源于他的那篇《赤壁赋》文章:风飘飘,水潺潺,苏轼于一叶扁舟之上,游观赤壁,残阳如雪,沧海如画,东坡直抒豪情,又思绪万千。

黄州成为了苏轼的落脚点,赤壁记载了苏轼的崛起,沉淀和苏轼的不屈,诉说着他的不朽!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固然十分惊艳,但我真正欣赏他的,是在他才华之外,精神上宝贵的财富。

苏东坡的一生,几经沉浮?。

从年少得志,鲜衣怒马,天下无人不知其文;上至九五至尊的皇帝,下至庶民百姓,对他无一不欣赏推崇。

然而,政坛风云多变,苏轼词爱与王安石的改革中出现分歧,被奸佞小人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制造“乌台诗案”,更有甚者,将以苏东坡为首的一批官员,污蔑为国之妖孽,将他们的姓名镌刻在石碑上,雨将它们生生世世定在耻辱柱上,而后苏东坡被一贬再贬,黄州、惠州、儋州,都留下了他疲惫的背影。

自然有风雨,人生也有得失,这十分正常。

苏东坡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抒发了自身控塔的胸襟。

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他,将心路打开,一切烦恼既然由心起,那就让它们顺其自然的发生,一切便就自然的过去吧,真可谓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十分有研究,在他的著作《苏东坡传》中,他对东坡有此评价:‘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对于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

’林语堂先生的话,有些许朦胧的夸赞,因为对于苏东坡来说,一切夸赞都像他人生中的云烟一般渺小。

苏东坡经历了人世间的辛酸与苦楚,心怀志气却无奈最后抑郁寡欢。

但从他留下的诗文词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潇洒活泼的苏东坡。

苏轼个人形象

苏轼个人形象

一、苏轼文化性格形成的多元性1.目前研究的主要观点认为,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取向是多元化的。

20世纪60年代通常的看法是:苏轼思想的显著特点是“杂”,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佛、道、儒三家的大杂烩。

……大致以“外儒内道”(《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的形式把二者统一起来。

近来较为普通的看法是: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与大量的政治、史论和有为而作的诗歌,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

到后期尽管还以儒家的忠义思想自励,但已参入大量佛道思想,外儒内佛,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

2.丰富的内涵,多元化的人生价值取向在苏轼文学创作中得到全面的反映。

从苏诗中人生感悟足可见其思想是积极用世与消极遁世的矛盾体,作家主体认知能力与传播能力的构建,必然要在其作品中显现出来。

这是一个容易理解而又极不容易说透的问题。

虽然苏诗以透辟、爽利、明快见称,与唐诗蕴籍、含蓄、温润的风韵不同。

朱熹说苏轼:“一滚说尽无余意。

”(《朱子语类》)刘熙载说:“东坡诗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

但很多方面却表现出复杂和多样的思想”(《艺概》)。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前两联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抓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这里用精妙的比喻,从大处入题,引出人生行迹的不定感。

刚步入官场,就产生了深刻的人生遐想。

《白步洪》“我生乘化月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倍荆棘埋铜驼。

……但应此心无所往,造物虽驶如吾何”。

写奇景,写感悟,写对人生的广漠无垠沉思。

阐述光阴似箭,人生匆促,时过境迁,宇宙变换无穷的哲理,引发人深思;不解其谜,只说要主观心灵不僵化,不以物迁而旷然自处,无所不适。

在咏唱友人刘敞收藏古器的诗中:“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苏轼《次韵刘京北》)将庞大的人生体系,以行程入笔,展示有得有失,忧乐循环的道理。

在一首与友人酬唱的次韵诗中更显进一步拓宽,延深。

苏轼形象分析范文

苏轼形象分析范文

苏轼形象分析范文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以及爱国志士。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富有才华的文人之一,被誉为"文人之王"。

苏轼的形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他擅长诗词、散文、骈文等各种文体,作品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其中尤以他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而著称,以咏物抒怀、写景抒情为主要手法,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则更加富有个性,充满了幽默诙谐的笔触。

其次,苏轼还是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

他积极参与国家政治,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和江宁知府等职位,他在政务上勇于担当、富有魄力。

然而,由于他乐观进取的个性和喜欢直言快语的性格,常常与权贵之间发生冲突,被迫多次流放。

但他在任职期间仍不断为民请命、发表忠言,力图改变社会,为国家尽力。

再次,苏轼的人格魅力也是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处世宽厚,待人宽容礼让。

他与同侪朋友交往频繁,结交了许多文学名士,共同创造了文坛的辉煌。

他的胸怀开阔、心胸宽广,能容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他对朋友始终忠诚,对师长充满敬意。

他与朋友之间情谊深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苏轼的书法艺术也是他形象的重要一面。

苏轼的字体工整、遒劲有力,结构严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苏体"。

他的书法作品被广泛传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书法艺术与他的文学才华相得益彰,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综上所述,苏轼的形象丰富多样,是一个多才多艺、政治家、爱国志士、人格魅力者以及书法艺术家的完美结合。

他的形象在历史上熠熠生辉,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

南宋词人苏轼的作品与文人形象探析

南宋词人苏轼的作品与文人形象探析

南宋词人苏轼的作品与文人形象探析介绍南宋时期,文人士人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重视诗词创作。

苏轼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人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作品和他所代表的文人形象。

苏轼的作品苏轼是一位多产且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诗、词、赋、骈文等。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诗苏轼的诗歌作品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诗才横溢,语言优美,表达深刻。

例如,他写了很多描写山水之美的诗句,如《赤壁怀古》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

词苏轼的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他的词多以爱情、离别、乡愁等主题展开,表达了他内心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描述了人生的矛盾与无奈。

赋苏轼的赋多以描写风景、抒发情感为主题,以其雄辩有力的笔触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

他的赋作品文字华丽,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例如,他的《东坡乐府·杨柳青青江水平》一文以细腻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种种变幻。

苏轼的文人形象风流才子苏轼是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风流才子之一,他追求自由、崇尚浪漫,同时具有卓越的才华,受到了许多文人士人的崇拜。

他的优雅的文学才华和令人动情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当时文人的典范。

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天赋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官员身份除了文学成就,苏轼还曾出仕为官,担任过不同职位。

他的官员身份赋予了他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民情。

他所经历的官场风波也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关怀。

反叛精神苏轼在官场历练中逐渐培养出一种对权威的批判精神和对正义的追求。

他敢于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甚至公开反对当时的政策。

他的反叛精神使他成为那个时代的异类,也使他的作品展现出更多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张力。

苏轼的影响苏轼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诗词中的苏轼形象

论诗词中的苏轼形象

论诗词中的苏轼形象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在他的诗词中,苏轼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形象。

首先,苏轼的诗词展现了他豁达洒脱的形象。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人生的豁达和对自由的追求,如《定风波》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其次,苏轼的诗词也展现了他深情厚谊的形象。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关爱,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

此外,苏轼的诗词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他能够从自然景观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如《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他对事物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总之,苏轼的诗词展现了他豁达洒脱、深情厚谊、热爱自然和感悟生活的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也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苏轼的人物介绍

苏轼的人物介绍

苏轼的人物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豪之一,被后人誉为“文学奇才”。

苏轼的人物介绍可以从他的家世、学识、文学成就、政治经历、性格特点等多个方面展开。

苏轼出生于一个世家豪门,他的家族世代都是进士。

苏轼自小聪慧过人,才情出众。

他的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辙都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他们的影响使得苏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

苏轼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的诗词、散文、骈文等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

苏轼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学识渊博。

他熟读经史子集,尤其对古代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对唐代文学特别推崇,尤其是杜牧、李商隐等诗人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很大。

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广博的学识使得他的作品既富有情感,又有深度和内涵。

第三,苏轼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奔放、自由的风格而著称,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及《题西林壁》中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苏轼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也抒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苏轼的散文作品也很有特色,他的《东坡乐府》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苏轼的政治经历也是他人物形象的重要一面。

他曾任职于宋徽宗朝,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礼部员外郎、知密州等职务。

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对朝政抱有自己的见解,与时事不合,多次陷入政治斗争中。

最终,他被贬到黄州,直到去世都未能重回京城。

苏轼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使得他的文学作品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苏轼的性格特点也是他的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豪爽大方,坦率直言,不拘小节,与人为善。

他喜欢饮酒作乐,与友人畅谈人生。

然而,他也有时候情绪低落,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不如意。

他的性格特点使得他的作品既有豪放激昂的一面,又有细腻入微的一面。

苏轼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杰出人物。

苏轼的人物归纳总结

苏轼的人物归纳总结

苏轼的人物归纳总结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他以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的作品丰富多样,从诗词、散文到书法、绘画,皆有卓越的成就。

同时,苏轼的性格特点也是他的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苏轼的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

一、卓越的文学才华苏轼以他的卓越文学才华在文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诗词以豪放、潇洒的风格著称,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其作品中常运用夸张、比喻和意象等修辞手法,展现出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他的散文则以细腻的文字描写和独特的观点而闻名。

苏轼的作品多以真实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为基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二、反叛的精神苏轼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文化人物。

他不甘屈服于权威和现实的束缚,对于社会的不公与劣迹斑斑的官僚主义抱有强烈的反感。

在他的文章中,经常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批评和思考。

苏轼的反叛精神在他的一生中多次得到体现,尤其是在被贬到岭南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

三、坦率真诚的性格苏轼的性格坦率真诚,喜欢直言不讳。

他在交往中没有遮掩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表现出精神的独立和不圆滑的一面。

苏轼的坦率性格使他容易与人亲近,也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四、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苏轼具有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一生追求自由与独立。

他在苦难和困境面前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把握,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五、多才多艺的全面发展苏轼不仅在文学方面才华出众,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最为著名,具有流畅、有力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绘画作品也充满了艺术感和灵气,他善于以简约的手法表现出自然和生活的美。

综上所述,苏轼是一位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人物。

他的作品展现出他高超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相关推荐我眼中的苏轼作文450字(精选8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苏轼作文450字(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450字1苏轼是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

他的一生,创下了许多传奇。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却从未放弃,苏轼是个乐观的人。

从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写出的《记承天寺夜游》就能看出他的乐观。

当别人被贬时,通常都会意志消沉,难以振作起来。

比如柳宗元在被贬时写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显得冷冰冰的,让人觉得有意志消沉的感觉。

而苏轼却依旧能去与好友赏月。

无论在什么时候,苏轼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这也是苏轼能成为家中的主心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从《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能看出,哪怕被贬,苏轼的心态也依然乐观。

能写出如此心底澄澈空明的诗句,心境往往是与诗文相通的。

真不愧是宋朝最大的大文豪!苏轼一生创下了数不胜数的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词中的代表作。

在宋朝,文人称词为“诗余”,要求作词要典雅纯正,读起来令人感到婉转凄美。

但在苏轼的词中却让人感到豪放,不拘一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千古吟诵的佳句。

读着它,仿佛看到了那战争时的场景:无数飞石穿越天空,在水中激起千万层浪拍在岸边,卷起的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让人热血沸腾。

同时,苏轼还有一首名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在古今中外也极负盛名,它被现代人重新谱曲,成了许多人都会唱的经典歌曲。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苏轼——豪迈、乐观!我眼中的苏轼作文450字2幼时的我,读苏轼的《题西林壁》,熟读成诵,其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信手拈来,但对个中精深的哲理却并不深谙,只是读出了庐山的奇异,庐山的多姿。

苏轼外形描写 -回复

苏轼外形描写 -回复

苏轼外形描写-回复苏轼,北宋文坛巨擘,他的外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以苏轼的外形为主题,一步一步地描写他的容貌和气质。

苏轼的外貌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吸引力。

首先,他身材中等,相貌俊朗。

他的身材虽不高大,却显得修长而匀称。

苏轼浓密的黑发梳理得整齐,微微向后梳起,使人感觉他既风度翩翩又不失端庄。

他的五官分布协调,线条柔和而又富有力量感。

在五官方面,苏轼的眼睛是他最独特的特征之一。

他的眼睛明亮而富有神采,如同一汪湛蓝的深海。

这双眼睛似乎透过纷繁世界的喧嚣,察觉到人们心底最真实的情感。

眼神流转间,苏轼的内心世界和聪明才智仿佛一览无余。

此外,苏轼的鼻子高挺而直,微微微笑时,鼻尖上扬,给人一种亲切和喜悦之感。

他的嘴唇丰满,微微上翘,更增添了他颇具个人魅力的可爱形象。

苏轼的脸型方正,若有一种自信和坚韧的力量散发出来。

除了容貌外,苏轼的仪态和气质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他在行动上充满了自由和激情。

他走路时,踩着轻盈的双脚,步伐明快而柔和。

他的动作流动而又带有一丝舒展,仿佛在演绎着人生的旋律。

苏轼的礼貌和风度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他时常微笑着与人交谈,举止间流露出亲和力和温暖感。

他的话语充满智慧和幽默,他常常能在言语之间捕捉到人们的心声。

他的谈吐幽默风趣,与人交往时总能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

苏轼还善于观察人物,能够察言观色,使人感受到他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怀。

总的来说,苏轼的外貌和气质给人以积极、智慧和自信的感觉。

无论是他高雅的容貌还是他深邃的眼神,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仪态和行动,以及他与人相处时展现出的礼貌和风度,都使他成为北宋文坛上备受喜爱和尊敬的人物。

无论是他的颜值还是他的气质,苏轼都展现出了成为一个真正文人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苏轼文化性格形成的多元性1.目前研究的主要观点认为,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取向是多元化的。

20世纪60年代通常的看法是:苏轼思想的显著特点是“杂”,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佛、道、儒三家的大杂烩。

……大致以“外儒内道”(《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的形式把二者统一起来。

近来较为普通的看法是: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与大量的政治、史论和有为而作的诗歌,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

到后期尽管还以儒家的忠义思想自励,但已参入大量佛道思想,外儒内佛,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

2.丰富的内涵,多元化的人生价值取向在苏轼文学创作中得到全面的反映。

从苏诗中人生感悟足可见其思想是积极用世与消极遁世的矛盾体,作家主体认知能力与传播能力的构建,必然要在其作品中显现出来。

这是一个容易理解而又极不容易说透的问题。

虽然苏诗以透辟、爽利、明快见称,与唐诗蕴籍、含蓄、温润的风韵不同。

朱熹说苏轼:“一滚说尽无余意。

”(《朱子语类》)刘熙载说:“东坡诗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

但很多方面却表现出复杂和多样的思想”(《艺概》)。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前两联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抓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这里用精妙的比喻,从大处入题,引出人生行迹的不定感。

刚步入官场,就产生了深刻的人生遐想。

《白步洪》“我生乘化月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倍荆棘埋铜驼。

……但应此心无所往,造物虽驶如吾何”。

写奇景,写感悟,写对人生的广漠无垠沉思。

阐述光阴似箭,人生匆促,时过境迁,宇宙变换无穷的哲理,引发人深思;不解其谜,只说要主观心灵不僵化,不以物迁而旷然自处,无所不适。

在咏唱友人刘敞收藏古器的诗中:“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苏轼《次韵刘京北》)将庞大的人生体系,以行程入笔,展示有得有失,忧乐循环的道理。

在一首与友人酬唱的次韵诗中更显进一步拓宽,延深。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欢。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苏东坡全集》)综其一生,病痛、欢乐、悲忧循环往复,在所难免,事过境迁,变化无常,均可一笑了之。

与他早年所咏:“世事徐观真梦寐,人生不信长坎坷”的感叹有所不同。

再到写《送参廖师》时日益成熟,已借用禅理发挥了深湛的诗趣:“欲令诗语妙,无厌空旦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咸酸复众好,中有至味永。

”要以空旷宁静的心态,观察和捕捉生动的意象,各种景观。

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需要超拔闹市自我反思,如此方能写出含纳多种情趣,蕴寓深厚内涵,充盈无穷韵味的诗篇。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心似已灰之木,身若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我们不难以从中体会其感慨与无奈,然而同时也能读出这种感慨背后的自负与自豪。

可以说一生浮沉,仕历变迁,个人际遇的苏轼自有他非同一般的功业观,也自有其一套独特的人格价值思想体系。

正是如此才形成不为外物所动的遗世独立的人格,却又并未陷入宗教的虚无,以其敏感的禀赋,高雅的情愫,催发了他深刻的思想感悟:“微生偶脱风波池,晚岁犹存铁石心。

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潜道根深。

”3.儒释道内涵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思想复杂,受到佛释道的诱发并超脱。

儒家以入世为基本精神,又以“达兼穷独”,“用行舍藏”作为必要的补充;佛家出世,道家循世的基本精神,则又与儒家的“穷独”相通。

我们难免要探究他的人格魅力的形成,究竟受哪一家影响最大。

而他却是在一生的激荡融合,成为文化性格的基柱,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他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中,提炼出自己的人生观。

一个人的生命和无垠的永恒相比,虽然是那样的短暂。

但生命本身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

他无论是为臣子,还是为父兄,为丈夫,都以儒家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个纯粹的道家。

他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

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

同时他自身的环境和生活经历又是其形成的主要来源。

首先是西蜀乡土之恋的文化背景,其次是他一生坎坷曲折的经历。

他一生经历两次“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既经顺境,又历逆境。

但并没有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在吸取传统人生思想和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一条苦难—省悟—超越的思路。

使得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他的思想作为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撞击,制约而实现互补互融的。

他的经历济世的淑世精神和贯穿一生的退归故土的乡恋之情,对刚直坚毅的人格力量的追求和自由不羁的个人主体价值的珍贵,都奇妙地统一在他身上。

4.苏轼的艺术创作是其思想的集中表现,是他形象的流露与表达。

因为思想是对创作主体的哲学政治观念,情感心理意绪,性格气质特征等的高度抽象和精当描述,是各种精神现象的综合与融汇。

他的形成,规定和影响到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甚至是文化性格。

苏轼复杂、兼言的思想,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他文化性格的形成与多元;人生阅历的丰富,又厚重了性格的内涵。

他的作品最动人之处在于展现可供人们感知、思索的活的真实人生,传达了他深邃的人生感悟,秉承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深刻影响,承受了几起几落,大起大落的生活波折。

更使得他站在更高的高度和全新的视角,形成自己丰富、深刻和全面的文化性格和自我设计。

二、苏轼文化性格的表达1.旷达苏轼的思想核心使得他的性格核心是旷达。

真率中的旷达。

他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原因,却是一场性格悲剧。

他的旷达使得他心中无所挂,胸怀坦荡,虽多遭不运,而乐观情怀不变。

王水照先生说:“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

”[5]《送任亻及通到黄州兼寄兄子父》:“吾州之家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

”到了“乌台诗案”由“少年盛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增加了傲世,抗世的成份。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又说“我本不达世,而世与我殊”[5]。

尽管他在仕途上迭经逆境,坎坷困顿,但他总能“矫首独傲世,委必还乐天”。

始终保持一种傲视磨难的旷达襟怀。

《过大庾岑》:“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静。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还正。

”在岭南,受诬陷又恬然自足地说:“天人同一梦,仙凡无两录,陋帮真可老,生理亦粗足。

[《苏东坡》]”又说“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

处境不佳,乐观依然。

写在惠州欲登临高亭,感到“足力疲乏”难以如愿,忽而恍自悟,“此间有甚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苏轼在对应主客,物我,得失,顺逆等关系,惯于适应机遇,竭尽努力,以我役物,而不为物役,且能傲视磨难,淡漠得失。

在逆境中,豁达开朗,随遇而安,泰然自处,无往不乐的旷达,彰显其文化性格。

2.谐趣《独醒杂志》卷五,“东坡多雅谑。

他的谐趣是在人生中淡化苦难意义,用解嘲来摆脱困苦,以轻松化解悲哀,以平衡来润滑其心灵。

《纵笔》:“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表达他对在海南受迫害的蔑视。

有时又是自然率真的本性。

他从来不收敛自己的幽默才能。

他那充满机智的对话让禅宗大师也难于应对,后人专门整理了一本《东坡志林》。

就连写山水也有意识,亦曲曲传出:“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两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苏轼诗集》卷九,《新城道中二首》其一)他在黄州过得是神仙般的生活。

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月一酒都倾注,倾心甚至迷恋。

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之间的“黄泥板”上,他喝醉之后,谱出《黄泥板词》,“朝爆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臾之我娱。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堰。

草为首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

纷坠露以湿衣兮,其素月之团团。

惑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极然而起,起而歌日: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

归岁既晏兮草木胖。

归来归来黄泥不可以久病”。

苏轼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渐渐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使其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再是尖锐、疾狂、愤怒,而却用一种感动、温暖、诙谐,以至自我解嘲、自我调整的笔触,以幽默谐趣这种特有的风格抵御人生逆境的不公,以排遣、化解人生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他的这种谐趣是“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

在他所作的许多随笔杂记,超越了道德、功利、目的,“味最淡”,却最真,也成了人们最为喜爱真情传诵的永世之作。

一篇写两个乞丐的故事的随笔:“有二措大相与言志。

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尔。

他日得志,当吃饭后便睡,睡了又吃饭。

”另一则云:“我则异于是。

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他不愧是一个幽默大师。

《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他在岭南的蛮荒之地,却采撷生活中美好事物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以达到心灵情绪的稳定和灵魂之气的发放,使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让心灵净静,跳动纯真自然。

3.圆通这是苏轼艺术人生的枢纽。

充分体现个体生命价值的人生哲学,平和恬适的文化性格,宁静,隽永,淡泊清空的审美情趣,是他人生思考的落脚点。

《独觉》:“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独觉”,暗指禅机,禅悟,一语双关。

即一个人只有达到悟,那么对于人生的凄苦凄风也就能安之若素,恬然自处。

他将诗入禅,又是禅入诗。

将禅宗的思维反之“借禅以为诙”,戏谑人生,圆润生活。

人生不必过分执着,应该向往一种“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的终极境界。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极力为自己保一块幻想中的具备完整人格的心灵世界。

苏自述云:“吾酒后,乘兴作数千字,觉酒气拂之从十指出也”。

《苏东坡前集》卷十六:“(文)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圆通使他物我两忘,更是禅家之真谛!文学创作使无可忍受的世界变得可以忍受,使他体认到个人生命活力的乐趣,主体自由的享受。

东坡说:“吾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

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春渚纪闻》卷六引)坎坷的境遇却因此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艺术创作是苏轼的真正生命。

[6]旷达,谐趣,圆通构成了苏轼文化性格系统,统一于他的人生思想之中,以其主体“自己构成自己”,性格熔铸儒释道的精神。

在其一生中变化,发展却又平衡着,他奋进不息的淑世精神和游于物外的旷放襟怀,始终如一,毕生不渝,成为文学宝库中引人称赏,值得弘扬的人文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