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张家界旅游.pptx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黎明 发展乡村旅游,改善农 拓展农民发展空间,提高农民发
村民生
展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从上述文献来看,学者们虽然指出“旅游与民生”具有密切 的关系,但所谈内容基本是概念性的,缺乏针对特定区域的 实际考察和定量指标的分析。而国内民生福利研究多为社保 问题,多从农村经济增长和“三农”视角分,对于旅游区民 生福利研究并不多见。马耀峰教授认为,发展旅游的根本目 的就在于改善民生,“民生”通常可理解为民众的生计。因 此,旅游改善民生的作用,就在于居民从旅游中所获得的福 利,体现在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3)政府财力增强与民生福利改善:旅游业的发展为政府提供了 税收,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又为政府开辟了新的税 源,地方政府财力增强后,能通过多种公共福利形式来提高社会 福利水平,促进居民整体福利改善。政府增强财力的目的是履行 其责任,政府的责任是保护国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并改善民生 福利。
综上可知:旅游发展直接提供居民参与就业,实现民生福利 改善;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和就业方式 进一步改善福利;地方政府可从旅游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 中取得税收,增强财力为民生福利改善提供支持,实现三体 合一共同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实现多方满意。
表1:《旅游学刊》7-9期有关“旅游与民生”笔谈主要观点
作者
标题
核心观点
罗明义 旅游业的民生功能
马波
从抽象到具体
满足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改善生活质量。
要更多人从旅游中受益
张凌云 国民旅游
旅游要惠及全体国民
刘锋 马耀峰
民生改善引领旅游发展 提出优先关注的五个方面,如旅 游带动社区发展
发展旅游与改善民生 旅游能满足民众五个方面的需求
图1 区域旅游发展与民生福利改善的概念模型
(1)旅游业发展与民生福利改善: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 展的意见》中指出:旅游业“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其实 是指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自身及其所带动的相关产业,能够为旅游 区居民提供更多参与就业的机会,而普遍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福 利。旅游区居民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取得收入,增强了自身的消 费能力,改善了民生福利水平,提高了居民旅游参与度和生活满 意度。一方面看到了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利益,促使居民自觉维护 旅游发展环境,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居民也能从旅游 发展中获得信息、资金等,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反过来支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研究方法与指标设定
3.1 研究方法 经济增长的目的最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而不是只为少数
人增进福利。旅游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地方政 府财力,最终目的是增进民生福利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奉行“从旅游中进去,从民生中出来”的研究思路, 从旅游业发展及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入手,将张家界划分为 农村和城镇两种类型,探讨旅游发展对民生福利的改善过 程以及由此带动城乡差别的变化。
本文以湖南张家界为例,将其划分为城市和乡村两个地 域单元,利用收入增长弹性、森指数、基尼系数、人均 收入比、人均消费比、旅游服务密度等指标,分析20年 来张家界旅游业发展对改善城乡民生福利的影响,揭示 旅游业发展对增进城乡居民福利的过程和城乡差异。张 家界以旅游立市,是我国著名的世界遗产地,近20年来 旅游业发展速度居全国领先水平。本研究应具有某种典 型性和示范效应,这对于验证旅游业的民生功能,并推 动全国同类地区旅游与民生关系的改善提供某些参考。
百度文库
2.旅游发展的居民福利改善模型
旅游消费,对于旅游者而言,是个人的支出和花费;但对于 旅游企业和国民经济而言则是旅游收入,也是各地区发展旅 游业的真正目的”。截止2009年,我国已有29个省区将旅游 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目的是通过旅游发展地方 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通过旅游改善人 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尤其在贫困地区,旅游业在增加社 会就业,解决群众脱贫作用尤为明显。本文构建了一个概念 模型(图1),它反映了旅游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政 府财力增强之间的关系。
20年来张家界旅游发展 的民生福利考察
1 问题的提出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 确指出:旅游业具有“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 益好”等特点,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 柱产业”。从科学发展观和包容性增长的角度来看,就是 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 展,吸纳社区参与和安置就业,达到改善民生和缩小城乡 差距之目的。为此,本年《旅游学刊》组织了3期关于“旅 游与民生”的笔谈,国内近25位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旅 游与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摘录如下(表1)。
(2)区域经济增长与民生福利改善:旅游产业关联性强,带动系 数大。旅游业通过其不断延伸的产业链能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区域经济增长为民生福利改善:一方面提 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更多就业福利;另一方面提供了收入支 持,使民生福利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民生福利改善的良性循环, 这与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是增进民生福利相吻合。
本文提出4条假设: (1)旅游区经济增长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而居民经 济收入的增长受地方经济的制约; (2)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经济收入是民生福利的关键 指标,经济收入对于不同人影具有相同的效用; (3)经济收入的民生效用函数遵循边际递减规律,当 收入增长到较高水平后开始出现边际递减; (4)一定时期内所能获得的总收入是固定的,但由于 分配机制的不同,在城乡或不同阶层出现差异。
30年来,我国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已取得巨大的成就 和广泛的共识。然而,在众多地区旅游开发实践中却加剧的 社会的“二元化”结构,出现了明显的“旅游孤岛”现象。 所谓“旅游孤岛”现象是指:(1)旅游区的开发与非旅游 区形成明显反差,较小的旅游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大非 旅游区社会经济依然落后;(2)旅游经营者与当地社区居 民的反差,即经营者从旅游中获得巨额利益和发展,而广大 社区居民被排除在旅游产业之外,福利改善缓慢甚至出现贫 困化。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的旅游民生功能存在某些 不足,深入贯彻“发展旅游,改善民生”亟待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