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彩陶纹样的发生与演变_施茜
论原始社会各时期各地域彩陶纹样PPT课件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经由初级阶段 的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彩陶, 发展 到比较成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再到原始 文化彩陶衰落,前后经历了四千多年的 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彩陶纹 饰随社会原始形态和原始人类审美意识 发展,由最初的在器物口沿涂抹一道简 单的黑色或红色宽带纹, 到出现由直线和 折线为主的三角形纹或环折纹,继而出现 了较为写实的动物或人物图像。总体看 来,彩陶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 单纯到丰富, 由简练趋向繁琐的漫长过程。 而与此同时中国彩陶纹样有着一定程度 的特殊性和艺术表现, 这是人类艺术渊源 流传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第4页/共9页
0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彩陶
旋涡纹彩陶
舞蹈纹彩陶
彩陶双连杯
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距今约4600多年,由庙底沟型发展分化而来。半坡 型与庙底沟型彩陶多以敞口盆、钵为主,而马家窑型陶器则多是小口的壶、罐。其装饰多用同心圆 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效果,装饰花纹多用玄纹、波浪纹、同心圈纹、 网格纹、点纹、旋涡纹等。马家窑型装饰大多都布满器体,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一大特点, 配以外部的旋涡纹,产生流畅、旋动的感觉,是马家窑彩陶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罐的肩部描绘的那 种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旋涡纹使我们仿佛看见当时黄河水流波涛汹涌的壮观画面。彩 陶的作者从奔流不息的河水中获得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并给以物质的体现,变为艺术的形象,因此特别 富有感染力。
第5页/共9页
马家窑型彩陶又一杰作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盆中装饰有三组舞蹈人物,每组五人, 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部有辫子,每人后部都有一尾状装饰,围成一圈,翩翩起舞。每组人物的两端以 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 还有倾斜叶片纹装饰。我们透过这些抽象化的图案,可以想象出原始时期,虽然 生产力低下,但是氏族社会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生产生活都很愉悦的社会状况。
中国古代的彩陶与器物制作
彩陶与器物制作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丝绸之路:彩陶与器物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
贸易往来:彩陶与器物作为贸易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 南亚、印度等地 文化交流:彩陶与器物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 区
技术传播:彩陶与器物的制作技术通过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促进了当地陶瓷业的发展
技艺传承:彩陶与器物制作是中国古代手工艺的重要代表,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 的艺术风格。
彩陶与器物制作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彩陶与器物制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彩陶与器物制作是中国古代手工艺技术的重要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彩陶与器物制作是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彩陶与器物制作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见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05
彩陶与器物制作的文化内涵
章节副标题
彩陶与器物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彩陶与器物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 文化状况。
彩陶与器物制作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古代工艺美术的 重要代表。
彩陶与器物在古代祭祀、庆典、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重 要的文化意义。
彩陶与器物制作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彩陶的成型工艺
泥条盘筑法:将泥条盘筑成器物形状,再经过修整、晾干、烧制而成 泥片贴筑法:将泥片贴筑成器物形状,再经过修整、晾干、烧制而成 轮制法:利用陶轮将泥料拉成器物形状,再经过修整、晾干、烧制而成 模制法:利用模具将泥料压成器物形状,再经过修整、晾干、烧制而成
彩陶的烧成工艺
彩陶的烧成温 度:一般在 800-1000摄 氏度之间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及其现代化应用。
在介绍了研究的前言、背景和意义。
在分析了原始彩陶的历史发展和纹样装饰艺术的特点,探讨了现代化应用的可能性,并讨论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创新设计的实践。
在总结了纹样装饰艺术的传承和现代化应用的发展前景,强调了纹样装饰艺术在当代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原始彩陶,纹样装饰艺术,研究,现代化应用,历史发展,特点,可能性,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新设计,传承,发展前景,结论。
1. 引言1.1 前言原始彩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其独特的纹样装饰艺术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研究。
通过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还可以为现代陶艺的创新提供重要的启示。
在原始彩陶中,纹样装饰艺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器物表面的各种纹饰上。
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通过对这些纹样装饰艺术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古代人们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成就。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也逐渐得到重视和研究。
通过对这些古老艺术的重新解读和现代化应用,可以为陶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与当代社会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
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背景原始彩陶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珍贵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开始利用陶土制作器皿,并通过绘制不同的纹样装饰来增添艺术美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始彩陶在各个朝代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装饰风格和技艺。
论彩陶旋涡纹的由来与演变 .kdh
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类文化彩陶花纹多有旋动的节律,花纹组合也多为斜列旋动的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被称之为“旋涡纹”。
这样的称呼不仅是因为其形似旋涡,更主要的是它那种不断回旋往来的运动意象。
关于旋涡纹的由来及其演变,学者们早有详尽的考察。
究其由来争论很多,而其演变也随着大量新的考古资料的发现,人们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它。
一、关于彩陶旋涡纹的起源观———多样并存彩陶旋涡纹的由来有很多的意见,一般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意见认为是由鸟纹逐步演变过来的,有的学者还就鸟纹向旋涡纹的演变进行过花纹形式的推测排比(见图1)。
这种解说的根据是旋涡纹由鸟论演变而来的规律,同时,这种转变同拟日论也是有着联系的。
著名学者张朋川先生也曾就庙底沟类型彩陶的鸟纹作了一个演变图。
(见图2)他认为,庙底沟类型晚期彩陶中,鸟纹已完全变成几何形了,由正面鸟纹减缩为圆点弧边三角形。
由侧面鸟纹减缩为钩羽形纹,鸟头减缩为圆点,被组合在富有动态斜形图案结构中,显示出庙底沟类型彩陶特有的奔放活泼风格。
图1图2第二种意见认为旋涡论是由指纹演变而来的。
有的指纹是盘旋状而与后来青铜艺术中的云雷纹极其相似,因此,旋涡纹又被称为“雷纹”。
例如说:“雷论者,余意盖脱胎于指纹”。
古者陶器以手制,其上印有指纹,其后仿刻之而以雷纹也。
这种推论的依据有绳纹与席纹为证实,因为绳纹和席纹都是属于在陶器制作过程中由于物件的纹样偶然印在陶器上而激发人类的灵感而创造这些纹样的。
同时,这种推论也源于原始的“装饰”说;指纹的仿制,是以几何形纹的装饰需要而存在,装饰说成为很流行的观念。
有认为“几何形图案是最富于变化,作法最易,最易适应,又能取得好艺术效果的一种装饰纹样”。
还有许多学者认为旋涡纹源于人们对于水波的形象化。
云雷纹导源于流水的旋涡。
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图腾崇拜“的产物,很多的几何图案是同在越族蛇图腾的崇拜有关,有一件彩陶它的旋涡纹似蛇的盘曲状,水波纹似蛇的爬行状。
原始彩陶纹样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马家窑类型彩陶底色多以橙 黄色为主 , 表 面精 细光滑 , 以黑 色彩绘纹饰为主 。装饰纹样丰富多彩 ,给人丰富异常 的视觉 感
受, 表 现 技 法 也很 熟 练 。这 个 文 化 类 型 出土 的彩 陶 , 许 多纹 饰 几 乎布 满 器 身全 部 , 给 人 十分 饱 满 和华 丽 的感 受 。 在 纹 饰 的 构 成 方 式上 , 多以弯 曲 、 平行 、 交叉 、 漩 涡形 和同心网等形 态加 以组织 。
典型的纹饰 以漩涡纹 、 卷草纹 、 蛙形纹 、 鸟纹 、 圆点 、 波形纹 、 网纹
及弦纹为主。
类 的形象 ; 另一类是指抽象 的几何 纹样 , 主要有方 、 三角 、 圆、 菱
形等构成 。这些彩陶纹样都蕴涵着丰 富的美学价值 。
半山彩陶装饰 ,非 常富丽而精致 ,绝大 多数的花纹构 图设 计, 无论是平视还是俯视的角度 , 往往构成 了匀称完美的视觉效 果, 富有节奏和韵律 的美感 。 它的装饰纹样 以几何化 的构成倾 向 为主 , 主要包括锯齿纹 、 弦纹 、 圆圈纹 、 方格 纹 、 旋 涡纹 、 菱形方 格
彩陶文化 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丰富 累积 的过 程 ,虽然其最终
走向衰败 , 但是其取得的成就却是辉煌和永存 的。 上面从总体 上 简略提到了几种文化 型彩 陶纹样 的特点 , 同时 , 本文也从纹饰特
点 的 角 度 分 析 了各 区域 文化 型彩 陶 的不 同之 处 。
仰韶文化的半坡 型彩 陶 , 纹饰以动物纹和几何 纹为特色。 动
续纹样 , 精巧繁密 , 极 富形 式 感 ; 马 厂 型 彩 陶 比 半 山 型 彩 陶 出 现
通 过考古研究分析和发掘的实物可 以很好地证 明 ,中国是 世界上 最早发 明和使用陶器 的国家之一 。原始彩 陶的功能不但 对人类的发展起 到了重大 的作用 ,更为重要 的是 陶器 上刻画的
试论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
试论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作者:曾玲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7期摘要:原始彩陶纹样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原始先民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符合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萌芽。
原始彩陶作为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除了其多样的造型外,依附于器物造型的纹饰是其具备较高审美性的最重要的方面。
而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经历了简单几何纹样、象形纹样和抽象纹样几个阶段,本文将从装饰纹样的类型及其发展对原始彩陶进行研究。
关键词:原始彩陶;装饰;纹样:文化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用矿物质颜料赭石和氧化锰作为主要呈色元素进行描绘,捕绘完成后再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装饰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作为我国原始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史前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代表了史前艺术的最高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常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并不为过。
对丁原始彩陶而言,其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器物造型和装饰纹样两个方面,而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经历了简单几何纹样、象形纹样和抽象纹样几个阶段,本文将从装饰纹样的类型及其发展对原始彩陶进行研究。
l 原始彩陶装饰中的简单几何纹样陶器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创造的物品,或许是在狩猎牛活中的野火中偶然发现烧硬的泥土能够储水,然而,对丁原始人类来说,陶器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农耕牛活的开始,从此人们开始定居牛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两河流域出现了艺术性更强的原始彩陶,相比丁早期的陶器,彩陶器物造型更加多样,并在器物表面出现了大量的装饰纹样。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题材十分丰富,既有简单的几何纹样,又有较为具象的自然纹样和经过自然纹样演变而来的抽象纹样。
现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彩陶文化是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的老官台文化,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彩陶数量较少,彩陶纹饰较为简单,以红色宽带纹和网状绳纹为主。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引言原始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闻名于世。
这些纹样装饰不仅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是对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地得到研究与应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在当代陶瓷艺术中展现出了新的魅力。
本文将从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出发,探讨其研究与现代化应用的意义与方法。
一、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1.1原始彩陶的历史渊源原始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
这一时期的彩陶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纹样装饰而著称,被视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
1.2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特点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线条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这些纹样大多以动植物、人物、几何图案等为题材,构图简洁而富有韵律美,色彩鲜艳而充满活力,给人一种纯朴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感觉。
在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原始彩陶器,这些器物中的纹样装饰成为了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
二、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的研究意义2.1对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源远流长,更有助于我们在当代陶瓷艺术中汲取营养,传承发扬古代艺术的精髓,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作品。
2.2对原始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具体表现。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借鉴古代文化的精华,为当代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3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迪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对当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主要彩陶纹饰及演变
贝叶纹
半山时期出现的纹样,马厂时期 使用较多,而且有许多创新。半山 时期的贝形纹,一般用单一的黑色 绘制单个的贝形纹,比较写实,中 间用线条将贝分为两半,并用锯齿 纹表现贝腹部的花纹。马厂时期的 贝纹有的用黑、红复彩绘制,也有 的用黑色单彩。马厂早期的与半山 晚期接近,多为单个的贝形纹横向 排列,但表现手法出现变化,用红 色粗线绘贝的外形,内填由大到小 的橄榄形黑线纹;中、晚期多用单 一的黑色绘制,表现手法变得简单, 一般用线条勾勒轮廓,中间用竖线 将贝纵分,出现成串的贝形纹,多 为顺向串连,排列方式有横排、竖 排和斜排几种。
主要彩陶纹饰及演变
人面纹
人面纹在仰韶文化早期和中期就出现。人面多作圆形,眼 或睁或闭,眉以上和人中以下为黑底白纹,中间为白底黑 纹。这种黑白黑的对比增强了装饰效果。在头顶和太阳穴、 嘴等部位装饰有鱼纹或向上弯的钩纹,异常奇特。眼以上 涂成黑色或空白的三角形,耳部或作向上的弯钩,或饰鱼 纹,嘴用两道相交的斜线表示,两边也各饰一条鱼纹。值 得重视的是,人面的头顶,画出半圆状的束发,并有横插 的发笄。还有特殊的一例,在鱼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 个人面,具有“寓人于鱼”的意义。它很可能是原始人在 水中捕鱼的真实描绘:人在水中只露出头部,捕到鱼后或 衔于口或系于头上,以便再腾出手来继续捕鱼。它也很可 能是缘于早期原始的动物崇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 到水的威胁,在洪水泛滥和水中作业时,溺水致死的事常 会发生。于是人们深感人比不上水中的鱼,希望自己有鱼 的本领甚至希望自己变成一条鱼,这些想象便自然产生对 鱼的崇拜。
早期的葫芦形束腰不明显,中间两 侧微内收,到中期葫芦形的下半部逐 渐变大,晚期的葫芦形束腰明显,下 部的圆形变得更大。 网纹也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常见的 纹饰,在马家窑类型彩陶中时常以主 体纹饰出现。到半山类型时多与其他 纹饰组成复合纹饰。马厂时期网纹使 用率也较高,但构图较松散。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引言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类型,它在中国的陶瓷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彩陶的制作工艺复杂,纹样装饰繁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特点以及现代化应用。
一、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1. 发展历程原始彩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早期的原始彩陶纹样装饰主要以几何图案和简单的抽象纹样为主,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逐渐丰富多彩,出现了大量的动植物、人物等形象纹样,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2. 艺术特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
它以朴实自然、简洁明快的风格,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在图案构图、色彩搭配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
3. 艺术作用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在古代起着装饰与实用并重的作用,它不仅美化了陶器的外观,还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也承载了一定的宗教、祈福和祭祀意义,具有社会文化和精神内涵。
二、现代化应用1. 纹样设计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对于现代陶瓷纹样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陶瓷设计师可以结合原始彩陶的纹样元素,进行创新和发扬,使其具有现代时尚的气息,满足当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需求。
2. 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的挖掘和研究,进行艺术创作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
他们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还可以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的元素,塑造出更具时代感和文化韵味的作品,为陶瓷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3. 文化传承原始彩陶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珍贵遗产,其纹样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于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进行现代化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陶瓷文化。
论中国彩陶纹样的发展
论中国彩陶纹样的发展一、概述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经由初级阶段的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彩陶, 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再到原始文化彩陶衰落,前后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彩陶纹饰随社会原始形态和原始人类审美意识发展,由最初的在器物口沿涂抹一道简单的黑色或红色宽带纹, 到出现由直线和折线为主的三角形纹或环折纹,继而出现了较为写实的动物或人物图像。
总体看来,彩陶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纯到丰富, 由简练趋向繁琐的漫长过程。
而与此同时中国彩陶纹样有着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和艺术表现, 这是人类艺术渊源流传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二、中国彩陶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彩陶图案类的纹饰数量很大, 种类也非常多。
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
线条讲究规整流畅, 图案组织讲究对称、匀衡、变化, 疏密得体, 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
彩陶的描绘用线条造型, 运动流转是主要的旋律, 从模拟到夸张, 从夸张到变形, 在形和线的发展过程中, 人们培养和创造了线的艺术。
艺术创作则包含着两种形式: 一是装饰的作风, 二是描写的方法, 一路发展下去, 脱离了远古的蛮荒和愚昧, 人类也在生存的斗争中, 一步步走向文明。
三、中国彩陶纹样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彩陶文化,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而且因时间地域的不同,分别有着不同的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马厂类型三种。
1.半坡彩陶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
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
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
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
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2.庙底沟彩陶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溯源一场盛行欧亚的彩绘瓷奢华风
美术与设计 | FINE ARTS & DESIGN 2020_01理论与批评 091溯源一场盛行欧亚的彩绘瓷奢华风①施 茜(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李 庆(刘海粟美术馆,江苏 常州 213001)[摘 要]中国外销瓷自唐代开始至清代中晚期,垄断世界陶瓷外销近千年,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没落,说明了技术落后导致经济落后,同时也会导致了文化思想被否定。
本文主要论述17-18世纪欧洲的奢华之风,影响中国和日本陶瓷生产定制风格的变化过程,同时论述外销瓷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陶瓷原生产国的审美习惯。
[关键词]金襕手;广彩;塞夫勒;陶瓷彩绘;外销瓷[ 中图分类号 ] 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0)01-0091-06收稿日期:2019-08-10作者简介:施 茜(1972-),女,福建福鼎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访问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学系访问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研究方向:设计史及设计理论。
李 庆(1969-),男,江苏无锡人,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绘画史及理论。
①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7BG144)“清代外销瓷对欧亚制瓷及其设计文化的影响” 阶段性成果。
15世纪初,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了顺利地到达东方,开始了大航海时代环球航海冒险,从此,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香料逐渐行销世界。
在这场整个欧亚大陆的交流中,原本封闭的地域被打开,尤其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繁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东方制瓷的装饰风格,在这场外销贸易竞争中逐渐裂变,从朴素自然的陶瓷审美发展出繁缛华丽的风格分支。
一、以釉色取胜——崇尚素朴自然的东方陶瓷审美中国自唐代长沙窑开始,就有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陶瓷,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初期主要销往中亚和西亚地区,外销瓷的装饰风格,常常与中国本土使用的陶瓷风格相去甚远。
陶瓷装饰之彩陶纹饰课件
出了彩陶。
彩陶装饰由最初的符
号和标记逐步演变到对
自然事物的反映再到对
美的追求,显现着原始
先民的心灵世界。
彩陶的出现和演变
彩陶纹饰的题材大多取材于生活,先民们在日 常生活和劳动中,从自然界的植物、飞禽、走 兽、水火、太阳、月亮等,获得了艺术创作的 灵感,他们把自然事物提炼为艺术形象,描绘 出了许多形象美观,富于变化,充满生活气息 的纹饰图案。
彩陶的出现和演变
彩陶纹饰的装饰手法可分为两大类: 一、较为具象的自然纹样,也称写实纹样,包括动物,植物,人 物,自然景物。
鲵 鱼 纹
鱼纹
彩陶的出现和演变
蛙形纹
彩陶的出现YOU
SUCCESS
2019/4/25
彩陶的出现和演变
人 形 纹
彩陶的出现和演变 鸟形纹
彩陶的出现和演变
旋纹
圈纹
彩陶的出现和演变
二、几何纹样,也称图案纹样,如方形、圆形、菱形、三角 形、多边形等。
几何纹样
总结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成功的装饰手法,是最早 将图案与器物造型完美结合的原始艺术作品。 原始先民在绘制彩陶时并非随意涂抹,而是精 心设计,我国先民设计绘制出了无论从哪个角 度,正平视还是俯视,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画面 的对称纹样。
陶瓷装饰——彩陶纹饰
要点 陶的装饰演变 彩陶的出现和意义 彩陶的纹饰演变
刻划肌理
陶的装饰演变
3万年前人类发明了陶器, 并开始在生活中使用陶器。
最初人们制作陶器在表面留 下了刻划和拍印的肌理并以这 些肌理为装饰。
绳纹
简单线条纹饰
彩陶的出现和演变
5000年前,我国原始
太阳纹
先民开始用矿物颜料在
陶器上绘制图案并烧制
论史前彩陶的装饰美
论史前彩陶的装饰美作者:黄蔚徐艳丽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32期黄蔚徐艳丽(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中国史前彩陶的装饰具有很高的成就,并且深刻影响后来工艺美术的发展,本文根据史前彩陶的装饰手法,来试着深入解剖归纳中国史前彩陶的装饰美。
【关键词】彩陶;装饰美;抽象;图腾;形式美0引言世界上任何自然的或者人为的事物的形成,都有与其相应的原因条件,当我们阐述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文明的形成及发达的程度,通常会选择那个历史时期中产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创造物作为其文化以及历史艺术的标志。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特征之一。
而史前彩陶的装饰不但极具美感,而且对于其后的漆器、青铜器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1 史前彩陶的装饰抽象美史前彩陶的装饰,基本上是以几何图案为主,是一种抽象化的概括纹样图案。
我们知道,在很多时候,抽象艺术的概念指的是抽象画,在艺术中的抽象最初就是指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高度象征性。
原始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一些事物,特别是和生活有直接联系并具有深刻影响的事物,如山、水、鱼、鸟等,从写实到抽象化,从而构成了各种几何纹样。
史前彩陶的抽象装饰纹样最初着重于体量感与质感的表现,而后开始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不重要,以尽可能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最后演变成了只保留极其精简并夸张的外形特征,虽然精简了外形,但仍然保留着内在的主要结构关系。
这种由繁入简的变化过程看似简单,实际却包含了思维的变化过程,这点从半坡彩陶的鱼形花纹可以略窥一二。
半坡彩陶的鱼形花纹是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图1)。
鱼纹多饰于卷唇折腹圜底盆的肩部或卷唇圜底盆底盆的内壁。
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两类,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纹构成一组,有多到四条鱼纹相连组成的。
早期多用单体鱼纹,晚期则以复体鱼纹为多。
将它们排列起来观察,可以发现起先的鱼纹装饰尚以写实风格当道,而后逐渐演变,将鱼体分割,然后重新组合,图案逐渐抽象化,几何化,样式化,这种几何抽象化的图案造型越来越明显,形成了横式的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摘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文化,其彩陶纹饰作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义。
本文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起源与发展、类型、演变过程、审美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研究表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丰富多样,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对后世陶器制作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结论部分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审美特征、影响、重要性、研究、文化、起源、发展、类型、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重要文化,其彩陶纹饰作为该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以其绚丽多彩、精美细致的特点而闻名于世,为研究古代文化、社会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起源、演变和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趋向提供更多线索。
本论文旨在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及审美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探讨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文明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推动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领域的深入发展,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而其彩陶纹饰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线索。
论中国原始彩陶纹饰对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借鉴意义_薛野
中国陶瓷│CHINA CERAMICS │2009(45)第 7 期│67【摘 要】:原始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卓越的工艺创造,作用于其上的彩陶纹饰则是陶瓷艺术的伟大成就。
本文就原始彩陶纹饰对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借鉴意义作了深入探讨,主要从“原始彩陶纹饰的艺术造型与审美内涵”、“现代社会的审美追求变化”及“原始彩陶纹饰与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借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提出了从彩陶纹样的构成形式、创造意念、装饰位置以及装饰造型等角度进行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启迪与借鉴,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彩陶纹饰,现代,陶瓷装饰,借鉴 中图分类号: TQ174.74 文献标识码:B引 言传统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多的是一种内涵与思想。
在现代社会,许多传统的符号与思想逐渐被各类设计师应用于平面、环境装饰、服饰以及建筑等领域。
北京奥运会的设计系统就是一个极好地借鉴了传统文化的范例。
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作为历史留下的一种文化传统,带给后人诸多的思考与回忆,也带给后人设计创作的源泉。
在原始艺术神秘而又极具魅力的领域中,彩陶艺术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其简洁流畅的造型、多姿多彩的纹样,向人们传递着原始陶艺工匠们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炽热情感。
彩绘装饰纹样也以其艺术性强、表现内容丰富而引起众多学者和收藏者的广泛关注。
作为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创造,彩陶纹样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原始时期陶器艺术所达到的辉煌成就。
因此,吸收彩陶纹样的创造思想与造型特征就成为当代设计师的一项伟大而又光荣的历史任务。
1 原始彩陶纹饰的艺术造型与审美内涵浩若星辰的彩陶装饰艺术,就象一颗嵌在艺术史上的钻石璀璨明亮,为我们建造了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
在时间上,原始彩陶大体可以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五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的彩陶装饰纹样、装饰风格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原始彩陶的纹饰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纹样,包括人物、动物或植物类的形象;一类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包括方、圆、三角、菱形等。
论彩陶纹饰的起源
论彩陶纹饰的起源
武丽敏
【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0)003
【摘要】彩陶纹饰的起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对编织的模拟、图腾的崇拜、劳动的节奏感、自然物象的抽象化等等.原始人从客观的"纹"中偶然产生了有意识的创造,之后世代相传,不断发展.
【总页数】2页(P243-244)
【作者】武丽敏
【作者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晋中,03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120.9
【相关文献】
1.点"击"彩陶——"点"在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中的妙用 [J], 黄宏武
2.甘肃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与希腊古典时期彩陶纹饰之意蕴差异 [J], 潘耀;郭正军
3.纹饰视角下的伊犁河谷史前彩陶及其与境外周邻地区彩陶的联系 [J], 陈豆豆
4.半坡类型彩陶早期鱼纹纹饰的起源及内涵 [J], 王世博
5.试析新疆察吾乎文化彩陶的艺术特点——察吾乎文化彩陶的纹饰探析 [J], 费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物取象--略谈彩陶纹之演变
观物取象--略谈彩陶纹之演变
陆宇澄
【期刊名称】《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13)001
【摘要】@@ 原始社会中的"新石器时期"是原始社会艺术思想及其欣赏意识倾向发展最为明显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原始初民已经就地取材,制造了出了散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沿海一带以及华北、东北等广大地区的陶器、牙骨器和玉器,并在这些器具上进行装饰,而绘有彩色纹样的陶器称为彩陶,成为这时期重要的"文化"代表物.中国的装饰纹样已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在漫漫的发展过程之中,纹样实
际上形成了三种发展的形式和方向:一是与语言结合,成为语言的表达形式,发展成文字;二是纹样脱离对器物的依附进入平面构形,演变发展成绘画;三是继续在器物的立体构形上作为装饰,并走向建筑等更广阔的装饰领域.而彩陶艺术无论在造型、纹饰、图形和色彩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陆宇澄
【作者单位】苏州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摹仿说和“观物取象”说的文学观差异与学理融通 [J], 贺天忠;胡芳
2.茶丽纹象甲对茶树品种的取食选择及其r诱导的4种萜烯类化合物 [J], 韩娟娟;李喜旺;刘丰静;辛肇军;张瑾;张新;孙晓玲
3.器以象制观物取象——图解原始陶器器形发展 [J], 刘溪尧
4.观物取象——北宋马贲《百雁图》中禽鸟写生探析 [J], 薛康
5.“观物取象”在淮阳布老虎文化创意中的设计再生 [J], 陈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贴敷制作陶器的过程中! 陶器的表面会出现 竹制或木制器物的泥印! 这是因为贴敷的陶土经过 烧制! 原来编制的容器被烧烬! 而留下陶器表面的 印痕! 这种印痕经过火变得坚硬! 最早的陶器的纹 饰! 就这样偶然得来( 那些只经过捏塑的陶器便是 素面! 而无任何装饰( 早期人类在发现了颜料之 后! 便知道颜料可以改变许多物质的色彩! 于是就 用红色颜料涂抹器物的表面! 真正的彩陶由此诞 生 ( 老 官 台 文 化 #距 今 $%&&) ))’&&& 年 之 间( 是 我国至今发现的彩陶文化最早范例( 这一期的彩陶 主要是在钵口沿外饰一条深红色的条带形纹! 钵内 绘圆点! 波折组成的滴血纹! 虽然简单! 但确为后 期彩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期的河北磁山文化! 在陶器中也出现了红彩曲折纹的陶片( 山东北辛文 化陶器中! 也有少量带状彩陶! 可以这样说! 从人 类在陶器上涂抹第一笔开始! 就在考虑应该在上面
马家窑类型几何纹饰在半山% %%马厂类型时期 开始演变’ 在半山时期的纹样仍残留着马家窑期的 许多特征" 如旋纹+ 波纹+ 锯齿纹" 但构成风格却 远没有马家窑型那么流畅+ 轻松+ 富有动感" 而是 趋于沉重+ 威严+ 震慑+ 静止" 这一特征到了马厂 类型就更加明显了" 直线取代了曲线" 虽然还间或 可见图腾的动物形象" 如马厂类型彩陶壶中的蛙 纹" 但也被变形为可怖的形象" 远没有初期那么活 泼可爱+ 轻巧+ 生动+ 稚气可拘" 现出了神秘威吓 的气氛’ 这时的原始社会处于母系氏族让位给父系 氏族" 神农氏的和平时期已经过去" 进入黄帝+ 尧 舜的战争时期" 并逐渐向奴隶制过渡" 这些陶器所 绘制的纹样也成为统治阶级手中威震+ 恐吓的工 具" 即可以用于巫术" 又可以用于战争中威吓对方 的一种手段’ 可能" 这种纹样不仅绘于彩陶上" 还 在其他的器物上出现’ 从彩陶的制作上来看" 马家 窑时期可以算是彩陶的高峰期" 其后就开始衰落 了" 半山& &&马厂类型制作上远不及马家窑期那么 精良" 究其原因" 可能是青铜器开始出现" 陶器已 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了’
在经过对自然物的崇拜时期" 人类开始了自己 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崇拜物的过程" 如巫术" 就是 人类早期认为可以解决许多困难的手段" 舞蹈纹彩 陶盆 %发现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的马家窑型&" 据推测并非是为了娱乐而舞蹈" 而是因为某种巫术 的需要! 马家窑文化实际是仰韶文化期发展的一支 地方类型" 大致是仰韶文化的中期以后" 以甘肃临 洮马家窑命名的 #马家窑文化$" 包括石岭下& %& 马家窑& &&半山& &&马厂诸类型" 据地层迭压关系 及碳’(! 测定" 这四种类型依次发展" 一脉相承 " 绵延了两千多年’ 石岭下类型 %因首见于甘肃武山 县石岭下$" 距今约五千年" 其纹样的几何化程度 已较半坡类型更甚" 此时的纹样已开始减少平涂块 面" 强调线的力度和表现" 定位点逐渐变小" 以 ) 形线和放射状线来连接纹样! 石岭下类型时期纹饰 发展趋势" 已预示了马家窑类型纹饰的基本结构和 类型特征! 在马家窑期" 这种以线为主要构成因素 的纹样占了主要地位! 在马家窑出土的数以万计的 彩陶器物中" 几乎全是以各种线条构成的几何纹 饰" 它将流畅的几何线上升到了绝对的表现高度! 通体以几何线去装饰" 此时的几何纹样可以说是完 全的几何化了! 这种几何纹样的由来" 一方面是具 象形态经过抽象变化而来" 在半坡时期的彩陶已经 有一些抽象的元素" 另一方面" 在新石器时代早
, (* ,
! 景德镇陶瓷 " !""!年第 #! 卷第 " 期!总第 $%! 期"
形! 再如半坡鱼纹彩陶中" 许多鱼纹已基本上演化 成几何形! 略晚于半坡的庙底沟类型 #原出自河南 陕县的庙底沟而得名$" 距今约五六千年" 彩陶的 纹样以花卉为主" 主要是玫瑰和菊花两34; 强调绘制定位点" 这 种纹样已从单独纹样演变成二方连续" 色彩种类也 有所增加" 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期" 就已具备了绘制最简单的仿照编织纹的几何纹 样" 有了这两种由来" 几何纹样的诞生就不是突然 的了" 这是几何纹样产生的客观因素" 它产生的主 观因素" 用李泽厚先生的话 (山再现 %模拟$ 到表 现 %抽象化$" 由写实到符号化" 这正是一个从内 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 也正是美作为 )有意味的形 式* 的原始形成过程$’ 这就是说" 这些抽象的几 何纹样" 当初并非为了美观而存在" 而是为了主观 的用途" 如为了巫术礼仪" 为更能使人感到神秘" 这些图案逐渐简化和抽象化" 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 案 %符号$" 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 反 而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的布满器身" 使这种含义更加加强’
! 景德镇陶瓷 "!""! 年第 #! 卷第 " 期!总第 $%! 期"
* +$ *
施 茜 张景辉
内容提要! 本文从陶器及其纹样的发生# 发 展# 繁盛及衰落$ 论述了彩陶纹样的产生及演变都 是与人类的生活及需要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 彩陶 纹样 图腾 文化
陶器的发明! 是人类一次伟大的创举! 也是人 变为智人的开端! 是人类从单纯的加工自然界已有 的物质以来! 第一次利用火改变自然界事物的化学 性质! 正如恩格斯在 "家庭# 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 源$ 中所说的! 人类从蒙昧时期进入野蛮时代的低 级阶段是 %从陶器的应用开始的&’
每个地区出土的陶器都有各自的风格" 如有的 地区的彩陶专以鱼纹为主要绘制内容" 而有的地区 出土的纹样" 专以花卉为主" 而且变形方法也各有 各的风格! 据专家推测" 纹样的绘制内容与族文化 有关" 原始部落已是群居" 每个群落都是一个部落 或是一个氏族" 有的氏族专以花为图腾标志" 庙底 沟类型可能就是这种图腾的代表" 而另一个部落则 可能是专以鱼为图腾标志" 半坡类型可能就属于此 种情况!
画些什麽! 最简单的当然是模仿原来所有的编织 纹! 这些带状陶片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但很快! 人类就意识到这种模仿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它即不 能反映什么! 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这个时期 并未延续很久( 经过第一阶段简单的几何纹样时 期! 人类在陶器上绘制图案可能就开始出于功利性 目的(
在新石器时代! 人类虽然已脱离了与猛兽为伍 的危险! 但生存依然是主要问题之一! 在这个主要 矛盾的基础上! 种族繁殖# 自然灾害! 便是他们最 为关心的问题( 在这一时期! 人们只有将希望和猜 测寄托于一定的表现手法( 鱼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 表现形象( 如仰韶文化彩陶最早的类型是半坡类型 #因为首先发现于西安半坡而得名)! 其器形与素陶 无多大变化! 但所绘内容却多为鱼纹及变形鱼纹# 人面鱼纹结合( 闻一多 "说鱼$ 中提到鱼在中国具 有生殖繁盛的祝福意义! 那么! 在半坡类型的鱼纹 彩陶中! 是否也暗示着这种含义*在遥远的时代! 先民们对日出# 日落# 洪水# 森林火灾# 疾病等都 感到迷惑! 但又存在某种朦胧的意识( 他们用鸟代 表太阳! 用蛙代表月亮! 可能是因为清晨日出时! 鸟儿开始鸣唱! 黄昏日落时蛙声不绝于耳! 他们将 这些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 便出现了以鸟作为太阳 的形象代表! 以蛙作为月亮的形象代表! 太阳月亮 又是那么遥远# 虚无不定# 不可捉摸! 剩下的就只 能将这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动物绘在陶钵内! 作为 对日月这些自然现象的崇拜( 象征太阳的鸟后来演 变成金色的三足乌鸦! 象征月亮的蛙则变成月亮里 的蟾蜍! 这是后来神化故事中的一部分! 而鸟纹及 蛙纹则被作为陶器纹样构成因素被保留下来! 这确 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这一时期的彩陶纹饰以单独纹 样为主! 整体气氛轻松活泼! 纹样以写实为主! 但 也存在着向几何纹样过渡的动因! 如人面鱼纹盆中 的鱼及人头上的装饰已经有许多部位化成了三角
参考书目!
#中国工艺美术史$% 卞宗舜& 周旭& 史玉琢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年 $ 月第 % 版
’流光溢彩的民族瑰宝(% 崔延子& 丁沙铃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年 & 月第 %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