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公式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就是P,某个S不就是P; ②所有S都就是P,有的S不就是P;③所有的S都不就是P,有的S就是P; 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就是P,有的S不就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就是P,所有S都不就是P(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 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就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就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就是)S都就是P 翻译S →P②所有(凡就是)S都不就是P 翻译S →—P③没有S就是P (所有S不就是P) 翻译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就是P (所有S就是P) 翻译S →P⑤不就是S都就是P 翻译—S →P⑥不就是S都不就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就是B 等价于有的A不就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就是换不就是)2、并非有的A就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就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就是换成不就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就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就是A2、有的A就是B 等价于有的B就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她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她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的基础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其中涉及到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
掌握这些公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进行汇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数学相关公式1. 百分数转化公式(1)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百分数 = 小数× 100%,小数= 百分数÷ 100%。
(2)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百分数 = 分子÷分母×100%。
2. 相关系数公式(1)两组数X和Y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 = Σ[(X - X') × (Y -Y')] ÷ [√(Σ(X - X')²) ×√(Σ(Y - Y')²)] (其中,X'和Y'分别代表X和Y的平均数)。
3.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公式(1)平均数:平均数 = 总和÷个数。
(2)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 (数值1 ×权数1 + 数值2 ×权数2 + ……)÷(权数1 + 权数2 + ……)。
4. 利率和利息公式(1)简单利息: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
(2)复合利息:利息 = 本金× (1 + 利率) ^ 时间 - 本金。
5. 平方和立方公式(1)平方公式:(a + b)² = a² +2ab + b²。
(2)立方公式:(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
二、逻辑推理相关公式1. 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公式(1)正确率:正确率 = (TP + TN)÷总数。
(2)灵敏度:灵敏度 = TP ÷(TP + FN)。
(3)特异度:特异度 = TN ÷(TN + FP)。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 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是)S都是P 翻译 S → P②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 S →—P③没有S是P (所有S不是P)翻译 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是P (所有S是P)翻译 S → P⑤不是S都是P 翻译—S → P⑥不是S都不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有的A不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是换不是)2、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是换成不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是A2、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公式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公式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涉及到一些常用的公式,具体如下:
1. 充分必要条件公式:表示条件A是事件B发生的充分条件,也是事件B 发生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充分必要条件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如果A,则B;反之,如果非B,则非A。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可以表示为A↔B。
A是B的充分条件,可以表示为A→B。
B是A的必要条件,可以表示为B→A。
2. 命题逻辑公式:通过对命题的逻辑连接和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常见的命题逻辑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与(∧):表示两个命题都为真时,结果为真;一方为假时,结果为假。
或(∨):表示两个命题有一个为真时,结果为真;两个都为假时,结果为假。
非(¬):表示对一个命题否定,即取反。
蕴含(→):表示如果A成立,则B也成立。
等价(↔):表示A成立当且仅当B成立。
3. 翻译推理:
“如果...就...” 翻译规则:前句推出后句。
“只有...才...” 翻译规则:后句推出前句。
“且” 口诀:全真为真,一假全假。
“或” 口诀:一真既真,全假为假。
4. 逆否命题: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否前肯后无必然结果,只能推出可能性结果。
5. 摩根定公式:
-(A 且 B)=-A 或-B
-(A 或 B)=-A 且-B
这些公式在行测逻辑判断推理中应用广泛,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解答相关题目。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假⾔命题1.如果那么(前推后):肯前肯后,否后否前2.只有才(后推前):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联⾔命题1. A且B为真,则AB均为真2. A且B为假,则AB⾄少⼀个为假三、选⾔命题1. A或B为真,则AB⾄少⼀个为真2. A或B为假,则AB均为假3.不相容选⾔命题:要么A真B假,要么A假B真四、三个定理1.逆否定理:A推B è -B 推 –A2.摩根定理:1) - (A或B) = -A 且 -B2) - (A且B) = -A 或 –B3.鲁滨逊定理: - (A 推 B) = A 且 -B五、集合推理1.四个基本1)所有A都是B 》A推B2)所有A都不是B 》A推-B3)有的A是B 》有的A推B4)有的A不是B 》有的A推-B2.三个换位1)所有A都是B 》有的B是A2)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3)有的A是B 》有的B是A4)有的A不是B 》不能换位3.两个推出1)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2)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4.⼀个递推1) A 推 B ,所有B 推 C 》A推C六、模态命题1.并⾮可能 = 必然不2.并⾮所有 = 有的不3.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七、真假推理1.⽭盾关系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2)所有的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3)所有的A都不是B和有的A是B4) A推B和A且-B5) A且B和-A或-B6) A或B和-A且-B2.反对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和所有的A都是B2)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3.包容关系所有都是(不是)》某个是(不是)》有些是(不是)A且B 》 A(B)》 A或B⼋、四个原则1.话题⼀致原则2.整体优先原则3.可能优先原则4.敏感词汇原则九、七种逻辑关系1.对应关系2.条件关系3.属性关系4.全同关系5.并列关系6.包容关系7.交叉关系更多精彩,关注秋风!。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通过分析给定的资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在进行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时,可以运用以下的公式来辅助分析和解题:1. 逻辑运算公式:在分析资料时,可以运用逻辑运算公式来推导结论,如“如果A,则B”的逻辑关系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B”,其中“A”和“B”都是命题。
通过运用或推导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2. 概率公式:资料分析中经常会涉及概率问题,可以运用概率公式来计算概率。
例如,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用概率公式P(A) = N(A) / N(S),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表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个数,N(S)表示样本空间中所有可能性的个数。
3. 统计分析公式:在进行资料分析时,可以运用统计分析公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来揭示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4. 存在性判断公式:有时候需要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判断某个对象或事件是否存在。
可以使用存在性判断公式,如存在性判断公式“If P, then Q”可以表示为“P→Q”。
当P为真时,可以得出结论Q为真。
这样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某个对象或事件是否存在。
5. 推理公式:该公式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给定的资料进行推理和推导结论。
例如数学归纳法等推理方法,通过给定的初始条件和递推关系,可以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
综上所述,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中的公式包括逻辑运算公式、概率公式、统计分析公式、存在性判断公式以及推理公式等。
在考试中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常用公式汇总
行测作答贵在神速,是考场上争分夺秒的强力工具,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懂得利用公式,是制胜行测考场的不二法门,考生们一定要重点掌握,本篇汇集了逻辑判断部分的常用公式,以期考生从中获益。
1、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A是B”与“所有A不是B”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一个命题前面加“并非”,等值于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即:
并非“所有A是B”=有的A不是B:并非“有的A不是B”=所有A是B
并非“所有A不是B”=有的A是B;并非“有的A是B”=所有A不是B
可简记为: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
2、三段论推理
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
特称命题即含有“有的”的直言命题。
一否得否: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
5、假言命题
6、模态命题
并非“必然P”=“可能非P”,即:不必然=可能不;
并非“必然非P”=“可能P”,即:不必然不=可能;
并非“可能P”=“必然非P”,即:不可能=必然不;
并非“可能非P”=“必然P”,即:不可能不=必然。
可简记为:把必然与可能互换,肯定与否定互换。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在备考中将以上公式多加练习,能够熟练运用,全面掌握,逻辑题就不再是难题!。
备战公务员笔试判断推理必须记住的6组公式
备战公务员笔试判断推理必须记住的6组公式备战公务员笔试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综合的过程,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判断推理是考察候选人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部分。
下面是六组公式,希望对备战公务员笔试判断推理部分的候选人有所帮助。
一、充分必要条件公式在判断推理题中,很多题目都需要根据给出的条件进行判断或推理,而这些条件通常包含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表示如果条件成立,则结论一定成立;必要条件表示如果结论成立,则条件一定成立。
在解答题目时必须准确理解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完成判断或推理。
例题:条件:如果下雨了,那么路面湿滑。
结论:路面湿滑,则一定下雨了。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公式,如果路面湿滑,则一定下雨了。
但是,如果下雨了,路面是否湿滑不能确切得知。
因此,结论不能成立。
二、排列组合公式排列组合在判断推理题中常常涉及到,它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排列是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不重复;组合是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不考虑顺序排列,不重复。
熟练掌握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能够在解答题目时节省时间并减少错误。
例题:条件:A、B、C、D、E这5个人排成一排。
结论:A排在B的前面,C排在D的前面。
根据排列组合公式,5个人排成一排总共有5!种可能性,而A排在B 前面、C排在D前面的情况只是其中一种。
因此,结论成立。
三、逻辑联结词公式逻辑联结词是判断推理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如“如果……,那么……”、“或者”、“并且”等。
逻辑联结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对于准确解答题目至关重要。
例题:条件:如果今天是星期天,那么明天是星期一结论:要么今天不是星期天,要么明天不是星期一根据逻辑联结词公式,如果今天是星期天,则明天必定是星期一、因此,结论不能成立。
四、逻辑关系公式在判断推理题中,常常需要分析或推测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等。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式大全(数学、逻辑推理、资料分析)
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立方和差公式:a3+b 3=(a ±b)(a 2+ ab+b 2)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a -p =pa 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n =d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1)a n =a 1q -1;(2)s n =q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m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c(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3((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概述在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判断推理题目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广泛,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的应用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判断推理的技巧和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判断推理公式,这些公式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得出的,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判断推理公式是对各种推理规则和方法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们可以帮助考生快速识别题目类型,确定解题思路。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公式,考生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判断推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从而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判断推理公式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虽然公式本身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但在具体题目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和复杂因素,需要考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运用和判断。
考生在学习和运用判断推理公式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判断推理公式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随着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推理规则和方法也会不断涌现。
考生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考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判断推理公式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判断推理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考生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公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运用和完善。
1.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型概述在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这类题型旨在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是评估考生综合素质和潜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判断推理题型通常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多种类型。
图形推理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规律,推断出隐藏的信息或逻辑关系;定义判断则需要考生根据给定定义,准确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符合该定义;类比推理则要求考生找出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进而进行推理;逻辑判断则更注重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包括分析论证的有效性、识别逻辑谬误等。
公考 二难推理公式口诀
公考二难推理公式口诀二难推理是逻辑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在给定了两个前提的情况下,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在公务员考试中,二难推理也是经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难推理,下面将介绍一个口诀,帮助大家记忆和应用二难推理的公式。
口诀的内容如下:前提有两个,结论有一个,一起来做二难推理。
我们需要明确前提是什么。
前提是我们在问题中已经给定的条件,通过对前提的分析和推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进行二难推理时,我们要将两个前提一一列出,然后逐个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第一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什么?我们要进行什么样的分析和推理?通过对第一个前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在分析和推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歧义或错误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前提。
第二个前提是什么?我们要进行什么样的分析和推理?通过对第二个前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同样地,我们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歧义或错误信息。
我们来看结论。
通过对两个前提的分析和推理,我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结论是否符合逻辑严密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我们需要对结论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结论的正确性。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完成了二难推理的过程。
在进行二难推理时,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准确理解和应用口诀中的每个步骤,确保推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掌握二难推理的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公务员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通过对前提的分析和推理,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难推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国考省考公务员数学推理计算公式汇总
行测考试中(包含初中所有的公式)用到的公式总结:1.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22)2a b a ab b ±=±+((2)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3)22()()a b a b a b -=-+(4)33223)33a b a a b ab b ±=±+±((5)3322()()a b a b a ab b ±=±+ 2. 指数(1)m n m n a a a +⋅= (2)m n m n a a a -÷= (3)()m n m n a a = (4)()m m m ab a b =(5)()mmm aab b = (6)1mmaa-=3. 对数(log ,0,1a N a a >≠) (1)对数恒等式 l o g a NN a=,更常用ln N N e =(2)log ()log log a a a M N M N =+ (3)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4)log ()log na a M n M =(5)1log log aa M n=(6)换底公式log log log b a b M M a=(7)log 10a =,log 1a a = 4.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排列 (1)(2)[(1mn A n n n n m =--⋅⋅⋅-- (2)全排列 (1)(2)321nn A n n n n =--⋅⋅⋅⋅⋅=(3)组合 (1)(2)[(1)]!!!()!mn n n n n m n C m m n m --⋅⋅⋅--==-lObbaAC组合的性质:(1)m n m n n C C -= (2)111m m m n n n C C C ---=+ (3)二项式定理 ()01111nn n n n n n n nnna b C a C a b Ca b C b---+=++++●展开式特征:1)11,0,1,...,k n k k k n k T C a b k n -++==通项公式:第项为 2)1n +项数:展开总共项 3)指数:1100;a n b n a b n−−−→−−−→逐渐减逐渐加的指数:由;的指数:由各项与的指数之和为 4)展开式的最大系数: 212132nn n n n n C n n n C +++当为偶数时,则中间项(第项)系数最大2+1当为奇数时,则中间两项(第和项)系数最大。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笔记整理)
11基本要求:题型要全面技巧要协调命题惯性要可持续基本题型: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文字推理)类比推理(文字推理)定义判断(文字判断)事件排序(在国考里已经不考)第一部分:图形推理1.考察观察、抽象和推理能力形式:推理路线的变化实质:数量、位置、样式2.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抽象:抽象事物的本质推理:推理事物的预期3.图形推理形式题型:(1)空间重构类:——平面组成型——折叠图形型——线条组成型——拼合图形型(2)规律推理类:——类比推理型——对比推理型——坐标推理型推理路线:横行、竖列、对角线;S型、O型(适用中间全黑或全白)、G型;4.总结:(1)形式上的变化,其本质上是推理路线的变化(如5+1或九宫圆):——5+1:可以拆成一串、对比(135/246)、前3后2即33组合等几种推理路线(即5个一串;三个一组(有两种,即135/246和33组合))——九宫圆:可以拆成横行、竖列、对角线;S型、O型(适用中间全黑或全白)、G型等几种推理路线(即3(3个分组)+3(3个一串))(2)规律推理类:一幅图给出性质,多幅图给出规律(数量变化、位置变化、样式的变化)实质上的变化,只有三种:即数量、位置、样式★规律推理类(一)数量规律推理类:1.题目特点:各图元素凌乱(看见乱,则需要数数量,数什么的数量,点线角面素)局部元素数量明显变化数量类型:点、线、角、面、素(元素的个数或种类)(1).点:——交点:切点、割点(两条线得点,要么相切要么相割)端点:出头点(一条线的点)——做题按顺序来,先数点;数点可以单数切点啊、割点啊、出头点啊,看有规律么。
如果没有的话,可以两两结合相加减等来数(即数所有的交点),从而发现规律(2).线:——线段:有起点有拐点的笔画:有起点有终点的(有数笔画的数量、有一笔画能画完等情况)——一笔画问题:奇点的个数为0或2的连通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其中,当从某点能引出偶数条线时,我们定义该点位偶点。
公务员考试常用公式
公务员考试常用公式公务员考试是许多人追求稳定职业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途径。
在这场竞争激烈的考试中,掌握一些常用公式可以帮助考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以下是一些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公式及应用。
一、数学运算部分1、行程问题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例如:小明以 5 米/秒的速度跑了 10 秒,他跑的路程为 5×10 = 50 米。
2、工程问题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比如:一项工程总量为 120 ,甲队每天能完成 20 ,那么甲队完成这项工程需要 120÷20 = 6 天。
3、利润问题公式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成本×(1 +利润率)假设一件商品成本为 80 元,售价为 100 元,利润为 100 80 = 20 元,利润率为 20÷80×100% = 25% 。
4、浓度问题公式溶液浓度=溶质÷溶液×100%溶质=溶液×浓度溶液=溶质÷浓度例如:有 20 克盐溶解在 80 克水中,盐水浓度为 20÷(20 +80)×100% = 20% 。
5、排列组合公式排列:\(A_n^m = n(n 1)(n 2) \cdots (n m + 1)\)组合:\(C_n^m =\frac{n!}{m!(n m)!}\)比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A_5^3 = 5×4×3 = 60\)种排列方式;从 5 个不同元素中选取 3 个的组合数为\(C_5^3 =\frac{5!}{3!(5 3)!}= 10\)种。
二、资料分析部分1、增长率公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间隔增长率:\(r = r_1 + r_2 + r_1×r_2\)(\(r_1\)、\(r_2\)分别为相邻两年的增长率)假设某地区 2019 年 GDP 为 100 亿元,2020 年为 120 亿元,增长率为(120 100)÷100×100% = 20% 。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是)S都是P 翻译S →P②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S →—P③没有S是P (所有S不是P)翻译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是P (所有S是P)翻译S →P⑤不是S都是P 翻译—S →P⑥不是S都不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有的A不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是换不是)2、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是换成不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是A2、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他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3.反例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反例削弱: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了“因”却没有得到所说的“果”。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翻译推理 关键词
形式表达
逻辑含义
推理规则
如果 P,那么 Q 所有的 P 都是 Q
P→ Q
P 是 Q 的充分条 件
肯前必肯后: P→Q 否后比否前:非 Q→非 P
为了 P,一定 Q
P→Q,Q→ R 可得 P→ R
P 需要 Q P 离不开 Q 只有 Q,才 P 不 Q,不 P
■ 立体折叠解题技巧总结
1.特殊面法:针对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有凸凹) 面。
,选择一个特殊
2.相邻面法:相邻面的位置关系在折叠前后要对应,不能有变 动。
3.相对面法: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但是必现其一。
■ 图形重组解题技巧总结 1.子图前后对应:原有子图在重组后要对应,不能出现多余或新 图形。 2.旋转而不翻转:每个子图只能旋转,而不能翻转。 三、类比推理 ■ 解题技巧 1.想关系:词义、范围、对应、条件、程度 2.造句子:加“谓语” 、加“宾语” 、谓宾结构 3.看词性:动词、名词、形容词;抽象和具体 四、定义判断 ■ 解题技巧 1.提取定义中的“关键信息” ,并将其作为判断依据作为快速解题的切入点。 2.使用“代入法”与“排除法”相结合解题。 3.定义要件过长时,可将定义进行合理拆分,从而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定义要件的选项。
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 ;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
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排列组合题型
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
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 ■ 削弱题型方法: 1 .否因削弱
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
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翻译推理德摩根定律:并非(A 且B)=非A 或非B并非(A 或B)=非A 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 是P,某个S 不是P;②所有S 都是P,有的S 不是P;③所有的S 都不是P,有的S 是P;④P→Q P, 且非Q。
反对关系⑤有的S 是P,有的S 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 都是P,所有S 都不是P(至少有一假)。
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他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3.反例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反例削弱: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了“因”却没有得到所说的“果”。
4.因果倒置已知推理主线:A、B 两个现象同时出现→A 导致了 B因果倒置:很有可能是 B 导致了A。
■假设、支持题型方法:1.排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排他因: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排除其他可能性,使推理更可信。
2.否因否果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否果:非因→非果,会支持“因→果”3.建立联系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建立联系:因果之间有跳跃,唯有建立联系才可行。
4.推论可行已知推理主线:因→果推论可行:因果之间有漏洞,需加前提才可行。
■解释题型关键:解题技巧:抓住需要解释的关键信息。
■归纳题型技巧:1.四项原则:从弱原则,整体原则,就近原则、协调原则2.不能夸大事实3.不能无根据地猜测4.结论越宏观不一定好5.“绝对答案”一般不选:必然、必须、一定、肯定。
二、图形推理■规律推理类解题思路图■立体折叠解题技巧总结1.特殊面法:针对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有凸凹),选择一个特殊面。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汇编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是)S都是P 翻译S →P②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S →—P③没有S是P (所有S不是P)翻译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是P (所有S是P)翻译S →P⑤不是S都是P 翻译—S →P⑥不是S都不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有的A不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是换不是)2、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是换成不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是A2、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公务员逻辑判断公式总结大全
逻辑判断公式大全一、有真有假型
解题思路:矛盾→包容→反对
1、矛盾关系
(1)矛盾关系必然是一真一假
(2)常见矛盾关系
2、包容关系
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1)若A→B,则A真B真,B假A假
①只有一真,一真前假
②只有一假,一假后真
(2)常见包容关系
①所有→某人→有的
②A且B→A(B)→A或B
3、反对关系
(1)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2)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二、翻译推理型
1、全真判断型
(1)翻译:
(2)三段论:
A→B,B→C,退出A→C(3)判断:
(4)推理
2、全真推理型
(1)
(2)已知P→Q,则
①肯定P,也就是肯定Q
②否定Q,也就是否定P
③否定P和肯定Q,什么也推理不出来
(3)A且B→C 等价于A→(B→C)等价于A且B→C A→B 等价于–A或B
三、排列组合题型
题干充分用图表法→信息最大优先原则
选项充分用排除法→特殊信息优先原则
四、日常推理型
1、主体一致原则
2、无关概念排除原则
3、优选“可能”论断→慎选宏观论断
4、因果关系看清
五、加强型
六、削弱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推理公式
1、所有的S是P 所有的S不是P
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
推论:
不是所有的S是P = 有的S不是P
不是所有的S不是P=有的S是P
总结1:A不是后移;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
所有的S是P=不是有的S不是P
总结2:A否定前件,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C是变不是,不是变是
总总结:否定前件,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
2、
必然P 必然非P
可能P 可能非P
推论:
不可能非P=必然P
不必然非P=可能P(这两个公式根据矛盾关系可推出)
推论:
不是所有的S必然是P=有的S可能不是P
不是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是P
不是有的S不必然不是P=不是有的S可能是P=所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不是P=>有的S可能不是P(这个例句多看看,对照一下,注意等号和箭头)
总结:“不必然不,不可能不”先变更为“可能,必然”(没有“不必然不、不可能不”的不需要变更);否定前件;有的变所有的,所有的变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
3、
如果P,那么Q P -------> Q 非P<——非Q 或者非P,或者Q
只有P,才Q P ←----- Q 非P——>非Q 或者P,或者非Q
总结:否定之后变方向,另外注意箭头的读法,顺着箭头读“如果XXX,那么XXXX”;反着箭头读“只有XXXX,才XXX”
几个典型题目:
a.已知A→B,C→非B,非C→D,现在非D,求A还是非A,B还是非B
b.已知A或B→C,现在非C,求A、B、A和B、非A、非B、非A和非B等,此题答案是非A和非B;
c.已知A和B→C,现在非C,可推出非A或非B,或非A非B
d.假如“如果P,那么Q”为真,可以推出“P并且Q”;假如为假,可以推出“P但非Q”
e.假如“只有P,才Q”为真,可以推出“Q并且P”;假如为假,可以推出“Q但非P”(d.e此类题目一般都考是假的情况)
f.更复杂点的是这几类集合到一块考
6、上反对关系,必有1假,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必有1真,可以同真;矛盾关系,必有1真1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