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机理、表现及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机理、表现及防治措施
抗菌药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态有一定影响,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就能够有效减少抗菌药物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
本文综述肠道菌群的生态学,以及抗菌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包括肠道菌群失调的机理及表现,介绍如何有效控制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并给出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
标签:抗菌药物;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失调表现;防治措施
在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也会致使人体肠道菌群发生量与质的变化,肠道菌群失调的现象也日益增多,造成肠道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人体肠道微生态形成一定的影响,破壞正常的微生态平衡,继而再次形成腹泻造成严重的二重感染。
本篇就将综述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机理、表现及防治措施。
1 肠道菌群生态学介绍
研究证实,在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数量庞大,菌体总重量为1.10~1.15kg,临床中可以将肠道菌群分为共生型菌群、病原菌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1]。
其中共生型肠道菌群在肠道中有着绝对优势,可有效抵抗病原菌对肠道的入侵[2];对于条件致病菌群,在肠道内由兼性厌氧菌组成,对于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无害的,它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之下才会有侵袭性;肠道菌群中的病原菌,大都是过路菌群,在肠道内一般很少有定植机会,在肠道菌群中存在的数量也少[14]。
2 抗菌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临床治疗中,若是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过度,就会导致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转变,影响肠道功能,严重的还将会破坏原始肠道菌群的生态屏障[3],使病原菌在人体肠道定植繁殖。
3 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机理分析
在临床对肠道病患者治疗中,若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也将会造成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以及患者肠道内的抗菌药物浓度,对肠道菌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
这些主要是因为使用抗菌药后将会使得肠道内的敏感菌大量被杀死,导致肠道菌群中的耐药菌大量繁殖,导致原籍菌数量下降外籍菌数量升高,从而造成肠道内有益菌群失调[5]。
且在肠道菌群中,对于菌群失调可分为量失调以及质失调;在肠道菌群质失调中又可以分菌群内需氧菌同厌氧菌的比例失调。
4 人体使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表现
在对患者临床治疗中,由于抗菌药物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将导致人体
内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还将会促使肠道内耐药细菌的增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6]。
在抗菌药物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中,患者通常的表现主要就是腹泻,在临床中可以按患者腹泻的程度,可以分为单纯性腹泻、结肠炎和伪膜性肠炎[12]。
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在其粪便检测中发现细菌数量以及种类都较正常肠道细菌有很大的区别,对肠道病患者大便培养发现,其菌群中主要以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以及变形杆菌居多[13],从而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5 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的措施
在调整人体肠道菌群平衡中,对于由使用抗菌药物而产生的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采用微生态制剂对患者进行治疗。
微生态制剂中,主要就是根据人体的微生态学原理,采用对人体肠道有益的正常微生物[11],以及对人体肠道有益的微生物制成的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在微生态制剂中,益生菌内含有足够的非致病性活菌,因此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现象,其中主要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以及肠球菌成分[7],能够有效抑耐药细菌的生成;并且其中的益生元还是不被消化的食物成分,包括乳果糖、果寡糖以及葡糖半乳糖成分,益生元就可以被肠道内正常细菌所吸收利用,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有益菌在结肠内的正常生长与活性,改善患者体内的肠道功能[15];合生元就是由益生菌与益生元的混和制品[8],在对肠道菌群失调中,可以有效的发挥益生菌活性,也能够有选择性增加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数量,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从而恢复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9]。
在抗菌药物应用中,应该对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给予口服一定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同时,在临床治疗中,将抗菌药物同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也应该注意服药时间、服药剂量以及患者的实际病情[10],选择合适的服药时机,降低对患者肠道菌群的伤害,抑制肠道菌群内病菌的产生,有效降低抗菌药物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调整人体肠道菌群平衡中,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疾病中,必须重视维持抵御致病菌以及潜在致病菌侵袭的生态屏障。
实际治疗中针对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及治疗方案,采取合理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才可以有效防治抗菌药物所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避免肠道菌群失调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师延明,王美清,马永寿,等.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07(18):41-42.
[2]王瑞君.人体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失衡[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12):76-77.
[3]陆武,沈红芬,刘军.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及防治[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3):222-223.
[4]杨烨建,张劲丰,蔡惠兴.肠道菌群失调原因菌耐药性调查及治疗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6(34):45-46.
[5]金忠芹,唐伟国.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2011,31(06):1014-1015.
[6]刘东红.微生态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5(08):76-77.
[7]张杰,刘胜,刘远新,等.微生态制剂治疗神经外科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9(16):121-122.
[8]曹艳菊,张豫生,许连壮,等.微生态制剂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8(16):121-122.
[9]陈克正.新生儿肺出血常用疗法评价与新疗法展望[J].临床儿科杂志,2013,8(09):121-122.
[10]齐晓涟,张京利,马文晖,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相关性腹泻44例调查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3,8(16):21-22.
[11]刘东红.微生态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2(24):72-75.
[12]唐秋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2,10(46):82-84.
[13]郭玉雁,朱新颖.微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0,9(08):98-100.
[14]黄响玲,钟祥柱,谢晋烈,等.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1,11(09):43-46.
[15]钱昆,郑亚明,赵紫罡,等.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华西医学,2011,12(0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