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学问,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与句式,培育归纳整理字词的力量和习惯。
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同学初步鉴赏文言文的力量。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曹孟德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旧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位让我们鄙视不已的人。
二、《左传》介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体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由于《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最终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具体而详细。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大事,同时也较为详细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
以其敏锐的观看力,深刻的熟悉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很多大小历史大事,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左传》擅长描写战斗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经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三、介绍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关心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5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学习他的自信心、大局意识和过人胆识。
【教学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游说艺术及人物评价。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与学生一道探讨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教师板书主要内容)板书内容:背景知识,文学知识,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文言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课文朗诵及文意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及对烛之武的评价。
二、听录音范读(两遍),然后自读一遍1、第一遍:注意字音和断句。
2、勾画文中的通假字。
3、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整体感知文意。
三、指导识记文学知识《左传》(见课下注解):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指导学生关注介绍中的关键信息,可适当展开,如“编年体”与“国别体”“纪传体”之比较) 评价:“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四、通假字的掌握1、请学生逐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共(供),说(悦),知(智),厌(餍)。
2、将其总列在教材上方或笔记本上。
五、讲读课文一、二段,强调对关键词语、句式的理解和掌握1、讲读第一段:强调“以”“于”“军”等词语及状语后置句。
明确:此段文字主要揭示背景。
(归纳:大敌当前)2、讲读第二段:⑴学生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⑵结合文句,强调“于”“使”“之”“是”等词及省略句式。
明确:此段文字主要写烛之武奉命出使秦军。
(归纳:临危受命)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一、二段,小结主要内容,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二、讲读课文三、四两段1、讲读第三段:⑴指导理解文段中的难句。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优秀教案
所与:同盟
知:通“智”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翻译
知识点归纳
壹
总结文言现象
1
通假字; 古今异义; 文言虚词;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2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通假字
已通矣,语气词
共通供,供给
厌通餍,满足
说通悦,高兴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考虑) 既东封郑 (使动,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受损、使…得利)
A
名词→动词
B
词类活用
01
02
03
既东封郑(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黄昏)
qǐ
páng
分小组翻译课文
小组展示翻译成果
军队驻军。
名作动
从属二主
1
2
以:因为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翻译全文》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名词→状语
词类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动词→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01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02
词类活用
03
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厚、变薄)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导语;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细心的给大家整理的5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大意。
2、翻译1-2段,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互助合作,完成1-2段文言文的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知识链接(3分钟)1、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秦晋围郑背景:见全优设计“走近文本”预习检测:(10分钟)(一)朗读展示:1、学生自渎: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教师或学生范读: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集体朗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概述本文的故事。
2、归纳各段段落大意。
(用简洁的短语概括)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学法指导:(2分钟)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力求直译,字字落实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①人名、地名、国名、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②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③补出省略的成分,④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爱岗敬业的给大伙儿收集的9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二、第一个人物——郑伯。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
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
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三、第二个人物——佚之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
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
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流程篇一生朗读预习→师范读→生朗读梳理→师引导生朗读赏析→生朗读巩固→师引导生朗读背诵《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教学设想]1、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
2、适当补充《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3、可结合本课让学生了解说话讲究艺术的重要性,设一堂口语交际课,题为《说话艺术大家谈》。
[教学设计]一、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
可让学生回忆初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回答,教师补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二、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ī)而出亡郑以陪(beì)邻共(gōng)其乏困阙(jué)秦秦伯说(yuè)逢(páng)孙然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自读、领读等)读三遍。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课文简析:《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大局观)和过人的辩才(语言的艺术),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升入高中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
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基于这种理念,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读探究,疏通词句,质疑问难,合作研讨;然后再重点突破,发现创新。
同时要指导学生动脑动手编制语文知识卡片,积累语言知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5.赏析烛之武的说辞,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赏析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法与学法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学习本文,主要采用诵读法(辅之以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能力目标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答法。
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探究拓展法。
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学生扩展阅读的材料,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磁带、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利用工具书,自行排除生字词。
2、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要点]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反复朗读课文,正音。
整体感知、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自豪感、敬慕感。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6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学习重点]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概况。
重点了解《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1、掌握正确诵读方法,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课余拓展迁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政治活动,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
[文习赏识]《左传》是我国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
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有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
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面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
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
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整体感知]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
郑国被秦、晋两的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围,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让学生能够翻译和解读文章,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1. 原文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全文。
2. 词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析。
3. 翻译练习:将文章中的重要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阅读原文: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词汇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翻译练习:让学生将文章中的重要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互相交流并纠正错误。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道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烛之武退秦师》的翻译练习。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反思。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解读文章。
3. 翻译工具:现代汉语词典、翻译软件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让学生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为基础,通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
通过翻译练习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道理。
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分析古代兵法中的战略思想和实际应用。
3. 情境模拟:让学生分组讨论,模拟文中烛之武与秦师的对话,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兵法思想及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培养对文言文词句的语感。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时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2、学习课文1、2、3段。
3、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4、学习烛之武机敏善辩的外交才能。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现代的一些诗歌,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古代的一些散文。
那么,学习古文,我们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是什么呢?通过初中的学习,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
(板书)文言文所要掌握的知识:①通假字。
②一词多义。
③古今异义。
④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字句等)。
⑤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子的使用等)。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了。
好,下面我们开始上新课。
一、导入自古中国便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之说,在一九五五年也有这样一个流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五个师是多少人呢,相当于11万人,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11万人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第一册第16页,跟着录音一起勾出难点字词。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二、关于《左传》在进入课文之前,我先来带同们玩一个游戏(PPT展示内容)。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10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10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掌握若、说、辞、鄙、微、之六个文言词的用法。
2.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并体会其写作特点及烛之武说秦的语言艺术。
3.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段即说秦部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及特点。
教学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和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题和释题(5分钟)1.标题重点释“退”和“师”两个词,然后理解标题的含义。
2.简介《左传》。
这可让学生自己完成,师只作扼要的补充。
二、展示并简释教学要求。
(5分钟)三、初读全文,处理生字读音,试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4分钟)原则上计划由教师完成,也可视具体情况抽学生来完成。
四、讲读第一段(10分钟)1.抽生朗读本段,注意生字词读音。
2.讲析本段译释由学生完成,师只作扼要补纠和简要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伏笔手法和语句深意,全段作用。
3.让学生齐读全段。
4.处理练习一之中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试译回答,然后指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讲读第二段(15分钟)1.抽生朗读本段,注意生字词读音。
2.讲析本段① 重点讲析三个文言词“若”、“之”、“辞”的用法和人物对话。
② 字词句的理解仍然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完成为主,师纠补为辅。
对要求掌握的三个文言词的用法要板书列于黑板上,对话部分要让学生试作语气练习。
③ 小结的内容包括情节的曲折性、写法的详略和表达的特点。
3.生齐读本段,然后处理相关练习。
4.指导学生背诵本段。
六、指导并检查学生背诵这两段。
(3分钟)七、指导学生预习后面的两段。
(3分钟)方法是读熟和背诵(包括生字词读音的认定)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5分钟)1.检查前两段的背诵情况及对内容的理解。
2.检查三个文言词的用法。
3.检查三、四段的通读情况。
二、讲读第三段(25分钟)1.讲读重点包括“说”、“鄙”、“之”三个文言词的用法和关键语句的语气及特点。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教案主题:《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烛之武退秦师》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秦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历史教育的一部分,目标是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秦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因此,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文化素质作为参照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秦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点;2.通过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秦朝时期的了解不足,很难从书中理解和领悟;2.书中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细节较多,需要学生严谨认真的阅读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探究法3.练习法4.活动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1).首先,老师简要介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可以通过图书、图片、PPT等辅助工具来强化概念。
2).通过问答,让学生提前了解秦朝时期的一些基本信息,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籍中的内容。
2.阅读1).读书前,老师简单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让学生先阅读整篇文章,然后通过一遍快速阅读获取大致的情节,并标出重点。
3).通过多次反复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探究1).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设计各种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意义、历史背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2).在探讨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并加强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4.练习1).阅读后,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加强对于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让学生进行写作和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质。
5.总结在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老师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问题进行总结解答,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教学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教学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古代兵法文献,记载了烛之武运用智谋,成功说服秦师退兵的故事。
本课程通过学习这一经典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兵法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1.2 课程目标1.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兵法策略。
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锐度和应变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晋国与郑国交战,晋国将领烛之武被俘。
后来,烛之武成功说服秦师退兵,使得晋国避免了一场战争。
2.2 人物关系烛之武:晋国将领,智勇双全。
晋文公:晋国国君,明智果断。
郑文公:郑国国君,昏庸无能。
秦穆公:秦国国君,有野心,欲借机扩张。
第三章:兵法策略3.1 烛之武的智谋3.1.1 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分化敌人力量。
3.1.2 以退为进,诱敌深入。
3.1.3 善于抓住敌人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
3.2 晋文公的决策3.2.1 听取贤臣的意见,果断决策。
3.2.2 善于利用国际关系,化解战争危机。
3.3 秦穆公的失误3.3.1 盲目扩张,忽视了自身实力。
3.3.2 轻信敌人,缺乏警惕性。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兵法策略等知识点。
4.2 案例分析法:分析烛之武的智谋和晋文公的决策过程。
4.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兵法策略解决问题。
4.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故事梗概、兵法策略的掌握程度。
5.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6.1 教学内容第一节:课程简介与故事梗概(1课时)第二节:烛之武的智谋与兵法策略(1课时)第三节:晋文公的决策与领导智慧(1课时)第四节:秦穆公的失误与战略判断(1课时)第五节: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1课时)6.2 课时安排总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3. 让学生能够翻译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4. 让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辞令,领会烛之武的辩才和智慧。
5.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 翻译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3. 分析烛之武的辩才和智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 理解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烛之武的辩才和智慧。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文内容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烛之武的辞令,让学生领会其辩才和智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烛之武的辩才和智慧。
4.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文内容的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教案内容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参考资料:烛之武的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教学PPT。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分析文中烛之武的辞令,引导学生领会其辩才和智慧。
4.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中人物、事件的看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八、课堂互动1. 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回答相关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了解古代军事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1.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的背诵与理解。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3. 分析烛之武的智谋和策略。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古代军事策略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2. 参考资料:烛之武的生平介绍、古代军事策略等相关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烛之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原文阅读:让学生自由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原文,遇到生僻词汇可以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提问。
3. 翻译讲解:老师对原文进行逐句翻译,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古代军事策略。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烛之武的智谋和策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烛之武和其他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演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原文,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8. 课后反思: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烛之武的智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思考如何运用智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其他历史上有名的智谋故事,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岳飞抗金等,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原文背诵情况,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评价学生对烛之武智谋的理解,看是否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全文;
2、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能翻译重点句子;
3、把握本文的结构,体会人物的精彩语言。
4、学习人物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句子的翻译;把握本文的结构。
教学难点:烛之武怎样使秦军退兵的?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作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
三、《左传》的介绍
四、听录音朗读,边听边给生字注音。
五、学生朗读
六、老师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七、基础知识解疑。
1、词类活用。
2、古今异义。
3、通假字。
4、重点词语的解释。
八、朗读然后讨论分析课文
1、课文总共讲了四件事情,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一件事。
2、重点讨论第三四两段,欣赏这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1)找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2)然后讨论烛之武使秦军退兵的三点理由或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明确: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说词探讨:
烛之武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在见到秦穆公之后,既非据理质问,又不苦苦哀求,而是动之以“利”,晓之以“理”,终于使趋“利”而来的秦兵,不仅立即避患而“退”,还反过来“与郑人盟”,派军队留守郑国,帮助郑国抗晋。
春秋时期,诸侯国往来频繁,使臣是否善于辞令,不但关系到个人的荣辱,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危。
课文是记述、表现辞令的名篇,全部说辞仅125字,文章却从四个不同角度,纵横捭阖,将利害得失剖析得淋漓尽致。
烛之武是就地理位置、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诸角度,从四个层面进行“利害”关系的劝说的。
九、小结:
本文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
郑国被晋、泰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
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说服了秦君。
撤出围郑的军队,并派兵助郑国防守,致使晋军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板书:
烛一、秦晋围郑
之二、临危受命
武亡郑利晋阙秦
退三、说秦退兵存郑利秦理由
秦晋君忘恩负义,贪得无厌
师四、秦晋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记叙散文。
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
其次,该篇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记述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候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包围,危如累卵,郑国大夫佚之狐力荐能言善辩的烛之武游说秦君。
烛之武不计前嫌,以国家安危为重,只身前往说服秦伯。
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解出来郑国亡国的危机。
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是一篇以记述行人辞令为主的散文佳作。
学情分析
如何结合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方面,虽然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阅读障碍太多,学生对文言文真可谓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等都是他们的弱项。
对文章中所记载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感到陌生,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对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落实文言字词句的积累,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和领会本文的叙事技巧。
3 情感与态度目标:深入挖掘文本深层意蕴,理解文本,弘扬和培育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归纳字词句等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背诵全文;
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烛之武说退秦师的说理艺术。
烛之武的说辞仅125个字,却面
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说教法
朗读法点拨指导法自主讨论法延伸拓展法
读数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困难在于他们对词句的难以理解,对文章涉及到的历史文化、历史典故感到陌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朗读,朗读可以使学生熟悉课文,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所以,朗读法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桥梁。
对文言文词句方面的知识,采取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方法。
学生质疑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点拨引导学生速读和精读课文,总结出本文的行文脉络,分析全文重点语段。
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则采用学生自主讨论法。
学生自主讨论法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结合实际延伸关于爱国的观点,引导学生领悟主旨。
三说学法
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讨论法、朗读法、参照注解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全方位展现。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将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 导入课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端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结合当今实际,我设计的课堂导入如下——“有人说口才、电脑、英语、驾驶是当今青年必须掌握的四门技术是,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见口才在今天同样非常重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人怎样凭三寸不烂之舌使强大的军队退却的故事,请看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
2 整体感知
简单介绍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讲述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
然后教师范读。
接着要求学生自读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
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文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疏通全文。
整个过程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紧接下来是诵读环节。
先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说出自己字词句方面不懂的地方,大胆质疑。
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
整个环节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文言知识,如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然后学生齐读,通过学生概述文章故事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
最后,学生讨论,理清文章脉络,锻炼学生概况能力。
3 分析全文
首先,细读课文,回答预设问题,深入理解文本所含的人文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挥)。
1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分别指的是郑国外交史上什么事件?
2 晋、秦围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次,精读课文,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1 烛之武能说退秦师除了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还有什么客观原因?
2 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道理说服秦君退兵的?其中最关键是哪一点?
3 结合全文说说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样,层层深入,把握教学重点的同时,突破教学难点。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让学生迅速抓住课文要点和文章的结构脉络。
在板书上力求节俭明了,点名本课重点的同时又方便学生理解。
烛一秦晋围郑(开端)
之
武二临危受命(发展)
退
秦三说秦退兵存郑利秦的理由——晋君忘恩负义,贪得无厌(高潮)师
四秦晋退兵(结局)
六说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
2 课外延展:设想自己是一位外交家,设计一段外交辞令。
内容不限,合理即可。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