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幼儿园小班语文课《唐诗三百首》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文课《唐诗三百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c8b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1.png)
幼儿园小班语文课《唐诗三百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准确朗读其中几首短诗2.了解唐代文化,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3.通过对唐诗的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掌握的字词教学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1.播放《唐诗三百首》背景音乐,富有中国古典风韵,让幼儿感受到美好的氛围。
2.首先让幼儿们看一看唐代皇宫的图片,进一步引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
二、巧学唐诗(约40分钟)1.老师分别读几首简短的唐诗,呈现出情感和画面,让幼儿们感受其中的意境和韵味。
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诗中较短的且具有较高唱腔的几首,一方面易于幼儿吸收,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幼儿逐步更加熟悉和享受唱腔。
2.分成小组,每组先选一个诗歌,组员分别训练朗读,并选出其中的关键词或诗句,表演出来。
表演时该诗的节奏、吟诵应该是根据节拍、韵律进行演唱。
例如:组A选中《静夜思》。
成员分别训练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讲述,一起表演时先齐声朗读这句话,再朝外跑一步,同时用手指点一下,体现出月光,然后齐声高呼“嗨!”,表示对月光的欢迎。
3.再让每组训练另一首诗,此时不规定要唱腔,而是让幼儿自己编乐谱,用自己的方式演奏。
例如:组B选中《望庐山瀑布》。
成员分别训练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格律诗朗读,再协商如何用手弹、拍、捏、拉等动作演奏乐曲,完成后再齐声朗读。
通过朗诵和表演,让幼儿逐步掌握每首诗的重点,领悟其中所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互动抢答(约10分钟)请幼儿自愿回答,教师可根据情况指定名字。
教师先提出问题,子女抢答。
例如:问幼儿有关此类题目:“李白所写的诗最喜欢写。
有的孩子可能回答关于自然和人物,也有可能回答关于文学、哲学等。
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将思考从个人经验扩展到更广泛的课题领域,以拓宽文化知识领域。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https://img.taocdn.com/s3/m/7607d3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a.png)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讲解唐诗三百首中的几首诗歌,引导幼儿对诗词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唐诗三百首2.诗词朗诵3.诗歌解析4.感受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用视频或图片的方式简单介绍什么是唐诗三百首,让幼儿了解这个词汇。
2.诗词朗诵老师先让幼儿一起朗诵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几首唐诗三百首,让幼儿体验这些古诗的韵味和美好,同时孩子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朗诵。
3.诗歌解析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几首比较简单、易懂的古诗,例如《春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节奏、意象等方面,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
4.感受与评价让幼儿分享自己对这些古诗的感受和评价,例如喜欢的句子、诗句给他们留下的印象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诵、诗歌解析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2. 难点: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讲解诗歌的意境、节奏、意象等,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
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让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诵下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读和评价。
2.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听课效果,以便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资源1.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几首唐诗三百首。
2.老师准备的课件或手写板书。
七、教学建议1.让幼儿多感受诗词中的韵律,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演唱或是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跟着节奏敲打桌面等方式进行培养。
2.教师在讲解诗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幽默的谈笑、形象的比喻来让幼儿理解、掌握诗意。
3.建议教师选择一周内固定时间进行唐诗三百首的朗诵和讲解,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馈进行调整。
唐诗三百首梗概
![唐诗三百首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8481ba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8.png)
唐诗三百首梗概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以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为主要内容的经典选集,共收录了76位诗人的305首作品。
这些诗歌涵盖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多种形式,主题丰富,风格各异。
这部选集主要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其中的诗歌主题包括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离别、边塞戍楼、哲理寓言等。
例如,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和评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农村生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感悟和思念;王昌龄的《出塞》反映了唐代边塞的战争和生活;柳宗元的《江雪》则通过寓言故事传达了人生的哲理。
总的来说,《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展现唐代诗人才华和思想的珍贵文献,对于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https://img.taocdn.com/s3/m/593625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7.png)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经典。
它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优秀诗歌作品,反映了唐代诗歌的高度成就,展现了唐代文化的辉煌。
本文将从《唐诗三百首》的意义、背景以及其中一些代表性作品的解读等方面进行探讨。
《唐诗三百首》作为一部权威性的文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的编选基于唐代文学的繁荣和辉煌,所选诗作既有代表性的杰作,也包括历史上流传较少的珍贵作品。
通过这部文集,人们可以了解唐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变迁,深入感受到唐代的文化底蕴。
《唐诗三百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乐府民歌的传统。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而乐府民歌作为一种民间歌谣形式,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借鉴了乐府民歌的体裁和风格,通过对民间歌谣的整理和修饰,使之成为一部集中展示唐代诗歌风采的作品集。
在《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比如《静夜思》是李白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名篇,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高楼之上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豪情与壮志。
除了这些个别的代表作品,整部《唐诗三百首》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的多样性。
有的诗歌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有的歌咏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有的描绘社会生活的琐碎和悲欢。
这些诗歌的风格各异,但却都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并研究《唐诗三百首》,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唐代诗歌注重形象的描绘和音韵的表达,追求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富于感情的意境。
在语言的运用上,唐代的诗人们善于运用双关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表达,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总结起来,《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反映唐代诗歌瑰丽成就的文化经典。
它作为一部集中展示唐代文学风貌的作品集,不仅记录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还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方案总结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方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0c804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5.png)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方案总结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唐诗的文化底蕴及意蕴。
2.培养幼儿音韵感知和歌唱能力。
3.启发幼儿的想象创造力,促进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唐诗的学习,鼓励幼儿产生学习汉语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唐诗三百首》中挑选适合幼儿学习的篇目,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篇目。
三、教学重点唐诗的朗诵,并配合歌曲和绘本,让幼儿对古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接触。
四、教学方法1.开放式问答:教师提问,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鼓励幼儿多说、自由表达。
2.制作绘本:让幼儿动手制作绘本,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和记忆。
3.音乐配合:与唐诗配合适当的音乐,让幼儿参与歌唱和舞蹈。
五、教学步骤1. 学生听课前,教师先背诵或朗读篇目,在幼儿中形成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幼儿对于古诗的兴趣。
2. 引导幼儿一起探讨、理解唐诗。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探讨唐诗的韵律、意境,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 制作绘本梳理思路。
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制作绘本,帮助幼儿通过文学艺术的载体画出完整的思路。
4. 配合音乐歌唱和舞蹈。
唐诗通常是有歌曲的,教师与伴奏合适的乐曲,唱着唐诗,鼓励幼儿加入舞蹈和歌唱。
六、教学评价1.通过不断和多样化的形式,让幼儿对唐诗的学习感受愉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幼儿在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得到了提升。
3. 让幼儿了解并传承中国古代唐诗人文精神,让幼儿对国家文化有更好的认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当启示幼儿唐诗的美和价值,并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唐诗产生共鸣。
2.幼儿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和评价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学生学习时疲劳或出现互动问题,教师应及时安慰、调整课堂节奏和重要步骤。
如此,教育人们关于中国古代的唐诗,能够启迪孩子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能够从小学习到更多的文化、历史。
因此,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计划最好能够在指导下完成,以保证效果的从多方面提高。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46c3ef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2.png)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引导幼儿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幼儿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进行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诗歌朗读、歌曲改编、情景表演等,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教学过程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部分经典的唐诗。
2. 培养幼儿的语感和韵律感。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4. 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放置一些绘有唐诗内容的卡片。
2. 注册唐诗三百首相应的课程。
3. 准备相关的课件及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唐诗相关的音乐,同时展示几幅描绘唐代风景的图片,引导幼儿对唐代文化和诗歌表达产生兴趣。
Step 2: 学习具体的唐诗(30分钟)教师根据教学计划,选择一首简单易懂的唐诗进行解读和讲解,例如《静夜思》。
教师先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整体意思,然后逐行注解诗歌的具体词语和表达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涵。
Step 3: 唐诗欣赏及分组朗诵(2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教师给每组发放一张绘有不同唐诗的卡片,让他们先自主欣赏,并进行诗歌背诵。
随后,每组派一位代表朗读自己小组的唐诗,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的含义。
Step 4: 创作活动(3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创作活动,例如让幼儿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一个简单的诗句,或者画一幅与唐诗相配的图画。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Step 5: 融入生活(1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改编的唐诗歌曲,并鼓励幼儿尝试唱一唱。
Step 6: 温故知新(15分钟)通过与幼儿共同回顾学过的唐诗,巩固幼儿的记忆,进一步理解唐诗的内容和意义。
Step 7: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唐诗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案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ccdf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7.png)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唐诗三百首》,培养幼儿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美、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1.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唐诗三百首》经典诗歌进行教学。
2.搭配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诗歌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第二步:导入诗歌(15分钟)1.教师选择一首简短有趣的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2.教师逐句朗读诗歌,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表达方式。
3.教师请幼儿一起朗读诗歌,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诗歌解读(20分钟)1.教师选择一首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唐诗三百首》进行解读。
2.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并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
3.教师引导幼儿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第四步:创造性表达(30分钟)1.教师提供幼儿创造性表达的机会,例如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形式。
2.鼓励幼儿以《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小诗或小故事。
3.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
第五步:诗歌朗诵(10分钟)1.教师选取一些幼儿创作的诗歌或故事进行朗诵。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朗诵的节奏感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
2.教师记录幼儿的创造性表达成果和朗诵表现。
3.教师给予幼儿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资源准备1.适合幼儿阅读的《唐诗三百首》选本。
2.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源。
3.绘画纸、彩色笔等创造性表达的材料。
六、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继续阅读《唐诗三百首》或其他经典诗歌。
2.带领幼儿参观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进一步开拓视野。
3.组织幼儿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艺汇演,提高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唐诗三百首》教案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唐诗三百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c7db2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f.png)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唐诗三百首》教案教案题目:幼儿园文化课教育《唐诗三百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唐诗,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3.培养幼儿的良好语言表达及朗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唐诗的概念及历史地位。
2.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部分名句和诗歌。
3.进行游戏和配合手势朗读、唱诵等形式的诗歌表演。
三、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了解唐诗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学习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句子和诗歌,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灞上秋风清,华灯初放”,“春风十里香林寺,两岸桃花夹古堤”。
(2)教师通过读诗、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美感。
(3)教师提供配合手势朗读、唱诵等形式的诗歌表演,让幼儿通过合作学习和表演,培养团队精神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感受等,并给予相关反馈。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
3.家长异议反馈
五、教学资源:
1.幼儿教材:《唐诗三百首》
2.图书:《唐诗三百首经典诵读》
3.音频:《唐诗三百首》有声读物。
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
![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e02863d7375a417866f8f41.png)
唐诗三百首及新旧注本(2007-01-26 10:45:50)转载▼分类:编辑资料(整理的一些东东)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孙洙编选。
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
孙洙(171l一1778),字临西,一字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江苏无锡人。
祖籍安徽休宁县。
他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 乾隆九年甲子科顺天榜举人,十六年辛未科吴鸿榜、二甲十七名进士,历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山东邹平县令、大成、卢龙等县知县,廿八年因公左迁调补江宁府教授。
告老还乡前曰:读书最乐,此获我素心矣!遂欢然而去。
其性慈惠博学能文,尤工书法,生平著述有《蘅塘漫稿》、《异闻录》等。
(据《无锡县志》、《邹平县志》等)《唐诗三百首》序言说明了编选初衷:“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
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
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
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编选者孙洙有感于唐诗浩瀚,选本良莠不齐。
他在遍读《全唐诗》的基础上,参考沈德潜《唐诗别裁》,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从近5万首唐诗中,按照不同时期(盛唐、中唐、晚唐),不同阶层(帝王、士大夫、僧、歌女、无名氏等),不同诗体(古风、乐府、律诗、绝诗等),不同风格,取“诗三百”之义,撷选了有代表性的唐诗310首,编成《唐诗三百首》。
其内容按体裁分卷,各卷中所录诗按作者年代编次,大致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诗歌风貌。
初只是为学童提供“家塾课本”,后得以广泛畅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成书两百年来风靡神州,历久不衰。
朱自清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一文中说:“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
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
”“本书选诗,各方面的题材大致都有,分配又均称,没有单调或琐屑的弊病。
这也是唐代生活小小的一个缩影。
《唐诗三百首》讲解
![《唐诗三百首》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b58059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0.png)
《唐诗三百首》讲解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唐诗三百首》更是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对《唐诗三百首》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其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等。
一、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唐诗繁荣的时期。
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繁荣进步,为唐诗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诗三百首的选编,大致可以追溯到唐代中后期,至唐末五代时期。
二、文学特点《唐诗三百首》是一部集纳了当时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的诗歌选集。
在这部选择性的集合中,可以看到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首先,唐诗三百首的题材丰富多样,内容广泛而深刻。
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人生体验,如爱情、友谊、自然景观、社会风尚等。
通过对这些题材的表达,诗人们成功地刻画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多元面貌。
其次,唐诗三百首的表达方式简练精炼,语言优美流畅。
唐代诗人们注重形象的构建和意境的营造,追求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
他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形象鲜明的词句塑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
第三,唐诗三百首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
唐代的诗歌普遍追求“咏景抒情”的效果,注重抒发真情实感,并以此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其中,清新淡雅的山水诗、深情款款的爱情诗以及借景抒怀的田园诗均有着独特的魅力。
三、代表作品分析1.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广阔的视野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自己事业成功的祝愿。
2. 杜甫《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中对亡弟的思念之情,通过对亲情和兄弟之情的表达,传达出深沉的人生感慨。
3. 李白《静夜思》:这首小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思念故乡、亲人和朋友的心情,给人以安静和宁祥的感受。
四、艺术影响与价值《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镜花水月,它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才情、智慧和感悟,是古代文化的瑰宝。
首先,它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诗三百首(清代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选集)
![唐诗三百首(清代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选集)](https://img.taocdn.com/s3/m/9818ac3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6.png)
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唐诗三百首》正是一般的选本。这部诗选很著名,流 行最广,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它跟《古文观止》一样, 只是当年的童蒙书,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适。无论它从前 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适的一部诗歌选本。……本书选诗,各方面的题材大致都有,分配又匀称, 没有单调或琐屑的弊病。这也是唐代生活小小的一个缩影。可是题材的内容虽反映着时代,题材的项目却多是汉 魏六朝诗里所已有。只有音乐,图画似乎是新的。
后世影响
由于《唐诗三百首》所选作品精美,照顾到了不同时期的诗人、各种诗歌体裁和风格,既有代表性,又较通 俗易懂,所以刊行之后广为流传,在当时“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收到了老幼皆宜、雅俗共赏的效果。它 是几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经典选本之一,对普及唐诗知识、传承唐诗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 是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它对中国诗歌选编学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中也有一些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
浅易通俗,便于吟诵,是《唐诗三百首》的重要特点。编者的初衷是为世俗童稚就学家塾编选一本学诗读本, 故所选大都是语言流畅、字句浅显,又便于记诵的佳作。一方面是诘屈难解的少选或不选,如韩愈的诗多“横空 排硬语”,只选了四首;李贺、卢仝的诗风格奇险,干脆不选。另一方面是篇幅简短、容易上口的尽量多选,尤 其体现在所选的五、七言绝句中。五言绝句如孟浩然的《春晓》、王建的《新嫁娘》、张祜的《何满子》、贾岛 的《寻隐者不遇》、金昌绪的《春怨》、李白的《夜思》(即《静夜思》)等,七言绝句如贺知章的《回乡偶 书》、王翰的《凉州曲》(即《凉州词》)、岑参的《逢入京使》、刘禹锡的《乌衣巷》等,都明白如话,人人 能解。律诗、绝句多为名家所作,音韵铿锵,节奏和谐,意境深远,词语浅易。乐府和古诗,也多为清新自然, 流丽上口之作。和谐的音韵和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趣互相结合,更增加了艺术美,使人反复吟诵,回味无 穷。
《唐诗三百首》故事梗概
![《唐诗三百首》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931b7ee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4.png)
《唐诗三百首》故事梗概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收录了唐代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诗歌进行梗概的介绍,以展示其内涵和魅力。
1. 《登鹳雀楼》杜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登上高楼——鹳雀楼,远眺四周壮丽的景色。
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城的楼阁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这首诗写了诗人为好友送行的情景,同时也述说了自己对好友的赞赏和祝福。
通过描述蜀州风景和勉励友人努力向前的言辞,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3. 《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是李白最有名的短诗之一。
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思念之情。
4. 《将进酒》李白这首诗写了诗人放纵自己的豪情壮志,即使身处逆境仍然怀揣着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
诗中诗人借饮酒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表达了心中不甘平凡的渴望。
5. 《行路难》李白《行路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追求自由和独立,挣扎于压力之中的心情。
诗中描绘了艰难险阻的旅程,表达了对命运的反抗和人生的无奈。
6. 《过故人庄》孟浩然这首诗写了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友谊和过往时光的情景。
诗人经过故人庄园时,感慨万千,回忆起曾经的欢乐和无忧时光,抒发了人生百态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7. 《登高》杜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的场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讽刺现实社会,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人用雄浑的笔墨表现了他追求自由和美好的精神。
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作为幽州城的守将,战胜各种困难和敌人的壮举。
诗人借助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和平与正义的向往,并对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表示热切的期盼。
9. 《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通过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于人事沧桑和命运无常的感怀。
诗中歌颂了杨玉环的美貌和才华,同时也抒发了对于玄宗政治失道和国家衰败的忧虑。
《唐诗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唐诗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7abd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a.png)
《唐诗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唐诗三百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掌握《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培养学生欣赏、赏析和朗读古诗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字阅读通过精选的文本,教授《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经典诗作,包括但不限于:- 《登鹳雀楼》- 《静夜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春晓》- 《白日依山尽》- 《登黄鹤楼》2. 诗词欣赏通过欣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表达与情感传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诗词赏析引导学生对所学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者背景、写作意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诗词朗读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形式,朗读《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作,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5. 文化传承通过对《唐诗三百首》的讲解和解读,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导入引导法通过引入与《唐诗三百首》相关的话题、图片或音乐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准备他们进入研究状态。
2.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读与欣赏一首诗词,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展视野。
3.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展示经典诗词的情境和意境,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视听体验。
4.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改编,让他们亲身体验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研究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造性发言等。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诗词创作、赏析笔记、朗读表现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人风格和独特思考。
3. 研究效果评价通过定期测试、课堂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唐诗三百首》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资源- 《唐诗三百首》选本-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诗词赏析资料: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上是《唐诗三百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幼儿园大班国学启蒙——唐诗三百首教案
![幼儿园大班国学启蒙——唐诗三百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1a2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4.png)
幼儿园大班国学启蒙——唐诗三百首教案【幼儿园大班国学启蒙——唐诗三百首教案】1. 引言国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启蒙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文化素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在幼儿园大班国学启蒙中,运用唐诗三百首进行教学进行探讨,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2. 对唐诗三百首的评估基于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标准,唐诗三百首是一部经典的诗歌集合,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研读这些优秀的诗作,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和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进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3. 深入探讨唐诗三百首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应用3.1 选择合适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选择简单易懂、明快朗读的唐诗。
《静夜思》、《咏鹅》等诗作,可以通过幼儿亲自朗读和模仿,培养他们的语言节奏感和语音准确度。
3.2 联系生活实际将唐诗与幼儿园中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加深幼儿对诗意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室外的四季变化,然后通过朗读相关的唐诗,如《春晓》、《登鹳雀楼》等,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3.3 培养背诵能力通过背诵诗歌,幼儿可以锻炼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设计游戏,让幼儿参与唐诗的背诵比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4. 总结与回顾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幼儿园大班国学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经典诗作的教学应用,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唐诗三百首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唐诗三百首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幼儿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而不仅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层面。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理解诗意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唐诗三百首的教学在幼儿园大班国学启蒙中具有重要地位。
0232《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0232《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https://img.taocdn.com/s3/m/289bc25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5.png)
0232《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朱自清有些人生病的时候或烦恼的时候,拿过一本诗来翻读,偶尔也朗吟几首,便会觉得心上平静些,轻松些。
这是一种消遣,但跟玩骨牌和纸牌等等不同,那些大概只是碰碰运气。
跟读笔记一类书也不同,那些书可以给人新的知识和趣味,但不直接调平情感。
读小说在这些时候大概只注意在故事上,直接调平情感的效用也不如诗。
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是节奏的,同时直接诉诸感觉,又是最经济的,语短而意长。
具备这些条件,读了心上容易平静轻松,也是自然。
自来说,诗可以陶冶性情,这句话不错。
但是诗决不只是一种消遣,正如笔记一类书和小说等不是一样的。
诗调平情感,也就是节制情感。
诗里的喜怒哀乐跟实生活里的喜怒哀乐不同,这是经过“再团再炼再调和”的。
诗人正在喜怒哀乐的时候,决想不到作诗。
必得等到他的情感平静了,他才会吟味那平静了的情感想到作诗,于是乎运思造句,作成他的诗,这才可以供欣赏。
要不然,大笑狂号只教人心紧,有什么可欣赏的呢?读诗所欣赏的便是诗里所表现的那些平静了的情感。
假如是好诗,说的即使怎样可气可哀,我们还是不厌百回读的。
在实生活里便不然,可气可哀的事我们大概不愿重提。
这似乎是有私、无私或有我无我的分别,诗里无我,实生活里有我。
别的文学类型也都有这种情形,不过诗里更容易见出。
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已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已的情感。
一方面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
节制自已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
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一项,略读教材里有“有注释之诗歌选本”一项。
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又有“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一项,关于略读教材也有“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的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https://img.taocdn.com/s3/m/8cf9f34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f.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三百首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培养幼儿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几首经典的唐诗,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和意境,激发幼儿的诗歌创作兴趣。
4.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了解唐诗三百首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学习几首经典的唐诗,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活动:1.导入活动(5分钟)为了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
例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句唐诗,让幼儿对这句诗进行描绘,然后根据幼儿的描述让他们猜出这句诗。
2.学习活动(30分钟)老师介绍唐诗三百首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例如: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精华之作,大多主题广泛、意境深刻,诗句简洁、音韵和谐,多用典型的花鸟景象来写风景和描写人物,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而其中最为著名有名的几首诗,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等,这些诗歌具有代表性。
接着,老师向幼儿介绍一首经典的唐诗,并和幼儿一起分析其特点、情境和意境。
例如:《静夜思》便道江南都是水,不知何处更西楼。
此夜若有梦,先生不肯来。
(1)意境:通过描绘江南的景色,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2)语言特点:句式简洁,语言朴实,音韵和谐,(3)背景:作品是李白在长安为了怀念远方的家乡,留下的一篇诗歌。
(4)提问引导: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形式来引导幼儿对诗歌进行感悟和分析,例如:题目“江南”为什么会让李白思念故乡?诗歌中的“西楼”是什么意思呢?3.欣赏活动(15分钟)老师让幼儿跟读诗歌,并听之后点评幼儿的朗读效果,并讨论文化背景和意境。
4.创作活动(20分钟)老师通过画图、写词等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在诗歌创作方面发挥自由想象、联想能力,写下自己的小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诗歌创作。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https://img.taocdn.com/s3/m/bfb219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9.png)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收录了中国唐时期丰富多彩的诗歌的诗集,被
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里程碑。
它成书于公元755年,历经千余年,
仍是这个时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唐代出色的诗人所作的优秀诗歌,内容涵
盖了国学、神学、礼乐、历史、民间故事等各种题材,逻辑思想严谨、音律优美,叙事高妙,代表了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其中,杜甫诗歌最为突出,他创作的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在内容
上也注重精神和理性,将意境形象极其生动,大胆富有哲理,让它从
未被超越。
另外,王维、白居易、李白等诗人也都创作了众多的杰作,深深影响着后来的文学发展。
《唐诗三百首》以唐代精神和文化为核心,反映出当时特有的历史现
实和社会风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唐诗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诠释者。
本书对唐诗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经典常谈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批注
![经典常谈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批注](https://img.taocdn.com/s3/m/db9d4f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a.png)
经典常谈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批
注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普及读物,其中并未包含对《唐诗三百首》的具体批注或指导。
然而,《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选本,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注解和赏析。
如果您需要了解《唐诗三百首》的阅读指导或批注信息,可以参考诸多专家学者编撰的注释版本,这些注解通常包括对每首诗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艺术特色以及诗句含义的详细解读。
比如,常见的《唐诗三百首详析》等书籍会提供深入浅出的解读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的魅力。
另外,在指导孩子阅读《唐诗三百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诗词韵律与平仄的学习,培养孩子的朗诵能力;
讲解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增强历史人文素养;
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指导孩子通过诗词认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诗人的人格特质。
对于具体某首唐诗的批注和解读,您可以提出具体的篇目,我会尽力为您提供相关内容的简要解析或指导。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https://img.taocdn.com/s3/m/986cac3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2.png)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唐诗三百首,典藏千年间,跨越时空辉煌,文化瑰宝珍。
杜甫豪情壮志,悲愤写乱世,白居易淡泊安逸,咏史抒怀思。
李白醉后吟游,行吟遍天下,杜牧婉约细腻,诗韵流转妙。
王之涣意境高远,岳阳楼记忆深长,孟浩然田园生活,思考人生常量。
王勃雄文壮丽,刘禹锡儒雅清新,杜审言感恩报德,温庭筠情迷万千。
张九龄才华横溢,贺知章风格独特,刘长卿相思之苦,王之涣离别之情。
白居易赋闲雅致,元稹描写农家,李商隐爱情伤感,刘方平写景夸夏。
王之涣登高望远,岑参感叹艰难,李商隐寄托哀怨,元稹怀古沉酣。
贺知章咏史抒怀,王之涣乐府风韵,杜牧挥洒豪情,李商隐写尽人生。
唐诗三百首,经典传世珍宝,千古才情流露,诗文永流传。
注:以上为Markdown格式输出的诗词二十句。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f312b4551810a6f424865e.png)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
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朱自清有些人生病的时候或烦恼的时候,拿过一本诗来翻读,偶尔也朗吟几首,便会觉得心上平静些,轻松些。
这是一种消遣,但跟玩骨牌和纸牌等等不同,那些大概只是碰碰运气。
跟读笔记一类书也不同,那些书可以给人新的知识和趣味,但不直接调平情感。
读小说在这些时候大概只注意在故事上,直接调平情感的效用也不如诗。
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是节奏的,同时直接诉诸感觉,又是最经济的,语短而意长。
具备这些条件,读了心上容易平静轻松,也是自然。
自来说,诗可以陶冶性情,这句话不错。
但是诗决不只是一种消遣,正如笔记一类书和小说等不是一样的。
诗调平情感,也就是节制情感。
诗里的喜怒哀乐跟实生活里的喜怒哀乐不同,这是经过“再团再炼再调和”的。
诗人正在喜怒哀乐的时候,决想不到作诗。
必得等到他的情感平静了,他才会吟味那平静了的情感想到作诗,于是乎运思造句,作成他的诗,这才可以供欣赏。
要不然,大笑狂号只教人心紧,有什么可欣赏的呢?读诗所欣赏的便是诗里所表现的那些平静了的情感。
假如是好诗,说的即使怎样可气可哀,我们还是不厌百回读的。
在实生活里便不然,可气可哀的事我们大概不愿重提。
这似乎是有私、无私或有我无我的分别,诗里无我,实生活里有我。
别的文学类型也都有这种情形,不过诗里更容易见出。
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已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已的情感。
一方面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
节制自已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
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一项,略读教材里有“有注释之诗歌选本”一项。
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又有“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一项,关于略读教材也有“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的话。
欣赏文艺,欣赏中国文学名著,都不能忽略读诗。
读诗家专集不如读歌选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这在中学生是最适宜的,也最需要的。
有特殊选本,有一般的选本。
按着特殊的作派选的是前者,按着一般的品味选的是后者。
中学生不用说该读后者。
《唐诗三百首》正是一般的选本。
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
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它跟《古文观止》一样,只是当年的童蒙书,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
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式。
无论它从前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式的一部诗歌选本。
唐代是诗的时代,许多大诗家都在这时代出现,各种诗体也都在这时代发展。
这部书选在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好诗。
虽然以明白易解为主,并限定诗篇的数目,规模不免狭窄些,却因此成为道地的一般的选本,高中学生读这部书,靠着注释的帮忙,可以吟味欣赏,收到陶冶性情的益处。
本书是清乾隆间一位别号“蘅塘退士”的人编选的。
卷头有《题辞》,末尾记着“时乾隆癸未年春日,蘅塘退士题”。
乾隆癸未是公元一七六三年,到现在快一百八十年了。
有一种刻本“题”字下押了一方印章,是“孙洙”两字,也许是选者的姓名。
孙洙的事迹,因为眼前书少,还不能考出、印证。
这件事只好暂时存疑。
《题辞》说明编选的旨趣,很简短,抄在这里: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
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
且五七言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
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
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
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这里可见本书是断代的选本,所选的只是“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就是唐诗中的名作。
而又只是“择其尤要者”,所以只有三百首,实数是三百一十首。
所谓“尤要者”大概着眼在陶冶性情上。
至于以明白易解的为主,是“家塾课本”的当然,无须特别提及。
本书是分体编的,所以说“每体得数十首”。
引谚语一方面说明为什么只选三百余首。
但编者显然模仿“三百首”,《诗经》三百零五篇,连那有目无诗的篇算上,共三百一十一篇;本书三百一十首,决不是偶然巧合。
编者是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将这番意思说出。
引谚语另一方面叫人熟读,学会吟诗。
我们现在也劝高中学生熟读,熟读才真是吟味,才能欣赏到精微处。
但现在无须再学作旧体诗了。
本书流传既广,版本极多。
原书有注释和评点为,该是出于编者之手。
注释只注事,颇简当,但不释义。
读诗首先得了解诗句的文义;不能了解文义,欣赏根本说不上。
书中各诗虽然比较明白易懂,又有一些注,但在初学还不免困难。
书中的评,在诗的行旁,多半指点作法,说明作意,偶尔也品评工拙。
点只有句圈和连圈,没有读点和密点──密点和连圈都表示好句和关键句,并用的时候,圈的比点的更重要或更好。
评点大约起于南宋,向来认为有伤雅道,因为妨碍读者欣赏的自由,而且免不了成见或偏见。
但是谨慎的评点对于初学也未尝没有用处。
这种评点可以帮助初学了解诗中各句的意旨并培养他们欣赏的能力。
本书的评点似乎就有这样的效用。
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详细的注释。
道光间,浙江省建德县(?)人章燮鉴于这个需要,便给本书作注,成《唐诗三百首注疏》一书。
他的自跋作于道光甲午,就是公元一八三四年,离蘅塘退士题辞的那年是七十一年。
这注本也是“为家塾子弟起见”,很详细。
有诗人小传,有事注,有意疏,并明作法,引评语;其中李白诗用王琦《李太白集注》,杜甫诗用仇兆鳌《杜诗详注》。
原书的旁评也留着,但连圈没有──原刻本并句圈也没有。
书中还增补了一些诗,却没有增选诗家。
以注书的体例而论,这部书可以说是驳杂不纯,而且不免繁琐疏漏附会等毛病。
书中有“子墨客卿”(名翰,姓不详)的校正语十来条,都确切可信。
但在初学,这却是一部有益的书。
这部书我只见过两种刻本。
一种是原刻本。
另一种是坊刻本,四川常见。
这种刻本有句圈,书眉增录各家评语,并附道光丁酉(公元一八三七)印行的江苏金坛于庆元的《续选唐诗三百首》。
读《唐诗三百首》用这个本子最好。
此外还有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唐诗三百首》,根据蘅塘退士的原本而未印评语。
又,世界书局石印《新体广注唐诗三百首读本》,每诗后有“注释”和“作法”两项。
“注释”注事比原书详细些;兼释字义,却间有误处。
“作法”兼说明作意,还得要领。
卷首有“学诗浅说”,大致简明可看。
书中只绝句有连圈,别体只有句圈;绝句连圈处也跟原书不同,似乎是抄印时随手加上,不足凭信。
本书编配各体诗,计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乐府七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乐府十四首,五言律诗八十首,七言律诗五十首,乐府一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乐府八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乐府九首,共三百一十首。
五言古诗和乐府,七言古诗和乐府,两项总数差不多。
五言律诗的数目超出七言律诗和乐府很多;七言绝句和乐府却又超出五言律诗和乐府很多。
这不是编者的偏好,是反映着唐代各体诗发展的情形。
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作的多,可选的也就多。
这一层下文还要讨论。
五、七、古、律、绝的分别都在形式,乐府是题材和作风不同。
乐府也等下文再论,先说五七古律绝的形式。
这些又大别为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五七言古诗属于前者,五七言律绝属于后者。
所谓形式,包括字数和声调(即节奏),律诗再加上对偶一项。
五言古诗全篇五言句,七言古诗或全篇七言句,或在七言句当中夹着一些长短句。
如李白《庐山谣》开端道:我本楚狂人,狂歌笑也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又如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开端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这些都是五七言古诗。
五七古全篇没有一定的句数。
古体诗都得用韵,通常两句一韵,押在双句末字;有时也可以一句一韵,开端时便多如此。
上面引的第一例里“丘”“楼”“游”是韵,两句间见;第二例里“留”和“忧”是逐句韵,“忧”和“楼”是隔音韵。
古体诗的声调比较近乎语言之自然,七言更其如此,只以读来顺口听来顺耳为标准。
但顺口顺耳跟着训练的不同而有等差,并不是一致的。
近体诗的声调却有一定的规律;五七言绝句还可以用古体诗的声调,律诗老得跟着规律走。
规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就是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都是仄声。
五七言律诗基本的平仄式之一如次:五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即使不懂平仄的人也能看出律诗是两组重复、均齐的节奏所构成,每组里又自有对称、重复、变化的地方。
节奏本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律诗的平仄式也不外这个理。
即使不懂平仄的人只默诵或朗吟这两个平仄式,也会觉得顺口顺耳;但这种顺口顺耳是音乐性的,跟古体诗不同,正和语言跟音乐不同一样。
律诗既有平仄式,就只能有八句,五律是四十字,七律是五十六字──排律不限句数,但本书里没有。
绝句的平仄式照律诗减半──七绝照七律的前四句──,就是只有一组节奏。
这里所举的平仄式只是最基本的,其中有种种重复的变化。
懂得平仄的自然渐渐便会明白。
不懂平仄的,只要多读,熟读,多朗吟,也能欣赏那些声调变化的好处,恰像听戏多的人不懂板眼也能分别唱的好坏,不过不大精确就是了。
四声中国人人语言中有,但要辨别某字是某声,却得受过训练才成。
从前的训练是对对子跟读四声表,都在幼小的时候。
现在高中学生不能辨别四声也就是不懂平仄的,大概有十之八九。
他们若愿意懂,不妨试读四声表。
这只消从《康熙字典》卷首附载的《等韵切音指南》里选些容易读的四声如“巴把霸捌”“庚梗更格”之类,得闲就练习,也许不难一旦豁然贯通。
(中华书局出版的《学诗入门》里有一个四声表,似乎还容易读出,也可用。
)律诗还有一项规律,就是中四句得两两对偶,这层也在下文论。
初学人读诗,往往给典故难住。
他们一回两回不懂,便望而生畏,因畏而懒,这会断了他们到诗去的路。
所以需要注释。
但典故多半是历史的比喻和神仙的比喻;用典故跟用比喻往往是一个理,并无深奥可畏之处。
不过比喻多取材于眼前的事物,容易了解些罢了。
广义的比喻连典故在内,是诗的主要的生命素;诗的含蓄、诗的多义、诗的暗示力,主要的建筑在广义的比喻上。
那些取材于经验和常识的比喻──一般所谓比喻只指这些──,可以称为事物的比喻,跟历史的比喻、神仙的比喻是鼎足而三。
这些比喻(广义,后同)都有三个成分:一、喻依;二、喻体;三、意旨。
喻依是作比喻的材料,喻体是被比喻的材料,意旨是比喻的用意所在。
先从事物的比喻说起。
如“天边树若荠”(五古,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荠是喻依,天边树是喻体,登山望远树,只如荠菜一般,只见树的小和山的高,是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