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原理全套课件185p
合集下载
2024版医学免疫学全套课件

补体系统与固有免疫应答
补体系统
由多种血浆蛋白组成的级联酶促反应系统,具有溶解 细胞、促进炎症和调理吞噬等作用。
补体激活途径
包括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不同途径的激 活机制和生物学效应有所不同。
补体调节蛋白
可控制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保护机体免受自身组织 损伤。
固有免疫的调节与意义
固有免疫的调节
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自身免疫病
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 状态。
类型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临床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免疫缺陷病与肿瘤免疫
免疫缺陷病
指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或后天的不 完全而引起的疾病。
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 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 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与抗体的结构与特性
抗原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 原的特性包括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抗体
由浆细胞分泌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液、组织 液和某些细胞膜上。抗体的结构包括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 同的轻链,根据重链的不同可分为IgG、IgA、IgM、IgD和IgE 五类。
方法检测抗原或抗体。
免疫标记技术
将抗原或抗体与荧光素、酶等标记 物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酶标仪 等设备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等, 对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 定位、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免疫学预防与治疗策略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二节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 因素
一、异物性 1.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异种物质、异体
物质) 2.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
物质。(隔绝的自身成分和修饰的自身 成分)
医学免疫学全套
二、理化状态
(一)化学性质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一般蛋白
质是良好的抗原。 多糖及多肽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TD-Ag + TI-Ag
医学免疫学全套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
人工复合抗原 免疫 动物
产生针对半 抗原的抗体
产生针对载体 蛋白的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T细胞 识别载体表位。并以此将T、B细胞连接起 来,共同发挥效应。
医学免疫学全套
抗原
医学免疫学全套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复合抗原只能与相
免疫动物
抗BSA抗体 针对BSA的效
应淋巴细胞
天然BSA 结合抗BSA的抗体
刺激T细胞增殖
加热变性BSA 不结合抗BSA抗体 刺激T细胞增殖
表明TSA中含有两类不同性质的表位,分别 称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医学免疫学全套
1. B细胞表位 (B细胞决定基) ①构象决定簇或顺序决定簇; ②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
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2. 同种化学基团由于连接位置不同所获
得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强结合反 应。 3. 同种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不同特异性 亦不同。
医学免疫学全套
医学免疫学全套
五、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 两种不同的物质间有相同或相似的表位
(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 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其他抗原
医学免疫学全套课件课件

医学免疫学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治也具有重要意义,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预 防。
移植和肿瘤治疗
医学免疫学在移植和肿瘤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器官移植、肿瘤免疫治疗等。
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趋势
基础研究
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已经取 得了很大进展,未来将继续深 入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 、调节和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
。
转化研究
医学免疫学的转化研究将更加重 视,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 和应用,推动免疫治疗技术的发 展。
临床应用
医学免疫学的临床应用将更加广泛 和深入,如特异性免疫治疗、疫苗 的研发和应用等。
02
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抗原与抗体
抗原
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 抗原。
排斥反应的机制及防 治
排斥反应的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两种途径,防治方法包 括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免疫调节 等。
肿瘤免疫与治疗
肿瘤免疫概述
肿瘤免疫是研究如何通过免疫系统的 作用来杀伤肿瘤细胞,提高肿瘤患者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肿瘤免疫治疗分类及 特点
肿瘤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免疫治疗、抗 体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各有其优 缺点和适用范围。
群体免疫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而群体免疫是预防传 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流行病学知识和免疫学知识的结合。
疫苗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利用免疫学知识对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价 和解释,例如通过血清学调查、队列研究等方法。
05
医学免疫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室研究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 及评估
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中显示出较 好的疗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同时,对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评价也 是一个重要方面。
移植和肿瘤治疗
医学免疫学在移植和肿瘤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器官移植、肿瘤免疫治疗等。
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趋势
基础研究
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已经取 得了很大进展,未来将继续深 入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 、调节和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
。
转化研究
医学免疫学的转化研究将更加重 视,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 和应用,推动免疫治疗技术的发 展。
临床应用
医学免疫学的临床应用将更加广泛 和深入,如特异性免疫治疗、疫苗 的研发和应用等。
02
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抗原与抗体
抗原
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 抗原。
排斥反应的机制及防 治
排斥反应的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两种途径,防治方法包 括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免疫调节 等。
肿瘤免疫与治疗
肿瘤免疫概述
肿瘤免疫是研究如何通过免疫系统的 作用来杀伤肿瘤细胞,提高肿瘤患者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肿瘤免疫治疗分类及 特点
肿瘤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免疫治疗、抗 体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各有其优 缺点和适用范围。
群体免疫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而群体免疫是预防传 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流行病学知识和免疫学知识的结合。
疫苗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利用免疫学知识对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价 和解释,例如通过血清学调查、队列研究等方法。
05
医学免疫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室研究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 及评估
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中显示出较 好的疗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同时,对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评价也 是一个重要方面。
2024年度(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全套教学课件

2024/3/23
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Fra bibliotek01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促使其活化和增殖。
抗体的产生与作用
02
活化的B细胞可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与病原体结合
并中和其毒性。
免疫复合物清除
03
抗体与病原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从而消除
感染。
21
免疫记忆形成和维持机制
记忆细胞的产生
在初次免疫应答中,部分活化的T 细胞和B细胞可分化为记忆细胞,
用。
抗体药物研发
阐述抗体药物的设计、筛选、 优化及临床试验等研发过程。
抗体工程应用前景
探讨抗体工程在疾病诊断、治 疗及预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
挑战。
2024/3/23
29
细胞治疗在肿瘤等领域应用
细胞治疗原理
解析细胞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 来源、培养、扩增及回输等过程。
细胞治疗在肿瘤领域应用
介绍CAR-T细胞疗法、肿瘤浸润淋巴 细胞疗法等细胞治疗在肿瘤领域的应 用现状及前景。
调节免疫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
2024/3/23
肿瘤坏死因子(TNF)
杀伤肿瘤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活 化。
集落刺激因子(CSF)
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17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经典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触发,通过C1、C4、 C2等分子的级联反应激活补体系统。
不依赖抗体,直接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激 活C3分子,进而引发级联反应。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全 套教学课件
2024/3/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3
免疫学概论ppt-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4
传统和现代免疫概念的区别
传统
免疫原 自身应答 应答结局
病原微生物 无
有益
现代
抗原(自身或外来) 有
有益或有害
2020年10月2日
5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2020年10月2日
6
2020年10月2日
7
三、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immune defense)
适应性免疫
出生后通过与抗原物质接触后所产生的一 系列防御功能。
2020年10月2日
15
适应性免疫应答
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 精确识别抗原。
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 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 产生效应细胞、效应分子和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2020年10月2日
2
传统的免疫学概念
对传染病的再感染或再发病有抵抗力。 基于机体针对外来病原微生物产生有利 的抗感染防御能力
2020年10月2日
3
现代的免疫学概念机体对“自己”来自“非己”的识别, 排除“非己”,
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过程并不总是有利于机体, 有时也可引起机体损害。
免疫原识别受体
免疫记忆 举例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出生时即具有,先天遗传获得
迅速,几分钟至几小时,在感染 早期起防御作用
模式识别受体
无 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 子,吞噬细胞,NK 细胞
出生后,在环境中抗原刺激下,后 天产生获得 缓慢,要经过对抗原的识别、细胞 活化,克隆扩增和分化等,约 4~5 天后才建立免疫,作用时间长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 样性 有,产生记忆细胞 T 细胞(细胞免疫-效应性 T 细胞 等) B 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Day 3
Day 5
Day 7
三.免疫学科逐渐形成(20世纪中叶至今):
㈠ 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步完善 免疫系统分为:
天然免疫系统(natural immune system), 又称固有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或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non-specific immune System)
一.根据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
胞辅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 毛素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
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
寡糖重复单位。
G+ 菌细胞壁结构
磷壁酸 肽聚糖 磷脂(细胞膜)
G- 菌细胞壁结构
脂多糖(LPS)
磷脂(外膜) 脂蛋白 肽聚糖
磷脂(内膜,细 胞膜)
脂 多 糖 的 结 构
脂类A
特异性多糖 (O抗原)
核心多糖 聚二糖
脂肪酸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浆外侧 构成成分:脂类、蛋白质和多糖
细胞浆(细胞质): 内含有质粒、核糖 体、胞浆颗粒。
四.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 Forssman抗原)
免疫学技术原理PPT课件

抗原抗体反应
主要内容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思考题 小结
完整版课件
2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物质基础: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间的互补结合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的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 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三)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A.抗原、抗体反应物的自身因素 环境因素
抗原:理化性状、表位种类和数目 抗体:来源、特异性、亲和性、效价
B.环境因素
电解质: 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酸碱度: pH6~pH9 温 度: 15℃~40℃,37℃最适
完整版课件
12
(四)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反应类型
实验技术
直接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试验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特异性、可逆性、比例 性和阶段性。
完整版课件
18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自身因素和 环境因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学技术 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中和反应 和标记免疫反应五种类型。
完整版课件
19
第二节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所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体内:表现为溶菌、杀菌、促进吞噬或中和毒 素或引起免疫病理的损伤
体外:凝集、沉淀、细胞溶解和补体结合等反 应
完整版课件
4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比例性
可逆性 阶段性
完整版课件
5
(1)特异性
特异性:抗原与抗 体结合反应的专一 性
主要内容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思考题 小结
完整版课件
2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物质基础: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间的互补结合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的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 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三)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A.抗原、抗体反应物的自身因素 环境因素
抗原:理化性状、表位种类和数目 抗体:来源、特异性、亲和性、效价
B.环境因素
电解质: 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酸碱度: pH6~pH9 温 度: 15℃~40℃,37℃最适
完整版课件
12
(四)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反应类型
实验技术
直接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试验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特异性、可逆性、比例 性和阶段性。
完整版课件
18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自身因素和 环境因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学技术 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中和反应 和标记免疫反应五种类型。
完整版课件
19
第二节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所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体内:表现为溶菌、杀菌、促进吞噬或中和毒 素或引起免疫病理的损伤
体外:凝集、沉淀、细胞溶解和补体结合等反 应
完整版课件
4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比例性
可逆性 阶段性
完整版课件
5
(1)特异性
特异性:抗原与抗 体结合反应的专一 性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详细描述
免疫学作为一门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古代 ,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免疫接种技术预防传染病。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免疫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免疫学已经 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如疫苗的研 发、肿瘤免疫疗法和免疫细胞治疗等。同时,随着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不断发展,免疫学的研 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细胞免疫治疗等。这 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6 免疫学研究展望
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免疫相关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 质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杀伤。
固有免疫分子
补体、激肽、溶菌酶等,参与病 原体的溶解和杀伤。
适应性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
T细胞和B细胞通过其受体识别特异性抗原。
细胞增殖与分化
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
产生免疫记忆
部分淋巴细胞成为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 原时迅速增殖分化。
免疫应答的调节
自身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如抑制性受体等。
亲合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亲和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和稳定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多个抗体分子与多个抗原分子结合形成网状 结构,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04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皮肤、黏膜等屏障结构,阻止病 原微生物侵入。
固有免疫细胞
医学免疫学课件ppt完整版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分子的结构、功能及 其在免疫应答中的调控作 用。
免疫应答类型及特点
1 2 3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NK细胞等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的应答过程、特点及调控机 制。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抗体结构与功能特点
抗体结构
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在一起。每条重链和轻链又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功能特点
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通过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来清除抗原 。此外,抗体还能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和介导ADCC等作用。
接种疫苗前需了解疫苗种类、接 种对象、禁忌症等相关信息。
接种疫苗后需注意个人卫生,避 免局部感染。
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级预防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 致癌物质等措施,降低肿瘤发 生风险。
二级预防
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 期治疗,提高肿瘤治愈率。
识别病原体后,固有免疫细胞被激活,开始发挥免疫效应 。
效应阶段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吞噬、杀伤、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清除 病原体,同时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T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
01
胸腺内的发育
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后开始发育和分
化。在胸腺中,T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以确保其既能识别外
来抗原,又不对自身抗原产生反应。
02
免疫应答类型及特点
1 2 3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NK细胞等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的应答过程、特点及调控机 制。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抗体结构与功能特点
抗体结构
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在一起。每条重链和轻链又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功能特点
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通过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来清除抗原 。此外,抗体还能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和介导ADCC等作用。
接种疫苗前需了解疫苗种类、接 种对象、禁忌症等相关信息。
接种疫苗后需注意个人卫生,避 免局部感染。
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级预防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 致癌物质等措施,降低肿瘤发 生风险。
二级预防
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 期治疗,提高肿瘤治愈率。
识别病原体后,固有免疫细胞被激活,开始发挥免疫效应 。
效应阶段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吞噬、杀伤、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清除 病原体,同时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T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
01
胸腺内的发育
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后开始发育和分
化。在胸腺中,T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以确保其既能识别外
来抗原,又不对自身抗原产生反应。
02
免疫学(全套课件715P) ppt课件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ppt课件
20
• 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是与 生具有的。遇异己成分后,首先并迅速(96小时之 内)发挥防御作用的。没有记忆。
参与的成分有皮肤黏膜;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及粒 细胞)、NK细胞;血液及体液中存在的可溶性分 子,如IgM, 补体,细胞因子等。
● 耐受性 tolerance:对自身成份的不反应性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庄严宣告:全世界已 经消灭了“天花”。
ppt课件
6
最后一例 天花患者
阿 里 ·毛 ·马 林
那么,是什么 力量消灭了肆 虐几千年的病 魔?
----免疫
ppt课件
7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 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 和疾病的机制,并用免疫方法进行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 科。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Day 3
Day 5
ppt课件
Day 7
5
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数千年来,难以计数的人因天花而丧生,无数 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的城市和 乡村尸陈遍野,白骨如山。
今天,由天花造成的那个“千村薜荔人 遗尸,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了。
16
免疫活性分子:膜分子:抗原受体、 MHC分子、 CD分子及
黏附分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 可溶性分子:Ig分子、补体及细胞因子等
ppt课件
17
3.免疫功能:根据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的类型,免疫功 能概括为三类。
ppt课件
20
• 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是与 生具有的。遇异己成分后,首先并迅速(96小时之 内)发挥防御作用的。没有记忆。
参与的成分有皮肤黏膜;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及粒 细胞)、NK细胞;血液及体液中存在的可溶性分 子,如IgM, 补体,细胞因子等。
● 耐受性 tolerance:对自身成份的不反应性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庄严宣告:全世界已 经消灭了“天花”。
ppt课件
6
最后一例 天花患者
阿 里 ·毛 ·马 林
那么,是什么 力量消灭了肆 虐几千年的病 魔?
----免疫
ppt课件
7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 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 和疾病的机制,并用免疫方法进行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 科。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Day 3
Day 5
ppt课件
Day 7
5
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数千年来,难以计数的人因天花而丧生,无数 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的城市和 乡村尸陈遍野,白骨如山。
今天,由天花造成的那个“千村薜荔人 遗尸,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了。
16
免疫活性分子:膜分子:抗原受体、 MHC分子、 CD分子及
黏附分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 可溶性分子:Ig分子、补体及细胞因子等
ppt课件
17
3.免疫功能:根据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的类型,免疫功 能概括为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免疫功能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 定义: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御功能,可遗 传,不针对特定抗原 • 又称天然免疫、固有免疫。 • • • • • • 特点: (1) 出生时已具备(早) (2) 可稳定遗传给后代 (3) 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4) 个体差异不大 (5)无记忆性;作用快。
③ 耐受性 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对特定抗原产生特异性不应答 →自身免疫耐受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1.经验免疫学时期 • 17~19世纪 • 中国人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 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接种牛痘苗预 防天花
2.经典免疫学时期 •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多种病原菌被发现 (2)“病原菌致病”概念的提出 (3)疫苗的发明 Louis Pasteur: 从1881年后,研制出鸡 霍乱杆菌菌苗、炭疽菌苗、狂犬病毒减毒疫 苗,获得成功。
(4) 细胞吞噬作用的发现 • 1883年发现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
(5)体液免疫的发现 • 1890年发现动物血清能中和外毒素。 • Paul Ehrlich为首的学者提出了抗体形成和体液 免疫学说 (6)补体的发现 • Pfeiffer(1894)观察到免疫溶菌现象, • Bordet(1895)发现如将新鲜免疫血清60℃加 热30min则丧失溶菌能力。 • 证实了补体的存在。
依据存在的部位分:
BCR 膜型分子
MHC分子
TCR
细胞因子受体
分泌型分子 免疫球蛋白、补 体、细胞因子
(二)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功能 生理性(有利) 病理性(有害)
免疫防御 防御病原微生物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侵害 免疫自稳 清除损伤或衰老 自身免疫病 的细胞 免疫监视 清除复制错误的 细胞癌变,持续感染 细胞和突变细胞
• 主要机制 物理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 化学屏障 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 生物学屏障 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 胞等 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定义: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 抗原而发生反应。 特点: (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 (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 (3)一般不能遗传 (4)个体差异大 (5)具有记忆性 (6)耐受性
(1)免疫细胞的发现 淋巴细胞(T/B细胞)的免疫功能; * 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2)T细胞的研究进展 * T细胞亚类及其功能; • TCR的发现及其多样性。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 (4)免疫耐受现象及其机制 (5)抗体生成理论: 侧链学说、模板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
3.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1)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 (2)细胞因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T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激活和效应机制 • T细胞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80年代); • 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90年代); • T/B细胞激活和效应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 CTL的效应机制。 (4)抗原提呈的机制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 官
骨髓
胸腺 脾脏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免疫器官
黏膜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 • 免疫细胞:参加免疫应答或与总免疫应答有关的细 胞。
免疫细胞的组成
免疫活性细胞——能够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活化、 增殖、分化并形成效应产物的淋巴细胞。 包括:T、B淋巴细 胞。
抗原
带有各种 BCR的B细 胞克隆
抗原从中选择有特定受体 的细胞扩增
选择的细胞 分泌抗体与 抗原结合。
(2)免疫网络学说: • 机体内预存着一个相互制约的独特网络,由 带有各种抗原受体的全部细胞克隆组成 • 每一个细胞克隆的数量未超过针对该克隆表 面抗原受体产生抗体的阈值 • 也不能以该克隆作为自身抗原而被免疫系统 识别,因而不会被清除。 • 抗原出现后,将相应克隆挑选出来使之扩增, 数量一旦超越阈值,即诱导独特型抗体产生。
• 组成与功能: 体液免疫:
B细胞
抗原Ag
浆细胞
抗体 Ab
细胞免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PC
抗原Ag
T细胞
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
3.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 ① 特异性 * 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仅能识别特定抗原 * 应答过程中形成的效应细胞和抗体仅与诱导 其产生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
② 记忆性 淋巴细胞初次接触特定抗原 →产生应答 →形成特异性记忆细胞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 →记忆细胞迅速被激活,产生强的 再次应 答
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Mф) 树突状细胞 (DC) 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肥大细胞 造血干细胞
3、免疫分子
以结构和类别区分: •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 补体及其调节分子 • 分化抗原(CD分子) • 黏附分子 • TCR ( T细胞受体) ,BCR ( B细胞受体)和 抗体分子 • MHC基因产物 •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抗原诱导某细胞 克隆扩增,超越 阈值 阈值 抗原 预存大量 细胞,每 个细胞克 隆均少于 阈值
• 这一网络可实施正向调节(诱导抗原特异性 克隆扩增) • 也可进行负向调节(诱导抗独特型抗体)。 (3)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免疫系统 结构与功能。 (二)免疫学进展概述 1.免疫化学研究进展 发现抗体、抗原、补体; 2.细胞免疫学进展
免疫学原理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一、免疫与免疫学
免疫: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 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学: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二、免疫学基本概念
(一)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系统: • 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 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 淋巴: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 无色透明液体。
3.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 自20世纪中叶至今 (1)克隆选择学说; Burnet(1957年) *机体存在随机形成的多样性免疫细胞克隆,每一克 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受体; • 抗原进入体内 • →选择表达特异性受体的免疫细胞与之反应 • →特异性细胞克隆扩增 • →产生大量后代细胞 • →合成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