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领导的思维方式都有哪些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场领导的思维方式都有哪些特点?
今天,笔者就根据自己与部分厅、处级官员接触的感受,对领导的思维方式进行一个粗浅的分析。

首先说明,在这个分析中,我们只考虑正常情况,不考虑极为特殊的情况。

同时,我们也不考虑除了工作能力、思维方式等自身素质以外的因素(如背景),因为这些因素个人不能通过努力提高。

接下来笔者来总结领导的几个思维方式特点。

思考问题时以理性思维为主
领导在处理工作时,通常会尽量使用冷静、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不会凭感性和情绪来处理问题。

具体说起来,这种理性思维方式有这么几种具体表现方式:(1)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领导在遇到事情时,第一反应通常是解决它,而不是逃避或哀叹无力,即使有这种心态,在冷静下来后,也会认真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思维方式是逼出来的。

真当过领导的人就知道,大多数时候,就算你不去找麻烦,麻烦也会来找你。

在现实中,孙连城即使再懒政,各局局长、各乡镇(街道)主官也会三天两头找他汇报工作、请示问题怎么解决、请求协调与兄弟单位的合作、要钱要项目,还有各位副职,工作中也会有各
种或正常或不正常的摩擦,更不要提上级隔三差五地来各种检查和考评了。

可以说,现实中的孙连城就算想懒也懒不起来,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就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怎么办?当然只能想办法解决。

如果你当个小领导,哪怕只是个股长,就会发现,此时你的心态和纯粹的小兵已经完全不一样,尤其是正职,除了具体事务不用考虑那么多,几乎其他的所有问题都在你的肩头。

这时,你还会发现,自己没有时间抱怨,甚至气得血压都快把血管撑破了,也不能在别人面前情绪失控,因为如果你失控了,整个工作局面就失控了,你会真正感受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个道理,最后你还会发现,你根本就无处可逃,除了面对问题,就根本没有其他出路。

(2)以权衡利弊为主要思路。

我们有句话叫“孩子才分对象,成人只讲利弊”。

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了,但毫无疑问,作为处理大量社会性事务的领导,看待问题和处理工作,不可能只分对错,而是必须全面考虑利弊,有的领导甚至习惯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列出一个利弊清单,反复进行比较。

这个权衡很多时候也体现在“对事不对人”这个原则上,优秀的领导会尽量排除自己对某个人的偏见,只注重分析其行为和言论对全局和自己的利弊。

(3)能够使用博弈的思维分析问题。

作为公共部门的领导,处理的事务中,大部分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有些人习惯用静态的思维看待问题,就容易把事情想得太简单,或者处理事情过于粗暴,或者缺乏远见。

优秀的领导在思考问题和制定计划时,就会推测涉及人员可能的反应,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博弈”。

比如笔者这里的一把手就曾到村里调研,当面详细询问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对市里即将实施的某项政策的看法,还听取了他们的一些建议。

这个过程,这位领导实际上就是在用博弈的思维分析问题。

对人的情绪感知敏锐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情大国,官场是中国第一人情大区,官场的人际关系之错综复杂,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领导,就算你再平淡如水,相信我,也会有很多人想跟你交朋友,如果官足够大,你甚至会发自己莫名其妙就多了好多亲戚、朋友、老乡、同学,就多了好些要处理的人际关系。

而处理人际关系,首要的就是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我曾陪同领导去检查各项工作,自家领导坐着与别人家领导聊天,表面上风平浪静,两位领导各自面带微笑,还时不时打个趣,即使是拒绝或反对对方的观点,语调虽然略有升高,却也还算斯文。

我就愣没明白,这两位领导就这么谈工作吗?为什么谈完他们都挺满意地回去下达命令、安排这项工作了?
但多年以后,我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却发现这里面的信息量太大了,在这里我仅从情绪这方面进行分析:连着说三个“不是”,是因为反对这个观点,而且这涉及到比较原则的事;皱着眉头,捂着嘴唇,说明是反对这事,却不好发作,心里正盘算着怎么说出反对意见比较合适;突然提高声调说“可以啊”,挺起身子略后仰,同时抬起头,是因为对方说的自己不但赞成,而且希望对方这么做……
在下是个愚钝的人,多年了也只摸到个边,而观察身边的领导或大有前途的年轻人,无一不是人精,他们经常能从一个眼神、一个语气变化,看出你的心思,揣摩你的来意。

而类似的会谈,领导在波澜不经的表面下,已经通过感知对方的情绪和态度,完成了大量信息交流。

具有“立体式”思维能力
前文说了,越是大领导,要考虑的问题就越多。

一个镇长考虑的事,大到上亿的项目怎么运作,小到一个会议怎么安排,各种事务交错在一起,这些事务,可以根据时间、地点、业务类型、涉及人员、上级分管领导、涉及部门等多种因素,有无数种分类。

当过市长身边工作人员的同学不难发现,一位市长可能前一分钟在听水利局局长汇报10亿元的河道治理项目,突然市委书记打电话来沟通迎接省长前来检查工作的事,电话刚放下来没几分钟,市政府秘书长就来请示明天的政府班子会的议题有没有要补充或修改的,刚布置完毕,省政法委副书记就来电话骂人说为什么综治工作这么差,紧接着甲县的县长就气喘吁吁地打电话报告说丙镇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烧死了五个人。

这只是我随手举的例子,情况比较极端。

但在现实当中,越是大领导,要处理的事务就越多越杂。

这就要求领导要有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为什么一直倍受关注?就是因为无论哪个组织的领导都面临着这个相同的问题:如何处理庞杂的事务。

所以,优秀的领导或管理者,一定是处理事务的大师,擅长综合考虑问题,擅长抓重点、破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越优秀的领导,思维的角度就越多,思维的方式就越复杂。

打个比喻,头脑简单的人思维可能是一条线,我们常说这种人“一根筋”;普通人的思维是几条在同一平面上的线,但也不能太复杂;聪明人的思维是一张网,已经比较复杂,而且具有较强的条理,能同时处理多个问题;而优秀的领导者,思维就是立体的模型,具有多个思考的维度。

具有较强的内省能力
很多领导极其重视反思。

汉武帝轮台罪己,李世民把魏征当铜镜,马可·奥勒著《沉思录》,这些都是内省、反思的表现。

笔者接触过的几位厅级领导,都长年保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位正厅级领导意外去世时,家人翻出了他的日记,有好几大箱。

还有一位厅级领导,也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哪怕应酬完回家,只要还能坐着,就一定要写日记,认真思考自己一天的对错得失,他的儿子一次看到他的日记本,想去翻时被发现,结果被狠狠训了一顿。

很多现代管理学也提倡写日记,大概因为这是种审视内心的好方法吧。

有些领导喜欢通过座谈会和跟下属聊天反省工作。

曾经遇到过一个有点意思的事。

某位厅级领导原是省某党群部门的室主任,到对口市级党群部门任一把手。

新官上任,他便到各县市转了一圈,到了某市,询问一项原来并非他分管的工作。

一和该市的同志聊天,他发现自己对这个工作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这也是机关的特点,A室不知B室事),他一边说“哦,哦!”一边假装擦额头上的汗,表情有些尴尬。

然而一回去,这位领导就找来了分管这项工作的副职及科室主任全面了解该项工作。

这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事,但也表明优秀的领导不可能在比较重要的事情上不懂装懂,在人前,尤其在下属面前,他是得要面子,口头未必会承认错误,但不会自欺,事后一定会自我提高。

自身权威不容挑衅
这点有时候比较隐蔽。

但据笔者观察,几乎所有的领导,即使再平易近人,也重视自己在职场上的权威,更容不得权威被侵犯。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领导也是人,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也要花费颇高的代价。

在工作中,领导的权力的实现,前提之一就是其具有权威。

有些公务员就犯了这个大忌。

比如,有的人喜欢对其他关系并不很熟的同志直呼其名,被这么称呼的人表面上或许不以为意,但内心多少会有些不悦。

还有的人觉得自己跟领导私人关系密切,就把领导当哥们,说话随意,甚至在外人面前也是如此。

在工作场合,下属和领导首先是上下级关系,其次才是朋友关系。

而发展与领导关系的正道,应该是先发展工作关系,再逐渐变成工作关系为主,同时有较好的私人感情,进而再演化成私人感情成分更多,同时工作关系较好。

但即使双方关系再好,也必须明确,工作场合中的上下级关系是第一位的,而以中国的国情,即使在私人场合,上下级关系也不可全抛诸脑后。

文末总结
以上便是我对官场领导思维方式的一些简单总结。

但应当说明,这仅是个人经验,参考价值非常有限。

还应当说明,通常情况下,再大的V对官场的了解也不如你身边的一位货真价实的领导,哪怕只是个很多人觉得不起眼的镇长,也要比大多数的大V有见识。

诸位读者如果有机会与领导近距离接触(级别当然越高越好,距离当然越近越好),一定要告诉自己:想在官场有所发展,成功的领导就是最好的导师,一定要尽量跟上他们的思维,尝试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

如此,你必将获益良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