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廷教育哲学分解
张楚廷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业
张楚廷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意义(整理Edith)素质教育和张楚廷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他的素质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素质的养成、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内容。
他的理论对我国正在打理推行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张楚廷的素质教育思想1. 素质教育及其形成张楚廷认为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它经过内化过程而形成,除天赋的某些要素外,它主要是后天养成和获得的;人的素质是通过对文化知识进一步吸收消化溶解而获得的,这个吸收消化溶解的过程即心理学上的感应、体悟、体验,所以在素质的形成中,人的心理系统尤其是非认知心理非常重要;知识对于人的素质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知识并不是素质本身,人直接摄入的知识不能视素质,只有被被感悟到、体验到的知识才能成为素质。
2. 素质教育的内涵张楚廷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1)在素质教育目的体系中,人的发展是更基本、更根本的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把素质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学生更富有、更聪明、更高尚,具体地说富有是指学生获得知识。
聪明是指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高尚是指情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和信仰方面的,这一目的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三个方面(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社会进步、面向人的发展的有机结合,教育中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教育过程不仅是认知心理的变化,更有值得关注的非认知心理变化。
知识的积累、思维水平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增强对素质的改善有基础性的作用,但这些方面不能直接解决情感、信念、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3)就素质教育的内容而言,张楚廷先生认为学的内容很多,然而第一内容是学做人,学着成为人,成为更完善的、更高尚的人;同时他强调人文课程在德育、使学生亲近自然、改善青少年的思维品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认为若要大智大慧,就不能缺乏直接探讨真善美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这些人文教育;他还把培养学生的自信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认为只有在对自身的自信、对自己学校的自信的基础上才能生成对民族的自信、对国家的自信。
人本观下的高等教育哲学——读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
学家 。他执掌湖南师范大学1 8 年 ,用其高等教育思
想理 念把一个影响力有限的省级 师范大学发展成为 全 国知名 的 “ 2 1 1 工 程”大学 。张楚廷先生用其严 谨 、勤奋 的治学精神 ,书写 出3 5 部独 著和近6 0 0 篇 文章 。张楚廷先生多年致力于教育研究 和实践 ,涉 及教育的各个领域 ,但有一个 思想贯穿其研究和实 践的始终 ,那就是 “ 人本思想 ”。在张楚廷先生看
存储 、运用。
为 ,人作 为一 个 完整 的生命 即具 有记 忆力 、观 察 力 、思维力 、想象力等认知能力 ,还具有 内驱力 、
意志力 、调控力等非认知能力 。关于认知能力 ,他
非常重 视归纳 、直觉 、发散等能力 ,认为这些能力
有利于创造 、创新能力 的培育和发展 。而对于非认 知能力 ,认 为其是人 的整体力量 中的十分重要的能
一
、
张楚廷先生的人本观教 育思想
农” ( 农业 、农 村 、农 民 )的倒立等 。 而今天 提 倡的 “ 以人为本” ,可以说是一种正本 清源。这就 有了 “ 如今 的中国,人字越写越 大 ,从 政治学 的角 度 ,我们 看 到了最 基本一 一 人权 ;从社 会学 的角
在 中国高等 教育领 域 ,张楚廷 先生 是一位 难
不 只是进行物质生产 ,也进行精神生产 ;人不 只创 造 了物 质世 界 ,还创 造 了一个 精神世 界 ;与 此 同 时 ,人不 只创造 了物质性语言 ,人还创造 了精神性 语 言 。 那 是 人 所创 造 的 精 神 世 界 的 一 部 分 。 ” ‘ 人还 有 自审性 ,人 是 按 照 美 的规 律 来 构造 自 己 ,按 照美的规律来 打量 自己 ,按照美 的规律来获 得 新 的生命 。” 人 的 自育 性 就 是人 可 以 自我教 育 、自我 学习 ,而且必须是 自我教育 、学 习 ,教育 和学习是不可能替代的 ,必须靠 自己领悟 、消化 、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话题:张楚廷人是什么读书笔记知识产权马克思若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是必须以弄清楚“人是什么”为前提。
“人是什么”是“教育第一问”。
在今天相当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教育还没有自己的脑袋,那会让人感到另一种羞愧。
11文化在一般意义下仅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而且可以不包括政治而只包括政治学、政治哲学。
文化与教育,经济与教育,政治与教育,都有关系,但关系的性质不同。
前者是包含关系,后两者是平行关系。
12“教育就是教育”这一带着情感所说的话中所包含的理性确实是很有价值的,它至少表明了一个重要观点:从教育自身来阐明教育。
17学校与工厂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的“产品”自己参与自己的“生产”过程。
23马克思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有精妙的论述,他说人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的生命,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25-26人自己可以反身回头来看自己,即反身性或自反性,这是“人的根本”质疑,人的根本特性之一。
人的这一根本特性可令教育永远思索和寻味,它应是教育理论的立足之地,是教育学大厦的基石,亦应是教育之本源,亦应曰:教育之根本。
27-28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所表达的是:人作为意识着、思想着的生命而存在着,生活着。
32卢梭:“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2页)35马克思:“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人,这种声明其所以区别于其他生命,就在于这种生命可以其自身生命为对象,并通过这种对象性活动来发展自身,来增长自身,简而言之,就在于人具有反身性,并通过反身性而自增,而具有自增性,自反性与自增性一起描绘了人,使得人这种生命那样灿烂。
39人的新生命是与价值、意义而同时存在的,它亦可称之为意义生命、价值生命,换句话说,人是可获得价值生命或意义生命的生命。
张楚廷--全面发展九要义
全面发展是人享有的权利,谁来保障这种权利呢?人自己!可是,人通常组织成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社会,因而,社会应来保障这种权利。如果社会没有尽到这种义务,它就有了毛病,就应当进行改革或变革,使之能很好地履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就包括了尊重和保障人的发展权,人的全面发展权。尊重是一种态度,保障是一种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都是国家的义务。
全面发展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而表现出来的时候便是个性发展,那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并非一模一样的全面发展。当马克思说丰富个性、自由个性的时候,就蕴涵了具体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一样的发展。丰富,自由,足以导致相对的实际的全面。
反之,能够设想有离开了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吗?即使是相似的、共有的东西也将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于一个一个人身上。
马克思在论述“多数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时,提到了“‘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15]
马克思在为了防止畸形发展而提出“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时,说那是根据“社会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16]前已引述,马克思说到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生产才能”,“个人有许多需要”,爱好、志趣、需要、才能,等等,都是具体的实际的个性。马克思直接间接地大量论及了个性。由此亦看出,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是体现于个性发展的。
一、全面发展是人的解放
马克思说得很直接,很清楚:“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自己真正获得解放”[1]。让我们品味一下这句意味深长的话。简单一点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解放,人自己的解放,真正的解放,自己获得的解放。这句话不仅昭示了全面发展的含义,也昭示了人的解放的含义。这样,我们似乎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目的,把教育理解为人的解放事业的一部分,教育是人获得解放的一条坦途。
回到最基本——张楚廷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为 了人 的教 育一 张楚 廷教育思想 和教 育实践 的源和流
一
、
张楚 廷 先 生 对 ‘ ‘ 人是 什 么 ” 思 索 , 其 建 构 的 是 紧 紧 抓 住 — 个 核 心 : , 个 基 本 问 题 : 程 与 教 教 育理 论 的 基 石 , 是 其 人 本 教 育 思 想 的 原 点 。 人 两 课 也 学 展 开 的 。 特 别 是 他 的 人 观 ,, 的 追 问 , 课 张楚 廷 先 生 把 “ 是 什 么 ” 为 教 育 的 第 一 问 。 x" - J 人 对 人 作 程 和 教 学 问题 的研 究 及 对 教 - 、 等 教 育 和 中 国 他 认 为 , 要 回答 “ 育 是 什 么 ” 首 先 要 弄 清 楚 g 高 若 教 , 传 统 教 育 思 想 观 念 的反 思 和 清 理 , 他 教 育 研 究 “ ’ 是 人 , 霆什 么 , 是 教 育 内部 基 本 的 、 要 的 成 分 , 人 主 创 新 的 精 华 , 大 地 丰 富 和 深 化 了 人 们 对 教 - 本 只 有更 全 面 、 深 入 地 理 解 人 , 能 真 正 把 握 教 极 g 更 才 质 乓 现 机 制 的 认 识 。 实 育 的 特 征 。张 楚 廷 先 生 认 为 教 育 的 独 特 性 体 现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64 13 (0 80 —00 —0 G4 A 17— 70 20 )3 12 6
收稿 日期 :0 8 0 - 2 20 - 3 5
作者简介 :4 文仁义(90 )男, 16一 , 甘肃天水人, 教授, 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和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的 奠 基 人 ” 他 的 研 究 成 果 的 突 出 开 发 自己 潜 能 的基 本 途 径 , 是 教 育 展 开方 式 的 。 这
本土高等教育哲学的个性特征——读张楚廷教授的《高等教育哲学》
高 教 探 索
H 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维授 的 《高等教育哲 学》
李 峻
摘 要 :张楚廷教授 的 《高等教 育哲 学》体现 了我 国本土 高等教 育哲 学的雏形 和 个性 。作品在 哲 学的建 构 方式 、哲学基础 以及 思维特征 上展现 了与其他 高等教 育 哲学著作 不相 同的特 点。
收 稿 日期 :2008— 04一 l5 作 者简 介 :李 峻 ,教 育部研 究生访 学基 地 厦 门大 学教 育研 究 院访 学博 士生 ,华 中科技 大学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博 士 生。 (福
建 厦 门/361005)
· 18 ·
维普资讯
从 上个 世 纪 80年代 以来 ,虽 然 我 国高等 教育学 获得 了学科 设 置 的行政 “合 法性 ”,但是 ,它 是建 立 在 我 国业 已形 成 的 “教育 学 ” 基础 之 上 的 .而 我 国 的教育 学 本 身就 是 一个 尚未 认 真 清理 、毛 病 百 出 的 教 育学 基础或 “蓝本 ”,建 立在 这 种基 础上 的 “高等 教育 学 ”也必然 是毛病 百 出的。
· 博士论坛 ·
本 土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的个 性 特 征
来 .教 育 哲 学 体 系 的 构 建 方式 大 体 上 有 两 种 路 径 。 一 是 以 哲学 为 基 点 来 阐述 教 育 问 题 ,这 种 方 式 最 大 优 势在 于借 用 哲 学 原 有 的逻 辑 体 系 , 阐发 出 严 密 完 整 的教 育哲 学 体 系 ,一 直 为 学 者 所 推 崇 。然 而 ,完 全 用 哲学 的观 点 、基本 原 理 来 研 究 教 育 问题 ,忽 视 教 育 自身 的特 殊 性 ,把 教 育 当作 哲 学 研 究 的 一 个 特 定 的对 象来 研 究 .其结 果 就 必 然 会 导 致 教 育 理 论 过 于晦 涩难 懂 ,脱 离 了 生动 活 泼 的 教 育 实 践 ,因 此 很 难 发 挥其 应 有 的 对 实 践 的指 导 作 用 ,它 往 往 受 到 实 践 界 的 指责 。二 是 以教 育 的基 本 问 题 为 蓝本 来 作 哲 学 分 析 。它 没 有 什 么学 科 逻 辑 ,也 并 未遵 循 学 科 建 构 的逻 辑 起 点 ,更 无 一 套 体 系 演 绎 法则 ,这 样 的 高 等 教育 哲 学 让从 事 高等 教 育研 究 的人 们 感 觉 到 缺少 一 些 韵 味 。 什 么 韵 味 呢 ? 就 是 哲 学 韵 味 !缺 乏 成 熟 而 实 用 的哲 学 导 向 。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张楚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对高等教育研究功力颇深,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是高等教育“批判-行动研究”的典范,中国实践教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他的全部教育学思想都凝聚在“教育学是人学”这个基本判断上,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真人”教育目标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力行之,《教育工作者的自省》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
标签:张楚廷;教育学;人学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是我国教育学界的宝贵财富,研究和整理张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对于提升和完善我国教育学思想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因此,如何认识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就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笔者与张楚廷先生的长期接触及对张楚廷先生教育思想的研读心得,在此试谈一点个人的领悟体会。
一、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代表人对“张楚廷先生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这个论断,在教育学界大概不会引起多少人質疑,但对张楚廷先生属于哪一个类型的教育学家则可能分歧比较大。
仅从张楚廷先生著作等身这一点看他就足可以配得上“教育学家”的称号,①但我不认为他是一种学院派的教育学家,而是属于实践派的教育学家,所以我一般把张楚廷先生归为实践教育学一派,而且是作为“批判-行动研究”的代表人物出现的,②当然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1]。
张楚廷先生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三个杂志上经常能够看到他的高论,甚至每年都出现好几次。
这当然表明了张楚廷先生的学术影响力之大,同时也表明这些刊物对张先生的敬重与偏爱,而张楚廷先生别具一格的思想表达方式也扎实地对于活跃学术风气起到了巨大作用。
我们从张楚廷先生的文章中经常能够读到一种诗意的特质,能够读出张楚廷先生那种诙谐睿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辨识出他对现实状况的幽默讽刺和批判。
毋庸讳言,他是有资格这么做的,因为他具有一个成功的大学校长的经历,从而让人感到他的批评不是空洞的,而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
浅析张楚廷素质教育思想
科技 嚣向导
◇ 高教论述◇
浅析张楚廷素质教育思想
陈 清 华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1 )
【 摘 要】 张楚廷素质教 育思想理论主要 包括素质 的养成 、 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 的关 系,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等方面 内容 , 这一理论使我 们
2 . 张楚廷素质教 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2 . 1 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并不矛盾 素质教育并非是对应试教育 的全盘否定 .它并不排 斥知识教育 。 的基础上才能生成对 民族 的 自 信、 对 国家 的自信 。 在素质教育 中, 张楚 在素质 教育中 . 知识学 习仍是基础性 的东西 . 只是要在 以人 为本的基 廷教授认为应更 多地 引导学生去询 问、 去发现 、 去欣 赏, 而不 是着重于 础上改进 我们的课 程体 系和教学方法 . 消除现有教 育的“ 应试 ” 弊端 . 说教 , 这样才能使学 生有更真切 、 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各方 面都主 使学生 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 、 使他们 的知识学 习提 升到一 个更高的层 动发展 ; 他还批评 了那种不 是靠学生体味到 、 感悟到 而是 硬塞的教育 , 次, 让他们在掌握知识 的同时 , 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也得到发展 。 使学生 认为这是一种赤裸裸 的 、 远离心灵 的 、 很肤浅 的、 低 水平 的、 零 效果 的 不止具备知识 和能力 . 还要有对科学真理 的崇 尚 . 对祖 国 民族的热爱 . 或接近零效果 的教 育 . 他认为我 们 目前的德育效果 比较差 . 一个重要 对生活 的执着 、 对创造 的热情 因由就是方法上的赤 裸裸 2 . 2 素质教育 的着重点在心理品质 的培养 1 . 2 就素质教 育形式 而言 素质教育关注 的不只是知识 而是重视通过教育改善人 的思维 品 张楚廷教授认为素质的培养 中不 只是有 显性 的教育 . 还应该有隐 质以及人的非认知心 理品质 ; 它在认 可知识 与才能的重要性 、 必要性 性 的教育 , 而后 者的作用有 时比前者更重要 . 隐性文化通过 静态和动 的同时 , 更 着重 于人的质的发展 , 把 知识 、 能力 、 素质统一起来 : 它所 特 态来形成 , 它是一种观念文化 . 是通过 心灵传 递到课 程 . 是更强有力 的 别强调的是 学生的非认知 心理 的培养 和完善 . 它重视学生认知心理 和 人文教育 ;他认为那种贴标 签式的教 育实在 是太 缺乏教育意味 的、 拉 非认 知心理 的协同发展 。如果忽视非认知 心理 系统的作用 , 素质教育 大 了与受教育者距离的教育。因此 。 为使学 生在校 园里就能感受到 自 的主要 部分将 落空 , 因而所有有利 于情感健康 、 有 利于信念形成 、 有利 己的民族和 国家 .他们在校 内修建古代文化 名人 如屈原等的雕塑 : 在 于心理健全 的方法应特别 注重 。 图书馆 大厅制作 了体现中华几千年历史的巨幅浮雕 : 同时保护校 园内 2 . 3教师素养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至关重要 的历史 遗址 和古籍 ; 在学 校课 程中提高 中国古典文学等 的地位 : 邀请 教师 的个 人素养对 于素质教育来说是 非常重要 的 .在素质教 育 全国知名的学者 、 艺术家做讲 座 : 举办全 国性 学术会议 和全 国性活 动 中, 教师不是简单地塞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 。 而是要 以渊博 的知识 、 乃至 国际会议 , 让学生体验到国家、 看到世 界 ; 他认为这些东西本身包 独特 的见解 、 广 阔的视 野引导学 生 . 教 给学生学 习 的方 法 、 思 维 的方 同时教师要 以高 尚的品德 和健全 的人格 . 以自己的大度和 自 信并 含着对学生 的许多教育资源 . 极可能给一个学 生更好地体验 自己民族 式 : 精神 和文化 的环境 .极有可能使学生更易感受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并 引起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 培养学生对知识、 对科学 、 对生活 、 对 事业 、 对 国家和 民族 的热爱 ; 对他人 的尊重 、 关心 , 因此 , 我们 必须通过完 善 产生对 自己民族文化的尊重 . 对 自己民族 尊严 的崇 尚 教师的继续教育体制和提高继续 教育的质量以提 升在 职教师 的素养 1 I 3 对于教师和学校管理在素质教育 中的地位和作用 2 . 4校园文化建设 的重要 意义不 可忽视 张楚廷教授认为学校素质教育成 功与否 最终取决于教师 的素养 .
以浅近和优美传递深刻——张楚廷《教育哲学》读后
形而上 的书籍 , 可改变我们 的思维 方式 , 或 甚至影 响 阖 , 浅 出, 深入 充满灵性 和智慧 的美好 。作 者的哲学
到我们的人 生 旨趣 和态度 。由此 , 我开始了我的教育 充满着结构美 、 语言美和意境美 。
哲学阅读之旅 。
一
3深厚 的哲学情 结 .
、
《 育哲学》 教 的主要观点赏析
的逻辑 、 优美 的语言方 式 、 意且极 具个性 的言说 , 地谈起德 国哲学 的繁荣 ,对 于德意志 民族乃 至全人 诗 类 的意义 。
他说 ,在德 国, “ 自康德 以后 , 它拥有 多少位 世界
对“ 的研究是 所有哲学必须 面对 的一个核心 顶级 的哲 学家啊 !……与那些 世界顶级哲学 家 出现 人”
作者 的哲学探究过程 在欲罢不能 的层层追 问中 他 十分 推崇 恩格斯 的论 断—— “ 个 民族要 想 一
《 教育哲学》 一共有 8章 6 节 。作者通过考察和 展开 。这种不懈追问 , 9 源于其浓烈 的哲学情结 。 反思我 国教育 的种 种现状 ,提 出了教育要 回到教育
的最基本 , 即人本 身上来 的观点 ; 于对 于人 的最基 登上科学的高峰, 基 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这里 ”
第二个理 由则 是我在读 书批 注中写到 的 :作 为
教研 人员 , 乎需 要一 些 “ 而上 ” 确 形 的书 籍 , 一些 时 , 做 他也试 图构建和呈现美的哲学 。哲学 之美 主要寓 “ 形而上 ” 的思 考 。“ 形而上者谓之道 , 形而下者谓之 于思想 内容和表 现形 式之 中。作者用 自己独有 的方 器” 。所谓“ 与“ ” 道” 器 二者之间 的关系放在教 育教学 式表达 自己的思想 , 形成 了个性鲜 明 、 入问题本质 深 领域来看 , 应该就是观念与技术的关系吧。多读一些 的内容体 系。他对天 、 、 、 地 人 我及教育的论述纵横捭
张楚廷大学教育思想探析
集 中注意力于人的发展时 , 它 的基本立足点 就牢 靠 了。 ” [ 1 l 张楚廷先生在主政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涉外 经 济 学 院期 间始 终倡 导 “ 生本” 与“ 师本 ” 的治 校理
念。 生 本 即 以学 生为 根本 , 以学 生 为 中心 , 以学 生
生 的生命个体 , 大学也是有生命灵魂的大学 ; 始终 强调大学 的学术 自由与 自由教育 , 二者应贯穿于
“ 要想办一流的大学 , 需从建设一流的师资人
手 。有 一 流 的学 者 , 才有 一 流 的学术 、 一 流 的学科
两种 , 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 , 一种是
以认 识 论 为 基础 , 另 一种 是 以政 治论 为 基 础 。 ” ”
和一流 的学 校 ; 若没 有一 流 的学 者 , 一切 全没 有 。 ”
人, 这 是 大学 的一 切命 题 的演 绎 出发 点 。 ” I 2 ] 张楚 廷 先生一贯主张将大学的“ 人” 字 写得 更 大 , 写 得 更 像人 , 让 学生 的个 性 得 到 张扬 , 主 张培 养学 生 的 自
教学 的 , 都是 围绕培养人 、 发展人和提升人 的 , 大
学 的各 项工 作 最终 是要 落 实 到培 养人 这 一根 本 任
的基点。学校 的工作人员 , 包括干部教师 , 也包括
学校领导都要做到理解 、 信 赖 和 尊 重 学 生 。 只有
这样 , 学生 才会 心之 所依 、 所系 、 所往 , 并将 这 所大
学视 作 心灵 的故 乡。
二、 大学应 有思 想与 生命 灵魂 “ 在2 0 世纪 , 大学确 立它 的地位 的主要途 径有
反; 有 了学 生 , 教 师 和 学 校事 务 日益 繁 杂 , 这 才 需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作者:王洪才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6年第05期摘要:张楚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对高等教育研究功力颇深,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是高等教育“批判-行动研究”的典范,中国实践教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他的全部教育学思想都凝聚在“教育学是人学”这个基本判断上,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真人”教育目标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力行之,《教育工作者的自省》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
支撑他的“教育学是人学”思想的三个基本假设是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信念,这种关于人的信念不仅是他教育改革的不竭动力,也是他的教育学术思想创作的活力源泉。
科学地理解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是人学”思想,能够为我国教育学思想体系建设筑牢地基,同时也呼唤更多的学界同仁参与到教育学思想体系大厦的建设中。
关键词:张楚廷;教育学;人学;《教育工作者自省》;实践教育学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5-0004-05收稿日期:2016-08-2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研究”(13&ZD052)。
作者简介:王洪才(1966-),男,河北永年人,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研究方法论和现代大学制度研究。
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是我国教育学界的宝贵财富,研究和整理张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对于提升和完善我国教育学思想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因此,如何认识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就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笔者与张楚廷先生的长期接触及对张楚廷先生教育思想的研读心得,在此试谈一点个人的领悟体会。
一、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代表人对“张楚廷先生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这个论断,在教育学界大概不会引起多少人质疑,但对张楚廷先生属于哪一个类型的教育学家则可能分歧比较大。
仅从张楚廷先生著作等身这一点看他就足可以配得上“教育学家”的称号,①但我不认为他是一种学院派的教育学家,而是属于实践派的教育学家,所以我一般把张楚廷先生归为实践教育学一派,而且是作为“批判-行动研究”的代表人物出现的,②当然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1]。
张楚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
定 智 慧。勿 宁说 ,智慧 的意 义 即在于 敞 开人们 追 有人说 智 慧 即哲 学 ,但 这里 的哲 学 不等 于哲 学
求真 理 的勇气 与胸 襟 。
学说 。海德 格尔说 : “ 我们 长 年 累 日地钻 研 大 思 想
家的论文 ,这样 的事 实 也 根 本 没 有 保 证 我们 在 思 ,
我这 个做 学 生 的就觉 得 羞愧 了 ,因我 就没 有先 生那 种 在 问题 面前 的专 注 与谦 逊 ,更 没有将 问题 随 时记
下 以便 进 一步 思 考 的习惯 。 “ 际上 ,所 谓 哲 学 意 识 就是 问题 意 识 。活 跃 实
的教学 就应 当是充 满 了 问题 的教 学 ,生 动 的教 学就
足 。 大 体 划 分 一 下 , 可 以 说 ,前 一 个 二 十 年 , 我 操
个使用 哲 学 这 个 词 ,并 称 自 己是 哲 学 家 或 爱 智 者
的 ,是 毕 达 哥 拉 斯 ;因 为 他 说 过 , 只有 神 是 智 慧
的 ,任何人 都不是 。 ( 欧 根尼 ・ 尔修 :《 名哲 ” 第 拉 著
维普资讯
1 0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20 0 8年第 4 ( 期 总第 10期 ) 1
是 问题构成 的空 间 。 [ ( 0) ” ]3 P5 从先 生教学 的课 堂上 ,我们 真实感 受 到了这 种 问题 空 间。先生 的 《 程 与教学 哲学》 是在 给我们 课 第一 届博 士生讲 授后 出版 的。 回想起来 ,课 堂那 种 问题 空间尤在 ,在这 问题 氛 围的带动 下 ,我这位 平
甚 至根本 没有 保证 我们 已准 备 去学 习思 。这种 研 究 哲学 的活 动 最 为顽 固地 给 我 们 造 成 假 象 :我 们 在 ‘ 弄哲 学 ’就是 在 思 。 - 弄 哲 学 是 占有 与把 玩哲 学 ”1 J
教育哲学参考书目
第二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
第三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
第四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准
第二编教育生成论
第四章教育本体论
第一节哲学本体论
第二节教育本体论
第三节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第五章教育主体论
第一节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
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主体的认识和形成
第九节人被考察得怎样了
第三章关系中的人第一节源自于关系第二节时代与人的关系
第三节关系与人的存在
第四节人创造了关系
第五节关系给人带来了什么
第六节人怎样变小,怎样变大
第七节人与个人
第八节主客体关系
第九节关系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章人发展什么
第一节关于功利
第二节教育服务与服务教育
第三节美育的功能
第四节语言教育
第五节发展人的可发展性
导论
教育哲学的必要性
哲学的分支领域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哲学的追求
哲学视野中的教育
选读文献
第一章理念论与教育
理念论的发展
现代理念论的发展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理念论
对教育中理念论的批评
柏拉图:《理想国》
康德:《论教育》
选读文献
第二章实在论和教育
古典的传统
现代实在论的发展
当代实在论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实在论
对教育中实在论的批评
高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哲学研究丛书》总序戚万学
序朱小蔓
第一章导言:科学时代教育哲学的生存论向度/1
教育的危机与致育哲学的任务/1
科学时代图景中的教育形象/4
科学时代教育整体性的建构/7
走向人的自觉张楚廷教育思想历程研究
2、多元化培养:未来的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培养,包括课程设置、 教学方式、实践平台等多个方面。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 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3、全球化合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未来的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 合作和交流。通过与国外高校、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 发展空间和机会。
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末,当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人们越来 越意识到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推行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 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例如,美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课程,甚至成立了 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
三、国内外现状
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都得 到了广泛的和重视。各级政府和学校积极推动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开展,通过 政策扶持、课程建设、实践平台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技术化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化 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数字化工具,改进教学方式和内 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内容三பைடு நூலகம்
教育走向人本,当代中国教育自 觉的回顾与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 教育体系不断进化,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然而,这些变 化并不意味着教育的问题已被完全解决。本次演示将从教育走向人本和当代中国 教育自觉的视角,对当前教育发展进行回顾与反思。
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二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两个重要的教育方向。就业教 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顺利进入职场并适应工作环境;而 创业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能够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张楚廷“人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
张楚廷“人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张楚廷,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致力于推广“人主义”教育思想,提倡在教育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张楚廷“人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历史贡献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究和研究。
一、张楚廷“人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张楚廷的“人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位的教育观。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整个人的素养提升,让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应对社会生活所需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内心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人主义”教育思想,在张楚廷的理念中,其核心是“尊重人性,弘扬人文”。
他认为,传统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重视知识而轻视人的发展,忽视了人性的尊重和人情味的表达,导致很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到无趣、枯燥乏味,甚至厌烦、反感该过程。
因此,他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个性差异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开放、思辨性强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人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二、张楚廷“人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张楚廷的“人主义”教育思想,是中国当代教育思想中的一大创新。
他在教育界推广这种教育思想,长期倡导贯彻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道德、身心健康等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拥有开放、创新、批判性的思维,成为中国未来的栋梁。
张楚廷在推广“人主义”教育思想的时候,还大力推进教育改革。
他主张把学校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学校管理方面,他推动高校民主管理,争取尽可能多的自主权,让教育体制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在课程改革方面,张楚廷开创了“文化心理学课程”,旨在探索人的文化思维与情感心理之间的关系。
三、张楚廷“人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张楚廷“人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命哲学视角的本土高等教育观——对张楚廷教授《高等教育哲学》
生命哲学视角的本土高等教育观——对张楚廷教授《高等教育哲学》的思考作者:何云辉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何云辉(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面对多元价值取向的复杂社会,人们对大学本质、功能与价值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甚至异化。
张楚廷教授的《高等教育哲学》“以生命论为基础”系统地构建了人本主义的本土高等教育观,回答了许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实问题;用生命哲学阐释了大学的起源;他还突破了“适应论”,论述了教育的超越本能,张扬了大学的个性;他甚至为大学准确把脉,无情地批驳了阻碍大学健康成长的毒瘤,为大学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哲学;生命哲学;高等教育哲学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1)02�0166�03作者简介:何云辉(1974 ̄),女,湖南望城人,硕士,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讲师。
哲学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有普适意义的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并体现着时代精神。
哲学和教育既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包容的。
杜威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提出:哲学乃是“教育的一般理论”,“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1](P196)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了社会的轴心。
因此,大学被赋予更多的特殊使命。
然而,面对多元价值取向的复杂社会,对大学本质、功能与价值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甚至异化。
如何复归大学的理想与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体系的前提,大有开展学术争鸣的必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主要有“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人本论哲学”等观点。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应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入手。
“人类在逐步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本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教育。
”而哲学是“追问的学说,不停留于表面是它的品格”,“人如此智慧地走向哲学,又正在走向的过程中更加智慧”。
[2](P5)张楚廷教授的《高等教育哲学》[3]是对高等教育自由思索的结果,也是深入感受时代精神的结果,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研究本土高等教育哲学的著作。
张楚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模板
张楚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摘要]张楚廷先生的哲学思考是“学问”的过程,体现了哲学的智慧本性;他通过考察和反思我国教育学思考的观念事实,主张回到教育的最基本,即人本身上来;对于人的最基本的哲学思考,促使他构建了“教育公理”;他的教育哲学反映了其不懈的理想与现实追求,即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张楚廷;教育哲学;思想一、哲学寻思:“学问”的过程古希腊人认为哲学是“爱智慧”,据说,“第一个使用哲学这个词,并称自己是哲学家或爱智者的,是毕达哥拉斯;因为他说过,只有神是智慧的,任何人都不是。
”(第欧根尼?拉尔修:《着名哲学家生平和思想》卷1第12节)在此,“爱”为追求之意,追求什么?追求真理。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
爱智慧就是爱真理,而爱真理是开放性的追求、探求真理。
在这里,智慧是苏格拉底那种“我自知我无知”的状态,只有这样的“无知”才能激起对真理的渴望。
因此,智慧是思,是沉思,它保持人们的惊异与深沉,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之事也能穷究其根由。
所以,智慧不同于人们一般的“知”,即使你学富五车也并不一定智慧。
勿宁说,智慧的意义即在于敞开人们追求真理的勇气与胸襟。
有人说智慧即哲学,但这里的哲学不等于哲学学说。
海德格尔说:“我们长年累日地钻研大思想家的论文,这样的事实也根本没有保证我们在思,甚至根本没有保证我们已准备去学习思。
这种研究哲学的活动最为顽固地给我们造成假象:我们在‘弄哲学’就是在思。
”弄哲学是占有与把玩哲学知识,它只是在哲学的外围圈子围绕着哲学转。
‘思’是进入哲学,进行哲学思考,是创造性的发问与沉思。
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哲学探究过程正体现了哲学的本性。
他说:“学问一词,意即知识、学识。
从词的结构看,当把学视为谓词时,‘学问’意即学习着问。
这样,学问与‘学问’的含义就有所不同了。
可是,‘学习着问’即‘学问’与学问却有着十分紧密的。
这种表明汉语中学问一词有其科学含义,他包含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张楚廷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要义浅析
价 值 而 贯 穿 始终 , 面 而 深刻 , 当 代 中 国教 育 思 想 体 系 中具 有 重 要 理 论 和 实 践 价 值 的 学 术 资 源 。 全 是
【 关键词 】 以人为本 ; 张楚廷 ; 素质教 育; 要义
21 0 0年 1 O月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J u a o o t w s Un v ri f ce c n e h o o y o r l fS u h e t ie st o in e a d T c n lg n y S
0ct2 0 . 01
【 分类号】4 1 【 中图 c o一 1 文献标识码 】 3 A
【 章编 1 2 46 (11 0 - O6一 5 文 号】6 — g1 2 1 )5 Og O 7 3 33
On S meMao inf a cso HANG h ・n ’ o j rSg ic n e fZ i C ut g S i
a tn in t n o sd r d q a i — re td e c to o t u u l .Th o g e p r s a c e nd e p o a t t oa d c n i e e u l y o in e du ain c ni o sy e o t n r u h d e e e r h sa x l r —
院办成首 批进 入 “ 1 程 ” 2 1工 的全 国重 点 建设 大学 。 因此 , 张楚 廷被誉 为 建 国 以来最 有 治 校 成 就 的校 长 教育 家之 一 。“ 朱九思 为 政 治家 , 楚 廷 为 学 问家 , 张 曲钦 岳为科 学 家 , 同样成 为当今 中国最杰 出 、 有治 最
论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通论》-最新范文
论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通论》摘要:随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大学不断增多,暴露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人们对于大学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人们质疑大学缘何而产生,缘何而立足,缘何而发展?人们在戳大学的”脊梁骨”!高校建设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迎合增长和稳定的需要,却置大学力量的生长之源于不顾。
本文通过学习张楚廷《高等通论》,对书中”大学力量的源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进而来论述大学力量的来源、大学力量的生长之源以及大学力量的生成过程。
关键字:现代大学,高等教育,大学力量的源泉一个人能够挺直腰杆,不只是借助于双肩的用力,也只不是依靠意识的控制,关键在于他的脊梁骨是健康的、有用的。
现代大学如同人一样,也是有脊梁骨的,而且是主心骨,是支撑大学挺直”腰杆”的力量。
跟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多,越办越大,学院纷纷升格为大学。
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不成熟的大学办学理念,使得高校建设与大学本质脱节,大学受到人们的议论与质疑。
大学的脊梁骨到底是什么?大学依靠什么来提供”元学习”的东西?大学的力量在哪里?这些问题都能在张楚廷先生的《高等教育哲学通论》一书中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也将结合张楚廷先生的教育思想,简单分析大学的力量。
一、相关基本概念说到力量,除开人们最容易想到的物理意义上的力之外,最常见的还有无形的权利和权利。
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权力可能是外赋的,也可能是强占的;权利是天赋的,是”自有”的。
权力,”可以作用于他人,并带有强制性”,权利,并不施加于他人。
”权力可以拥有,也可以丢失”,权力不具有像思想权、生存权等权利的自有性,当然也就可以丢失了。
第三种力量,权威,既不同于权利,是自有的,也不同于权力,是外赋的。
权威,是后生的,它的产生”必然是与他人关联的结果,是他人的信服造成的”。
权威产生的力量不是”强制而生的力量”,而是”因他人的信从、认同而产生的力量”,是一种”犀利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爱萍
陈娟
连洁平
从哪里考查教育 人是什么 关系中的人
人发展什么
教育特性
人的问题 &
教育特性
讲课计划 09.05.12
陈晓静
陈雅丽
朱丽婷
教育公理
自由教育 教育社会性问题 END
完
一些感想
❖ 读完一遍混乱了就对了。 ❖ 我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的什么。 ❖ 亦幻亦真的境界。 ❖ 从中收获的快乐大于知识的获得。
——张楚廷.教育哲学,P3
谢谢!! 敬请批评指正!!
完
互动页面(05.05)
1、教育的目的 2、教育是什么 依存和依附 3、教育独立说 如何从教育自身看教育? 双重解释理论 4、反身性、自反性与自我反身性 5、如果教育和政治经济谁也不决定谁,那么教育的反作用也是不成立的。 教育是怎样为政治服务的?
我们这一组(排名不分先后)
❖ 最佳统筹奖:王爱萍 ❖ 最佳组织奖:陈亚丽 ❖ 最佳逻辑严谨奖:陈娟 ❖ 最佳认真学习奖:朱丽婷 ❖ 最佳技术奖:连洁平 ❖ 最佳情感支持奖:陈晓静
每个学科都像一颗大树那样,一方面向天上 伸展,另一方面其树根也向地下伸展。人们 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它向上伸展的树干和枝叶 ,比较不容易看到的是它向下奋力伸展的树 根。
张楚廷的教育哲学 (上)
厦大教育研究院
2009.05.12
王爱萍 陈晓静
陈 娟 连洁平 陈雅丽 朱丽婷
目录
• 张楚廷先生生平简介 • 《教育哲学》基本框架 • 讲课安排
张楚廷先生生平简介
(1937-)
湖北省人 。1955年考入湖南
师范学院数学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79年以后,历任数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后研
❖ 社会以辅导的方式去善待教育?
❖ 如何平衡特殊性和普遍性? ❖ 是谈类的人还是个体的人?
C
先后承担多项科研任务,,曲钦岳为科学家,同样成为当 今中国最杰出、最有治校成就的校长教育家”。-眭依凡
哲学是问了又问,问了一层又一层,问 了一程又一程,问了一成又一成……哲 学不仅问天、问地、问人,而且最重 要的是自己问自己,只问天,是物理 ,只问地,是地理,只问人,是伦理 ,问这一切并进而问自己,这才是哲 理。
——张楚廷
❖“从最基本的意义来说,‘人是什么 ’,或者,‘生命是什么’,无疑是 教育必须面对的第一问” P24;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抓住了这个 根本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P27。
《教育哲学》框架 从哪里开始考察教育
人是什么 关系中的人 人发展什么
教育特性
教育公理
自由教育
结
教育社会性问题
语
讲课计划 09.05.05
对口、适应、超越——张`高等教育哲学 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潘先生 6、是否存在一些真理性的东西适用于所有的时空?
互动页面
❖ 语言仅仅是工具吗?
❖ 批判唯物主义,又用唯物主义来解释?
❖ 存在决定意识? ❖ 教育成为人必需品的条件? ❖ 上层建筑与教育关系? ❖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 自由是人的本性? ❖ 求知中内在努力和外在教育关系? ❖ 自由教育是否有万能之嫌? ❖ 教育是什么? ❖ 自由教育相对与非自由教育吗?自由教育相对于职业教育
习教育学,并任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任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 至2000
年。现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长。
A
现任学术职务有: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 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B
著述:学术著作80余部,其中独著30余部,涉及到哲学、教育学、 心理学、数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