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四年级品社下册教案
四年级品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第1课:我们的社区第2课:公共场所礼仪第二单元:尊重他人第3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第4课:关爱残疾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课时第一单元:2课时第二单元:2课时六、第三单元:团队合作第5课:团队合作的力量第6课:团队活动设计与组织七、第四单元:面对困难和挫折第7课:困难与挫折的认识第8课:培养抗压能力,做坚强的人八、第五单元:热爱生活第9课: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第10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实践环节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活动、抗压能力展示等。
十、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感悟社会知识。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4.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的环境》中的第11课《爱护我们的家园》。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保护家园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呈现:(2)观看视频,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每组提出至少三种方法和途径。
3.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如何减少塑料垃圾污染?(2)引导学生从源头减少、分类回收、提倡环保产品等方面思考,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现状和保护方法。
2. 例题解答过程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写一篇短文。
2. 附加作业:开展一次家庭环保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收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科技的最新进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将环保行动落实到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全一册教案
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家乡》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与家乡发展2. 《社会与我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规范与秩序3. 《公共设施与公共秩序》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公共秩序的意义与维护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维护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3. 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共秩序的维护。
2.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共设施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践作业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提问:“你们了解我们的家乡吗?家乡有哪些值得自豪的地方?”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介绍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让学生了解并热爱家乡。
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分析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培养学生关爱公共设施的意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举例说明公共设施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共同讨论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设施?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关于家乡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我们的家乡与社会2. 内容: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家乡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
2. 答案要点:海报内容要包括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生态环境保护方法等。
设计美观、简洁,具有宣传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品社四下精品教案
品社四下精品教案以下是一份品社四下精品教案,超过1200字。
◆教学目标:1.了解品社四下的教材内容,并能够理解和运用其中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品社四下的教材内容,包括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二、展示教学目标(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并解释每个目标的重要性。
三、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品社四下的重点知识点。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记忆效果。
四、讨论与分析(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教材中的一个社会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的案例或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
五、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小组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互动。
六、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重要观点和问题。
学生可以记录下来,作为复习和进一步学习的参考。
七、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影片、上网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和研究本节课的主题和相关问题。
八、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本节课所讨论的社会问题,并撰写一篇辩论文章或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等方式,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不同职业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劳动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白各种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劳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材料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职业?这些职业有什么特点?2.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的。
3.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尊重不同职业的人?(2)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4. 情景模拟:(1)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不同职业的角色。
(2)学生通过模拟,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讨论如何尊重不同职业的人。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案例分析环节,要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九、教学反思: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
2. 邀请职业人士到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职业经验和心得。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五课《我们的邻居》:学习与不同邻居相处的方法,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
2. 第六课《团结就是力量》: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3. 第七课《规则与秩序》:学习遵守社会规则,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4. 第八课《爱护环境》:教育学生关爱环境,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5. 第九课《交通安全》:了解交通规则,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3. 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
4. 期末考试:设置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第五课《我们的邻居》2. 第二周:第六课《团结就是力量》3. 第三周:第七课《规则与秩序》4. 第四周:第八课《爱护环境》5. 第五周:第九课《交通安全》六、教学内容1. 第十课《网络交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会在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2. 第十一课《预防犯罪》:教育学生远离犯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第十三课《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社会第1课:我们生活的社会第2课:社会中的规则第二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3课:什么是价值观第4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沟通技巧。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我们生活的社会第1课:我们生活的社会第二周:社会中的规则第2课:社会中的规则第三周:什么是价值观第3课:什么是价值观第四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4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五周:总结与复习对前四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我们的道德观第5课:什么是道德观第四单元:我们的法律观第7课:什么是法律观第8课: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通过模拟情景,体验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八、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沟通技巧。
4.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道德和法律的应用。
九、教学计划:第五周:什么是道德观第5课:什么是道德观第七周:什么是法律观第7课:什么是法律观第八周: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第8课: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第十周:总结与复习对前八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四下品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
3. 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社会生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 第二课时:学会与人沟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3. 第三课时:尊重不同的文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文化。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4. 第四课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社会生活的奥秘。
2. 运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与人沟通、交往。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文化案例,提高文化素养。
4.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程度。
2. 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3. 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程度。
五、教学课时:1. 第一课时:认识社会生活(1课时)2. 第二课时:学会与人沟通(1课时)3. 第三课时:尊重不同的文化(1课时)4. 第四课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1课时)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拓展(1课时)六、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交往。
3. 引入文化差异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4.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2012-02-02 16:47主题一我们的约定第一课时做游戏讲规则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有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教学准备:1、人头像2、卡片3、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1、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喜欢玩这些游戏吗?2、师:按着这些规则我们来玩《画鼻子》游戏好吗?3、学生做游戏。
4、师:你们高兴吗?如果不按这些规则做会怎样?师: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没有了规则,就没了趣味性。
除了游戏中有规则,生活也有规则,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交流《做游戏讲规则》。
二、新授1、师: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学校,看看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2、谁来给讨论订规则,同桌之间讨论。
3、汇报。
4、师:我们学校根据这些规则制定了学校规则5、师:这些规则有什么好处?6、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感受到了什么?7、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除了学校生活、还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在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作业,去寻找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下面我们前后讨论、交流好吗?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最后由一位同学表演、指挥交通手势同学一起做。
师:我们既然学会这些手势,就要按着这些规则去做。
我们一起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
”我们要宁等一分钟,不抢一秒钟,如果违反规则:轻,不仅会失去健康;重,还会失去生命。
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探讨、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三、巩固师:如果你看到有人正在违反了这些规则,你们应该怎样做?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要遵守规则,找规则,方法很多,生活处处有规则)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做游戏讲规则》。
那么这些规则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假如没有这些规则行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交流。
第二课时班级制度大家定教学目标:结合学校本学期的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拿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活学习有规则这个活动是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拓展性活动。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相互尊重、协作、共同进步。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学会倾听、理解、关爱他人。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基本道德规范第1课:尊敬师长1. 了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和表现2. 学会尊敬师长的方法和技巧第2课:关爱同学1. 了解关爱同学的意义和表现2. 学会关爱同学的方法和技巧第二单元:团队合作第3课:团结协作1. 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 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第4课:公平竞争1. 了解公平竞争的意义和原则2. 学会在竞争中保持公平、诚信的态度第三单元:人际交往第5课:倾听理解1. 了解倾听理解的重要性2.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第6课:关爱他人1. 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表现2. 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规范。
2.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表现,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估他们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2. 辅助材料:案例、图片、视频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六、教学安排第1-2周:第一单元基本道德规范第3-4周:第二单元团队合作第5-6周:第三单元人际交往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基本道德规范的掌握和应用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3. 人际交往技巧的提升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2. 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公平、诚信的态度3. 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做到倾听理解和关爱他人八、教学活动设计六、七年级:1. 课堂讲解:讲解道德规范、团队合作和人交往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中的第一课《社区——我们的家园》。
本课详细内容包括:社区的构成、社区的功能、如何在社区中和谐共处以及我们能为社区做些什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3. 教会学生如何在社区中与邻居和谐共处,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社区的功能,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社区地图、社区活动照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社区活动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社区中的有趣经历,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社区的构成、功能,让学生了解社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1)让学生观察社区地图,认识社区的各个部分。
(2)讲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我们能为社区做些什么,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份社区活动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构成地理位置与范围人口与设施2. 社区的功能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社会交往3. 和谐共处的方法尊重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参与4. 我们能为社区做的事保持环境卫生参与社区活动帮助邻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美好社区”为主题,画一幅画,展示你对社区的理解和期待。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社区的认识和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中的第一课《走进社区,认识你我他》。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的定义、社区的组成、社区的特点、社区的作用以及如何参与社区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解社区的组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热爱社区的情感,提高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社区的定义、社区的作用。
教学重点:社区的组成、特点以及如何参与社区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社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社区的定义、组成、特点,让学生对社区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社区中的所见所闻,讨论社区的作用。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依托,讲解如何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列举身边的社区活动,并进行讨论。
7. 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社区、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定义: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共同生活、相互关联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 社区的组成: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等。
3. 社区的特点:地域性、共同性、多样性、动态性。
4. 社区的作用:提供生活便利、促进人际交往、传承文化、提高生活质量。
5. 参与社区活动的方法:观察、了解、参与、贡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描述自己所在社区的特点和作用,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我所在的社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型社区。
社区内设施齐全,有公园、超市、学校等。
社区居民关系融洽,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广场舞比赛、亲子活动等。
四年级下品社教案
四年级下品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5.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五课《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学习与不同国家、民族的朋友相处,尊重彼此的差异,促进国际友好交流。
2. 第六课《我们同属一个地球》:认识地球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会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3. 第七课《多彩的民族》: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 第八课《我们的传统节日》: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观念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道德判断力。
4. 运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道德实践评价: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如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等。
5.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五课《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课时2. 第六课《我们同属一个地球》:2课时3. 第七课《多彩的民族》:2课时4. 第八课《我们的传统节日》:2课时5. 第九课《生活中的是非善恶》:2课时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善良、诚信、勤奋等。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锻炼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美好品质第1课:善良的力量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善良,体会善良带来的美好,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内容:讨论善良的行为,分享善良的故事,进行分析讨论。
第2课:诚信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讲解诚信的定义,分析诚信的例子,进行诚信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美好品质。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好品质的意义。
4. 实践锻炼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美好品质运用到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与他人合作等。
3. 课后实践:关注学生将所学品质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成长。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材。
2. 辅助材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故事、视频等。
3. 实践道具:用于情境创设的道具,如道具物品、图片等。
4. 评价工具:学生表现评价表、小组讨论记录表等。
六、教学安排第3课:勤奋的意义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的含义,认识到勤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讲解勤奋的定义,分析勤奋的例子,进行勤奋的实践活动。
第4课:尊重他人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分析尊重他人的例子,进行尊重他人的实践活动。
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全一册教案
2024年辽师大版四年级品社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自然与人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的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1.1我爱我家1.2家乡的风景1.3美丽的祖国2.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2.1学校生活2.2校园里的朋友2.3我们的班级3.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3.1社区的变化3.2社区的规则3.3社区的服务4.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4.1我们的国旗4.2我们的国歌4.3我们的节日5.第五单元:我们的地球5.1地球上的生命5.2爱护地球5.3地球上的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素养和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1.1我爱我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步骤:1.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庭的关注。
2.讲解家庭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为家庭做贡献。
1.2家乡的风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步骤:1.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景照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2.讲解家乡的风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1.3美丽的祖国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步骤:1.导入: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祖国的了解,引发学生对祖国的关注。
2.讲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情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
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
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
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
”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自我认知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一、课程目标: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互助、关爱、宽容的品质;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式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观摩体验: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进行“友爱互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友谊故事并展开互助活动;2. 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4. 进行“感恩父母”教育活动,让学生写感恩信给父母,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5. 举办情绪管理工作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五、评估方式: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3. 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评估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评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社会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庭亲情教学重点: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感受家庭亲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 第二课时:学校生活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积极向上的态度。
3. 第三课时:我们的社区教学重点: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增强社区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4. 第四课时:公共秩序教学重点: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习惯。
5. 第五课时:环境保护教学重点: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感受社会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运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家庭、学校、社区、公共秩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品社》2. 辅助材料:PPT、案例、视频、图片等3. 设施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4. 课外读物:与本节课相关的书籍、文章等六、教学计划1. 第六课时:网络安全教学重点: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单元授课计划课题第一单元单元序号 1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初步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有关心体贴家人的意识。
教材及学生分析本单元共有三个学习主题。
紧紧围绕“生活中守规则”这一中心主题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学生的探究搭建了以个广度的平台。
三个学习主题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至深,从遵守游戏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到严格自律,随着探究活动的展开,学生的认识面不断扩大,认识点补断深入,从而对“生活中守规则”有了深刻的感悟。
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而获得感悟和体验。
难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习主题。
课时分配《我们的约定》4课时《做守规则的小学生》2课时《我做小小普法员》4课时复习 3课时共13课时时间周次:从第 1 周至 4 周日期从年月日至月日课时教案课题做游戏讲规则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2016年 2 月23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有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规则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教具等准备1、两只皮球;2、卡片;3、图片;板书设计游戏规则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做游戏(15分钟)二.游戏中有规则(10分钟)三.哪里还有规则(15分钟)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2、教师组织一次室内游戏,游戏准备:一组人多,一组人少;准备两只皮球。
3、教师宣布进行传球游戏,并有意错开两组的开始时间。
4、师生一起为刚才的游戏制定规则;参加比赛的两组人数必须一样多;听号令开始;传球时由前至后依次传,不得漏传;先传到最后的组赢。
5、重新玩“传球”的游戏。
1.请学生说说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与学生交流,不仅游戏有规则,你还发现哪里地方有规则?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自己在哪里发现了规则。
这些规则人们都是怎样遵守的。
1.请学生谈谈游戏的体会和心情,分析游戏的不足;如两组人数不等不公平;时间不同。
2.赛后谈谈自己的心情和体会1.学生交流学生交流从社会生活、家庭或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搜集到的各种规则。
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本课的主体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表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作业布置(按学生情况分层次设计)知识巩固题拓展、延伸题游戏中为什么要讲规则,如果不同学一起设计新的游戏,定下规则。
守规则将会怎样?教后反思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另外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有规则。
了解了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课时教案课题班级制度大家定教案序号 2授课时间2016年2月25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2、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3、通过制定班级制度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及公益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难点:每个同学对集体有一种责任感。
教具等准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板书设计班级制度大家定我是班级小主人教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30分钟)二、班级制度大家遵守(10分钟)1、同学们,说说近期我们的班级发展和表现情况?2、针对不足之处你有什么好的发展目标吗?或者是好的完善措施吗?3、分小组讨论、交流。
4、打开书第5—6页,看看教科书的同学是怎样做的。
读一读教科书上的学生写的卫生制度是怎样写的。
5、你看看书上的同学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6、你能不能针对班级发展情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并提出自己合理地建议。
7、请学生动手把你对班级的发展目标写下来。
1引导学生懂得,作为学生就要按照守则和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做事。
2请平时自律能力教好的同学组成“大眼睛”监督队,监督班级上同学是否做到遵守制度。
分小组讨论、交流。
制作成树叶的形状,写上自己的目标,贴成一棵树的形状。
通过制定班级制度、写倡议书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及公益活动的能力。
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按学生情况分层次设计)知识巩固题拓展、延伸题同学们自己制定或者完善一下班监督班上同学是否做到遵守制度。
级制度。
教后反思通过制定班级制度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及公益活动的能力。
课时教案课题公共场所守秩序教案序号 3授课时间2016年 2 月21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对公共秩序对社会重要性的了解。
2、激发学生以遵守公共秩序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反感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育学生懂得公共秩序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
教学难点: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一种社会行为,在学校里指导有一定难度。
教具等准备革命先烈自觉遵守秩序的故事板书设计公共场所自觉遵守为他人着想从自己做起教学设计第 3. 课时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20分钟)二、激情明理,深入理解公共秩序(30分钟)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30分钟)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2、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提问:有了公共秩序,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呢?小组讨论: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遵守与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1、教师叙述: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朱德元帅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2、说一说:战士们为什么要让朱军长先理发?你认为战士们的这种想法对不对?朱德军长会不会同意?为什么?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汇报:遵守与不遵守秩序的不同结果全班交流通过一系列的反面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明确公共场所守秩序不仅是有文明有教养的表现,而且关系个人的安危。
通过引导和先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深思,讨论为何要遵守公共秩序,同时反省自己在公共场所是否遵守公共秩序。
课时教案课题公共场所守秩序教案序号 4 授课时间2016年 2 月24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对公共秩序对社会重要性的了解。
2、激发学生以遵守公共秩序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反感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育学生懂得公共秩序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
教学难点: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一种社会行为,在学校里指导有一定难度。
教具等准备革命先烈自觉遵守秩序的故事板书设计公共场所自觉遵守为他人着想从自己做起教学设计第4课时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20分钟)二、激情明理,深入理解公共秩序(30分钟)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30分钟)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2、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提问:有了公共秩序,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呢?小组讨论: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遵守与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1、教师叙述: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朱德元帅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2、说一说:战士们为什么要让朱军长先理发?你认为战士们的这种想法对不对?朱德军长会不会同意?为什么?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汇报:遵守与不遵守秩序的不同结果全班交流通过一系列的反面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明确公共场所守秩序不仅是有文明有教养的表现,而且关系个人的安危。
通过引导和先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深思,讨论为何要遵守公共秩序,同时反省自己在公共场所是否遵守公共秩序。
作业布置(按学生情况分层次设计)知识巩固题拓展、延伸题再去收集一些公共场所的行为准则向伟人和榜样学习,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教后反思在教学中,学生不断地了解、熟悉生活中的规则,知道规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掌握制定和完善简单规则的基本方法,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会修订身边的规则;懂得规则贵在遵守的道理并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课时教案课题诚实守信教案序号 5授课时间2016年 2 月26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德贵自律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3、知道自律是一个文明人的最高境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教学难点:懂得自律是一个文明人的最高境界。
教具等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让学生课前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板书设计诚信是金教学设计第 5 课时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新课。
(5分钟)二、分组讨论,明“人无信则不立”的道理。
(20分钟)三、“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10分钟)四、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5分钟)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分组讨论:(1)“一诺千金”和“诚信豆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学生讨论并回答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通过讲故事、交流讨论等活动,懂得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并且号召同学们以诚信为做人的原则,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作业布置(按学生情况分层次设计)知识巩固题拓展、延伸题收集古近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故选择同学自己喜欢的名言,做一个诚信书签。
事教后反思这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
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自学。
3、讲故事环节,培养了学生表达、倾听能力。
4、举反例和夸夸身边人,这两个环节贴近生活,充分补充了教材内容,让学生更能够理解教材,便于学生在自己心中树立学习榜样。
5、《品德与社会》课程理念是贴近生活,重在体验,旨在导行。
本着这个理念,我设计了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更能把书本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做到了活学会用。
通过实践,效果不错,既活跃了气氛,又加深了理解,更贴近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