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脂类.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02-脂类

生物化学02-脂类
HDL按密度大小又可分为HDL1、HDL2和HDL3。 HDL1又称为HDLc,仅在摄取高胆固醇膳食后才在 血中出现,健康人血浆中主要含HDL2和HDL3。
载脂蛋白:脂质的增溶剂 脂蛋白受体的识别部位(细胞导向)
第六节 萜类和固醇类化合物
统称为类异戊二烯类(isoprenoid)
一、 萜类 P111
19c
★PUFA的研究价值
1、生物膜中多是顺式不饱和脂肪酸: 增加膜流动性 降低膜相变温度,抗寒冷
2、PUFA降低血脂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高和/ 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过低的一种 全身脂代谢异常
化验结果
分升
升 高密度脂蛋白<0.9毫摩尔/升(35毫克/分
3、 酵母固醇
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可转化成维生素D3。
三、 固醇衍生物 1、 胆汁酸
与脂肪酸或其他脂类结合(胆固醇,胡萝卜素)成盐,乳化 肠腔内油脂,增加脂肪酶作用位点,便于油脂消化吸收。
2、 类固醇激素
(1)肾上腺皮质激素(7种) (2)性激素 雄性激素:睾丸酮 雌性激素:雌二醇、黄体酮
主要内容: 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的结构 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④ 化学信号: PIP2 ,前列腺素等 ⑤ 保护功能:动物的脂肪组织,植物的蜡质
第一节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一、 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线形不分支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棕榈酸),n-十六酸,16:0
硬脂酸,
n-十八酸,18:0
花生酸,
n-二十酸,20:0
P83 表2-2
不饱和脂肪酸:1-6个双键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第二章 脂类

第二章 脂类

第二节 脂肪酸
• 1. 定义和种类:含长烃链的羧酸:饱和、不饱和、多 不饱和脂肪酸。一般不饱和键呈现顺式结构。 • 2. 结构特点:碳骨架线性结构,多偶数碳原子 ☺ 棕榈酸(软脂酸)16:0, 硬脂酸18:0, 油酸18:1∆9c,亚麻 酸18:3∆6c,9c,12c.p83-85 Tab2-2, p86 Fig 2-2 ☺ 物理化学性质:取决于脂肪酸烃链的长度与不饱和度, 如溶解度:越长则越低,熔点:越长越高,不饱和度 越高则越低。 ☺ 脂肪酸的乳化作用:脂肪酸盐具有极性头部,非极性 尾部,两亲化合物,在水中可以乳化脂肪。还有SDS, Triton X-100等。
第五节 糖脂
• 1. 定义:为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类相连形 定义: 成的化合物。 成的化合物。 • 2. 分类 鞘糖脂,甘油糖脂和类固醇衍生糖脂 分类:鞘糖脂 鞘糖脂, • 3. 鞘糖脂:指神经酰胺 原子之羟基被糖基化形成 鞘糖脂: 神经酰胺C1原子之羟基被糖基化形成 的糖苷化合物。单糖主要包括: 葡萄糖 半乳糖, 葡萄糖, 的糖苷化合物。单糖主要包括:D-葡萄糖,半乳糖, 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唾液酸等。脂 乙酰葡萄糖胺, 乙酰半乳糖胺 唾液酸等。 乙酰半乳糖胺, 乙酰葡萄糖胺 肪酸以16-24C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量羟基 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肪酸以 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脂肪酸。根据是否含唾液酸或硫酸成分,分为: 脂肪酸。根据是否含唾液酸或硫酸成分,分为:
p86
• 3. 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omega-6和3系列,人体不能合成。 • 4. 类二十碳烷:20碳PUFA是前体,前列腺素PG • 第三节:Triacylglycerol • 常温下液体,油,固体:脂 • 1. 化学通式: • 2. 甘油的beta碳原子:手性原子中心 • 3.物理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嗅、无味的固体或液体,密度 小于水 • ☺化学性质:

第二章 脂类(修改)

第二章     脂类(修改)

丁酸(酪酸)
butyric acid
C H COOH
3 7
-7.9
奶油
己酸(羊油酸)
辛酸(羊脂酸) 癸酸(羊蜡酸) 十二酸*(月桂酸) 十四酸*(豆蔻酸) 十六酸*(软脂酸) 十八酸*(硬脂酸) 二十酸*(花生酸) 二十二酸(山萮酸) 二十四酸* 二十六酸(蜡酸) 二十八酸(褐煤酸)
caproic acid
CH (CH ) CH=CH-CH -CH=CH-CH CH=CH-(CH ) -COOH
2 2 4 2 2 2 3
CH=CH-CH 2
-50
卵磷脂、胚磷脂
生物化学
脂类
9
二.甘油三酯
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又称:脂酰甘油,脂酰甘油酯) 由脂肪酸分子数,脂酰甘油分为: •脂酰甘油 (少见) •二脂酰甘油 (少见) •三脂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是动、植物贮脂的主要组分 •油:室温下液态 脂:室温下固态
物理性质
1.白色蜡状固 体 2.用氯仿一甲 醇提取
3.不溶于无水 丙酮 4.在水中易形 成微团
生物化学 脂类 26
化学性质 •电荷和极性 (pH=7 磷酸基团带负电荷)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甘油磷脂(不饱和脂肪酸)
过氧化物
聚合物(黑色)
生物化学
脂类
27
重要的甘油磷脂
1. 磷脂酰胆碱(PC) ⑴结构 甘油 磷酸 脂肪酸 胆碱
5 11
-3.4
16.7 32 44 54 63 70 75 80 84 87.7 ――
羊脂、可可油等
奶油、羊脂、可可油等 椰子油、奶油 蜂蜡、椰子油 肉豆脂、椰子油 动植物油 动植物油 花生油 山萮、花生油 花生油 蜂蜡、羊脂 蜂蜡

第二章 脂类化学

第二章 脂类化学

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
Ⅲ磷脂酰肌醇
Ⅳ心磷脂(双磷脂酰甘油)
• 二、鞘氨醇磷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磷酸与氮碱组成 的脂质。同甘油醇磷脂的组分差异主要是 醇,前者是甘油醇,后者是鞘氨醇且脂酸 与氨基相连。
• 磷脂的特性 1.溶解性:表面活性剂,双亲化合物(亲 油亲水)
氯仿+甲醇是提取磷脂的有效溶剂 2.解离:两性电解质,解离后磷酸基团带 负电,X基团带正电(见X的结构) 3.水解反应:碱解(皂化)、酶解
• 2.3.1、磷脂
复合脂中最重要的一族,磷脂为含磷的单脂衍 生物,分甘油醇磷脂及鞘氨醇磷脂两类。前者 为甘油醇酯衍生物,后者为鞘氨醇酯的衍生物 组成基团:脂肪酸、醇(甘油、鞘氨醇等)、 磷酸、其他基团
一.甘油醇磷脂(磷脂 酰甘油)
1.结构通式
命名:磷脂酰X X为其他基团,通过 磷酸二酯键与甘油连 接。 天然磷脂均为L型构 型。
3.电与热的绝缘体 电绝缘:神经细胞的鞘细胞
热绝缘:冬天保暖,企鹅、北极熊
4.信号传递:类固醇类激素 5.酶的激活剂:卵磷脂激活β-羟丁酸脱氢酶 6.糖基载体:合成糖蛋白时,磷酸多萜醇作为羰甘油脂
定义: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其中甘油三脂就是油脂。 一.脂肪酸: 1.性质 偶数、双键的位置 顺式 • 熔点与结构的关系:链长(长-高),饱不饱和 (饱-高)
三、分类:

糖脂
单脂 油 复脂

磷脂
单脂:是脂肪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高级一元醇)脱水缩 合所组成的酯类。
蜡: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幼植物体表覆盖物,
叶面,动物体表覆盖物,蜂蜡。 甘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最多的脂类,分为油和脂。
复脂:是脂肪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所组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即单纯脂加上磷酸等基团产生的 衍生物。

第二章 脂类

第二章 脂类
甘油糖脂 糖脂 鞘糖脂: 以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为代表。
1.鞘糖脂
• 是以神经酰胺为母体的化合物。 • 是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 成的 • 组成:醇(鞘氨醇)、脂肪酸、糖
(1)脑苷脂
脑苷脂由一个单糖与神经酰胺构成。
(2)神经节苷脂 是含唾液酸的鞘糖脂。
• 鞘糖脂是细胞膜的组分,其糖结构突出于质 膜表面,与细胞识别和免疫有关。 • 位于神经细胞的还与神经传递有关。
按皂化性质
可皂化脂质: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 (脂肪酸盐) 不可皂化脂质: 固醇类、萜 极性脂质
按极性
非极性脂质
(三)生物学功能
• 贮存脂质:
三酰甘油主要分布在皮下、胸腔、腹腔、肌肉、 骨髓等处的脂肪组织中,是储备能源的主要形式。
可大量储存 功能效率高 占空间少
• 结构脂质:
磷脂、糖脂、胆固醇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膜脂共同特点: 有极性头(亲水部分)和非极性尾(疏水部分)
• CAT(Catalase)
• 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
• VE
四、衍生脂
固醇类、萜
一般不含脂肪酸 属于不可皂化脂
(一)萜类
•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根据含有异戊二烯的数目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 三萜、多萜等。 •维生素A、E、K等都属于萜类,视黄醛是二萜,天然 橡胶也是多萜。
(二)类固醇
类固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分为固醇类和固醇衍生物类
胆固醇
•胆固醇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胆汁酸等都是胆固 醇的衍生物。
有关生物膜的两点说明:
• 生物膜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有静电力、疏水作

脂类

脂类

α
β
X: 胆碱,胆碱缩醛磷脂 胆碱,胆碱缩醛磷脂 乙醇胺,乙醇胺缩醛磷脂 乙醇胺,乙醇胺缩醛磷脂 丝氨酸,丝氨酸缩醛磷脂 丝氨酸,丝氨酸缩醛磷脂
④ 磷脂分子中有极 性头和非极性尾
凡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和非 极性基的化合物称两亲化合物 compound) (amphipathic compound)
2.鞘氨醇磷脂(phosphosphingolipid): .鞘氨醇磷脂( ): (1)结构: )结构:
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②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也称脑磷脂(cephalin) 也称脑磷脂(cephalin)
X: 乙醇胺
HO CH2 CH2 NH2
卵磷脂与脑磷脂在体内可互变
磷脂酰肌醇( ④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 ): 也称肌醇磷脂( 也称肌醇磷脂(inositol phosphatide) ) X: 肌醇
(2)防止脂肪肝。 防止脂肪肝。 (3)生物体内的甲基供体。 生物体内的甲基供体。 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②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也称脑磷脂(cephalin) 也称脑磷脂(cephalin)
X: 乙醇胺 HO CH CH NH 2 2 2
油酸臭氧化物
水解
CH3(CH2)7CHO + OHC (CH2)7COOH + H2O2
壬醛 壬醛酸
D.酸败(rancidity) 酸败(rancidity) 酸败的概念 :
酸值( )( ):中和 酸值(价)(acid number or value):中和 油脂中的自由 ):中和1g油脂中的自由 脂酸所需KOH的mg数。 的 脂酸所需 数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n 皂化价:完全皂化1克脂肪(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
n 皂化价可用于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分子量=1/[(皂化价/1000)/56/3]
单位为克的皂化价
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摩尔数 (脂肪酸的摩尔数) 甘油三酯的摩尔数
分子量 = 3 × 56× 1000 皂化值
n250毫克油脂完全皂化时需要47.5毫克KOH, 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规定:
1,3的位置不能交换
n 磷脂酰胆碱(X基团为胆碱) ——卵磷脂
O
O CH2-O-C-R1 R2-C-O-CH O
CH2-O-P-O-CH 2-CH2-N+(CH )3 3 OH
卵磷脂
如果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甘油基的3位碳,则为-型,2位则为-型。
自然界:L--磷脂酰胆碱
n★基本介绍 n“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 派生出来,意指“蛋黄”。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
液酸
神经酰胺
中性糖 N-乙酰半乳糖胺
神经酰胺
半乳糖 唾液酸
葡萄糖
n 甘油醇糖脂(glycosyl glycerides)—植物糖脂
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称植物糖脂。
n答案:884
2)不饱和双键产生的性质
①氢化(Hydrogenation)(反式脂肪酸) n 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作用。 n 氢化作用通常用于使液体油变成半固体或固体脂肪。
②卤化和碘值 n 卤化作用(Halogenation):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 发生加成作用,生成卤代脂。 n碘值(价):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n用碘值表示油脂的不饱和度。

第02章 脂类

第02章 脂类

顺式低于反式
脂肪酸堆积成的聚集体:完全饱和的脂肪酸堆积成 近乎晶体点阵分布的形式,疏水作用使之稳定;一个 或两个顺式双键干扰紧密堆积,聚集体稳定性减弱
双键多为顺式,少数为反式 ★ 增加膜流动性 降低膜相变温度,抗寒冷
II
化学性质: 可以发生氧化和过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在双键处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如卤化和氢化
蛋白质变性失活(SDS)
生化实验
(五)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 必需脂肪酸是指对人体的功能不可缺少,但必须由膳食
提供的两个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
亚油酸:ω-6家族PUFA原初成员
亚油酸→→γ–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花生四烯酸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类二十碳烷化合物的前体 ω-6家族PUFA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缺
FA):
(两个或两个双键)
亚油酸(2个) 亚麻酸(3个) 花生四烯酸(4个)
附: 脂肪酸的命名:
亚油酸 :18:2∆9c,12c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 P82-86
1、线形不分支,多16C~18C
2、碳原子数多为偶数 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 简写 18:2Δ9c,12c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在
④ sn – 系统是把甘油的手性β碳都看成是L-构型的
Fischer投影式里β碳的羟基应放在左边
(三)三酰甘油结构与类型
简单三酰甘油:R1,R2,R3相同 混合三酰甘油:R1,R2,R3不同 大多数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P92-93
H2C HC H2C
O O O
O C O C O C
R1 R2 R3
R:脂肪酸烃链
一般是4碳以上的 长链一元羧酸 包括甘油、鞘氨醇、高 级一元醇以及固醇等

第二章脂类

第二章脂类
22
化学性质
1. 水解和皂化: 2. 氢化和卤化: 3. 乙酰化:油脂的羟基化程度 4. 酸败:油脂的不饱和成分发生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 物并降解成挥发性物质。
23
5.脂质过氧化作用
96页
脂质过氧化:指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脂质的氧化变质,产生过氧化物。
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机体的损伤:
糖脂
甘油糖脂 = 脂肪酸-甘油-糖 (二酰甘油) 鞘糖脂 = 脂肪酸-鞘胺醇-糖 (神经酰胺)
42
鞘糖脂
43
三、萜和类固醇(非皂化脂)
110页
一般不含脂肪酸属不可皂化脂质,在生物体内 含量不多,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44
1.萜(terpene)
属于异戊二烯系脂类,不含脂肪酸,属不皂化物。 可分为:单萜、双萜、三萜、四萜、多萜。 植物中多数萜类具有特殊气味,维生素A、E、K等都属于萜类, 天然橡胶是多萜
第116页
脂蛋白(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蛋白质非共价键结合而成。 组成 载脂蛋白(脱辅基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脂质 分类 细胞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 是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以疏水性脂类为核心外部围绕着极 性脂类和载脂蛋白组成。
53
1、血浆脂蛋白(脂蛋白复合体,117页)
组分:磷脂酸(甘油+脂酸+磷酸)+ X 甘油醇磷脂(名称)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磷脂酰甘油 心磷脂 X
胆碱 乙醇胺 丝氨酸 肌醇或磷酸肌醇 甘油 磷脂酰甘油
32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lecithin)
由1分子甘油,两分子脂肪酸,1分子磷酸和1分子胆碱组成。 有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在蛋黄和大豆中特别丰富。 食品工业上广泛用作乳化剂。

第二章 第二节 脂 类

第二章 第二节   脂  类

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 成分,故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直接相关。 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前列腺素扩血管和收缩、 神经传导等。 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体内约70%的胆固醇与必需脂
肪酸酯化成酯,被转运和代谢。
2、类脂 又称定脂,其在体内的含量一般不随人体的营养状况 而改变。
磷脂:含有磷酸、脂肪酸、甘油和氮的化合物
鞘脂类:含有磷酸、脂肪酸、胆碱和氨基醇的化合物
糖脂: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醇的化合物
固醇类: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环化合物
脂蛋白:脂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二)功能
1、体内能量贮存形式 2、维持体温正常及保护作用 3、内分泌作用 4、节约蛋白质作用 5、机体重要的构成成份 6、其它作用: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备注 鱼肝油是动物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 酸椰子油是植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mg/100g)
食物名称 猪肉 牛肉 鸭蛋 草鱼 鸡肉 牛奶 奶油 羊肝 鸡肝 鲫鱼 含量 107 194 634 81 117 13 168 323 429 93 食物名称 猪肝 羊肉 鸡蛋 鲤鱼 鸭肉 牛油 猪油 牛肝 鸡蛋黄 带鱼 含量 368 173 680 83 101 89 85 257 1705 97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二、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来源: 动物脂肪、植物油 目前较有前途的产品有: 蔗糖聚酯(蔗糖+脂肪酸、燕麦素
供给量 20%~25%
P:S=1:1
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营养价值比较
动物脂肪 消化率 熔点 EFA含量 脂溶性维生素 <90% 45℃~50 ℃ 少 无 植物油 98% <37°C 多 VE

生物化学第2章脂类

生物化学第2章脂类

第2章脂质(Chapter 2. Lipid)一、引言(一)脂质的概念不(低)溶于水、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二)脂质的分类1.按化学组成单纯脂质(simple lipid)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复合脂质(compound lipid)主要有磷脂和糖脂衍生脂质(derived lipid)主要有取代烃,固醇类,萜和其它脂质(脂肪族维生素等)可皂化脂和不可皂化脂2.按照极性非极性脂质(nonpolar)不具容积可溶性,不能形成单分子层。

如:胆甾烷、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形成的酯等。

极性脂质(polar)Ⅰ类极性脂质:不具容积可溶性,有界面可溶性,能参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如:三酰甘油、胆固醇、长链质子化FA等Ⅱ类极性脂质:能形成膜,如:磷脂和鞘糖脂;Ⅲ类极性脂质:具可溶性。

ⅢA类:如长链脂肪酸的盐;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去污剂;溶血磷脂酸;脂酰CoA等。

ⅢB类:如胆汁盐、皂苷等。

3.按照生物学功能贮存脂(storage lipid) 结构脂(structural lipid) 活性脂(active lipid)二、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FA)通常是指烃链链长为4-36碳的羧酸,自然界中已经发现100余种。

绝大多数的脂肪酸含有偶数个碳原子,形成长而不分支的链(少数有分支的或含环的脂肪酸)。

根据双链的有无,脂肪酸可分为饱和(saturated FA)与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

每一种脂肪酸都有通俗名、系统名和简写符号。

如:通俗名:亚油酸系统名:十八(碳)二烯酸,或顺,顺-9,12-十八烯酸简写符号:18:2△9c,12c18:2△9c, 12c 18:018:3△9c, 12c, 15c18:1△9cOver half of the fatty acid residues of plant and animal lipids are unsaturated;Bacterial fatty acids are rarely polyunsaturated but are commonly branched, hydroxylated, or contain cyclopropane rings.(一)脂肪酸的结构特点1. 碳原子数多为偶数2.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在第9位,第2和第3个双键多在第12和第15位;双键多数属非共轭系统。

第2章脂类的化学

第2章脂类的化学

3.脂质在水中和水界面上的行为不同 3.脂质在水中和水界面上的行为不同
极性 非极性
三、脂质的功能
1.
贮藏物质/能量物质, 贮存脂质———贮藏物质/能量物质,脂肪是机体内能量的 贮存形式, 贮存形式,它在体内氧化可释放大量能量以供机体利用 38.9KJ/g)。 (38.9KJ/g)。
2.结构脂质 2.结构脂质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的分子组成
相同组成成分 磷酸 甘油磷脂 1 1 脂肪酸 2 1
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组成 成分
醇类
其他成分
甘油 胆碱、乙醇胺、 胆碱、乙醇胺、丝 (酯键) 氨酸、肌醇 酯键) 氨酸、 鞘氨醇 酰胺键) (酰胺键)
鞘磷脂
胆碱
(三)磷脂在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
1.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1.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二、脂类的分类
1.按化学组成分类
• 单纯脂类 • 复合脂类 • 衍生脂类
①单纯脂质
由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
脂酰甘油酯 最丰富的为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最丰富的为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蜡 14-36C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 (含14-36C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 酸与含16 30C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所形成的 16酸与含16-30C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所形成的 酯)
ω
9 9 ∆
CH3( CH2)7 CH
常 见 的 不 饱 和 脂 酸
习惯名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α-亚麻酸 γ-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timnodonic clupanodonic cervonic 系统名 十六碳一烯酸 十八碳一烯酸 十八碳二烯酸 十八碳三烯酸 十八碳三烯酸 廿碳四烯酸 廿碳五烯酸 EPA) (EPA) 廿二碳五烯酸 DPA) (DPA) 廿二碳六烯酸 DHA) (DHA) 碳原子 及双键 数 16: 16:1 18: 18:1 18: 18:2 18:3 18: 18:3 18: 20: 20:4 20:5 20: 22: 22:5 22: 22:6 双键位置 △系 9 9 9,12 9,12,15 6,9,12 5,8,11,14 5,8,11,14 ,17 7,10,13,1 6,19 4,7,10,13 ,16,19 n系 7 9 6,9 3,6,9 6,9,12 6,9,12,1 5 3,6,9,12 ,15 3,6,9,12 ,15 3,6,9,12 ,15,18 ω-7 ω-9 广泛 广泛 族 分布

第二章 脂类

第二章  脂类

一、萜类
➢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萜类的分类主要根据异戊二烯的数目 ➢萜类有的为线状,有的为环状,有些 二者兼有 ➢多数直链萜类的双键为反式
萜类名称 单萜
倍半萜 二萜 三萜 四萜
含异戊二烯数目
2 3 4 6 8
类固醇类
➢类固醇类化合物又称甾类 ➢类固醇类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类固醇类中又有一大类叫固醇类
蛋白脂
脂肪酸
由单脂或复合脂类 衍生而仍具有脂类 一般性质的物质
固醇类 可溶性维生素 色素等
蜡类:是脂肪酸与非甘油的高级醇类 组成的酯
第一节 三脂酰甘油
要点:
脂肪水解的产物、皂化反应的定义及酸 败定义
衡量油脂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及实际意 义
皂化值、碘值、酸价
三脂酰甘油的组成
甘油
脂肪酸
三酯酰甘油

(very high density 极高密度脂蛋白 lipoprotein, VHDL
脂类含量
种类
特性
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 白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含三脂酰甘油最多,蛋白质含量 很少,密度最小
含三脂酰甘油较多,还含有胆固 醇及磷脂,密度较小
含三脂酰甘油、胆固醇及磷脂较 多,密度中等
含胆固醇及磷脂较多,密度较大
❖天然三脂酰甘油都是L型的
三脂酰甘油的化学性质
一、水解和皂化
3KOH
K
甘油
❖脂肪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称为皂化作用。
❖皂化值:完全皂化一克油脂所消耗
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皂化值是三脂酰甘油的平均分子量的量度
3KOH
K
甘油
M
168
1g
皂化值/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脂类Lipids重点:磷脂、糖脂一、脂类的概念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

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二、分类(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甘油酯、鞘脂、蜡(2)复合脂:甘油磷脂、鞘磷脂。

(3)萜类和甾类及其衍生物:不含脂肪酸,都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4)衍生脂:上述脂类的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甘油、鞘氨醇等。

(5)结合脂类:糖脂、脂蛋白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脂类的生物学功能也多种多样:①生物膜的结构组分(甘油磷脂和鞘磷脂,胆固醇、糖脂);②能量贮存形式(动物、油料种子的甘油三酯);③激素、维生素和色素的前体(萜类、固醇类);④生长因子;⑤抗氧化剂;⑥化学信号(如);⑦参与信号识别和免疫(糖脂);⑧动物的脂肪组织有保温,防机械压力等保护功能,植物的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第一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一、脂肪酸绝大多数的脂肪酸含有偶数个碳原子,形成长而不分支的链(也有分支的或含环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物体。

但生物体内大多数是顺式结构。

不饱和脂肪酸中,反式双键会造成脂肪酸链弯曲,分子间没有饱和脂肪酸链那样结合紧密。

因此,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脂肪酸(主要是豆蔻酸与棕榈酸)可以与蛋白质共价相连,形成脂酰蛋白(acyloted protein),脂酰基团能促进膜蛋白与疏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1、结构特点:(1)天然脂肪酸通常偶数碳原子,一般12-22个碳。

(2)脂肪酸有饱和、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

不饱和双键一个处于C9-C10之间,且为顺式(cis),为反式必须加t(trans)。

(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往往不共轭。

P83 表2-2 某些天然存在的脂肪酸硬脂酸n-十八酸18:0油酸十八碳-9-烯酸18:1Δ9亚油酸十八碳-9,12-二烯酸18:2Δ9,12α-亚麻酸十八碳-9,12,15-三烯酸18:3Δ9,12,15γ-亚麻酸十八碳-6,9,12-三烯酸18:3Δ6,9,12EPA 二十碳-5,8,11,14,17-五烯酸20:5Δ5,8,11,14,17DHA 二十二碳-4,7,10,13,16,19-六烯酸22:6Δ4,7,10,13,16,19反油酸十八碳-9-烯酸(反)18:1Δ9(t)2、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植物和细菌可以利用乙酰CoA合成所需的全部脂肪酸。

哺乳动物既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大部分脂肪酸,也可以合成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

但是,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花生四烯酸可由亚油酸在体内合成。

亚油酸: 第一个双键离甲基末端6个碳,为ω-6系列。

γ-亚麻酸:第一个双键离甲基末端3个碳,为ω-3系列。

3、皂化值(评估油的质量)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KOH的毫克数,称皂化值(价),用来评估油脂的质量,即三酰甘油(TG)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TG平均Mr=﹙3×56×1000﹚/皂化值4、酸值(酸败程度)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KOH毫克数。

5、碘值(不饱和键的多少)指100克油脂卤化时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6、乙酰值(羟化程度)指中和从1g乙酰化产物中释放的乙酸所需的KOH的mg数。

二、类二十烷酸也称类花生酸(eicosanoid),包括前列腺素类(prostaglandin),凝血恶烷类(thromboxane)和白细胞三烯类(leucotriene)是一大类由许多哺乳动物组织产生的激素类的物质。

它们只在产生的器官中起作用,所以称为自泌调控分子,而不是激素。

大多数的类二十烷酸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

花生四烯酸也称5,8,11,14-二十碳四烯酸(eicosatetraenoio acid),是由亚油酸合成后加上一个二碳单位、引入两个双键。

1、前列腺素类前列腺素类是花生四烯的衍生物。

前列腺素类有一个环戊烷结构,C11、C15位点各有一个-OH。

PGE在C9位上有一个C=O(carbonyl group),PGF在C9上有一个-OH。

角注数学表明分子中双键的数目,PG2类前列腺素是人类中最重要的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参与许多生理过程的调节控制,促进炎症反应,参与生殖过程(如排卵、受孕和分娩时子宫的收缩),参与消化。

2、凝血恶烷类(thromboxanes)凝血恶烷类也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

与其他类二十烷酸不同的是凝血恶烷类有环醚的结构。

凝血恶烷A2(TxA2)是该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主要由血小板产生,促进血小板凝聚和平滑肌收缩。

3、白细胞三烯(leucotriene,LT)是花生四烯酸的羟基脂肪酸衍生物。

最初是在白细胞中发现的,并且有三烯结构,故名白细胞三烯。

LTC4、LTD4和LTE4是过敏性反应的慢反应物质的组分,在炎症反应起积极作用,促进白细胞趋向破坏组织。

第二节脂酰甘油因为不带电荷,有时也称中性脂(neutral fats)结构:(一)甘油的sn命名(1)甘油结构用Fisher投影式表示,C2的-OH写在左边。

(2)三个碳原子顺序编号1.2.3(立体专一编号)用sn写在化合物名称前面(二)甘油磷脂一般性质:(1)纯品为白色蜡状固体,溶于大多数含水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无水丙酮。

(2)属于两亲物质,可成膜。

P81 图2-1画出脂质几种常见结构单分子层、双分子层、微团、微囊。

(3)被磷脂酶专一水解。

磷脂酶A1,A2,C,D作用甘油磷脂不同位置(P105),如磷脂酶A1,A2,分别专一除去sn-1位和sn-2位上的脂肪酸。

简单三脂酰甘油混合三脂酰甘油第三节磷脂磷脂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能降低液体,通常是水的,表面张力,沿水表面扩散的物质)。

磷脂有两类: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

甘油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一分子氨基醇(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组成。

鞘氨醇磷脂只是以鞘氨醇代替了甘油。

一、甘油磷脂天然存在的甘油磷脂都是L—构型。

1、结构与分类依照氨基醇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P57 表2-6各种甘油磷脂的极性头部和电荷量(1)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HO—CH2CH2N+(CH3)3(胆碱)1,2-二酰基-sn-甘油-3-磷酰胆碱,又称卵磷脂,3-sn-磷脂酰胆碱,为细胞膜中最丰富的脂质。

头基胆碱,代谢中一种甲基供体,可归为B族维生素。

卵磷脂和胆碱可防止脂肪肝,一般从大豆油和蛋黄中提取。

植物:大豆等,动物:脑、精液、肾上腺、红细胞,蛋卵黄(8-10%)。

作用:控制肝脂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HO—CH2CH2—N+H3(乙醇胺)参与血液凝结。

又称脑磷脂,头基为乙醇胺,又称胆胺。

为细胞膜中另一种最丰富的脂质。

(3)磷脂酰丝氨酸(PS)头基丝氨酸。

分子净电荷-1,(PC、PE均为0)。

可引起损伤表面凝血酶活化。

PC,PE,PS 之间在体内可互相转化。

HO—CH2CH—COO-(丝氨酸)N+H3(1)—(3)X均为氨基醇。

(4)磷脂酰肌醇(PI)PIP2磷脂酰肌醇-4,5-双磷酸,可将许多细胞外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信号。

(5)磷脂酰甘油(PG)头基为甘油,且常与Lys相连。

在细菌细胞膜中常见。

(6)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2、甘油磷脂的性质①极性:极性头、非极性尾②带电性(可用于分离纯化)二、鞘磷脂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较丰富。

1、组成:一个鞘氨醇,一个脂肪酸,一个磷酸,一个胆碱或乙醇胺2、结构与性质鞘磷脂极性头部分是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乙醇胺。

鞘磷脂结构与甘油磷脂相似,因此性质与甘油磷脂基本相同。

第四节鞘脂类鞘脂类也是动植物生物膜的重要组分。

鞘脂类含有一个长的氨基醇。

一、鞘氨醇神经酰胺的1位伯羟基被磷酰胆碱等酯化,结构见P108。

二、神经酰胺鞘脂类的核心结构是神经酰胺(ceramide),由鞘氨醇氨基以酰胺键与长链(18—26C)脂肪酸的羟基相连。

在鞘磷脂中,神经酰胺1位的-OH被磷酸胆碱(phosphorylcholine)或磷酸乙醇胺(phosphorylethanolamine)的磷酸基因酯化。

除了动物细胞膜外,鞘磷脂在神经细胞的髓鞘中含量最丰富。

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的-NH2相连,结构上与二酰甘油相似,见P108。

第五节结合脂类一、糖脂glycolipid甘油醇糖脂N—脂酰神经鞘氨醇糖脂(神经酰胺糖脂)1、甘油醇糖脂半乳糖甘油二酯称:6—磺基Glc甘油二酯2、N—脂酰神经鞘氨醇糖脂(神经酰胺糖脂)神经酰胺还是糖脂的前体物,有时称鞘糖脂。

在鞘糖脂中,单糖、双糖或寡糖通过O-糖苷键与神经酰胺相连,重要的鞘糖脂有脑苷脂(cerebroside)、硫脑苷脂(sulfatide)和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脑苷脂是单糖与神经酰胺形成的糖脂,是非离子型的。

半乳糖脑苷脂(galatocerebroside)几乎全部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

脑苷脂被硫酸化后称为硫脑苷脂,在生理pH下带负电荷。

寡糖链(带有一个或多个唾液酸残基)与神经酰胺形成的鞘糖脂称为神经节苷脂,最初是从神经组织中分离到的,在其它组织中也有分布。

神经节苷脂的命名含有M、D、T和角注数字,M、D、T分别表示含有一个、两个、三个唾液酸,数字表示在糖链上的位置。

(1)、脑苷脂(中性糖鞘脂类)主要在神经、脑组织中,X为Glc称Glc脑苷脂,X为Gal称Gal脑苷脂。

X还可能是:Fuc、GlcNAc、GalNAc(2)、神经节苷酯(酸性糖鞘脂类)含有唾液酸,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高。

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可能与通过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有关。

人的神经系统细胞膜至少有15种神经节苷脂,它们的生物功能尚未完全了解。

3、糖脂的生物学功能糖脂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有些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脂分子能与细菌毒素以及细菌细胞结合,起受体的作用。

(1)细胞结构的刚性(2)抗原的化学标记血型抗原人的A、B、O血型差异在于糖链末端残基。

现在临床上正研究用酶促降解B—抗原或A抗原的末端残基Gal或GalNAc,从而增加O—抗原的血液来源。

(3)细胞分化阶段可鉴定的化学标记可能与糖链的长短有关(4)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与正常细胞转化成肿癌细胞有关。

肿癌Cell的神经节苷脂糖链比正常Cell的短。

(5)授予细胞与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倾向。

鞘脂贮积病(sphingolipld storage disease, sphingolipidose)溶酶体贮积病是由于降解某种特定代谢物的酶发生遗传性缺陷造成的。

一些溶解体贮积病与鞘脂代谢有关,也称鞘脂贮积病,常见的就是Tay-sochs神经节苷GM2贮积病,这是由于降解它的β-hexosaminidaseA(β-氨基己糖苷酶)缺陷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