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牙的发育
口腔组织胚胎学第二章
![口腔组织胚胎学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51cf15ee45c3b3567ec8b82.png)
第二章“牙的发育”参考复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3.上皮隔: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0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
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
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
4.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
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5.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6.釉结: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7.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
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8.引导管:牙胚向合面方向萌出时,包绕牙胚的牙囊组织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粘膜固有层相连,这一结构称为引导索。
在干燥的幼儿颅骨上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
当恒牙萌出时,骨吸收使引导管很快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
问答(思考)题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答案要点:(1)原发性上皮板及牙板的发生;(2)成釉器的发育过程包括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及其形态特点;(3)牙体组织形成。
包括冠部牙本质、釉质的形成;牙根的形成,包括上皮隔、上皮根鞘的发生,牙骨质的发生;(4)牙的萌出。
第二章牙齿简介牙齿解剖结构
![第二章牙齿简介牙齿解剖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98c7d1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f.png)
第二章 牙齿简介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
第一副乳牙会被第二副恒牙替换。
牙齿解剖结构每颗牙由可见部分的牙冠,埋于颌骨中的牙根(牙根由一根或几根以上组成)以及牙冠和牙根相接部分的牙颈组成。
牙齿有三层(图2.1)最外层的牙釉质,主要由无机物组成,为人体最坚硬的物质。
第二层是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主要由有机物组成。
在某种程度上,它本身具有修复的功能。
最内层是牙髓,牙髓由淋巴,神经,血管组成。
神经和血管通过根尖孔,进入根管到髓室。
在牙髓里有成牙本质细胞能促成牙本质的形成。
血管把营养供给牙髓和牙本质。
牙髓还具有感觉及防御的功能。
牙尖牙冠牙根根尖孔牙骨质牙本质牙髓牙沟牙釉质牙颈图 2.1 牙齿纵断解剖面牙根覆盖着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牙骨质。
乳牙最初萌出的牙称为乳牙或奶牙,共有20颗。
每个区各5颗。
2颗乳切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1颗乳尖牙,2颗乳磨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切牙和尖牙只有一个根,上磨牙有3 个根,下磨牙有2 个根。
乳牙的形态除乳磨牙外,其它乳牙都比恒牙小。
前牙牙冠较似铲形,而磨牙短粗。
牙釉质比较薄,慢慢会变厚,长出的乳牙洁白。
牙髓腔比恒牙大,髓角高突。
特别磨牙近中面遭到损坏后,它会迅速地影响到牙髓。
前牙根相对于牙冠的长度会显得较为狭窄。
乳磨牙牙根细长,牙根向外张开,这样能把营养供给正在发育的小恒磨牙。
图 2.2 乳牙乳牙的萌出和脱落乳牙萌出的时间是在婴儿6个月到2岁半之间。
其生长的顺序一般是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大约在6-13岁之间,牙根被吸收后,乳牙会自然脱落,脱落顺序一般是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表 2.1)表 2.1 乳牙萌出和脱落的平均年龄表乳牙萌出时间乳牙脱落时间(图2-2)牙齿上颌牙和下颌牙 (月) 下颌牙 (年) 上颌牙 (年)6-7 5-7 6-7 (I)乳中切牙7-9 7-8 7-8 (II)乳侧切牙18-20 9-12 10-12 (III)乳尖牙12-15 9-11 9-11 (IV)第一乳磨牙24-36 10-12 10-12 (V)第二乳磨牙恒牙恒牙由28-32颗组成,每个区有2 颗切牙 (中切牙,侧切牙), 1颗尖牙, 2颗小磨牙(第一小磨牙,第二小磨牙) ,和3颗大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11c31ce1aef8941ea76e05db.png)
42
萌出前期:牙根形成及颌骨发育过程中,牙胚在牙槽骨中的移动。 萌出方向: 面
前牙向近中方向 后牙向远中方向
前庭面
43
萌出期: 起始时间:始于牙根的形成,持续到牙进入口腔达到咬合接触。 方向:面
44
45
萌出后期(功能性萌出期) 起止时间:从牙到达咬合面 开始至压根与牙周发育完成。
24
牙本质的形成(dentinogenesis):
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及形态: 内釉上皮的诱导
25
26
牙本质的形成
牙本质形成的部位:罩牙本质、突起、釉梭
27
牙本质的形成: 钙化:
– –
球形矿化 髓周牙本质
Add picture
28
牙本质矿化机制
牙本质矿化机制复杂,受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DPP控制; DPP为阴离子蛋白质,可结合钙,使晶体生长,证据如下: 体外可以与钙结合,诱导羟磷灰石成核,控制晶体生长; DPP在前期牙本质中不存在,主要在矿化前沿聚集; 在牙本质发育不全的患者,DPP消失;
– –
营养 保护
14
中间层(stratum intermedium): 部位: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 形态: 2-3层扁平细胞 功能:有釉质形成有关
15
临时结构: 釉结(enamel knot)与牙尖形态的形成有关
16
二、牙乳头(dental papilla)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少量细胶原纤维 钟状期出现细胞的分化:成牙本质细胞,部位差别 决定牙形状
根尖孔的形成
46
牙的替换
原因:乳牙不适应长大的颌骨和增强的咀嚼力 动力:恒牙萌出的压力 时间:自6周岁左右开始,12周岁左右结束。 变化:乳牙根被吸收,与牙周组织失去联系。 乳牙滞留、双层牙
牙的发育过程
![牙的发育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63b02b5727a5e9856a6141.png)
帽状期(cap stage):9-10周 长入外胚间充质的上皮基底部凹陷,覆盖在球形的外
胚间叶细胞凝聚区; 成釉器分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
9
球形的外胚间叶细胞凝聚区称为牙乳头; 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形成结缔组织的外胚间叶细胞 称为牙囊。 至此,牙胚(tooth germ)形成,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 囊构成。
Add picture
6
原发性上皮带发生 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 牙板(dental lamina) 外胚间叶
成釉器+牙乳头+牙囊= 牙胚 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牙周膜
牙 髓 牙槽骨
7
一、成釉器(enamel organ)的发育 蕾状期(bud stage):
第八周,牙板末端膨大,形成圆形或者卵圆形的上皮 芽,形同花蕾。构成细胞为立方或者矮柱状。
牙齿 发育过程易受干扰产生发育异常
3
牙的发育三阶段
1. 牙胚的发生及分化 2. 牙体组织的形成 3. 牙的萌出及替换
西安癫痫病医院http://dx.xazj / 陕西癫痫病医院http://www.j ymtj / 西安治疗癫痫病好的医院dx.xazjdxb.c om /zhili ao/yaowu/1248.html /bai ke/zhengzhuang/1247.html /bai ke/zhenduan/1246.html /bai ke/zhenduan/1244.html /bai ke/zhenduan/1245.html /bai ke/reason/1243.html /bai ke/jijiu/1242.html /bai ke/zhengzhuang/1241.html /bai ke/reason/1240.html /bai ke/zhenduan/1239.html /renqun/shui mian/1238.html /bai ke/zhengzhuang/1237.html /bai ke/huli/1236.html /bai ke/zhengzhuang/1235.html /bai ke/zhengzhuang/1234.html /bai ke/zhenduan/1233.html /bai ke/zhenduan/1232.html bai ke/jijiu/1230.html /bai ke/zhengzhuang/1229.html /bai ke/zhenduan/1228.html /bai ke/zhenduan/1227.html
牙的发育—牙的萌出和替换(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牙的发育—牙的萌出和替换(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cf6b5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3.png)
➢ 牙尖进入口腔牙根的1/2—3/4形成
单选题:
牙萌出期的正确说法是
A.牙胚破龈而出的过程
C
B.牙胚经钙化、穿破牙囊、突破牙龈而暴露口腔的过程
C.始于牙根形成持续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D.牙的发育过程就是萌出过程
E.牙齿在小孩两岁时开始萌出
➢ 牙槽骨密度增加
➢ 牙周膜主纤维建立
➢ 根尖孔在形成
响牙的发育和萌出
➢ 保健应当从发育开始
2.萌出前期——位置
➢ 恒前牙、前磨牙牙胚在乳牙胚的舌侧发育,
恒磨牙在乳磨牙牙胚的远端发育
➢ 萌出前期末,恒前牙在乳牙舌侧近根端
1/3,前磨牙在乳牙根的下端
(二)萌出期
➢ 开始于牙根的形成,持续到牙进入
口腔达到咬合接触
缩余釉上皮(结合上皮)
➢ 保护
➢ 分解酶,溶解结缔组织
➢ 形成上皮袖(与口腔上皮细胞形成上皮团)
➢ 根尖孔在2-3年内形成
➢ 面磨损由牙轻微 向运动补偿
➢ 出龈到建 易发生咬合异常
➢ 牙萌出是连续,与周围支持组织相协调
的
➢ 牙萌出主要发生在夜间
乳恒牙交替
➢ 乳牙的作用
➢ 刺激牙弓、颌骨发育引导恒牙的萌出
➢ 牙根的吸收、乳牙的脱落
乳
恒
牙
交
替
(
前牙)乳来自恒牙交
替
(
后
牙
)
牙齿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2022
➢ Ⅰ、Ⅱ、Ⅳ、Ⅲ、Ⅴ
➢ 6、1、2、4、3、5、7、8
2022
牙萌出的特点
➢ 牙萌出有较恒定的时间性,生理范围较宽
➢ 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
➢ 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第2章 牙的发育
![第2章 牙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39e8340ef78a6529647d531d.png)
了解牙发育的基因调控。
2、牙体组织的形成 、
掌握牙本质的形成、釉质的形成、牙髓的发生、牙根的形成和牙周组织
的发育;
熟悉上皮剩余的来源,侧支根管的形成及牙颈部牙本质暴露形成的胚胎
学背景;
3、牙的萌出和替换 、
掌握牙萌出的过程; 熟悉乳恒牙交替的过程,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了解牙萌出的机制。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Moleclar regulation on development of the tooth SHH
Cytokins、growth factors
Wnt FGF TGF
Receptors
Lef1,Pitx2 Barx1,Lhx6 Lhx7,Pax9 Msx,Dlx
Transcript factor
Development of The Tooth and Periodontal Tissue
School of Stomatology Sun Hongchen
1、牙胚的发生 、
掌握牙胚的概念、组成和各部分的来源及所形成的组织;成釉器的蕾状
期、帽状期及钟状期的结构特点;牙乳头及牙囊的结构。
熟悉牙板的发生、结构及结局及临床意义,前庭板的发生及口腔前庭的
Gene expression
Openning,Morphologenesis,Patterning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本质
釉质
缩余釉上皮
无细 胞区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体组织的形成
终棒 Tomes’ 突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体组织的形成
口腔组织病理学2-6章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2-6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d2e841c850ad02de80417a.png)
第二章牙的发育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牙板的发生: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
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一)蕾状期:(二)帽状期: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二、牙乳头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也形成成牙本质细胞三、牙囊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二、釉质的形成釉质矿化分四期:I:基质含达矿化总量30%的矿物盐。
II:矿化从釉质表面开始,向深层扩散。
III:由最内层向表层矿化。
IV:外层釉质很快矿化,且矿化度最高。
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盐沉积在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从釉质中被吸收。
最后使釉质达到96%的矿化程度。
三、牙髓的形成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牙髓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牙髓细胞。
四、牙根的形成五、牙周组织的形成(一)牙骨质的形成: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
继发性牙骨质是细胞牙骨质,覆盖在根尖侧的2/3区域。
(二)牙周膜的发育(三)牙槽骨的形成随牙周膜的形成,在骨隐窝壁上的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第三章牙体组织第一节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在切牙的切缘处厚约2mm,磨牙牙尖处厚约2.5mm。
第二章牙的发育(1)
![第二章牙的发育(1)](https://img.taocdn.com/s3/m/c9041e57ad02de80d4d84053.png)
釉质中的水有两种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 大部 分水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分布在晶体周围
成釉细胞的分化: 在釉牙本质 界的一端,形成 一短的圆锥形突 起,称为托姆斯 突(Tomes processes)。突 起内有终棒、连 接复合体和分泌 小泡。
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盐沉积在基质中,同时水 和蛋白从釉质中被吸收。最后使釉质达到96%的矿 化程度。
牙冠萌出到口腔,缩余釉上皮与釉质分离,使牙 冠暴露。在牙颈部,缩余釉上皮形成结合上皮。
3. 萌出后期:刚萌出的牙的牙根尚未完全形成, 髓腔很大,根尖孔呈喇叭状。一般经过2~3年, 牙根才能完全形成。
4. 牙萌出移动的机制
牙根的形成:导致牙冠的牙合向移动。 液体的压力:根尖部组织压力增加将牙推 向牙合面。 周围骨组织的吸收和沉积: 牙周膜的牵拉: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收 缩能力能够牙移动。
a
b
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 构的有机薄膜,称为釉小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 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 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三、牙髓的形成
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牙髓的未 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牙髓细胞。 随着牙本质细胞向中心移动,牙乳头的 体积逐渐缩小。 到原发性牙本质完全形成,髓腔内的结 缔组织成为牙髓。
残留的牙板上皮可 能成为牙源性上皮肿 瘤或囊肿的来源。
二、牙本质的形成
在成釉细胞的诱 导下,牙乳头的 外层细胞分化为 成牙本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分 泌牙本质基质, 并合成 I 型胶原 和非胶原蛋白。 最早形成的牙 本质基质称为罩 牙本质。罩牙本 质基质的胶原纤 维粗大。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 牙的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 牙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1ac7727758fb770bf78a55d8.png)
1.胚胎第周,原发性上皮带形成,此上皮带最终分裂形成向唇颊侧生长的①,和向舌腭侧生长的②。
其中①最终形成,②参与牙的发育。
2.牙胚由①、②、③三部分组成,其中,①来源于,
②、③来源于,乳牙成釉器形成后,在其侧,牙板继续形成恒牙成釉器。
乳牙牙胚发生在胚胎,恒牙牙胚发生于胚胎。
3.成釉器发育可分为、、三期,其中,在期可以看到形成牙及其支持组织的成分(即能看到具体牙的形状),最先发生成釉器的是牙,其次是、、。
4.成釉器帽状期可以分为、、三层,钟状期比帽状期多了一个,该层与形成有关。
5.成釉器最终形成,牙乳头形成,牙囊形成。
6.在牙体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其次是,两种结构沉积过程有严格节律,交叉进行,层层沉积。
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釉基质的厚度为,每两天之间的基质界限即为(结构)。
7.Serre上皮剩余来源于,残留于中,马拉瑟上皮剩余来源于,保留在中,缩余釉上皮则是由、、、结合形成的一层覆盖于釉小皮上的鳞状上皮,(釉小皮:新形成的釉质表面形成的一层有机膜。
)缩余釉上皮最终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
8.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连接处称为,该结构增生形成,然
后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度弯曲,形成。
9.和决定了牙根的数量、长度和形态,侧支根管的形成则是由于(侧支根管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规定时间没有断裂,则形成牙骨质缺如。
2牙的发育
![2牙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6d6ca7ae240c844769eaee82.png)
1、牙胚的发生和分化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相互连接,依照颌骨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
原发性上皮带→①前庭板→口腔前庭沟②牙板(dental lamina)→牙胚→①成釉器②牙乳头③牙囊2、牙胚的组成①成釉器(enamel organ):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②牙乳头(dental papilla):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③牙囊(dental sac):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3、成釉器的发育(一)蕾状期(第8周)在牙板的20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如花蕾,构成的细胞似基底细胞,密集在一起,但未分化。
牙弓的每个象限最先发生的成釉器有4个,分别是乳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所有乳牙牙胚在第10周发生,恒牙牙胚在第4个月形成(二)帽状期(9-10周)上皮芽继续向外胚间叶中生长,体积增大,在长入的上皮周围,外胚间叶细胞密度增加,形成细胞聚集区。
长入上皮的基底部向内凹陷如同帽子,覆盖在球形的外胚间叶细胞聚集区。
该上皮具有形成釉质的功能。
成釉器分化为三层细胞:①外釉上皮层②内釉上皮层③星网状层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聚集区称牙乳头。
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成一结缔组织层,称牙囊。
(三)钟状期(11-12周)成釉器长大,上皮凹陷更深,周缘继续生长,形似吊钟。
此期成釉器进入成熟期,其凹面的形状已被确定。
分为四层:①外釉上皮层:成釉器周边的一单层立方细胞,称外釉上皮,借牙板和口腔上皮相连。
胞浆少,含有游离核糖体和少量粗面内质网以及线粒体和微丝。
在钟状晚期,釉质开始形成时,平整排列的上皮形成许多褶皱,为成釉器代谢提供营养②内釉上皮层:单层上皮构成,整齐排列在成釉器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以半桥粒将细胞固定在基底板上。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f97397c102d276a200292e85.png)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1.名词解释或概念:外胚间叶、咽囊、腮沟、颈窦、颈囊、拉特克囊、口凹、口咽膜、鼻凹、下颌软骨2.面突的联合和融合有何不同?3.简述面部、腭部及舌部的发育过程。
4.面部、腭及舌可见哪些发育异常,分别是怎样形成的?第二章牙的发育1.概念及名词解释:牙板、颈环、Serre's腺、上皮隔、上皮根鞘、托姆斯突(Tomes processes)、釉小皮、缩余釉上皮、引导索/管、2.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3.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4.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有哪些功能?5.牙板的结局及临床意义。
6.釉质、牙本质的钙化特点。
7.简述牙萌出的机制。
8.多根牙牙根形成过程。
9.乳、恒牙交替的组织学特点。
第三章牙体组织釉质1.名词解释及概念:绞釉、釉柱横纹、无釉柱釉质、釉小皮2.釉原蛋白有哪些?有何作用?3.非釉原蛋白有哪些?有何作用?4.釉基质蛋白酶有哪些?有何作用?5.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6.牙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电镜下的形态)7.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8.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牙本质1.解释下列名词: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髓周牙本质、透明牙本质、原法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欧文线、新生线2.牙本质中有哪些主要有机成分?3.叙述牙本质小管的走行方向特点。
4.简述牙本质痛觉传导机制的主要学说。
牙髓1.牙髓中的细胞种类和功能。
2.牙髓的组织学分层。
3.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牙髓血管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牙骨质1.概念:细胞牙骨质、无细胞牙骨质2.牙骨质细胞的分布及组织学特点。
3.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4.何谓穿通纤维?第四章牙周组织牙龈1.牙龈上皮、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2.名词解释:结合上皮、龈谷3.结合上皮和牙上怎样结合的?4.牙龈固有层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功能如何?牙周膜:1.牙周膜中的纤维有几种?功能如何?2.牙周膜中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功能如何?3.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牙的发育》幻灯片PPT
![《牙的发育》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dc55a9cf84b9d529ea7aa2.png)
帽状期〔cap stage〕:9-10周 长入外胚间充质的上皮基底部凹陷,覆盖在球形的外胚
间叶细胞凝聚区; 成釉器分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
8
球形的外胚间叶细胞凝聚区称为牙乳头; 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形成结缔组织的外胚间叶细胞 称为牙囊。 至此,牙胚(tooth germ)形成,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 囊构成。
11
内釉上皮〔inner enamel epithelium〕: 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排列在成釉器凹面的基底膜上。从
牙颈部到牙尖分化各异,开场时矮柱或立方状,随后 分化为成釉细胞,呈高柱状,核远离基底膜。
12
星网状层:(stellate reticulum) 形态:细胞为星形,有长突起,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
16
二、牙乳头〔dental papilla〕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少量细胶原纤维 钟状期出现细胞的分化:成牙本质细胞,部位差异 决定牙形状
17
三、牙囊〔dental sac〕 保护成釉器和牙乳头,提供营养 位于成釉器的外周 呈环状排列
18
四、牙板的作用及结局 作用: 形成乳牙成釉器 形成局部恒牙成釉器 形成继承性牙板--恒磨牙成釉器
9
钟状期〔bell stage〕11-12周 上皮凹陷更深,形似吊钟 外釉上皮 内釉上皮 星网状层 中间层
10
外釉上皮〔outer enamel epithelium〕: 成釉器周边的一层立方状细胞 钟状期晚期,上皮形成很多褶,内含毛细血管的间充质
进入,给代谢活动旺盛的成釉器提供营养。 颈环(cervical loop):与内釉上皮移行处
19
口腔上皮
牙板
乳牙胚
20
恒磨牙牙板及牙胚
牙板的结局
第2章 牙的发育
![第2章 牙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c0a6bdc09ec3d5bbfd0a74ac.png)
外釉上皮层
内釉上皮层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牙乳 头
22
帽状期(cap stage)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23
帽状期(cap stage)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24
帽状期(cap stage)
2013-7-30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44
牙乳头
牙乳头在牙发育中的作用:决定牙形状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45
三、牙 囊
在成釉器的外周,外胚间充质组织 呈环状排列,更多的胶原纤维充满 在牙囊成纤维细胞之间,并环绕着 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底部。 牙囊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以保证组 织形成所需要的营养。
28
钟状期(bell stage)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29
钟状期(bell stage)
颈 环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30
钟状期(bell stage)
2、内釉上皮层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31
钟状期(bell stage)
发育中的下颌骨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16
蕾状期(bud stage)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17
蕾状期(bud stage)
2013-7-30
Tooth Development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精讲 讲义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精讲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05d9e98ed630b1c58eeb569.png)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横面裂
◆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斜面裂
◆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未联合或部分联合—侧鼻裂
【经典试题】
1.面突的融合 <名词解释 >
(同济大学 2010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2.面部发育畸形发育时期主要是在( )
A.胚胎第 6-7周 B.胚胎第 8-9周 C.胚胎第 10周
【本课程应试特点】 1.占综合总分值的 20%左右。 2.常考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问答等 3.形态学,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知识点较多,考点分散,要记忆的内容多。各组织的基本组织结 构、重点疾病的病理变化。 【复习对策】 ●了解课程框架。 ●结合临床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掌握特征,归纳总结。 ●历年真题,寻找规律。
— 4—
【经典试题】
腭部的发育主要由( )
A.上颌突和球状突而来 B.侧腭突和上颌突而来
C.中鼻突和球状突而来
D.前腭突和侧腭突而来
(武汉大学 2011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第四节 舌的发育
【考试要点】 ◆舌的发育过程 ◆常见的发育异常 一、舌的发育过程 ◆舌发育自第一、二、三鳃弓形成的隆起。 ◆胚胎 4周,第 1、2腮弓形成 3个隆起。
牙胚的组成: 成釉器 口腔外胚层 牙釉质 牙乳头 外胚间充质 牙髓、牙本质
— 6—
牙 囊 外胚间充质 牙骨质、牙周膜 、固有牙槽骨 一、成釉器的发育 ◆蕾状期 ◆帽状期 ◆钟状期 (一)蕾状期 胚胎 8周: ◆牙板定点末端上皮细胞增生成花蕾状 ◆上皮细胞未分化,类似于基底细胞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未明显分化 ◆上皮下方、周围外胚间叶细胞增生 (二)帽状期 胚胎 9-10W 周 ◆成釉器:外釉上皮层
牙齿的发育过程
![牙齿的发育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54fe6280f524ccbff0218409.png)
营养 保护
14
中间层(stratum intermedium): 部位: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 形态: 2-3层扁平细胞 功能:有釉质形成有关
15
临时结构: 釉结(enamel knot)与牙尖形态的形成有关
16
Bmp-2,Bmp-4,Bmp-7,Fgf-4,Fgf-9,Wnt-10b,Slit-1,Shh
牙本质的形成: 钙化:
球形矿化 髓周牙本质
Add picture
37
牙本质矿化机制
牙本质矿化机制复杂,受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DPP控制;
DPP为阴离子蛋白质,可结合钙,使晶体生长,证据如下:
体外可以与钙结合,诱导羟磷灰石成核,控制晶体生长; DPP在前期牙本质中不存在,主要在矿化前沿聚集; 在牙本质发育不全的患者,DPP消失;
27
早期牙发育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中 homeobox gene和生长因子的表达
(http://honeybee.helsinki.fi/toothexp)
28
29
根据小鼠下颌牙槽嵴区间充质基因表达所推断的人牙 模式发生的相关调控基因
Primary epithelial band
Ectomesenchyme
10
钟状期(bell stage)11-12周
上皮凹陷更深,形似吊钟 外釉上皮 内釉上皮 星网状层 中间层
11
外釉上皮(outer enamel epithelium):
成釉器周边的一层立方状细胞 钟状期晚期,上皮形成很多褶,内含毛细血管的间充质进入,给
代谢活动旺盛的成釉器提供营养。 颈环(cervical loop):与内釉上皮移行处
1. 牙胚的发生及分化 2. 牙体组织的形成 3. 牙的萌出及替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釉质的形成
成釉细胞: 柱状,发达细胞器和分泌颗粒
1、成釉细胞分泌有机基质:釉质蛋白和磷灰石晶体 最内层牙本质 在罩牙本质表面,磷灰石晶体均匀分布, 8um
(近釉牙本质界釉质) 无釉柱结构
表层牙釉质
成釉细胞后退伸出突起即Tomes突,
与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 分泌部位:
(1)邻近连接复合体的周围:形成釉柱基质的壁,构成釉 柱间的釉质, Tomes突位于其中,形成釉柱的头部
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
一、 成釉器的发育
1、蕾状期(bud stage) 膨大,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卵圆形
的上皮芽,状如花蕾 结构:细胞立方形,周围的外胚间叶细胞增生密集,但未分化
所有乳牙牙胚在胚胎的第10周发生, 恒牙牙胚在胚胎第4个月形 成
恒牙胚与乳牙根之间的结缔组织充血,形成肉芽组织
分化出破骨细胞溶解牙根
恒前牙牙胚:先在乳前牙舌侧发育,后移动到乳牙根舌侧,
开始吸收 恒前磨牙:在乳磨牙的牙根之间发育,所以乳磨牙吸收是 从根间开始的,恒前磨牙自乳磨牙根间萌出 第一、二、三恒磨牙:独立的牙胚,无乳牙吸收
三、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1、有一定次序: 2、较恒定的时间性
最后,成釉器各层细胞结合形成一层缩余釉上皮,随着牙 的萌出成为结合上皮
三、 牙髓的形成
随着牙本质的形成,牙乳头逐渐缩小 外间充质组织分化出成纤维细胞,产生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
就形成了牙髓
四、 牙根的形成
上皮根鞘: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根尖方向
生长,双层上皮称为上皮根鞘,内侧的牙乳头细胞
此时期牙胚由3部分构成:
成釉器 牙乳头 牙囊
3、钟状期(bell stage)
时间:11-----12周 过程:成釉器内陷更深,周缘生长,形似吊钟
成釉器进入成熟期,凹面形态已经确定。细胞分化成不同
形态和功能的种类
结构:
① 外釉上皮层 位于周边,单层立方细胞,与内釉上皮 连接处称颈环。 细胞:胞浆少,少量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细胞间有 连接复合体 钟状期晚期,上皮形成褶,牙囊毛细血管伸入其中
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根部牙本质。 上皮隔:上皮根鞘末端向牙髓方向弯曲,形成盘状上皮隔, 围成根尖孔。 多根牙的发育:
在牙根发育中,上皮隔位置不变,牙胚逐渐向口腔移动。
后期,上皮隔开口缩小,形成根尖孔。
五、牙周组织的形成
(一)牙骨质的形成 根部牙本质形成后,上皮根鞘断裂,牙囊细胞穿过上皮到达牙
④ 中间层
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 -- 3层扁平细胞,细胞器不发 达,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 ⑤ 釉结:牙胚中央的内釉上皮增厚区 釉索:釉结向外釉上皮发出的细胞索 釉龛:牙板内凹,充满结缔组织
二、
牙乳头 dental papilla
结构:外胚间叶(外间充质)细胞 + 少量胶原纤维+基质
矿化:球形矿化,磷灰石晶体增大形成钙球,相互 融合形成钙化团,未融合区形成球间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 :因为矿化晚于有机物的形成,在近牙髓侧,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基质 尚未钙化
生长线 : 牙本质每天形成和矿化的速度不同,间隔处在 显微镜下可明显见到一条细线 萌出前,每天沉积4um,萌出后每天沉积约 0.5um
连接复合体:相邻细胞的两端,都有特殊连接封闭,
与釉质形成密切相关
③ 星网状层 内外釉上皮之间,细胞呈星形,长的突起以桥粒相互连接 细胞器不发达
合成分泌氨基葡萄糖,结合水,使成釉器内细胞间隙增大, 对内釉上皮有营养和缓冲作用,保护成釉器。
随釉质的形成,逐渐萎缩变薄,使内外釉上皮靠近,便于血 液输送
本质表面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
纤维埋于其中 继发性牙骨质:
分泌有机基质并将牙周膜
矿化为原发性牙骨质(无细胞,冠方2/3)
牙萌出后在根尖侧2/3处形成,位于原发性牙骨质表面。有牙骨 质细胞,生长快,矿化差。
纤维:来于牙周膜的穿通纤维
成牙骨质细胞分泌的纤维,与表面平行
(二)牙周膜的发育
牙根周围的牙囊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 产生胶原纤维,
前庭板:位于唇侧,继续生长,表面变性退化形成前庭沟
牙板(dental lamina):位于舌侧,继续向深层延伸,末端增生 形成牙胚
牙胚包括3部分:
1 成釉器 enamel organ
源于外胚层,形成牙釉质
2 牙乳头 dental papilla
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牙本质
3 牙囊
固有牙槽骨
dental sac
②内釉上皮层 位于凹面,单层立方细胞,以半桥粒附 着于基底膜,成釉细胞形成釉质。 细胞分化: 早期为立方形,核大居中,高尔基复合体远离基底膜侧 成釉细胞(ameloblast):晚期由内釉细胞分化而来,呈高柱状 分泌活动开始时,细胞核远离基底膜侧,高尔基复合体向 基底膜侧移动,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明显增多
第二章 牙的发育
Dental Development
潘晓亮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牙齿及其支持组织是由上、下颌突和额鼻突的外胚层及外胚间叶 组织(外间充质)发育而来。
牙的发育是一长期,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上皮和间充质相互 作用,细胞分化,形态发生,组织矿化和牙的萌出
所有牙的发育过程是相似的,只是时间不同
1、牙胚整体移动 2、牙胚生长时一部分保持固定而其他部分继续生长,使牙胚 上移 (二)萌出期:牙进入口腔达到咬合接触。
缩余釉上皮作用:保护
分泌酶溶解冠方的结缔组织 引导管:牙的萌出通道,内有结缔组织条索连接牙囊
主动萌出:牙本身的运动 被动萌出:缩余釉上皮与釉质表面分离,临床牙冠暴露, 牙龈向根方移动
1.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
内釉上皮分化为成釉细胞后诱导邻近的牙乳头细胞(外间充
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
分泌型细胞(secretory cell) 为单层柱状,核位于基部,核上方有发达的RER、Golgi Complex、 核糖体、分泌颗粒,细胞膜有碱性磷酸酶活性 顶端有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桥粒,中间连接)
分化:由内釉上皮诱导,表面的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分泌形成牙本质
牙乳头决定牙的形状
三、
牙囊 dental sac
位于成釉器和牙乳头周围,呈环状,含有丰富血管,为牙的 发育提供营养。
四、 牙板的结局
在钟状期末,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逐渐断裂退化消失。
有时残留的牙板上皮以团状存在于牙龈中,有角化, 称为上皮珠。可突起于牙龈表面脱落 也可成为牙源性肿瘤或囊肿的组织来源
基本过程 1、牙胚的发生 2、牙体组织的形成 3、牙的萌出
第一节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第5周时,原始口腔上皮由两层细胞构成,外层是扁平细胞,内 层是矮柱状的基底细胞
上下颌弓部位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为点状,很 快增厚的上皮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 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 第7周时,上皮带继续向深部生长,并分裂为两个:
(三)萌出后期:牙建立咬合功能后,牙以及牙周组织继续
发育成熟。 1、牙槽骨密度增加
2、牙周膜纤维束不断改建成各组主纤维
3、牙根继续发育,根尖孔逐渐形成 (四)萌出机制: 1、牙根的发育 2、液体压力 3、牙槽骨的选择性吸收和沉积 4、牙周组织的牵拉作用
二、 乳恒牙交替
6岁左右------12岁左右,乳牙陆续脱落,被恒牙代替。 机制:牙根被吸收,牙周膜也被吸收,与牙周组织失去联系
生长中心:前牙位于切缘或牙尖处,磨牙位于各个牙尖处
牙本质与釉质的形成交叉进行,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分泌
一层层硬组织并不断后退,直至达到牙冠厚度。
一、 牙本质的形成 钟状期晚期,牙本质自生长中心开始形成
沿着牙尖的的斜面向牙颈部扩展,直到达到整个牙冠牙 本质厚度
在多尖牙,独立形成各个牙尖,最后互相融合
成釉细胞的调控:不断分泌无机离子,吸收蛋白质和水 分泌相:近釉质侧的细胞膜形成皱褶,细胞之间的连接 复合体变紧密,该结构有利于无机物的分泌,同时防 止无机离子的渗出
吸收相:近釉质侧的细胞膜变的光滑,细胞之间的连接 复合体变疏松,该结构有利于水和蛋白质的吸收 该过程伴随釉质形成全过程,使其充分矿化
3、结局 釉质完全形成后,成釉细胞缩小,细胞器自溶降解 细胞分泌一层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 釉小皮
静止型细胞(resting cell) 为扁平状,核位于顶端,缺乏细胞器和分泌颗粒
二者互相转化
2.牙本质的形成 罩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1型胶原纤维,分布于基底膜下的基质
中,纤维粗大与基底膜垂直
矿化: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内含磷灰石晶体, 小泡破裂,晶体分散,互相融合
髓周牙本质
罩牙本质形成后,细胞向基底膜侧伸出粗短的突起,埋在基质 中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有时伸入基底膜中形成釉梭,而胞 体后退。 此时分泌的胶原纤维比较细小,少,互相交织并与牙本质小管 垂直 同时分泌磷蛋白,脂类等,参与矿化 髓周牙本质构成牙本质的主体
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萌出
4、下颌牙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第三章、牙体组织
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2)突起的表面:形成釉柱头、颈、尾部
每根釉柱由4个成釉细胞参与合成: 一个成釉细胞形成其头部 三个相邻的成釉细胞形成其颈部和尾部 成釉细胞不断分泌添加新釉质,同时不断后退,其后退 的路线即釉柱的排列方向
2、矿化: 首先,釉质形成后立即矿化,达30% 其次,釉质达到应有厚度后,矿物质不断沉积,同时水和蛋 白质不断从釉质中被吸收,直到96%的矿化程度,但表层矿 化最高,内层矿化渐减低
埋在牙槽骨和牙骨质中,随着牙萌出,方向改变形成主纤维
牙萌出后,口腔上皮与缩余釉上皮结合,后者变为鳞状上皮 附着在釉质表面形成结合上皮
(三)牙槽骨的形成 牙囊细胞在牙槽窝内壁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固有牙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