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说教材这个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在生活中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这个单元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才进入本课的学习。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是全新的一节课。
每一种工具的出现,都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经过人们不断地尝试和改良才最终形成的。
本课属于使用科学工具的教学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弹簧秤,学生通过一节课地学习能比较轻松地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我们经过思考,觉得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引领孩子探究:让学生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良的过程,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又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二、说学情本课主要有二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
三、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
科学规范地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产生、改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科学地使用弹簧测力计。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评课发言稿12月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评课发言稿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王婷婷老师的执教科学《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就本节课的过程,谈几点不成熟看法: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很好。
2、课上师生活动充分,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游戏的方式贯彻课堂,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我学习,既增加了学习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
这堂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是一堂高效、有序又不失生动有趣的课。
3、以教学目标为准绳,宋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测力计,有一定的体验为基础,再进行交流,将“如何测量力的大小”进行了细化,依次交流“测力计的构造、理解测力计原理、了解测量单位、学会读书、了解测量范围、让学生演示尝试使用测力计、明确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这8个小步骤,以这样的思维发展水平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从而化难为简.
4、精巧的课件制作,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润物细无声的传道解惑,不但毫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欢声笑语。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王老师做完实验后,学生汇报后,教师应该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价更好.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
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恳请王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11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拟简单,学生已了解力有大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有三个活动即: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用橡皮筋制作小汽车以及前面所学的知识以了解力有大小并可测出,所以学习本节课应该是比拟轻松地,重点做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
个别学困生应注意及时点拨辅导。
教学目标1、了解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2、了解力的单位是“牛〞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5、培养学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需要学生了解的科学概念是: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
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答复用什么测量力的大小这一问题引入弹簧测力计,通过物体重量与质量的比对以及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使学生明白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N〞,引出力的单位“牛顿〞。
本课的活动有三个,难度逐渐增加。
最有意思的是第三个活动。
这个活动是运用所学的好的实践时机。
这牵涉到测力计的刻度与橡皮筋的弹力相匹配的问题。
在动手之前,让学生充分交流,弄清原理显得格外重要。
其它,本课当中制作一个测力计的大的演示模型是必要的。
教师还可以打算一个测力计制作的演示,酌情使用,以解决学生制作中的困难,翻开思路。
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较丰富,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局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了解测力计各局部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考前须知,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以及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完整word版)《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陆婷本课教材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教材中认识测力计,并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进一步加以运用测力计,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教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为生活服务。
融学与玩于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这节经典的科学课.一、(首先)朱老师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有层次的疑问推进课堂进程。
朱老师的导入这节课的时候,运用扔一个物体,发现物体掉落,引入物体掉落,受到重力,提问如何测量力,这样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简洁明了。
朱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使学生新奇于实验的趣味性。
二、(其次,朱老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测力计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的事物,学生们好奇,但在课堂上活而不乱,这与鲁老师有序的组织课堂是分不开的。
朱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的分析了教材内容,教材主要有两大块,认识弹簧测力计和使用弹簧测力计,在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时候朱老师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接下去引导学生质疑,从拉弹簧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弹簧的性质:拉力大,伸长长。
然后朱老师将以规范和深入的讲解。
并导入到下一个内容认识测力计的各部分。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教学中安排了好几次的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电池、钩码等等,学生特别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自己能像科学家那样,亲手做实验,那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整堂课朱老师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从一开始的认识测力计,到后来的测一测.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总结、在验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正说明朱老师已经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在这堂课上我觉得有一方面值得商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三是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视具体情况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让学生从认识弹簧测力计到亲手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最后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自然地融入其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以及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学会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4、培养学生树立谨慎、细致观察和学习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5篇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5篇篇一:《测量力的大小》评课《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李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两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练习中明确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1. 创设情境有新意力学部分的教学离不开牛顿。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充分利用了苹果,既渗透了科学史部分的教学,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增加了时代的意义(乔布斯与苹果)。
2. 课堂教学注重与原有知识的连接以尺子、量筒等学科测量工具来引出弹簧秤,这样做既不突兀,又回顾了已有的知识。
在讲解弹簧秤的读数时,类比温度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明白正确的操作,又一次明确温度计的读数。
3. 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
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取材方便,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
学生实验用具弹簧秤与教师演示用弹簧秤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弹簧秤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使用时应当注意观察。
估计被测物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
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工具来科学测量。
4.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思考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应当注意避免以偏概全,让理念流于形式,降低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欠妥:1.课堂时间分配不当教师设计的两个学生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一个课时很难完成。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_教科版_1418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丈量力的大小教科版《丈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4课,是一节内容特别简单却特别适用的课,目标特别明确:认识重力的大小能够丈量,认识丈量重力的工具——测力计,使用测力计,最后是制作测力计。
本节教课过程中,我直接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引出重力和力的单位“牛顿”,而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是丈量重力的大小和丈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察看测力计的构成是教课过程中必需的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有序的察看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
此间用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理解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色。
在充足议论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后,组织学生小组实验,着手丈量一些物件的重力。
我们平常教课时生怕学生犯错,老是先交代学生注意事项,再让学生测重物,几轮下来,发现不论教师如何重申,学生仍是会错,由于学生缺少听的兴趣。
而高老师让两位同学登台演示用同一个测力计丈量相同重的钩码,发现为何丈量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用学生思想挫折唤起注意力,进而提升使用工具的规范性。
整节课从设计到讲堂组织,我许多地考虑了如何落实教课内容中的科学观点,讲堂上许多的知识着重知识的解说,没有很好做到松开让学生研究,在讲堂组织方面也很短缺。
讲堂显得很纷乱,特别在学生察看弹簧测力计和丈量物件的重量以后,没有很好的组织学生报告,讲的小组报告,而其余的人没有认真倾听。
在学生报告时,应当等全部的小组都整理好资料,看到讲台的时候才开始组织小组报告,这样的成效会更好。
此外在解说弹簧测力计时应当做一个实物模型,这第1页/共2页1 / 2样让学生看得更为清楚,也有益于让学生登台报告自己对弹簧测力计构造的认识。
而在解说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中,我向学生展现了一个破坏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推断破坏的原由,但是弹簧测力计的实物关于学生来说太小了,后排的孩子根本无法看清楚。
这时应当放在实物投影上,这样会更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大家都聚焦在黑板上,接下来的解说才会更为有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多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2、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
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力和弹簧测力计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
学生很简易说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如1厘米有多长、1秒钟有多长等问题的答案,但很少有学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力的单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晰力的大小应该怎样表示。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尺子、温度计、量筒、天平、钟表等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基于此在《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中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发展需要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回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建构有关“测量”的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
知道测量例外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手操作,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同时学会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统计梳理已有知识,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树立细密、有步骤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自己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心得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心得评课稿《测量力的大小》选自浙科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
本节要紧内容有: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诸教师做出了自己的安排。
他的教学安排内容紧凑,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性强,随着教学环节的慢慢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一步步挖掘。
教学中诸教师放手让学生“犯错”,慢慢引出利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探讨味道很浓,真正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教师引导后,解决问题。
课堂中也显现了一些细小的不足的地方:导入有些许长。
“双休日喜爱去哪里?→超市→买什么?→最喜爱吃的是什么?→水果→买蜜柚→怎么挑好的蜜柚?”能够选择直接提问“大伙儿有和爸爸妈妈一路去买过蜜柚吗?明白怎么样挑选好的蜜柚吗?”如此更直接些,也更直奔主题。
学生动手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由于时刻的限制,当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仍然在继续测量,致使课堂有些些乱。
建议,这时能够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XX小组已经完成……”《测量力的大小》选自浙科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
本节要紧内容有: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诸教师做出了自己的安排。
他的教学安排内容紧凑,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性强,随着教学环节的慢慢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一步步挖掘。
教学中诸教师放手让学生“犯错”,慢慢引出利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探讨味道很浓,真正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教师引导后,解决问题。
课堂中也显现了一些细小的不足的地方:导入有些许长。
“双休日喜爱去哪里?→超市→买什么?→最喜爱吃的是什么?→水果→买蜜柚→怎么挑好的蜜柚?”能够选择直接提问“大伙儿有和爸爸妈妈一路去买过蜜柚吗?明白怎么样挑选好的蜜柚吗?”如此更直接些,也更直奔主题。
学生动手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由于时刻的限制,当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仍然在继续测量,致使课堂有些些乱。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大小》评课稿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大小》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在林老师执教的《测量力的大小》这节课中,我觉得也还有几个地方值得探讨:
我觉得学生对力的单位“牛”的认识还不够,如学生在测量物体重力的汇报中,很少有人用到单位“牛”,学生为什么不用新学的“力”的单位“牛”呢?我想可能是学生对“力”的理解不够造成的。
《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4课,前3课都是有关力的探究。
教学本课时我认为应是在学生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学生对“力”有了认识,哪么“力”的单位学生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测量物体重力的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广。
估计物体的重力也有不实的现象。
如:分组汇报实验记录时,4个组有3个汇报的值数和实测数完全一样,每个组只有一个估数,差距是0;只有一个组汇报的有一点差距。
可能有的组是先测,然后填写的估数。
我觉得在这个活动中,先让小组的每个学生用手掂一掂,估一个数据,并把每个人估的数据填在记录单里,然后用测力计测量,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也不能只限于组长测,可让小组的每个人轮流的测不同的物体,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想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范文
《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节课包括三个活动,①认识弹簧测力计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③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听完诸老师的课,我可以学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自然
诸老师通过提问“双休日你喜欢去哪里?”导入新课,接着自然而然提到去超市买蜜柚时,一般会通过掂量蜜柚来估计其重量,但这种方法无法估量准确,由此引入弹簧测力计。
(二)对教材大胆创新
诸老师一开始没有直接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当学生说都见过弹簧测力计时,诸老师直接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弹簧测力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等学生们画完后,诸老师再出示弹簧测力计的`图片,进行比较。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有了充分的掌握。
诸老师没有直接按照书本“先给出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点,然后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而是给学生一些没有调零过的弹簧测力计,学生们测完之后发现每组之间的误差很大。
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问题,但是诸老师没有马上给出原因,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解决问题—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等学生们会使用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操作之后,再让学生们来测一测一些物体的重力。
诸老师提供了小垫圈、大垫圈、小螺母、大螺母、钩码、滚轮。
诸老师给出一系列材料,当称量滚轮时,学生们会发现使用0.5N的弹簧测力计没法测量滚轮的重力,于是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另一个注意点—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第1篇: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下面是一篇关于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说教材<<测量力的大小>>是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到,力有大有小,并且,本课也是研究摩擦力的基础。
因此,此时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是很必要的。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课的教学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正确使用*簧秤。
而要很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基础准备很关键。
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认识测量力的大小的必要*;第二、知道使用的工具是*簧秤以及力的单位,最后是认识*簧秤的结构和制作原理。
其实,*簧秤的正确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解说会显得很乏味无趣。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达成教学任务,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手段:第一、利用图片和实物的刺激来引出课题。
先让学生自己来介绍牛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下面是一篇关于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说教材测量力的大小>>是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2)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让学生通过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知道弹簧测力计工作的原理、知道力的单位是“牛”和掌握弹簧测力计实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品质和通过在探究过程中和他人交流测量结果和弹簧测力计的实用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
最终培养学生树立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自信。
二、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教学环节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处理。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重力”等常见力的概念,了解了质量的单位是“克”、“千克”,但对力的单位“牛”比较的陌生。
有简单观察物体结构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有基本的交流能力,能阐述知道的实验方法和收集的数据,但围绕主题进行要点交流还是有所欠缺。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建立“牛”的实际感念。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第一、利用实物的刺激来引出课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能够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以及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指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力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对实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测力计的使用和测量结果的分析可能还不够熟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力的作用和测量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验,引出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规律和异常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单位和测量范围,让学生了解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力的单位换算。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力的概念、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测量结果的分析等关键内容。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_教科版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_教科版《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4课,是一节内容专门简单却专门有用的课,目标专门明确:认识重力的大小能够测量,认识测量重力的工具——测力计,使用测力计,最后是制作测力计。
本节教学过程中,我直截了当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引出重力和力的单位“牛顿”,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是测量重力的大小和测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观看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那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有序的观看适应,同时明白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其间用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明白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在充分讨论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后,组织学生小组实验,动手测量一些物品的重力。
我们平常教学时唯恐学生出错,总是先交代学生注意事项,再让学生测重物,几轮下来,发觉不管教师如何强调,学生依旧会错,因为学生缺乏听的爱好。
而高老师让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用同一个测力计测量同样重的钩码,发觉什么缘故测量出的结果会不同,用学生思维挫折唤起注意力,从而提高使用工具的规范性。
整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组织,我较多地考虑了如何落实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概念,课堂上较多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讲解,没有专门好做到放开让学生探究,在课堂组织方面也专门欠缺。
课堂显得专门凌乱,专门在学生观看弹簧测力计和测量物品的重量之后,没有专门好的组织学生汇报,讲的小组汇报,而其他的人没有认真倾听。
在学生汇报时,应该等所有的小组都整理好材料,看到讲台的时候才开始组织小组汇报,如此的成效会更好。
另外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时应该做一个实物模型,如此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晰,也有利于让学生上台汇报自己对弹簧测力计结构的认识。
而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中,我向学生展现了一个损坏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估量损坏的缘故,然而弹簧测力计的实物关于学生来说太小了,后排的小孩全然没法看清晰。
这时应该放在实物投影上,如此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大伙儿都聚焦在黑板上,接下来的讲解才会更加有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作者及工作单位旬阳县关口镇中心学校沈卫锋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都比较简单,学生已明白力有大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明白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熟悉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熟悉。
本课有三个活动即: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用橡皮筋制作小汽车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以明白力有大小并可测出,因此学习本节课应该是比较轻松地,重点做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
个别学困生应注意及时点拨辅导。
教学目标一、明白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制成的。
二、明白力的单位是“牛”3、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五、培育学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进程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作者及工作单位旬阳县关口镇中心学校沈卫锋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都比较简单,学生已明白力有大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明白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熟悉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熟悉。
本课有三个活动即: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用橡皮筋制作小汽车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以明白力有大小并可测出,因此学习本节课应该是比较轻松地,重点做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
个别学困生应注意及时点拨辅导。
教学目标一、明白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制成的。
二、明白力的单位是“牛”3、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五、培育学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进程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作者及工作单位旬阳县关口镇中心学校沈卫锋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都比较简单,学生已明白力有大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明白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李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
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
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两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
练习中明确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情境有新意
力学部分的教学离不开牛顿。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充分利用了苹果,既渗透了科学史部分的教学,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增加了时代的意义(乔布斯与苹果)。
2.课堂教学注重与原有知识的连接
以尺子、量筒等学科测量工具来引出弹簧秤,这样做既不突兀,又回顾了已有的知识。
在讲解弹簧秤的读数时,类比温度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明白正确的操作,又一次明确温度计的读数。
3.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
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取材方便,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
学生实验用具弹簧秤与教师演示用弹簧秤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弹簧秤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使用时应当注意观察。
估计被测物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
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工具来科学测量。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思考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应当注意避免以偏概全,让理念流于形式,降低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欠妥:1.课堂时间分配不当
教师设计的两个学生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一个课时很难完成。
勉强进行导致了课堂教学不完整,而进行的活动因为时间不充分,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个人认为本堂课可以换个处理方法:或者分成两个课时,或者简化“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教学。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的有效性较低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很考验学生的观察、讨论以及汇报的有效性。
在观察、讨论活动时,学生的配合度较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中很快得出预期的答案。
但是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太高,过于想分享自己的想法,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答案,出现较多相同答案。
3.讲解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不够细致
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除了教材上的三点,还有“测量重物时,测力计应当保持竖直”,同时应当渗透重力方向的教学。
不超出量程的操作,除了估计之外,还要慢慢提起。
补充这两点,还要进行教师示范。
4.“1牛顿(N)=100克力(gf)”的含义
学生从书上获得“1牛顿(N)=100克力(gf)”这个公式并没有实际概念,在进行讲解时应当明确说明1牛的力相当于重100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
说明之后还应当让学生获得一个实际的感受,再明白文字的意义后,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单位概念。
本人经验尚浅,若有不当,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