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学大纲A-201210---张鑫

合集下载

1宏观经济学大纲A-201210---张鑫

1宏观经济学大纲A-201210---张鑫

1宏观经济学大纲A-201210---张鑫《宏观经济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731005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A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2年10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各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经济管理学院一直把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能力对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专业其它相关课程作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准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图形分析方法。

3. 对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有初步了解。

4. 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有较粗略的认识。

5.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中发生的某些宏观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

(三)实施说明由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内容非常深广,在有限的学时安排中不能全部讲授。

因此作为入门的专业基础课,在保证课程理论框架完整的前提下,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

授课中尽可能结合最新发生的宏观经济现象,采用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展开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微观经济学基础,还要求学生学习过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统计学等先修课。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 .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各部分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习题操练与讲解。

2. 根据教材每个章节后的习题内容,在该章节教授完毕后,集中进行习题讲解,具体学时根据习题量确定,平均为每章1学时。

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2012年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一、复习的总体要求考试的范围主要是本提纲中列出的达到掌握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当然为了体现考生水平差别,不排除有部分了解层次的知识点出现在考卷上。

所有知识点要求至少达到“了解”的程度,这里“了解”指的是能大致说出概念的含义和模型的内容。

另外,有极个别的考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不明确,但只要掌握了提纲中所标明的知识点,解答也不难。

复习的总体最低要求是熟悉提纲中列举出来的重点知识点,能大致说明其具体内容及原理,能大致明了其运用。

二、复习资料教材:1、《中级宏观经济学》,张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视频教学课件:张延,《宏观经济学》视频教学课件,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业题:作业内容务必掌握,考试出题形式与作业相似面授课PPT:是课程内容的缩略版(见课程论坛)课程论坛上的每周导学也是复习的好资料,上面标注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也将是本课程复习的重点。

语音答疑资料关于教材和视频教学课件的关系:张延老师编写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与视频教学课件知识点顺序基本一致,章节编号和内容均是同步的。

同学们可以上网院的视频点播系统在线学习。

三、考试题型分布: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计算题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四、复习方法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学科,尤其注重对关键概念和模型的把握。

宏观经济学的期末复习主要从教材、视频教学课件和作业题入手,并重点熟练平时作业中的题目。

在全面对教材知识和作业进行复习之后,同学们可以对照复习提纲中列出来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根据每个知识点后标明的掌握层次进行自我检测。

在复习中,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该理解的概念一定理解清楚;重点的理论要熟悉其主要的理论内容;计算类型的知识点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做一定训练。

五、关于考核方式和成绩分布注意本门课程为闭卷考试!六、复习要点复习提示:宏观经济学的复习其实很简单,整个课程内容由两个重要的模型构成,即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就是从两个模型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重要观点:市场出清,内生变量,外生变量,通货收缩复习要点:(1)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用来描绘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构造,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剖析方法。

其要点特点是假定价钱是有伸缩性的仍是黏性的。

(2)市场出清模型:市场出清模型的假定条件是价钱有伸缩性,但只合用于描绘长久经济,而价钱黏性模型能够更好地描绘短期经济。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重要观点:奥一定律,存量与流量,CPI,GDP平减指数,劳动力参加率,公民收核算恒等式复习要点:(1) GDP 同时权衡①经济中全部人的收入;②对经济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从整个宏观经济系统看,两个量必然相等,收入必然等于支出( 2)名义 GDP 与实质 GDP 的差异:名义GDP 是用现期价钱估价产品与服务,实质GDP 是用不变价钱估价产品与服务。

只有产品与服务量增添时,实质GDP 才增添。

而名义GDP 的增添既可能是因为产出增添,也可能是因为价钱上升。

( 3)能够划分经济中的四种支出:花费、投资、政府购置和净出口,四种支出之和即为GDP。

( 4)几种指标之间的关系GNP=GDP+ 来自外国的因素收入 -向外国的因素支出NNP=GNP- 折旧NI=NNP- 公司间接税PI=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 -净利息 -股息 +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DPI=PI- 个人税收和非税进出付( 5) GDP 平减指数(帕氏指数)与CPI(拉斯派尔指数)CPI 是权衡一个典型花费者购置的固定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钱(计算公式),GDP 平减指数是名义 GDP 与实质GDP 的比率(计算公式)。

两者都用来权衡物价水平。

三个要点差异:① GDP 平减指数权衡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与服务的价钱,而 CPI 只权衡花费者购置的产品与服务的价钱。

如,公司与政府购置的产品的价钱的上升将反应在GDP 平减指数上,但不反应在CPI 上。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一、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演变趋势,以及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指标,研究经济增长、通胀、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现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个人等不同。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等。

2.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失业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等。

3.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著名的通货膨胀理论有货币供应量理论、成本推动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等。

4.国际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速度,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4.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衡量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通常包括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第8章 货币需求(宏观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张鑫)

第8章 货币需求(宏观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张鑫)

三、货币的周转率(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数量方程MV=PQ,可得:V=PQ/M, 即货币的周转率是国民收入与货币的比率。 由鲍莫-托宾模型可以得到一个货币周转率 的理论: V=PQ/M=PQ/MD =Q/(MD/P)=Q/(M*/2P) =
2iQ b
V
可见, 1、价格水平对货币周转率无影响。 2、利息率越高,则货币周转率越高。 3、货币周转率是实际收入的增函数。 4、货币周转率是取款的交易费用的 减函数。
评论: 一、萨克斯论证中的问题 1、最后的货币需求表达式是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表达得 来的,而后者又是从货币需求的表达式中得来的。这是 否是循环论证?即 L=L[Q,V(L(i))] 2、在论证中,使用了两个不一致的货币需求的表达式。 那么,货币需求到底是什么? L=(bQ/2i)1/2 (鲍莫-托宾模型) L=M/P=Q/V (由货币数量方程得到)
持币总成本TC=Pb(PQ/M*)+i(M*/2) 最佳取款额M*=(2bP2Q/i)1/2 货币需求-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 L=MD/P=M*/2P =
bQ 2i
L=L(Q,i) 即货币需求是实际产量的增函数,利率的 减函数,而与物价水平无关。
货币需求的收入、利率弹性
L L =1 E LQ= Q 2 Q L L 1 E Li i 2 i
(3)剑桥方程:M/P=L=(1/V)Q=kQ 数学的形式变换产生了质的飞跃:把货币流通速度 问题转变为行为问题-货币需求。由此纳入现代经济 学一般的处理范式。研究的重点和控制的重点都发生 了转移:由货币流通量MV到货币存量M。货币原来 和总需求直接同一(MV=AD),现在产生了差异 (M和AD)。摆脱了对货币的依赖,总需求获得了独 立性。
2、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下册,人大版): P219:V=PQ/M=Y/M.货币供给增长有三个可能的结果:人们 可以仅仅持有额外的货币,这将降低货币流通速度;都花出去 的话,要么Q会提高,要么价格水平P上升。 P220:货币的流通速度取决于人们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持有或保 存货币。 P222:利率越低,(货币)周转的速度越慢。 --第一段话是对的,后两段话与之矛盾。两种情况: (1)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产量增加-货币需求增加-货 币流通速度不变。 (2)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不变-产量不变-货币需求不变-货 币流通速度下降。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共13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共13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学时适用对象: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学生需要初步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二、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

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

本课程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方面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对象与框架,另一方面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其中核心内容是总需求分析模型,包括二个具体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引入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在总需求分析模型基础上,又引入总供给曲线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

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学问题分析,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即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第四部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

主要包括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

三、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帮助学生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张鑫)

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张鑫)

可编辑ppt
5
15-3 适应性预期假设
P W
P1
P
e 1
b
U
U N
P
e 1
P
P1 P b U U N
加速主义原理: 1、降低失业率的政策的 成本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 2、自然失业率的含义: 无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可编辑ppt
6
短期和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P P2 P1 P0
QS2 QS1
• 3、通过汇率贬值到通货膨胀率以下,促 使通货膨胀率下降,与汇率相一致。
• 阿根廷的经验:
• 智利的经验:
• 4、美国:80年代早期,松财政紧货币- 升值-降低通涨率,同时TB减少-政府 寻求美元贬值。
可编辑ppt
21
第15章通涨与失业:习题
• 1、指出下列情况价格水平有什么变化, 是需求冲击、还是供给冲击,变化是暂 时还是持久?
可编辑ppt
19
15-5 利用汇率稳定价格(续)
• 2、通过中央银行干预钉住汇率,遏制通 货膨胀
• 原因:大部分价格和汇率关系密切,汇 率一旦稳定,恶性通货膨胀就结束。
• 风险:当PPP不成立时,固定汇率就极为 危险。(W P P>EP* TB E )
可编辑ppt
20
15-5 利用汇率稳定价格(续)
可编辑ppt
10
理性预期假设的菲利浦斯曲线
U1 UNhP1Pe1
当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水平时,因为实际工资 低,失业就低;当通货膨胀低于预期时,因为 实际工资高,失业就高。
可编辑ppt
11
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Q 1Q f1j(P1Pe1)
当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产出就高于 充分就业水平;当通货膨胀低于预期时, 产出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Qf+1。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第1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宏观经济学家试图既解释经济事件,有设计改善经济运行状况的政策。

2.为了理解经济,经济学家使用模型——为了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而简化现实的理论。

经济科学的艺术是判断模型是否抓住了所要处理的问题的重要经济关系。

由于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问题,宏观经济学家运用不同的模型来研究不同的问题。

3.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特征是它假设价格是有伸缩性的是是黏性的。

根据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的看法,价格有伸缩性的模型描述长期中的经济,而价格黏性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短期中的经济。

4.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个人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由于宏观经济事件产生于许多微观经济的相互作用,所以,宏观经济学家运用了许多微观经济学的工具。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GDP)既衡量经济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2.名义GDP用现期价格估价产品与服务。

实际GDP用不变价格估价产品与服务。

只有当产品与服务量增加时,实际GDP才增加。

而名义GDP的增加既可能是由于产出增加,也可能是由于价格上涨。

3.GDP是四种支出之和: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4.消费物价指数(CPI)衡量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的固定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与GDP平减指数一样,CPI衡量物价总水平。

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5.失业率表明想要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有多少。

当失业率上升时,实际GDP的增长一般要慢于正常速率,甚至还会下降。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1.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决定了经济中的产品与服务的产出。

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或技术进步增加了产出。

2.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用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时为止。

同样,这些企业租用资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租赁物价时为止。

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张鑫

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张鑫

15-4 理性预期假设
市场出清假设:实际工资的决定
w1 P
wp
e 1 f
w1 f f e wp wp P P + 1 1 P 1
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低于市场出 清水平,而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工资超出 市场出清水平。
对充分就业水平的偏离
P QS+1 价格偏离预期 导致产出偏离 充分就业水平。
P2+1
E2
E E1
Pe+1 P1+1
QD2+1
QDe+1 QD1+1
Q1+1 Qf+1 Q2+1
Q
政策含义
• 消除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实现零通 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 无成本降低通货膨胀的条件: • (1)迅速的劳动力市场出清(没有长期 工资合同); • (2)前瞻性预期(不是适应性预期); • (3)政策必须有“信誉”。
15-5 利用汇率稳定价格(续)
• 3、通过汇率贬值到通货膨胀率以下,促 使通货膨胀率下降,与汇率相一致。 • 阿根廷的经验: • 智利的经验: • 4、美国:80年代早期,松财政紧货币- 升值-降低通涨率,同时TB减少-政府 寻求美元贬值。
第15章通涨与失业:习题
• 1、指出下列情况价格水平有什么变化, 是需求冲击、还是供给冲击,变化是暂 时还是持久? • A、气候恶劣,收成大幅度降低。 • B、国家卷入战争。 • C、政府增加开支建造新的住房。 • D、工会使工资增加20%。
15-1 供给冲击与通货膨胀
P QS'
QS
P1 P0
QD Q1 Q0 Q
供给冲击形式

第6章 储蓄、投资和经常项目(宏观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张鑫)

第6章 储蓄、投资和经常项目(宏观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张鑫)

9、Q1=100,Q2=150,C1=120,世界利率为10%, 无投资。利用两时期模型计算: (1)C2; (2) TB1,TB2; (3) CA1,CA2.
11、图6-11是两个大国第一期的情况。 第二期会有什么变化?哪条曲线移动 使两国在跨时期预算约束的限制下福利 最大化?
图6-11(P255) r
现实中的借、贷关系:
四、对外借款和贷款的限制的效应 1、资本控制使经常项目减少、福利水平下降。
r 经常项目盈余 S 时期2
I S,I
Q2
U1 U0 时期1
Q1
2、鼓励储蓄的政策的效应
r S、某国是一个净债权国。国民储蓄不变, 初始经常项目为零。如果该国国际资产的 价值上升,以下变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1)净国际投资头寸; (2)经常项目 (3)投资
2、多时期分析 在最终时期(所有贷款全部偿还)未知的 情况下,一个国家能否永远借新债还旧债而无 需担心偿还? 这是不行的,因为贷方要求他量入为出。 庞兹计划:为了增加消费,先过分借债, 然后计划通过再借入偿债。
C1+(C2/1+r)+·=(1+r)B*0+(Q1-I1)+(Q2-I2/1+r)+· · · · · D*=-B*,TB=Q-C-I, (1+r)D*0=TB1+(TB2/1+r)+· · ·
三、一国跨时期预算约束 1、两时期分析 B*0=B*2=I2=0 CA1=B*1-B*0=B*1=Q1-C1-I1 CA2=B*2-B*1=Q2+rB*1-C2-I2 C1+(C2/1+r)=(Q1-I1)+(Q2/1+r) 所以,在开放经济中,消费的预算约束与对外 净债权无关,与封闭经济的情况无异。 为什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岀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岀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岀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丁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木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岀)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第4章 消费和储蓄(全球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西师范大学,张鑫)

第4章 消费和储蓄(全球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西师范大学,张鑫)

7
2、形式化:
企业储蓄 Sf1=Bf1=Pr1-DV1 家庭储蓄 Sh1=Yd1-C1=Q1+DV1-C1 总储蓄 S=Q1+Pr1-C1 第二期红利 DV2=Pr2+(1+r)Bf1 红利支付的约束
DV 2 Pr 2 DV1 Pr1 1 r 1 r
质疑:1、按通常理解,利润是产量的一部分。 这里利润在产量之外。应该怎样理解? 2、企业“ 跨时期”的含义?
1
2、跨时期预算约束 行为假设:家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财产,第一时期的储蓄恰好 等于第二时期动用储蓄。 形式化表达:B0=0 , B2=0 .
B1-B0=B1=S1 B2-B1=S2 , -B1=S2 S2=-S1 S1=Y1-C1=Q1-C1=B1 S2=Y2-C2=Q2+rB1-C2
C2 Q2 C1 Q1 =W 1 r 1 r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1=Q1+DV1-C1 S2=Q2+rB1+DV2-C2 S1=B1=-S2
3、评论 (1)家庭和企业的视界具有一致性。 (2)家庭和企业掌握的信息具有对称性。 (3)家庭和企业的利益具有一致性。 (内部人控制,逆取顺守)
C2 Q2 DV 2 C1 Q1 DV1 1 r 1 r 1 r Pr 2 C2 Q2 C1 Q1 Pr1 1 r 1 r 1 r
4
三、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1、消费之谜:暂时收入增加,储蓄率增加; 持久收入增加,储蓄率不变。 2、农场主的MPC低于城市薪金阶层。类似地, 年轻家庭的MPC低于年长。(?) 3、1968年,约翰逊政府试图增税以抑制消费、 支持军费,但不成功。小布什减税效应?
5

《宏观经济学(中文)》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中文)》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中文)》教学大纲胡文政编写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62 目录前言 (267)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 (269)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269)一、概念 (269)二、特征 (269)第二节三种核算方法 (269)一、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 (269)二、支出法 (270)三、收入法 (270)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几个总量 (271)一、与GDP相关的几个总量 (271)二、GDP核算的利弊 (271)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271)一、两部门收入和均衡条件 (271)二、三部门的投资恒等式 (272)三、四部门的收入构成和储蓄投资恒等式 (272)四、只有私人部门与对外部门 (272)第五节名义GDP与实际GDP (273)一、名义GDP。

(273)二、实际GDP (273)三、GDP折算系数、紧缩指数(GDP deflator index)或物价指数(price index)。

(273)四、当期名义GDP/物价指数=实际GDP (273)五、名义GDP指数/当期物价指数)-1=实际 GDP增长率 (273)本章复习 (274)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275)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概念 (275)第二节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理论 (275)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275)二、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277)第三节从两部门到四部门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278)一、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278)二、三部门和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279)第四节乘数理论(multiplier theory) (280)一、投资乘数及其机制 (280)二、三部门的乘数 (281)三、三部门定量税各种乘数的关系 (281)四、四部门乘数 (282)五、乘数效应 (282)宏观经济学(中文)第五节动态国民收入决定 (282)本章复习 (282)第三章 IS—LM模型 (284)引言 (284)第一节投资曲线和 IS曲线 (284)一、投资曲线 (284)二、IS曲线 (285)第二节利率决定与LM曲线 (286)一、古典货币供求理论 (287)二、凯恩斯的利率和货币供求理论 (287)三、LM曲线 (288)第三节 IS—LM模型 (289)一、y与r同时决定 (289)二、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实现过程 (289)三、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289)四、IS不变时LM曲线移动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731005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A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2年10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各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使用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经济管理学院一直把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能力对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专业其它相关课程作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准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图形分析方法。

3. 对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有初步了解。

4. 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有较粗略的认识。

5.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中发生的某些宏观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

(三)实施说明由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内容非常深广,在有限的学时安排中不能全部讲授。

因此作为入门的专业基础课,在保证课程理论框架完整的前提下,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

授课中尽可能结合最新发生的宏观经济现象,采用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展开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微观经济学基础,还要求学生学习过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统计学等先修课。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 .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各部分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习题操练和讲解。

2. 根据教材每个章节后的习题内容,在该章节教授完毕后,集中进行习题讲解,具体学时根据习题量确定,平均为每章1学时。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测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期末测试成绩占8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平时成绩达不到60分者,取消测试资格,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

(七)参考书目: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二、中文摘要宏观经济学包括五个部分;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和失业以及经济增长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介绍GDP的概念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部分包括三个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配合使用;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主要介绍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分类、成因以及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介绍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成因以及经济周期。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讲课实验上机1 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 4 42 第2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 82.1 宏观均衡 22.2 消费理论 22.3 国民收入决定 22.4 潜在国民收入决定和缺口 23 第3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4 44 第4章IS-LM模型 6 64.1 IS曲线 24.2 LM曲线 24.3 IS-LM模型 25 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实践8 85.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35.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35.3 二者配合使用 26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 66.1 AD曲线 26.2 AS曲线 26.3 AD-AS模型 27 第7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6 67.1 失业理论 27.2 通货膨胀理论 27.3 菲利普斯曲线 28 第8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6 68.1 经济增长理论 48.2 经济周期理论 2合计4848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2 GDP的内涵具体内容:1)GDP的定义;2)GDP的基本理解;3)GDP的局限性1.3 GDP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内容:1)核算的基本原理;2)收入法;3)支出法;4)其他国民收入指标1.4 国民收入循环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具体内容:1)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恒等关系重点:GDP的内涵和使用难点:核算GDP的方法和统计第2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2.1宏观均衡的概念具体内容:1)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假设;2)均衡概念2.2消费理论具体内容: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理论发展2.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具体内容:1)45度模型;2)乘数原理2.4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具体内容:1)政府的收入和支出;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3)三部门乘数2.5潜在国民收入和缺口具体内容:1)潜在国民收入;2)膨胀缺口和紧缩缺口重点:两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的各种乘数难点:乘数的推导和使用第3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3.1 货币和货币供给具体内容:1)货币及其职能;2)货币的统计口径;3)银行体系;4)银行信用创造3.2 货币的需求具体内容:1)影响货币需求因素;2)货币需求函数3.3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具体内容:1)货币市场均衡;2)利率和投资需求;3)利率和国民收入重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和货币函数构造难点:货币市场的均衡第4章:IS-LM模型(6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4.1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具体内容:1)IS曲线的由来;2)IS曲线的斜率;3)IS曲线的移动;4)产品市场失衡4.2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具体内容:1)LM曲线的由来;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4)货币市场失衡4.3 IS—LM模型具体内容:1)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2)两个市场的同时失衡和调整;3)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重点:IS-LM模型如何决定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难点:IS-LM模型的数学推导及其计算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实践(8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5.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具体内容:1)财政政策定义;2)自动稳定器;3)挤出效用及财政政策效果;4)功能财政5.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具体内容:1)货币政策定义;2)三大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效果;4)货币政策局限性5.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具体内容:1)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2)四种混合使用的形式和使用重点:运用IS-LM模型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难点:理论和我国实践相结合,根据经济形势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6.1 总需要函数和AD曲线具体内容:1)总需求函数;2)AD曲线的推导及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3)AD曲线的移动6.2 总供给函数和AS曲线具体内容:1)总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2)古典或长期总供给曲线;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6.3 AD—AS模型具体内容:1)古典AD—AS模型;2)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3)短期AD—AS模型;4)长期AD—AS模型重点: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难点:工资理论和不同AS曲线第7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6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7.1通货膨胀具体内容:1)通货膨胀的描述和度量;2)通货膨胀的分类;3)通货膨胀的原因;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7.2失业具体内容:1)失业的描述及其分类;2)失业的测量;3)失业的经济学解释7.3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具体内容:1)菲利普斯曲线由来和政策含义;2)附加预期的通货膨胀;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重点: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经济效应;失业的分类使用;菲利普斯曲线难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第8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6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8.1经济增长具体内容:1)经济增长的概念;2)增长的核算;3)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4)可持续发展;5)经济增长的理论轨迹8.2经济周期具体内容:1)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2)经济周期的解释重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难点:经济增长的核算及其政策含义编写人:张鑫黎明徐飞审核人:李琦批准人:杨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