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小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打击帝国势力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 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 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各时期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
鸦片战争 扶植妥协派负责对外交涉 太平天国运动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勾结到一起共同镇 压农民的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列强有限度地支持洋务运动,扶植曾国潘、李鸿 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并帮助他们购买、制造洋枪洋炮和练兵, 以及其他洋务事业。 《辛丑条约》签定后 列强又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 北洋军阀政权。 袁死后 又扶植北洋各派军阀,做为自己在华利益的代理人,进行割据 和混战。
孙中山所制定的实业计划系统地考虑了中国现代化的方向、 发展的途径和基本模式。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设想未来在 中国具体要修建多长的公路和铁路,铁路有几纵几横,要 修大港,甚至提出修建三峡工程,主张铁路要修到西藏去, 基本奠定了中国现代的铁路格局。
返回
社会风俗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它还是一场社会风俗的革 命。革命政府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1、孙中山当选大总统后,很快提出改用阳历案。 2、废止跪拜礼即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礼,普通 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 3、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称呼。 4、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5、中山装,新式旗袍 6、新式婚礼
返回
世界意义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 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 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 伟大的转折。列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具有世界意义, 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目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目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4、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的目的由于清政府日益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越发猖狂,在内忧外患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初步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为救国图存,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十六字方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的目的的根本在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共和国。
正是辛亥革命的目的和目标促成了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与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斗争,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的一系列斗争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目的主要是由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来的,在辛亥革命的目的的基础上孙中山领导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成功,辛亥革命具有的历史意义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且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对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对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这可以说是辛亥革命最成功的地方,因为在孙中山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指引下,辛亥革命将民主共和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发生了张勋复辟这样的闹剧,但是很快就像跳梁小丑一样被人民轰下台,可见当时人民的观念已经不再是君权神授,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了,谁要是要开历史倒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方针
3.符合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长征保持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5.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6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捍卫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精神、组织的进步达到新高度
3、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4、巨大影响世界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树立以弱胜强范例,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力量源泉)
2、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又不惧怕战。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
从主观方面来看,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并且资产阶级具有自身的局限。
从客观上来看,可以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四个方面分析。
纲领:没有反帝,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农民:没有农民的支持,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导致缺少了农民这个主力军。
政党: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在辛亥革命中政党很松散,缺乏组织和纪律。
军队:没有掌握革命武装,辛亥革命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因此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三、辛亥革命的发生时间及背景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财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行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看法人心所向。
中国人民长久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为深入、更为大规模地展开起来。
辛亥革命拥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第一,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致使命的一击。
它颠覆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起财产阶级共和国,推进了历史的行进。
辛亥革命令人民获取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益,此后,民主共和的看法人心所向。
在此后的历史进度中,不论谁想做皇帝,不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快速倒台。
其次,辛亥革命颠覆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深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权力。
辛亥革命此后,帝国主义不得不再三改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成立比较稳固的统治次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建了有益的条件。
民国成立此后,国内实业公司纷繁成立,动工厂、设银行成为民风。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明显的增加,无产阶级队伍也快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宽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进作用。
这一期间,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热潮。
财产阶级革命或财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整完全的。
所谓完全,只好说是基本完全。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即以新的盘剥制度取代旧的盘剥制度,而盘剥制度的更替,其实不需要新旧完整完全分裂,他们能够在好多方面妥协、交融、并存。
很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现在尚保留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完全的显然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财产阶级民主革命,固然没有达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财产阶级革命,但在完全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含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场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他对中国离婚时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欢迎大家阅读。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给了封建专制统治沉重的一击。
统治了中国古代260多年的清王朝就是被辛亥革命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从此结束。
同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也加快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辛亥革命让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从此不再是封建统治下的奴隶。
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洋人在中国的掌控地位,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虽然帝国主义一再更换在华代理人,但是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却很难再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另外一点体现在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国内的工厂,银行越来越多,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上涨的同时,无产阶级的队伍也日益强大起来。
最后一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亚洲各国有很多被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的产生对起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反对殖民统治的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此起彼伏的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全的反帝反封建,但在铲除封建势力的意义上是远远胜于欧洲各国的。
它不仅赶走了清朝统治者,也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了多次帝国于共和国的争端,辛亥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成功的。
辛亥革命的特点辛亥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革命进展的很顺利,辛亥革命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爆发起义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仅仅历时两个多月,没有出现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反复和挫折。
原因在于腐朽的清政府不断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对清王朝的统治早已经绝望透顶,因此辛亥革命遇到的阻力很小,进展的很顺利.辛亥革命的特点之二就是革命胜利的代价很小,除了武昌起义遇到一些抵抗之外,在其他地方革命的火种迅速燎原,几乎没有遇到实质性的阻力。
试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试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杨富丁(257400)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在此,笔者试图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第一、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1国(任期、选举、),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从中国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从中国革命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首次把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四、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从此以后,如果有人要做皇帝,都会为人民所唾弃,都只能是短命的。
第五、从中国风俗习惯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习,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
辛亥革命后,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鞠躬、握手的交际礼仪和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逐渐引起了国人的注目,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社会风俗开始发生变化。
第六、从中国教育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创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制度,取代了八股取士的制度,新式教育进一步发展,西学逐渐昌盛,各种教育类新式报刊纷纷涌现。
第七、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后虽然出现过军阀专制,但新的社会因素在成长,社会在总体上呈现出向上发展的趋势,可以说,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的共和时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自主领导的、彻底的革命。
2.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石: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如民主、科学、富强,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目标。
辛亥革命为中国带来了机会和动力,通过推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3.引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唤起了人民的参政意识和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激发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权益的争取。
4.形成了中国国民主义的主流思想: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推崇的三民主义成为了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主导思想。
这一思想包括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的原则,成为了中国国民主义的主流思想,并在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辛亥革命也有一些遗憾:1.政权更迭不稳定: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经历了多次更迭和分裂,内部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体制。
这导致中国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国家治理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土地问题未解决:辛亥革命后,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土地集中的问题,造成了后来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和农民问题的持续存在。
3.国共矛盾与分裂: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分裂。
这一分裂的结果给中国的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石,并引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
然而,辛亥革命也面临着政权不稳定、土地问题未解决和国共矛盾等遗憾,这些问题给中国的革命和国家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二)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
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启蒙革命武汉地区的军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义造成的革命形势是反动力量无法扭转的。
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多月,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告“光复”和独立,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尽管以后还出现过几次短命的复辟丑剧,武昌起义终究导致了中国2000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抹煞的。
2、国际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历史背景清朝衰落主词条: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
革命党反清运动主词条:兴中会,孙中山伦敦蒙难,中国同盟会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立宪运动主词条:立宪运动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过立宪,但立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意义及其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即辛亥年间的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事件。
以下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所在。
1. 打破了千年封建专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此,中国迈入了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铺平了道路。
2.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辛亥革命在推翻清朝后,建立了中国的临时政府,并宣告成立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家,迈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第一步。
3. 唤醒了民族意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参与。
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政治领域,还深刻地改变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
以下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所在。
1. 政治体制的变革辛亥革命将中国的政治体制从封建专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制度,为中国现代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在辛亥革命后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政治经历了复杂的动荡和变革,但辛亥革命依然被视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社会观念的更新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更新。
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尊重和保护人权成为社会普遍价值观。
3. 科学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4. 民族解放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认识到自己的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性。
这激发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的抵抗意识,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运动奠定了基础。
5. 经济结构的调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促进了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影响分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影响分析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影响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变革,为中国社会改革和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终结。
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还宣告了中国开始了新的历史时代。
首先,辛亥革命重新定义了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清朝的倒台使得封建制度彻底崩溃,给予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机会。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府的演进,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基石。
其次,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的封闭局面,带来了现代化的希望。
革命后,中国开始了对西方思想、科技和文化的接触与学习,推动了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另外,辛亥革命激发了全球华人的民族意识。
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外国侵略和列强控制,但辛亥革命催生了团结一致的国家认同,启发了其他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
二、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束缚,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迅速推行了许多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和机构,如新的选举制度、宪法起草和立法机构的建设等。
这些变革为中国的民主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方面,辛亥革命使得社会阶级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封建主义衰落后,传统社会等级制度逐渐消失,社会地位的提升开始与个人的才能和努力挂钩。
此外,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评估和重视也是辛亥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之一。
在文化方面,辛亥革命振奋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了对前人文化传统的重新探索与反思。
革命后,中国文化开始融合西方现代思潮,开启了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此外,辛亥革命也对中国的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后,中国努力恢复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地位,并寻求与外国建立平等的关系。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2.辛亥革命带来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
3.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权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它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历史空前的4.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
5.亥革命具有世界性意义。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国际环境下内外情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到世界形势的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是世界尤其是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略势力,鼓舞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等思想,对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辛亥革命的成功方面看其现实意义1.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
2.孙中山提倡人民公仆精神可以为后来者镜鉴。
3.孙中山构想的国家建设蓝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孙中山胸怀建设中国的伟大理想,制定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蓝图。
孙中山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与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设计的国家现代化建设蓝图,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是值得后人共同珍惜的宝贵遗产。
4.辛亥革命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团结主张,为我们处理现实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初三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三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初步建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这一次伟大的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政治意义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封建专制时代,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国家的道路。
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倡导民主、科学、法治和宪政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主导思想。
二、社会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革命的胜利使得人们的阶级地位发生了转变,废除了专制统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成为辛亥革命的三大主力军,他们的觉醒和观念的改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
三、文化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复兴的标志。
革命激起了人民觉醒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革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辛亥革命中遭受了全方位的冲击和颠覆,为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条件。
四、国际意义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革命的胜利激发了亚洲其他国家和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掀起了亚洲反殖民主义潮流。
辛亥革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推动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
五、思想意义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人民渴求独立、自由和民主的愿望,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革命唤起了全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演进,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这次革命从政治、社会、文化、国际和思想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辛亥革命告诉我们,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需要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也正是这种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在后来的革命中坚守的信念和动力。
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具体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吧!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革命”,肇始于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清政府由盛转衰,国人不断在各方面要求改革或适应无效后,许多内部冲突不能解决,进而延宕积习成弊,造成封建统治的政权发生动摇,终于激起孙中山革命。
其背景因素大致归纳有三,兹胪陈于后:一、清政府严厉统治与社会反清思潮清朝建立政权之后,表面上以“定胤民安,共享太平”为号召,其实用以(一)笼络(二)高压(三)屠杀(四)奴化[注1]等政策与手段,交兼并用,达成专制统治的目的:(一)笼络人心,利诱手段清朝统治者为笼络人心,乃采行下列措施:例如,为明思宗帝后发丧,以帝王之礼,宗室大臣罹难均以题谥。
朱氏贵族依旧恩养,文武衣冠悉维旧制,改订官制,汉满参用,收拾人心。
另外,钳制才士,奖励文学,优礼儒臣,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借以名诱、利诱、官诱,麻醉人心,防止加剧民族矛盾。
(二)高压政策,恩威并用清政府安定明朝人心后,采用高压,工于心计,严令薙发,禁除明制,改衣旗服,以测汉族人心之顺逆。
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警人之语。
尤有甚者,侵占田地,圈以标志,谓之“圈地”。
扫除反抗势力,用以严刑峻法,诛戮王族和忠实于明朝皇室的人士。
各省要隘驻扎重兵监视人民,人民之愤懑久蛰于心。
(三)屠杀处决,惨不忍睹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北方局势,进兵长江流域,希冀摧毁明朝最后挣扎。
“扬州十日”惨遭屠杀者有80余万,被掳与投井、投河、焚缢者亦不在少数。
“嘉定三屠”连屠三日,城内死者约9700余人,城外则在7500人以上。
“文字狱”杀戮无辜,尤为惨酷。
计有康熙时代,庄廷■《明史稿》,戴名世《南山集》,方孝标《滇黔纪闻》。
近代史纲要论文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政治角度: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思想角度: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经济角度: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就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社会角度: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为尔后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传统的藩篱,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思想进步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便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几年后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革命政府还大力整顿社会陋习,以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
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抛弃了。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一、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折的关键,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国家的重要开端,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标志,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突破了历代王朝的循环演进机制,打碎了传统中国整个政治体制,因此也震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政治神经,是政治制度与社会思想的一次大飞跃。
近代中国的政治构架、政体规范和行政运作程序的转型”都是从“辛亥革命否定了以君主专制政体为核心的‘朝代国家’形态开始的。
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影响,认为正是这次革命,“中国在完全意义上开始了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
因此辛亥革命有一下几点历史意义:第一,完全打乱了传统的统治秩序。
皇帝被拉下马了,皇帝是旧统治秩序中的头,辛亥革命砍掉了这个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
此后,旧社会势力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第二,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的中国老百姓被称作“子民”或“蚁民”,民国里的老百姓觉得自己是国家主人了,XXX将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人民将民国比作一公司,老百姓是公司的主人。
第三,它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打破的呢?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石。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亥革命后大偷盗国,,中国又堕入XXX的黑暗统治下,有识之士仍在黑暗中摸索。
也有人认为了。
革命党人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来,依靠并发动群众严重不足,尤其是同广大基层民众的脱离,XXX又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成员非常复杂,导致这场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使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和强盛的门路,实现人们原先对它的期望”。
借用XXX的话说就是辛亥革命“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刚要论文
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二班
学号: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但从客观的角度看来,其实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又是不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它的成功在于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另外,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那样,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
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从另一方面看,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也因此,辛亥革命是一个不完全成功的革命。
首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帐。
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其次,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也因此并不是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正因为如此,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而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而对于这个推动中国进入新篇章的革命,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对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将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在对外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
实行总统共和制。
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经济上,辛亥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发展。
随着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再加上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减轻了对我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我国民族地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兴办资本主义工业的浪潮。
首先, 在企业数量方面, 仅以我国满、朝鲜等少数民族较集中的东北地区(奉、吉、黑、热)为例,1912年至1917年就新创办了600多家工厂, 其中1912年有152家, 1913年有110家, 1915年67家, 1916年108家, 1917年为77家, 大大超过了辛亥革命前两三年的发展速度。
辛亥革命后, 民族地区的资本主义工业虽然仍以官僚资本为主, 但投资者的出身和资金来源却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是商人把商业利润积累起来, 从事工矿业的情况增加;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投资民族工业;三是华侨投资民族地区工业辛亥革命后,华侨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在提倡用国货的同时, 也纷纷投资国内, 如福建华侨掀起了一个“都市现代化”运动, 踊跃投资于公用事业。
辛亥革命后,生产力得到解放,民族工业兴起,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发展。
在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启蒙运动,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不仅彻底推翻帝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且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的胜利,
是民主宪政理念的胜利,它使“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开始在中国贯彻实施。
“主权在民”是现代宪法里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孙中山多年来所主张的,它要求国家权力由人民掌握,国家大事由人民决定。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时期,《临时约法》的颁布昭示着法律及民主体系的诞生,为民主共和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此后,国人思想渐渐得到解放,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助长了马新华人的团结力量,促进了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对近代亚洲各国的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
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
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
孙中山的革命思潮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
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
鼓励设立女子学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革命。
此后,辛亥革命对海外华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无论是对政治、经济,还是思想及海外华人上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
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
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因而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反思。
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0年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
国民党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视辛亥革命为其所领导成功的革命,赋予辛亥革命有极高的评价。
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