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课本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 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 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1页 0079页 0100页 0140页 0248页 0333页 0383页 0441页 0516页 0552页 0604页 0663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中国历史书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书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书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初中生,七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书是你开启这个学科新篇章的起点。

本文将为你介绍该教材的内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

一、教材概述七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书以中国古代历史为主题,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秦汉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进程、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二、教材目录1. 第一单元:远古的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 史前文化与夏商周时期2. 第二单元:两河流域的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埃及文明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奴隶社会- 商代- 西周时期4. 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5. 第五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 秦朝的崛起- 秦始皇统一中国三、教材核心内容1. 第一单元:远古的中国在远古时代,中国大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为我们揭示了远古中国的面貌。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第二单元:两河流域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从它们的兴起和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制度。

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时期。

商代的商朝和周代的西周王朝,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和政治形态的变革。

4. 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的变革为中国历史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思想繁荣的时期。

5. 第五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秦朝的崛起和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

秦始皇的统一功绩和行政制度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打下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学习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法与技巧:1. 注意重点内容:教材中会重点突出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需要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特别注意这些内容,以便理解整个历史进程。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55页 0216页 0255页 0330页 0392页 0460页 0527页 0591页 0633页 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聚落与文化- 1.1 中国的聚落与村落- 1.2 中国的文字和书法- 1.3 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 1.4 中国的造纸术和纸张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的奥运会与文明- 2.1 希腊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特点- 2.2 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 2.3 希腊城邦和民主政治- 2.4 希腊神话和艺术第三单元:古代印度的宗教与文明- 3.1 印度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 3.2 的起源和传播- 3.3 印度的果阿和航海技术- 3.4 印度的雕塑艺术和建筑第四单元:古代罗马的征服与法律- 4.1 罗马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建设- 4.2 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4.3 罗马的法律与政治体制- 4.4 罗马的道路和建筑第五单元:古代非洲的王国与贸易- 5.1 非洲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5.2 埃及的文明与金字塔- 5.3 非洲的帝国和王国- 5.4 非洲的贸易和交通第六单元:古代美洲的文明与遗产- 6.1 美洲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6.2 美洲的印第安文化和宗教- 6.3 美洲的玛雅文明和金字塔- 6.4 美洲的神秘文明和石碑第七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骑士精神- 7.1 欧洲的地理环境和封建制度- 7.2 欧洲的骑士和封建领主- 7.3 欧洲的城堡和中世纪农民- 7.4 欧洲的骑士精神和文化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的交通与通信- 8.1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 8.2 中国的中原和海外贸易- 8.3 中国的运河和运输工具- 8.4 中国的驿站和邮政系统第九单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和农民起义- 9.1 明清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9.2 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9.3 李自成的起义和明末社会动荡- 9.4 明清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成就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 10.1 近代中国的政治和外国侵略- 10.2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10.3 辛亥革命与近代民主思潮- 10.4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象和变革第十一单元:近代世界的科技革命与工业文明- 11.1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 11.2 近代世界的交通和通信- 11.3 电和电磁波的应用- 11.4 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十二单元: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纷争- 12.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帝国主义- 1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轴心国- 12.3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体系- 12.4 冷战和国际纷争第十三单元: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变革- 13.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13.2 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城市化- 13.3 国际合作和中国的崛起- 13.4 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面临的挑战。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
一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儿子

儿子

儿子
诸 侯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影响:诸侯国越来越多,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却 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 一蹶不振,从而加强了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统辖
汉武帝随后找各种借口 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 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来越多,但他们的封地和势力却越来越小,

我们可以称之为推恩令。
一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什么是“推恩令”?
诸侯王除以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 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 制定封号,由中央直接管辖。
一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假如一个诸侯王的封地有下图那么大,他有4个儿子。根 据推恩令,他的封地变成多大了呢?
诸侯王势力强大, 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社会秩序混乱
一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主父,现在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朝廷

的号令,时刻有谋反的可能;地方豪强实力也日

益膨胀,朕欲除此祸患,不知主父可有高见?

臣以为,可以允许那些诸侯再次将自己的封
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这样做虽然诸侯国越
主 父
汉武帝刘彻
课堂小结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西
武 帝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第三部分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新课堂——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重心转变
(1)从教走向学,实现从学生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 (2)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从关注碎片化课时目标 到系统化设计单元目标,实现目标构成链条; (3)从关注三类知识(横向知识体系;纵向知识体系;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到关注 学科素养达成,实现从教分到育人转变; (4)从关注知技概念理解到关注概念迁移、运用,实现从刷题到解决问题,从 理解概念到运用概念,在此过程中达成素养;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变化比对 第二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三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第四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程理念介绍 第五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增知识点介绍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念介绍
1、“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它以构建深厚的知识结构和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强调将重点放在理解概念以及原理等基本知识结构上,注重知识 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拓展。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授一些核心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领域的知识,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协助学生建构 历史知识体系,更高效地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这个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思 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 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
时间:2024.08
前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一部分:课本概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从远古社会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本文将逐单元对这本教材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单元1 人类起源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材通过概述人类的起源、演化和石器时代的生活,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部分:单元2 文明的起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古代文明的特征以及文明起源的背景和影响。

教材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古埃及等地的古代文明。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明的介绍,学生将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部分:单元3 奴隶社会这一单元主要探讨了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奴隶社会的产生原因、经济结构和社会层级。

教材通过对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社会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特征和影响。

第五部分:单元4 封建社会本单元涵盖了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封建社会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封建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

教材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六部分:单元5 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汉朝的兴起。

教材通过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详细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政治制度和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部分:单元6 南北朝时期本单元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对南北朝时期各朝代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4页 0139页 0214页 0246页 0303页 0354页 0476页 0478页 0507页 0581页 0618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课件

新课讲解
5.军事方面: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 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6.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 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 的大国之一。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2019.重庆A卷中考)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下图所示,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的 ( ) B
1.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 B
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儒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思想基础 D.周王室衰微,对诸侯国的控制较弱
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
本质是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 )A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1.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 团结合作;
3.有利于各民族间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发展; 4.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2018·山东济宁中考)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
②作用: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 发展。
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新课讲解
4.交通方面: (1)车同轨: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2)开凿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 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初一历史教材基本内容

初一历史教材基本内容

初中七年级历史课本第一课1.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他们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具今约70万年~~20万年。

发现于今北京西南周口店。

他们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山顶洞人具今约18000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其摸样和现代人相似,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懂得爱美,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其社会组织形式母系氏族公社。

第二课1.河姆渡生活在约6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浪墅村,他们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用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及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2.半坡人生活在约5000多年前的今陕西西安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家畜,会制作彩陶,出现了原始家庭纺织业,住在半地穴的房子里3.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半坡原始农耕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代表。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富贵分化第三课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首领,他们联合在诼鹿之战中打败蚩尤,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

2.传说黄帝及其属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尧,舜,禹时期]部落之间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生产,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第四课1.夏朝第2代国王是禹的儿子启。

夏朝定都阳城,制定了刑法,建立了政府,军队,监狱等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
第一章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
一、农耕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1. 定义农耕社会,以及它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 农业的发展和改进,如何促进农耕社会的繁荣
二、手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
1. 定义手工业社会
2. 手工业社会的组织特点和制度
3. 手工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
一、夏商周三代
1. 定义夏商周三代,以及三代王朝的主要特点
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演变
二、战国时期与秦汉时期
1. 定义战国时期,以及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
2. 秦汉时期的统一和发展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 定义中华文化
2. 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历程
3. 中华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二、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定义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品德修养、文学艺术、科学知识、技术技巧、历史文化的介绍第四章中华文明的走向现代
一、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1. 定义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2. 近代中国的外来压迫和反抗
3. 近代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
二、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贡献
1. 定义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贡献
2. 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其他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教材(高清PDF版)_时期_中国_统一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涵盖了从夏商周到秦汉统一的历史时期,包括夏朝建立、西周分封制、春秋战国之变等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你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按时间顺序向您介绍每个阶段的重要事件。

第一章:夏商周三代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起和西周的繁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国家开始走向统一。

同时,这一时期也有许多广为人知的故事,如大禹治水、商汤灭夏、伐周等。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变革的时代。

这一时期,各国争霸,战争肆虐。

但也孕育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文化成果,如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章:秦汉统一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的崛起及其后的汉朝。

在这段时间里,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征服,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基业,开疆拓土,使中国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历史上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8页 0096页 0114页 0174页 0189页 0247页 0278页 0400页 0486页 0575页 0627页 0696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4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5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思想主张: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 对立面 ,
老子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而治” 思想成就:其学说集中在《 道德经 》一书中
百家争鸣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 19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1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 加以改正。 【 √ 】(1)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 相互转化的。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 20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素养提升
第 13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7.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
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C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 14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易错易混】 诸子百家的主张
(D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素养提升
第 17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课本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1到2单元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6
第三课盛唐气象 11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9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28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3
第八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41
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47
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 51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54
第十三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59。

初一下册历史电子课本

初一下册历史电子课本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关注【淄博初中指导】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及中考信息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历史课本第一课1.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他们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具今约70万年~~20万年。

发现于今北京西南周口店。

他们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过着群局生活。

4.山顶洞人具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其摸样和现代人相同,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和钻孔技术,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懂得爱美,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其社会组织形式母系氏族公社第二课1.河姆渡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浙江姚河姆渡,他们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用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及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2.半坡人生活在约5,6千年的今陕西西安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家畜,会制作彩陶,出现了原始家庭纺织业,住在半地穴的房子里3.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半坡原始农耕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代表。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富贵分化第三课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首领,他们联合在诼鹿之战中打败蚩尤,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

2.传说黄帝及其属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尧,舜,禹时期]部落之间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生产,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第四课1.夏朝第2代国王是禹的儿子启。

夏朝定都阳城,制定了刑法,建立了政府,军队,监狱等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夏朝末代国王桀施行暴政,导致夏朝衰落直至灭亡。

2.商国君主汤重用人才,关心百姓,重视发展经济,乘夏朝衰落时灭掉夏朝,在约公元前160 0年建立商朝。

3.[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建立之初屡次迁都。

盘庚迁都后,都城稳定,因此后世又称商朝为殷朝。

末代国王纣是个暴君,创造了“炮烙之刑”。

4.周武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5西周实行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办法: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亲戚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和天子的关系:诸侯服从天子命令,交纳贡品,镇守边疆,战时带兵随天子打仗;意义: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疆,使周朝走向强盛。

6.西周周厉王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

“国人”即平民。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东周建立。

1.我国青铜铸造业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商朝为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和四羊方尊,西周时期青铜种类丰富。

成都平原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和商周同期,代表有大型的青铜立人像等。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3.夏、商、西周是农业(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

商周时“五谷”具备。

农业有选种、施肥和治害等生产技术,西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奴隶生活悲惨,地位低下,可被自由转让和买卖,甚至被杀掉用来祭祀和陪葬。

第六课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2.春秋争霸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各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进行争霸战争。

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

3.齐桓公称霸条件:(1)齐国是东方大国,具有争霸的物质基础;(2)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3)“尊王攘夷”取得政治优势;(4)多次召开诸侯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以上条件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4.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成语:“退避三舍”源于城濮之战。

5.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灾难,大国廉并小国,也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6.“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形成战国七雄,包括秦、韩、赵、魏、楚、燕、齐。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齐国与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减灶计),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第七课1.生产力变革: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出现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发展经济,满足战争需要,也注意兴修水利。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

意义: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4.商鞅变法:措施:(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

成功原因:秦孝公的支持。

意义: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主要阶级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八课1.汉字经历了甲骨文(商朝)→金文(又称铭文,商朝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朝的转变。

2.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源于夏朝,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月,战国测定24个节气,用安排农业生产。

3.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发明“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法。

4.屈原生活在战国末年楚国,其代表作《离骚》为抒情长诗。

其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节”即为纪念屈原。

1.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创始人,核心思想为“仁”。

教育思想及成就包括: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

《论语》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2.老子:春秋晚期人。

著有《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主要以柔克刚。

3.墨子:战国时期人,墨家创始人,主张“廉爱”,“非功”。

4.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倡“仁政”5.庄子: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主张“无为而制”。

6.韩非:战国末期人,法家代表人,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7.孙武:春秋晚期人,兵家鼻祖,主有《孙子兵法》,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

第十课1.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推行郡县制;(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4)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5)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通灵渠,开发南疆。

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

第十一棵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或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2.第一阶段为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

意义: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单位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3.第二阶级为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

刘邦率先进入咸阳,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6年灭亡。

第十二课1.文景之治:西汉末年,经济萧条,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影响: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2.汉武帝为大一统:实现条件:武帝本人雄才大略,重用贤人;文景之治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具体措施:(1)政治上采取主父偃的建议。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解除北部边患;(4)经济上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意义: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行鼎盛时期。

3.西汉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西汉政治设立在长安的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

第十三课1.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西汉初年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汉武帝反击匈奴:条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

过程: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指挥漠北战役,打败匈奴,是匈奴再也无法与西汉对抗。

3.西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昭君出塞)。

(意义)为汉族和匈奴的友好相处及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第十五课1.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或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和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4.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1)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来贡献;(3)为中央政府实现对西域的政治管辖创造了条件。

5.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汉宣帝),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东起长安,过河西走廊,出阳关或玉门关,进入进新疆地区,途径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

意义:促进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到积极作用。

7.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后,当时东南亚、南亚及西亚部分国家或地区通过这条海上通道与中国有密切的经贸来往。

第十六课1.世界上以知最早的纸发明于西汉时期,原料为麻,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重大贡献。

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

3.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并创作医学体操“五禽戏”;同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写成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第十七课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中的某些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扶植,东汉明帝时期,都城洛阳修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起源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为张陵,据说,四川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

3.司马迁,主要生活年代为西汉武帝时期,管任大史官,历经十余年,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远古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也反映了当时雕塑业的高超工艺。

第十八课1.官渡之战。

200年,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由军阀割据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战役。

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由于袁绍骄傲轻敌,指挥不适当,并不善于采纳谋士建议,最终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