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展开与折叠方法。
1.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展开与折叠的定义介绍展开与折叠的概念,解释展开是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折叠是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
2.2 基本展开与折叠方法讲解常用的展开与折叠方法,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展开与折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如纸盒、纸袋等,引导学生观察展开与折叠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3.2 新课讲解讲解展开与折叠的定义及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3.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或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
3.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讨论展开与折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展开与折叠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方法的掌握。
4.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展开与折叠方法的运用。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展开与折叠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素材准备展开与折叠的相关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素材。
5.2 教学工具准备剪刀、胶水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3 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软件或教学软件,展示展开与折叠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展开与折叠的实践项目,如制作一个纸盒。
6.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提高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的兴趣。
7.2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展开与折叠任务,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和发展。
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教案标题:展开与折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多种交互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导入】1. 通过展示一张已经折好的纸,向学生介绍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问学生他们知道怎样将纸展开吗?再问他们如何将纸折叠起来。
2.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带来的一张纸,并鼓励他们在纸上进行展开与折叠的实践。
【教学主体】1. 呈现材料:给每个学生一个小方块纸,让他们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展开,引导学生观察并探究折叠前后的差异。
2. 让学生用两块不同形状的纸进行折叠实践,然后比较他们的展开形状和折叠形状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一张纸能否有多种不同的展开方法,并让他们尝试找到这样的例子。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4. 提供一些折纸模型的图纸,让学生按照图纸上的指示进行折叠,并展示他们最后得到的形状。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他们的模型,并比较展开时的形状是否与图纸上的一致。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张纸上有很多折痕,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让学生进行实践验证,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2. 提供更复杂的折纸图案,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折叠并展开,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耐心。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折纸模型,包括折叠步骤和最终展开形状的描绘。
然后,小组之间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设计。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尝试按照描绘重新折叠并展开,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教学总结】1. 结合教学过程,复述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展开与折叠的概念,不同形状纸的展开和折叠形状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课学到的知识,以及通过展开与折叠实践中的观察和发现。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进一步探究展开与折叠的可能性。
【课堂作业】设计一个展开与折叠的小实验,要求列出实验步骤并记录观察结果。
可以自由选择纸的形状和折叠方式。
【评估与反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评估他们提交的课堂作业,来评价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程度。
展开与折叠教案
(1)先让学生想一想,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然后再折一折,让学生发现能折好或不能折好的规律,要进行归纳整理,发现规律。
图3
图4
图5
图6
(2)面是指侧面和底面,应加以强调。
引导学生发现n棱柱与3n条棱,2n个顶点,(n+2)个面。
图7
二、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对棱柱性质的理解和空间想像的验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多媒体演示一位收购纸板、纸箱的老伯伯正弯着腰在整理收购来的纸箱,引导学生注意老伯伯是直接把纸箱叠起来还是拆开、压平后捆在一起。
1.做一做。
(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五棱柱的平面展开图拿出来,沿折痕进行折叠,看看能否折成如图2的棱柱。
(5)引导学生概括:只要对应边相连,都能把上底面装回去。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图1的上底面可不可以移动位置?如何移下底面呢?图2棱柱还可以由哪些平面图折成?
2.知识的概括:在展开与折叠过程中的变化,激发学生思考图形并从中发现棱柱的一些特性,让学生将模型展开时测量棱长等,加深对棱柱性质的理解,并对棱柱的分类进行探讨。
总课题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
总课时
2
第1课时
课题
§展开与折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认识数学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剖析身边有形的物体,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具体问题。
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使学生亲身经历了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了他们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展开与折叠的教案
展开与折叠的教案教案标题:展开与折叠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2.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展开与折叠的概念介绍:a. 展开是将一个物体或形状从折叠状态延展成平展的状态。
b. 折叠是将一个物体或形状从平展状态折叠成折叠的状态。
c. 举例介绍不同物体或形状的展开和折叠过程,如纸张、盒子、几何形状等。
2. 展开与折叠的实际应用: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和折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家具、菜谱等。
b.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展开和折叠的实例,并解释其原理与用途。
3. 操作实践活动:a. 提供一些展开和折叠的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b. 指导学生制作和操作一些简单的展开和折叠手工制品,如折纸飞机、纸鹤等。
c.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制品的展开和折叠过程,并记录下来。
4. 深化思考拓展:a. 给学生一些复杂的展开和折叠问题,如如何通过折叠一长条纸制作一个正方形。
b. 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并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
评估方式: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展开和折叠手工制品,并述说制作过程。
2. 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展开和折叠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合作活动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4. 学生的书面记录和思考。
教学资源:1. 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2. 复杂展开和折叠问题的示例。
3. 记录表格和绘图工具。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际操作、讨论和创造性思考,旨在促进学生对展开和折叠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灵活调整和个性化拓展,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展开和折叠的概念;
2. 学会正确展开和折叠物品;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易于展开和折叠的物品,比如纸折、箱子、折叠椅等;
2. 准备展示物,比如图片或视频,以便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展开和折叠方法;
3.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品的展开和折叠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展开和折叠的含义和意义。
2. 展示与讲解: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的正确展开和折叠方法,并讲解每个步骤的关键点。
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展开和折叠的过程。
3. 操作练习:
a. 让学生自己动手展开和折叠一些简单的物品,比如纸折。
b.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物品,让他们合作展开和折叠,并互相比较谁完成得更好。
c. 练习题:给学生分发一些展开和折叠的练习题,让他们独
立完成并互相检查答案。
4. 深化运用:
a. 让学生观察一些复杂的物品,如折叠椅,让他们说出展开和折叠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关键点。
b. 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折纸作品,并向同学展示展开和折叠的过程。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展开和折叠的要点,并与他们共同建立起正确的展开和折叠方法。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对展开和折叠过程的操作是否准确、流畅;
2. 检查学生在练习中完成的练习题的答案是否正确;
3. 通过课堂讨论或学生展示,评估他们对展开和折叠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数学教案 展开与折叠9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展开与折叠9篇展开与折叠 1教学目标:1. 通过,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 学生通过动手动脚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等方式,认识立体图形与它们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3.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将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按规定形状把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提出问题:如果把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平面展开图会是什么样子的?二.教学过程动手做一做活动1:把圆柱,圆锥的侧面沿虚线剪开,观察: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几何图形?请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结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活动2:把无盖的的正方体纸盒按图中的红线剪开,并画出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把你的展开图与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同一正方体按沿棱按同一方式剪开可以得到相同的平面展开图.活动3: 自由发挥,尽显风采将正方体图形沿某些棱按你喜欢的方式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在与同学交流对比,你有什么发现?结论:同一个正方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活动4:将正方体沿棱剪开成平面展开图,你能的到以下图形吗?请你试一试.想一想:要将一个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展开图要剪开多少条棱?观察: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什么特点?活动4:将长方体沿棱剪开成平面展开图,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比较,你发现他们有何异同?三.练一练四.小结: 畅所欲言1. 你学会了什么?2. 你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是什么?3. 你收获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探讨:将正方体沿棱展开成平面图形,到底回出现多少种不同的图形,剪一剪,试一试,把所得的图形在纸上画出展开与折叠 2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1. 通过展开与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 学生通过动手动脚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等方式,认识立体图形与它们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3.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将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按规定形状把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提出问题:如果把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平面展开图会是什么样子的?二.教学过程动手做一做活动1:把圆柱,圆锥的侧面沿虚线剪开,观察: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几何图形?请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结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展开与折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展开与折叠的技巧。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及分类介绍什么是展开与折叠,展开与折叠的分类及应用。
2. 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学习如何将平面图形进行展开与折叠,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学习如何将立体图形进行展开与折叠,如立方体、圆柱体、锥体等。
4. 展开与折叠在实际中的应用探讨展开与折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包装设计、建筑设计等。
5. 展开与折叠的创新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展开与折叠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展开与折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进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引导学生进行展开与折叠的创新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与折叠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展开与折叠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创新成果,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模型、教具等教学资源。
制作PPT,展示展开与折叠的相关知识。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展开与折叠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掌握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了解空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原理。
1.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1.3 教学内容展开与折叠的定义及分类;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空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原理。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2.1 基本概念展开图的概念;折叠图的概念。
2.2 展开与折叠方法矩形的展开与折叠;三角形的展开与折叠;平行四边形的展开与折叠。
2.3 实际应用制作纸盒;制作纸扇。
第三章:空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3.1 基本概念空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原理;常见空间图形的特征。
3.2 展开与折叠方法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圆柱体的展开与折叠。
3.3 实际应用制作纸箱;制作纸灯笼。
第四章:展开与折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了解服装展开与折叠的方法;掌握服装设计的展开与折叠技巧。
4.2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了解包装展开与折叠的方法;掌握包装设计的展开与折叠技巧。
4.3 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应用了解建筑模型展开与折叠的方法;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展开与折叠技巧。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强调展开与折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2 拓展活动进行展开与折叠创意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第六章: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续)6.1 特殊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了解不规则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掌握圆形的展开与折叠技巧。
6.2 综合应用制作简易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模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展开与折叠应用。
第七章:空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续)7.1 组合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学习组合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探讨组合图形展开与折叠的技巧。
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教案教案主题: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应用展开与折叠的技巧。
3. 学生能够解决与展开与折叠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展开与折叠的实物模型或示意图。
2. 展开与折叠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展开与折叠的实物模型或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展开与折叠有初步的了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展开与折叠的认识与经验。
Step 2:讲解概念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示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明确告诉学生展开与折叠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对象,如纸张、纸盒、几何图形等。
Step 3:示范展开与折叠选择一个实际的对象,如纸盒,向学生展示如何将其展开与折叠。
通过逐步演示,让学生理解展开与折叠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技巧。
鼓励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实践。
Step 4:练习展开与折叠分发展开与折叠的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尝试展开与折叠各种不同的物体。
让学生练习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复杂的纸片展开与折叠成特定的形状。
Step 5: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引导他们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展开与折叠的核心思想和技巧,强调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Step 6: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展开与折叠问题,如折纸艺术、立体模型的制作等。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Step 7:巩固练习布置展开与折叠的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应用展开与折叠的技巧解决简单的展开与折叠问题。
3.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复杂的展开与折叠问题。
初中正方体折叠与展开教案
初中正方体折叠与展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和特点。
2. 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方法。
教学难点:1. 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和特点的理解。
2. 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正方体模型。
2. 正方体展开图的图片或卡片。
3. 剪刀和胶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向学生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
二、探究正方体展开图(15分钟)1. 向学生发放正方体展开图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和特点,如六边形、相邻边相等等。
3. 让学生尝试将正方体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并观察和分析折叠的过程和结果。
三、合作交流(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正方体模型和剪刀、胶带等工具。
2. 让学生尝试将正方体展开图剪切和折叠成正方体,并观察和分析折叠的过程和结果。
3.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讨论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折叠和展开的方法。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讨论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尝试制作其他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如长方体、圆柱体等。
2. 让学生尝试将展开图折叠成相应的立体图形,并观察和分析折叠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和拓展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状和特点,掌握了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正方体展开图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问题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展开和折叠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2.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基本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三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如纸盒、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由平面的纸张折叠而成的。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立体的物体再次展平,引出今天的主题——《展开与折叠》。
2. 新课讲解:(1) 教师首先介绍什么是“展开”和“折叠”,并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2) 接着,教师分别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最后,教师讲解三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3.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画出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者根据给定的展开图折叠成相应的立体图形,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或者提出他们对这个主题的一些疑问或困惑,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完成练习的情况以及他们在总结反馈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的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的展开与折叠》教案、教学设计
2.针对教学难点,我计划采取以下策略:
-对于折叠技巧的掌握,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折叠的准确性和速度。
-对于计算应用的难点,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直接计算和实际问题应用,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并能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
3.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作业:
-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练习中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利用一张正方形纸片,尝试至少三种不同的折叠方法,并将折叠后的图形画在作业本上,注明每种折叠方法的名称。
2.提高作业:
-在课后自主探索正方形折叠成不同立体图形的方法,选择一种最感兴趣的立体图形,并详细记录折叠步骤。
-尝试解决以下实际问题:如果要用正方形纸片制作一个无盖纸盒,如何剪裁和折叠才能使纸盒的容积最大?请将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3.创新作业:
-设计一个以正方形为基础的创意图案,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折叠方法,并说明创作灵感。
3.反馈与评价:学生在练习后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正方形展开与折叠的认识,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2.教师归纳:针对学生的总结,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梳理知识结构,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在哪些实际问题中有应用?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教案)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
2. 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
3. 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立体图形教具,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等详细信息,以便我更好地参考和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包装盒、建筑模型等,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及其展开与折叠现象。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展开与折叠的演示:教师利用教具进行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演示,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教学活动:1. 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了解其展开与折叠现象。
2. 观看教师演示,学习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
3.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的规律。
4.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5.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八、学生活动:1. 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记录其展开与折叠方法。
2. 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动手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作品。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及基本方法。
2. 常见几何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3. 展开与折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常见几何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难点:展开与折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展开与折叠现象,引发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及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展开与折叠的定义及特点,讲解基本方法。
3. 常见几何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观察、分析常见几何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
4. 展开与折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包括:1. 学生对展开与折叠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常见几何图形展开与折叠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展开与折叠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5. 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相关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正方体、长方体等。
2. 教学课件:展开与折叠的动画演示、案例分析等。
3. 练习题库: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
4. 讨论素材:生活中展开与折叠的图片或视频。
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教案展开与折叠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下面是一份展开与折叠教案的示例,用于教授数学中的整式展开与折叠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整式的展开与折叠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展开与折叠技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白板笔、教学PPT。
2. 教材准备: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展开与折叠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将一个整式展示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其展开与折叠。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展开与折叠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思路。
2. 概念讲解:(1)介绍整式的展开与折叠概念,告诉学生整式的展开即是将括号中的每一项与外面的每一项逐一相乘并相加,折叠即是将整式用括号相乘并化简到最简形式。
(2)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整式的展开与折叠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为3x+2,宽为2x+1,求其面积。
(3)给学生讲解展开与折叠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重点强调将整式拆开,逐项相乘再相加,合并同类项等基本运算规则。
3. 实例训练:(1)设立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展开与折叠运算。
例如:将3(x+2)(x-3)进行展开与折叠;将(2x+1)(3x-2)+5(3x-2)进行展开与折叠等。
(2)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解题方法,并将解题方法总结归纳。
(3)对不同难度的例题进行分层训练,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提高难度。
4. 拓展延伸:(1)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展开与折叠方法进行求解。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x+2,面积为2x^2+5x,求长和宽的表达式。
(2)让学生发现展开与折叠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启发学生运用整式展开与折叠的技巧解决其他数学问题。
5. 小结复习:(1)对整个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强调整式展开与折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问题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展开与折叠》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2.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2. 难点:从平面图形想象出立体图形,以及通过折叠制作立体图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包装盒,让学生思考这些盒子是如何由一张纸折成的。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展开与折叠》。
2. 新授环节:(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形状?可以怎样折叠成原来的立体图形?(2)小组活动:分发相应的剪纸材料,让学生动手尝试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并尝试折叠成立体图形。
(3)教师讲解: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解释平面展开图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题目,包括识别平面展开图对应的立体图形,以及根据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等。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
2. 利用家里的废纸,尝试制作其他的立体图形,如锥体、球体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要及时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展开与折叠》教案
2.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展开图,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几何图形的能力,增强对几何形状的敏感性和识别力。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利用展开与折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能想到哪些创新的展开与折叠方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折叠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完成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
-学会通过观察展开图,识别其对应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首先,对于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但在具体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会感到困惑,尤其是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展开与折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课中尝试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小组”等,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教案)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教案)第一章:立体图形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3. 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常见的立体图形及其特征;3.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2. 展示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3. 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如正方体可以展开成六个正方形等。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展开教学目标:1. 学会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2. 能够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展开方法;2. 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活动:1. 介绍立体图形的展开方法,如切割法、展开法等;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观察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展开图来还原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三章:立体图形的折叠教学目标:1. 学会如何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2. 能够理解折叠过程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折叠方法;2. 折叠过程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活动:1. 介绍立体图形的折叠方法,如折叠法、剪切法等;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并观察折叠过程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折叠过程来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章: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开与折叠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2017-2018学年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教案
不可围成的图形有:(出现“田”,“凹”形)
此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有六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平面展开图都可以围成立方体。
当堂练习:1、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下面的些平面图形吗?
2、下面哪一个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得到正方体?
2、(1)下列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形的子.折好以后,与 1 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么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2)练习:分别指出下列图形折叠成正方形后,与1相对的数
是什么与1相邻的数是什么
五、课堂练习
1、如下图,哪个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
2、如果将正方形的表明分别标上数字1,2,3,4,5,6,使它的任意两个相对面的数字之和为7,将它沿某些棱剪开,能展开下列的平面图形吗? 六、小结 【拓展提升】
如右图是一多面体的展开图,每个面内
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如果面A 在多面体的底部,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
(2)如果面F 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 ,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 从右面看是面C ,面D 在后面,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
特点,能够快速识别正方体的展开图。
使学生进一步通过想象正方体特点,找出相邻两个面的特点。
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不同类型的正方体展开图均进行训练,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3 2 1 6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