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对时代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文学是时代的镜子。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
例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对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成为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让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次,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时代,还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
伟大的作家往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如鲁迅的作品,在黑暗的旧中国,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病,唤起了人们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文学是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文学作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丰富着时代文化。
从古至今,文学经典作品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代,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展现出多元的文化风貌。
文学的创新不仅为时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文学与时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鼓励优秀的文学创作,让文学更好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传承和创新时代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与时代毫无关系,不能反映时代精神。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其中第12题5分,共32分)1 2 3 4 5 6 7 8 12 13C D D D D A B C AB B1、C 混淆(xiáo)驰骋(chěng)2、D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含贬义。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形象”不能说“卷土重来”。
A.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B.一蹶不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C.一落千丈: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3、D(A否定不当;B“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中反映一个问题,”句式杂糅;C “至少”“以上”删掉一个。
)4.D(②句承接开头说明“阅读与写作”合为一体,①句说具体说“阅读与写作”关系,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④句小结内容。
)5.D(四项均为连词,但D项表转折,A、B、C三项表顺承,可不译)6.A(例句与B、C、D三项同为宾语前置)12.AB(A项原文说的中“不论这样的统计是否科学”。
B项,原文说的中“必须从‘珍宝’中找出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东西”。
)13.B(原文说的是“物质的丰富难掩某些人精神的贫困,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没有增强反而减弱了”。
)二、非选择题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翻译:(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楚人一把大火,可惜了(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翻译: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不是天下的人民。
10、①(2分)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②(2分)以动衬静(或反衬)③(3分)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汉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1小题,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酵.母(xiào) 记载. (zhǎi) 惶.急(huǎng) 壮志未酬.(chóu)B 譬.如((pì) 间.或(jiàn)针灸.(jiǔ)期期艾.艾(ài)C 俱惮.(tán)诘.问(jié)负荷.(hé)相.机行事(xiāng)D憩.息(qī)憎.恶(zèng)修葺.(jī)骇.人听闻(hài)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渔米之乡冠冕堂皇誊写喧嚣B.不偏不倚茁壮成长窘迫荒涎C.流光溢彩锐不可当馈赠羞赧D.悲欢离和截然不同深邃聆听3. 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A. 纯洁高尚全面衡量热烈响应热切希望B. 分析成分巩固胜利战胜敌人散发香气C. 灿烂异彩重放光明热情鼓励放射光芒D. 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搭配适当4、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生活的土层下面,各种语言在跃动着:有些语言▲,像矿物;有些语言▲,像植物;有些语言▲,像动物。
而最美的最有力量的语言是有灵魂的语言,它发球以上三界。
A、饱含汁液晶莹剔透灵动飞扬B、晶莹剔透饱含汁液灵动飞扬C、晶莹剔透灵动飞扬饱含汁液D、灵动飞扬饱含汁液晶莹剔透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高中_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试题
2021-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褊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HY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HY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忆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侧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侧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久和幸福安康的HY,分别承当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一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HY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方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方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款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那么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展“创造性的转化〞。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A卷(过关)(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二次月考模拟卷(A卷)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分级模拟测试(统编版必修上册)一、课内诗歌鉴赏(8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山西省 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隽(jùn)永慰藉(jiè)窗槛(jiàn)荸(bí)荠田凫(fú)B. 猝(cù)然瘦削(xuē)窸窣(sū)炽(zhì)烈笸(pǒ)箩C. 气氛(fēn)熨(yù)帖朱拓(tà)陈抟(tuán)纶(guān)巾D. 炮(pào)烙寒暄(xuān)坍(dān)圮玉墀(chí)逦迤(lǐyǐ)2.下列各句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县长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大放厥词,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县反贫困斗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②但人们谁会想到,他们为了争那么一点无聊的名声,竟然肯如此钩心斗角,无所不至呢!③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锱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逃他的法眼。
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④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⑤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⑥随着电脑的普及,孩子上网的机会日益增多。
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然而,稍不留意,少不更事的孩子又很容易掉进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
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②⑤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复兴号”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由300公里/小时提高到350公里/小时,提速却不提价,让先前担心票价会借机上涨的人放了心B. 国庆黄金周期间,针对部分景区的乱收费乱涨价,物价管理部门不能只是走形式,而要依法处理,真正监管到位C. 根据某权威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教育主管部门已对此高度重视D. 若消费者在商品跌价时都等着买更便宜的东西,就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进而滞销,进而影响企业运转与员工收入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鞠躬尽瘁蹉跎岁月C. 惟妙惟肖沉鱼落雁D. 鸿篇巨制沧海一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果断。
D. 他不但成绩优异,而且热心公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诗句中,用典恰当的一项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取经为题材的神魔小说,作者是吴承恩。
C.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D.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至清朝废除。
C. “唐诗宋词”是指唐朝和宋朝的诗歌,其中唐诗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宋词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为代表。
D. “四大名著”指的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揭示普通人生活历程的长篇小说。
它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讲述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我国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初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刻画,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彳亍(chù)忸怩(ní)隽永(juàn)发酵(xiào)B.巷(xiàng)道创伤(chuāng)琴弦(xián)关卡(qiǎ)C.骨髓(suǐ)沉浸(jìn)下载(zài)蠕(rú)动D.主角(jué)纤细(qiān)惩罚(chéng)籼(xiān)米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籍贯九州苛刻剑拔驽张B.编撰题纲家具天翻地履C.安详诽闻讴歌绿草如茵D.冷寞牒片船舷风云变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随着电影《小时代》的热映,掀起了一股“郭敬明热”,郭敬明已成为粉丝眼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B.美国政府在对台军事问题上给予大的支持,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C.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忆起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D.密考伯夫妇负债累累,被关进债务人监狱,两人哭得肝肠寸断....,“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观念让他们又快活起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校自主招生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B.中国各省“代言人”排行出炉,当红明星不仅是大众青睐的对象,历代的伟大领袖、圣人贤士、文人义士也成为家乡代言人。
C.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
D.作为纯粹的沟通工具的微信,具有用户对话私密,亲密度更高,传输即时,语音聊天只需消耗少量流量,用户已突破六亿。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 )A.袅娜镶边垝垣义愤填膺B.斑驳训鸽凋零婆娑起舞C.淅沥桑葚明月铛窈窕淑女D.蒲苇玳瑁鸳鸯夜槌而出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震惊全国的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公开审理是_______________公开、公正和讲原则的体现。
(2)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__________表;实在让人咋舌。
(3)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法制勘误心酸B.法制刊误辛酸C.法治勘误辛酸D.法治刊误心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学常识题(共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窸窸窣窣..(cù)隐遁.(dùn)椋.鸟(liàng )囷囷.(qūn)B.隽.永(juàn)嫔.妃(pín)彳亍.(chù)窈.窕(yǎo)C.熨.帖(yùn)坍圮.(pǐ)冥.迷(míng)慰藉.(jiè)D.创.伤(chuāng)埋.怨(mái)狙.击(zǔ)饕餮(ti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书画家大多标榜清高,耻于言钱,而齐白石卖画卖印,则是详尽标价,锱珠必较。
B.没有噱头遍地的打斗和情感戏、没有明星“大腕”加盟,《恰同学少年》这部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亮点”的革命历史体材电视剧,恰恰点亮了近期的萤屏。
C.城市中,高昂的房价让房子变得遥不可及,然而,在世界各地一些角落,仍矗立着一些与世隔绝的房屋,宛若一方净土,遗世而独立。
D.上一交易日美元指数可谓"迭宕起伏",亚太时段先冲高触及89.04高位,之后自该水位附近大幅回撤,之后自低位再度有所反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历经训练的血雨腥风,变身强悍理智的翠丝,再一次跟着走上解密分歧者之路,完成向死而生....的蜕变。
B.赫鲁晓夫已经意识到,核武器的大规模使用,不仅会导致得失..,而且有可能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俱亡C.此举势将进一步收窄奥巴马的国内执政环境,在其首任就已闹得沸反盈天....的财政预算危机、政府关门危机、债务到期危机还将继续轮番上演。
D.改编自郭敬明小说并由他亲自执导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近日已杀青..,影片汇集了杨幂、柯震东等群星加盟演出,引起了多方关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秘书已经成为一些领导的标配,无论官位大小,无论需不需要,都得配一个,它已经成了官威、官架子、官范儿的象征符号之一。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铆.钉(mǎo)罅.隙(xià)摈.弃(bǐng)羽扇纶.巾(guān)B. 虔.诚(qián)埋.怨(mán)蹩.脚(biē)轻拢慢捻.(niǎn)C. 渌.水(lǜ)吝.啬(lìn)卷帙.(zhì)锲.而不舍(qiè)D. 分蘖.(niè)捋.之(luō)忸.怩(niǔ)酾.酒临江(shī)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寥廓苍茫仓皇北顾残羹冷灸B. 枕藉踌躇横槊赋诗礼上往来C. 碾轧怂恿冠冕堂皇沧海一粟D. 蠕动国萃旌旗蔽空望洋兴叹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应指农历十六日。
“戊申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农历每月的三十。
C.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
其词豪迈奔放,开创豪放派一代词风。
《赤壁赋》选自《苏轼文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代的散文诗。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赤壁赋》即属文赋。
D.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江苏省清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清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人情往来渗透于人们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也常常被当作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进行呼唤。
人情一般都是在非等价交换的原则下进行的,并在这种非等价交换中反反复复,使得这种人情交换旷日持久地持续下去,村民之间依赖这种人情关系不断地形成自己的社会关系。
但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开放和流动的社会环境。
使乡土村民社会关系的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使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利益上的相互关系及其极端重要性。
虽然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村民们的交往行为依旧按照人情的规则在互惠往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交往活动中的经济利益交换成分却在逐渐增加。
费孝通认为,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发达,乡土社会关系之间的经济利益交往也会越来越频繁。
人和人之间单靠人情难以维持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乡土社会关系也就会随之变得理性化、功利化,目的性增强,渐渐失去其本有的温情的一面。
(摘编自刘青《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社会关系的变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3月)材料二:(摘编来白罗芳菲《过个年预计花多少钱?人情支出成最大花费》,《民生周刊》2016年2月)材料三:乡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热人社会,因为封闭的经济环境决定了这个自给自足的社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以村落为生活单位的乡村社会,以乡情为纽带维系着它的正常运转。
乡村社会村落聚居的生存状态,使农民在这个相对狭小的环境中很易于彼此熟识,即使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乡土社会的乡情因素依然可以游刃有条地调和或者说超脱于这些纷争之中。
此外,以祠堂宗族为纽带的人际关系使这种关系迥异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一旦这种类似于乡情的社会关系受到冲击,农民们的社交关系也便面临者重大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失去有效的约束,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面临着信任缺失和秩序混乱的危险。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题(共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漫溯.(shuò)瓦菲.(fēi)青荇.(xìng)百舸.(kě)B.夜缒.而出(zhuì)颓圮.(pǐ)彳亍..(chì chù)汜.南(fán)C.长篙.(gāo) 浮藻.(zhǎo)笙箫.(xiāo)被八创.(chuàng)D.骨髓.(suí)寥廓.(guō)火钵.(bō)忤.视(w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青苔檐头万户候书生义气B.篱墙愁怅竟自由星辉斑斓C.寂寥荆棘沁园春忸怩不安D.团萁沧茫橘子洲激扬文字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测D.品味贯注揣摩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淌下眼泪吗?B.今年,我国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书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谢晋非常酷爱自己的事业,并一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A..,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经济运行回归到了正常的增长轨道;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热钱炒作等风险和挑战,B.公安机关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深入开展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酒后驾驶的高压态势,对酒后驾驶行为坚持零容忍,严格执行“四个一律”。
宁夏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意逆志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诗歌欣赏的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
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于今天相隔较远,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在解读字词诗句的过程中,我们要“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这些语汇,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
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如果我们在阅读时望文生义,可能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尽人皆知的边塞诗,而明代杨慎就认为它是说皇恩不及边塞,是一首讽刺作品。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没有注意到诗中“孤城”“杨柳”“玉门关”等重要意象的特定含义。
在汉唐诗歌中,“孤城”往往与戍边士卒的乡思有关;“杨柳”一词既有折柳送别的意思,又指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曲,均有惜别之意;而“玉门关”亦和征夫离情有关。
所以,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些意象,梳理出作品的意脉,自然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是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另外,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对欣赏古典诗歌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随时留意,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诗,就能从作品中领会生活情趣。
如,杜牧《山行》一诗,不少欣赏着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句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
但是,如果我们有过“山行”的经验,就会知道此诗首先写了路途之“远”、气候之“寒”、天色之“晚”,诗人显然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闲看景,但诗人在第三句却置天晚、秋寒、山元、径斜于不顾,“停车”赏看枫林,这就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考试时间:11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老师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祝你考出好成绩。
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突兀.(wù)水涡.(wō)不霁.何虹(jì)妃嫔媵.嫱(yìng)B.矗.立(zhù)辇.车(niǎn)雷霆乍.惊(zhà)鼎铛.玉石(dāng)C.逦迤.(yǐ)锱.铢(zī)架梁之椽.(chuán)直栏横槛.(kǎn)D.参.差(cēn)仓庾.(yǔ)金块珠砾.(lì)盘盘囷.囷(jūn)2.下列各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费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B.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至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C.满园中播散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
D.母亲身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________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________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________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
”A.启示傲然颤抖B.启事傲然颤动C.启示毅然颤动D.启事毅然颤抖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
B.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C.它(鸟的歌声)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它(过去)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2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
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
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这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
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
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
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
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
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
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
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
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
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
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
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类型:A 学校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试卷说明: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
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
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
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
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
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
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
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
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
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
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
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
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
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撮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1.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有过人者。
父肩吾,梁武帝时,为粱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东海徐摛为右卫率。
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
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
及景至,信以众先退。
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
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
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
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
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俄拜洛州刺史。
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
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明帝、武帝并素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群公碑志多相托焉。
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大象初,以疾去职。
隋开皇元年,卒。
有文集二十卷。
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时后进,竞相模范.范:效法。
B.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承:沿袭。
C.明帝、武帝并素.好文学素:朴素。
D.自余文人,莫有逮.者逮:赶上。
5.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A.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B.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C.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D.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
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受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
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
(5分)(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闲居姚合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8.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填空(10分)10.完成下列情景式名句填空:(1) 《卫风•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2)《卫风•氓》中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3)《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
(4)《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
(5)《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1题林肯中心的鼓声木心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
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
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
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
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
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得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
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
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
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
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
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
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
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确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