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科学学科德育畴(一)科学道德认识1. 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目标一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人对自然界充满好奇,产生了许多问题,科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人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研究,学会了很多知识,并应用这些科学知识解决许多问题。

科学能够解释许多现象。

目标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不是万能的。

当新的问题出现时,科学家又会做新的研究,产生新的理论,来修正原有的科学知识,新的理论又会引出新的问题。

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发展的。

科学是不能解释所有问题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目标三科学是探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

科学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科学探究的特点就是以证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

在观察和测量时,要使用温度计、放大镜、尺子、天平等工具,尽量避免误差。

科学家对问题的解释,来自于观察获得的确凿证据和对证据的分析整理。

2. 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持续发展的认识目标一热爱自然,爱护动植物,尊重生命。

愿意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了解一些自然保护公约,学习自我约束。

体验、欣赏自然美。

目标二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目标三坚持个人与家庭的绿色消费。

3. 遵守社会共同规则目标一理解到科学技术要为保护环境负责任。

知道科学技术能帮助人类适应环境,防止灾害。

认识科学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中时要权衡环境方面的因素,这已经成为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知道废物的回收能够节约资源,减少垃圾,而废物如何合理回收需要有合理的科学技术手段。

理解为了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科学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作为能源的方法。

如风能、潮汐、太阳能发电等。

已有的环境问题需要利用科学技术给以解决。

如治理被污染的水域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课题。

4.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一认识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会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八篇)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八篇)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ァM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一)教学工作方面: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5篇)如何制定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制定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需要注意什么?你是否在寻找“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范文”?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老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2)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2)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7)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1)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7)义务教育音乐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21)义务教育美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25)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29)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3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38)中小学地方课程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4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48)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52)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56)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61)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69)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7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79)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82)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82)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88)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92)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04)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11)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17)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24)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38)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44)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48)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52)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56)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163)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一、德育范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纲要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纲要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纲要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二、基本原则1. 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首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

2.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4. 知行合一:注重德育实践,强化道德行为养成,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 道德品质教育:强化诚信、友善、尊重、责任等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 法治教育:加强宪法、法律和法规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5. 文化素质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四、实施途径1. 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2. 活动育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3. 实践育人: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践性。

4. 管理育人: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家庭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一、课程开设的需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的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已经开始《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五蕴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短而难于变小;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育;若幼时不教导,等待其长大,则习性难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背诵《弟子规》就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

“父母教导,需敬听到,父母责,须思宗”,《弟子规》头两篇就是针对孝顺父母、认同长辈而作。

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快乐、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快乐他人、快乐社会、快乐国家。

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抓起,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背诵经典唤起学生关爱意识。

针对经典中贯穿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犯罪行为都具备关键性的教育意义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小学科学学科物质科学领域德育实施指导意见

小学科学学科物质科学领域德育实施指导意见

• 小结:本领域学习和运用观察、实验、讨论、调查、探索等科学探究方 法,学习和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
理信息——获得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探究过程,知道科学
探究的主要方法、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运用分类、比较、归纳、分析、 综合等科学逻辑思维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意识到这样的过程是人们解 决问题常用的一种行为逻辑和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公民处理各种自然 和社会事务应采用的基本方法。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流动性,水流产生力量,水有张力,水能溶解物质。空气是没有
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无色透明的气体,空气无形状、占 据空间、会流动,空气流动形成风,大气有压力。
光能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能合成。 玻璃透明度高、易碎、不导电。塑料有可塑性、不易碎、不导电、 轻便。干木材不易导电、不透明。金属有延展性、不易碎、导电、 有颜色。陶瓷不导电、易碎、耐高温。人类利用物质不同的特性 为生活、生产服务(分类、溶解、轮胎充气、燃烧、导体、绝缘 体……);知道水和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形成爱惜水和空气资 源、自觉保护水和空气资源的情感态度;知道煤、石油、天然气 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要有计划,不能 随意,要珍稀资源。知道机械能、声、光、电、磁也是一种物质。
小学科学物质科学 领域德育实施指导意见
一、物质科学领域内容简介
• 物质科学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物体具有一 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 重要的单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 质;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一)帮助少年儿童初步形成正确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科学事业的观念和态度。

初步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基本特征,认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初步认识和体会人和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帮助少年儿童获得初步的认识自然和改善自然环境的科学方法。

初步认识科学是一门以事实为依据、不断质疑、求证和创新的严谨且严肃的学问。

习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一个人正确认识世界、高效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三)帮助少年儿童初步获得科学精神的滋养,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认识到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认识到人类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现实问题,只有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才能妥善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树立努力学习科学、投身科学事业的远大志向;坚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虽道路曲折、充满艰辛,但终会一路向前、充满光明的信念。

(四)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具有“双刃剑”的效应,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需要建立科学技术的制度规范体系、伦理道德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预防和控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科学价值观。

二、德育范畴(一)初步的科学世界观1.指导少年儿童通过观察身边大自然里的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知道这些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初步认识到自然界一些物质是有生命的,一些物质是无生命的,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所以说世界是物质的;通过在高年级学习用实验的方法分析空气、岩石、金属、食物等物质的成分,初步了解物质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中小学德育大纲纲要

中小学德育大纲纲要

中小学德育纲领小学德育即学校正小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系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定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记。

它贯串于学校教育教课工作的过程和学习平时生活的各个方面,浸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余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材培育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一、培育目标培育学生初步拥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优异道德恪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优异的意志、品行和开朗爽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他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优异思想道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小学德育主假如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相关的社会知识教育(包含必需的生活知识、浅湿的政治知识以及同小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侧重培育和训练学生优异的道德质量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敬爱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疆域,会唱国歌;初步认识家乡的物产、名胜遗迹、有名人物,祖国的壮丽河山,悠长历史、绚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骄傲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和进行的英勇抗争,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碰到好多困难,逐渐建立长大为建设家乡、复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相互尊敬,同等相待,达成祖国一致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齐愿望;逐渐懂得“祖国利益高于全部”爱惜国家财富,发奋捍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成立了新中国。

教育部: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

教育部: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

小学德育纲要【颁布单位】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颁布日期】19930326 【实施日期】19930326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A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B内容要求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研究专题之一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1(2011年9月22日讨论稿,内部资料,切勿外传)中小学德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和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和保障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建设“首善之区”、“学习化城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为目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满足首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的需求,有效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和首都社会文明发展,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有必要进一步整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资源,梳理和创新德育发展思路,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落实全员育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任务提供有效指导。

《纲要》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进行德育督导和评估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统一于素质教育全过程。

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原则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道1本稿是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全体老师参与撰写的《德育纲要》前六稿基础上形成,积极借鉴了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王蕤副处长、徐志芳老师及特级教师李烈、徐安德等意见,参考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时龙院长的相关文章精神。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讨论稿)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讨论稿)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研究专题之一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1(2011年9月22日讨论稿,内部资料,切勿外传)中小学德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和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和保障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建设“首善之区”、“学习化城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为目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满足首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的需求,有效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和首都社会文明发展,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有必要进一步整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资源,梳理和创新德育发展思路,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落实全员育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任务提供有效指导。

《纲要》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进行德育督导和评估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统一于素质教育全过程。

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原则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道德体验。

2.主体性和发展性相统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健康发展。

1本稿是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全体老师参与撰写的《德育纲要》前六稿基础上形成,积极借鉴了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王蕤副处长、徐志芳老师及特级教师李烈、徐安德等意见,参考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时龙院长的相关文章精神。

小学科学德育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德育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德育教师工作计划一、教学计划1.了解学生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特点,作为科学德育教师,我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视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布置教室、使用教学道具、设计教学活动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3.注重实践性教学:科学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性教学,我将设计一些实验、观察、探究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4.开展科学游学活动:我将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学游学活动,如参观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5.引导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德育计划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德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包括求实、探究、合作、创新等品质,我将通过教学实践、课外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2.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在科学德育教育中,我将注重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公平意识、合作精神等品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和校园的公益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推广科学道德规范:我将积极推广科学道德规范,包括科学诚信、学术规范、实验守则等,让学生们明白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和好市民的重要性。

4.弘扬科学精神:在科学德育教学中,我将通过故事、案例、名人事迹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弘扬科学精神,鼓励他们勇攀科学高峰,志在科学伟业。

5.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作为科学德育教师,我将重视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关怀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提供适当的帮助。

三、其他工作计划1.与家长沟通:我将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2.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我将积极参与学校科学德育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提升自身的科学德育水平。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一、总则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本指导纲要旨在明确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目标、内容、途径和要求,推动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3.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德育工作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支撑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5. 坚持分层分类指导。

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道德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 坚持动态调整与持续改进。

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积极人生态度、健康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体目标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2)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个性品质;(3)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差异,弘扬正能量;(4)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平正义;(5)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具备初步的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小学科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小学科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小学科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品德;2. 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4.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道德教育2. 科学探究活动3. 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认知4. 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问题导向法: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 项目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

四、教学活动安排1. 科学道德教育a.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发现和科学进步带来的影响;b. 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或科技展览,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重要科学成果。

2. 科学探究活动a. 设计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b.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认知a. 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自然环境,如公园、田野等,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保护意识;b.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等,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4. 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a. 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b. 分析科学问题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观察、实验记录、报告等;2. 学业评价:对学生在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考试等;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调查报告、实验设计等作品进行评价;4. 态度评价:对学生在科学道德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工作内容1. 课堂教学1.1 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1.4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1.5 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2. 德育活动2.1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展览,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2.3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科学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5 组织学生参加科普讲座和科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德育教育3.1 组织学生参加班会,开展科学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3.2 引导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3 举办科学讲座,邀请专家和科学家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发展动态。

3.4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报告和科学项目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3.5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科学作业和课外科学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工作方案1. 制定科学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 针对每个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4. 定期组织科学知识竞赛和科学实验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并给予相应奖励和表彰。

5.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展览和参加科普讲座,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科学素养。

6. 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科学项目研究,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前言科学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公民。

1.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遵守科学道德,尊重科学知识,不做科学造假等不良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科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教学引导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珍惜生命、尊重生物等,使学生养成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观念。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在科学实践中保持诚实、严谨和勇于探索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1.注重科学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探究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知识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

2.重视科学道德教育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重视科学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科学知识,不造假、不抄袭、不随意推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4.多元化评价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表现和科学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四、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尊重植物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

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

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

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委直属中小学,市教科院: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德育首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推进我市“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将《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1.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2.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附件1: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课程育德工作是落实德育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和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育人机制,全面实施我市“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推动我市德育工作求新突破、创高水平、上新台阶,特制定本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针对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和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增强学校干部和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基础,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科课程育人的作用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育德能力为核心,以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发挥课程育德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程育人实效,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基本原则(一)人文性原则。

课程自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在尊重不同学科本质属性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的人文内涵,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处理好各学科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印刷稿)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印刷稿)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山东省教育厅二〇一六年四月目录一、关于《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编制情况的说明 1 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5(一)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 5 (二)中小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88 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88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109 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134 中学历史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146 中学地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163 中学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178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201 中学生物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214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226 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244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266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279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290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301 (三)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320 (四)中小学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334关于《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编制情况的说明一、编制《指导纲要》的必要性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广大中小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呈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德育成效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碎片化,各学段德育目标交叉错位、层次不清,缺乏有序性和完整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二是内容抽象化,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存在口号化、概念化现象,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

三是课程实施片面化,重视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的主渠道作用,忽视和淡化了其它学科的德育功能;重视了德育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科学学科德育范畴(一)科学道德认识1. 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目标一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人对自然界充满好奇,产生了许多问题,科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人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研究,学会了很多知识,并应用这些科学知识解决许多问题。

科学能够解释许多现象。

目标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不是万能的。

当新的问题出现时,科学家又会做新的研究,产生新的理论,来修正原有的科学知识,新的理论又会引出新的问题。

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发展的。

科学是不能解释所有问题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目标三科学是探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

科学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科学探究的特点就是以证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

在观察和测量时,要使用温度计、放大镜、尺子、天平等工具,尽量避免误差。

科学家对问题的解释,来自于观察获得的确凿证据和对证据的分析整理。

2. 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持续发展的认识目标一热爱自然,爱护动植物,尊重生命。

愿意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了解一些自然保护公约,学习自我约束。

体验、欣赏自然美。

目标二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目标三坚持个人与家庭的绿色消费。

3. 遵守社会共同规则目标一理解到科学技术要为保护环境负责任。

知道科学技术能帮助人类适应环境,防止灾害。

认识科学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中时要权衡环境方面的因素,这已经成为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知道废物的回收能够节约资源,减少垃圾,而废物如何合理回收需要有合理的科学技术手段。

理解为了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科学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作为能源的方法。

如风能、潮汐、太阳能发电等。

已有的环境问题需要利用科学技术给以解决。

如治理被污染的水域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课题。

4.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一认识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会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目标二理解社会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决定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点,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路径。

如为了加快机器的运转速度,导致蒸汽机的发明等。

目标三理解科学技术拓宽了人类生存发展的领域。

如技术发明,使人类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钢铁、合金等材料。

目标四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消极影响,有时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知道人们要权衡利弊,对科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对技术的发展要有社会公约作为约束。

目标五认识新的技术产品一出现,社会要评判技术产品的功能、重要性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 社会责任感目标一热爱科学学习。

目标二关心国家的科学发展。

(二)科学道德品质1. 培养科学态度目标一在从事科学探究、技术设计与制作等活动中,能够坚持求真、求实。

坚持说真话、办实事。

坚持正确的观点。

勇于修正自己错误的地方。

目标二在进行各项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

敢提出自己的疑问。

能列举自己的证据。

会说明自己的观点。

目标三在解释身边的问题和从事技术设计活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能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猜测,设计、实施实验并解释问题。

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或改进实验。

敢于尝试、不怕挫折和失败。

目标四在各项科学、技术活动中,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奉献。

能和他人共同承担任务,并分工实施。

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包容别人的看法。

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计较得失。

2. 道德意志品质目标一在探究活动中克服困难,乐于并坚持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

目标二培养自尊自爱的品质和尊重他人的胸怀。

3. 具有民主精神目标一能够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目标二尊重前人的科学成果。

(三)科学道德情感1. 珍爱自然和社会目标一欣赏和崇敬大自然目标二保护动植物目标三珍惜资源目标四树立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2. 珍惜自己和生命(四)科学行为1. 守法守则的行为目标一遵纪守法2. 培养守信、守时的习惯3. 积极美化大自然,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目标一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目标二积极参与废品回收与垃圾处理活动目标三培养绿色消费观念二、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一)生命世界1. 生物的多样性2. 生命的共同特征3. 生物与环境4. 人类有一个具有高级功能的脑(二)物质世界1. 物体与物质2. 运动与力3. 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地球与宇宙领域1.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很有特色的行星2.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太阳系只是我们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理解科学家对太阳系及其宇宙其他星系的认识,经历了不断研究、不断认识、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来修正原有的科学知识的过程,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发展的。

●感受到科学家对问题的解释,来自于观察获得的确凿证据和对证据的分析整理。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对太阳的探究以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测量并记录太阳、影子、温度的变化。

●搜集资料: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观察日冕和圭表的模型或图片。

3. 人类生存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4. 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我们生存的环境(四)设计与技术领域1. 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特定用途2. 人们设计不同的结构来实现不同的功能三、说明(一)本纲要指定的依据为《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送审稿)。

内容选择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领域的部分内容,还有设计与技术的部分内容。

(二)科学道德教育既是一般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组成部分。

本纲要对“小学科学学科德育范畴”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课程标准内容列出了反映科学学科特色的德育目标、教学活动建议。

从教学即教育的原则出发解读本纲要,希望教师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时,不应拘泥于本纲要的主题内容,要善于依据“小学科学学科德育范畴”,积极挖掘课程标准中更多主题内容的德育点,抓住一切教育时机。

120(三)本纲要针对德育目标提供的是“教学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根据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周期长、可塑性大的特点,重视学习活动的每一个实践环节,通过“有意”、“有序”、“有机”的环境创设,时时渗透,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在参与科学活动与交往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和逐渐积累中,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自我的科学道德意识和科学道德品质。

四、德育课例认识显微镜设计者:北京芳草地小学范颖【材料准备】分组准备:托盘、放大镜、被观察物(丝绸、纸张、沙砾、三张切片标本)、记录单;显微镜、显微镜结构图。

【教学过程】(一)利用放大镜先近距观察丝绸、纸张、沙粒等物,再观察三张玻片标本(叶下表皮、人体血液、洋葱表皮),并且如实记录。

边观察记录,边要思考利用放大镜观察和用眼睛观察有什么不同。

注:培养学生学会用肉眼和放大镜细致、有序的观察物体,是低中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重点。

所以,这里就不再把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单独分开了。

(二)展示交流记录。

教师注重鼓励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的进行观察后的描述。

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案【德育目标】(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将观察现象进行记录,为下节课活动做技能与对比观察体验的准备的同时,初步了解显微镜组成,学会使用显微镜的第一步——调光。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渗透要进行更为全面、细致、微观的观察,则需要借助更为精密的科学仪器帮助的科学方法论。

(三)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初步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学生汇报、交流中,产生了利用显微镜的动机。

此时,教师就势引导学生认识这位观察物体的“新朋友”。

1. 了解它的组成(通过提供构造图,进行自学了解);注:因为是简易的显微镜,结构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阅读说明书,通过交流正确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因此教师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

2. 学习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第一步:调光。

本课结束后,学生对显微镜的组成和使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用放大镜对玻片标本进行观察描述的记录单成为下节课重要的学习材料。

这一切,为下节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体验显微镜对人类认识物体的巨大“冲击”,恰当进行德育渗透做好了基础准备。

3. 搜集和查阅有关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的资料。

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德育目标】(在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仪器的能力、观察记录124的能力、口头表述能力。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显微镜的问世及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促进的观念,渗透选用不同的科学仪器,可以满足不同观察需求的科学方法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记录中细致、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1. 利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方法训练。

2. 引导学生感受显微镜给人类带来的变革,从而树立STS的观念。

【教学难点】1. 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有效掌握利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方法。

2. 保持学生观察记录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观察记录的效率。

【材料准备】1. 教师准备:显微镜使用步骤贴图、生物显微投影仪、显微镜、玻片标本。

2. 分组准备:显微镜、记录单、玻片标本(叶下表皮、人体血液、洋葱表皮)3. 分组弹性材料:阅读资料:《“慧眼”看世界》【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环节及目标:回顾所提问题,引出对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学习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对黑板一侧的问题进行梳理。

通过谈话(我们继续来认识显微镜,先来继续学习如何使用它,当我们真正会用它来观察物体时,其他问题可能会逐步解决。

)引导学生看板书的诸多问题,确定哪个是已经解决的,哪个是解决一部分的,哪些是还没有解决的。

(二)新授教学环节及目标: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记录与表述能力,STS观念的渗透,良好科学研究作风及科学情感的培养。

学习、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培养操控仪器的技能,培养观察、记录与描述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细致求真的科学作风。

1.教师分步讲解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利用板书图示、挂图、生物显微投影仪辅助讲解。

然后再无声连贯操作一遍。

(注:因微生物显微投影仪的使用,更直观的显现了操作要领。

此时的学生个个全神贯注,认真听、看、记要操作要领。

)2. 给学生半分钟时间,安静回想操作方法。

(学生小组内互相监督、提示、检查操作方法和观察结果,并进行记录)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利用显微镜观察记录三张玻片标本。

⑴初步的观察记录活动。

教师注意巡视,发现观察记录有好方法的小组。

⑵活动中期的叫停:通过少数组记录单的对比展示,经验的介绍推广,让学生感悟如何科学地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利用激励性评价,保持学生观察记录的兴趣。

⑶继续分组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注:这个环节渗透了教师巧妙的引导。

教师在巡视中,注意显微镜调光问题、玻片标本是否安置在物镜所观测的范围内,关注学生的记录情况。

教师还将利用放大镜观察的记录单与新记录单同时发放,以便学生进行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