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代谢完整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分解 ① 羧化 ② 脱羧 脂肪酸的α-氧化 脂肪酸的-ω氧化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
4. 乙酰CoA的去路


进入TCA循环最终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及大量的ATP。 生成酮体参与代谢(动物体内) 脂肪酸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在肌 肉细胞中可进入TCA循环进行彻底氧化分 解;但在肝脏及肾脏细胞中还有另外一条 去路,即形成乙酰乙酸、D-β-羟丁酸和 丙酮,这三者统称为酮体。
CO2
来自于空气
H2O
来自于土壤
光合作用 的产物
C6H12O6 O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的能源
可见光中 380----720nm波长光
光合作用 的特点
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1.水被氧化为分子态氧
2.二氧化碳被还原到糖水平
3.同时发生日光能的吸收,转化和贮藏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1)酮体的生成 A. 2分子的乙酰CoA在肝脏线粒体乙酰乙酰CoA 硫解酶的作用下,缩合成乙酰乙酰CoA,并释放1 分子的CoASH。 B. 乙酰乙酰CoA与另一分子乙酰CoA缩合成羟甲 基戊二酸单酰CoA(HMG CoA),并释放1分子 CoASH。 C. HMG CoA在HMG CoA裂解酶催化下裂解生成乙 酰乙酸和乙酰CoA。乙酰乙酸在线粒体内膜β-羟 丁酸脱氢酶作用下,被还原成β-羟丁酸。部分乙 酰乙酸可在酶催化下脱羧而成为丙酮。
(3)延长阶段(在线粒体和微粒体中进行) 生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酶系可以催化碳链 的延长,一是线粒体中的延长酶系,另一 个是粗糙内质网中的延长酶系。 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系 以乙酰CoA为C2供体,不需要酰基载体, 由软脂酰CoA与乙酰CoA直接缩合。 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酶系 用丙二酸单酰CoA作为C2的供体,NADPH作 为H的供体,中间过程和脂肪酸合成酶系的 催化过程相同。

脂类的代谢过程

脂类的代谢过程

脂类的代谢过程
x
脂类的代谢过程
脂类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脂肪、油和蜡类物质等,在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它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脂类的代谢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合成、氧化和水解。

1. 合成
在有机体中,脂类主要是通过多酚氧化酶(PPO)从两个乙醇分子中合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乙醇分子被结合在PPO上生成乙醛,然后在乙醛上形成乙酸和乙酯,最后形成脂肪酸和甘油类物质。

2. 氧化
脂类氧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三角脂肪酸氧化酶(TFAO)来完成。

TFAO将脂肪酸连接在一起,将其转化为三角脂肪酸,最后形成三角脂类物质,如棕榈酸、奥戊酸和亚麻酸等。

3. 水解
最后,脂类可以通过水解酶被水解,将三角脂肪酸分解为单碳酸和甘油,最终在体内形成的单碳酸可以作为能量的来源。

- 1 -。

第六章脂类代谢

第六章脂类代谢

FADH2
脂酰CoA脱氢酶
O α RCH=CHC~SCoA
β 反△ 2 -烯酰CoA H2O ②加水
①脱氢
2
△ -烯酰CoA水化酶 β α
O RCHOHCH2C~SCoA
L(+) β-羟脂酰CoA 乙酰CoA CH3CO~SCoA L(+) β-羟脂酰CoA 脱氢酶 HSCoA β-酮脂酰CoA硫解酶 β NAD +
二酰甘油
三酰甘油
O O C R1 O O C R3
O R2
CH2 CH2
三酰甘油
C O CH
二、甘油磷脂
O CH2 CH2
O O C R1 O O P O CH2 O
-
卵磷脂
R2
C O CH
CH3 CH2 N CH3 CH3
+
O O CH2 CH2 O C R1 O O P O CH2 O
-
胆碱
CH2 NH2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3)合成过程
①丙二酰CoA的合成:
胰高血糖素 ATP 乙酰CoA + HCO 3- + H
+
胰岛素
ADP + Pi Mn
2+
乙酰CoA羧化酶 (生物素)
丙二酰CoA
柠檬酸、异柠檬酸
长链脂酰CoA
• 乙酰CoA羧化酶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
②脂酸的合成 • 脂酸合成酶系:在高等动物,脂肪酸合成 酶系是一个多功能酶的二聚体。每个亚基 含有一个酰基载体蛋白(ACP)的核心和 七种酶的活性部位。
奇数碳原子: 偶数碳原子: -CH2-(CH2)2n+1-COOH -CH2-(CH2)2n-COOH -COOH(苯甲酸) -CH2COOH(苯乙酸)

医学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

医学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

族 ω -7(n-7) ω -9(n-9) ω -6(n-6) ω -3(n-3)
母体脂酸 软油酸(16:1,ω -7)
油酸(18:1,ω -9) 亚油酸(18:2,ω -6,9) α -亚麻酸(18:3,ω -3,6,9)
10
表7-2 常见的不饱和脂酸
习惯名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6656 9791
×
100% = 68% (能量利用效率)
41
表7-3 软脂酸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产生ATP的比较
以1mol计 以100g计 能量利用效率
软脂酸 129 ATP 50.4 ATP
68%
葡萄糖 38 ATP 21.1 ATP
68%
42
3. 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 *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 (以CM形式吸收入血)
24
С ³¦ £º Ö¬ ·¾ ×é Ö¯ £º ¸Î Ôà £º
ʳ Îï ¸Ê ÓÍ Ò» õ¥ TG GΪ Ô­ ÁÏ ¸Ê ÓÍ ¶þ õ¥ TG GΪ Ô­ ÁÏ ¸Ê ÓÍ ¶þ õ¥ TG
25
二、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1. 脂肪动员 (1) 概念:
甘油三酯
(均含脂酸)
饱和脂酸
2. 不饱和脂酸
(不含双键) (含双键)
长链脂酸 12-26c 3 . 中链脂酸 6-10c
短链脂酸 2-4c
(16c、18c)
7
* 体内脂酸来源:
1. 机体自身合成: 饱和、单不饱和, 储存于脂肪组织中
2. 食物脂肪供给: 多不饱和(必需脂酸, PG等的前体)
8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14
辅脂酶 (colipase)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七章 脂类代谢

DG MG
+ HOOC-R1
+ HOOC-R2
甘油 + HOOC-R3
脂解激素: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素
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
胰岛素、前列腺素、雌二醇
脂肪动员过程
ATP 脂解激素-受体
+
G蛋白
+
AC cAMP +
HSL (无活性) PKA
HSL (有活性)
β-氧化
β-氧化:指脂肪酸β-碳原子发生氧化, 产生乙酰辅酶A的反应。 原核生物:在细胞质中进行 发生部位 真核生物: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1、偶数碳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 1)脂肪酸的活化 部位:细胞质中 反应式:
RCOOH + CoA—SH 脂肪酸
脂酰CoA合成酶
ATP
反应不可逆
RCO~SCoA 2+ 脂酰CoA Mg AMP+PPi H2O
O CH2O-C-R1 O CH2O-C-R2 O CH2O-P-O-X OH
脂肪(甘油三酯)
CH2O-C-R3
甘油磷脂
环戊烷

胆固醇

o
R2 C


O

X=-CH2-CH2-NH3+磷脂酰乙醇胺
CH2 O C R1 X=甘油 X=肌酸
(脑磷脂)(PE) 磷脂酰甘油(PG) 磷脂酰肌酸(PI)
o
CH CH2
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发生部位:线粒体中 活化步骤和转运机制与饱和脂肪酸相 同。双键部位需要异构酶和还原酶催 化,其他与β-氧化相同。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
烯脂酰CoA异构酶是必需的:

第十三章 脂类代谢1

第十三章  脂类代谢1
(二)吸收:水解产物经胆汁乳化,被动扩散进入肠粘膜细胞,在光滑内质网重新酯化,形成前乳糜微粒,进入高尔基体糖化,加磷脂和胆固醇外壳,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甘油和小分子脂肪酸(12个碳以下)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血液。
(三)转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由脂蛋白转运。在脂蛋白中,疏水脂类构成核心,外面围绕着极性脂和载脂蛋白,以增加溶解度。载脂蛋白主要有7种,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可使疏水脂类溶解,定向转运到特异组织。
6. 再还原:烯脂酰ACP还原酶用NADPH还原为丁酰ACP。β-氧化时生成FADH2,此时是为了加速反应。
7. 第二次循环从丁酰基转移到β-酮脂酰ACP合成酶上开始。7次循环后生成软脂酰ACP,可被硫酯酶水解,或转移到辅酶A上,或直接形成磷脂酸。β-酮脂酰ACP合成酶只能接受14碳酰基,并受软脂酰辅酶A反馈抑制,所以只能合成软脂酸。
2. 乙酰乙酰辅酶A与一分子乙酰辅酶A生成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由HMG辅酶A合成酶催化。
3. HMG辅酶A裂解酶将其裂解为乙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
4. D-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用NADH还原生成β羟丁酸,反应可逆,不催化L-型底物。
5. 乙酰乙酸自发或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二、甘油代谢
脂肪细胞没有甘油激酶,所以甘油被运到肝脏,由甘油激酶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再由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酵解或异生,并生成NADH。
三、脂肪酸的氧化
(一)饱和偶数碳脂肪酸的氧化
1. 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先生成脂酰辅酶A才能进行氧化,称为活化。由脂酰辅酶A合成酶(硫激酶)催化,线粒体中的酶作用于4-10个碳的脂肪酸,内质网中的酶作用于12个碳以上的长链脂肪酸。生成脂酰AMP中间物。乙酰acetyl;脂酰acyl

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

2. 甘油三酯是机体的主要能量储存形式 男性:21%,女性:26%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 脂肪的动员 定义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 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 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
2.不饱和脂酸的碳链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
单不饱和脂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多不饱和脂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 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
第 二 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
甘油一酯途径
脂酰CoA合成酶
CoA + RCOOH ATP AMP RCOCoA PPi
CH2OH O CHO-C-R1 CH2OH
= =
脂酰CoA 转移酶
O CH2O-C-R2 O CHO-C-R1
= = = =
脂酰CoA 转移酶
R2COCoA CoA
CH2OH
R3COCoA CoA
O CH2O-C-R2 O CHO-C-R1 O CH2O-C-R3
D(-)-β羟脂酰CoA 表构酶
β氧化
L(+)-β羟脂酰CoA
O
18 12 9
H3C
3次β氧化
c
1
SCoA
亚油酰CoA (⊿9顺,⊿12顺)
O 7 H3C
⊿3顺,⊿2反-烯脂酰 CoA异构酶
6 5 4 3
SCoA 2 十二碳二烯脂酰CoA (⊿3顺,⊿6顺)

脂质代谢 全谱代谢

脂质代谢 全谱代谢

脂质代谢全谱代谢
脂质代谢是指机体对脂类的吸收、合成、分解和代谢的整个过程,它涉及到脂肪酸、胆固醇、磷脂等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脂质代谢的全过程涉及多个酶的参与,这些酶在调节脂质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

全谱代谢是指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对生物样本进行全面的代谢物检测和分析,以揭示生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的变化。

全谱代谢分析可以提供生物体内各种代谢物含量和变化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生物体的生理状态、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脂质代谢全谱分析是将脂质代谢和全谱代谢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全面检测生物样本中脂质和其他代谢物的变化,来深入了解脂质代谢的全过程以及与疾病和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

总结来说,脂质代谢全谱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方法,旨在全面了解脂质和其他代谢物的变化,以揭示生物体内脂质代谢的全过程和相关生理过程。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脂质代谢全谱分析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的研究人员。

第九章脂类的代谢

第九章脂类的代谢
产生的NADH和FADH2通过呼吸链产生ATP;
β- 氧化反应过程
β-氧化发生于线粒体中,共5步反应: ①活化(activation); ②氧化(oxidation); ③水化(hydration); ④氧化(oxdidation); ⑤硫解(断裂)(cleavage) 脂酰-COA脱氢酶催化的第2步反应发生在羧基邻位,是
成乙酰-S-ACP和丙二酸单酰- S-ACP;
2 第二阶段反应
(1) 乙酰-S-ACP和丙二酸单酰- S-ACP经4步反应, 合成得到丁酰-S-ACP;
丁酰-S-ACP是4碳化合物; 反应耗能; (2)两步还原反应所需的NADPH + H+来源: ①三羧酸转运系统中苹果酸转化为丙酮酸过程 (脂 肪组
β-氧化反应,是脂肪酸氧化的独特途径;
1.脂肪酸激活化



2.脂酰-COA氧化
β-
3.烯脂酰-COA水化
氧 化
4.羟脂酰-COA氧化

5.酮脂酰-COA硫解


多轮重复

P192
2. 肉毒碱的作用
P193
负责将脂酰-COA从细胞质中转运到线粒体内;
脂酸的合成和氧化的比较
3. 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能量变化
脂肪酸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 共三大主要步骤:
脂肪酸β- 氧化的三大步骤
1.β-氧化(经历5步反应):
以饱和16碳软脂酸:经过7轮的一系列氧化,每一轮切 下两个碳原子单元(乙酰-COA),共形成8分子乙酰COA; 每形成1个乙酰-COA失去4个H+和2对电子,产生NADH 和FADH2,酯酰-COA脱氢酶催化各步反应; 2. 形成的乙酰-COA去路: 进入柠檬酸循环继续被氧化,脱出CO2; 3. 产生ATP:

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
2CH3COSCoA
TAC
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ketone bodies
3.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1) 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长期饥饿、糖供应 不足时,可替代糖,成为脑组织及肌肉的主要 能源)。 酮体分子小,溶于水,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 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和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2) 正常,血中少量酮体0.03~0.5mmol/L 饥饿、高脂低糖膳食、糖尿病时,酮体生成增加。
脂酰CoA
脱氢
O
RCH2CH=CHC~SCoA
H2O
反Δ2烯酰CoA
水化
OH
NAD
+
O
RCH2CHCH2C~SCoA
NADH+H + O
HSCoA
L-β-羟脂酰CoA
再脱氢
O
RCH2CCH2C~SCoA
β-酮脂酰CoA
硫解
O RCH2C~SCoA
+
O CH3C~SCoA
O RCH2CH2CH2C~SCoA
1. 酮体的生成 ( ketogenesis ) 部位:肝脏 线粒体 ( liver, mitochondria) 原料:乙酰CoA (acetyl CoA) 过程: 关键酶:HMGCoA合成酶(HMGCoA synthase) 2. 酮体的利用(utilization) 部位:肝外组织,线粒体 原料:酮体(ketone bodies) 过程:
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2. 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
关键酶
β-oxidation of fatty acid
3. 脂肪酸的β-氧化
发现过程: 1904年,Knoop 提出 标记物(tracer):苯基 标记:脂酸的ω甲基 以标记偶数碳的脂酸喂养犬或兔,尿中排出的代 谢物为苯乙酸 以标记奇数碳的脂酸喂养犬或兔,尿中排出的代 谢物为苯甲酸 结论:脂酸在体内的氧化分解是从羧基端β-碳原 子开始,每次断裂两个碳原子--- ―β-氧化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麋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
10
.
11
TG的代谢
.
12
甘油三酯概述
甘油 又称丙三醇,
为无色、粘稠、可溶于水的液体。
TG
脂肪酸 通式:R-COOH
.
13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动员
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3种脂肪酶作用下逐 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 利用的过程,称脂肪的动员。
脂肪 主要分布于腹腔、皮下及肌纤维间。 含量受营养状况和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称可变脂。
类脂
生物膜的基本成分。
约占体重的5%。
含量不受营养状况和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称
固定脂或基本脂。
.
5
三、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 储能和供能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10~20%。
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彻底氧 化仅供销能16.7kJ.
FADH2
H2O
H
呼吸链
RCH2C C CO~CoA α,β烯酯酰CoA H
烯酰水合酶
H2O
OH RCH2CH CH2CO~SCoA
β-羟脂酰CoA
.
19
(3) 再脱氢
OH RCH2CH CHC2 O~SCoA
β-羟脂酰CoA
β-羟脂酰CoA脱氢酶
NAD+
3~ P
(4) 硫解
O
NADH+H+
H2O
H2COH HCOH H2COH
甘 油
.
14
激素敏感脂肪酶(HSL): 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其活
性受多种激素调节,故称激素敏感脂肪酶。
脂解激素:
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肾上腺素、高血糖素、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
抗脂解激素:
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E1。
.
15
(二)脂肪酸的氧化
第七章 脂类代谢
.
1
主要内容
概述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甘油三酯的代谢 磷脂代谢 胆固醇代谢
.
2
第一节 概述
.
3
一、脂类概念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 机溶剂。
脂肪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酯 (TG)
脂类
类脂
胆固醇(Ch) 胆固醇酯(CE)
磷脂(PL) 糖脂(GL)
.
4
二、 脂类在体内的分布
RCH2C CH2C~OSCoA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CoA-SH
脱氢
TCAC CH3CO~SCoA 乙酰CoA
RCH2CO~SCoA 脂酰CoA’
.
20
4. 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1分子软脂酸(16C)活化生成的软脂酰CoA经7次β-氧化。
总反应式如下: 软 脂 酰 CoA + 7FAD+7NAD+ + 7CoA ~ SH + 7H2O 1分子软8脂乙酸酰彻C底oA氧+化7共FA生D成H:2 + 7(NADH + H+) (2×7)+(3×7)+(12×8)=131 分 子 ATP
1、FA的活化 FA转变为脂酰辅酶A的过程。
部位:胞浆 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 条件:ATP、辅酶A、Mg+存在
R C O O H+H S C o A+A T P 脂 酰 C o A 合 成 酶 R C O ~ S C o A+A M P+P P i
脂 酸
M g 2 +
酯 酰 辅 酶 A
.
16
2、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特点:肝内生酮肝外用
.
25
3.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1) 酮体具水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及毛细血管壁。 是肝输出脂肪能源的一种形式。
2) 长期饥饿时,酮体供给脑组织50~70%的能量。
3) 禁食、应激及糖尿病时,心、肾、骨骼肌摄取 酮体代替葡萄糖供能,节省葡萄糖以供脑和红 细胞所需。并可防止肌肉蛋白的过多消耗。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经脂肪酸β-氧化酶 系的催化作用,在脂酰基β-碳原子上依次进行脱氢、 加水、再脱氢及硫解4步连续反应,使脂酰基在α与 β-碳原子间断裂,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脂酰CoA。
.
18
(1) 脱氢
RCH2CH2CH2CO~SCoA
脂酰CoA
FA
脂酰CoA脱氢酶
D
ATP
(2) 加水
O
OH2COCR1 TG脂 肪 酶
OH2COH
DG脂 肪 酶
OH2COH MG脂 肪 酶
R2COCHO H2COCR3
H2O R1COOH R2CO H2C CHOC OR3H2O R3COOH
R2COCH H2COH H2O R2COOH
甘 油 三 酯 TG
甘 油 二 酯 DG
甘 油 一 酯 MG
减去脂酸活化时消耗的2分子ATP,净生成129分子ATP。
.
21
(三)甘油的代谢
甘油 甘油激酶
α-磷酸甘油脱氢酶
α-磷酸甘油
ATP
磷酸二羟丙酮
ADP
NAD+
NADH
无氧氧化
糖酵解途径
有氧氧化
糖异生途径
.
G或Gn
22
(四)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概念: FA在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β-氧化生成的大量乙酰
CoA,通过TCAC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肝脏中FA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变
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这三种中间产物统 称为酮体(ketonebodies)。
β-羟丁酸约70%,乙酰乙酸约30%,丙酮含量极 微。
.
23
1.酮体的生成
肝细胞线粒体中含有活性较强的酮体合成酶系。
FA在线粒体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是合成酮体的原 料。
.
24
2. 酮体的利用
酮体在肝脏合成,但肝脏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因此 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肝外组 织利用。
合理饮食
空腹 禁食1-3天 饱食、少动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脂肪堆积,发胖
.
6
(二)维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三)保护内脏和防止体温散失
.
7
四、脂类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储存
(一)脂类的消化
小肠上段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FA氧化的酶系存在线粒体基质内,但胞液中的脂酰CoA却不 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必须与肉碱结合成脂酰肉碱才能进入 线粒体基质内。
RCO-
(CH3)3NC+ H2CH
SCoA CH2COOH
CoA-SH (CH3)3NC+ H2CH CH2COOH
肉碱脂酰
OH
转移酶Ⅰ
RCO-O
肉碱
脂酰肉碱
.
17
3、 脂酰CoA的β-氧化
脂类(TG、Ch、PL等)
胆汁酸盐乳化
微团
胰脂肪酶、磷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混合微团
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 乳化
.
8
(二) 脂类的吸收
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
混合 扩散 微团
小肠粘膜 重新酯化 乳糜微粒 细胞内 载脂蛋白结合
பைடு நூலகம்
门静脉
肝脏
.
9
(三) 脂类的转运和脂蛋白的作用
脂蛋白的种类
(按密度大小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