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0】联系与发展(含答案)
新高考专用高考政治易错题精选易错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师版(含答案)
新高考专用高考政治易错题精选:易错点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易错陷阱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混为一谈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2.不能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区分开来点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易错陷阱2: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共产党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2. 不能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点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不能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点评:《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观点错误。
易错陷阱3: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存在误区1.不能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主要矛盾。
点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而不是“主要矛盾”,故题中观点错误。
2.不能认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点评: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不适应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故本题说法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9 从实际出发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专题19 从实际出发新人教版1.正确理解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在行动中必然遭到失败。
因此,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如果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认识论。
例1、(2011·高考北京卷)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
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
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
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答案】 A【点拨】在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时,常用到两个重要的关系,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二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难点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利益出发,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
要区分好出发点与落脚点。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8】联系观与发展观(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8 联系观与发展观一、选择题1.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各自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开发潜力巨大,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协同发展,将带动潜力巨大的北方辽阔腹地发展。
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答案 A解析题意表明,京津冀三地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能够带动北方辽阔腹地发展,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2.2019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发表了题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评论文章。
文章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
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蕴涵的主要哲理一致的是( )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④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题意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要与多个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收到实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强调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辩证的发展观,②体现了联系观,③表明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④体现了人与己、古与今的联系,故②④符合题意。
3.长江,这条令国人骄傲的母亲河,如今满负着污泥浊水,生物资源濒临崩溃,中下游地区近岸水质已经降至饮用水的最低标准。
这警示我们(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要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C.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经济发展步伐D.要坚持适度原则,减少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答案 B解析长江生态环境濒临崩溃,水质降至饮用水的最低标准,表明在长江的开发使用中,如果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才能造福人类,故B符合题意。
2019年政治高考答案解析
2019年政治高考答案解析2019年政治高考题目中,涵盖了多个政治理论和现实政治问题,涉及到了政治思想、制度、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2019年政治高考的部分题目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治知识。
一、选择题解析1. 题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中,下列选项不是宪法规定的是?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章“国家机构”相关规定,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等。
而选项中的“国家安全部”并未在宪法中出现,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2. 题目:“两个基本点”是指()。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政治理论的题目,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二、简答题解析1. 题目:请解释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概念。
答案解析: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指各个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
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的力量平衡。
在现代国际体系中,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间的政治互动、经济交流、军事竞争、文化交流等。
国际关系的研究涉及到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研究国际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政治格局、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全球治理等重要问题。
2. 题目:请分析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解析:我国新时代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各方面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易错点点睛:专题联系与发展
【2015高考突破】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4.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难点突破】难点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如何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1)物质的“根本特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如何认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事物空间位置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当我们描述某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总是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参照事物不同,所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
乘客坐在疾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车内的人群来说,是静止的,但对于车外的楼群,则在快速运动;换个角度说,地球上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也都在随着地球参与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所以,这种空间位置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事物某一性质的基本稳定具有相对性。
这种相对稳定,只是说事物总体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并不否定在此前提下,事物性质逐渐的、连续的量变过程。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15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0】联系与发展(含答案)
【2015高考突破】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4.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难点突破】难点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如何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1)物质的“根本特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如何认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事物空间位置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当我们描述某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总是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参照事物不同,所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
乘客坐在疾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车内的人群来说,是静止的,但对于车外的楼群,则在快速运动;换个角度说,地球上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也都在随着地球参与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所以,这种空间位置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事物某一性质的基本稳定具有相对性。
这种相对稳定,只是说事物总体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并不否定在此前提下,事物性质逐渐的、连续的量变过程。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5】事物发展的趋势(含答案)
专题25 事物发展的趋势【2019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一个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近年来,本专题高考命题采用了多种形式,在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时不仅要注重把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些知识与自己所了解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能力。
本单元知识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有密切联系,可以广泛分析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适合于综合能力的考查。
因此,本单元命题既可能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学科间综合的形式出现。
【难点突破】难点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辨识扑朔迷离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发展的快慢、成熟和完善与否,都不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新事物力量可能比较弱小,发展速度可能较慢,或者存在某种缺陷,也是必然的。
例1、我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变式】破解“蜀道难”,四川亮出大手笔,成灌高铁长龙在川西平原横空出世,16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造就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易错考点专攻练(十五)
易错考点专攻练(十五)(必修4 第三单元)易错考点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2017·杭州模拟)快的打车利用大数据智能调度订单,使乘客和司机的需求有效匹配起来,不仅方便了乘客的出行,提高了出租车的运行效率,也缓解了城市运力的紧张。
这表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B.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优化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D.立足部分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解析】选C。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材料中快的打车利用大数据智能调度订单的优点表明优化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C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错误;立足整体,实现最优目标,D错误。
易错考点二发展观2.原创萎靡,皆由社会浮躁、急功近利所致。
曹雪芹如果被几家出版社催稿,恐怕不可能将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司马迁隐忍半生,仅为一部《史记》,因此字字饱蘸血泪,句句蕴含深情。
这表明( )①质变要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够实现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要注重量的积累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A。
题干材料强调注重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并不代表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④表述错误。
3.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完成生活和沟通。
古色古香的方块字,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不少青少年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受到了损害,“提笔忘字”的比例超过95%,形成可怕的汉字发展“沙漠化”、粗糙化。
久而久之,年轻一代的汉字优越感、文化自豪感就会降低,甚至消失,形成可怕的文化断层。
与此同时,怪癖的字词话语打着创意的旗号从网络袭来,给正规的汉字词汇成语带来了麻烦!在这种大背景下,央视举行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犹如在进行一场充满忠诚和危机感的“汉字保卫战”;面对各种信息化、商业化冲击,我们仅仅抱怨是不够的,更要通过听写大会之类的行动,将内在的文化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出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人。
2019年政治科目高考答案解析
2019年政治科目高考答案解析一、选择题部分2019年政治科目高考选择题部分的答案解析如下:1. A选项A正确,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政府机关和法定程序,可以推断出选项A的描述是正确的。
2. D选项D正确,根据题干中提及的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可以推断出选项D的描述是正确的。
3. B选项B正确,根据题干中提到的群众纷纷踊跃,可以推断出选项B 的描述是正确的。
4. C选项C正确,根据题干中提及的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可以推断出选项C的描述是正确的。
5. A选项A正确,根据题干中的群众组织和政府机关对立,可以推断出选项A的描述是正确的。
6. D选项D正确,根据题干中提及的授权和限制,可以推断出选项D 的描述是正确的。
7. C选项C正确,根据题干中提到的国家机构兼并和分割,可以推断出选项C的描述是正确的。
8. B选项B正确,根据题干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可以推断出选项B的描述是正确的。
9. A选项A正确,根据题干中的人民当家作主和政治制度,可以推断出选项A的描述是正确的。
10. D选项D正确,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政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可以推断出选项D的描述是正确的。
二、解答题部分2019年政治科目高考解答题部分的答案解析如下:11. (1) 国家主权是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国家独立自主地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活动的权力和地位。
(2)维护国家主权是指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性和尊严,反对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和侵犯。
(3) 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主权是国家领导人和全体国民的共同责任,也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2.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国家机关的最高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全民选举,依法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
13. (1) 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人民群众是实现国家繁荣稳定的力量源泉。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8高考预测】预计2019年高考会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引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的题型仍会以选择题为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仍可能是高考【难点突破】难点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
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2.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即辩证的唯物论,中心词是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主要解决世界本原或“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中心词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主要解决世界状态或“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通常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例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难点二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1.儒赴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那时正值“非典”肆虐,他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最终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必备易错知识点归纳为了能在高考的时候考好政治,我们要复习的时候,要十分注意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区分好这些知识概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备易错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必备易错知识点归纳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区别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它们的定义不同(略)(2)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三者相互影响。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文化反作用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迸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总结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精品]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0联系与发展及答案
【2015高考突破】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4.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难点突破】难点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如何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1)物质的‚根本特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如何认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事物空间位置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当我们描述某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总是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参照事物不同,所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
乘客坐在疾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车内的人群来说,是静止的,但对于车外的楼群,则在快速运动;换个角度说,地球上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也都在随着地球参与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所以,这种空间位置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事物某一性质的基本稳定具有相对性。
这种相对稳定,只是说事物总体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并不否定在此前提下,事物性质逐渐的、连续的量变过程。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19年高考政治试题答案解析(全国卷ⅠⅡⅢ)
2019年全国卷政治试题解析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2019年全国卷Ⅰ高考政治试题解析1.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
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
产品的服务和质量是产品使用价值的体现,开展质量行动就是因为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④正确切题。
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商品的质量,①说法错误;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商品的质量,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对于同一商品,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
正确解释该企业价格策略原因的图示是(图中D表示需求)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弹性以及经济学曲线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该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对老客户的需求量的影响不大,其需求弹性较小,故其需求曲线倾斜较陡峭;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对新客户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其需求弹性较大,故其需求曲线倾斜较缓和。
因此,老客户的需求曲线倾斜较陡峭,新客户的需求曲线倾斜较缓和,C正确切题,A、B、C均不选。
3.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的部分存款。
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纳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6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①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物价水平②扩大投资及社会支出,刺激经济增长③满足客户资金结算需求,防范挤兑风险④增加信贷资金供应,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4】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含答案)
专题 24 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2018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近年来,本专题高考【难点突破】难点一比较内因与外因及其关系(1)内因不等于主要矛盾,外因也不等于次要矛盾。
因为在内因这个内部矛盾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
在外因这个外部矛盾中,同样既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
(2)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决不能把内外因之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分混同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内外因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内因对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有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内因对外因起决定作用,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3)区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因此,只能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笼统地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例1、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重创素有“藏乡江南”的甘肃舟曲县城,舟曲告急。
一场争分夺秒的紧急大救援战役旋即打响:舟曲人民奋起自救,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各有关方面火速驰援,众志成城托起生命之舟,与时间赛跑,千方百计拯救每一个生命。
材料表明( )①内外因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据②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④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变式】法国的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这一观点( )①正确把握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②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片面夸大了外因的作用④表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难点二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分析法的原理(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的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突破】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4.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难点突破】难点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如何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1)物质的“根本特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如何认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事物空间位置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当我们描述某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总是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参照事物不同,所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
乘客坐在疾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车内的人群来说,是静止的,但对于车外的楼群,则在快速运动;换个角度说,地球上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也都在随着地球参与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所以,这种空间位置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事物某一性质的基本稳定具有相对性。
这种相对稳定,只是说事物总体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并不否定在此前提下,事物性质逐渐的、连续的量变过程。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人暮年,乡音未改,故乡依旧,这种亲切体现了一种相对静止;但正如诗中所说,两鬓斑白,相见不识,一切还是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总之,所谓静止并非完全不动,只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例1、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难点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应如何走出关于对“发展”观点的知识误区(1)运动就是发展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认为运动就是发展。
因为发展仅仅是旧事物到新事物的运动过程。
运动不仅包括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变化,而且包含了由新事物到旧事物的变化过程。
(2)发展的实质即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3)发展就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经过质变,事物实现了由旧质向新质的变化。
但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而那些后退的、堕落的质变就不是发展。
2.如何认识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矛盾的关系(1)区别。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运动揭示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变化表现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有向上与向下、前进与后退、好与坏的多样性;发展特指事物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它有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之分。
(2)联系。
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发展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前进的变化,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必然趋势。
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外部矛盾,也就是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例2、《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难点三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处理好几对关系(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意味着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对其中积极的成分加以吸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可见创新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旧事物。
(2)创新与解放思想的关系:要创新必须解放思想。
我们在实践和认识中的每一次创新,都是首先从思想开始的,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真正解放思想。
(3)创新与尊重客观实际及规律的关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同样,要使创新收到积极的效果,也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
(4)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总的来说,创新可分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两个方面。
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反过来,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指导。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创新是基础,理论创新是先导,两个方面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例3、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难点四对考生进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例4.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
典”影响的情况下,我国CDP增长仍达到9.1%。
同时,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低,资源使用浪费严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账太多。
因此,我们刁;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将期增长确定为7%。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指标?(2)为什么我国政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要加强宏观调控,把GDP指标下调?2.由于粮食播种面积减小、夏粮减产和秋粮收成不佳等原因,各地粮油价格出现全面上涨。
经济学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现象”。
尽管普遍认为粮油涨价是正常现象,但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央强调,要采取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粮油涨价“属于正常现象”。
(2)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应如何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易错点点睛】易错点l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的角度进行1.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
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___制糖废料制造酒精____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____蔗渣造纸____黑液碱回收。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流星雨是一种奇特的天文现象,许多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
与先前几次流星雨预报相比,天丈学家对这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和强度作了更为准确的预报。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事实说明A.流星雨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B.流星雨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流星雨现象D.人们对流星雨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特别提醒】联系是普遍的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但并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样就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外界强加的。
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这是解题易错的两个关键点。
【变式探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 40年来最强的地震。
地震在印度洋海域引起的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1—3题。
1 地震、海啸等监测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但目前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
这说明A.地震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寻B.人们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D.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2 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说明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世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C.关键的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D.量变引起了质变3针对这次海啸事件,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预警机制。
这说明A.任何联系都是因果联系B.承认因果联系是人们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C.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D.因果关系就是先后关系.易错点2从联系的多样性的角度进行1.进入21世纪,国际上掀起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热。
由火星上所发现存在液态水,科学家推断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这说明A.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B.因果联系是客观的C.感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D.科学的预见取决于人的推理2.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在关系两幅示意示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______产品______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______产品______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