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梁弯曲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合集下载

秦飞编著《材料力学》第7章 弯曲应力

秦飞编著《材料力学》第7章 弯曲应力
危险点发 生在什么 位置?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7章 弯曲应力
14
7.1 弯曲正应力
弯曲正应力公式
各种型钢的Iz、Wz值均可以从附录的型钢规格表中查到。
常用截面:矩形截面
bh 3 Iz 12
y max
h 2
bh 2 Wz 6
h
b
对于直径为D的实心圆形截面
πD Iz 64
4
ymax
C

z
M
z
C

拉 y y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7章 弯曲应力 8
7.1 弯曲正应力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静力平衡关系 由平面假设,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σ。纯弯曲情况下,梁横 截面上的内力只有Mz=M,轴力和 My等其他内力均为零,则
dA 0
A
中性轴
z dA 0
A
由这3个静力平衡方

y

与y成正比,沿截面高
度线性变化。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7章 弯曲应力
ρ为中性层曲率半径
10
7.1 弯曲正应力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4)物性关系
y 将 代入物性关系,得: y E E
可见,梁横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 (normal stress in bending) 与y成正比, 即 (1)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 (2)在中性层处为零,在上、下表面 处最大。

My Iz
—弯曲正应力公式
此公式适用于所有横截面具有纵向对称轴的梁,如圆形截 面、工字形截面和T形截面。 由公式: 正比于y。 沿高度线性分布。 中性轴处=0。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7章 弯曲应力 13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范中查到。
在梁的设计计算中,通常是根据强度条件确定截面尺寸,然
后用刚度条件进行校核。具体过程参看下面例题。
工程力学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1)小跨度梁或荷载作用在支座附近的梁。此时梁的Mm ax可能较小而FSmax较大。
(2)焊接的组合截面(如工字形)钢梁。当梁截面的腹板厚 度与高度之比小于型钢截面的相应比值时,横截面上可能产 生较大的切应力τmax。
(3)木梁。木梁在顺纹方向的抗剪能力差,可能沿中性层 发生剪切破坏。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2. 强度条件的应用 【例8-6】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2)内力分析。绘制内力图如图8-27(b)和(c)所示, 确定最大剪力、弯矩为
FSmax=60 kN,Mmax=18 kN·m (3)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截面。由式(8-26)得
查附录型钢表,可选用16号工字钢,其抗弯截面系数 Wz=141 cm3,高h=16 cm,腿厚t=9.9 mm,腹板厚b1= 6 mm。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图8-27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1.2 弯曲梁的刚度条件
梁除满足强度条件外,还应满足刚度要求。根据工程实际的
需要,梁的最大挠度和最大(或指定截面的)转角应不超过某一规
定值,由此梁的刚度条件为
ymax≤y
(8-28)
θmax≤θ
(8-29)
式中,许可挠度y和许可转角θ的大小可在工程设计的有关规
工程力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应用
1.1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及应用 1. 强度条件
由于梁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即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因此强度条 件应为两个。当弯曲梁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正应力, 最大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时,梁的强度足够,即

材料力学 弯曲应力与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 弯曲应力与强度条件
F
150 50
A
l 2
B
l 2
96 .4 C 50
200
z
M max
FL 16kNm 4
y
max max
200 50 96.4 153.6mm 96.4mm

max
My max IZ My max IZ
24.09MPa 15.12MPa
max
例题
长为2.5m的工字钢外伸梁,如图示,其外伸部分为0.5m,梁上 承受均布荷载,q=30kN/m,试选择工字钢型号。已知工字钢抗弯 强度[σ]=215MPa。
q 30 kN m
A
0.5m
解:1、求支反力,画梁的弯矩图,确 定危险截面 FA 46.9KN , FB 28.1KN
E
y
X
A

0:
y
A
N dA E
A

dA
E

A
ydA 0
S Z ydA yc A 0(中性轴通过截面形心)
M
A
Z
0:
M Z ydA M
A
M yE dA
y
E


y 2 dA 令: y 2 dA I Z A



C截面
c
B
B截面
∴铸铁梁工作安全。如果T截面倒
例题
A
y 铸铁制作的悬臂梁,尺寸及受力如图示,图中F=20kN。梁 的截面为T字形,形心坐标yc=96.4mm。已知材料的拉伸许用应 150 力和压缩许用应力分别为[σ]+=40MPa, [σ]-=100MPa。试 校核梁的强度是否安全。 F 50 96 .4

理论力学第七章梁的应力

理论力学第七章梁的应力

WZ

IZ y max
圆截面
IZ

d 4 64
d 3 W Z 32
空心圆截面
IZ
D4
64
(14)
WZ
D3
32
(14)
矩形截面
IZ

bh 3 12
WZ

bh 2 6
空心矩形截面
IZ

b0h03 12
bh3 12
WZ(b1 0h023b13h2)/(h0/2)
q=40kN/m
横力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切应力 使横截面发生翘曲, 横向力引起与中性层平行的纵截面的挤压 应力,纯弯曲时所作的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都不成立.
虽然横力弯曲与纯弯曲存在这些差异,但进一步的分析表 明,工程中常用的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可以精确的 计算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k
d
o
k'
o'
y
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
maxFISzSb*z
4FS 3A
式中 A πd 2 为圆截面的面积. 4
4.圆环形截面梁
z
k
图示为一段薄壁环形截面梁.环壁厚度为
,环的平均半径为r0,由于 «r0 故可假设
z (a)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大小沿壁厚无变化;
d
o
k'
o'
y
(b)切应力的方向与圆周相切.
A
C
FAY
1.5m l = 3m
解:
B
x
FBY
FS 90kN
x
90kN 1. 绘制内力图
x

M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
可以看出, 该梁的承载能力将是原来的 2 倍。
• 二、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课本第三节)
设σmax是发生在梁最大处的工作应力,则:
m a x 工 作
最大工作 应力
材料的 许用应力
上式即为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对于等截面直梁,若材料的拉、压强 度相等( 塑性材料),则最大弯矩的所在面 称为危险面,危险面上距中性轴最远的点 称为危险点。此时强度条件可表达为:
m'
b
m n
h z
y
τ
τo
FQ
τ
x
m'
dx
y
m
n
一、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

FQ S bI z
z
IZ : 整个截面对中性轴z轴的惯性矩;
b : 横截面在所求应力点处的宽度; SZ*: 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 y 的横线以外部 分的面积 A*对中性轴的静矩。
max
τmax
FQ
FS
Q z,max
例5: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σt ]=30MPa,
许用压应力[σc ]=60MPa,Iz=7.63×10-6m4,试
校核此梁的强度。
9 kN
A
1m
4 kN
C
1m
B
1m
52
D
88
C
z
CL8TU12
9 kN
A
1m
4 kN
C
1m
B
1m
52
D
88
C
z
25 . kN M (k Nm ) 25 .
105 . kN
20
3 2 0 1 0 M 15 max t 2 W 0 . 1 0 . 2 z 1 12 .5 6 3 0 M P a <[]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范钦珊主编 .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范钦珊主编 .

eBook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详细解答(教师用书)(第7章)范钦珊唐静静2006-12-18第7章弯曲强度7-1 直径为d的圆截面梁,两端在对称面内承受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用,如图所示。

若已知变形后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ρ;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根据d、ρ、E可以求得梁所承受的力偶矩M。

现在有4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习题7-1图(A) M=Eπd 64ρ64ρ (B) M=Eπd4Eπd3(C) M=32ρ32ρ (D) M=Eπd34 正确答案是。

7-2 关于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有以下4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B) 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C) 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D) 细长梁、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正确答案是 C _。

7-3 长度相同、承受同样的均布载荷q作用的梁,有图中所示的4种支承方式,如果从梁的强度考虑,请判断哪一种支承方式最合理。

l 5习题7-3图正确答案是7-4 悬臂梁受力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图中的尺寸单位为mm。

求:梁的1-1截面上A、 2B两点的正应力。

习题7-4图解:1. 计算梁的1-1截面上的弯矩:M=−⎜1×10N×1m+600N/m×1m×2. 确定梁的1-1截面上A、B两点的正应力:A点:⎛⎝31m⎞=−1300N⋅m 2⎟⎠⎛150×10−3m⎞−20×10−3m⎟1300N⋅m×⎜2My⎝⎠×106Pa=2.54MPa(拉应力)σA=z=3Iz100×10-3m×150×10-3m()12B点:⎛0.150m⎞1300N⋅m×⎜−0.04m⎟My⎝2⎠=1.62×106Pa=1.62MPa(压应力)σB=z=3Iz0.1m×0.15m127-5 简支梁如图所示。

第7章直梁弯曲

第7章直梁弯曲

梁弯曲时的内力
【例7-2】求下列图中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并确定其正、负号。
1 Q1 ql 正 4
1 l M 1 ql 0 4 8 1 2 M 1 ql 32
1 Q2 ql 正 2
1 l M 2 ql 0 2 4 1 M 2 ql 2 8
梁弯曲时的内力
剪力、弯矩的正负号规定如下:使梁的脱离体产生顺时针转动的剪 力规定为正,反之为负;使梁的脱离体下侧受拉而上侧受压的弯矩 规定为正,反之为负,如图所示。
对某一指定的截面来说,在它左侧向上的外力,或右侧向下 的外力将产生正的剪力;反之,即产生负的剪力。至于弯矩, 则无论在指定截面的左侧或右侧,向上的外力产生正的弯矩, 而向下的外力产生负的弯矩。

最大剪力Qmax在AC(b>a) (或CB,a>b)段
Qmax=Gb/l

最大弯矩在C截面处
Mmax=Gab/l

本例中,剪力和弯矩的表达式与截面的位置形式上 构成了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剪力方程和弯 矩方程;即:
Q=Q(x) M=M(x)
梁弯曲时的内力
【例7-5】作图示梁的内力图。
1.
7.2 梁弯曲时的内力
7.2.1.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如图所示简支梁AB受集中力 P作用,设其约束反力分别为 RA,RB。在距左支座x处用假 想截面将梁截开,取左脱离 体进行分析。
Y 0 RA Q 0 Q RA
M o 0 RA x M 0 M RA x
如上图1、2得纵向变形:

由图3得:

ydA M

M ydA
E

梁弯曲时的正应力

梁弯曲时的正应力

梁弯曲时的正应力§7-1 梁弯曲时的正应力一、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如图7-2a 所示的简支梁,荷载与支座反力都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加图7-2b 、c 所示。

在梁的AC 和DB 段内,各横截面上同时有剪力和弯矩,这种弯曲称为剪力弯曲或横力弯曲。

在CD 段中,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

b )c )a )图7-2为了使问题简单,现以矩形截面梁为例,推导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其方法和推导圆轴在扭转时的剪应力公式的方法相同,从几何变形、物理关系和静力学关系等三方面考虑。

1、几何变形为观察梁纯弯曲时的表面变形情况,在矩形截面梁的表面画上一些纵向直线和横向直线,形成许多小矩形,然后在梁两端对称位置上加集中荷载P ,梁受力后产生对称变形,在两个集中荷载之间的区段产生纯弯曲变形,如图7-3所示。

从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m n nma )b )d )ij i j图7-31)所有纵向直线均变为曲线,靠近顶面(凹边)的纵向线缩短,靠近底面(凸边)的纵向线伸长,如图7-3b 中的i ′—i ′和j ′—j ′。

2)所有横向直线仍为直线,只是各横向线之间作了相对转动,但仍与变形后的纵向线正交, 如图7-3b 中的m ′—m ′。

3)变形后横截面的高度不变,而宽度在纵向线伸长区减小,在纵向线缩短区增大,如图7-3b 右所示。

根据以上观察到的现象,并将表面横向直线看作梁的横截面,可作如下假设:1)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它像刚性平面一样绕某轴旋转了一个角度,但仍垂直于梁变形后的轴线。

2)单向受力假设:认为梁由无数微纵向纤维组成。

各纵向纤维的变形只是简单的拉伸或压缩,各纵向纤维无挤压现象。

根据平面假设,梁变形后的横截面转动,使得梁的凸边纤维伸长,凹边纤维缩短。

由变形的连续性可知,中间必有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此层纤维称为中性层,如图7-3d 所示。

材料力学 第七章弯曲正应力(1,2)分析

材料力学 第七章弯曲正应力(1,2)分析
A
E
ydA 0
A
A ydA Sz 0
中性轴Z必过截面形心
横截面对Z轴的静矩
M y
A
zdA
0
A
zE
y
dA
E
A
zydA
0
zydA I yz 0 截面的惯性积( y为对称轴)
A
M z y dA M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yE
y dA
M
y2dA Iz
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
A
1 M
EI z
中性层的曲率公式
2)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 拉、受压两个区域。
3)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
y
中性轴最远处。
3.简单截面的抗弯模量
dy
(1)矩形:
Wz
Iz h/2
bh3 12
2 h
y
Wz
1 6
bh2
(2)圆:
Wz
D 4
64(D / 2)
D 3
32
(3)圆环
WZ
(D4 d 4 )
64(D / 2)
D3
32
(1 4 )
式中 d
C
副梁CD:
Pa M max CD 4
M
由 (M m ax ) AB (M ) m ax CD
P (l a) P a
4
4
得 a l 2
P D
a
Pa (Mmax)CD 4
[例7-3]受均布载荷的外伸梁材料许用应力[ ] 160MPa 校核该梁的强度。
10kN / m
200
2m
4m
45 kN
1.正应力
My

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

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

M
C

Z
C
Z
中性轴

y
中性轴
y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 受拉 和 受压 两部分。
M yAz(
d)A E
Az
y dA
E
I
yz
0
Iyz0
因为 y 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所以 Iyz 一定为零。 该式自动满足
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M ZAy(
d)A E
A
y2 dA
E
Iz
M
1M
EI z
基本假设2: 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
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公式推导
d
用两个横截面从梁中假想地截取 长为 dx 的一段 。
由平面假设可知,在梁弯曲时,
这两个横截面将相对地旋转一个
角度 d 。
横截面的转动将使梁的凹边的纵 向线段缩短,凸边的纵向线段伸 长。由于变形的连续性,中间必 有一层纵向线段 O1O2 无长度改 变。此层称为 中性层 。
m M
FS m
m
m
M
FS
m
m
只有与切应力有关的切向内力元素 dFS = dA 才能合成剪力 只有与正应力有关的法向内力元素 dFN = dA 才能合成弯矩 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 正应力,又有 切应力
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RA
P
P RB
C a
P
+
D a
+
P
+
Pa
推导 纯弯曲 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几何 物理 静力学
2 假想地从梁段上截出体积元素 mB1
m'
m z

第七章-弯曲应力(1) (2)

第七章-弯曲应力(1) (2)
y
M
z

Q
横截面上内力 横截面上切应力

横截面上正应力
Q dA
A
M y dA
A
切应力和正应力的分布函数不知道,2个方程确定不了
切应力无穷个未知数、正应力无穷个未知数,实质是 超静定问题 解决之前,先简化受力状态 —— 理想模型方法
8
横力弯曲与纯弯曲 横力弯曲 ——
剪力Q不为零 ( Bending by transverse force ) 例如AC, DB段
E
A
(-) B
D
(+) 10kN*m
y2
C
拉应力
a
e
压应力
y1
压应力 B截面
b
d
拉应力 D截面
危险点:
a, b, d
33
(3)计算危险点应力 拉应力
a
e
压应力
校核强度
M B y2 a Iz 30 MPa (拉) M B y1 b Iz
70 MPa (压)
压应力 B截面
b
d
强度问题 弯曲问题的整个分析过程: 弯曲内力 弯曲应力 弯曲变形 刚度问题
5
本章主要内容
7.1 弯曲正应力 7.2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7.3 弯曲切应力及强度条件 7.4 弯曲中心 7.5 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这一堂课先效仿前人,探求出来弯曲正应力
公式,然后解决弯曲正应力强度问题
6
知道公式会用,不知推导,行不行?不行。
2
解:1 画 M 图求有关弯矩
qLx qx M1 ( ) 2 2
2
2
x 1
60kNm
M max qL / 8 67.5kNm

梁的弯曲应力和变形

梁的弯曲应力和变形
2. 距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伸长或缩短最大,其余各点 的在伸弹长性或受缩力短范与围该内点,到正中应性力轴与的纵距向离应成变正成比正。比。
正应力分布规律:
1. 中性轴上的点应力为零;
M
2. 上下边缘的点应力最大,其余各 点的应力大小与到中性轴的距离成
正比。
M
中性轴
F
二、计算公式 F
mn
1. 变形几何关系
解:( 1 )求支座反力
12.75
kN m
( 2 )作弯矩图
max
M
max
Iz
y1
M max W1
max
M
max
Iz
y2
M max W2
(8 - 8) (8 校核哪个截面?
例 2 铸铁梁受荷载情况如图示。已知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Iz=40 3×10 - 7m4 ,铸铁抗拉强度[ σ +] =5m0MPa ,抗压强度
的情况,公式仍然适用。
( 2 )公式是从矩形截面梁导出的,但对截面为其它对称形状(如工
字形、 T 字形、圆形等)的梁,也都适用。
M max WZ
梁弯曲时,其横截面上既有拉应力也有压应力。对于中性轴为对称 轴的横截面,例如矩形、圆形和工字形等截面,其上、下边缘点到 中性轴的距离相等,故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在数值上相等,可 按左式求得。
一般情况下,梁的强度计算由正应力强度条件控制。
在选择梁的截面时,一般按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选好 截面后,再按剪应力强度条件进行校核。
对于细长梁,按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截面或确定许用荷载 后,一般不再需要进行剪应力强度校核。
在下列几种特殊情况下,需要校核梁的剪应力:
( 1 )梁的跨度较短,或在支座附近有较大的荷载作用。 在此情况下,梁的弯矩较小,而剪力却很大。 ( 2 )在组合工字形截面的钢梁中,当腹板的厚度较小 而工字形截面的高度较大时,腹板上的剪应力值将很大 ,而正应力值相对较小。 ( 3 )木材在顺纹方向抗剪强度较差,木梁可能因剪应 力过大而使梁沿中性层发生剪切破坏。

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力的三要素是()A. 大小、方向、作用点B. 大小、方向、作用线C. 大小、作用点、作用线D. 方向、作用点、作用线答案:A解析: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B.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线相同C.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同D.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答案:A解析: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

3.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A. 力偶矩的大小B. 力偶的转向C. 力偶的作用平面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的作用平面。

4.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A. 一个合力B. 一个合力偶C. 一个力螺旋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

5.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主矢等于()A. 零B. 合力C. 合力偶D. 原力系各力的矢量和答案:D解析: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主矢等于原力系各力的矢量和。

6.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主矩等于()A. 零B. 合力C. 原力系对于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答案:C解析: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主矩等于原力系对于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

7.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独立方程的个数为()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答案:C解析: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为三个独立方程。

8. 材料的弹性模量E 与()有关。

A. 材料的外力B. 材料的截面形状C. 材料的尺寸D. 材料的种类答案:D解析: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只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9.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是()A. 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B. 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C. 应力不超过强度极限D. 任意应力答案:A解析: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

工程力学第章弯曲强度答案(整理)

工程力学第章弯曲强度答案(整理)

43 第7章弯曲强度7-1 直径为d 地圆截面梁,两端在对称面内承受力偶矩为M 地力偶作用,如图所示.若已知变形后中性层地曲率半径为ρ;材料地弹性模量为E .根据d 、ρ、E 可以求得梁所承受地力偶矩M .现在有4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地.(A)M =E π d 习题7-1图(B) 64ρ M =64ρ (C) E π d4M =E π d (D)32ρM =32ρ E π d 3正确答案是A .7-2关于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地应用条件,有以下4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地.(A)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B)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C)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D)细长梁、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正确答案是C _.7-3长度相同、承受同样地均布载荷q 作用地梁,有图中所示地4种支承方式,考虑,请判断哪一种支承方式最合理.l 5习题7-3图d . 7-4悬臂梁受力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图中地尺寸单位为mm .求:梁地1-1截面上A 、−⎜ ⎟ A z B 两点地正应力.习题7-4图解:1. 计算梁地1-1截面上地弯矩:M =⎛1×103N ×1m+600N/m ×1m ×1m ⎞=−1300N ⋅m⎝2 ⎠2. 确定梁地1-1截面上A 、B 两点地正应力: A 点:⎛150×10−3m ⎞ 1300N ⋅m ×⎜−20×10−3m ⎟σ =M z y =⎝2⎠=2.54×106Pa =2.54MPa(拉应力) I zB 点:100×10-3m ×(150×10-3m )3121300N ⋅m ×⎜0.150m−0.04m ⎟⎛⎞σ=M z y =⎝2⎠=1.62×106Pa =1.62MPa(压应力)B 0.1m×(0.15m )3 127-5 简支梁如图所示.试求I-I 截面上A 、B 两点处地正应力,并画出该截面上地正应力 分布图. 习题7-5图A (a)A C B(b)F R AkN ⋅解:(1)求支座约束力F RA =3.64kN,F RB =4.36kN习题7-5解图(2)求I -I 截面地弯矩值(见习题7-5解图b )M I −I =3.64kN ⋅m(3)求所求点正应力σ=M I-I y AI z33I =bh 12=75×150 12=21.1×106mm 4 y A =(75−40)=35mm6∴σ=−3.64×10 ×35=−6.04MPa A 21.1×1066σ=3.64×10 ×75=12.94MPa B 21.1×1067-6加热炉炉前机械操作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地尺寸单位为mm .其操作臂由两根无缝 钢管所组成.外伸端装有夹具,夹具与所夹持钢料地总重F P =2200N ,平均分配到两根钢管上.求:梁内最大正应力(不考虑钢管自重).3习题7-6图解:1.计算最大弯矩:−33M max =−2200N ×2395×10m=−5.269×10N ⋅m2.确定最大正应力:σ=Mmax = M max,α= 66mm=0.611max32W σ=Mmax =2×πD32(1−α4)5.268N ⋅m108m m=24.71×106P a =24.71M P a max2W=π(1=08×10−3m ) 2×(1−0.6114) 327-7图示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均布载荷q 作用.若已知q =2 kN/m ,l =3 m ,h =2b=240mm .试求:截面竖放(图c)和横放(图b)时梁内地最大正应力,并加以比较. 习题7-7图解:1.计算最大弯矩: ql22×103N/m ×(3m )2M max ===2.25×103N ⋅m882.确定最大正应力:3平放:σ =M max = 2.25×10N ⋅m ×6 =3.91×106Pa=3.91MPamax 2−3 −32hb6240×10 m ×(120×10 m )4 ⎝ ⎠ 竖放:σ=M max = 2.25×103N ⋅m ×6=1.95×106Pa=1.95MPamax 2−3 −32 bh 6120×10m ×(240×10 m )3.比较平放与竖放时地最大正应力:σmax (平放) () 3.91 ≈2.07-8圆截面外伸梁,图中尺寸单位为mm .已知F P =10kN ,q = M解:σ( )M max1 =32×30.65×10N ⋅m =113[σ] max 实= W 1π(140×10-3m )3σ( )M max2 = 32×20×103N ⋅m =100.3×106Pa=100.3MPa<[σ] max 空=⎡⎛⎞⎤ W 2π(140×10-3m )3⎢1− ⎢⎣ 100⎜140⎟⎥所以,梁地强度是安全地.7-9悬臂梁AB 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P =10kN ,M =70kN ·m ,a =3m .梁横截面地形状及尺寸均示于图中(单位为mm),C 为截面形心,截面对中性轴地惯性矩I z =1.02×108mm 4,拉伸许用应力[σ]+=40MPa ,压缩许用应力[σ]-=120MPa .试校核梁地强度是否安全.解:画弯矩图如图所示:σ σ σ σ M (kN.m) C 截面30x+max =30×10N ⋅m ×96.4×10 m =28.35×106Pa=28.35MPa 1.02×108×10−12m 43−3 D 截面 -max =30×10N ⋅m ×153.6×10m =45.17×106Pa=45.17MPa 1.02×108×10−12m 43−3 +max =40×10N ⋅m ×153.6×10m =60.24×106Pa=60.24MPa>[σ] 1.02×108×10−12m 43−3- max =40×10N ⋅m ×96.4×10 m =37.8×106Pa=37.8MPa 1.02×108×10−12m 4所以,梁地强度不安全.7-10由No.10BC 连接,BC 杆在C 处用铰链悬挂[σ]=160MPa ,试求:M8max P习题7-10图解:画弯矩图如图所示:对于梁:M max =0.5qσ=M max ≤[σ], 0.5q ≤[σ] max WW[σ]W 160×106×49×10−6q ≤ ==15.68×103N/m=15.68kN/m 0.50.5对于杆: σ=F N ≤[σ],4F B =4×2.25q ≤[σ] maxA πd 2 πd 2πd 2×[σ] π×(20×10-3)2×160×106q ≤ ==22.34×103N/m=22.34kN/m4×2.254×2.25所以结构地许可载荷为[q ]=15.68kN/m7-11 图示外伸梁承受集中载荷F P 作用,尺寸如图所示.已知F P =20kN ,许用应力[σ]=160MPa ,试选择工字钢地号码. 习题7-11图解:M =F ×1m=20×103N ×1m=20×103N ⋅m σmax =M maxW≤[σ], F ×1m 20×103×1m W ≥ P ==0.125×10-3m 3=125cm 3[σ] 所以,选择No.16 工字钢. 160×106Pa7-12图示之AB 为简支梁,当载荷F P 直接作用在梁地跨度中点时,梁内最大弯曲正应力超过许用应力30%.为减小AB 梁内地最大正应力,在AB 梁配置一辅助梁CD ,CD 也可以 习题7-12图看作是简支梁.试求辅助梁地长度a .解:1.没有辅助梁时σmax=M max≤[σ], WF P l4 =1.30[σ] W σmax=M max≤[σ], WF P l(3−2a ) 2=[σ]W F P l (3−2a ) F P l2= 4=[σ]W 1.30×W 1.30×(3−2a )=3a =1.384m7-13一跳板左端铰接,中间为可移动支承.为使体重不同地跳水者站在跳板前端在跳板中所产生地最大弯矩M zmax 均相同,问距离a 应怎样变化? 习题7-13图解:最大弯矩发生在可移动简支点B 处.(见图a 、b )设不同体重分别为W ,W +ΔW ,则有,W (l −a )=(W +ΔW )(l −a −Δa ) ABW A整理后得 a 图 Δa = ΔW(W +ΔW )b 图(l −a ) 此即为相邻跳水者跳水时,可动点B 地调节距离Δa 与他们体重间地关系.7-14利用弯曲内力地知识,说明为何将标准双杠地尺寸设计成a=l /4.M MF习题7-14图解:双杠使用时,可视为外伸梁..A C Bb 图 若将a 地长度设计能达到下述情况为最经济、省工: M +=M −, max max即正负弯矩地绝对值相等,杠为等值杆.当a=l /4时,+ max− max=F P l /4(如图a,在中间面C ); =F P l /4(发生在图b 所示受力情况下地A 面或B 面).7-15图示二悬臂梁地截面均为矩形(b×h ),但(a)梁为钢质,(b)梁为木质.试写出危险截面上地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地表达式,并注明其位置.二梁地弹性模量分别为E 、 E .P FP习题7-15图解:(1)两悬臂梁均为静定梁,故应力与材料弹性常数无关.(2)两悬臂梁均发生平面弯曲,危险面均在固定端处.σ σ σ σ 6 I 6I (3)钢梁: (4)木梁:+ max− max=6F P l bh 2 =6F P l bh 2(在固定端处顶边诸点) (在固定端处底边诸点) + max − max=6F P l hb 2=6F Pl hb 2(在固定端处后侧边诸点) (在固定端处前侧边诸点) 7-16T 形截面铸铁梁受力如图所示,其截面地I z=2.59×10−6m 4.试作该梁地内力图,求出梁内地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并指出它们地位置.画出危险截面上地正应力分布图.习题7-16图解:(1)求支座约束力F RA =37.5kN, F RB =112.5kN(2)作内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分别见习题7-16解图b 、c . (3)求所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E 、B 两截面分别发生最大正弯矩与最大负弯矩.所以,两个截面均有可能是危险截面.σ+=M E y2=14×10 ×142=76.8MPa (在E 截面下缘)z2.59×107σ−=M B y 2 =25×10 ×142=−137MPa (在B 截面下缘)z 2.59×107正应力分布图见图d.σ σ σ y m (a)AqEBD2m 1m50kN37.5kN⊕(b)⊕Ө1 62.5kN43.6MPa(d)(c)14kN·my 2⊕Ө25 kN·m 76.8MPa137MPa习题7-16解图7-17.在横放和竖放两种情况下,(a)比较许用弯曲力偶矩m O 绘出危险截面上地正应力分布图.解:(a)F R A2M (b) Өy 1(c)y 235y 1y 2σ习题7-17解图33(1)求支座约束力F RA=FRB=mOkN 5(2)作弯矩图见习题7-17解图b 所示. (3)竖放下地许用弯曲力偶矩m O由型钢表查得 从b 图中得:W =269.6×103 mm 3M =3m O由强度条件maxσmax =5 M maxW≤[σ] m ≤5W [σ]=5×269.6×10×160=71.89kN ⋅mO33(4)横放下地许用弯曲力偶矩m O由型钢表查得由强度条件W =30.61×103 mm 3m ≤5W [σ]=5×30.61×10 ×160=8.16kN ⋅mO33危险截面上地正应力分布图见图c.7-18制动装置地杠杆用直径d =30mm 地销钉支承在B 处.若杠杆地许用应力 [σ]=140MPa ,销钉地剪切许用应力[τ]=100MPa ,求许可载荷[F P1],[F P2].F P1F P2习题7-18图解:(1)求F P1 与F P2地关系4杠杠平衡时有:F P1×1000=F P2×250, (2)作弯矩图,如图 a 所示F P2 =4F P11000F(3σmax =M max W≤[σ]20×603 (20×303−)W = 1212=1.05×104mm 330 1000F p1W≤[σ] F ≤W [σ]=1.05×10×140=1.47kN P11000 1000∴F P2 ≤5.88kN(4)校核销钉地剪切强度剪切强度条件:F Q τmax = A≤[τ] 其中,F=5F=3.675mm 2 Q2P13 ∴τmax=3.675×10706.86=5.2MPa<[τ]则,销钉安全.(5)杠杆系统地许可载荷为[FP1]=1.47kN,[FP2]=5.88kN.上一章返回总目录下一章。

材料力学 第七章弯曲正应力(1,2)解析

材料力学 第七章弯曲正应力(1,2)解析

M
1.平面假设: 梁各个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变形 后的轴线,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 2.单向受力假设: 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 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
中性层 梁在弯曲变形时,凹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凸面 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 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
C截面
Fb/4 拉应力 压应力 B截面
20
y 20
拉应力
压应力
可见:压应力强度条件由B截面控制,拉应力强度 条件则B、C截面都要考虑。
Fb/2
40 180
120 C 形心 86 z 134
Fb/4 考虑截面B :
t,max
c, max
M B y1 F / 2 2 103 mm134 mm 90 MPa 4 4 Iz 5493 10 mm F 73.8 kN
c
注:强度校核(选截面、荷载) ( 1) ( 2)
[ ]t [ ]c (等截面)只须校核Mmax处
[ ]t [ ]c (等截面)
(a)对称截面情况只须校核Mmax处使
maxt [ ]t , maxc [ ]c
(b)非对称截面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要校核 M+max与 M-max两处。
查型钢表得56b号工字钢的Wz比较接近要求值
Wz 2447cm3 2447103 mm3
此时 max
M max 153MPa Wz
误差小于5%,可用
例4-17 跨长 l= 2m 的铸铁梁受力如图,已知铸铁 的许用拉应力[ t ]=30 MPa,许用压应力[ c ] =90 MPa。试根据截面最为合理的要求,确定T字形梁 横截面的尺寸d ,并校核梁的强度 。

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28
q=3.6kN/m
A Q B
例7-4.1 矩形(bh=0.12m0.18m)
截面木梁如图,[s]=7MPa,[t]=0. 9 M Pa,试求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 应力之比,并校核梁的强度。 – 解:画内力图求危面内力
qL 2
L=3m
qL 2
+
x
FS max
M max
qL 3600 3 5400 N 2 2
-4kNm x
例7-2.2 T 字形截面的铸铁梁受力 如图,铸铁的[sL]=30MPa,
1m
[sy]=60 MPa,其截面形心位于G
点,y1=52mm, y2=88mm, Iz=763cm4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并说明T字梁怎样放置更合理? 解:画弯矩图并求危面内力
2.5kNm A1 G y1
A3
2、强度条件应用:依此强度准则可进行三种强度计算:
M max s 校核强度: s max 、校核强度: Wz M max 设计截面尺寸: Wz [s ]
确定许可载荷:M max
Wz [s ]
14
1 A 1m 1
Q=60kN/m B 2m 180 30 1 2
③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
仍正交。
5 ④横截面高度不变。
2. 根据上述的表面变形现象,由表及里地推断梁内部的 变形,作出如下的两点假设:
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
动,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
纵向纤维间无挤压、只受轴向拉伸和压缩。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纵向对称面
中性层
中性轴
x 1
15 60kNm
1 A 1m 1
Q=60kN/m B 2m 180 30 1 2

第7章 弯曲应力

第7章 弯曲应力

由于切应力的存在而发生翘曲(warping)。此外,横向力还
使各纵向线之间发生挤压(bearing)。因此,对于梁在纯弯
曲时所作的平面假设和纵向线之间无挤压的假设实际上都
不再成立。但弹性力学的分析结果表明,受满布荷载的矩
形截面简支梁,当其跨长与截面高度之比
l h
大于5时,梁
的跨中横截面上按纯弯曲理论算得的最大正应力其误差不
( y) y
结论
s ( y) E ( y)
sdA0 A
ysdA M
A
中性轴位置:中性轴过截面形心
❖ 中性层曲率:1 M (I z - 惯性矩)
EIz (EIz - 截面弯曲刚度)
正应力公式: s ( y) MyIz来自s maxM Wz
(Wz -抗弯截面系数)
应用条件: s max s p, 对称弯曲 , 纯弯与非纯弯
超过1%,故在工程应用中就将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用于横力弯曲情况,即 s M (x) y ,
Iz
s max
M (x) Wz
§7.1 弯曲正应力
[例] 图示梁为 No. 50a 工字钢,跨中作用一集中力F =140kN。
试求梁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以及翼缘与腹板交界处 a 点的正
应力。
F
解: 该梁可简化为简支梁
= 28.8 MPa
s C c max
MC Iz
yc max
MC Iz
y1
2.5103 N m 5.2102 m 7.64106 m4
= 17.0 MPa
§7.1 弯曲正应力
sC t max
28.8 MPa
sC c max
17.0 MPa
3)计算截面 B 的最大拉应力 和最大压应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max Wz
非等截面梁
最大正应力
不一定发生在弯矩最பைடு நூலகம்的截面
也不一定发生在横截面尺寸最小的地方
拉压强度不等的材料
拉压强度不相等的材料的梁,拉压都要校核
y max y
l max l
§7-2梁弯曲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方法 拉压强度相等的等截面梁 非等截面梁 拉压强度不等的材料
方法
梁弯曲时最大正应力
发生在横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处 这一点恰好剪应力τ=0
解决方法
象处理拉伸、压缩问题一样建立强度条件
max
拉压强度相等的等截面梁
强度条件可以直接写为
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