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工智能的争论与展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人工智能
第10章 人工智能的争论与 10章 展望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参考文献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参考文献
•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番风顺的。人工智 能也不例外。人工智能自1956年问世以来,也是在比 较艰难的环境中顽强地拼搏与成长的。 • 一方面,社会上对人工智能的科学性有所怀疑,或者 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恐惧。在一些国家,如前苏联, 甚至曾经把人工智能视为反科学的异端邪说。在我国 也曾经将人工智能作为迷信来批判。 • 另一方面,科学界内部对人工智能也表示怀疑。某些 权威们甚至断言:“人工智能没有任何新东西”。
14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 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经济 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问题。 劳务就业问题:AI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脑力劳动, 如专家系统可以代替管理人员或医生,造成失业。 社会结构变化:人们一方面希望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 能够代替人类从事各种劳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它们的 发展会引起新的社会问题。实际上,近十多年来,社 会结构正在发生一种静悄悄的变化。"人-机器"的社会 结构,
13
比如探索神秘的金字塔。也许正如传闻的那样,法老 墓中弥漫着致命的病毒,才使后来进入墓中的人离奇 死去。然而让机器人进入墓中,它的系统不会被病毒 破坏,这样也就不会有任何危险。 深海探索。由于海底压力过大,如果人类操作稍有差 池,就会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而让机器人下海,则 没有了这种顾虑。 无人驾驶战斗机、反恐机器人。
6
• 行为主义:认为智能取决与感知和行动,提出智能行 为的“感知-动作”模型。行为主义认为智能不需要知 识、不需要表示、不需要推理,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 智能一样逐步进化,智能行为只能在现实世界中与周 围环境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还认为:符号主义、行 为主义对真实世界客观事物的描述及其智能行为的工 作模式是过于简化的抽象,因而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 存在。
7
对人工智能方法的争论
• 不同人工智能学派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不 同看法。如何模拟人的智能? 符号主义:认为AI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功能模拟方法。 通过分析人类认知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和机能,然后用 计算机模拟这些功能,实现人工智能。 连接主义:主张人工智能应着重于结构模拟,即模拟 人的生理神经网络结构,并认为功能、结构和智能行 为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行 为 行为主义:认为AI的研究应采用行为模拟的方法,也 认为功能、结构和智能行为是不可分的,不同的行为 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控制结构。
17
(1)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类受害而 袖手旁观 (2)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 者是人类命令它作出牺牲。 落入那些企图利用新技术反对人类的人手中。
18
引起的法律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不仅代替了人 的一些体力劳动,也代替了人的某些脑力劳动,有时 甚至行使着本应由人担任的职能,免不了引起法律纠 纷。比如医疗诊断专家系统万一出现失误,导致医疗 事故,怎么样来处理,开发专家系统者是否要负责任, 使用专家系统者应负什么责任,等等。
16
心里上的威胁:人们一般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智能, 并以此与机器相区别。而现在机器人具有思维的例子, 屡见不鲜。1997年5月,IBM的深蓝战胜世界象棋冠军 卡斯帕洛夫,人们感到AI向人类发出了挑战。当人工 智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他是否会反过来控制人类, 奴役人类? 很多电影,也都深刻的讨论了这个问题。 如《我,机器人》 技术失控的危险: 人类对它失去了控制:有人担心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 其它制品威胁人类的安全。电影《绝密飞行》。为此, 著名的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I.Asimov)提出了“机器 人三守则”:
19
③ 人工智能对文化的影响: 改善人类知识:在重新阐述我们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哲学家、科学家和人工智能学家有机会努力解决知识 的模糊性以及消除知识的不一致性。这种努力的结果, 可能导致知识的某些改善,以便能够比较容易地推断 出令人感兴趣的新的真理。 改善人类语言:根据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 和工具,思维规律可用语言学方法加以研究,但人的 下意识和潜意识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由于采 用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应用语法、语义和形式知识表 示方法,我们有可能在改善知识的自然语言表示的同
8
对人工智能技术路线的争论
• 如何在技术上实现AI系统、研制智能机器和开发智能 产品,即沿着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和策略来发展AI,也 存在着争论,即存在着不同的路线。 专用路线:强调研制与开发专用的智能计算机、AI软 件、专用开发工具、人工智能语言和其他专用设备。 通用路线:认为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好和软件能够对AI 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并能够解决广泛和一般的AI问 题。 硬件路线:认为AI的发展主要依靠硬件技术。认为智 能机器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各种智能硬件、智能工具及 其固化技术。
15
终将为“人-智能机器-机器”的社会结构所取代。智能机器 人就是智能机器之一。现在和将来的很多本来是由人承 担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来担任,因此,人们将不得不学会 与有智能的机器相处,并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社会结构。 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推广应用, 将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并使它们发生改 变。又如,一旦专家系统的用户开始相信系统(智能机器) 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愿多动脑筋,变得懒 惰,并失去对许多问题及其求解任务的责任感和敏感性。 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建议而不加分析地接受,将会使智 能机器用户的认知能力下降,并增加误解。
23
1. 实现智能是否一定要模仿人脑结构和工作过程? 要实现人工智能到底该走一个什么样路线? 2. 脑机制是否可以被认识? • 从理论上讲,人脑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被人事 的,人类最终将认识脑机制; • 经典的还原论还认为,通过研究和了解系统的每一部 分,可以了解这个系统。通过研究客观现实的自然规 律,可以掌握客观世界的未来。但是,我们无论对生 物体的每一个细胞了解有多深,都无法理解和预测整 个生物体的构造机制和行为。复杂的生命体似乎有他 自己的某种动力
28
• 人类既不能因人工智能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人 工智能的远期目标的困难而失去信心。 • 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发展 社会生产力,同时,也要努力探索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 从理论上取得大的突破。
29
• 人工智能研究尚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人工智能研究尚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 1 宏观与微观隔离 • 一方面是哲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所研究的智 一方面是哲学、认知科学、 能层次太高、太抽象;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逻辑符号、 能层次太高、太抽象;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逻辑符号、神经网络 和行为主义所研究的智能层次太低。这两方面之间相距太远, 和行为主义所研究的智能层次太低。这两方面之间相距太远,中 间还有许多层次未予研究, 间还有许多层次未予研究,无法把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和 相互渗透。 相互渗透。 2 全局与局部割裂 • 人类智能是脑系统的整体效应,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多个侧面。但 人类智能是脑系统的整体效应,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多个侧面。 符号主义只抓住人脑的抽象思维特性; 是,符号主义只抓住人脑的抽象思维特性;连接主义只模仿人的 形象思维特性; 形象思维特性;行为主义则着眼于人类智能行为特性及其进化过 它们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从多层次、多因素、 程。它们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从多层次、多因素、多维和全 局观点来研究智能,才能克服上述局限性。 局观点来研究智能,才能克服上述局限性。 • 3 理论和实际脱节 • 大脑的实际工作,在宏观上我们已知道得不少;但是智能的千姿 大脑的实际工作,在宏观上我们已知道得不少; 百态,变幻莫测,复杂得难以理出清晰的头绪。在微观上, 百态,变幻莫测,复杂得难以理出清晰的头绪。在微观上,我们 对大脑的工作机制却知之甚少,似是而非,使我们难以找出规律。 对大脑的工作机制却知之甚少,似是而非,使我们难以找出规律。 30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各种人工智能理论,只是部分人的主观猜想,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各种人工智能理论,只是部分人的主观猜想, 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智能”就算相当成功了。 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智能”就算相当成功了。
21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参考文献
• 从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来看,人工智能在解决具体问 题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距离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 还存在很大差距; • 人工智能的困难最根据的原因在于对人脑的工作机制 知之甚少,所以从结构和功能上模拟人脑非常困难。 将人脑看做黑匣子,走功能模拟的路线。 • 下面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和哲学 角度对人工智能本身进行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 涉及人类的经济利益、社会作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 ①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为人类创造出客观的 经济效益,如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凭借其高计算能力,记忆和动作的准确性, 能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 会上产生的信息量也不断增多,且其更新的速度也相 当的快。然而,要靠人类自身吸收汲取应用这种庞大 的信息量是不可能的。这是,则需要电脑的储存功能。 人类可以把信息储存在电脑中慢慢消化。 对于一些高危险的工作,让人类进行是具有很大危险 的,然而,对于机器人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9
• 软件路线:强调人工智能的发挥咱主要依靠软件技术, 认为智能机器的研制主要在于开发各种智能软件、工 具及其应用系统。
10
•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源自文库工智能在基本理论、研究 方法好技术路线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些分 歧,从一定程度会促使AI的进一步的发展
11
第8章专家系统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4
• 除此之外,甚至在人工智能研究者内部也存在着争论,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争论主要体现在: 对人工智能理论的争论 对人工智能方法的争论 对人工智能技术路线的争论
5
对人工智能理论的争论
• 人工智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甚至也没有 一个统一的定义。各个人工智能学派对于AI的基本理 论问题,均有不同的观点。 符号主义:认为人的认知单元是符号,认知过程是符 号操作。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 个物理符号系统,所以,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 智能行为,即用计算机的符号操作来模拟人的认知过 程。 连接主义:认为人的思维单元是神经元,而不是物理 符号处理过程。对符号主义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持否 定态度,认为人脑不同于电脑,并提出连接主义的大 脑工作模式,用于取代符号操作的电脑工作模式。
27
1. 全新的理论框架,全面表达各种人类知识及人类思维方 式。 2. 对现有人类知识的综合集成。把人的思维和思维的成 果、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各种信息和资料统统集合起 来。 3. 在人工智能的某个领域取得突破,例如宽领域的专家系 统、自然语言理解等,从而带动人工智能的突破。 4. 生命科学的发展帮助人类彻底弄清脑机制,从而在硬件 上复制出人脑计算机,在理论上描述脑的思维过程,最终 实现人工智能。
25
第8章专家系统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参考文献
• 尽管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到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 数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科学,而相对人工智能的需 要来说,这些学科的发展还很不成熟。 • 但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在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 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基础理论方面,已提出 多种模型,在不同的方面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已取得了 一定进展。 • 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24
• 经典的牛顿力学是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哈雷彗星何时 重返太阳系,但是无法预测宇宙的未来 • 脑机制是否可以被认识呢? 3. 智能是否只存在与人脑中? 4. 计算机是否可以模仿人类智能? • 从功能和效果上部分模仿人类智能,已被实践证明可能 • 可以,计算机对人脑的模拟只能是一种功能和效果上 的模仿,而不会是照搬人脑的结构和思维过程。人脑与 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5. 模仿是否有极限?
20
时,把知识阐述为适用的人工智能形式。随着人工智 能原理日益广泛传播,人们可能应用人工智能概念来 描述他们生活中的日常状态和求解各种问题的过程。 人工智能能够扩大人们交流知识的概念集合,为我们 提供一定状况下可供选择的概念,描述我们所见所闻 的方法以及描述我们的信念的新方法。 改善文化生活: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文化生活打开了许 多新的窗口。比如图像处理技术必将对图形艺术、广 告和社会教育部门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现有的智力 游戏机将发展为具有更高智能的文化娱乐手段。
第10章 人工智能的争论与 10章 展望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参考文献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参考文献
•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番风顺的。人工智 能也不例外。人工智能自1956年问世以来,也是在比 较艰难的环境中顽强地拼搏与成长的。 • 一方面,社会上对人工智能的科学性有所怀疑,或者 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恐惧。在一些国家,如前苏联, 甚至曾经把人工智能视为反科学的异端邪说。在我国 也曾经将人工智能作为迷信来批判。 • 另一方面,科学界内部对人工智能也表示怀疑。某些 权威们甚至断言:“人工智能没有任何新东西”。
14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 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经济 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问题。 劳务就业问题:AI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脑力劳动, 如专家系统可以代替管理人员或医生,造成失业。 社会结构变化:人们一方面希望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 能够代替人类从事各种劳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它们的 发展会引起新的社会问题。实际上,近十多年来,社 会结构正在发生一种静悄悄的变化。"人-机器"的社会 结构,
13
比如探索神秘的金字塔。也许正如传闻的那样,法老 墓中弥漫着致命的病毒,才使后来进入墓中的人离奇 死去。然而让机器人进入墓中,它的系统不会被病毒 破坏,这样也就不会有任何危险。 深海探索。由于海底压力过大,如果人类操作稍有差 池,就会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而让机器人下海,则 没有了这种顾虑。 无人驾驶战斗机、反恐机器人。
6
• 行为主义:认为智能取决与感知和行动,提出智能行 为的“感知-动作”模型。行为主义认为智能不需要知 识、不需要表示、不需要推理,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 智能一样逐步进化,智能行为只能在现实世界中与周 围环境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还认为:符号主义、行 为主义对真实世界客观事物的描述及其智能行为的工 作模式是过于简化的抽象,因而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 存在。
7
对人工智能方法的争论
• 不同人工智能学派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不 同看法。如何模拟人的智能? 符号主义:认为AI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功能模拟方法。 通过分析人类认知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和机能,然后用 计算机模拟这些功能,实现人工智能。 连接主义:主张人工智能应着重于结构模拟,即模拟 人的生理神经网络结构,并认为功能、结构和智能行 为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行 为 行为主义:认为AI的研究应采用行为模拟的方法,也 认为功能、结构和智能行为是不可分的,不同的行为 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控制结构。
17
(1)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类受害而 袖手旁观 (2)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 者是人类命令它作出牺牲。 落入那些企图利用新技术反对人类的人手中。
18
引起的法律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不仅代替了人 的一些体力劳动,也代替了人的某些脑力劳动,有时 甚至行使着本应由人担任的职能,免不了引起法律纠 纷。比如医疗诊断专家系统万一出现失误,导致医疗 事故,怎么样来处理,开发专家系统者是否要负责任, 使用专家系统者应负什么责任,等等。
16
心里上的威胁:人们一般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智能, 并以此与机器相区别。而现在机器人具有思维的例子, 屡见不鲜。1997年5月,IBM的深蓝战胜世界象棋冠军 卡斯帕洛夫,人们感到AI向人类发出了挑战。当人工 智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他是否会反过来控制人类, 奴役人类? 很多电影,也都深刻的讨论了这个问题。 如《我,机器人》 技术失控的危险: 人类对它失去了控制:有人担心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 其它制品威胁人类的安全。电影《绝密飞行》。为此, 著名的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I.Asimov)提出了“机器 人三守则”:
19
③ 人工智能对文化的影响: 改善人类知识:在重新阐述我们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哲学家、科学家和人工智能学家有机会努力解决知识 的模糊性以及消除知识的不一致性。这种努力的结果, 可能导致知识的某些改善,以便能够比较容易地推断 出令人感兴趣的新的真理。 改善人类语言:根据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 和工具,思维规律可用语言学方法加以研究,但人的 下意识和潜意识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由于采 用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应用语法、语义和形式知识表 示方法,我们有可能在改善知识的自然语言表示的同
8
对人工智能技术路线的争论
• 如何在技术上实现AI系统、研制智能机器和开发智能 产品,即沿着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和策略来发展AI,也 存在着争论,即存在着不同的路线。 专用路线:强调研制与开发专用的智能计算机、AI软 件、专用开发工具、人工智能语言和其他专用设备。 通用路线:认为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好和软件能够对AI 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并能够解决广泛和一般的AI问 题。 硬件路线:认为AI的发展主要依靠硬件技术。认为智 能机器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各种智能硬件、智能工具及 其固化技术。
15
终将为“人-智能机器-机器”的社会结构所取代。智能机器 人就是智能机器之一。现在和将来的很多本来是由人承 担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来担任,因此,人们将不得不学会 与有智能的机器相处,并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社会结构。 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推广应用, 将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并使它们发生改 变。又如,一旦专家系统的用户开始相信系统(智能机器) 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愿多动脑筋,变得懒 惰,并失去对许多问题及其求解任务的责任感和敏感性。 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建议而不加分析地接受,将会使智 能机器用户的认知能力下降,并增加误解。
23
1. 实现智能是否一定要模仿人脑结构和工作过程? 要实现人工智能到底该走一个什么样路线? 2. 脑机制是否可以被认识? • 从理论上讲,人脑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被人事 的,人类最终将认识脑机制; • 经典的还原论还认为,通过研究和了解系统的每一部 分,可以了解这个系统。通过研究客观现实的自然规 律,可以掌握客观世界的未来。但是,我们无论对生 物体的每一个细胞了解有多深,都无法理解和预测整 个生物体的构造机制和行为。复杂的生命体似乎有他 自己的某种动力
28
• 人类既不能因人工智能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人 工智能的远期目标的困难而失去信心。 • 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发展 社会生产力,同时,也要努力探索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 从理论上取得大的突破。
29
• 人工智能研究尚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人工智能研究尚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 1 宏观与微观隔离 • 一方面是哲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所研究的智 一方面是哲学、认知科学、 能层次太高、太抽象;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逻辑符号、 能层次太高、太抽象;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逻辑符号、神经网络 和行为主义所研究的智能层次太低。这两方面之间相距太远, 和行为主义所研究的智能层次太低。这两方面之间相距太远,中 间还有许多层次未予研究, 间还有许多层次未予研究,无法把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和 相互渗透。 相互渗透。 2 全局与局部割裂 • 人类智能是脑系统的整体效应,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多个侧面。但 人类智能是脑系统的整体效应,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多个侧面。 符号主义只抓住人脑的抽象思维特性; 是,符号主义只抓住人脑的抽象思维特性;连接主义只模仿人的 形象思维特性; 形象思维特性;行为主义则着眼于人类智能行为特性及其进化过 它们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从多层次、多因素、 程。它们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从多层次、多因素、多维和全 局观点来研究智能,才能克服上述局限性。 局观点来研究智能,才能克服上述局限性。 • 3 理论和实际脱节 • 大脑的实际工作,在宏观上我们已知道得不少;但是智能的千姿 大脑的实际工作,在宏观上我们已知道得不少; 百态,变幻莫测,复杂得难以理出清晰的头绪。在微观上, 百态,变幻莫测,复杂得难以理出清晰的头绪。在微观上,我们 对大脑的工作机制却知之甚少,似是而非,使我们难以找出规律。 对大脑的工作机制却知之甚少,似是而非,使我们难以找出规律。 30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各种人工智能理论,只是部分人的主观猜想,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各种人工智能理论,只是部分人的主观猜想, 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智能”就算相当成功了。 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智能”就算相当成功了。
21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参考文献
• 从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来看,人工智能在解决具体问 题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距离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 还存在很大差距; • 人工智能的困难最根据的原因在于对人脑的工作机制 知之甚少,所以从结构和功能上模拟人脑非常困难。 将人脑看做黑匣子,走功能模拟的路线。 • 下面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和哲学 角度对人工智能本身进行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 涉及人类的经济利益、社会作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 ①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为人类创造出客观的 经济效益,如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凭借其高计算能力,记忆和动作的准确性, 能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 会上产生的信息量也不断增多,且其更新的速度也相 当的快。然而,要靠人类自身吸收汲取应用这种庞大 的信息量是不可能的。这是,则需要电脑的储存功能。 人类可以把信息储存在电脑中慢慢消化。 对于一些高危险的工作,让人类进行是具有很大危险 的,然而,对于机器人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9
• 软件路线:强调人工智能的发挥咱主要依靠软件技术, 认为智能机器的研制主要在于开发各种智能软件、工 具及其应用系统。
10
•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源自文库工智能在基本理论、研究 方法好技术路线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些分 歧,从一定程度会促使AI的进一步的发展
11
第8章专家系统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4
• 除此之外,甚至在人工智能研究者内部也存在着争论,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争论主要体现在: 对人工智能理论的争论 对人工智能方法的争论 对人工智能技术路线的争论
5
对人工智能理论的争论
• 人工智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甚至也没有 一个统一的定义。各个人工智能学派对于AI的基本理 论问题,均有不同的观点。 符号主义:认为人的认知单元是符号,认知过程是符 号操作。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 个物理符号系统,所以,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 智能行为,即用计算机的符号操作来模拟人的认知过 程。 连接主义:认为人的思维单元是神经元,而不是物理 符号处理过程。对符号主义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持否 定态度,认为人脑不同于电脑,并提出连接主义的大 脑工作模式,用于取代符号操作的电脑工作模式。
27
1. 全新的理论框架,全面表达各种人类知识及人类思维方 式。 2. 对现有人类知识的综合集成。把人的思维和思维的成 果、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各种信息和资料统统集合起 来。 3. 在人工智能的某个领域取得突破,例如宽领域的专家系 统、自然语言理解等,从而带动人工智能的突破。 4. 生命科学的发展帮助人类彻底弄清脑机制,从而在硬件 上复制出人脑计算机,在理论上描述脑的思维过程,最终 实现人工智能。
25
第8章专家系统
本章内容
10.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0.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0.3 对人工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10.4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参考文献
• 尽管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到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 数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科学,而相对人工智能的需 要来说,这些学科的发展还很不成熟。 • 但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在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 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基础理论方面,已提出 多种模型,在不同的方面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已取得了 一定进展。 • 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24
• 经典的牛顿力学是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哈雷彗星何时 重返太阳系,但是无法预测宇宙的未来 • 脑机制是否可以被认识呢? 3. 智能是否只存在与人脑中? 4. 计算机是否可以模仿人类智能? • 从功能和效果上部分模仿人类智能,已被实践证明可能 • 可以,计算机对人脑的模拟只能是一种功能和效果上 的模仿,而不会是照搬人脑的结构和思维过程。人脑与 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5. 模仿是否有极限?
20
时,把知识阐述为适用的人工智能形式。随着人工智 能原理日益广泛传播,人们可能应用人工智能概念来 描述他们生活中的日常状态和求解各种问题的过程。 人工智能能够扩大人们交流知识的概念集合,为我们 提供一定状况下可供选择的概念,描述我们所见所闻 的方法以及描述我们的信念的新方法。 改善文化生活: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文化生活打开了许 多新的窗口。比如图像处理技术必将对图形艺术、广 告和社会教育部门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现有的智力 游戏机将发展为具有更高智能的文化娱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