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和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舍和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杨婷凤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6系,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老舍和狄更斯的小说遵循批判现实主义原则,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展示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后者充满了善与恶握手言欢的乐观场面,而前者往往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幽默的外表下深藏着作家复杂而忧郁的感情,鲜有大团圆式的虚假场面。文章将具体分析老舍与狄更斯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关键词:批判现实主义;人道主义;乌托邦;悲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07)03-0085-05

收稿日期:2006-10-13

作者简介:杨婷凤(1981-),女,河南三门峡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老舍与狄更斯这两位伟大的文学大师,他们的小说创作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的小说都沉痛地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流露出了作家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他们都相当娴熟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幽默世界,堪称世界级的幽默大师。那么,狄更斯和老舍之间的文学影响与接受问题具体是怎样的呢?本文将通过对两位作家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异同的比较,对老舍对狄更斯的文学借鉴进行较为详细彻底的清算与梳理,以期在比较视野下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现老舍小说创作的特点,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老舍的情况及其作品的特点,并以此推动当下老舍研究的发展,哪怕是小小的一步。

一、老舍与狄更斯的文学因缘

生活经验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以至于有人说, 某些生活经验有时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进程,如一次旅行、一种友谊、阅读一本书等。[1](P76)老舍出国之前在文学创作方面并无建树,只发表过一个短篇小说!小铃儿∀,可是他自己并不看重,说是只为 充个数儿,他甚至说 我做梦也没想到我可以写点东西去发表[2](P4)。老舍在27岁时到英国去教国文,为学英文读了许多小说,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狄更斯的小说。他自己也极其看重在英国的这一段生活经历,他在一次演讲!我的创作经验∀中坦白道: 二十七岁,我到英国去。设若我始终在国内,我不会成了个小说家###虽然是第一百二十等的小说家。到了英国,我就拼命的念小说,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念了一些,我的手痒痒了。离开家乡自然时常想家,也自然想起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写写呢?[3](P202)他刚好刚读了狄更斯的!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匹克威克外传∀,就仿照狄更斯小说的形式,写起小说来,于是就产生了!老张的哲学∀。老舍看到作品被印成铅字发表了,就非常高兴,又仿着狄更斯的幽默写了!赵子曰∀。他说没有 老张,决不会有 老赵,这两本是 同窝的一对小动物[4](P8)。此后,老舍的创作就一发不可收拾,又写下了!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增添了不少光辉的不朽篇章。老舍小说无论在题材选择、内在思想、还是艺术手法上都从狄更斯那里受益匪浅,他的小说中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揭露,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流光溢彩的幽默世界都与狄更斯的小说如出一辙。狄更斯小说中的幽默是老舍最爱不释手的,也是贯穿他一生的创作的东西。这点我们将在另外的篇章里专门论述,本文主要谈一下老舍与狄更斯小说中思想内容上契合与相异之处。

狄更斯以其卓越的才能描绘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图画,描绘了 穷人和受轻视的阶级的 生活和命运、欢乐与痛苦,纵观其作品,我们清楚地看到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于其一生的创作之中。正如法国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丹纳所说 狄更斯的小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行善和爱。他认为真正的欢乐蕴藏在内心的感情中。 他讽刺压迫人的社会,歌颂被压迫者的本性。[5](P41)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感人至深。在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作家点燃的人道主义火炬照亮和温暖了多少穷苦人的心,孩子们甚至把他当作圣诞老人一样喜爱和尊敬。可见,民主精神、人道主义理想、以及对民族语言和艺术宝库卓越的运用,正是狄更斯深受英国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所在。 %%对我来说,狄更斯始终是使我尊敬佩服的作家 ###高尔基怀着深厚的感情写道: 这个人了不起地懂得最难的人类爱的艺术。[6](P448)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它的基础是一种抽象而普遍的人性。人道主义本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Humanism),是从拉丁文Hu m an i s tas(人道精神)一词引伸而来。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的欧洲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就

是要求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要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意志自由,要求恢复人作为人的地位和尊严,追求个人才智的发展和世俗的幸福生活。人文主义者主张以 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个性解放,肯定现世生活,他们认为人有追求幸福与个人自由的权利。欧洲资产阶级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了以 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了以 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人性既是他们的理论的出发点,也是他们的理论的依据。人生来就是自由而平等的,这是天赋与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剥夺它。

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是建立在人性论的基础上的,他理解的人性是人类共同的属性,它的人道主义思想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他强调 人类之爱,这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他强烈反对革命,他认为革命手段太残忍,革命不过是个人的报复行为。他幻想用道德感化的力量改造社会,使恶人良心发现,自动改过自新。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反对一切血腥和暴力的行为,认为凡暴力都是混乱不堪的毁灭性行为,贵族的暴力和革命的暴力同属 恶的范畴,应该一律加以消灭。他通过他的作品!双城记∀呼吁:暴政必定引发暴力,社会危在旦夕,流血只能造成更多流血,冤冤相报终无休止;人人都应以仁爱为怀,只有人道主义才能使社会达到和谐的完美状态。

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如何建立中国新文学这一问题上,五四文学革命的发起者主要也是借鉴外国文艺运动与创作的经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介绍 人权说,倡导 人格独立,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反对 非人的文学、提倡 人的文学[7]。周作人的 人的文学这一套观念,就完全是以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基础的。周作人以 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从而使 人的文学成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成为 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一定意义上,我国新文学可以说是高举人道主义的旗帜走上历史舞台的。

老舍没有直接参加五四文学运动,但正是五四运动的影响,奠定了他献身文艺的写作基础。老舍在! 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中说: 没有&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个作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8](P299) 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做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再作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与情感。[8](P300)可见,老舍是自觉地在五四反帝反封斗争中接受人道主义洗礼的,他将这种思想和感情与狄更斯式的幽默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人道主义情怀。

二、老舍和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之形成

首先,狄更斯和老舍有着极为相似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而且二人的感情、气质、性格也极为相似,故此二人的小说作品在题材选择与表现内容上也大致相类。

狄更斯出身卑微,祖父、祖母都是仆役。他生于朴特西近郊的一个职员家庭,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后日渐穷困,债台高筑,他的父亲被投入债务监狱。十岁的狄更斯被迫中断学业,在一家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每周领到薪水后,他就带着钱和食物到监狱去探监,与家人团聚。这些苦难的日子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监狱中的见闻使他对饥寒的儿童、贫穷的劳动人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对贫富严重不均的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愤恨。他后来又做过律师事务所的书记、法院的速记员和新闻记者,狄更斯早年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熟悉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接触到种种社会问题,观察到了伦敦生活的各个角落。他抱着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同情,暴露了上自法院、上流社会下至监狱、济贫所种种令人发指的黑暗现象,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戕害人民的反动本质。

老舍出生于北平小羊圈胡同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父亲是一位每月只拿三两饷银的护军,家里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在三岁的坎儿上父亲又丧命于八国联军的枪炮之下,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全靠母亲给别人浆洗缝补衣服度日。贫苦的生活环境与动乱的社会现实使老舍早早饱尝了贫穷的生活和生存的辛酸与艰难,目睹了巡警、裱糊匠、洋车夫等北平各种下层人民的种种不幸,也看到了旧中国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在!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中,他说自己自幼便是穷人,性格上又受了母亲的影响,变得刚强和义气,只知道 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因此他能够从自身出发,以个人感情去体贴穷人的感受,对穷人的不幸遭遇他感同身受,他正是抱着这样的同情心去精心描摹穷人酸甜苦辣的生活以及他们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正因为他在作品中表现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他才被授予了 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狄更斯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经常被描述成一个歌舞升平、井然有序的太平盛世。但是,这是一个向大规模资本主义道路急剧转变的时期,海外殖民掠夺英国资产阶级迅速暴富。与资本家的巨额利润相对的是,大批小资产阶级分子被打入贫困的地狱以及无产阶级在严酷的剥削下已经到了无法维持 奴隶生活的地步,资本主义文明的矛盾已显露出它残酷的全部真相。在狄更斯的小说世界里,他始终以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为己任,孜孜不倦地将其贯穿于一生的创作中。

在他的第一部作品!博兹特写集∀里,狄更斯已经同当时的资产阶级文学主流相反,而以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姿态出现了。大都市(主要是伦敦)生活是狄更斯创作的核心,!博兹特写集∀已经清晰地显现出19世纪英国巨大的政治与工商业中心的形象。作者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首都最贫穷最肮脏的小角落里,并展示出贫民窟居民穷困、罪恶以及因饥饿而死亡的骇人听闻的惨景。在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说!法院执法员助手∀里,主人公曾不得不把无力交付房租的老寡妇一家赶出家门。要去查抄抵债,她已一无所有。由于苦难的摧残而神经错乱,她很快就死掉了。接着,她的大女儿被无法摆脱的贫困逼到绝望的境地,也自杀了。失去亲人的孩子们进了贫民习艺所,继续接受无尽的折磨。作者借主人公的口说出,这绝不是一桩个别的偶然事件,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他的!匹克威克外传∀又以流浪汉小说的模式借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