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每课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教材解析

高中政治教材解析

高中政治教材解析一、必修一《经济与生活》1.教材体系的构建逻辑全书共分“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单元。

基本的逻辑顺序是: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和舞台。

全书的基本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我们可以用下面一个简单的图示表示这个教材的基本逻辑线索。

2.教材的思想政治观点教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和开放的胸怀。

○树立科学发展观。

3.教材的相关知识教材的主要知识有: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观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经营,就业与创业方式;银行存款;商业保险、债券、股票;利润、利息、股息;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与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等。

教材设计力求以育人为本,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来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二、必修二《政治与生活》(一)教材的编排结构○单元:全书一共四个单元,以生活主题安排知识内容,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序言和知识结构图,简要介绍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意义。

2024高三政治复习计划范文(七篇)

2024高三政治复习计划范文(七篇)

2024高三政治复习计划范文一、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第一,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

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

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

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

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育文化类知识点总结

教育文化类知识点总结

教育文化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传统教育中国传统教育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重视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崇尚对经典的传承等是其特点。

辅以科举制度等特殊的教育机制,使得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得以长期传承。

中国传统教育的知识点包括:儒家教育思想、儒学经典、孔子教育思想、科举制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

1.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培育。

儒家教育倡导“仁爱”、“礼义”、“忠恕”等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诵经典、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都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内容。

2.儒学经典《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是儒学经典。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古代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孔子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敬天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孔子注重道德教育和精神修养,认为“君子不器”,强调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最重要的。

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

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唯官是权”、“以科舍艺”等问题。

5.学校教育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多是私塾制度,由私人教师招收学生传授知识。

学校教育注重文化传承和道德培养,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等问题。

6.家庭教育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子女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注重孝顺、尊敬长辈等传统价值观念。

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秉承“严师出高徒”、“教子有方”等传统观念,传承时间较长。

二、西方教育西方教育源远流长,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理念。

西方教育强调个性发展、自由思考、创新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西方教育的知识点包括:人文主义教育、启蒙运动、新教育思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

第三章 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第三章 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二、课程结构的呈现形式
课程结构在学校课程中有多种呈现形式, 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 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
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课程之间的关系。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与社会实践活 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课程结构及功能
一、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是对课程目标的具体反映。课程目 标决定了课程的结构,课程目标对学生发展 所作的规定必须转化为课程结构才能得以体 现和贯彻,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便有什么样 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也是对课程目标的充分反映,在课 程结构中可以折射出课程的要旨,体现教育 者的教育意图。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直接影 响着课程结构的确定过程及其最终形态。
2.隐性课程 2.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这样一些教育实践及成果,它们在 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 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 被视为隐性课程一部分的教育实践,包括能力分 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和程序、隐含的教材内 容、学生的性别造成的差异、课堂奖励结构等。 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渗透的方式对学生的发展产 生熏陶作用,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
4.三者间的关系 4.三者间的关系 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 课程,都是课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方案中都占有一 定的课时比例,并通过具体的科目、门 类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去,发挥各 自独特的育人功能。
五、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 1.显性课程 所谓显性课程(manifest curriculum),是指 所谓显性课程(manifest curriculum),是指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 设计的具有实际形态并以外显方式出现的课 程,是按照预先编订课程表实施的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其主导价值在于教育目标明确,对学生的发 展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

2024年高三政治复习计划标准范文(4篇)

2024年高三政治复习计划标准范文(4篇)

2024年高三政治复习计划标准范文一、教学目标:1、夯实基础,通过提问、默写等有效手段督促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理解教材中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奠定坚实的理论功底。

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堂教学、时事评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懂得从经济、文化、哲学、政治等多角度去思考热点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训练,通过加强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积累解题技巧和方法,加强考试心理素质的磨炼,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应试能力。

4、分层教学,通过区别对待,对实验班和普通班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大面积提高政治教学成绩,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要突出学科尖子生的培养,使培优取得实效。

二、工作思路:1、研究高考,把握教学方向。

研究高考,把握教学方向是实现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

为此,我们要广泛收集高考信息,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____年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试题。

如____年广东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试题呈现以下特点:(1)注重主干知识和书本知识的再现,突出试题的基础性;(2)命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3)试题背景材料与考生的学习生活经历相适应,呈现方式丰富多样;(4)积极开发当地考试资源,突显试卷的地方色彩;(5)试题充溢浓厚的人文精神,实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

2、坚持集体备课发挥整体功能强化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作为落实常规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网上充分搜集资料,坚持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周坚持一次,时间是周三下午第七节。

一备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四备精选试题习题,五明确各自的分工分职,六反馈一周教学得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之,组员之间可相互随堂听课,共同探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实备课中的不足。

3、紧抓本本坚持以生为本第一轮复习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明确主干核心知识点,逐步构建知识体系,要及时补充内容、观点。

复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恰当把握课堂复习的容量和节奏,注意讲练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满堂灌,以提高复习工作的有效性。

高2015级17、20班生活与哲学第1课第1框课件

高2015级17、20班生活与哲学第1课第1框课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 类
认识世界





活 动:
改造世界
生 产 实
变 革 社
践会

科系
学的
实实
验践
哲 学 上
自然界
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
客观 世界


整 个 精神世界 思维和意识等

主观 世界

这与我们说的通常意义上的世界是有所不同的。
1、哲学的产生
【名人名言理解】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 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
合作与探究2、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 能自发地产
生哲学吗? 你在抬头望天空时,你都思考了 哪些问题?为什么?
杞人忧天
春秋时,杞国有个人一天到 晚都在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 会突然陷下去,这样自己会无处 安身。为此,他睡不着觉、吃不 下饭。当人们告诉他天是由大气 组成,不可能掉下来时,他又担 心起太阳、月亮、星星是否会落 下来,砸破自己的头。
(1)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 生的,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的。
(2)哲学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 是说,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 践活动——哲学的来源。
哲学的来源。
随堂练习1、恩格斯的名言:“人在怎样 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
【课前预习】
1、哲学的来源是什么? 见课本P4-5 2、哲学的本义、功能、任务各是什么? 见 课本P6 3、怎样理解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的艺术”? 见课本P5-6 4、生活实践与哲学的关系如何? 见课本P4-6

(推荐)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结构图

(推荐)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结构图
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育一代 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
内容
发展教育、 科学和文化 事业
途径 开展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
教育事业
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基石
目的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 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 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传播者。
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的④这是由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怎么走?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九课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知识结构图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原因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 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样文明多彩生活》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

本节课通过介绍不同文明的特色和生活中的多元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明特色介绍、文化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不同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存在对其他文明的认识不足、文化偏见和歧视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认识各种文明的特色和价值,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元价值观的意识,树立全球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及各种文明的特色和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元价值观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不同文明的特色,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各种文明的特色和价值。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现象。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三、思想方法与创新精神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1、确定选修课程的思路。 从选择性的意义上看,课程模块的设置,应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要求。 从把握课程在教学层次上的定位来看,课程模块的呈现,主要考虑了两方面关系。
(三)选修课的确定及其设计思路
2、选修课程的呈现方式l 课程模块的序言:着眼推介功能。l 内容标准的呈现:更具专题特征。
能力目标: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二、课程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整合课程内容的原则
内容选择: 从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 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组织方式:从只遵循理论逻辑 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合乎生活逻辑。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体察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描述各自所熟悉的文化生活,展现文化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印记。 考察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证明生活环境的文化价值。通过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方式相比较,可识别文化方式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生活与消费二、投资与创业三、收入与分配四、面对市场经济
《经济生活》标准内容
注: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考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

知识框架梳理-范本模板

知识框架梳理-范本模板

中考语文知识框架第一编语文知识及语言运用第一部分语音❖课标解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这就要求我们:(1)熟悉《汉语拼音方案》,掌握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和拼音规则,掌握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给汉字注音,辨识音节拼写并改正错误。

(2)掌握容易读错的常用字的读音,掌握常见的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读准教材基本篇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字词的读音。

❖中考热点中考对语音的考查重点以初中阶段教材基本篇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常用汉字的读音为主;能辨识形声字、多音字和常见的易读错字的读音;能给汉字正确注音;能根据拼音拼写出正确的汉字。

❖常考题型1、给汉字注音;2、根据拼音写汉字;3、根据语境判断汉字读音的正误;注:设题形式上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

近几年中考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将拼音、书写、语病、修辞、与仿写等放在统一语段里考查,估计今后各地中考试题会更多地采用这一题型.❖知识要点一、《汉语拼音方案》(一)字母表(二)声母表(三)韵母表(四)声调符号(五)隔音符号(六)拼音规则二、拼音的大写、连写与分写三、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四、语音的音变(一)轻声(二)儿化(三)变调1.上声变调2.去声变调3.形容词重叠的变调4.“一、不”的变调5.“七、八”的变调(四)语气词“啊”的音变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字音集录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集锦附录三初中生必须掌握的3500字第二部分汉字❖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学会用多种检字法。

这就要求我们:(1)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2)辨析并改正常见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3)了解汉字构造,辨析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4)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5)掌握3500个左右常见字的音、形、义。

❖中考热点近几年中考题来看,有关汉字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各课课下注释、课后附录所列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常用字,不考生僻难写字;(2)形近义别的字;(3)音近(同)形异的字。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内容标准: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教学提示: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意义。

可通过社会调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可评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价值,评估现代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感受文化差异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业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促进政治认同落地。

科学精神: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意义。

评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价值,评估现代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感受文化差异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社会调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在单元中的地位、主要内容框架)本框内容为《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第三单元的核心任务是讲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逻辑结构及知识要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逻辑结构及知识要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要使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知行合一,落细、落小、落实,内化为 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要深入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 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问题思考:
1.理想信念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有什么影响? 2.方志敏、雷锋、杨善洲等杰出人物的思想和 品德有什么共同之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 扬雷锋精神? 3.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对公民道德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
培养 担当 民族 复兴 大任 的时 代新 人
1.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 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说明:发展文化→需要人才→什么样的人才? →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有思想道德修养的人

培养 担当 民族 复兴 大任 的时 代新 人
培养 担当 民族 复兴 大任 的时 代新 人
1.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加强 思想道 德建设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1)筑牢理想心念之基
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 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③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必须高 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原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4、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文化。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一)、自我学习考点:△6、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二)、易错点分析:5、文化是物质力量。

6、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社会发展。

(三)选择题训练:6、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④原生态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A.① B.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7、自2008年4月起,南京博物院免费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材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自我学习考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

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相对的。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易错点分析: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政治。

2、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目录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2)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4)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8)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1)第五课文化创新 (14)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8)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内涵(识记,小题)(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2)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中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策略与建议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策略与建议ppt精品课件

一、高考回顾与收获
1、试题涉及江苏2010《思想政治考试说明》 文化生活部分的考点内容 2、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背景材料 呈现方式多样、每一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 有“单一型”(一个模块)和“混合型” (两个或三个模块)之分 3、题量和设问等稳中有变,答案灵活,能力 要求高 4、突出重点知识(核心考点,能级要求为理 解和说明)
2、突出热点: (5)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 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 (6)9月21日,第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 谈会召开。 (7)今年是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六十周年,又值新中国成立六 十周年。9月27日,二00九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 帷幕,本届文化节主题为“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8)聚焦手机网络色情。 (9)12月5日是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百万空巢老人关爱 志愿服务行动”在南京、贵阳和兰州等地同时启动。 (10)近年来,各地大力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红色 旅游”已在各地形成产业,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 (11)国庆、全运会、世博会等。 (12)关注江苏特色。
2008年江苏卷37.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 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各举一例)
例:
2009年海南卷25. (1)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 由。(8分) 2008年海南卷25. (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 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8分) 2007年海南卷25.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 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8分)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1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 3 -- 4 -- 5 -篇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1)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杨秀莲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课件(49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课件(49张)

思考: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民族性有什么关系?
文化具有民族性 不同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文化具有多样性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1.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2. 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 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另一方面,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 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影
系 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
和行为的选择)
思考:各国、各民族除了拥有着独特的语言、建筑、 舞蹈等,文化的民族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你能举例说明吗?
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注意: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有不同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可以促进人 的健康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则会阻碍人的成长和发展。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表现)
(影响因素)
(表现媒介)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补充】文化多样性的典型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其 中,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集中展现。
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 这 个 星 球 有 20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 一色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有一种生 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 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 象的。
02
文化具有多样性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第一局部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整理一、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思想:1、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出实现学生学习三大语文能力:〔1〕应用能力〔2〕审美能力〔3〕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人的开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高中语文必修共5册,每册都由4个模块构成,分别为:1、阅读鉴赏〔侧重于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2、表达交流〔侧重于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3、梳理探究〔侧重于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知识积淀〕4、名著导读〔侧重于开阔视野及丰富阅读经历〕三、各模块构造体系具体内容:1、阅读鉴赏2、表达交流——写作表达交流——口语交际3、梳理探究4、名著导读四、高中语文四大教学重点:〔一〕强化文体意识1、阅读——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类〔新闻传记人物访谈报告文学〕2、作文——正确运用各类文体进展写作,要求人文性和学科性〔写作根本要求和关注人本〕〔二〕建立人本意识——关注人的开展〔三〕坚持阅读和写作〔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2.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句子1.单句:〔1〕从构造角度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2〕从语气角度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3〕构成单句的主要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复句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3.病句修改〔1〕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3〕成分多余〔4〕语序不当〔5〕构造混乱〔6〕不合事理〔7〕用词不当四.标点符号标号:指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点号:句内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五、修辞1.比喻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特征或说明道理。

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较〔分为拟人和拟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第四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优秀的文化作 品以其特有的 感染力和感召 力使人深受震 撼、力量倍增, 激励人们不断 创造美好幸福 的生活。
优秀文化 塑造人生 优秀 文化 培养 健全 人格 的重 要途 径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当前 我国 精神 世界 的主 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健康素质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 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影响的途径 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 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影响的表现 ①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 维方式。 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参加健康有 益的文化活 动 文化素养的 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