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

合集下载

齐美尔的思想

齐美尔的思想

第一节齐美尔的生平与著述●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1、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2、代表作:《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货币哲学》等。

3、齐美尔开创的“形式社会学",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他从文化社会学角度解释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

4、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理论是微观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先河。

这也使齐美尔成为现代社会学多个理论流派的先驱。

第二节社会学的对象与问题领域●1、学科性质:反对“社会学帝国主义”与“收容所”●齐美尔:“社会学只是一种新的方法,一种研究手段,一种探索所有这些学科的主题的新的途径。

”●2、社会的性质:社会化●(1)调和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2)自然是如何可能的与社会是如何可能的●(3)社会通过人际互动而产生:“社会只不过是各种个人组成的圈子的名称而已,它们由于这种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而相互约束,因此,人们称他们为一个统体。

”●3、社会学的层次划分与研究对象●(1)层次划分●一般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哲学社会学第三节形式社会学●1、互动过程的形式与内容(1) 形式:形式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也就是人们交往的种种方式。

(2) 内容:内容是人们交往的特殊目的和目标。

(3)纯形式:纯形式指可以和内容相分离的形式。

(4)形式对社会学的意义①使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对象②提供了一种社会认识的视野③维护社会学研究的客观●2、社会形式分类(1)三分法●①社会过程:指不依赖实现社会过程的具体情况而固定不变的那些现象。

例如基本的集体行为、分工、孤立、冲突、竞争、联合、抗衡以及时髦时尚等②社会类型:指典型的角色行为和个人具有本质特征的品质。

如中间人、仲裁人、上等人、下等人、商人、守财奴、达官显贵、纨绔子弟、娼妓、陌生人、穷人等。

③发展模式:指与社会变迁相关的复杂社会过程。

例如社会分化、社会组织基础的转变等。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齐美尔(一译西梅尔,1858—1918),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毕业于柏林大学。

曾任柏林大学讲师、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1887年开始讲授有关社会学的课程,并于1890年发表第一部社会学专著《论社会分化》,在该书以及《社会学问题》(1894)中,他为社会学标立出一个他将终身遵守的方案,即把社会学视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旨在分析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如交流、冲突、统治与服从、秘密与荣誉等。

由于他所持的这一观点,他经常被称为“形式社会学家”。

他在这一方面的主要论述发表在《社会学:结合的形式的研究》(1908)中,该书试图把康德的“先验”范畴运用到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中,说明社会冲突如何造成群体凝聚、群体大小对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并描述了诸如“局外人”、“穷人”、“中间人”和“叛教变节者”等社会类型。

他还描写过人们在社交中、通信时或在带有嫉妒和感恩色彩的关系中所体验的一切,这有助于促发学者们创立了目前称为“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学科。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齐美尔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形式。

他认为,饥饿、爱、劳动、宗教信仰……统统不是社会的。

只有当它们把仅仅是孤立的个人的集合体转化为一定的形式,纳入一般的交往概念时,它们才是社会交往中的因素。

社会交往是形式,个人通过这种形式结合成一个满足他们利益的单位。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的形式发展成统一体;爱、意图和偏好,通过在形式中实现自身而从个人的属性转变为社会现象。

社会交往的形式包括等级制度、社团、婚姻、友谊;形式不创造社会,形式就是社会。

一旦交往全部停止,社会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制度和行动的内容可以改变,但形式依然存在。

经济利益既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竞争的形式实现。

权力由于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在一起的交往结构而成为一种社会学的形式:例如,绝对权力总是涉及一种交往,一种上下级行动之间的交换。

齐美尔的形式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二人互动形式了。

二人互动是处于直接相互关联中的两个人的关系。

齐美尔的冲突理论

齐美尔的冲突理论

2.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是西方社会学古典时期反实证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形式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是一个多产的社会学家,一生写有2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

其中,重要著作有《社会分化》(1890)、《社会学问题》(1894)、《社会学:关于社会形式的探讨》(1908)、《社会学的基本问题》(1917)、《冲突与群体成员网》(1955)、《现代文化中的冲突》(1968)。

齐美尔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在《冲突与群体成员网》中作了较为集中的论述。

他认为,社会是由相互间有多重关系的个人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社会成员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之中,社会就是人们相互作用和联系起来的特定方式。

社会学应重点研究构成社会结构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即社会交往形式,他的这一些观点被称作“形式社会学”。

从社会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形式,有多种类型,社会冲突就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之一,齐美尔正是从形式社会学的观点出发,考察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冲突。

他认为,个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过程的环节,社会化了的个人和社会总是保持着一种双重关系:他被结合在社会里,又和社会相对立;他是社会里的人,又是社会外的人;他为社会而存在,同时也为自己而存在。

人既是社会的环节,又是他自己本身;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自主生活的产物。

当一个人作出决定的同时,他已被社会所决定;当他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他只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在行动。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被结合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既允许又阻止个性的发展,个人的行为只有在符合社会规范时,才是自由的。

个人和社会之间联系和冲突的观点,贯串于齐美尔的全部社会学理论。

齐美尔把社会视为一个包含着协调和冲突、吸引和排斥、爱和恨的统一体。

在他看来,完全协调的社会群体是不存在的,如果这样的群体存在,它不会有任何生命力,也不可能变革和发展。

个人和群体发泄不满情绪,对社会具有安全阀作用,如果没有这种安全阀,很多社会关系就不可能持久。

7第七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7第七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补充参考书目
• 陈戎女《西美尔与现代性》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 成伯清《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杭州:杭
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北川东子,2002,《齐美尔:生存形式》,赵玉婷译,石
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德]G.齐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涯鸿、宇声
等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 • 盖奥尔格·齐美尔,2002a,《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
文化社会学
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
• 都市生活:理智至上、计算性格、傲慢冷漠、矜 持保留、自我表现
• 货币哲学:《货币哲学》发表于1900年,它不仅 是齐美尔自身思想的一个里程碑,而且对20世纪 社会理论的发展也举足轻重。齐美尔研究专家弗 里斯比说“《货币哲学》中社会交换和分工的影 响、物化、大城市生活等论题的全面讨论,很少 有人能够相比,其问题意识的宽广和深远,也是 难以企及的。”
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德]西美尔《生命直观:先验论四章》,刁承俊译,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 齐美尔的三本文集《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莫光华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哲学的主要问题》(钱敏汝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陈志 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 杨向荣《现代性与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 [英]戴维·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卢晖临等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3年。
对齐美尔的简评
只是到了现在,齐美尔才开始被认为是非常(也 许是最)有力度和最富洞察力的现代性分析家; 他被认为是一位敢于发表言论的作家,是一种异 端思想,而这种异端思想在他死后多年才变成社 会学智慧中的常识;他被认为是一位思想家,比 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合乎当时的经历;他被认为是 一位开创了社会学风格的人,这种风格后来被认 为是最适当的,最能符合它试图表述的社会实在。 在齐美尔的社会学中,那些在他那个时代曾将他 锁闭在这一行当边缘地带的方方面面,现在却渐 渐开始被视为具有惊人远见的预示,它预见了即 将到来的事物的形状。齐美尔过去的罪恶变成了 美德,弱点变成了优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 性》281-282)

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

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

西美尔得社会学理论1.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以及西美尔对社会得理解?答: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就是真正客观得存在。

社会唯名论认为不存在社会这么一个实体.客观存在得就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就是个人及其行为得一种集合。

西美尔认为构成社会得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得互动关系.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得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得研究对象。

1.西美尔承认个体得存在,也承认社会结构得存在;2.社会并非就是一个实体,而就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得个体之间互动得过程,正就是人与人之间得互动(交往),构成了社会;3.社会由透过互动而结合在一起得个体所组成,社会得存在就表现在这些互动得关系上。

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得互动关系所包含得社会形式构成社会学得研究对象.2、社会得本质就是什么?答:社会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得交往(互动)过程之中。

社会学研究得并不就是个人互动,而就是互动得抽象形式,社会学得任务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得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就是这种互动得总与,构成了社会。

3、如何理解社会就是一种过程?答:社会就是一种具有意识得个体之间得互动过程。

这种人与人之间得互动过程(交往)构成了社会。

1.具有意识得个体之间得互动。

2.互动中得个体关系,高低贵贱得地位、凝聚、模仿、劳动分工、交换、普通得攻击或防卫、宗教社团、政党得形成,诸多其她等等.互动就是在这些框架中得发展或用它来表征。

3.社会就是这些居于一定关系得互动过程得总称。

4、社会交往形式就是什么?社会交往形式:个人之间交往得方式。

并通过这种方式就是交往构成社会现实. 西美尔讨论得各种社会交往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基本得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2.体制化结构得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

3.自主得游戏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

4.社会本身得一般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5、社会交往得类型分别就是什么?答:西美尔讲社会交往划分为不同得类型。

第五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2、关于陌生人的论述
•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又不太近的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 人,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因 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 而对于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 而对于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而 如果太近, 如果太近,也就成了我们的熟人也就不再是陌生 人。 •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关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 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 系,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 由于他不是我们的熟人,所以我们对他有特殊的 由于他不是我们的熟人, 信任,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 信任,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这 也就是说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 也就是说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决定了 他与我们之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 他与我们之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正是从这个角 度而言, 度而言,齐美尔并不把陌生人看作是一类特殊的 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 3、文化悲剧的实质 、
• 在理想情境中,主观文化影响塑造着客观文化,同时也要受客观文化的影响, 此时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一一相符,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之间的理想关系难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客观文化越来越朝着自主的方向发展,变为一个自成体系的 王国
2、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
• 这一研究撇开了其中的具体内容,关注的只是抽象 社会交往的纯粹要素——形式(form),也可以称为 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 然现象不同的、具有唯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 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而去关 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 社会几何学( Social Geometry )

简论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论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论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齐美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提出了社会冲突理论,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理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美尔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分配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的结果。

他认为社会的稳定是相对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斗争来实现。

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强调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社会上权利和利益的分配问题。

如果一个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冲突,则这个社会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齐美尔认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需要通过社会冲突来推动。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是非常现实的。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社会冲突一直是不可避免的。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社会问题,也可以通过社会冲突理论来进行解释。

比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都可以归结于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和社会分配不公等因素。

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对于当今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着严重的社会分裂和不稳定因素,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提醒人们要关注和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和权力差距等问题,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此外,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也提供了一个分析社会问题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寻求解决之道。

总之,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社会困境和寻求解决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齐美尔提出的社会冲突理论,并且不断整合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一、对社会学的定位:社会学是切入社会的视角
(一)对两种社会学思潮的反思(92) 1.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 要有自己的边界。 (1)孔德、斯宾塞的社会学帝国主义:社会学应包 罗万象,是社会科学之王。
(2)齐美尔: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如果所有 在其他学科中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问题,都被收容进社 会学这门新兴科学,那社会学的边界将不清楚。
作为内容的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可以被不 同学科从不同视角纳入自己的理论范畴。
但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也可以理解成模式、规则、 性质)确是社会学专有的研究对象。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四、社会学的问题领域(94)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由普通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形 式社会学、哲学社会学三个相关论域组成。
(1)包含压制和服从(矛盾)两方面
(2)相互影响、不可分离、对立统一。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3)不同的统治形式
服从于个人 (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
统治和服从矛盾的协调 a领袖靠权力和个人魅力赢 得成员认同 b采用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意 志变成成员的一致行动,统治 和服从的矛盾得以协调,形成 群体内部团结。
(2)社会唯实论:集体论 只承认社会结构 (如各种制度和规范) 是真实的存在,社会外 在于个人,不能还原为个 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如孔德和涂尔干就 认为社会是独立于个体 之外的客观过程。
快说,是社会 唯名论还是社 会唯实论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二)齐美尔的社会观:调和二者与过程论 既不能把社会理解为独立于个体的客观过 程,也不能归结为个人行为。齐美尔对社会的 回答非常简单:

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
二是距离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齐美尔指出,事物的价值是由它与行动者之间的距离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事物距离太近又容易得到,或者太远而非常难以得到,那么这个事物的价值就不是太高了。因此,最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那些有可能获得但是必须付出最大努力的事物。例如,在《陌生人》一文中,齐美尔指出,陌生人就是距离我们不能太远又不能太近的人。太近就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太远不发生关系也谈不上是陌生人。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剩余对象在当时很多学者认为社会学既然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应当是哲学无法研究或者不能研究的对哲学的剩余学科同样由于有了经济学等学科社会学也不能直接研究这些学所研究的对象只能研究剩余的,其实也就是社会学是什么的问题。齐美尔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其反面来加以回答,也就是说只要回答“社会学不是什么”,然后就可以得到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答案了。
第二,社会学研究社会,但是它不是关于社会的科学。因为,如果社会是一切事物的综合,那么,如果同意“社会是关于社会的科学”的论断的话,这就意味着,社会学要穷尽一切事物的“原理与原因”,也就意味着社会学必须承担一切社会科学的任务,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齐美认为,“社会”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生于社会中的一切事物的总和,这是各门分支科学的任务;二是各种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这才是社会学的任务。所以,他称自己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即研究“社会交往形式”的,如社会的结构、功能、社会化以及社会互动等等。
2、形式也是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一,在齐美尔看来,“形式”可以使我们具有某种客观性内容。例如,它能够使我们从一向被认为是主观任意的、一次性的历史事件中发现这种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同一性结构或者叫做客观性结构。
例如,历史上的君主,尽管个人遭遇、个人性格彼此各不相同,但是社会学家们能够抛开历史的特殊性,证明所有的君主活动都受到君主制度的限制。进一步,还可以发现,其实君主的活动也蕴涵着冲突与合作、统治与服从等社会结构。

齐美尔微观社会学

齐美尔微观社会学

齐美尔微观社会学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是社会心理学中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

而齐美尔(Georg Simmel)是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是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

齐美尔的微观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互动、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等方面。

他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方式、情感表达、符号交流等细节,试图揭示这些微观过程对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的影响。

齐美尔的微观社会学观点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在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他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规范和结构的制约,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塑造社会现实。

他关注人们的情感、欲望、价值观等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并将这些因素视为社会分析的重要变量。

总的来说,齐美尔的微观社会学研究为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细致而深入的视角,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性和社会互动的复杂性。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和城市研究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个简要的介绍,如果你对乔治·赫伯特·米德或其他主题有具体的问题或需要更深入的信息,请提供更多细节,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外国社会学史PPT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外国社会学史PPT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三、 思考题
1、什么是形式社会学? 2、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3、齐美尔的冲突思想对后来的冲突理论的发
展有何贡献? 4、如何通过货币经济的发展理解齐美尔资本
主义文化矛盾的观点?
在齐美尔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中, 他对于“合作”与“冲突”这两种形式给 予特别的注意。在他的《社会学:关于社 会交往形式的研究》(1908)和其他著作中, 对社会冲突现象作了许多研究,在社会学 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 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齐美尔认为,合作与冲突是人们社会 交往的主要形式。在社会中,完全协调一 致的群体是不存在的。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
一、 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
社会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然而, 由于人们对社会本身的认识并不清晰,因 而导致了一些人对社会学学科的否认。为 了明确社会学研究的主题,齐美尔批评了 对社会的两种错误认识。
二、 形式社会学
在这三级社会学理论结构中,齐美尔 阐述最为集中、也最为后人所熟悉的,是 他关于形式社会学的论述。在齐美尔看来, 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 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 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 所谓的“社会交往的形式”。
一、 三级结构构成的: 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
2、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 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 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 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 形式社会学。
3、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社会冲突的类型和功能,也是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中比较关注的问题,但他强调冲突对社会稳定的 积极作用。
三、 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04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04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Park, R.(帕克). Human Migration and the Marginal Man
心灵飘泊的“边际人”





1858年生于德国,同腾尼斯、韦伯一起被称为是德国社会学的 三位主要创始人,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解释社会学的三 驾马车。(与迪尔凯姆同年生,都是犹太人)——1858是社会 学的幸运之年。 家庭富裕但不幸:16岁丧父亲……,母亲专横——边际感 1876年,进入柏林大学,曾师从于历史学家蒙森教授,接着转 向心理学和人类学教授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再往后,追随民 族学家巴斯蒂安,最后又是凭《从康德的自然单子论看物质的性 质》(1881)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885年,在柏林大学任教。——充满了艰辛与苦涩。15年之后, 1901年,被学校授予荣誉副教授,这确定了他作为一个既无薪 水也无资格参与大学管理事务的局外人地位。这是一种侮辱。从 1901-1915年,为获得名牌大学的教席而努力,但都名落孙山。 1914年前往远离柏林、地处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担任这所省 立大学,接受正规的学术职位任命。可一战爆发,他只好于 1915年到了海德堡大学。 1918年,患肝癌去世。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基于对社会的上述认识,齐美尔认为,社会学 的任务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 (1)含义 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 作用、联系和行为,都存在着一种基本类似的 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所谓的 “社会交往的形式”。

社会学的任务是,对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互动形式的历史- 心理根源进行描述和确定。这些互动总和起来便构成了社会。


(3)三种层次的社会学
一般社会学:研究在各门社会科学对象 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规律。(general sociology)

09齐美尔思想

09齐美尔思想

[附] 维尔纳 桑巴特 附 维尔纳·桑巴特 桑巴特(Wemer Sombart)介绍 介绍 生于1863年,卒于 生于 年 卒于1941年。他比他后来的同事兼思想论 年 敌马克斯·韦伯大一岁 韦伯大一岁。 敌马克斯 韦伯大一岁。桑巴特青年时代求学于比萨大 学和柏林大学,并于1888年取得柏林大学的哲学博士 学和柏林大学,并于 年取得柏林大学的哲学博士 学位。 学位。 1890年,他得到了布列斯劳大学经济学特别教授的教职 年 (这是一个比教授低而比讲师高的职位 。与其他一些德 这是一个比教授低而比讲师高的职位)。 这是一个比教授低而比讲师高的职位 国大学相比, 国大学相比,那时的布列斯劳大学在学术上可以说是一 潭死水。但就是在这里, 潭死水。但就是在这里,桑巴特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主义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1906年,在完成《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一书后不 年 在完成《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 他离开了布列斯劳大学,来到柏林商业大学, 久,他离开了布列斯劳大学,来到柏林商业大学,并在 那里第一次获得了教授的职位。 那里第一次获得了教授的职位。1917年,54岁的桑巴 年 岁的桑巴 特得到了柏林大学的教授职位, 特得到了柏林大学的教授职位,1931年他成为荣誉退 年他成为荣誉退 休教授,结束了正式的学术生涯。 休教授,结束了正式的学术生涯。
三、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社会交往的形式:统治、服从、竞争、合作、 社会交往的形式:统治、服从、竞争、合作、 党派、分工、亲密、疏远、权力变换、 党派、分工、亲密、疏远、权力变换、上 层制度和下层制度、 层制度和下层制度、群体的外部界限和内 部结合等。 部结合等。
群体类型 二人群体 三人群体 大群体
互动形式
一、客观性与个性的矛盾 二、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齐美尔

齐美尔

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述评——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201214510123 潘博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

他把社会学划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

他的社会学思想受到新康德主义和生命哲学的影响。

他也是这两个派别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主要代言人。

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种神秘主义和概念主义的观点;但社会并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名称。

他把社会学划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

认为一般社会学是社会学方法在各种社会科学中的运用,它所研究的是以社会的形式构成的整个历史生活。

形式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点,它研究社会现象的纯粹形式。

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们互动中的协调、冲突、吸引、排斥、爱和恨等关系的统一体。

社会现象包括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社会学的任务是从社会现象中把社会交往的因素分离开来,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进行心理学的论证和描述,即形式的研究;从社会现象中分离出社会交往的形式,就像从语言中分离出语法的纯粹形式、几何学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形式关系一样;哲学社会学是研究如何认识社会及怎样建立社会学的概念体系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

他使用了“理解”的概念,认为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总带有研究者本人或他所属社会群体的兴趣,因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就具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其知识也具有主的和相对的性质。

齐美尔用形式社会学考察社会群体与社会结构问题时,创立了小群体的形式研究。

他认为二人群体没有超个人的结构,而三人群体会发生较复杂的情况:三者中的任何一人可以充作中间人并利用他人的不和从中渔利;中间人还可以对其余二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他对三人群体的研究促进了社会学对群体和社会结构的网络分析。

齐美尔从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出发,反对社会只有协调没有冲突的观点。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2.社会至关重要的 问题,都由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 的相对距离所决定的。 例如,在《货币哲学》中,对“价值” 的看法;《论陌生人》中对“陌生人” 的定义。
第四节 文化社会学
一、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 1.主体(个体)文化; 2.客体文化; 3.主、客体文化之间的关系:客体文化对 主体的影响。

总结:齐美尔的贡献
1.通过确定社会学的独特研究视角,对于推动社 会学走向独立作出了贡献。 2.从两种对立的社会观基础上开拓崭新的研究视 角,具有中和性。 3.社会交往形式概念具有适度抽象性,对交往形 式的概括是一个富有成果的抽象,使社会学 理论从思辨形式到科学命题的过渡。 4.从社会学发展史角度:“社会交往”为现代社 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提供了思考方式。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平与著作 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形式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齐美尔(G · Simmel,1858-1918), 在德国的学术界始终受到冷遇。 主要著作:1890年《论社会分化》; 1892年《历史哲学问题》;1900年《货 币哲学》;1908年《社会学:关于社会 交往形式的研究》
二、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社会交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形式,参加 交往的人们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穷人(按照齐美尔就是那些被别 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社 会应该建立一种援助穷人的机制。 相对贫困的思想。
三、对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
齐美尔十分重视数学的作用,将数学的 思想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因而被称为 “社会几何学”。 1.群体规模对交往形式的影响 主要研究群体的规模(构成群体的人数) 对于互动性质和个人、群体的影响。

二人群体的特征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2023/10/15
著作
论社会分化1890年 历史哲学问题1900年 康德1904年 康德与歌德1906年 宗教1906年 叔本华与尼采1907年 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的形式1908年 哲学文化1911年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1917年等
2023/10/15
PART 2
形式社会学
2023/10/15
2023/10/15
社会分化的后果
积极方面: 齐美尔也在悲凉中体验到温暖,在异化中看到 了希望.他认为现代社会群体规模扩大的同时,还 发生着另一种情况,即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和多重化 .群体制度和组织化压抑了个性、缩小了个性舒展 的空间,而群体的多样化和多重化却丰富了个性、 拓展了个性实现和发挥的空间.
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民族
学等多种社会科学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1858-1918
执教生涯 博士毕业4年以后,1885年齐美尔决定在柏林 大学任教.但是从一开始齐美尔的教学生涯,问题 不仅仅在于他担任的是校方不付工资、全凭学生 选课缴费的编外讲师,而且在于才华横溢的齐美尔 在这个大学等级制度的底层位置上一待就是15年 幸运的是,齐美尔的监护人给他留下了一大笔财产, 使他不必为生活而四处奔波.
2023/10/15
二、形式社会学 三三人以上的群体 当群体扩大到一定规模时,内部就要产生分化,群体为了 协调和控制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制定出各种分工、交换、 整合制度,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法律和科层制的建立、将 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制度化,将群体凝聚起来.这样群体的 统一性得到加强.
2023/10/15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齐美尔并不认为形式就是一种独 立的实体,可以没有内容单独存在,
2023/10/15
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社会互动规模问题,主要从参与互动的人数多少如何 影响互动形式提出的,齐美尔的基本观点是:参与社会互 动的人数发生变化时,社会互动形式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 的、可以预测的变化. 一二人群体互动特征: 1、二人群体的密切程度要高于三人群体. 2、二人群体的亲密性导致了排他性 3、二人群体的冲突往往容易发生并表现的比较强烈

第四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四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当增加一人,二人群体变为三人群体,这不 是人数的增加,而且群体的结构、性质都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另一个独立的社会 结构,原先不存在的社交角色出现了。他对 三人群体进行了分析之后,指出在三人群体 中,会产生独立于个人、在二人群体中不存 在的社会结于二人群 体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群体人数、群体规 模的增大,这种情形将更加明显。
2,社会互动的距离 齐美尔认为,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 的问题,都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 离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决定的。一个 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意 义。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离我们一亿光年 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于其距离过于遥远, 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 无价值。从另一方面看,空气是我们不可时刻离开 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 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 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 西
第三节 文化社会学
和所有经典时期的社会学家一样,齐美尔试图 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实质从理论上作出解释。其文化 社会学关注的最主要议题,就是揭示和剖析资本主 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他称之为“文化悲 剧”。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或个人的)和 客观文化(或集体的)的区 分”。①在齐美尔看来,社会结构以及各种文化产 物,如宗教、习俗、意识形态、社会组织等,无时 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种影响甚至是一种 威胁,它危及了个体的自由及个性的发展,有鉴于 此,他对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作了很有意思的区分。 可以说,这是一种研究范式的转移,即由政治经济 的观点,转移为文化社会学的视角
另外,齐美尔也对“时尚”进行了研究。认 为“时尚”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形式。他认 为,时尚的基本动机包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 一致的过程,即既要与别人相似(同化), 又要区别于别人(分化)。在他看来,现代 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总是企图用一种明显的 标识(如休闲方式、服饰等)使自己引人注 目,而下层社会成员也总是想借助于这些标 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旦这种标识开始 大众化时,精英阶层又会引入新的标识,从 而引发新一轮的时尚潮流。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齐美尔是 20 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

他的形式社会学方法是他在社会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本文将介绍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篇1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是 20 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齐美尔所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而不是它们的内容或意义。

他主张通过分析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来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社会形式”。

社会形式是指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等。

齐美尔认为,社会形式是社会的本质,因为它们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和条件。

社会形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现象的内容和意义。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忽视社会现象的内容和意义。

齐美尔认为,社会现象的内容和意义是暂时的、易变的,而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

因此,只有通过分析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才能真正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篇2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而非内容。

齐美尔认为,社会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而形式具有共同性,可以脱离具体内容进行研究。

他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形式,如统治、顺从、竞争、交换、模仿、冲突、协作、分工、隔离、联合、接触、反抗等,这些形式都是社会关系的一般形式。

齐美尔认为,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从这些形式中分离出社会交往的要素。

他强调冲突和凝聚是社会互动形式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冲突不一定是有害的,有时可以促进群体的凝聚力。

齐美尔的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学、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距离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齐美尔指出,事物的价值是由它与行动者之间的距离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事物距离太近又容易得到,或者太远而非常难以得到,那么这个事物的价值就不是太高了。因此,最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那些有可能获得但是必须付出最大努力的事物。例如,在《陌生人》一文中,齐美尔指出,陌生人就是距离我们不能太远又不能太近的人。太近就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太远不发生关系也谈不上是陌生人。
2、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纯粹社会学。即社会的互动形式及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例如,什么是“穷人”,一般学者认为,所谓穷人就是比别人缺少某种财富就是穷人。齐美尔认为不能这么理解。他认为,“穷人”应该是被别人援助或者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也就是说,从相互关系角度看,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关系是援助与被援助之间的关系,这就减少了接受援助者的痛苦。
齐美认为,“社会”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生于社会中的一切事物的总和,这是各门分支科学的任务;二是各种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这才是社会学的任务。所以,他称自己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即研究“社会交往形式”的,如社会的结构、功能、社会化以及社会互动等等。
第三,社会学也同样不是个体心理的堆积。社会学不是心理主义的还原论,社会现象不能完全归纳为个体的性质与感受。因此,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社会学就应当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
2、形式也是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一,在齐美尔看来,“形式”可以使我们具有某种客观性内容。例如,它能够使我们从一向被认为是主观任意的、一次性的历史事件中发现这种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同一性结构或者叫做客观性结构。
例如,历史上的君主,尽管个人遭遇、个人性格彼此各不相同,但是社会学家们能够抛开历史的特殊性,证明所有的君主活动都受到君主制度的限制。进一步,还可以发现,其实君主的活动也蕴涵着冲突与合作、统治与服从等社会结构。
1、社会学应当以社会交往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是因为:
第一,作为社会生活内容、各种动机和行为,如饥饿、爱、劳动以及宗教信仰等等,其本身并不是社会的,只有把它们纳入到社会交往关系中,才成为社会交往中的因素。
第二,社会交往的因素只有通过确定的交往形式,如合作、统治、竞争等,才能实现自身从个人的属性转变为社会题,其实也就是社会学是什么的问题。齐美尔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其反面来加以回答,也就是说只要回答“社会学不是什么”,然后就可以得到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答案了。
1、社会学定义: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剩余对象”。在当时,很多学者认为,社会学既然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应当是哲学无法研究或者不能研究的对象,即“哲学的剩余学科”。同样,由于有了经济学等学科,社会学也不能直接研究这些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只能研究剩余的领域。
第二,齐美尔认为,“形式”可以使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认为,“形式”为多样而散乱的客观世界提供了同一性,因此,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几何学。叫做“社会几何学”。齐美尔认为,社会几何学有两个主题:
一是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为此,他着重分析了2人或者3人群体的变化导致社会互动性质的变化。他认为,2人群体不存在独立的社会结构。因为群体的存在依赖于双方,任何一方的撤出都会导致群体的解体。在这样的群体中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是,加入了第3个人以后,这个群体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因为,三人团体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独立结构,可以支配、约束其成员,追求并不属于每个个体目的的超个体的力量与动机,从而出现许多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过程。例如,一个第三者可以充当这个群体内部纠纷发生的仲裁人、调解人;或者其他两人争斗时获渔翁之利,获怂恿另外两人争斗以获得某种优势等等。
在齐美尔看来,不能这样看。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而社会就是“历史事件”的体现者。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应当为其他学科所关注。反之,其它学科的对象也应当为社会学所用、所吸纳。
第二,社会学研究社会,但是它不是关于社会的科学。因为,如果社会是一切事物的综合,那么,如果同意“社会是关于社会的科学”的论断的话,这就意味着,社会学要穷尽一切事物的“原理与原因”,也就意味着社会学必须承担一切社会科学的任务,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2)一般社会学。即历史社会学或者社会学史。也就是研究历史上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例如,货币从其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它作为交换的媒介,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它构成了社会分化的原因与动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他吸收了马克思的观点。
(3)哲学社会学。即研究带有终极倾向性问题的社会学问题。
二、形式社会学
齐美尔对当代社会学的贡献,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他关于社会交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形式社会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