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柳永八声甘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草稿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
以此许人的。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
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谿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
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
得以传颂千古。
诗词的鉴赏标准与创作的要求,可概括为八个字,即:格高、情真、味厚、语工。兹分述于后:一、格高林从龙说:“所谓格高,即指作品能引导读者进入一种高尚的境界。”格高也就是立意高。苏东坡说:
“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人有人格,诗有诗格。诗格的高低,首先由立意高下来决定的。唐天宝十一年(752)秋,高适、岑参、储光义、杜甫等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各写古诗一首。高适的诗表现了他因地位卑微,而牢骚满腹的思想状态。岑参诗表现了他参悟佛理,决定弃官修道的思想。储光义的诗表现他感到人生空虚艰难的心态。杜甫的诗曰:“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惊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悉。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诗中通过感事,追思贞观之治,写出对政治清明的深切怀念。最后转到对趋炎附势的谴责与鞭挞。全诗有景有情,寓意深远。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破碎,时局艰危的关心。同一题村,四个人的格调是不同的。二、情真《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这些话都说明了“诗缘情”的道理。诗的产生,是诗人情感的反应。有真实的情感,才有美善的篇章。苏东坡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记梦境,诉悲怀,真挚朴素、沉痛感人。当代著名诗人王巨农有首《鹧鸪天》:忍听深山宿鸟啼,白头夫侍白头妻。难求仙赐延生药,怕看箱藏待殓衣。〓〓云冻也,雪飘兮,怜侬袄破扣
儿稀。凄然执手唯呜咽,到死犹抽未尽丝。此词读之催人泪下。这说明了诗贵情真,情真才有好诗。三、味厚诗讲究韵味,韵味一般指自然含蓄,天机活泼,超越言象之外,令人悠然神会而余味无穷的独特审美境界。韵味,亦可称之为“诗趣”。 (一)理趣。“理趣”指一般的道理旨趣。诗有理趣,是指诗人在诗里讲述道理,发表议论,应该使作品充满诗意和趣味,富有艺术感染力。有理趣的诗,不同于抽象地说理布道,而是寓道理于情趣之中,熔理和趣为一炉。如罗隐《咏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代诗人肖瑶有“风流莫作高低论,海在江河最下游”名;另有一位诗人:“云中一叶落,知有更高山。”这些诗都极富理趣。另外禅趣亦应归入理趣之中。 (二)事趣。事趣包括物趣,是诗人对事物的体察入微,描写事物富有情理或情趣。唐胡皮日休《闲夜酒醒》:“醒来山月高,孤枕琴书理。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贺知章《题表氏别业》:“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悉沽酒,囊中自有钱。”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都把琐事写得富于诗情画意而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情趣。其意义主要有三:其一,是指人的志趣、志向、爱好、追求,其中包括个人的审美取向。如黄果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哉,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也是托物言志的一种情趣。其二,主要指作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王维的《杂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