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白话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白话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白话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主讲人:许祖华
第二章 白话文学思潮

所谓“白话文学思潮”,是指 五四时期以倡导和创作白话文为主 要内容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在批 判文言文的过程中萌芽并发展的一 种文学思潮。这种文学思潮是先于 批判与启蒙文学思潮而出现的一种 文学思潮。同时,也是与批判和启 蒙文学思潮一同发展的文学思潮。
由此可见,身在现代社会而强写古人之感, 本为新的时代,却偏用文言之词,不仅不伦不类, 而且笑话百出。在这里,胡适抓住了词汇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这一关键,强烈的历史意识,使他仅 仅用一个例证就鲜明地揭示了文言词汇中大量 “套语”的不合理性。 从语法上看,文言的文法“极不精密”(钱玄同), 因为它仍处在意会的阶段,靠代代相传的经验, 通过耳濡目染自然地领悟.而且它又是一个封闭 的系统,没有相应“平等的语言文字相互比较” (胡适《国语的进化》),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文言语法的发展, 也就在实用功能上导致了文言各种功能的退化。
第二节 白话文学思潮的否定性内容 ——对文言的批判
对文言的批判是全面进行的:从文字到 词汇,从语法到实用功能,犹如剥笋似地一 层层裸露出文言衰老、迂腐的面目。对文言 不合理性的揭示也是多方位展开的,既有从 外向内的透视,也有又内向外的引申;既重 视对它本身不合理性的批判,更将这种不合 理性放在社会进化的背景下来审视。同时, 这种批判,还由纯粹的语言批判,上升到一 种文化的批判。这是对文言批判的最显著的特点。
(逼上梁山)
。这可以说是白话文学思
潮兴起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语言对人、对文学的重要意 义,是白话文学思潮兴起的内在原因
从语言对人的重要意义来看,如果说,
生产工具的制造,是人摆脱动物性的标志 的话,那么,应当说,文字、语言的出现,

文学思潮简介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文学思潮简介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文学思潮简介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在社会上是否形成广泛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区别文学思潮和文学思想的重要标志。

文学思潮也不同于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

文学流派通常表现为由思想和艺术的共性而不一定由纲领上的共性联系著的作家集团﹐出现文学流派并不一定能形成文学思潮。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所依据的总的原则﹐这种总的原则并不一定依附于某一文学流派或文学思潮。

而文学思潮则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

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才发生重合﹐如欧洲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和同时稍后的批判现实主义﹐就既是大规模的文学思潮﹐又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学的创作方法。

文学思潮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思想要求﹐这两者是文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此外﹐历史文化的材料准备与文学思潮的形成也具有渊源关系。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也称文学主潮。

文学主潮与历史上进步阶级的思想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情绪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的洪流相表里﹐反映著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在文学主潮出现和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与之相对立的潮流。

如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主潮是积极浪漫主义﹐但同时也伴随著消极浪漫主义。

而且德﹑英﹑法等国都是消极浪漫主义产生于前﹐积极浪漫主义形成于后。

不过消极浪漫主义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久就被作为文学主潮的积极浪漫主义取代了。

中国的文学思潮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与西欧不尽相同。

在中国文学史上﹐虽有各种文学流派各树旗帜﹐递嬗相继﹐但像欧洲近代那样连续形成几次大规模文学思潮的现象比较少见。

中国古代以明清时期形成的文学思潮较有代表性。

有的研究者把明清文学思潮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吴承恩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以《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和《长生殿》的作者洪升为代表的感伤主义﹐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可备此一说。

现当代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思潮近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变化,这也对文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当代文学思潮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文学思潮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主导思潮之一。

它强调描写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塑造真实人物形象。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等。

这些作品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的丑陋面,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浪漫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思潮,它追求个性、幻想和情感的自由表达。

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神女》和贺知章的《木兰诗》等。

这些作品以激情澎湃的情感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追求和矛盾。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期的文学思潮,它试图通过超越现实的方式表现人类的潜意识和梦幻世界。

代表作品有贾平凹的《废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

这些作品以荒诞的情节和离奇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现实和幻想之间关系的思考。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的文学思潮,它拒绝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固定的意义,强调文字和符号的游戏性和多义性。

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等。

这些作品以碎片化的叙事和复杂的符号体系挑战了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和读者的理解能力。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文学思潮之外,近现代文学还涌现了许多其他的思潮,如新感觉派、新浪漫主义、新现实主义等。

这些思潮各有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现当代文学思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涵,开拓了读者的视野,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精神。

这些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品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一节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一节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第一节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

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

正如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所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的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狂风暴雨’差不多成了一般青年尚习的口号。

当时簇生的文学团体多少都带有这种倾向。

”这种判断并非夸张之词。

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弥洒社、新月社等外,就连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的一些著名作家,也无不或多或少地显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

请看例子: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曲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

庐隐,则以非常接近郁达夫的笔调,用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内心的主观情感。

还有许地山,则用别一种笔调,表现了浪漫主义另一方面的特色。

他早期的作品《缀网劳蛛》等充满浓郁的宗教意味,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

即使是具有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叶绍钧与王统照,他们早期的创作也仍然流露出较多的主观因素,强调“美”与“爱”,甚至将“美”与“爱”的力量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如王统照的《微笑》。

(分析略)时常在灰色的现实人生上点缀一两点“光明”的理想,同时,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通过人物内心的镜面去折射社会现实,表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

还有,沅君、王以仁等的创作。

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作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

这个社团中的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成仿吾的评论,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显示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倾向。

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抒发了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的精神,焕发出昂首天外的英雄主义气度,如郭沫若的《女神》;二是展示了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与苦闷的心灵,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氛与忧郁情调,如以郁达夫的创作为代表的一大批自我抒情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所指及研究对象1、时间所指。

从时间上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五四至1949年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现的“文学思潮”。

这里特别提到“时间”的所指,是因为,“现代”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特指,特指五四至1949年这一时期。

2、内容所指。

从“内容”上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指的是什么呢?这一点国内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现代中国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

但在实际研究中又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内容的所指理解得很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五四以后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指理解得相对狭窄,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张。

由此也就形成了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不同的研究格局。

前者(即宽泛的理解),既从理论形态出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又注意结合一定时期有影响的、能体现某种文学主张的创作进行阐述,在两者的结合中揭示现代中国各种“文学思潮”的内涵、特点、规律。

后者(狭义的理解),则主要以各个时期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学主张为研究对象,着力从理论形态中剔析各种文学思潮的特点、规律。

体现这两种格局的代表性著作:1、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

(后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再版。

)这可以说是最早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专著,影响也很大。

本专著就认为“文学思潮”主要指文学主张。

本书的研究对象就主要是理论主张。

这部著作,保留了很多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值得参考。

2、魏绍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

主要以理论主张为研究对象。

观点则代表了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社会学与历史批评”的基本倾向。

3、许怀中《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2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2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政治化文学思潮
在这次批判运动中,俞平伯的“红学”研究 被纳入“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系 统,俞平伯这一类知识分子被赋予“资产阶 级”政治身份,其学术研究成果是“毒害青 年的错误思想”。学术问题在 “敌我政治” 思维中变成了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与《武 训传》批判相比,这一次运动的规模和力度 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 思想清洗运动,也是文学艺术创作和学术研 究领域进一步走向“一体化”的重定的地域空间和历史时段 内形成的,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精神现象相关 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潮流。 用“思潮”来描述一个时代的思想或精神状况, 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即将不可见的精神事件比 作潮水,其中有起伏、有主次,并体现出某种 运动的规律性,直到它被另一种思潮所取代。
政治化文学思潮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与左翼文学界内部的矛盾由来已久,比 如20世纪30年代末年对“民族形式”的不 同看法,40年代初对《讲话》精神的不同意 见,40年代末对现实主义的独特阐释、对 “主观战斗精神”的强调,都与革命文学思 想和《讲话》精神不甚吻合。到新中国成立 之后,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自 1952年底开始,胡风的文艺思想问题,已 经变成了“文艺小集团”和“反马克思主义 文艺观”的问题。
政治化文学思潮 2、创作主体的世界观 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强 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革命或阶级斗争世 界观的指导作用。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作 家世界观在文艺创作中的集中体现,也是这 一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作家必须深入生 活,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改造世界观, 特别是改变自己的情感方式,必须在感情上 跟工农兵打成一片。
政治化文学思潮
3、创作方法 就是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这个问题转 化为“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个人 创作上的“提高”,必须服从政治需要或 “工农兵”的需要,即“普及”,“向工农 兵普及”、“从工农兵提高”。于是,人民 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民族形式问题就提到 了文学议事日程上来了。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二节 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二节 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第二节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一、描述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如果从形态上进行归纳,应当说,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出现了四种主要形态。

(这里我套用学术界对浪漫主义形态划分的理论。

)1 、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以“五四”浪漫主义为代表,还包括40 年代的徐訏和无名氏。

2 、“革命浪漫蒂克”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这是一种特殊的、有明显缺憾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又可称为“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见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97 页。

)说它是“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因为它比“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更加不纯,尤其在艺术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方面,它显出了“无所适”的尴尬。

故称为“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3 、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以郭沫若的历史剧为代表。

除了上面三种以外,还有一种我们没有提到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这就是第四种。

4 、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在属性上,它仍属于积极浪漫主义的,但在风格上,它与“五四”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又有区别,属于温婉、韵雅、灵秀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其代表人物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丰子恺等作家。

这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虽未能掀起大波,可却实实在在存在,且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

代表这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家,他们的创作没有去表现各个时期知识分子苦闷、躁动的心灵,也没有去描绘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社会大潮,而另辟蹊径,着意描写20 世纪中国的田园生活与田园风光,讴歌淳朴、真挚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在那个严峻的岁月吹奏出一支优美和谐而又略带忧愁的田园牧歌。

他们的作品十分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 )他们的作品充满着主观抒情性。

沈从文在20 世纪20 年代末谈到废名的小说时曾经认为,废名是“用抒情诗的笔调写创作”。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理解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理解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
潮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指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学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不同的文学潮流和思想趋势。

这些思潮的兴起与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一、鲁迅主义思潮:鲁迅主义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鲁迅主义强调文学要以现实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感性主义思潮:新感性主义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是对前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新感性主义强调个体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追求对生活的直观感知和情感共鸣。

代表作家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情感深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1990年代,强调对权威和传统的怀疑,对语言和叙事形式的颠覆,以及对现实和历史的多元解读。

代表作家如莫言的《檀香刑》、巴金的《家》等,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象,探索了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四、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强调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和经验为创作出发点,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
批判和反思。

代表作家如王安忆的《红高粱》、张弓的《干校兄弟》等,通过女性的生命历程展现了对性别歧视的抗争和探索。

现代文学思潮分析

现代文学思潮分析

现代文学思潮分析近代以来,文学思潮的变迁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潮在文学创作中不断涌现,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本文将从现代文学思潮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以及文化认同的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现代文学思潮的多样性是当代文学的一大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文学思潮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学格局。

传统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在文学创作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传统主义注重传承和继承,强调文学的经典性和传统的美学观念;现实主义则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揭示,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画面;而浪漫主义则追求情感的高涨和个人内心的表达。

这些不同的思潮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的面貌,满足了读者对于不同文学风格的需求。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传统文学思潮提出了挑战。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现实的怀疑和对语言的解构,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和结构。

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的叙述和模糊的语言边界。

这种新颖的写作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于文学的理解和接受方式的思考。

同时,后现代主义也提出了对于权力、身份和性别等议题的关注,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多元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探索。

除了思潮的多样性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现代文学也在探索文化认同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认同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人们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寻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于文化冲突、文化认同和文化遗产的探讨。

通过对于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碰撞,文学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形态。

总之,现代文学思潮的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文学思潮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以及文化认同的探索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特点。

这些思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阅读体验。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文学思潮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为文学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迪。

现当代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思潮

20年代:1917年初的文学革命,是户国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1】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主要影响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

首先是白话文兴起。

接着是各种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主要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认为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者是现实主义一派。

一人生和社会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现实的额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了自然主义。

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成立,开始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表现作者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注重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抨击。

其主要作品都侧重自我的表现,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以此作为对现实的不满。

(3)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在北京发起。

内部主要形成的是一个诗人群。

倡导新格律诗。

其余的还有鲁迅的语丝社,主要是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

后来形成“语丝体”对后来的额散文影响很大。

小说:鲁迅:白话小说,不多言,大家呵呵这就反映了20年代的小说: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斯人独憔悴》,开创“问题小说”;问题小说后来多倾向于现实主义,以叶圣陶为代表,形成了“人生派写实小说”;鲁迅开创“现代乡土小说”郁达夫等:现代抒情小说20年代的诗歌:白话诗,郭沫若抒情诗,新月派,象征派(穆木天),无产阶级诗歌(邓中夏)20年代散文:“随感录”作家群(鲁迅等),“言志派”美文(周作人),还有以上四个文学社的散文20年代戏剧:五四新戏剧观,“爱美”剧(即业余戏剧,代表田汉)30年代: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为核心,代表:张天翼,萧红,丁玲,矛盾),京派小说(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代表:废名,沈从文),海派小说(最接近读书市场,代表:张资平恋爱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此外,巴金,老舍,“大河小说”不属于上面任何派别诗歌:中国诗歌会:中共,无产阶级。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摘要:一、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概述1.现代中国文学的定义2.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背景二、现代中国文学三大思潮1.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1 现实主义文学的定义1.2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3 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和意义2.浪漫主义文学思潮2.1 浪漫主义文学的定义2.2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2.3 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和意义3.现代主义文学思潮3.1 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3.2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3.3 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三、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相互影响和融合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2.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汇3.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互动四、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意义和价值1.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2.对于个体情感的表达和探索3.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推动和影响正文:现代中国文学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受到西方文学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以五四运动为开端,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现代中国文学的定义可以理解为运用现代汉语进行创作,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体现现代人精神风貌的文学。

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三大文学思潮相继崛起,交相辉映。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以鲁迅为代表,主张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其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对于揭示社会现实、批判社会黑暗具有重要作用,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郭沫若为代表,主张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其代表作品有《女神》、《星空》等。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表现个体的内心世界,对于抒发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具有积极意义。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以钱钟书为代表,主张突破传统文学的束缚,追求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

其代表作品有《围城》、《管锥编》等。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文学的创新性和实验性,对于拓展文学的表现空间、提高文学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二为艺术的浪漫主义文学: 从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角度立人 感性勃发的文学 1、感伤型浪漫主义的代表:郁达夫 2、普遍的感伤情调 3学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的萌芽
现代主义:一种反思现代性的文学,一种对 现代性感到焦虑的文学,表现的是人的迷惘、 自我怀疑和内部分裂状态,带有非理性色彩。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野草》 李金发《微雨》

能兼其四,则为文圣。有此四力而用之于善, 则可以福亿兆人;有此四力而用之于恶,则 可以毒万千载。而此四力所最易寄者惟小说。 可爱哉小说!可畏哉小说!” “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 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梁启超亲笔操刀,写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三、王国维的文学观
《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 《论哲学家美术家之天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思潮

什么是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是既涵盖了又超越了理论批评、作家作品、 文艺运动的综合性研究,它在更高的层面上探讨某 个时期的文学活动(或文学现象)内在地遵循着的 某些思想原则和美学纲领。文学思潮的基础是社会 思潮,但是只有当社会思潮在文学中有强烈的表现, 形成了创作纲领和美学原则时,才可称是文学思潮。

第一节 “立人”的基本目标的设定
一、鲁迅对梁启超启蒙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文化偏至论》 “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 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 个性而张精神。苟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 世”。

《摩罗诗力说》 “别求新声于异邦” “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 “
三、周作人《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是五四文学的核心理念,周作人 把它很好地概括出来了,并给以细致阐释。 1、“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 以记录研究的文学,便谓之人的文学。” 2、“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 灵肉二面的合一才是理想人性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思潮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文学发展历程,它的文学思潮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转型,不断推动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思潮,探讨其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

历史背景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变革。

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社会和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反映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思潮应运而生。

文学思潮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普通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呐喊》、《彷徨》等,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性的丑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注重表现个性、自由和情感,倡导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代表作品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郭沫若的《女神》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爱情和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旧传统和旧道德的反叛和批判。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注重探索人的内心世界,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

代表作品有废名的《边城》、沈从文的《长河》等,这些作品通过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风格。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代表作品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这些作品以真实、生动的手法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思潮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转型,不断推动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些文学流派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代表作品也各具特色。

了解和理解这些文学思潮,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革命思潮

文学革命思潮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 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 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 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 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 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宪法与孔教》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 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 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 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子夫为附属 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产 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 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 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 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一九一六年》
此番议论引起梅光迪等人的不满,梅光迪回信说:
“……夫文字革新。须洗去旧日腔套,务去陈言, 固矣。然此非尽屏古人所用之字,而另以俗语 白话代之之谓也。……足下以俗语白话为向来 文学上不用之宇,骤以入文,似觉新奇而美, 实则无永久价值。因其向未经美术家之锻炼, 徒诿诸愚夫愚妇,无美术观念者之口,历世相 传,愈趋愈下,鄙俚乃不可言。足下得之,乃 矜矜自喜,眩为创获,异矣!……”
感谢观赏 下周再见
第二节
胡适与白话文运动
中国新文化运动为何由胡适发难?
革命的“义旗”为何指向白话文学
运 动?
偶然寓于必然的 自觉演进,作为 历史的承受者的 个体魅力与时代 发展趋势的合力
新与旧的冲突与融合:


徽州文化(传统教育) 上海求学(进化论) 美国留学(实验主义 走上白话文学的提 倡之路)
1916年的7月,任鸿隽与陈衡哲、梅光迪等去 凯约嘉湖上游船,突遇大雨以致翻船,幸无大 事,任鸿隽作《泛湖即事》寄给胡适,对于诗 中大量的陈词滥调,胡适在回信中给以痛击: “……诗中‘言棹轻楫’之言字及‘载笑载言’ 之载字,皆系死字。又如‘猜谜睹胜,载笑载 言’两句,上句为20世纪之活字,下句为三千 年前之死句,殊不相称也。……”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自20世纪初以来在中国文坛上出现并对文学创作和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文学思潮。

通常被归纳为“新文化运动”、“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它们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大重要思潮。

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场对传统文化体制和封建思想进行彻底改革的激进运动。

它提倡科学、民主和个人自由,主张用现代化的思想和方式来改造中国社会与文化。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了颠覆和挑战,推动了白话文的兴起,提倡现实主义和社会批判。

代表作家有鲁迅、胡适等。

2. 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中国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思潮,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

这一思潮主张突破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探索个人内心、意识流和非线性叙事等新的艺术手法。

它对真实性问题提出了质疑,并倾向于表现痛苦、迷茫和异化的现代人。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徐志摩等。

3. 现代派文学:现代派文学发展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对前两者进行反思和超越的文学思潮。

现代派文学强调个体和内心体验的独特性,注重语言和形式的实验,并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

它既追求现实表达,又注重文学的内在美和独立价值。

代表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分类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和研究,并不能完全涵盖多元的中国现代文学。

此外,每个思潮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和个别作家的个性化表达。

因此,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认知还可以从更深入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讨论。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文化运动、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还涌现出其他一些重要的文学思潮。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一提的新论:1. 抗战文学:抗战文学是指中国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1937年-1945年)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表达了抗战的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抵抗。

代表作家有巴金、老舍等。

2. 格局派文学:格局派文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间涌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印度人结婚最早,十五而生子者以为常,而其衰落 亦特速焉。欧洲人结婚最迟(就中条顿民族尤甚), 三十未娶者以为常,而其民族强建,老而益壮。中 国、日本人之结婚,迟于印度而早于欧洲,故其成 熟衰老之期限,亦在两者之间。故欲观民族文野之 程度,亦于其婚媾而已。即同一民族中,其居一于 山谷鄙野者,婚嫁之年,必视都邑之民较早,而其 文明程度,亦恒下于都邑一等,盖因果相应之理, 丝毫不容假借者也。
4、小说界革命和新戏的诞生
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 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 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 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 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 之力支配人道故。
吾今且发一问:人类之普通性,何以嗜他书 不如其嗜小说?答者必曰:以其浅而易解故, 以其乐而多趣故。是固然。“
3、文界革命:报章文体——“新文体”的倡导 以梁启超的文章为典范
禁早婚议
言群者必托始于家族,言家族者必托始于婚姻, 婚姻实群治之第一位也。中国婚姻之俗,宜改良者 不一端,而最重要者厥为早婚。
凡愈野蛮之人,其婚姻愈早;愈文明之人,其婚 嫁愈迟。
征诸统计家言,历历不可诬矣。婚嫁之迟早,与
身体成熟及衰老之迟早,有密切关系,互相为因, 互相之果。(惟其早熟早老,故不得不早婚,则乙 为因而甲为果;以早婚之故,所遗传之种愈益早熟 早老,则甲为因而乙为果。)社会学公理,凡生物 应于进化之度,而成熟之期,久暂各异。进化者之 达于成熟,其所历岁月必多,以人与鸟兽较,其迟 速彰然矣。虽同为人类,亦莫不然,劣者速熟,优 者晚成,而优劣之数,常与婚媾之迟早成比例。

“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科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涌现的各种文学思潮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反映了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第一个思潮是“文学革命”。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些文学家开始反对旧文学形式,提倡以现实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

他们的创作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二个思潮是“新文化运动”。

这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个重要文化运动,其主要特点是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宗法主义和迷信。

在文学方面,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的基础上,注重个性表现和艺术创新,开辟了新的文学领域。

第三个思潮是“鲁迅主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文学思想和创作成就影响了几代人。

鲁迅主义提倡文学的社会责任和艺术探索,强调文学的反映现实和批判现实的作用。

第四个思潮是“抗战文学”。

这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文学思潮,其主要特点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

抗战文学以纪实性和史诗性为主要特点,同时也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塑造。

第五个思潮是“文革文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强烈的政治干扰,文学界出现了一些政治性、革命性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题,强调个人的革命性和忠诚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的趋势。

每个思潮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欣赏。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一章 第二节 启蒙的文学思潮 )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一章 第二节 启蒙的文学思潮 )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一章第二节启蒙的文学思潮)启蒙文学思潮,是批判文学思潮的延伸,也是批判文学的成果,因为,批判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而“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1、启蒙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1)对传统和传统文学批判的深入。

(2)在引进西方文学中,“人”的发现。

(3)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的需要。

新文学先驱们对传统文学及文学观批判的结果,是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从来没有人的观念”(周作人《人的文学》),表现在文学思想上就是见物不见人。

“文以载道”,以千年不变的道为圭臬,“复古”则以既定的物的规范来限制人的创造,而“我注六经”的思维方式,则使人完全沦为“经”的奴仆。

所以,旧文学观念的每一种形态,无一不是压抑人性的,“我们所以不满意于旧文学,只为他是不合人性,不近人情的伪文学,缺乏‘人化’的文学”®,比照西方文学,旧文学及其观念的这种非人化的弊端就更为明显,“西洋近世的文学全遵照这条道路发展:不特他的大地方是求合人情,就是他的一言一语,一切表词法,一切造作文句的手段,也全是‘实获我心’”。

生机勃勃的西方文学的发展,就是因为充满了人的信念,人的色彩,人的情调。

而以西方文学为楷范的新文学的倡导者们,从对中西两种文学的正反比照中,引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我们现在应当提倡的是‘人的文学’”°。

于是,人,这个万物的灵长,第一次鲜明地出现在了中国文学旗帜上。

在睿智而神俊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神奇而悠韵的传说,神秘的斯芬克司向所有经过它面前的活物提出同一个谜语,即: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凡是解答不了这一谜语的活物,都将被它吞没。

世界充满了恐怖,而聪明而富有智慧的俄狄浦斯却解开了这个谜底,他肯定地回答,这是人!人的发现,成了智者走向胜利的起点,也成了挡路者羞愤地摔下万丈悬崖的原因。

而新文学先驱们对于人的发现,正是新文学走向新生的最伟大的宣言。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①没有创作实践,特别是成功 的 创作实践。
②理论探讨有过激倾向。
③教条主义倾向也比较突出。
h
7
第三阶段是40年代,工农兵
文学是其主要的内容,故可以说
是“工农兵文学”阶段。这一阶
段的这种文学思潮的影响最大,
思想最明确,发展得也最完备,
最深入,当然,问题也最严重。
h
8
它是五四以来批判性地继承新
清、沈雁冰等都发表了很多极有价值
的意见。这次讨论涉及的问题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参看《文学研究会资料》上209—240)
h
16
1、明确地提出了“民众文学”这一 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界定。
朱自清认为,所谓“民众文学,主
要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民众的文学,
第二是为民众的文学。对这两种解释,
又有不同的意见。朱自清认为,民众
三、高等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等学 校学生,商店或公司底办事人,其
他各机关低级办事人,半通的文人
和妇女”。
h
20
这三类人各喜爱的文学是旧戏、
歌谣、故事、旧小说,浅近的文
言小说、章回小说、文明戏等。
这三类人及他们所喜欢的文学样
式就构成了现在的“民众文学”。
朱自清认为,就应根据这三类人
的文学兴趣来建设新的民众文学。
文学可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文学不应
全部民众化。他说:“因为照历来情形
推测起来,文学实不能有全部民众化
之一”。
h
17
俞平伯则认为,可以全部民众化,
“全部的民众化,就是把民众化的文
学,占领文学底全场;部分的民众化,
就是让民众化的文学,在文学上占领
一个位置。”但这种民众化,他认为,
并不是“依从一般的民众”,而是要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 第一节 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及特点)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 第一节 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及特点)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第一节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及特点)知识点一、背景这一思潮的兴起,从根本上说是五四人的发现与人的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

因此,它的背景也离不开五四人的发现这一辉煌的文化背景。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文化背景是这一思潮的大环境,没有这一环境也就形成不了这股文学思潮。

同时,这一思潮的兴起,还有具体的环境。

它包括:1 、对旧文学批判后,建设新文学的时代需要。

我们知道,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是猛烈反对旧文学的,到了20 世纪20 年代,对旧文学的批判已告一段落,而建设新的文学的任务则摆在了新文学先驱的面前,顺应这一潮流,五四先驱们开始自觉地以创造新文学为己任,于是,随着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品的问世,随着理论上自觉的提倡,这一思潮也就出现了。

2 、介绍外国文学的某种倾向,是形成这一股文学思潮的又一背景。

介绍外国文学包括思潮,是五四时期最红火的文学活动。

一些情趣相投的作家,通过介绍风格、倾向相近的文学作品、作家,自觉不自觉地走到一起,而形成了这股文学思潮。

如,鲁迅、沈雁冰等对果戈里、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

3 、科学与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是这一思潮形成的又一背景。

科学思想主要是进化论(这是最早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李何林先生提出的。

他在《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就曾指出,五四时期的科学意识,主要就是进化论。

)考察五四新文学、新文化先驱的主张,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知道,五四时期的科学,主要不是指科学知识,而是思想方法,即科学的思想方法,而进化论,则是先驱们在倡导新文学、批判旧文学时,使用最广泛的思想方法。

如胡适就是根据进化论而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的观点的;陈独秀、刘半农也是根据进化论来解剖旧文学与新时代的矛盾的。

民主思想则主要是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等。

这些思想深入人心,使作家们自觉地正视现实,反思历史,从中发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为新文学的长足成长提供了先进的思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五四时期“人的发现”,使这一时 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留洋的知识分子思 考中国文学发展的问题时,往往从人的需 要出发来考虑文学的问题。当他们将文言 与白话这两种文学用语与人的需要放在一 起考虑时,他们发现,白话更有利于人表 情大义;文言与白话相比,其效果就差得 多,不仅“差得多”,有时简直就不利于 作家表情达意,甚至在描写人时笑话百出

相反,用白话来表情达意就方便多了。 从思维到表达,它是始终如一的,基本不会 损伤思维的成果。正如付斯年所说:‚我以 为白话是最能有想象,感情,体性,以表现 和批评人生的,最能传布最好的思想而无阻 碍的。何以故呢?因为我们人生日日所用的 都是白话,我们日日所流露的所发生的种种 感情,都是先从日用的白话里表现出来的。 所以用白话来做文学,格外亲切,格外可以 表现得 ——对文言的批判
对文言的批判是全面进行的:从文字到 词汇,从语法到实用功能,犹如剥笋似地一 层层裸露出文言衰老、迂腐的面目。对文言 不合理性的揭示也是多方位展开的,既有从 外向内的透视,也有又内向外的引申;既重 视对它本身不合理性的批判,更将这种不合 理性放在社会进化的背景下来审视。同时, 这种批判,还由纯粹的语言批判,上升到一 种文化的批判。这是对文言批判的最显著的特点。
(逼上梁山)
。这可以说是白话文学思
潮兴起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语言对人、对文学的重要意 义,是白话文学思潮兴起的内在原因
从语言对人的重要意义来看,如果说,
生产工具的制造,是人摆脱动物性的标志 的话,那么,应当说,文字、语言的出现,
则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起点。
大家一定还记得《圣经》“旧约”第一 篇故事“创世纪”中的“神创造天地”。 上帝从第一天开始创造,第一天创造了 “光”,第二天创造了“空气”,第三天 创造了“树木”等植物,第四天创造了 “星体”,第五天创造了各种“动物”, 第六天,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这万物、天地的主宰,第七天就休息了。
先看对“文字”本身的批判。 文字,是语言的物化形态或物质外壳,它的 难与易,不仅标志着一种语言发展的水准,而且 在现实性上,它制约着一个民族智慧的发展。作 为表意系统的中国字(汉字),由于它的音、形、 义三者是分离的,这就构成了它最大的弊端:难。 “中国字的难学,实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这种“难”不在字的多少,而在它的性质,“字 者既然离字形而独立,字形又弄得不成形”,如 此一来就导致了对它掌握的难上加难,“青年儿 童必须一字一字牢记字音和字形,必须消耗十年 功夫用在求得这器具上,等到这器具取得了,精 力也消耗一大半了”。
3、当时中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西方 式的“学校”教育,代替了中国的“学堂”教 育体制。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限于中国的古典 文化,大量西方文学的内容,使人们无法再一 味强调用文言来作文。同时,文言作文也不是 衡量人的才能的唯一标准了。所以,白话文运
动也就在这样的一种教育背景下出现了。
二、文学发展的启示 我们知道,五四新文学先驱们是一批 具有“双重智慧”的人物,当他们立足于中 外文化的基础上,向中外文学的历史进行扫 描时,他们发现了这样的历史事实: 在外国文学史上,‚欧洲三百年前各 国国语的文学起来代替拉丁文学时,是语言 文字的大解放;十八十九世纪法国俄国英国 等人们提倡的文学改革,是诗的语言文字的 解放;近几十年来西洋诗界的革命,是语言 文字和文体的解放‛。
在上帝前五天的创造中,它把世界上 的一切都造好了,可却忘了将开启智慧的钥 匙——语言交给人。《人论》的作者恩格 斯· 卡西尔面对这一切是多么感慨,他虽然 不敢冒犯“神”,当他却以自己的渊博和睿 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人类智慧的起点 是语言。具有“双重智慧”的新文学的先驱 们,正是认识到了语言对人的重要意义,所 以,在五四人的发现的同时,提出了用白话 代替文言的主张,掀起了白话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主讲人:许祖华
第二章 白话文学思潮

所谓“白话文学思潮”,是指 五四时期以倡导和创作白话文为主 要内容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在批 判文言文的过程中萌芽并发展的一 种文学思潮。这种文学思潮是先于 批判与启蒙文学思潮而出现的一种 文学思潮。同时,也是与批判和启 蒙文学思潮一同发展的文学思潮。
由此可见,身在现代社会而强写古人之感, 本为新的时代,却偏用文言之词,不仅不伦不类, 而且笑话百出。在这里,胡适抓住了词汇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这一关键,强烈的历史意识,使他仅 仅用一个例证就鲜明地揭示了文言词汇中大量 “套语”的不合理性。 从语法上看,文言的文法“极不精密”(钱玄同), 因为它仍处在意会的阶段,靠代代相传的经验, 通过耳濡目染自然地领悟.而且它又是一个封闭 的系统,没有相应“平等的语言文字相互比较” (胡适《国语的进化》),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文言语法的发展, 也就在实用功能上导致了文言各种功能的退化。
人们的生活观念社会节奏的变化,要求文学的用语也相应地简洁、明了等)
(如,新概念、新词汇的大量出现,而文言难以找到对应的词语;
陈独秀在《科学与人生观· 序》 中指出: ‚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 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 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 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 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
新文学的先驱们正是从这一方面来认识语言 的本质的。他们认为:‚文字为一切文化教育之 结晶‛,‚思想依靠语言犹之乎语言依靠思 想‛,而文言,这种言语系统当然也负载着一定 时代、一定社会的思想文化,而且它所负载的这 种思想文化就象它本身的历史一样古老、沉重。 从中国思想文化系统形成的春秋、战国,到清末 皇权的坍塌时期,几千年沉积的林林总总,几十 代一以贯之的孔孟之道,在它的身上无处不显示 出来。因此,对文言的文化批判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须的。新文学先驱们从这里找到了一种 对文言批判的更为宽宏的角度。
所以付斯年认为,汉字,“不仅妨害大多 数教育的普及,并且阻止少数人智慧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新文学同人虽然是 在一般文字意义上阐述中国字的弊端的,但是, 他们的意图却是明确的,从这里揭示文言是怎 样使这种“难”变得更难的。 从词汇上看,文言的基本词汇与白话有着 很大距离,加上大量古雅的典故和层层叠叠的 藻饰,弄得晦涩难解。而且,特别是当今天的 人用文言词汇作文作诗时,往往不仅面目可憎, 而且常常笑话百出。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 中举了胡先骕作的一首文言词:
用白话: 思维 运用

白话
完成
表达

用文言: 思维 运用 白话 翻译 文言 完成
表达
同时,从描写人,塑造人物来看,文言,使所 有的人都用一种固定的腔调说话,而白话却可以让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腔调说话。胡适在指出用文言写 人物的弊端时就曾指出:‚明明是乡下老太婆说话, 他们却要叫他打起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腔儿;明明是 极下流的妓女说话,他们却要他打起胡天游洪亮吉 的骈文调子‛,这种悖于人情的窘态,正是文言不 近人情的必然结果,在形式上,它虽然也能把某种 意思表达出来,然而,这种“意思”已经不具有文 学的意味了,文学视为生命的“真”与“美”的意 境,都被那不近人情的滑稽腔调扫得荡然无存,而 文学的动人性,它的“善”意也就无以附丽了。
第一节 白话文学思潮兴起的原因
一、社会历史原因(3个方面) 1、新思潮的不断涌进,使中国传统文 学的正宗用语——文言,越来越无力承 担反映社会历史变革的现实,表达新思 潮内容的任务,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 对文学的新要求
。即时代的需 要及文言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矛盾,是白话文学 思潮兴起的最直接的社会原因。
从语言对文学的重要意义来看,文学是语 言的艺术。胡适在《什么是文学》一文中说: “文学不过是最能尽职的语言文字。”他用 “不过”一词表明了这一判断的不容论证性。 在新文学先驱们看来,文学要现代化,首先就 必须使文学的用语现代化。胡适说,一时代有 一时代的文学,那一时代也当然要有适应这一 时代文学的用语。胡适说:‚今日之文言乃是 一种半死的文字‛,而‚死文字定不能产生活 文学,故我们主张若要造一种活文学,必须用 白话来做文学的工具‛(尝试集自序)。
与之相比,白话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白话做的文学,则一字一字之间,都可经
写得入微,写大总统说话的口吻,决不会变
叫化子;叫化子不同大总统一样,口里文绉
绉的。其余无论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
什么境,都可运用自由,不生阻碍,并且可 以为各人各事保存他们的个性‛正因为如此, 所以,他们提倡白话和白话文。
从语言的本质来看,每一种语言系统都有自 身的规律,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要说明它的 好或坏,只有在社会的实践中进行考察,方可证 明其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以及合理还是不合理。 人们固然可以离开社会潜心地对语言进行“为语 言而语言”的研究,但是,语言却离不开社会, 它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 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的活力,它的光彩,是社 会赋予的,它天然就负载着社会的思想与文化的 精华,只有在社会的实践中,它才能散发出五颜 六色的火焰。

一般说来,批判和启蒙的文学思潮主要 关涉的是五四新文学思想内容,白话文学思潮 所关涉的则主要是新文学的形式本体;批判、 启蒙文学思潮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及其文学观 念,倡导新文学与新的文学观念中形成的,白 话文学思潮则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用语—文 言,倡导新文学的用语—白话的过程中形成的。 从成效来看,白话文学思潮是发展得较为完备 的文学思潮,也是成效更为显著的一种文学思 潮,它的理论形式很完备,而创作形态则更为 成功(创作形态就不谈了,主要谈理论形态。)
“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翡翠 衾寒,鸳鸯瓦泠,禁得秋宵几度?么弦漫语,早丁字 帘前,繁霜飞舞。缈缈余音,片时犹绕柱。‛ 并且分析说,“翡翠衾”,“鸳鸯瓦”,用之白 香山“长恨歌”则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 “丁字帘”,“么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 其夜灯决不“荧荧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 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 “飞舞”耶?在时代的尺度下,文言无一不是“退 化”。因此,面对着文言的种种弊端,身处20世纪之 初的新文学先驱们强烈地感到,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 的形势下,文言“实在不足以发挥新时代之学理事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