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智障儿童由于先天遗传或疾病等因素,造成身体上的缺陷从而导致自卑孤僻情绪不稳、倔强固执、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意志行为与人格特征等方面较普通儿童有很大差异,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如不加以疏导矫治,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畸形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应及时干预。

关健词:智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一、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国内特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课程上没有统一印发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部分学校没有设置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

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与运作不够完备,心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专业水平有待提高;途径单一,缺乏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材,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康复标准尚待探讨;很多学校不具备拥有国家认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或教育部门认证的心理健康教师,无法开展常规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接待心理咨询等工作。

相当一部分特需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智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身体缺陷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对任何人都适用。

多数智障儿童不仅智力低下,身体也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常导致智障儿童自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问题。

2、缺少家庭关爱智障儿童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很多家长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不能很好的面对这个智障孩子。

智障儿童和家长相处的时间非常少,导致长期缺乏父母亲情的抚慰和关怀,无法体会家庭的温暖。

还有些家长会更会把自己的怨气直接发泄在智障儿童身上,动则打骂是家常便饭。

长期压抑的家庭生活使这些孩子找不到安全感 ,滋生了其蛮横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缺乏社会关注智障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目前社会上对这一弱势群体存在着认识不足、关注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有些人甚至会对智障儿童歧视,大部分有智障者的家庭感到很自卑,对他们的康复更是没有信心,因为家长的自卑和信缺乏,他们不愿意送智障儿童到特殊教育学校去接受教育,导致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存在着很多困难,另外,各种传媒很少关注智障儿童,媒体也很少对智障儿童的生活或学习进行报道。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通用3篇)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通用3篇)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通用3篇)智障健康教育模板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鼓声取物品、蒙眼跳两个游戏项目提高学生听觉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学生深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康复;重复多次训练、延长训练时间对学生注意力训练效果更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康复训练本来是一件乏味苦恼的事情,单纯的训练只会让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断减退,但是游戏的课堂会提高学生训练的乐趣,间接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并按游戏规则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起到训练的效果,在训练中也要保障自己的安全。

教学准备:绳子、胡萝卜多个、蒙眼布、垫子教学过程:一、准备操二、复习播放《兔子舞》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围着圈学兔子跳。

三、新授(一)听声音,取物1、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胡萝卜,看看你们谁能数对?怎么数呢?首先,认真听老师敲几下鼓?学生回答。

然后,数几下就拿几个胡萝卜。

(示范)2、点名训练:学生一个接一个训练;3、一起训练,看谁表现的又快又准;(二)蒙眼听游戏规则:我们蒙上眼睛,听着鼓声的方向,鼓声的方向来自谁家,就摘下蒙眼布,跳到这个小动物家。

(先集体做,再一个一个来游戏。

)注:难度递进,由简单到难的过程,可以先放两个动物,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增加小动物。

四、放松训练1、小兔子完成了任务,是不是很累?下面我们坐到垫子上给我们自己的腿放松一下(手指放松歌)。

2、紧张、放松训练、呼吸训练。

五、小结:今天我们两个游戏主要通过听训练我们的听觉注意力,同学们,以后上课时,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听老师讲课,多学知识。

六、对每个学生今天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

教学效果及反思: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毛志北、梁振坤、朱德源三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毛志北进步最明显,整节课注意力最集中;梁振坤、朱德源两名同学上课注意力较为集中,但相较毛志北集中程度较差,相信长时间反复多次训练注意力会有所提高,延长有意注意时间。

浅谈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1.全面把握,因人而异全面了解学生和研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和首要条件。

每位智障儿童的智力迟滞程度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家长和学校应针对每位不同学生的情况为其选择适合他读书成长的班级。

只有在适合他的班级里学习,他才能真正适应生活方式,适应生活态度,适应社会角色,适应社会活动能力,适应社会法制与道德观念,从而更好地发展。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适应能力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一定较高。

因此因人而异的选择一个合适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2.及时鼓励,树立自信智障儿童天生就有自卑的心理缺陷,他们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避免正面的批评教育,以减少不必要的消极刺激,使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消除自卑感。

教师平时可在课堂教育中经常穿插《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同学、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良好心理素质。

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给与较多的鼓励,才能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说,班主任要在班上常常开展评比活动,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队伍,每个星期都来比一比哪个队能做到遵守纪律,并给优胜者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3.培养兴趣,稳定情绪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生理健康,更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不良情绪则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危害,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精神错乱、行为失常等。

而智障儿童的情绪天生就比正常儿童不稳定,比较暴躁,容易冲动,所以更加加剧了心理健康问题,在这方面要付出比正常儿童多几倍的努力。

对于智障儿童的心理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

教师的爱能点燃学生进取之火,要用爱唤醒他们心中微薄的力量,多赞扬、多鼓励,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爱。

教师还需要耐心去教导每一位智障儿童,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肯定他、帮助他、理解他、信任他、让他逐步消除情绪障碍,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智障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正常学生相比,智障学生不仅在智力上存在差异,还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

智障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无法采用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不同的智障学生,需要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对于智障学生中存在着焦虑情绪的学生,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深呼吸等方法进行心理调节;而对于自闭症等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则需要进行更为细致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参与是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往往无法像正常学生那样主动地去寻求帮助和关怀。

家长和老师需要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关心和引导,帮助智障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智障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方法。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如今,智能化设备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智障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通过为智障学生开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APP,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互动式的心理训练功能。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智障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是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智障学生往往因为智力差异而与其他学生产生隔阂,缺乏交流和交往的机会。

通过开展一些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增强智障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他们融入学校集体,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交流,智障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认识到自己并不孤单,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困境。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残障儿童由于身体或智力方面的不足,往往承受着比其他儿童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因此,为残障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残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残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儿童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

首先,残障儿童面临着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形成的挑战。

由于他们身体或智力存在缺陷,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无助和排斥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残障儿童常常面临外界的歧视和排斥。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活动中感到困扰和尴尬,进而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最后,残障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这些困难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二、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

具体来说,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 增强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使残障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残障儿童常常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困扰,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3. 培养积极的应对能力。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残障儿童需要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心理健康。

4.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

由于残障儿童在社交活动中面临一定的障碍,教育者应该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有效的社交技巧,提高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质量。

三、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1. 个别心理辅导:针对残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压力。

2. 心理训练课程:组织开展适合残障儿童的心理训练课程,通过培养他们的情商和认知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当前,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如何有效地为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采取个性化教育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在教育中的价值,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例如,针对自卑的学生,需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如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增强其自信心。

同时,针对学生个别特点,引导学生完成符合自身意愿的学科学习和社交活动,使其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对自己的信仰。

二、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智障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甚至出现自卑、受挫、自闭等不良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应帮助智障学生以科学、客观、正确的方式认识自己,增强其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

具体而言,需要加强对智障学生自我意识的训练,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和优点,并能理解这些特点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社会交往和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不同的社交活动和交往方式,让智障学生能够主动介入到社会化的行为中。

通过社会化活动,可以增强智障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能够鼓励智障学生参与到人际交往中,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认知,为其心理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关注对学生情绪的救助和疏导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往往会对智障学生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积极关注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和减轻压力。

具体而言,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借此释放压力、纾解情绪。

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培养孩子内心的情感能力,引导其掌握应对压力、情感疏导等方法,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发展。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的策略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的策略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的策略加强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心理素质应引起当前每一位特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只有在特殊教育机制的条件下,采用积极的补偿教育的方法,在教师的正确、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才能使这些儿童重新获得运用积极的补偿机制的能力,去补偿自己的缺陷,健全自己的人格。

那么怎样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持之以恒,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智障儿童,提出要求就叫他们去落实于行动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他们的理解力很低,在他们根本不理解老师说的是什么的时候,怎么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呢?1.正面引导,反复强化。

由于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低,内抑制和言语调节功能较差,他们很难理解和形成道德信念,不易自觉地用道德准则指导自己的行动。

因此,教师必须按道德准则标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健全集体,环境熏陶。

学校的校风不仅能够促使智障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的确立和定型,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改造那些与良好集体行为相违背的不良行为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在学校和班级中树立好学生榜样,对他们的行为及时进行表扬,通过校园里的少先队活动、墙报等,把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之中。

有蓬勃向上的集体环境熏陶,我们对智障儿童的心理行为矫正才能见成效。

二、针对智障学生个体缺陷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训练措施,纠正他们的行为偏差,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功能的发育缺陷,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养成了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不良习惯。

作为特教工作者,要深入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与爱好,善于抓住机遇觅教。

1.交往与情感方面的训练。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要经历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智障学生在这一点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他们要么处于家长过度保护之下,丧失与正常人交往的机会,表现为害怕、爱哭、易怒、常发脾气;要么与家长关系冷淡,表现为孤独、自卑、合作性差、常独自玩耍或独坐发呆。

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篇)

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篇)

第1篇背景:小明,男,15岁,初二学生。

小明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出现了一些异常,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案例分析:1. 心理健康问题:小明可能存在以下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状: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

- 焦虑症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担忧学习成绩、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等。

- 人际关系问题:与同学交流较少,缺乏友谊和支持。

2. 原因分析:- 家庭因素: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缺乏陪伴和关爱,导致小明感到孤独和失落。

- 学校因素:小明可能因为成绩不佳、与同学关系紧张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和焦虑情绪。

- 社会因素: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小明可能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 教育措施:(1)家庭方面:- 家长要多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陪伴。

- 家长可以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鼓励小明,增强他的自信心。

(2)学校方面:- 教师要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问题。

-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

-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促进小明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他的社交能力。

(3)社会方面:- 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

总结:针对小明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心理教育和关爱,帮助小明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第2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二学生。

小明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增大,人际交往复杂,小明开始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工作繁忙,缺乏沟通,导致小明内心渴望关爱,却不知如何表达。

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受成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

智障学生也不例外。

智障学生中贫困家庭子女缺少关心而放任自流,或者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己恐慌失落等等。

鉴于以上诸种问题,给予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智障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对智障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作为教师不但要充满爱心,而且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智障学生也不例外。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智障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尽可能地促进智障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智障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我有一些设想。

首先要了解并掌握智障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智障学生都有个别差异,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切忌一刀切,否则教育过程本身就变得枯燥乏味。

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因无从入手教育智障孩子,主要的任务便落到了教师身上。

教师或许会给学生设计他们想象中的发展方向,如果学生的发展稍有偏差,就会受到责难,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智障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下列这几方面:1.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喜悦时,表现得积极性高,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表现得积极性低,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自虐、打架等现象。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特殊群体的关注和照顾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水平的限制,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特殊性和敏感性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智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出发,探讨该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以期为教育者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智障学生由于智力水平的限制,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和敏感性问题。

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充分了解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1.认知水平差异大。

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正常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教育,避免使用过于抽象和复杂的概念,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2.情绪表达受限。

智障学生往往在情绪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受限,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教育者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言语和行为表达,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引导。

3.社交能力薄弱。

部分智障学生由于认知障碍的存在,社交能力较弱,难以与他人正常交流和互动。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针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其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 游戏化教学法游戏是智障学生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谜语猜谜、观察游戏等,引导学生参与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游戏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巧妙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心态。

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因此图像化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者可以利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社会支持和团体辅导的实践
01 同伴支持和合作活动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团体辅导对智障学生心理健康的促 02 进
提供集体支持和情感抚慰
03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基于正向心理学的教育方法
培养积极心理素质 重视鼓励和赞扬
游戏和艺术活动作用
促进情感体验 培养社交技能
情感教育应用
情感识别训练 情感调节技巧
REPORTING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智障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情绪、自卑和自闭 行为、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易冲动。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学习能 力、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REPORTING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
影响学习和行为表现
社交能力受限
难以融入社交圈
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关注度提升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心理健康问题复杂
展望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
01 未来教育方向和目标
全面覆盖智障学生群体
02 未来教育方向和目标
提高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再 03 强调
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谢谢观看!
REPORTING
02 教师面临的挑战
教师需具备特殊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以更好 地帮助智障学生。
03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更是一项挑战。教师 需要深入了解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帮助学 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其全面发展。
●02
第2章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的分析
03 效果评估
评估干预的效果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
分类
根据智力障碍的程度,可分为轻 度、中度和重度智障。
心理发展特点及需求
心理发展特点
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表现 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 障碍。
心理需求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以建立自尊和自信,培养积极的心态 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行为表现与情绪问题
行为表现
智障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语言发展迟缓、学习困难等行 为问题。
小组讨论与合作
组织智障儿童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 技能,同时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课后辅导与跟进措施
1 2 3
个别辅导
针对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 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 问题。
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智障儿童的学习 情况和表现,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有效的辅导和 跟进。
情绪调节
教授智障儿童一些简单的 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 、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 缓解不良情绪。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社会规则认知
让智障儿童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则和道 德规范,学会遵守社会规则。
人际交往技能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 养智障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 他人合作和沟通。
自我管理能力
引导智障儿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学会制定简单的计划和目标,培养 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原则遵循
尊重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 殊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 案。
注重智障儿童的情感体验和表 达,鼓励其积极参与和互动。
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 与支持,共同促进智障儿童心 理健康发展。
个性化教育方案制定
针对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 需求,制定符合其发展水平的教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9篇)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9篇)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9篇)智障健康教育范文篇1活动目标1.了解情绪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的魅力。

2.学习控制自我的情绪,能够关注他人的情绪,用微笑感染他人。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欢乐的完美情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绘画材料若干。

教学重点:了解情绪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有让人美丽和被人喜欢的魅力,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欢乐的完美情感。

教学难点:幼儿能真正理解微笑的实际好处,在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学会调节自我的情绪和情绪,学会用微笑感染别人。

教学流程:看“微笑”一听“微笑”一谈“微笑”DD创“微笑”DD表达“微笑”。

活动过程一、看“微笑”1.师:小朋友们好!听到你们的回答,我的情绪已写在脸上,请小朋友看我的表情,能看出我此时的情绪吗对,我很欢乐,所以我把微笑送给你们。

请收下吧。

教师先请小朋友欣赏一个幻灯片,(播放笑脸课件,由许多幼儿笑脸制作而成)2.组织幼儿讨论观看短片后的感受。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师:你们看了笑脸心里感觉怎样样(很舒服、欢乐)师:微笑能告诉别人“我喜欢你,很高兴见到你,使我欢乐的是你…,所以人们看到微笑的表情会很欢乐。

二、听“微笑”、谈微笑1、师:微笑不仅仅使人欢乐,并且微笑的人也是很美的,请小朋友欣赏诗歌《微笑》幼儿欣赏配乐诗朗诵《微笑》微笑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微笑比花更香。

当微笑写在脸上,脸就显得个性漂亮,当微笑藏在心底,心里就充满了欢喜,2、提问:a,诗歌里是怎样说微笑的b,为什么说微笑是花园里的花朵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引导幼儿讨论:因为微笑的脸让人看了感觉个性漂亮;并且心里感觉十分甜蜜,充满了欢喜。

3、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请小朋友跟着录音朗诵一遍。

(再次播放微笑课件)4、讨论: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这样美丽的微笑呢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微笑的作用。

小结:经常带着微笑的人,到处都会受到欢迎。

浅谈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 而正常人也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使得智障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 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 作为特殊学校的老师, 在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 有责任、有义务走进这些孩子们中间, 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 培养健康的心理。

一、目前智障学生存在的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1.自卑孤僻由于智障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社会环境中可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 往往极易产生低人一等、我什么都不行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导致他们从不主动与人交流沟通, 即使在外人主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 他们也会显得手足无措, 无从应对。

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是智障学生的内心焦虑、迷茫及无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 最后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2.敏感多疑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的自卑孤僻, 智障学生总是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通常通过自身的观察、猜测判断身边的变化以及他人的言谈举止, 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也相应产生。

即使是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同伴的善意提醒, 他们也不能正确对待。

3.倔强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 导致智障学生大多生活在自己的猜测和观察里, 一般按自己的推测来判断他人或者周围环境, 不能很好地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 从而形成倔强的性格特点。

二、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尽量尊重学生个性, 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智障学生也是一样, 虽然智力上和正常人相比, 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是智障学生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也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特长。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走进这些特殊孩子中间, 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 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 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 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 以及对集体的作用, 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脑残病、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称呼,都指的是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是指智力水平、抽象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均低于同龄人的儿童。

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其自我认知、情感控制、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必要途径。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智障儿童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特点,包括:1. 自尊心较低:由于智障儿童普遍存在自我意识不强的现象,会导致其自尊心较低。

2. 紧张易怒:由于智障儿童常被社会排斥和歧视,导致其在情绪方面较为敏感,容易发生紧张和怒气。

3. 社交能力差:由于智障儿童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等问题,导致其在社交方面呈现出较差的状态。

如何进行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开展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列出几点建议:1. 鼓励和肯定智障儿童的自我意识:智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以便慢慢树立起自我意识,提升自尊心。

2. 告诉智障儿童如何控制情绪:智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较差,因此他们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

家长可以通过教育智障儿童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3. 注重社交训练: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差,需要进行扫盲式的社交训练。

比如,家长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组织班级活动、参加社区义工活动等方式,让智障儿童参与其中,增强其社交能力。

4. 增加快乐元素:经过前面几点的培训,智障儿童的心理状态可能还未完全调整,因此加入快乐元素是有益的。

比如,在游戏活动中增加各种游戏元素,或者组织一些保龄球、健身操等运动活动,让智障儿童受益。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智障儿童是一个相对较弱势的群体,会受到社会排斥和歧视,因此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智障儿童的自我认识,提升其社交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总之,智障儿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并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

智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智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智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作为一名特教教师,相信每个人,都对自己身边的这群残缺的花朵充了爱心,这种爱是发自心底的关心、爱护和心疼。

但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孩子,只有懂他们,才能教育他们,这才是作为老师给他们最好的爱。

下面以智障儿童小雨为例,对其心理不稳定问题进行分析:一、案例介绍:小雨,男,现年12岁,就读于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2022年9月入学。

智障原因:唐氏综合症,导致智力落后,再加上家庭的早期干预措施不到位,长辈的过分溺爱,使学生形成了些不好的习惯。

家庭及教养情况:母亲对其较溺爱,父亲对其要求较严格。

个案与奶奶关系较好。

二、评估情况:1.情绪问题:在平时课内外表现为,只喜欢听表扬的话,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大发脾气;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小。

2.注意涣散,活动无度。

表现为上课不听讲,无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上课爱做小动作。

3.表现出明显的学习问题。

不知道学,不想学,更不会学,有厌学情绪。

综上所述,我认为该生属于中度弱智儿童。

通过观察和测验,确定该生学习困难是源于身患唐氏综合症三、干预措施1、教育目标重点在于改善其周围环境,培养健康心理和唤起自信,激发其学习兴趣。

记得开学初上第一节语文课,我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点名请小雨起来回答。

当时,就有学生大声提醒我说:“老师,你怎么请他啊?他答不出来的。

”全班立时哄堂大笑。

课后,我对这件事做了深刻的反思,要将小雨真正融入到班级的学习中,首先要创造一个适于他成长的环境,要先让班级的同学接受他,不歧视他。

而要让学生不歧视他,首先老师自己就不能在各方面表现得太过明显,要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让大家能接受,甚至淡忘他是弱智这个事实。

平时上课时,我有时会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词语,开到他时绝不跳过。

鼓励他回答问题,我会给予他充分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在全班面前表扬、鼓励他。

在课间,如果他在我附近,我会对当天的课对他作出他能力能接受的指导。

作业要求我也根据他的情况适当降低要求,尝试与他进行个别谈心,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他,用行动来鼓励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和大家一样的。

2024年智力残疾儿童心理辅导教案设计

2024年智力残疾儿童心理辅导教案设计

2024年智力残疾儿童心理辅导教案设计一、教学对象智力残疾儿童(轻度至中度)二、教学目标1.帮助智力残疾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

3.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社交技巧。

4.增强智力残疾儿童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自我认识与自尊2.情绪管理3.社交技巧4.环境适应四、教学时长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我认识与自尊1.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认识,增进彼此的了解。

2.主题活动:我是谁(1)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

(2)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如“我叫小明,我喜欢吃苹果。

”3.小组讨论:优点与不足(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鼓励学生相互欣赏。

(3)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情绪管理、社交技巧与环境适应1.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情绪表达游戏,如喜怒哀乐表情表演。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经历。

2.主题活动:情绪管理(1)教师向学生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故事、情景模拟等方式,学习如何识别和表达情绪。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倾诉等。

3.小组讨论:社交技巧(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倾听、尊重等。

(3)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4.环境适应:情景模拟(1)教师设计不同的情景,如上学、购物等。

(2)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学习如何在不同环境中适应。

(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描述是否准确、全面。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3篇)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3篇)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课前提示:小班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但也存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注。

在成长过程中,幼儿逐步体验到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渐渐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

本活动通过故事《我们来帮你》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

活动目标:1、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要关心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戴鸡妈妈的头饰,讲述:咯咯咯,今天我鸡妈妈可高兴了,因为我要带着我的鸡宝宝回新家去。

教师可以做一些鸡的动作,用夸张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

2、看图片听故事(1)教师出示图片,有表情地讲故事。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鸡妈妈带着小鸡去哪里?(去他们的新家)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桥被水冲断了)鸡妈妈和鸡宝宝又不会游泳,想想他们心里着不着急呢?(非常着急)这时小鸭子说了什么呢?(我背你们过河)小乌龟说了什么呢?(我们来帮你)大象又说了什么呢?(我来帮你)小朋友们想一想,鸡妈妈和鸡宝宝过河了没有呢?(过了)教师总结:我们要像小动物一样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3、情景表演(1)教师请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分别扮演鸡妈妈、鸡宝宝、小鸭子、小乌龟、大象。

(2)教师讲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故事。

(3)教师评价幼儿的表演。

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可以怎样帮助别人。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他人欣赏的快乐,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优点。

2、教育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3、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不应该因缺点而怀疑自己,也不要因优点而轻视他人。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智障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智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针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分析现有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中愈发凸显出来。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有限,往往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可能面临着各种挫折和困难,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般学生的模式和方法,往往无法完全适用于智障学生。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智障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导致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维护。

针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制定专门的方法和策略。

教育者需要全面了解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具体的心理问题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智障学生,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需要与家长和专业机构合作,建立起完整的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共同关注和帮助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 情感教育:针对智障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开展一系列的情感教育活动。

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方式,帮助智障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2. 心理辅导:针对智障学生可能面临的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交流和沟通,帮助智障学生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问题,学会积极面对并解决内心的困扰。

3.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帮助智障学生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

通过真实的情境练习,帮助他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说实话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就先说这内容吧。

我觉得最基本的得有情感方面的教育。

比如说,让他们感受到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智障儿童需要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

我曾经试过给一个智障儿童每天说好多遍我爱你,还给他拥抱。

一开始他没什么反应,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会笑,会主动接近我,这时候我就感觉这种情感的输入有点效果了。

还有就是要教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

这挺难的,就像在一团乱麻里找线头。

有一次我拿了好多不同表情的图片,想让孩子识别哪个是高兴的,哪个是难过的。

但是孩子根本不理会,我当时特别沮丧,感觉自己方法不对。

后来我就把这些表情表演出来,比如我把嘴咧得大大的笑,表现高兴;皱着眉头假装哭,表现难过。

这样孩子就慢慢有点感觉了,知道高兴是让人舒服的,难过是不太好的。

说到这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耐心是关键。

这个耐心得像大海一样无尽头。

有时候同样的事情你得反复教无数次,就像教一个刚刚开始走路的孩子,你不能急。

我曾经心急火燎地想让一个孩子学会表达生气,结果孩子被我吓得更不敢说话了。

这就是个惨痛的教训。

开展一些适合他们能力的活动也挺好。

比如简单的拼图或者搭积木。

我不确定这是否能直接和心理健康搭上边,但在活动中,孩子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就像你攀登到山顶看到风景那种心情。

他们在完成这些简单任务时,会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这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是有益的。

社交方面的训练也不能少。

我会把几个智障儿童聚在一起,给他们一些小零食,让他们学会分享。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只想着自己吃,但每次我都在旁边提醒他们要给小伙伴一点。

慢慢地,他们开始有了分享的意识,这种意识能让他们在人际关系里更舒服,也有助于心理健康。

有时候我也用音乐的方法。

音乐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

一些舒缓的音乐能让孩子平静下来。

我发现听音乐的时候,有些孩子原本烦躁的情绪会减弱。

不过我不太确定是不是所有类型的音乐都适合,还在不断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受成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

智障学生也不例外。

智障学生中贫困家庭子女缺少关心而放任自流,或者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己恐慌失落等等。

鉴于以上诸种问题,给予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智障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对智障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作为教师不但要充满爱心,而且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智障学生也不例外。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智障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尽可能地促进智障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智障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我有一些设想。

首先要了解并掌握智障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智障学生都有个别差异,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切忌一刀切,否则教育过程本身就变得枯燥乏味。

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因无从入手教育智障孩子,主要的任务便落到了教师身上。

教师或许会给学生设计他们想象中的发展方向,如果学生的发展稍有偏差,就会受到责难,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智障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下列这几方面:
1.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喜悦时,表现得积极性高,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表现得积极性低,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自虐、打架等现象。

2. 意志一般为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

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

当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破罐子破摔。

3.性格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自由散漫型,缺少和别人的和谐相处;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情绪喜怒无常。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智障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其次就需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适当减轻的。

正常的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

学习生活要有节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如按时上学上课,按时就餐,按时参加学校、班级各项活动、按时就寝和起床。

智障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教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习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生活方式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良好循环。

开展良好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工作中,我觉得结合智障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去帮助智障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1、利用好主题班会活动课。

班队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智障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可以设计一些主题班会:比如对培智高年级,可以这样设计:要求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卡片上写上一、二句描述自己特点的话,但不能出现自己的名字。

要求程度较差的学生在卡片上写自己爱吃的东西或最喜欢做的事情。

卡片收齐后,老师把这些卡片发给大家,请大家根据卡片上的自我介绍,猜猜卡片上的同学是谁,猜中以后,还要介绍这个同学的优点,同时指出他的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希望。

通过相互的评价,进一步了解自己,增进友谊,增强自信心。

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智障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

如通过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如学生通过玩“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培养了智障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生活活动中,通过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智障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而且也培养了智障学生住校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

如智障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若想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意义上,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