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教学设计
关于报任安书教案汇总五篇
关于报任安书教案汇总五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报任安书》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__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 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 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 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Z__]二、解题1 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 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附:李陵事件: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年(前99年)随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出师击匈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陵投降了匈奴。
报任安书教案汇总五篇
报任安书教案汇总五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一、主备人:通课时间:、5.8参加人员:高一语文组全体教师通课地点:高一语文办公室通课内容:《报任安书》教学目标:1、积累“务、死、鲜、暴、于、以”等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奋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3、体会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1、题解:报: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任安,司马迁的朋友。
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二、默读感知在这封回信中,可不可见到来信的一些内容?把原文找出来。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教导我要待人接物要谨慎,以向朝廷推荐贤能的人才为自己的责任。
)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回这封信的?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坐观成败)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三、积累文言基础知识1、字音积累:报任安书教案篇2《报任安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__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报任安书教案8篇
报任安书教案8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体会__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作手法。
4.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习重点和难点:1.理解__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一、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坐观成败)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二、作者及作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
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面地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情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它不仅是历史巨著,也是文学巨著,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散文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__选自 ,是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原名,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130篇,分为表,书,本纪,世家,列传。
《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
《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
多诵读多领悟。
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体会文章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学生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以领会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遇与作者的相通之处。
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学生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教学难点:《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
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五、课时安排:12课时六、教学步骤:报任安书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司马迁写作本文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报任安书教案(精选8篇)
报任安书教案(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报任安书教案(精选8篇)报任安书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报任安书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相关推荐报任安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报任安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报任安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一、解题:《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
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报任安书教案三篇
报任安书教案三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__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学习过程】一、关于司马迁的对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思考:从这两幅对联中,我们读出了有关司马迁的哪些信息?二、司马迁的有关资料1、家世和家庭。
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在任太史令时就曾想到利用做官的便利条件,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未能如愿。
临终时,他把这一理想和愿望留给了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做太史,不要忘记他所欲论著的心愿,并认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自立,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父亲的话对司马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司马迁流着泪向父亲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遭遇李陵之祸,接受宫刑。
这对司马迁影响极大,经历此事,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他对《史记》一书的创作。
司马迁之所以在为名节自杀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选择后者,全是因为《史记》未成。
他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读《史记》不能不了解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不能不读《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
在这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委婉地述说了他受刑后忍辱苟活的苦衷。
报任安书教案3篇
报任安书教案3篇报任安书教案1: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的融合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的见证。
《报任安书》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诗文,通过对自己的生活感慨和对时局的思量,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和追求。
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报任安书》这篇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报任安书》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2. 理解《报任安书》的主题和意义;3. 掌握《报任安书》的基本词汇和句型;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报任安书》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2. 理解《报任安书》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报任安书》的复印件;2. PPT或者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唐代文人的画像,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文人的形象和他们的追求。
2. 课文阅读(15分钟)学生阅读课文《报任安书》,并回答以下问题:a. 诗文的标题是什么?作者是谁?b. 诗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c. 诗文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量?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对《报任安书》的理解和感受,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4. 全班分享(10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者补充。
5. 课文分析(1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对《报任安书》进行分析,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主题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6. 词汇和句型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完成《报任安书》中的词汇和句型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7.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你对《报任安书》有什么新的认识?b. 你觉得古代文学与历史之间有什么联系?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2. 阅读《报任安书》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杜牧和唐代文学的知识。
《报任安书》教案(通用13篇)
《报任安书》教案(通用13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报任安书》教案设计2。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同学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谈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
多诵读多领悟。
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同学通过三个故事,体会文章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同学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以领悟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受与的相通之处。
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同学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教学难点:《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支配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校、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然后将学校、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
然后引导同学学习课本中的一篇学问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
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同学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同学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终让同学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进行一次讨论性学习报告会。
五、课时支配:12课时六、教学步骤:报任安书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司马迁写作本文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报任安书》优秀教案多篇
《报任安书》优秀教案多篇《报任安书》教案1课前透视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初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报任安书教案(精选5篇)
•••••••••••••••••报任安书教案报任安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任安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报任安书教案篇1一、新课导入一个踟蹰独行的士子,正在人生的旅途跋涉。
不料,飞来横祸,差点葬送了旷世奇才。
屈辱,难言的屈辱将他逼向了生命的死角,然而他不屈,不悔!高昂起男儿的头颅,倔强地甩开了世人嘲讽的白眼,毅然提起笔来,挑起了华夏史传的千秋伟业。
“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你那挥笔疾书的身姿已经定格成一幅永远的风景,令后人高山仰止!皇权可以摧残你的身体,却无法剥夺你的思想;命途多舛反而激发你生命的潜能,残缺的仅仅是身躯,飞翔的却是你不朽的灵魂!二、知识介绍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有“史圣”之誉。
字于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他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史家之绝唱--《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
三、背景链接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优秀3篇
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优秀3篇报任安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学习过程:一。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命题。
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为难。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
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二。
关于本文及屈原《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
”(郭沫若语),考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比较可信。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
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
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
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
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
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自沉于汨罗江。
三。
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1、段:既:“已经”,或“以后”。
报任安书教案3篇
报任安书教案3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__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学习过程】一、关于司马迁的对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思考:从这两幅对联中,我们读出了有关司马迁的哪些信息?二、司马迁的有关资料1、家世和家庭。
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在任太史令时就曾想到利用做官的便利条件,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未能如愿。
临终时,他把这一理想和愿望留给了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做太史,不要忘记他所欲论著的心愿,并认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自立,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父亲的话对司马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司马迁流着泪向父亲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遭遇李陵之祸,接受宫刑。
这对司马迁影响极大,经历此事,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他对《史记》一书的创作。
司马迁之所以在为名节自杀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选择后者,全是因为《史记》未成。
他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读《史记》不能不了解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不能不读《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
在这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委婉地述说了他受刑后忍辱苟活的苦衷。
《报任安书》教学教案设计
《报任安书》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报任安书》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一篇辞书,是司马迁在被流放期间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本文以司马迁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人生价值和信念的坚守。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报任安书》,使学生了解古代辞书的特点和魅力,理解司马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报任安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司马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难点: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分析司马迁的写作技巧。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报任安书》的内容,理解司马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介绍《报任安书》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Step 2:学生自读《报任安书》,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Step 3: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
Step 4: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文中主旨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Step 5:总结讲解,强调《报任安书》的价值观念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报任安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教材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2 文言文阅读能力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报任安书》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掌握程度。
4.3 价值观理解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文,评估学生对司马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报任安书》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5.2 第二课时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文中主旨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报任安书的教案范文
报任安书的教案范文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报任安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报任安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报任安书的形式进行写作练习1.2 教学内容报任安书的定义和起源报任安书的特点和作用报任安书的结构和写作要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任安书的定义、特点和结构案例分析法:分析报任安书的写作实例实践练习法:学生进行报任安书的写作练习第二章:报任安书的特点与作用2.1 教学目标了解报任安书的特点理解报任安书的作用2.2 教学内容报任安书的特点:真实、准确、简练、生动报任安书的作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宣传政策、引导舆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任安书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报任安书的写作实例第三章:报任安书的结构与写作要点3.1 教学目标掌握报任安书的结构掌握报任安书的写作要点3.2 教学内容报任安书的结构:、、、结尾报任安书的写作要点:选材、构思、表达、语言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任安书的结构和写作要点案例分析法:分析报任安书的写作实例第四章:报任安书的写作技巧与策略4.1 教学目标掌握报任安书的写作技巧掌握报任安书的写作策略4.2 教学内容报任安书的写作技巧:观察、思考、表达、修改报任安书的写作策略:定位、选材、构思、语言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任安书的写作技巧和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报任安书的写作实例第五章:报任安书的实践练习5.1 教学目标运用报任安书的写作技巧和策略进行实践练习5.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报任安书的写作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5.3 教学方法实践练习法:学生进行报任安书的写作练习点评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六章:报任安书写作的注意事项6.1 教学目标了解报任安书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掌握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6.2 教学内容报任安书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文风不纯、信息不实、结构混乱、语言生硬避免问题的方法:严谨的态度、深入调查、清晰思路、熟练语言运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任安书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避免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含有上述问题的报任安书实例,讨论如何改进第七章:报任安书在现代的应用7.1 教学目标了解报任安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理解报任安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7.2 教学内容报任安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新闻报道、政府公告、企业通讯报任安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传递信息、塑造形象、引导舆论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任安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社会中的报任安书实例,讨论其作用和效果第八章:报任安书的评价与反思8.1 教学目标学会评价报任安书的质量能够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写作水平8.2 教学内容评价报任安书的质量:内容、结构、语言、风格自我反思与提高:分析自己的写作过程,找出不足,不断改进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评价报任安书质量和自我反思的方法实践练习法:学生互评互议,教师点评,共同提高第九章:报任安书写作的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的报任安书写作实例从中吸取经验和启示9.2 教学内容分析报任安书的成功案例:选题、构思、表达、语言等方面吸取经验和启示:如何选题、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观点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任安书成功案例的特点和亮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讨论、总结报任安书案例中的经验和启示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报任安书教学的重点内容展望报任安书写作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回顾报任安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讨论报任安书写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报任安书教学的重点内容讨论法:展望报任安书写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讨论应对挑战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编写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1. 教学目标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并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报任安书教案集锦9篇
报任安书教案集锦9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学习__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 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 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 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附:李陵事件: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年(前99年)随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出师击匈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陵投降了匈奴。
关于报任安书教案汇总7篇
关于报任安书教案汇总7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报任安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__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报任安书》教案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积累文言词语与句式。
2、过程与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__的思想内涵鉴赏__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司马迁逆境中发愤有为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__是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他创作《史记》动机的重要文献。
首先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在学习__前,可安排学生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关于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讲《司马迁》或《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37:绝笔之作》的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__创作背景的理解。
__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懂清句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并应注意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归纳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全文。
2、研习第1节。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__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说文题,整体感知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报任安书》教案6篇
《报任安书》教案6篇任安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是栏目我花时间整理的内容。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
仅供参考,盼望能为你供应参考!《报任安书》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学问点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殊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大事,以便比较精确地理解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巨大动力。
2积累文言学问:重点把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二、力量点1培育同学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解释读懂文言文的力量。
2评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赏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三、德育渗透1熟悉不幸对人生的意义。
2熟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解释读懂文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精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体会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的生死观、价值观。
二、难点课文篇幅较长,文章内容涉及的家世、古代刑罚、古代王侯将相受辱大事,以及至贤们在逆境中发愤著书、名传千古的事例等,同学不太熟识;且司马迁生活的时代与同学距离太远,同学人生阅历尚浅,对司马迁在文中表达的丰富情感、深刻的感受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
三、解决方法1印发司马迁的有关资料及历代学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使同学对司马迁有感性的熟悉和较为完整的了解,为阅读作些铺垫。
2阅读课本中的“相关链接”,让同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家庭背景有所了解,从而理解他受宫刑后为何依旧发愤著书。
3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同学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解释自读课文,发觉问题,为课堂争论作预备。
[课时支配]:两课时。
[师生互动设计]一、第一课时,师生、同学之间互动答疑,解决疏通大意、读懂基本内容的问题。
二、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或课下阅读《太史公自序》等篇章,进一步理解课文,其次节课评价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报任安书》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报任安书》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报任安书》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报任安书》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引言《报任安书》是元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赵孟頫所写,它是一份名为“禳灾冀祉”之“安民告示”,内容涉及朝堂政治和民间生活等多个方面,既具有政治性质,又有实用性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选题背景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其中《报任安书》以其独特的言辞、气度恢宏的涵义、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价值,在中华文化中被赞誉为一部经典之作。
然而,在今日社会中,由于社会转型的原因,很多人缺乏传统文化的观念,因此选起《报任安书》作为教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
二、教学目标1.学习《报任安书》的核心内容,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2.借助这一激励性的材料,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高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3.通过本次课程的设计,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行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究及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了解《报任安书》文本及经典背景通过讲解与阅读,带领学生从字面文字入手,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古代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响。
2.整体把握《报任安书》这一文献体裁在明确掌握“文言文古典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学习本次文献体裁所特有的文体、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及文化含义等。
3. 阅读理解《报任安书》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信息的发掘并加以整合,从而获得个人认知,并同课堂上的组员进行交流和探讨。
4.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报任安书》贯穿于语文、历史、艺术以及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实际学习内容的紧密结合。
四、实施方法1.讲解式教学结合学生自己的研究和课堂讨论。
2.学生阅读文本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及交流和讨论。
3.以小组形式,进行主题研讨和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报任安书》是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与众不同的生死观和卓越的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价值。
《报任安书》是我们了解司马迁其人及《史记》少有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具备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因课文是节选,涉及的背景、典故、古今异义词和生僻词又较多,且作者复杂的情感与学生阅历有差距,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文字、文意仍是教学的重点。
高二学生思维敏捷,个性张扬,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尚显稚嫩,还没有完全树立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理解并探究作者的生死观和价值观恰好可以弥补其不足。
但教学中要注意深入浅出,在问题和情趣激发中逐渐渗透。
三、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梳理文言知识。
2.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3.探究司马迁面临抉择时的内心冲突。
4.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5.反复诵读,体会课文的文辞之美和情感之切。
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重点)2.探究司马迁面临抉择时的内心冲突,理解其生死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难点)五、教学方法四读法(听读——研读——品读——诵读);小组合作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解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七、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引发思考1.导语设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一直影响着中国士人的生死观,伯夷叔齐为气节不食周粟而死,屈原为理想节操投汨罗江而死,项羽兵败不渡乌江自刎而死,文天祥忠心报国誓不降元慷慨赴死……这些伟大的人物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诠释着“士可杀,不可辱”的古训。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饱读圣贤书的伟人,但是他在遭受奇耻大辱后却没有选择死,而是选择坚强地活下来,用不屈的灵魂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史记》。
他,就是司马迁。
2.文题诠释(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此为课前预习任务),教师补充完善。
(2)师生共同归纳:报:迟来的回复任安:濒死的知己书:灵魂的告白(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1.听读课文,清文字障碍。
(1)出示文言知识卡片(见课后作业)。
文言知识的学习重在多积累、勤归纳,教师以通假字为例,出示文言知识卡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参照卡片形式,口头归纳生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然后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制作。
(2)听读第一、二、三自然段(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或播放经典诵读录音)。
(3)参照文言知识卡片,解决生僻字和通假字,清除文字障碍。
(4)学生大声诵读,初步感受抒情基调,进入课文情境。
2.研读第一段,知写信原由。
(1)齐读第一段,然后指名学生翻译,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注意重点字词。
(2)提问: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态度怎样?师生讨论,明确:这一段引出任安来信内容,说明复信是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并就迟复表示歉意,引出下文,自陈己志。
作者的态度恭敬谦逊、诚挚恳切。
3.研读第二段,探内心冲突。
(1)学生轮流读第二段,要求读准字音和句读。
(2)学生分组疏通第二段文意,教师点评,补充完善。
教师把文段分成四部分,四个学习小组各翻译一部分,组内成员讨论交流,提出疑难问题。
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翻译,并把组内疑问提出。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解决疑问。
学生参照文言知识卡片,完成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的归纳。
(3)学生简介司马迁,重点介绍李陵之祸(此为课前预习任务),教师点评补充。
李陵之祸是司马迁生命历程的重要转折点,自此,司马迁的思想发生了巨变,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在守节而死与忍辱苟活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4)师生共同探究司马迁的内心冲突。
①概括本段逻辑思路。
师生讨论,明确:出身卑微,死不足道死节不显,虽死不值 人固一死,价值有别 ——生死观 辱有十等,吾遭极辱士为免辱,定计于先受辱失节,不足贵亦王侯将相,受辱苟活受辱之前,理应引决自身处境不能死 士当守节应该死教师归纳:司马迁从自身处境谈起,说明自己不择死而择极辱的原因;然后直陈自己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接着通过列举不辱和受辱的等级,说明自己受辱之深,又以“刑不上大夫”说明士当自勉以不受辱;然后以猛虎为喻,写士人为守节,决计自杀,而自己则已经受辱失节;接着列举王侯将相受辱苟活的例子,说明勇怯强弱乃形势所迫;最后一层表达了受辱之前理应引决以保持操守的观点。
②探究、理解司马迁的内心冲突。
师生讨论,明确:从以上思路可以看出,一方面,面对遭受宫刑的巨大耻辱,司马迁选择了忍辱求生;另一方面,他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又极为推崇为节义而死。
这样,在司马迁的内心深处就出现了自身处境不能死和士当守节应该死的尖锐矛盾。
想死却又不能死,求生却又生不如死,一个伟大的灵魂在经受着内心的苦苦挣扎和痛苦煎熬。
然而,正是因为内心有矛盾有冲突,选择活下来对司马迁来说才愈显艰难和痛苦,也愈见出司马迁人格的伟大之处。
那么,是什么让司马迁从这个矛盾中超脱出来?是他高远的人生价值取向——发愤著书,名垂千古。
(5)学生自选词语或句子来品味欣赏,互相交流,体会司马迁所承受的精神苦痛。
例如:“畜”“九牛亡一毛”“蝼蚁”,极言自己地位卑微。
又如“太上不辱先……最下腐刑极矣”,连用十个排比句,层层深入,一气贯下,直至“最下腐刑极矣”,一个“最”字加一“极”字,可谓把耻辱写到了极点,也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再如,“猛虎在深山……曷足贵乎”一句,以猛虎被困威风扫地为喻,写自己遭刑后受辱的凄惨情状,一方面说明自己受辱而士节已失,死亦不保节,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司马迁受辱后所受的巨大的肉体摧残和精神苦痛。
4.品读第三段,明人生追求。
(1)教师大声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同桌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3)教师提出重点文言知识,学生解答。
(4)解读作者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①梳理本段思路。
师生讨论,明确:一般人对生死的态度——贪生恶死,即使为义理所激奋也是情不得已司马迁对死亡的态度——不贪生怕死;勇者不必死节;深明士节操守直陈忍辱苟活的原因——将自己的文章传于后世②提问:你如何看待司马迁的生死观和价值观?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教师要注意引导,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言辞偏激。
提示:司马迁生死观的核心是:无论是舍生取义,宁死不屈,还是“弃小义,雪大耻”,关键要看对人类历史、对后世有没有价值和意义。
他肯定有价值的为节而死,推崇“士可杀不可辱”的古训,但更激赏忍辱负重、择生践志的勇者行为。
面对遭受宫刑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最终选择了隐忍苟活,把发愤著书、名垂千古作为自己的终极人生追求。
这种高远的人生价值观,使他超越了肉体生命的存在,在深邃的历史时空中,获得了永恒的精神生命。
5.小结课文,理因果关系。
提问:司马迁在文中写自己的遭遇处境和人生追求,与回复任安不能“推贤进士”的要求有什么关系?(即二、三两段和第一段的因果关系)学生浏览课文思考,教师引导,可有两种解释。
其一:“推贤进士”是任安获罪入狱后要求司马迁搭救自己的委婉说法,司马迁在回信中必需让任安明白自己的处境遭遇,明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追求,从而使任安认同自己的人生选择,虽遭拒绝而无怨无恨。
其二:司马迁可能知道,任安作为死囚也许终生读不到此信,此信也有可能成为公开信,而自己在信中所发泄的不满也许会招致杀身之祸。
但他还是写了这封信,意在借水行舟,既是向世人宣告《史记》的完成,又是向当政者的一种抗争,更是向世人表明不屈心志的公开告白。
(三)诵读体验,以声传情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正如清代桐城派刘大槐所说,“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使我们走进作者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达到文我同一的境界。
1.四个小组轮流进行组内接力读,悉心体会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感。
教师指导,各小组互相点评。
教师适时点拨,领悟作者的情感:本文借给任安回信之机,述心迹,表心志,可谓字字血泪,声声关情。
其中有回复友人来信的诚挚恳切,有遭受极辱无辜蒙羞的悲痛激愤,有面对困境生死抉择的矛盾痛苦,有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坚韧顽强。
2.师生齐读前三段,进一步感悟司马迁的复杂情感和不屈精神。
(四)布置作业,“言”“文”并重1.完成以下文言知识卡片,并参照此形式,积累本课的生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张曼菱在《择生与择死》中指出: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前者如屈原,他在政治理想破灭后,选择了高尚自由的死,这种死,是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后者如司马迁,他在受极刑之后,选择了痛苦屈辱的生,这种生,是为了成就千古《史记》。
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隆起的脊骨。
没有这种大的设计,是没有伟大的人和伟大的民族的。
请就屈原和司马迁两人的生死选择进行思考,并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