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间作玉米双株种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天椒间作玉米双株种植技术
摘要从品种选择、阳畦育苗、精细整地、适期移栽、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朝天椒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挖穴点播、肥水管理、防病治虫、完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玉米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朝天椒玉米间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朝天椒;玉米;双株间作;增收效果
中图分类号s3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55-01
朝天椒属短日照作物,喜冷凉、干燥气候,10~12h日照条件下,最适宜开花结果。间作玉米可为其遮阳纳凉,防止阳光曝晒,有效减轻日灼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朝天椒为玉米生长发育拓宽了空间,创造了优良的光照、通风条件,抗倒、抗病、增产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实践还观察到,高温高湿季节土壤湿度过大时,玉米植株可大
量吸收水分,避免因湿度过大而危害朝天椒正常生长的多种细菌、真菌性传染病害,使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间作作物的产量、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据统计,2008年采用朝天椒间作玉米种植的地块,均产干辣椒3.77t/hm2,按8.0元/kg计算,产值3.02万元/hm2;均产玉米7.55t/hm2,按1.6元/kg计算,产值1.21万元/hm2,合计产值4.23万元/hm2,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增加产值1.20~1.80万元/hm2。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挖掘大田种植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综合产出效益,自2006年起,泊头市齐桥镇农技
站会同科技局的技术人员,开始进行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的探索和筛选。近几年,在小孙庄、黄蛮及周边乡村累计推广朝天椒间作玉米双株种植模式超过3 000 hm2,重点村推广率达到80%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已逐渐成为当地高效农田的主选栽培模式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1种植模式
3月中、下旬,朝天椒阳畦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大田。移栽时,每隔80cm定植朝天椒4行,行距40cm,预留部分作为玉米种植带,10月中、下旬,早霜前收获;5月上、中旬,朝天椒缓苗后,在预留的80cm空地中间穴播玉米,留双株栽培,8月底至9月初,完熟期留秆收获。
2栽培技术
2.1朝天椒
2.1.1精选品种。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好、果型端正、制干率高的优质椒种,如日本三鹰椒、津椒1号、豫椒一串红等。
2.1.2阳畦育苗。3月底,选择背风向阳地块,按东西走向开挖半地下式苗床。苗床深50cm、宽150cm,长度视育苗量而定。床土掺入足量腐熟的骡马粪,适量配施复合肥,混合均匀后回填苗床,浇水沉实,畦面距地表20cm左右。将椒种平摊在报纸上晒种2~3d,用50~60℃的温水浸泡4~6h,捞出晾干,用纱布包好,放在28~30℃的环境条件下,保湿催芽。催芽期间,每天早、晚用清水淘洗1次,2~3d
大部分种子萌动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在苗床上撒匀,筛细土0.5~1.0cm盖匀。在苗床上方用竹片或鲜柳条支设拱架,覆盖好塑料布,四周用粗泥封严,苗龄45~50d。育苗期间,及时疏除过密的疙瘩苗和畸形苗,控温控湿,培育壮苗,同时注意防止苗床边缘秧苗顶膜,避免造成幼苗灼伤。
2.1.3精细整地。早春解冻前,及时春灌造墒。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60.0~75.0t/hm2,配施磷酸二铵450kg/hm2、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多元微肥11.25kg/hm2。表土化冻风干后,深耕耙磨。地整平后,按高10~15cm、宽50cm、垄距20cm的标准起双垄,垄顶覆盖宽60cm的地膜,提温保墒,备栽朝天椒。
2.1.4适期移栽。5月初,选择无风晴好天气,揭膜炼苗。炼苗7~10d 后,移栽定植。定植时,用削尖的木棍在地膜上扎洞,每洞栽种2株椒苗。用壶沿膜口斟水补墒,待水下渗后,用湿土压严,保墒缓苗。
2.1.5田间管理。椒苗成活后,及时进行基部培土,适度蹲苗。初花期,土壤墒情不足时,顺垄沟浇水,洇地补墒。下午4时后,用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叶面喷肥。进入盛花期,结合浇水或趁雨,膜下追施三元复合肥375~450 kg/hm2。若遇突降大雨天气,及时排净田间积水,避免造成落叶、落花、落果或出现渍害死苗现象。9月下旬以后,分生花蕾结出的椒果,一般不能正常成熟,宜尽早摘除,使植株营养充分供给有效椒果,保证产量和品质。成熟前,偶遇连阴雨天气,及时摘除植株下部失去生理功能的衰老枝叶,改善
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预防染病霉烂,促进椒果着色和商品价值提高。
2.1.6病虫防治。朝天椒苗期容易受到蚜虫危害,坐果后常会受到棉铃虫侵袭。当发现蚜虫、棉铃虫为害,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分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0.2%阿维虫清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防除效果良好。雨季是细菌性斑点病和软腐病的多发季节,在发病初期,可用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于茎叶喷淋,防除效果十分理想。
2.1.7适时收获。10月中、下旬早霜来临前,当椒果充分红透、颜色转深发亮、植株下部叶片变黄时,即可拔株收获。收获后的椒秧可散放在地里晾晒,待叶子完全风干、晃动椒果能听到籽粒声响时,将植株枯叶抖净,集中采摘,分级贮藏、销售。
2.2玉米
2.2.1品种选择。要选择增产潜力大、抗性好、品质优良、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如浚单20、先玉335、科丰11等。
2.2.2挖穴点播。5月上、中旬,在预留出的空地中间开穴点播玉米,穴距35cm,每穴点种3~4粒。当幼苗长到五叶期后,开始间苗、定苗。定苗时选留同样大小的植株,每穴留2株,留苗密度
3.00~3.75万株/hm2。
2.2.3肥水管理。玉米定苗后,适度蹲苗。于拔节、抽穗前,结合浇水或随雨追施1次氮肥,追施尿素225~300kg/hm2。抽雄、灌浆期若遇“卡脖旱”,及时浇水补墒,以确保玉米高产所需的肥水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