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查处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设计、材料供应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
第三条建筑工程质量查处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二章查处范围第四条建筑工程质量查处范围包括:(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二)建筑工程设计、监理、材料供应等环节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行为;(三)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或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情况。
第三章查处程序第五条发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时,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六条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第七条调查处理程序如下:(一)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取证,收集相关证据;(二)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询问,了解事实情况;(三)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泄露调查过程中获取的个人信息。
第四章处罚措施第九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据以下措施进行处罚:(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四)暂停或者吊销相关资质证书;(五)责令停工、停业整顿;(六)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下为部分具体查处措施: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1. 施工单位未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2. 施工单位未按合同约定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3. 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二、建筑工程设计、监理、材料供应等环节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行为1. 设计单位未按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为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合同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实现项目部制定的方针、目标,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社会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一、质量问题整改与事故处理办法项目部质检员发现质量隐患或通病,首先可口头通知施工员整改。
经二次口头提出而未得到及时认真整改时,质检员应填写限期整改通知单、停工通知单等,要求限期整改,施工员必须在限期内整改并通知质安科。
对有严重危害,可能造成质量事故的,质检员有权立即发出警告,要求立即整改,同时报告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意见不一致时质检员应向公司质量技术处反映。
由公司质量技术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发给项目部的整改通知,施工员应按时整改,由质检员复查整改结果并反馈。
发生质量事故,项目部应立即向公司总工、质量技术处报告,同时应由事故人所在班组的班组长,分管施工员写出事故经过、原因、责任、损失的书面报告,经项目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核实后,报公司总工组织有关部门评审处置,必要时请监理、设计单位、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参加。
二、质量奖罚措施(一)、质量奖励1、在月评比中受到通报表扬的施工队伍,项目部将按月评比制度给予奖励。
2、认真按规范、图纸、技术交底、质量标准操作施工,质量合格率100%的奖励施工队伍1000~3000元。
3、认真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班组进行质量自检,工程合格率100%时,奖励施工员500~800 元。
4、严格按国家规范、标准、图纸组织施工,认真执行质量“三检制”,认真主持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当月工程质量受到监理业主表扬,奖项目经理 300~500 元。
(二)、质量惩罚以下每次处罚施工队伍时,其相关责任人处以罚金按施工队伍处罚金的10%计取。
1、在月评比中通报批评的施工队,经理部给予罚款,罚款金额按月评比制度实施。
2、松铺厚度或压实厚度超过规范要求或试验数据时,每处处罚施工队1000元,并作返工处理。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是指在建造、改建、扩建、维修等建设工程活动中,在施工、监理、设计、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出现的不符合规定、抽样检验不合格或者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和最终交付。
因此,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施工人员素质低。
一些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者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2. 施工单位管理不严。
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不善,对施工过程进行不规范管理,导致工程质量问题;3. 监理人员监督不足。
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工程质量问题;4. 设计人员设计不够精准。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瑕疵,导致工程质量问题;5. 材料设备质量不达标。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材料和设备,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因此,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规范建设工程活动、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重要性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是指建立健全的程序和规范,对于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防范工程风险、提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责任意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施工过程、保证工程质量、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保证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2.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规范施工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3. 防范工程风险。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系统化排查工程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4. 提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责任意识。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是指在规定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期限内,保证工程符合功能、安全、经济等方面标准的质量要求。
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障,因此,对于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和管理制度。
一、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 材料和工艺不合格问题防治措施:(1)建立质量监督机构,加严质量监管,对材料和工艺进行认真审核。
(2)只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对进口材料应加强验收。
(3)监督施工人员从事国家规定的工作技术,提高技术能力,防止无用浪费。
2. 设计问题防治措施:(1)建立专业设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工程设计方案。
(2)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设计方案进行认真、全面的审核和审批。
(3)做好设计顾问的工作,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施工过程管理问题防治措施:(1)建立专业施工管理部门,规范施工程序流程,明确质量要求。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作业,保证施工质量。
(3)严格执行施工合同、工程验收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
4. 管理失误问题防治措施:(1)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各方面压力的监管和控制。
(2)落实各项责任制度,确保质量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3)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完善的流程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二、管理制度1. 设计管理制度本制度是为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规范设计单位各个部门和人员间的协调配合,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强化设计质量责任制而制定的。
(1)组织管理:建立专门的设计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加强协调。
(2)设计标准:明确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制定以及提出合理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3)设计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明确设计的各个阶段,规定不同阶段的设计内容和设计目标。
(4)设计审核:建立设计审核制度,对设计进行审核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工程施工处置问题机制

工程施工处置问题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以及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施工处置问题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工程施工处置问题机制的构建。
一、问题发现与反馈机制1. 设立专项监测机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
监测机构应具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人员,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建立施工现场巡查制度: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3. 强化农民工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对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 鼓励群众举报:设立举报热线和网上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对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举报。
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
二、问题处置与协调机制1.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责任和措施。
2. 成立应急处置小组:施工单位应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工程施工中问题的及时处置。
应急处置小组应具备较强的协调和处理能力,确保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3. 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在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介入,共同处理。
4.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分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三、问题整改与跟踪机制1. 制定问题整改方案:对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和完成时间。
2. 落实整改责任:将问题整改责任明确到人,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 整改效果评估: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4. 建立问题档案:将工程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整改情况纳入档案管理,便于查阅和追踪。
四、问题预警与防范机制1. 开展风险评估:在工程施工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质量问题解决制度1.质量是公司生存之主线, 为了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积极采用避免措施, 避免质量事故旳发生,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和公司有关制度, 制定本制度。
2.为了避免质量问题旳发生, 项目部要进行质量“三检”, 即班组自检、工序、工种交接检查、质检员质量检查。
3、要严格按图纸、设计及施工规范施工, 发现问题后, 要及时进行整修, 第一次整修不及时旳要惩罚50—100元旳罚款, 第二次整修不及时旳处以二倍以上罚款。
责任要贯彻到人。
4、发现严重旳质量问题后, 项目负责人应立即上报上级单位, 组织有关人员按“四不放过”, (即查不出因素不放过, 找不出事故负责人不放过, 拿不出解决措施不放过, 贯彻不到具体人不放过)原则, 对质量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然后由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项整治方案, 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部门签字承认后才可进行整治。
质量奖惩制1、为了推动我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奖优罚劣, 切实和职工旳报酬挂钩, 在健全质量例会, 质量“三检”旳基础上, 建立质量评比及奖罚制度。
2、评比制度(1)质量月评比及措施每月二十五日, 由项目经理组织, 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参与, 对工程进行一次系统认真旳质量安全检查, 通过采用必要旳检测手段, 获得各工种班组工程进行评比, 按百分制予以打分, 分合格、一般、差三级, 95分以上为合格, 85分以上为一般, 如下为差。
专职质量检查员整顿评比成果, 作为质量和工资报酬挂钩和年终评比旳根据。
(2)质量年评比在春节放假前, 单位工程召开年度质量评比年会, 根据月评比成果, 选出质量先进班组, 根据每个职工旳工作成绩选出优秀职工, 对先进班组, 个人加以奖罚。
2.质量奖罚制度根据月评比成果, 得分在95以上旳质量合格班组, 奖励200元, 得分85分如下班组罚款100元。
根据年度评比成果, 先进班组奖励500元。
先进个人奖励100元。
工程质量问题响应制度内容

工程质量问题响应制度内容一、总则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质量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发生的质量问题,特制定本工程质量问题响应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工程管理人员,旨在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二、责任主体1. 业主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协调解决工程质量问题;2. 施工单位:负责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 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质量问题;4. 工程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
三、工程质量问题响应流程1. 发现问题: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或其他人员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向业主单位报告;2. 报告问题:业主单位收到工程质量问题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制定解决方案;3. 解决问题:业主单位确定解决方案后,应通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执行,对问题进行追踪和监督,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4. 提出整改要求:如果发现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业主单位可以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5. 验收整改:施工单位完成整改后,业主单位应组织验收,确保质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四、工程质量问题分类1. 设计问题:包括设计方案不合理、图纸错误等问题;2. 材料问题:包括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使用不当等问题;3. 施工问题:包括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等问题。
五、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原则1. 及时性原则: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解决,避免问题扩大;2. 严谨性原则:问题解决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保证措施的有效性;3. 效果性原则:解决问题后要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六、工程质量问题响应制度的落实1. 业主单位应建立健全工程质量问题响应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2.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施工,避免发生工程质量问题;3. 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4. 工程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建筑工程缺陷质量处理制度

建筑工程缺陷质量处理制度1. 目的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特制定本制度,以规范建筑工程缺陷质量的处理流程和方法。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所有建筑工程缺陷质量的处理工作,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3. 定义与术语- 建筑工程缺陷:指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满足规定的要求。
- 质量处理:对建筑工程缺陷进行识别、评估、纠正和预防的过程。
4. 质量处理流程4.1 缺陷识别-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 对已发现或潜在的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给项目负责人。
4.2 缺陷评估- 项目负责人应在收到质量问题报告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
- 评估内容包括缺陷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处理难度等。
4.3 缺陷纠正-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缺陷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 缺陷处理方案应包括处理措施、责任单位、处理时间等。
- 缺陷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事故扩大。
4.4 缺陷预防- 对已处理的缺陷,应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处理效果。
- 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缺陷再次发生。
5. 质量处理责任- 监理单位:负责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
- 施工单位:负责对质量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 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评估、制定处理方案,并对处理过程进行监督。
- 其他相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参与质量处理工作。
6. 质量处理记录与归档- 质量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记录,应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进行归档保存。
- 记录内容包括缺陷识别、评估、纠正和预防等方面的信息。
7. 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以适应建筑工程质量处理的需要。
8. 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以上就是建筑工程缺陷质量处理制度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制度

质量通病防止和处理制度(一)、常见通病种类和处理措施:1、一次构造:2、模板:通病一: 轴线位移。
处理措施: 修正轴线测放产生旳误差。
一般施工能控制在5mm以内就ok。
(2)、模板平整度、垂直度和标高误差设足够旳标高控制点, 楼层标高控制点进行闭合检测, 竖向模板根部找平。
模板平整度控制在2mm, 模板层高控制在3mm, 底模上表面标高控制在±3mm;超过偏差以调试顶托控制标高高度。
模板垂直度控制在3mm, 超过误差应重新调整。
先检查模板垂直度和控制轴线与否吻合, 再检查梁底板与否偏移, 并作对应调整。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 严禁逐层向上引测, 以防止合计误差, 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 应另设标高控制线, 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 以便复核。
(3)、接缝不严强化工人质量意识, 认真制作和拼装定型模板;浇筑混凝土时, 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 使其胀开, 制作时拼缝要严密;对于透光部位, 要和时修整平直或进行封堵。
(4)、脱模剂使用不妥当脱模剂粉刷不符合规定时, 必须清除掉多出旳脱模剂, 做到粉刷均匀, 模板上没有明显流痕。
(5)、模板未清理洁净、压力水打扫,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打扫孔, 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和时将打扫口处封严。
(6)、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 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 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
因此, 墙体旳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开设排气孔, 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和时排出, 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分层浇捣孔, 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7)、模板支撑选配不妥3、构造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模板方案和交底中应保证支撑旳承载能力和刚度, 防止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旳布置形式也应满足模板设计规定, 监管人员应监督施工人员按方案进行施工。
4、钢筋:(1)、钢筋原材料不合格另取双倍试样作二次检查, 如仍不合格, 则该批钢筋不容许使用。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1. 前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和工程进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本文主要介绍了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流程和具体操作步骤。
2. 施工质量问题分类及处理流程2.1 施工质量问题分类按照问题性质和影响程度,施工质量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一般问题、重要问题和严重问题。
•一般问题:指质量问题影响较小,不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问题;•重要问题:指质量问题影响程度较大,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问题;•严重问题:指质量问题影响程度极大,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问题。
2.2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流程当发生施工质量问题时,需要采取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发现问题并上报:如果工地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或其他施工人员发现了施工质量问题,应当及时上报给项目经理或相关负责人,并详细描述问题的性质、影响程度和可能原因等信息。
2.问题评估和分类:项目经理或相关负责人根据问题的性质、影响程度和可能原因等信息对问题进行评估和分类,并确定问题的处理优先级和责任人。
3.制定处理计划和整改方案:在确定处理优先级和责任人后,需要制定具体的处理计划和整改方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时间表,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和验收标准。
4.实施问题处理和整改:责任人按照处理计划和整改方案进行问题的解决和整改,确保整改结果符合验收标准,并将整改情况上报给项目经理或相关负责人。
5.整改验收和:项目经理或相关负责人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并对整个处理流程进行和分析,提出经验和教训,完善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3.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操作步骤3.1 施工现场质量问题处理1.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后,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并通知工长/主管;2.工长/主管对质量问题进行判定和分类;3.确定解决问题的责任人和处理优先级;4.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处理计划和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表;5.确认整改结果符合验收标准,并及时汇报给项目经理/相关负责人;6.项目经理/相关负责人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如发现不符合标准,责令整改。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范本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预防和及时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工程质量问题的分类工程质量问题分为一般质量问题、较严重质量问题和严重质量问题。
1. 一般质量问题: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完整性,但影响美观或耐久性。
2. 较严重质量问题:不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功能下降,有时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不安全感。
3. 严重质量问题: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或使用安全。
三、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
1. 一般质量事故:由于勘察、设计、施工过失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伍仟元以上(含伍仟元)、十万元以下的。
严重质量问题大面积出现或建筑物倾斜超过设计和规范允许值造成建筑结构临近破坏或局部破坏,损失在十万元以下的,也可当作一般质量事故来处理。
2. 重大质量事故:其分类按建设部号部长令的规定分类。
四、工程质量问题(事故)上报处理程序1. 一般质量问题:由责任监理工程师填发监理记录,监督责任方处理并检查验收。
2. 较严重质量问题:(1)责任监理工程师签发整改通知书,并报总监工程师。
若需审查整改方案,应在整改通知中注明。
(2)责任监理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验收整改成果。
3. 严重质量问题:(1)责任监理工程师立即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部门。
(2)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责任监理工程师监督整改过程,并验收整改成果。
五、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措施1. 对于一般质量问题,责任方应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2. 对于较严重质量问题,责任方应按照整改通知书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在整改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对于严重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应立即组织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报相关部门。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1、不合格品的分类
●一般不合格:对工程质量不构成安全性能或使用功能严重影响
的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性能或使用功能严重影响的
不合格。
●质量事故:对工程的安全性能或功能使用造成危害的事故。
2、不合格品的区域
●施工过程中,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
●采购物资、外委加工件、顾客方提供财产。
3、不合格品的标识
4、施工过程发现的一般不合格,质检员应立即标识做好记录待
审,对重大不合格,立即标识呈报责任工程师组织评审。
5、对物资不合格,由材料员进行标识和隔离存放做好记录,并
呈报项目经理等待处置。
6、不合格品的处置
7、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根据评审的意见组织不合格的处置,并
做好记录。
8、不合格的处置方式
a对工程质量的不合格项返工或返修
b对物资的不合格退换、降级或报废。
c不影响安全性能和功能使用的不合格让步接收。
9、让步接收时,由项目责任工程师说明不合格的具体情况,经
工程部审核,报公司总工认定,适当时呈报顾客方批准,并做好让步接收记录。
10、不合格品验证
11、对工程质量一般不合格,由专业工程师通知队组立即整改返
工,质检员验证。
12、对严重的不合格,由责任工程师组织评审,由项目经理组织
返工,工程部和专职质检员验证并记录备案。
13、对质量事故,由工程部评审,提出返工意见(方案),由技
术经理组织验证。
14、当发现环境事故、安全和劳动保护事件隐患时,项目负责人
及安全员应及时制止,进行纠正,对于严重的,可命令停止生产,并作好记录。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管理制度一、前言工程质量问题多种多样,有的是设计、施工方案不合理,有的是人为操作不当,有的是使用劣质材料等等。
本文将就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管理制度,以期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二、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 强度和稳定性问题(1)问题表现工程结构存在裂缝、变形、下沉、垮塌等现象,给使用和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2)防治措施应强化管理控制,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现场监督等多个环节着手,确保工程强度、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
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 采用优质原材料,确定施工工艺和工序,确保全部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实施监管,并记录施工过程和监管过程;- 加强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加强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2. 水泥制品质量问题(1)问题表现水泥制品发生破碎、开裂、变形等现象,损失材料财产,并给现场造成防止隐患。
(2)防治措施应该在选取水泥生产厂家时,考虑到其信誉、积极性,以及产品品质等方面因素,尽量选择有质量保障的正规厂家。
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 坚持规范操作水泥,不使用过期的或者质量问题的水泥;- 在使用水泥的过程中,应注重掌握水泥与其他材料的配合比例关系,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水泥制品的水泥浆量和干燥时间,使其质量得到保障。
3. 钢筋和钢材装配问题(1)问题表现因施工中钢筋连接和钢材装配不到位、拉伸不均、剪力钢板未预留伸长量等原因造成的强度不足,轻则出现开裂、弯曲变形现象,重则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2)防治措施为确保钢筋和钢材的连接质量和稳定性,应在材料选购、配送、安装、连接等方面优化管理,加强质量控制。
可具体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钢材的选购,注重质量控制和实物质量检验;- 加强对钢筋和钢材的质量检测和管理,把控拉伸平整度、长度等细节质量;- 强制施工方依据规范完善施工技术和对象号,提前制定构建方案,严格控制并监测钢材安装质量。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建立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对保障和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报告流程1.发现事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报告,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报告工程质量事故:如果发生了工程质量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向项目负责人、业主和相关部门报告。
同时,要及时进行现场处理和保护,并将相关情况通报给有关方面。
3.备案:所有工程质量事故都应备案并记录。
备案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处理过程和结果等相关信息。
二、处理流程1.组织事故调查: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应由项目负责人或专门的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以便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2.评估事故后果:对于造成重大损失或危害的工程质量事故,应评估其后果,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相关部门要对评估结果进行确认。
3.处理事故原因:对于确定了事故原因和责任的,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包括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整改工程质量问题、改进管理制度等。
4.公开通报:对于造成重大影响的工程质量事故,应及时向社会公开通报,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知识,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建立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的意义1.对于建设规范进行有效管理,严格实行强制性规定,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保证施工企业的生产安全,包括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水平,并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3.为建筑领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完善建筑领域的社会信用制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建筑质量的认识和信心,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建立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通过有效管理和规范,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有序,达到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目的。
房建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范本

房建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质量问题处理程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现、报告、评估、处理和记录等工作。
第三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应遵循依法依规、科学公正、及时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质量检测机构应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质量问题处理工作。
第二章质量问题的发现与报告第五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自查制度,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查。
第六条工程质量问题发现后,应立即停止相关施工活动,并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报告。
第七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接到质量问题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启动质量问题处理程序。
第三章质量问题的评估与处理第八条质量问题评估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评估报告应包括质量问题的原因、影响范围、处理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根据评估报告组织相关单位制定质量问题处理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核。
第十条质量问题处理方案应包括处理措施、处理人员、处理时间、验收标准等内容。
处理措施应确保工程质量安全,防止质量问题扩大。
第十一条质量问题处理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做好记录,并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方可恢复施工。
第四章质量问题的记录与归档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问题记录制度,及时记录质量问题的发现、报告、评估、处理和验收等情况。
第十三条质量问题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字迹清晰,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
第十四条质量问题处理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将质量问题处理报告、评估报告、处理方案、验收记录等资料归档,并报送相关主管部门。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问题的及时处理和解决,维护建设工程的安全和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工程质量问题,是指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质量相关的问题。
第二章工程质量问题的分类第四条工程质量问题可分为设计问题、施工问题、监理问题等,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设计问题:设计文件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设计计算错误;设计方案不合理等。
2、施工问题:施工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图纸与实际施工不符等。
3、监理问题:监理单位未按要求履行监理责任;监理单位监理不到位等。
第五条工程质量问题应当根据问题类型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三章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流程第六条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后,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下列步骤处理:1、立即组织人员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确认问题的性质和原因;2、在核实问题的基础上,成立问题整改组,制定整改计划,并确定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3、开展整改工作,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4、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核验,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第七条设计问题的处理应当由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单位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对设计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
第八条施工问题的处理应当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和周边环境。
第九条监理问题的处理应当由监理单位负责,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协助建设单位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对问题进行监督整改。
第四章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第十条对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应当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包括但不限于:1、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发生错误造成的质量问题,应当对设计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2、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问题,应当对施工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3、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应当对监理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一、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1. 施工方面: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资质不合格、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2. 材料方面: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来源不清晰等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3. 设计方面: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方案不科学等问题,也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4. 监理方面:监理单位监督不力、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等问题,也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外部因素:自然灾害、恶劣气候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建立1. 明确责任: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要明确各方责任,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要求各方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质量问题的处理。
2. 过程管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应该明确从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各个环节中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3. 监督检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 教育培训: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能力。
5. 报告制度: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要求各方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上报,进行及时处理,并形成相应的报告,以便及时纠正问题。
6. 整改措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要求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问题隐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三、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有效实施1. 建立监督机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要求建立监督机制,对各方质量问题的处理进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2. 完善培训机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质量问题处理能力。
3. 加强沟通协调: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要求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处罚条例

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处罚条例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标准,保障工程质量目标顺利完成,切实做好质量防范及综合治理工作,并根据工程现阶段质量管理需要,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参见单位商讨制定本制度,经共同签发有效。
1、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处罚措施:1.1 施工不符合设计图纸、规范及工艺要求,在书面指出要求时间内未整改到位,处以罚款500元/ 次。
1.2 混凝土外观质量管理处罚措施:1.2.1 後浇筑完毕模板拆除后,因玲浇捣原因造成楼面标高、平整度超标(表面平整度允许误差8 mm,标高允差±0 mm)且整层平均合格率V 85%时,每层次罚款500元。
1.2.2 因碇浇捣时标高控制不严,造成露面板、梁明显露筋时每处罚款200元;因磴浇筑前,对浇筑工作面没有按要求清理到位,造成玲浇筑完毕模板拆除后结构构件内存在明显的建筑垃圾时,每次每处罚款100 元。
1.2.3 碇浇筑完毕模板拆除后,因玲浇捣原因造成缺陷,如蜂窝、麻面大于150mmx150 mm 每处罚款500元。
(修补处理前必须由项目部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征得甲方或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否则加倍处罚)因振捣不到位造成楼板碇结构渗漏,每处处以500元罚款。
1.2.4 後浇筑完毕后,楼面後观感质量差,有明显脚印、严重起砂、严重麻面、明显裂痕时每处处以500元罚款;因後浇捣未按要求进行操作,造成严重漏振、明显冷缝、出现孔洞,对结构质量有一定影响时,每处罚款2000 元。
1.2.5 每月需认真检查後结构渗漏及开裂情况,将项目部检查及处理情况及时上报,如发现虚报、瞒报或处理不及时的每次处罚500 元。
1.2.6 後的实体检测必须符合相关施工规范要求,对隐瞒或虚报後实体检测质量的以及实体检测不能满足要求的,根据情况给予处罚2000 元或以上的罚款。
1.2.7 後施工中,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正确,後试块的留设及养护应符合要求,结构断面、楼板厚度等应满足规范要求;後强度评定符合设计要求,一处不符合要求的罚款500 元。
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1、目的对公司承担的建筑、安装工程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处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并及时找出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处理措施,及时予以纠正。
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确保施工质量。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施工的建筑、安装工程,适用于公司施工工程项目全过程,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的控制。
3、相关文件3.1《工程质量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3.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3《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3.4《不符合、事件、事故处理管理程序》3.5《施工质量检查制度》3.6《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4、定义4.1质量问题因施工质量造成返工、返修或报废,导致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质量问题。
5、职责5.1责任领导5.1.1分管副经理为公司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负责人,其职责为:负责本制度实施的监督指导;组织严重质量问题的调查评审,对处置方案进行审批。
5.2责任部门5.2.1工程部为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职能管理部门,其职责为:负责质量问题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参加严重质量问题的调查评审并对处置结果进行验证明。
5.2.2企管部、劳资社保部、财务部、工会及公司其他部门根据需要参与质量问题的处理。
5.2.3公司安质科协同工程部参与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5.3执行层本制度的执行层为项目部,其职责为落实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制定项目质量责任制度。
5.3.1项目经理:参加本项目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调查评审,负责处置方案的具体实施;组织一般质量问题的评审,审批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处置;组织对质量问题的整改。
5.3.2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对一般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确认,组织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工序进行标识和隔离,并作出处理意见。
5.3.3项目质量检查员:参加一般质量问题的评审,对处置结果进行验证;对质量问题发现后,及时通知项目经理,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1.目的
对工程项目在施工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予以有效控制和处置,保证不流入下工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在施工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
3.相关文件
3.1《物资采购管理程序》
3.2《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管理程序》
3.3《纠正措施控制管理程序》
3.4《预防措施控制管理程序》
3.5《记录控制管理程序》
4.定义
4.1质量问题
不满足合同规定及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产品。
5.职责
5.1责任领导
本制度的责任领导为生产副经理,其职责为:负责本制度实施的监督、指导;组织严重质量问题的调查评审,对处置方案进行审批。
5.2责任部门
本制度的责任部门为工程部,其职责为:负责质量问题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参加严重质量问题的调查评审并对处置结果进行验证。
5.3执行层
本制度的执行层为项目部,其职责为:
5.3.1项目经理:
参加本项目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调查评审,负责处置方案的具体实施;组织一般质量问题的评审,审批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处置;组织对质量问题的整改。
5.3.2项目专职质检员:
参加一般质量问题的评审,对处置结果进行验证;对质量问题发现后及时通知项目经理,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
5.3.3项目施工员:
参加一般质量问题的评审,制定处置方案;负责制定质量问题的处置方案。
5.3.4项目材料员:
参加物资质量问题的评审,负责实施处置措施。
6.工作程序
6.1质量问题的判定
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不符合国家质量验评标准的。
6.2工程质量问题控制程序
6.2.1严重质量问题发生后,项目经理应立即上报公司总经理、生产副经理,并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告如下;
6.2.1.1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名称、不合格范围、数量等。
6.2.1.2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及原因的初步判断。
6.2.1.3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现场控制情况。
6.2.2对严重质量问题,项目部应派专人监护,保护好现场。
6.2.3严重质量问题由生产副经理组织工程部、项目经理进行评审,工程部制定处置方案,生产副经理批准后,项目部实施并做好记录,工程部对处置结果进行验证.
6.2.4一般质量问题发生后,由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员、质检员及施工班组长进行评审,施工员制定处置方案,项目经理
批准后实施并记录。
6.2.5轻微质量问题由专职质检员下发《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施工员制定整改方案,项目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质检员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并保存有关记录。
6.2.6工程质量问题处置方式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此种必须经业主的许可)、报废等。
6.4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一般质量问题及频繁发生的质量问题,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管理程序》。
6.5当在交付给业主使用后,发现质量问题时,工程部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制定处置方案(如采取返工返修、赔偿、道歉等方式),以达到业主的满意。
6.6工程质量问题的等级划分
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按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达不到合格标准必须返工、返修、加固或报废的。
6.6.1严重质量问题:指造成重伤2人以上(含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3000元以上者及单位工程验收为不合格的。
6.6.2一般质量问题:指直接经济损失500元以上(500元),3000元以下(不含3000元)者及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为不
合格的。
6.6.3轻微质量问题:指直接经济损失500元以下的质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