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静脉输液并发症案例分享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陈明

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1
停止患肢输液
2
抬高患肢
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TDP灯照、药物
空气栓塞
原因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 在加压输液时护士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 或更换药液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 栓子随血流进入有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
症状 病人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 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听诊心脏有杂音。
穿刺技术—反复穿刺静脉 穿刺点上段原有穿刺点 药物刺激性—栓塞形成,导致液体从穿刺点溢出
外渗/渗出预防措施
全面评估
规范操作提 高技巧
健康宣教
加强巡视
外渗/渗出预防措施-巡视
关注滴速有无改变 15-30分钟巡视一次
患者的自我感受
皮肤颜色及皮温、肿 胀
外渗/渗出健康宣教
在输液过程中,适当松握拳,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渗漏发生。 输液后可以适当活动,如写字、简单家务、洗澡等,但不要剧烈活动,如提重物,
急性肺水肿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 短时间 输入过多
液体,使循环血量急 剧增加,心脏负担过
重而引起。
急性肺水肿
心、肝、肾功能 障碍患者
预防及处理
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进行四肢 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高浓度给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减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缓解缺氧症状。 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安慰患者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
14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
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 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 层组织。
预防措施:
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 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 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 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 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3、药物外渗时最好先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 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 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
17
药物外渗的处理
4、局部封闭:选择合适的注 射器 ,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 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 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 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2—3天 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
3
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T:38℃,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
悸 重者: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
.
4
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给药时的查对内容:三查九对、配置前、配 置后
2、改进安瓿的割据和消毒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一人一具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6、穿刺技术过硬及固定良好,加强巡视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8、反应较轻者,减慢输液速度,高热者,给予降温,遵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6种常见并发症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6种常见并发症静脉穿刺失败1、发生原因(1)操作者原因: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表现为:①进针角度不准确一将血管壁刺破;②针头刺入深度不合适:过浅一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过深-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固定不当一针头从血管内脱出。
③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在穿刺过程中,由于穿刺比较表浅,贴胶布、松止血带时不注意,固定不好,使针头左右摆动,穿刺失败导致血管破裂。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小儿活动过多、皮肤不易绷紧、穿刺血管选择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2)患者本身原因:患者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血管条件差,常见有血管细、弹性差、血管充盈度欠佳等。
2、临床表现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
3、预防及处理(1)穿刺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 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行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2)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药液性质、输液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输液工具进行穿刺,有计划的保护血管,尽量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正确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懂得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安全。
提高穿刺的技术水平。
(3)血管一旦被刺穿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切勿反复回针,同时按压止血。
在穿刺上方IOCIn处扎止血带,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
〜30。
角进针,见回血后针尖平行进入0.2〜0∙5cm,抽出针芯,肝素帽旋紧于针座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针尖刺入肝素帽内⑵。
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点滴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药液外渗1、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患者躁动、针头从血管内脱出;患者原发病原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2)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物外渗。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一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案例分析I发生输液性静脉炎不良事件怎么办输液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患者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为褐色。
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可发生程度不等的静脉炎。
临床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输入药物种类多,有些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且静脉输液是一种最频繁的无菌操作,是有创治疗,具有潜在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
不同原因引起静脉壁的化学性或感染性炎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的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事件案例】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男性,76岁。
诊断:脑梗死,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由普通病区转入脑科监护病房口患者病情危重,持续甲级心电监护,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胃管,四肢水肿明显,右手背带有静脉留置针。
2.事件发生经过:患者住院后遵医嘱输入0.9%氯化钠250m1+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3.75g,输注完毕后为患者更换0.9%氯化钠25OmI+注射用七叶皂苜钠20mg,20分钟后护士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发现沿静脉走行出现发红并伴有条索状硬结,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保护。
3.本案例原因分析(1)主观因素:患者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免疫力低下,存在意识障碍,并且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四肢水肿,血管不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
(2)客观因素:长期采用外周静脉进行输液,血管受损严重。
(3)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肿胀是七叶皂苜钠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4)护理因素:护士对静脉炎的观察及防范措施相关知识培训不够,静脉输液意外处理欠佳。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应根据正在输入 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编辑课件
3
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T:38℃,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
悸 重者: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
编辑课件
4
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给药时的查对内容:三查九对、配置前、配 置后
2、改进安瓿的割据和消毒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一人一具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6、穿刺技术过硬及固定良好,加强巡视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8、反应较轻者,减慢输液速度,高热者,给予降温,遵
编辑课件
10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
刺和补液,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加强留置针的管 理。 3、输入氨基酸或其他高渗药物,速度宜慢,浓度适宜, 掌握配伍禁忌 4、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加强营养
编辑课件
预防措施:
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 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 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 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
编辑课件
15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并发症案例分享

原理:使血管扩张,减轻疼痛。
热敷:39°~41°,每次20minm ~30min,每6h1次。
热敷只能改善早期缺血情况,不能用于已经发生严重缺血的外渗。
血管收缩剂外渗: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
糖尿病患者慎用热敷。
01
03
02
04
05
热敷
50%硫酸镁湿敷:用于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 20%甘露醇外渗,每次30min, 3~4次/d ,注意去甲肾上腺素外渗不能使用50%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高渗性药物 ; 阳离子液
抗肿瘤药
血管活性药 抗生素
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临床表现
早期常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输液外渗的临床分级INS
钙剂外渗
多巴胺外渗导致肌肉坏死 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下肢甘露醇外渗
处理原则
渗出的处理重点是减张! 外渗的处理重点是减少损伤!
输液外渗,重在预防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的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预防
0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 对血管壁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并减慢速度,防止药物溢出静脉外。 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1.停用、拔针 2.抬高、抓握 3.热敷、药敷 4.针刺减张:下垂、高度肿胀部位 5.汇报、会诊
1.停用、保留针头、回抽、注射拮抗剂 2.抬高、抓握 3.冰敷、热敷、药敷 4.局部封闭 5.上报、会诊
冷敷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及处理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①与输入的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源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
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如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物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源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源反应。
②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发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终端过滤器对5u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源;如输液前为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带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③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是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
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
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④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⑤环境空气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
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⑥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源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源反应。
2.预防及处理①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也是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
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痕。
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透明度的改变。
输液并发症的处理案例分析 PPT

处理:
射频电疗
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和淋巴液循环
加快, 毛细血管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抑 制和杀灭微生物,达到抗炎消肿的目的
处理:
• • • • 第三天: 局部肿胀消退 皮温正常 自诉疼痛明显缓解
处理:
• 第四天: • 肿胀消退 • 无疼痛
处理:
五天后 病人无疼痛,局部恢复好, 无后遗症
• 处理后第六天: 局部淤青消退, 病员无不适,效 果满意
思考:
• 成功穿刺?
• 保护血管? • 安全输液?
药液渗出的评价
用药情 况评估
合理选择 输注途径
程序 合理
使用/维护 符合要求
有效教育 常规观察
置管前 患者
根据药物 的性质
患者教育 穿刺部位 外渗部位 作好记录
输液渗出、外渗的原因
护士、病人
案例2:病史汇报
• • • • 患者:蒋xx 男 ,86岁 肠梗阻 院外输入:头孢类抗 生素、电解质溶液( 具体用药不详) • 自诉手背疼痛 • 皮下淤青面积: 8.5X6.5cm
处理
• 在患处皮肤区域 使用赛肤润 • 用指尖轻柔按摩 一分钟促进吸收
处理
• 射频电疗 每日1次,每次10-20 分钟
1穿刺技术不过关 \ 2 巡视不及时
护士
3 血管选择不当,一个部位反复多次穿刺 4 外周静脉使用刺激性药物 5 责任心不强
病人
1病人输液时肢体过度活动 2 输液时间太长 3 输液过程中病人如厕
• 药物、血管
药物
1血管活性药物 2高渗性药物 3强刺激性药物 4发疱性药物 5高浓度药物
1 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大
2例输液并发症的处理
静脉输液案例

静脉输液案例患者李某,女,45岁,因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咳嗽,乏力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经过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治疗。
下面将介绍患者静脉输液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
1. 输液前准备。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了适当的输液液体和输液速度。
护士在进行输液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静脉情况、输液部位的选择等。
在确认患者适合进行静脉输液后,护士要准备好输液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并对患者进行告知和沟通,让患者了解输液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 输液操作。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护士开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通常选择手背静脉或前臂静脉。
然后进行皮肤消毒,插入静脉针,并固定好针头。
接着连接输液管和输液瓶,调整好输液速度。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液情况,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
3. 输液后观察。
输液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部位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同时,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输液后的观察和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舒适度、皮肤情况以及输液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
在输液结束后,要做好输液部位的护理和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控制,避免发生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另外,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儿童、孕妇等,要根据其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输液护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了解了静脉输液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输液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帮助护士们更好地进行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课件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 血性痰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7
急性肺水肿的预防及处理
•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 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 2、经常巡视病人 •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 性质采取措施。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16
药物外渗的处理
• 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 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 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 比较好但冷结晶。喜疗妥膏剂使用方便。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 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 次数。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4
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 1、严格执行给药时的查对内容:三查九对、配置前、配置后 • 2、改进安瓿的割据和消毒 •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一人一具 •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 6、穿刺技术过硬及固定良好,加强巡视 •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 8、反应较轻者,减慢输液速度,高热者,给予降温,遵医嘱用
•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静,脉输不液法能的并发只症及看预防有处理措无施 回血来判断
15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 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 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 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静脉穿刺失败
原因:
(1)护士技术原因: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针头刺入较深或过浅 (2)护士心理素质差:紧张、害怕,担心不能一次成功 (3)病人依从性差:选择血管时有异议,自己选血管
处理:
1、做好准备工作:耐心,细心挑选血管,应选择走行直,粗大,富 有弹性的血管。手应轻、准、稳,掌握好角度进行穿刺。
人们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
吊瓶森林 ---中国人的输液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
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 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种类(我院)
1、静脉穿刺失败 2、药液外渗 3、静脉炎 4、发热反应 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6、急性肺水肿 7、空气栓塞 8、血栓栓塞
我国静脉输液的现状 输液护理安全管理
全民输液
有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大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 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输液其疗效快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输液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 —医学研究表明,输液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并且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 的危险境地。
抗肿瘤药
血管活性药 抗生素
•20%甘露醇 •50%葡萄糖 •脂肪乳剂 •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 •氯化钾 •碳酸氢钠
•阿霉素 •表阿霉素 •长春碱类
•诺维苯 •氮芥丝裂霉素
•柔红霉素
•多巴胺 •间羟胺 •垂体后叶素 •去甲肾上腺素 •氨苄青霉素 •万古霉素
临床表现
早期常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u 晚期(据缺血程度): u 1.灰白期:在局部或其附近出现单一或多数大小不等的砂白色斑块,边
输液外渗的临床分级INS
0级:没有临床表现。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cm,皮 肤发凉,伴有
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cm之间,皮肤发凉,伴
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
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肤变色、有淤血肿胀
③对长期输液的病人,要注意保护血管,多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可减少穿刺 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与恐惧;
④由于寒冷或发绀致皮肤青紫的病人可用温热湿毛巾热敷局部,或将病人置 于保暖设施内再行穿刺;
⑤对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若退针后回血好,则可指压前方穿破点2~4分钟 后再开放输液,这样可使原穿破点愈合,有一部分病人也可成功输液,但要 注意观察,以免药液外渗。
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肥胖病人,血管较深肉眼观察不明显,可用拇指或示指顺静脉血管的方向 探摸,可有弹性或凹陷性,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做一标记,消毒后顺标记线 穿刺;
②对脱水及循环不良的病人,穿刺时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若感觉进入血管 腔而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或用注射器进行抽吸,若仍无回血,可试注入等 渗液体,如局部不肿胀,且注入时通畅,即为穿刺成功;
2、药液外渗/渗出
输液外渗(INS):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
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输液渗出(INS):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
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INS:2011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输液渗出/外渗的原因
1.穿刺技术不过关 2.巡视不及时 3.血管选择不当,一个部位反复多次穿刺 4.使用钢针输液 5.穿刺部位在关节或骨突出 6.一根静脉上长时间使用输液或注射泵 7.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 8.外周静脉使用刺激性药物 9.交接班只看是否通畅,不仔细看穿刺部位
护士 药物
1.血管活性药物 2.高渗性药物 3.强刺激性药物 4.发疱性药物 5.高浓度药物
病人 血管
1.病人输液时肢体过度活动 2.输液时间太长 3.输液过程中病人如厕
1.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大 2.血管细、弹性差 3.老年人血管脆、细,反应迟钝,皮肤
松弛 4.儿童
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高渗性药物 ; 阳离子液
缘清晰,触之冷硬; u 2.青紫早期:在灰白色斑块出现较浅的青紫色改变,压之不退色; u 3.青紫晚期:青紫区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渗出液,界限清楚; u 4.坏死期:皮肤或皮下组织呈干性坏死,边缘清楚,周围稍红,触之微
热,伴感染周围肿,可见脓性渗出物,如外渗液渗入手背深层的指间隙 ,严重者可导致肌腱坏死。
静脉输液并发症案例分 享
思考
1、假如您感冒了,您会选择什么样方式去应对? 2、您有过输液的经历吗? 3、在输液过程中您会发现什么问题?
输液的弊端
调查显示: 60%的药品不良反应是输液引起的 输液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快、更严重 常输液会降低人体免疫力
在美国,静脉输液由专职护士负责。普通护士需通过具有相关资质才能成为 输液专职护士,需具备不少于2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至少1年的临床输液治疗 经验,并通过9个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由静脉输液护士认证学会颁发的静脉 输液专职护士资格证。(小手术)
2、加强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穿刺技术。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冷静 ,与病人家属多沟通。
3、穿刺前准备:穿刺前要安抚病人,消除恐惧感,分散其注意力。 对不合作的病人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病人家属回避,由其他护士协助 固定好病人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交托家属,以避免家属给操作者 造成心理压力。
4、加强巡回护理:穿刺成功并固定后,要勤巡回、勤观察,以便及 时发现固定的胶布松动、针头移位、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做到及时 采取补救措施,保证穿刺成功及输液的顺利进行。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 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 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中国的过度治疗(包括不合理 抗生素和过度输液),为“医 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带来的好处” 做出生动的解释
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 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 输液”但是这一原则早就在中 国被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