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穴位图谱7膀胱经 PPT课件
膀胱经介绍课件
临床应用
• 1.头痛----治疗外感头痛其特殊的疗效,其中尤以后枕痛即太阳头痛的治疗效果更 为显著。
• 2.治疗颈椎病的要穴----《针灸名解》说:凡病颈项痛痿,不能支持头脑者,谓天 柱骨折,绝症也,刺本穴或能得救。
• 3.治疗眩晕颈项强痛之要穴《铜人穴针灸图经》道:天柱,今夫治颈项筋急,不得 回顾,头眩脑痛。《甲乙经》:旋、头痛重……天柱主之。天柱穴、风池穴均位于 头部颈部,天柱穴属膀胱经穴,风池穴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一穴通多经, 阳维脉维系诸阳经脉,天柱穴配风池穴,疗效益彰。
头痛眩晕 操作:平刺0.3~0.5寸
络却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晕耳鸣
目视不明 鼻塞癫狂 操作:平刺0.3~0.5寸
玉枕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 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痛
目视不明 目痛鼻塞 操作:平刺0.3~0.5寸
天柱
• 释名: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 之两旁,故名 。
鼻塞鼻衄 头痛眩晕 操作:平刺0.5-0.8寸
五处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
目视不明 痫证 操作:平刺0.3~0.5寸
承光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眩晕
目视不明 鼻塞 操作:平刺0.3~0.5寸
通天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主治:鼻渊鼻衄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 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 腨如裂,是为踝厥(1)。
是主筋所生病者(2):痔,疟,狂、癫疾 (3),头囟项痛(4),目黄,泪出,鼽衄,项、背、 腰、尻(5)、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足太阳膀胱经PPT精品医学课件
主治:①腰背痛 下肢痿
痹
②小便不利 遗
尿③腹痛 吐泻
④
丹毒
刺灸: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配穴
配肾俞、腰阳关,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的 作用,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配曲池、风市,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作 用,主治湿疹,疔疮。
配阳陵泉,悬钟,有补髓强筋,活血通络的 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③难产
③失眠
刺灸:
直刺0·3~0·5寸。可灸。
孕妇禁针。
昆仑配穴
配风池、后溪,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 主治头痛,惊痫。
配风市、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 用,主治下肢痿痹。
申脉配穴
痫三针:内关、申脉、照海 主治:癫痫、足内翻、足外翻。
27、至阴 (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距趾 甲角0·1寸。
睛明 攒竹 天柱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67穴)
1、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疾:目赤肿痛 流泪 夜盲
视物不清 近视等。 刺灸(*):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
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 刺0.5~1寸,视神经疾病1.5寸左右不捻转, 不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禁灸。
主治:①胎位不正 难产
②头痛 目痛 鼻塞 鼻衄
刺灸:浅刺0.1寸,胎位 不正多灸。孕妇禁针。
配三阴交、有调冲任,理胞宫的作用, 主治胞衣不下,难产。
配肺俞、膻中,有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主治咳嗽,气喘,肺炎。
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的作用, 主治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配曲池、三阴交,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 用,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9肝俞
(肝的背俞穴)
《经络腧穴各论膀胱》课件
本课件介绍经络腧穴与膀胱的关系,包括膀胱的基本知识、膀胱经络的循行 路线、膀胱的主要穴位与特点、膀胱的功能与调养方法、膀胱的相关疾病与 预防、膀胱经络的诊断与治疗,最后总结并展望膀胱的未来。
膀胱的基本知识
膀胱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盆腔底部。它负责储存尿液并控制排尿。 膀胱的容量通常为400-600毫升。
膀胱经络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脉络诊断和经络按摩可以了解膀胱经络的状况,有效调理膀胱功能。
总结与展望
膀胱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了解膀胱的基本知识、经络穴位和功能特点有 助于保持膀胱的健康。未来的研究和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对膀胱相关疾病 的预防和治疗。
膀胱的功能不仅是储存和排尿,还与身体的水液代谢有关。保持适当的水分 摄入、规律排尿、避免憋尿等都有助于膀胱的健康。
膀胱的相关疾病与预防
• 膀胱炎:保持个人卫生、多饮水、不憋尿可预防感染。 • 膀胱结石:减少高盐高蛋白饮食,多饮水可预防结石形成。 • 膀胱癌:不吸烟、避免长期接触致癌物可预防膀胱癌。
膀胱经络的循行路线
1
经行路线
2
膀胱经络贯穿于头部、背部和腰骶部。
3
起始穴位
膀胱经起始于眶骨下缘的睛明穴。终止穴位Leabharlann 膀胱经终止于足小趾的侠溪穴。
膀胱的主要穴位与特点
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治疗膀胱炎 等疾病。
涌泉穴
位于足底,对膀胱功能障 碍有疗效。
太阳穴
位于太阳穴处,可缓解头 痛和眼疼症状。
膀胱的功能与调养方法
十四经络之肾膀胱PPT课件
肾经预防及治疗的疾病
❖ 泌尿生殖系统:急慢性前列腺炎,阳痿,
早泄、遗精、睾丸炎、痛经、月经不调、盆 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种肾炎、水肿。
❖ 头面疾病:头痛、牙痛。 ❖ 其他:消化不良、泄泻、耳鸣耳聋、腰痛、
中风、休克、经脉所过的各种关节肌肉软组 织病
肾虚的症状
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 申脉穴: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 金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 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哮喘、肺炎
❖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痢疾、胃下垂、肝炎
❖ 其他;失眠、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及沿经 脉循行所过的项,背、腰、小腿疼痛及运动 障碍
调理膀胱经的好处
两边痛,胆经问题;左边痛,肝血问题 右边痛,肺气问题;前额痛,胃经问题 中空痛,肝经问题;后脑痛,膀胱经问题
膀胱经的主要穴位
❖ 睛明穴: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 肾俞穴:治疗腰痛的要穴。 ❖ 委中穴: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 ❖ 承山穴: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 飞扬穴: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治疗慢性腰痛。 ❖ 昆仑穴: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
肾阴不足,则以怕热为主,容易口干舌燥, 慢性咽喉炎,气短喘促,心烦心痛,失眠多 梦,五心发热等。
肾阳不足,则以怕冷为主,容易手足冰冷, 面色晦暗,神疲嗜睡,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等
两种情况都有,则冬天怕冷,夏天怕热, 上热(咽喉痛)下寒(手脚冷)
调理肾经的好处
❖ 肾经通畅,肾气充足,身体各方面功能都能 达到最好状态,而肾主骨,主生殖和发育, 对女性来说通肾经可以改善经量少的症状;
膀胱经图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2021.03.07)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
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
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
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
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
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
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
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
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
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
容易疲劳,精神欠佳。
食物方面偏爱咸食。
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
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
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膀胱经穴位图
膀胱经穴位图膀胱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主要经络,起于目内眦,沿着头部、背部、臀部、腿部延伸到脚背最末端。
在人体的躯干和下肢上有许多与膀胱经相对应的腧穴,称为膀胱经穴位。
这些穴位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常用于调理膀胱经络系统、消除病痛和平衡人体气血流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膀胱经穴位及其主要作用: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行头部、颈部、背部,沿脊柱两侧分布至腰背部,最终分布于腰尾椎的外侧。
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理膀胱经络系统,改善腰背疼痛、头痛、颈项痛等病症。
2.膀胱经俞穴:位于背部,沿脊柱两侧从头至尾椎线上。
膀胱经俞穴对于膀胱炎、尿频尿急、遗尿、腰背痛等病症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
3.膀胱经荥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和第2骨间隙之间,也就是足背部。
膀胱经荥穴可以调理尿路感染、尿道炎、腰背疼痛等问题。
4.膀胱经俞穴和荥穴的配穴:通过同时按摩和刺激膀胱经俞穴和荥穴,可以提高膀胱经络系统的功能,有效缓解尿频尿急、腰痛等症状。
5.膀胱经井穴: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脊柱。
膀胱经井穴对于膀胱肿瘤、肾炎、腰腿痛等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6.膀胱经维穴:位于足心部位,是最末端的膀胱经穴。
膀胱经维穴可以改善足部的水肿、脚气等问题,对于胁肋痛、腰背痛等也有一定疗效。
以上是膀胱经的主要经穴及其作用。
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调理膀胱经络系统,改善相关病症。
当然,在使用这些穴位时,还需结合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膀胱经穴位图可以在中医诊所、学术机构或中医药相关的书籍中找到。
在使用膀胱经穴位图时,需确保准确无误地找到相应的穴位,并按照正确定位和按摩方法进行操作,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问,对于穴位的运用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使用膀胱经穴位图进行自我调理时,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在病情复杂或严重的情况下,更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中医治疗。
经腧膀胱经PPT课件
②小便不利 遗尿 ③腹痛 吐泻 ④丹毒 湿疹 风疹 刺灸: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注:《丹溪心法》:腰屈不得伸,针委中出血立愈。
从血分治疗皮肤病的腧穴
膈俞(血会) 委中(血郄) 血海
调和营血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13.志室 《医学入门》称精宫
端的至阴穴。(交于肾经)
体内联系
属膀胱,络肾。 并联络眼、脑、耳部。
经脉特点
①从巅至耳上角。 ②挟脊抵腰中(从项分两条侧线行于
项、背、腰、下肢,所过部位筋肉 分布最广)。 ③从腰入属脏腑
1.攒竹
定位: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 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主治:①目视不明 流泪 目赤肿痛 近视
②眼睑瞤动 眼睑下垂 面瘫 ③头痛 眉棱骨痛 刺灸:斜刺或平刺0.3—0.5寸。少灸。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遗精 阳萎 不育 阴部肿痛
②小便不利 水肿 ③腰脊强痛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归纳
1.经脉所过的病症:如头痛,目痛,项背痛, 腰痛,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 小儿麻痹后遗症。
2.背部背俞穴主治各相应脏腑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哮喘,鼻疾等;
主治:①月经不调 痛经 带下 阴挺 不孕 不育 阳萎 遗精
②小便不利 疝气 ③腰骶痛 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注:针刺次髎可行气活血,散寒通血, 灸之可温通 三阴交、行间治疗因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 所致的痛引腰骶者。
12.委中
4.膈俞
定位: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 呃逆 饮食不下
②血症:吐衄 血虚 崩漏等 风疹 ③咳喘 潮热 盗汗 ④背痛 刺灸: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可灸。
膀胱经示意图
膀胱经示意图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长的一条经脉。
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
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
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
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
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
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
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
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
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
容易疲劳,精神欠佳。
食物方面偏爱咸食。
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
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
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膀胱经ppt课件
20
(三)、腧穴主治规律 1、经络肢体病为主:
头、项、背、腰、下肢病, 2、经脉直接入络于脑:临床能治疗神志病。 3、治疗五脏六腑疾病:本经背部第一侧线
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能治疗五 脏六腑疾病。
27
太阳膀胱六十七 睛明攒竹眉冲曲
2.攒竹﹡(BL 2) 【定位】当眉头凹陷中,
眶上切迹处。
(1)眼病 近视 角膜炎、结膜炎, 迎风流泪等. (2)头痛、眉棱骨。
【操作】 平刺0.5-0.8寸,不宜灸。
28
取穴要点:
1、旁开1.5寸线
2、五处 是一寸
3、五处
头
承光 1.5等份寸
顶
通天 络却
29
五处承光上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展;
30
五处承光上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展;
后头部 均旁开1.3寸
玉枕
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平枕外隆突的上缘凹 陷处
天柱
在项部, 大筋外缘之后
发际凹陷中
31后头部腧穴32后头项部解剖33
头部腧穴的主治疗概要
• 1、头痛 、后头项痛 • 2、脑神志病:癫、狂、痫,中风等 • 3、五官病极其头痛
34
背 部 腧 穴
经
上行散于心。) 出----项
别
合----足太阳
11
三.足太阳经筋
《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 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 邪(斜)上结于膝, 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 上循跟,结于腘; 其别者,结于 外。 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 上结于臀。
12
上挟脊上项; 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 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