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偏见与歧视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问题的解析与对策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问题的解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44efa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d.png)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问题的解析与对策偏见与歧视问题始终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议题,它们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偏见与歧视问题展开分析,并探讨解析和对策。
一、偏见与歧视的定义及类型偏见是指基于个人主观观点而形成的、不合理的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而歧视则是基于偏见而进行的、对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对待。
偏见与歧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种族歧视:以种族差异为基础,对其他种族进行不公正对待。
2. 性别歧视:基于性别的差异,对某一性别表现出偏爱或歧视。
3. 年龄歧视: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的偏爱或歧视。
4. 宗教歧视:以宗教信仰差异为基础,对某一宗教进行偏见或歧视。
二、偏见与歧视的心理机制偏见和歧视问题源于人类的认知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其中,以下几个心理机制是该问题的重要原因:1. 社会认知:个体在接触他人时,往往会使用简化、归纳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对方的行为,进而形成对他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2. 群体归属:个体往往倾向于将自己所属的群体与其他群体进行对比,从而产生对其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3. 信息获取偏见:由于信息来源的有限性,个体会更倾向于接受与自身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从而加深自身的偏见。
4. 自我肯定需求:个体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为了提升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可能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偏见和歧视。
三、解析偏见与歧视问题的方法为了减少偏见和歧视的存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1.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深入人心地解释和指导偏见与歧视问题,培养个体对多元性和包容性的认同意识。
2. 认知重建:通过认知心理干预等方法,帮助个体重建对他人的认知方式,消除对他人的刻板印象。
3. 多元交往:鼓励个体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增进对其他群体的理解和尊重。
4. 政策与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明确禁止各类歧视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保障被歧视群体的权益。
社会学研究中的偏见与歧视问题
![社会学研究中的偏见与歧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0f09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9.png)
社会学研究中的偏见与歧视问题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解释社会行为、交往和结构的本质。
由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社会学研究中经常出现偏见与歧视的问题。
这些偏见与歧视不仅会影响社会学研究本身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也会影响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
1. 偏见与歧视的定义偏见指的是基于个人信念或经验而形成的对某一群体成员的评价或看法。
这些评价或看法不一定基于真实的事实,可能会被主观的理解和情感影响。
歧视是指某些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不公正对待,这种不公正对待基于特定的特征,比如种族、性别、年龄、性取向等。
歧视造成一些群体在接触和享受社会资源的时候受到限制和压迫,进而产生负面影响。
2. 社会学研究中的偏见和歧视问题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性有关,由于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因此涉及种族、性别、阶级、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均容易引发偏见和歧视。
2.1 种族歧视种族歧视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偏见和歧视问题之一。
在过去的社会学研究中,种族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也是引起社会问题和研究争议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这类研究中,种族歧视可能体现在研究的对象选择、数据收集和解释、研究员的态度等多方面。
比如,在非洲裔美国人研究中,研究员可能存在对非洲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同时很难理解他们的文化和社会地位。
这种种族歧视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具有偏见性和失真性。
2.2 性别歧视性别歧视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学研究问题,它体现在对女性研究的忽视或者歧视。
这种歧视可能表现为对女性的探究是建立在男性模板基础上的,女性的想法、体验和经验没有得到足够的attention。
另外,在女性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性的研究中,可能存在双重歧视问题,即针对种族和性别两个方面的歧视。
2.3 阶级歧视阶级歧视体现在对贫困、新移民、少数民族群体的忽视和不平等对待上。
在社会学研究中,阶级问题往往是被忽视的研究领域,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研究设计的缺陷和理论偏见。
社会学视角下的偏见与歧视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偏见与歧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76dd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8.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偏见与歧视问题在当代社会中,偏见与歧视问题一直存在,并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偏见与歧视的本质、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偏见与歧视的定义与分类偏见(prejudice)是一种主观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态度,基于个人对某些特定群体的刻板观念和评价。
它可能源自于个人经验、社会化过程、文化传统以及媒体影响等多种因素。
歧视(discrimination)是基于偏见的行动,指一群人因其所属的特定群体而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排斥。
这些不公正行为可能包括拒绝就业、限制教育机会、剥夺基本权益等。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偏见和歧视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例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性取向歧视等。
这些偏见和歧视关系复杂、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都带来负面影响。
二、偏见与歧视的现状1. 种族偏见与歧视种族偏见与歧视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
无论在社会结构、教育机会还是经济地位等方面,少数族群往往面临不公平的对待。
种族偏见与歧视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个体的尊严和权益,也削弱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发展潜力。
2. 性别偏见与歧视尽管近年来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性别偏见与歧视问题仍然存在。
女性在就业、教育、政治领域中仍然面临着不平等待遇和机会限制。
这种性别歧视不仅违背了人权原则,也阻碍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3. 年龄偏见与歧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年龄偏见与歧视也日益突出。
年轻人可能面临着就业机会的局限,而老年人可能面临被边缘化和忽视的风险。
这种年龄歧视不仅限制了个体的发展,也限制了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三、解决偏见与歧视问题的途径1. 提高社会意识和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偏见与歧视问题的意识,加强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理解。
学校、媒体等平台可以促进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观念,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研究与干预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研究与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d624ee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b.png)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研究与干预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思考、感受和行为的学科。
而偏见与歧视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研究,并介绍一些干预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
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偏见是指在主观上对他人或特定群体持有的负面态度或偏离客观判断的倾向。
它通常是基于个人的经验、价值观或刻板印象而形成的。
而歧视是基于这种偏见的行为,是对某个群体的不公正对待或差别对待。
二、偏见与歧视的心理机制偏见与歧视的出现往往与人类的认知和情感的特点有关。
首先,人类具有认知简化的倾向,这导致了对他人进行刻板印象的形成。
其次,人们容易产生群体间的对立,形成“我们”和“他们”的对立对比。
此外,情感因素也是偏见与歧视形成的重要原因,恐惧、嫉妒和敌意等消极情绪会引发对特定群体的负面评价和行为。
三、偏见与歧视研究的方法社会心理学学者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偏见与歧视的产生和影响。
实验研究是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参与者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偏见表现,来揭示其心理机制。
调查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收集被试者的意见和观点,从而了解社会中的偏见与歧视现象。
此外,社会心理学学者还会运用神经科学和心理生理学等技术手段,来深入研究偏见与歧视的神经基础。
四、偏见与歧视干预的策略针对偏见与歧视,社会心理学也提供了一些干预的策略,以期改善社会的偏见与歧视态度。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干预策略:1.教育干预:通过教育,增加人们对于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的了解和认可。
这可以在教育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对不同群体的了解和尊重。
2.接触理论:基于接触理论的干预策略认为,当人们有更多机会与不同群体交往并建立友好关系时,他们的偏见与歧视态度会减少。
因此,组织多样性的推广和鼓励不同群体间的交流是有效减少偏见与歧视的途径。
3.认知重构:通过引发人们对自身偏见的反思,以及对其根源和不合理性的认知重构,来减少偏见的程度。
什么是偏见和歧视,如何消除?
![什么是偏见和歧视,如何消除?](https://img.taocdn.com/s3/m/678c55d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f.png)
什么是偏见和歧视,如何消除?偏见和歧视是现代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许多人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并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歧视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偏见和歧视,以及在我们的社会中如何减少这些不公正和有害的情况?一、什么是偏见和歧视?1. 偏见偏见是指对于某个群体存在的不平等和有偏见的想法、态度和情感。
例如,认为所有亚洲人都擅长数学,或者认为所有女孩都应该从事家庭工作。
偏见通常因为一个人的文化、教育、地理位置和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
并且,偏见通常是基于一些不准确或不恰当的观点而形成的。
2. 歧视歧视是指基于偏见、成见或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对某个人或一组人采取不同待遇或行动。
这种歧视可能是直接的,例如不给予某个人就业机会或提高工资。
而另一些歧视可能是间接的,例如为了获得就业机会,要求具有不必要的技能或经验。
歧视常常是不公正和有害的,并可能导致许多不利的后果,如心理健康问题、贫穷和其他疾病。
二、如何消除偏见和歧视?了解歧视和偏见可能是减少这些问题的第一步。
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偏见和歧视:1. 接触多样化接触到不同文化、种族和性别的人是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有力手段。
通过接触,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那些基于种族、性别或文化的广泛、不准确和恶性偏见的对象。
2. 对话和建立友谊人们之间的对话和建立交往关系是减少偏见和歧视的重要因素。
这不仅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别人,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往。
3. 做出正确的选择作为个人,我们可以通过做出简单的选择,来消除歧视和偏见。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选择那些来自具备多样化的企业,这可以帮助扩大多元化市场的基础。
4. 发出声音最后,与他人一起发出声音,可以让我们更权威地支持那些受到歧视的人。
这可以是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或是加入至需表达更具体的要求或诉求的组织里。
结论:减少偏见和歧视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做出贡献的事情。
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完全消除这些问题,但至少要随时去注意这些问题是否正在发生,以及我们能否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这些问题。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现象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1f5d1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b.png)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现象社会心理学涉及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偏见和歧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偏见和歧视不仅对被歧视者造成伤害,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偏见和歧视现象,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偏见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偏见是指个体对于他人或群体形成的一种负面态度或观念。
它可以基于多种因素,如种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等。
偏见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包括歧视性言论、行为和对特定群体的持有刻板印象。
偏见的形成通常源于个体对于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和社会化教育中的偏见传递。
二、歧视的定义和影响歧视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对待或排斥。
它可以表现为直接的行动歧视,例如拒绝雇佣某一种族的人,也可以是间接的制度性歧视,如某些政策对特定群体产生不利影响。
歧视对被歧视者造成伤害,并且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三、偏见与歧视的心理机制偏见和歧视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心理机制。
首先,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他人归类为“我们”和“他们”,并对“他们”抱有更多偏见。
其次,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观察到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不一致时,会产生不舒服的心理状态,从而通过歧视他人来减轻心理不适。
此外,社会规范和社会化过程也对偏见和歧视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四、减少偏见和歧视的策略尽管偏见和歧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减少其负面影响。
首先,教育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群体。
其次,社交接触理论认为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可以减少偏见和歧视。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鼓励跨文化交流和群体间的互动。
此外,媒体在塑造公众观点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促进积极的多元文化形象。
五、前景与挑战尽管社会心理学可以提供一些解决策略,但是减少偏见和歧视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人们对于不同群体的态度和观念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多个层面下手进行干预。
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分析
![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596e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8.png)
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分析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空间,然而,社会中常常存在着各种偏见和歧视现象。
这些现象可能源于文化、种族、性别、宗教等多方面因素,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进行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的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社会偏见的成因与表现社会偏见往往源于片面和不公正的观念、态度以及价值观。
他人的不同之处使人们误认为他们与自己不同,从而形成偏见。
常见的社会偏见表现为对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和负面评价。
比如,对于某些国家的人民普遍认为他们懒惰或者不可靠;对于某些职业的人群普遍认为他们缺乏能力或者素质低下。
二、社会歧视的成因与影响社会歧视是在社会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行为。
它常常会在各个领域内体现出来,如教育、就业、婚姻等。
歧视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拒绝提供公正的就业机会,根据肤色或者性别进行薪酬差异待遇。
这些行为会对个体造成伤害,剥夺他们的平等权利,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偏见与歧视的后果与反思偏见和歧视的后果是深远的。
对于个体而言,他们受到的伤害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心理上的打击。
被冠以负面标签会削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社会偏见和歧视影响了社会的团结和发展。
当某些群体受到歧视时,整个社会的资源和才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在面对社会偏见和歧视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进行深思和反思。
首先,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人们的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其次,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制定并执行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和完善相关机制,可以减少社会偏见和歧视的产生。
此外,媒体也有责任传递多元化的信息,避免误导和强化刻板印象。
总结而言,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
了解其产生的成因、后果和解决办法对于构建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教育、法律和媒体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偏见和歧视现象的发生,创造一个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社会偏见与社会歧视
![社会偏见与社会歧视](https://img.taocdn.com/s3/m/82ce251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0.png)
社会偏见与社会歧视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成因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偏见是人们对于特定群体或个人持有的一种主观态度或偏见。
这种态度可能源于社会文化传统、个人经验、媒体影响或其他因素,使人们对某个群体或个人产生先入为主的看法。
举例来说,某些人可能认为所有女性只适合从事家务劳动,而男性则天生适合担任领导职务。
这种观念不仅过时、不公正,也深深影响了性别平等。
与社会偏见不同,社会歧视是一种明显的不公正对待特定群体或个人的行为。
它是偏见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可以导致对待特定群体的不平等待遇、限制或剥夺他们的权利。
例如,根据肤色或种族歧视来拒绝某些群体的入职、升职甚至提供平等的待遇,这种行为在社会领域中时有发生。
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加剧的。
一方面,持有偏见的人可能会更容易对特定群体进行歧视,这种偏见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受到歧视的群体也容易对其他群体持有偏见,因为他们深受不公平待遇的伤害和愤怒。
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长期存在,难以根除。
那么,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的成因是什么?首先,教育水平和知识储备的不足是导致偏见和歧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乏深入了解和了解其他群体的机会或意愿,使得人们对这些群体存在误解和偏见。
其次,传统观念和社会结构的束缚也是偏见和歧视的来源。
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性别角色、种族优劣等,使某些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此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
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个人来说,面临偏见和歧视的人往往感受到沮丧、排斥和自卑感。
他们可能受到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限制了个人发展的机会。
对于社会来说,社会的融合、和谐和发展都将受到影响。
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不仅限制了人才的发挥和创新,也阻碍了社会公正和进步。
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分析
![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dbae8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6.png)
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相信人类社会将越来越公平和包容。
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并没有完全消失。
虽然这些现象存在已久,但它们仍然对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本文将对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社会偏见。
社会偏见是指对某个群体的先入为主的负面刻板印象和偏见。
这些偏见往往源于特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和个人经验。
例如,在一些传统观念里,女性被视为弱者和家庭的依靠,而男性则被期望充当家庭的经济支柱。
这样的偏见导致了对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参与度较低的现象。
而歧视现象则是对某一群体实施不公正对待的行为。
歧视可以基于个人的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因素。
例如,在某些国家,仍存在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他们往往在就业、教育等领域受到不公平对待。
而在其他地方,女性可能因性别而在职场面临歧视和不同待遇。
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对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首先,它们剥夺了受害者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例如,一名受到性别歧视的女性在职场可能面临晋升困难,工资不平等等问题。
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伤害,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此外,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不公平的待遇和对特定群体的偏见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和紧张情绪。
加强对歧视现象的抵制和打击有助于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
同时,减少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教育是关键。
通过加强对多元文化和平等观念的教育,我们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认知。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课程,培养人们的多元意识和平等观念。
其次,重视法律保障也是必要的。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惩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
同时,为受歧视和偏见影响的个人提供法律援助,保护他们的权益。
此外,媒体的宣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媒体应该致力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和负面报道。
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偏见和歧视,如何打破人们的偏见和歧视?
![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偏见和歧视,如何打破人们的偏见和歧视?](https://img.taocdn.com/s3/m/8fd5165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8.png)
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偏见和歧视,如何打破人们的偏见和歧视?偏见和歧视是人类文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情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偏见和歧视,我们该如何打破这种偏见和歧视呢?1. 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地区、国家、族群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这也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
一些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普遍存在着人们对于不同肤色、物质方面条件和性别的偏见和歧视,这些偏见和歧视往往形成或者加剧了种族、阶级、地域的问题。
打破: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教育活动,让人们有机会接触到其他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人,消除对于陌生群体的互相成见。
2. 自我认知和信仰的限制人们的常规认知是可以借助经验、传统和成见来建立信仰体系。
这种信仰体系往往存在偏见歧视的成分,这是一种以过往经验为基础,从而认知限制范围内的思考。
人们在认知中,往往会使用一些语言强调差异而排斥相同,从而增加了报复性和竞争性。
这也导致一些较弱势的族群更加容易被排斥。
打破:提高公众对于多样性的意识,意识到每个人的经历、理解方式和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都不同,减少评判和对其他群体的偏见。
3. 缺乏教育教育在防止偏见和歧视方面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缺乏有效的多元化教育,导致人们无法客观理性地看待其他文化,并且容易形成分裂、排斥态度。
缺乏父母、学校的协调和帮助,单方面的认识也会加剧偏见和歧视的存在。
打破:加强多元化教育,让学生接触到不同背景、文化和语言的人们,以帮助他们在早期消除偏见和歧视的概念。
4. 媒体形象、文艺作品媒体和文艺作品中实际上隐含了种族、性别、阶级等多方面的偏见和歧视,这些内容很容易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近似样本会持续发酵,引发对其他群体的歧视沙文主义。
另外,媒体和文艺作品往往倾向于选择表现正面、成功的形象,视觉形象较强,这也容易引起偏见和歧视,形成了著名的“面孔偏差”。
偏见与歧视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与消除
![偏见与歧视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与消除](https://img.taocdn.com/s3/m/6296104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b.png)
偏见与歧视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与消除当代社会,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彼此交流的时代,但是偏见与歧视依然存在并且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偏见与歧视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以及如何努力消除它们。
一、偏见的存在偏见是一种由个人或群体内在的、固定的、负面的对于特定群体或个体的判断或评价。
它常常根植于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种族、性别、年龄、宗教、性取向等因素的错误或片面的理解。
偏见源于我们对于不同的疑惑、恐惧和不理解,为了追求安全感和团结感,我们会倾向于对他人附加标签,将其简化为固定的形象和特点。
二、偏见的影响偏见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会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
当人们被归为某个群体并被赋予特定的特征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被边缘化,产生不平等感,并影响到社会整体的稳定。
其次,偏见也会导致对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限制其发展和机会。
最后,偏见使得个体之间缺乏真正的理解和交流,加重了误解和冲突。
三、歧视的存在歧视是对于某个群体的不平等对待或不公正待遇。
歧视往往源于对于差异的恐惧或对于权力和资源的争夺。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教育领域还是其他社会领域,歧视都展现出不同的形式。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都是当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
四、消除偏见与歧视的方法消除偏见与歧视的方法需要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
首先,教育是关键。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群体和个体,推广平等和多元化的意识。
其次,倡导宽容和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鼓励个体不将他人简单归类,而是用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不同之处。
同时,社会和政府需要建立法律和制度来保护各个群体的权益,打击歧视行为。
最后,媒体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媒体应该呈现多元化的形象和故事,避免引发偏见和歧视。
综上所述,尽管偏见与歧视在当代社会中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倡导宽容和尊重、建立法律和制度以及媒体作用来努力消除偏见与歧视。
每个人都可以为创造一个公正和包容的社会做出贡献。
为什么有些社会存在偏见和歧视?
![为什么有些社会存在偏见和歧视?](https://img.taocdn.com/s3/m/ba37da1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5.png)
为什么有些社会存在偏见和歧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交流和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
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偏见和歧视。
接下来,我们来
探究一下为什么有些社会存在偏见和歧视的问题。
一、历史原因导致的偏见和歧视
1. 职业分工的影响
不同的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特点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
差异。
很多时候,这些差异会被视作“优越”和“劣势”,从而形成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偏见和歧视。
2. 领土和民族的分裂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领土分裂、民族分裂的过程。
这种分裂导致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们心中的“我们”与“他们”,从而引发了偏见和歧视。
二、社会角色的影响
1. 社会地位的影响
社会地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会对其它社会地位的人们产生偏见和歧视。
一方面可能是高地位群体认为自己更加优秀,一方面是低地位群体认为自己需要被关注。
2. 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性别在社会交往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性别的人会对彼此产生偏见和歧视。
男女性别差异是很多种类的,有可能是以男性为中心,有可能是以女性为中心,造成了性别之间的对立和分化。
三、文化差异的影响
1. 文化背景的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习惯和信仰。
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不能被正确理解和尊重,就会导致文化差异的偏见和歧视。
2. 语言和沟通障碍的影响
语言和沟通的障碍也是导致文化差异的偏见和歧视的原因之一。
因为导致人们无法有效地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和对彼此的误解和偏见。
偏见与歧视研究社会偏见和歧视的心理机制和对策
![偏见与歧视研究社会偏见和歧视的心理机制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789a2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a.png)
偏见与歧视研究社会偏见和歧视的心理机制和对策偏见与歧视研究:社会偏见和歧视的心理机制和对策社会中的偏见和歧视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峻挑战。
无论在种族、性别、年龄、性取向等方面,人们常常会在社会互动中面临不公平和歧视。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究偏见和歧视的心理机制以及对策。
本文将系统介绍偏见与歧视的定义、心理机制和相关对策,以期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
一、偏见与歧视定义偏见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缺乏充分认知和了解的情况下对他人做出的主观判断,它常常基于个人偏好和既定观念,而非客观事实。
与偏见不同,歧视是指在行动上对特定群体或个体的不公平对待。
这些不公平的对待可能会表现为拒绝、排斥、嘲笑、侮辱等,对受歧视者造成了心理和实质上的伤害。
二、心理机制1. 聚焦注意力:个体往往会更加注意与自己观念相符的信息,并对不符合自己观念的信息进行忽略或歪曲。
2. 归因错误:人们往往会将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于他人的群体归属而非实际原因,从而导致对该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3. 社会学习: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从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会塑造其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信息可能会产生对某些群体的偏见。
4. 自我认同: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社会认同,个体可能会排斥与自己不同的群体,并对其持有偏见和歧视。
三、对策1. 意识与教育:重视社会意识与教育,通过广泛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促使个体认识自身的偏见,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2. 接触与交流:积极鼓励不同群体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以减少对陌生群体的偏见。
过去的研究表明,与他人接触和交流有助于减少偏见和歧视。
3. 多元化组织和机构:在工作场所和企业中营造多元化的环境,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4. 宣传与倡导:利用媒体和社会平台,宣传和倡导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理念,促使社会大众形成应对偏见和歧视的共识。
5. 法律保障和执法: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对偏见和歧视行为的处罚,并加强执法力度,为受歧视者提供法律保护。
社会不同群体的偏见与歧视研究
![社会不同群体的偏见与歧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ca9434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5.png)
社会不同群体的偏见与歧视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各种群体的偏见与歧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偏见与歧视不仅妨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还剥夺了个体的尊严和平等权利。
本文将对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偏见与歧视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成因和影响,探讨解决之道。
一、性别偏见与歧视性别偏见与歧视是最为常见和广泛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男性普遍被视为强壮、理性和有权威性,而女性则被看作柔弱、感性和需要保护的对象。
这种偏见导致了职场和社会中女性的机会不平等、收入差距和性别歧视的存在。
另一方面,女性之间也存在着对外貌、身材等的偏见与歧视。
为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需要加强教育与宣传,推动性别平等意识的普及与落实。
二、种族偏见与歧视种族偏见与歧视是由于人们对于不同种族的成见和歧视,导致对他人的评价和对待上存在着差异化待遇。
这种现象往往源于国家历史的遗留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种族偏见与歧视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分裂与冲突。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教育与宣传,加强种族平等意识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同时通过法律保障,严厉打击种族歧视的行为与言论。
三、年龄偏见与歧视年龄偏见与歧视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职场和媒体中。
年轻人被认为没有经验,缺乏能力;而老年人则被认为不适应新技术和工作方式。
这种偏见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与流动,也损害了社会中不同年龄群体的和谐与交流。
解决年龄偏见与歧视的方法包括教育与宣传,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以及职场的年龄歧视法律的制定与执行。
四、性取向偏见与歧视性取向偏见与歧视是社会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群体。
这些群体往往面临着歧视、排斥和暴力的待遇。
这种偏见和歧视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展和幸福感,对个体精神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不再将性取向等因素作为评价和对待他人的标准,加大对性别认同的教育与宣传力度,并通过法律保障这些群体的权益。
五、职业身份偏见与歧视社会往往以职业身份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因此,职业身份偏见与歧视也是常见问题之一。
心理学对社会偏见和歧视的研究
![心理学对社会偏见和歧视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f260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9.png)
心理学对社会偏见和歧视的研究社会偏见和歧视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患者和受害者来说,这可能造成巨大的痛苦和不公平待遇。
心理学通过研究社会偏见和歧视的成因和影响,旨在寻找解决方案,推动社会消除偏见和歧视的行为。
本文将就心理学在社会偏见和歧视研究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探讨。
一、心理学对社会偏见与歧视的定义和分类研究社会偏见是指个体对于他人或群体抱有负面态度和不公平看法的心理倾向。
而歧视则是基于这种偏见进行的行为。
心理学家借助实验和调研等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偏见和歧视进行细致的分类和研究。
例如,对于性别、种族、年龄、宗教等因素引起的偏见与歧视,心理学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揭示了其差异和相互关系,为理解和解决社会偏见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心理学对社会偏见与歧视的成因研究心理学家对社会偏见和歧视的成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其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偏见的认知机制。
例如,人们常常使用简化和刻板化的思维方式对周围的人或群体进行判断和评价,这导致了心理上的偏见形成。
此外,人的社会化过程和所处社会环境也对社会偏见和歧视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家庭教育、媒体影响、教育水平等因素与社会偏见的关系,这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三、心理学对社会偏见与歧视的后果研究社会偏见和歧视不仅对受害者造成直接的伤害,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受到偏见和歧视的个体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卑等。
此外,社会偏见也会引发冲突和紧张关系,破坏社会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心理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揭示了偏见和歧视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为制定公共政策和教育活动提供了基础。
四、心理学对社会偏见与歧视的干预研究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致力于探索减少和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的方法。
通过心理干预、教育活动和政策制定等途径,心理学家为个体和社会提供了多种干预方式。
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减少个体的偏见态度和促进多元化接纳。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https://img.taocdn.com/s3/m/a0220e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e.png)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与歧视导言:偏见和歧视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对个体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偏见和歧视的定义、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一、偏见与歧视的定义偏见是指个人主观对待事物或群体时的主观态度和看法的倾向。
这种态度和看法往往基于对事物或群体的不准确、片面的刻板印象。
偏见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歧视则是在行为和态度上基于个人对特定群体的偏见,产生将其置于不公平、不平等待遇下的行为。
歧视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表现为对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对待。
二、偏见与歧视的产生原因1. 文化与教育因素:文化和教育背景对个体的态度和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文化和教育教育模式会塑造他们对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从而导致偏见和歧视的产生。
2. 社会认知与认知心理因素:个体在处理大量信息时常常需要采用心理缩减和认知简化的方式。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了对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及对群体成员的一致评价,从而形成偏见和歧视。
3. 社会化与社会影响: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家庭、朋友、媒体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对不同群体的态度和看法。
社会影响会强化或减弱个体的偏见和歧视。
三、偏见与歧视的影响1. 个体影响:偏见和歧视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自尊心和幸福感。
个体也因为受到歧视而受到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限制。
2. 社会影响:偏见和歧视对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平等产生负面影响。
它们会导致群体间的紧张关系,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应对偏见与歧视的方法1. 教育与意识提升:改善偏见和歧视问题需要通过提高人们对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推动公民教育,培养尊重他人差异的意识。
2. 社会互动与接触: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减少偏见和歧视。
通过增加相互认知和理解,可以建立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氛围。
3. 政策与法律保护: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禁止针对某些群体的歧视行为,并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合理的法律保护和救济。
什么是偏见和歧视,如何消除?
![什么是偏见和歧视,如何消除?](https://img.taocdn.com/s3/m/339b149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8.png)
什么是偏见和歧视,如何消除?
偏见和歧视是社会问题中的两个常见问题,它们常常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偏见和歧视?如何消除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偏见和歧视?
1. 偏见:指对某些事物和人的主观看法,基于狭隘的经验和偏执的想法,产生了片面的判断和评价。
偏见的存在不仅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消极的影响,也会阻碍合理的决策和行为。
2. 歧视:指以种族、性别、宗教、年龄、残疾或其他特定身份为基础的不平等对待或看法。
歧视违背了平等原则,形成了贫富、上下、强弱和排斥的社会结构。
二、如何消除偏见和歧视?
1. 教育:教育是消除偏见和歧视的重要手段。
教育可以为人们提供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知识和价值观,使人们摆脱狭隘的观念和偏见,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
2. 法律:在国家法律的监管下,违法行为和歧视行为可以通过法律制裁。
法律的存在会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歧视的恶劣后果,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3. 多元化: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能够促进相互了解和友善
互助,缓解歧视的沉重压力。
多元文化的背景也让人们更加客观地看
待其他族群,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信仰和习惯。
4. 移情说服:借用一些谈判和语言思维上的策略,通过移情说服的方式,让对方从情感上认识到歧视的弊端,从而改变原有的观念和行为。
5. 自我反思:消除偏见和歧视的重要途径就在于对于自我反思。
时刻
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逐步调整和改变自己
的行为。
总之,偏见和歧视的存在导致社会和个人的损失,我们应该尽力消除
这些弊端,为美好的社会和人类文明共同努力。
社会学视角下的偏见与歧视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偏见与歧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136e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9.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偏见与歧视问题在当代社会中,偏见与歧视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偏见和歧视是深深植根于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机制中的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偏见与歧视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一、偏见与歧视的定义和类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偏见和歧视的概念。
偏见是一种主观的、不公正的观念,基于对某一群体或个体的刻板印象,而与个体的实际情况无关。
歧视则是对某一群体或个体在资源分配、权益享有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不公平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偏见和歧视常常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
偏见和歧视存在多种形式,例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阶级歧视等。
除了这些明显的形式外,还存在着更加微妙和隐晦的偏见和歧视,如地域歧视、年龄歧视、语言歧视等。
这些问题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对个体和群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偏见与歧视的产生原因偏见与歧视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个人观念有关,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结构和文化。
社会结构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资源分配存在差距。
而文化中包含着人们对于群体或个体的刻板印象和社会规范,进一步加剧了偏见和歧视的存在。
此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纠葛也成为产生偏见和歧视的重要因素。
三、偏见与歧视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偏见与歧视对个体和社会都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对个体而言,偏见和歧视剥夺了他们应有的权益和机会,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发挥潜力的空间,给他们带来了不公和不平等的待遇。
这种不公平不仅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对其自我价值产生否定和挫折感。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偏见与歧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它破坏了社会和谐,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不公平的资源配置导致社会分裂和不稳定,使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因此,解决偏见和歧视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
四、解决偏见与歧视问题的途径解决偏见与歧视问题需要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入手。
首先,个体应当增强自身的意识,认识到自身对其他群体的偏见并进行反思。
社会偏见与社会歧视的关系研究
![社会偏见与社会歧视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d033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0.png)
社会偏见与社会歧视的关系研究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是我们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些问题,然而,很少有人能清晰地区分这两个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社会偏见是对一群人或个人的不公正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无理由、不公正或负面的看法。
社会歧视则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不平等对待。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偏见是对特定群体的不公正看法,而社会歧视是行动,是一种针对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对待。
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上升的趋势,即社会偏见的存在可能导致社会歧视。
当一个人对一个群体持有不公平的看法时,他就很容易做出歧视性的言行。
例如,在一个国家中,如果一个群体被认为是几乎所有问题的根源,那么这个国家就可能会对这个群体进行不公平的政策,以限制或矫正这个群体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歧视。
另一方面,社会歧视也可以导致社会偏见的存在。
当一个群体被不公平地对待时,这可能会导致其他人也对该群体产生不理性的看法。
例如,在英国的一个学校,当一个学生被其他人欺负时,这可能会导致整个学生群体对此人的嘲笑和排斥,因此,这个人就会受到更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此外,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也存在着正向的关系。
当一群人被更多地接触到时,他们会变得更加可接受和普遍。
也就是说,当一个群体被正面地呈现出来时,人们会更愿意接受这个群体,并对他们产生更多的亲近感和善意。
例如,当同性恋成为社会中更多的人的一部分时,公众开始了解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这就减少了他们感到被遗弃和被歧视的可能性。
从以上讨论中可以明确地看出,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偏见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社会歧视,而社会歧视可能会导致社会偏见的存在。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理智地处理它们。
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我们应该努力消除社会偏见并减少社会歧视,以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公正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书目介绍:
《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 策》蔡定剑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 2007年。
(三)疾病歧视
(四)地域歧视
1.含义: 地域歧视是由地域文化差异、 经济发展不平衡、人类心理活动等因素 引发的一种刻板的观念和错误的倾向。
2. 地域歧视的特点: 其一,地域歧视是极度膨胀的自我
优越感的产物,它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差距。
具体观点:
(一) 《现代汉语词典》对歧视的定义为:“所 谓歧视,简言之,指不平等地看待。”
(二)国际劳工大会第四十二届会议通过的《歧 视(就业与职业)公约》指出,歧视是指“基 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 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 效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 或待遇平等。”
二、歧视的含义
歧视中的“歧”是指岔道、差异、不 同;“视”指看待。歧视即区别对待, 歧视的原意可以是褒义的,体现为正确 看待差异的能力,即人所具有的洞察力; 歧视也可以是中性的,体现为制造区别 或差异,即人能够辨别差异的能力;贬义 的歧视则体现为在待遇中表现的偏见, 即不合理的不同对待或不合理的相同对 待。
在西方语境下,歧视研究的价值取向是以 反歧视的立法建设和法律实践为基础的,它的 思想渊源是西方的人权理念。而在世界范围内, 人权问题的关注点是有地区差异的,在亚洲关 注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还是政治自由之争。中 国的歧视研究应当建立在对中国特定的社会现 实和文化传统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歧视进入中国至少有两个背景:一 是中国的开放,迫使其必须面对全球化 的语境;二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化建设, 这种建设既要与世界接轨,又要不断完 善,因此它更多的是“文本”中的法律, 而非“现实的法律”。
(五)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相同的人
(事)被不平等地对待或者不同的人(事)受 到同等的对待。”
(六)吴忠民从社会学的角度把歧视定义为“以 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 况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所区别的对 待’,以实现‘不合理’的目的,其结果是对某 些社会群体、某些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剥夺,造 成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其二,地域歧视是“社会刻板印象” 的一种体现。所谓“社会刻板印象”, 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 (通常带有片面、负面的色彩),并以此 作为参照框架,主观认为这类人所有成 员都符合这种看法。
其三,地域歧视是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 的结果。
其四,地域歧视是“贱贫”心理的体现。
3. 地域歧视的危害:
2. 历史渊源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历史渊 源。人类社会早期,男女本是平等的。在母系 氏族社会中,由于母系血统在社会群体中的重 要性,女性居社会统治地位,妇女在原始社会 物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其受到社会尊重的 经济基础。私有制出现后,男性在经济上的地 位显著上升,母系氏族制被父系氏族制取代,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此男性对女性 的歧视成为延续千年的社会问题。
第一,地域歧视不利于建设公平、正义的 和谐社会。
第二,地域歧视不利于建设诚信友爱的和 谐社会。
第三,地域歧视不利于形成各尽其能、各 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反对地域歧视,最根本的一条还 是要靠发展,尤其是加快落后地区 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三)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把歧视定义 为“由于某些人是某一群体或类属的成员而对 他们施以不公平或不平等的待遇。”
(四)2005 年为北京世界 解释为:由于某些人具有的某些天生的特征,或 强烈的信仰,或个人身份,诸如人种、种族、性 别、年龄、宗教或性倾向等,而予以不公平的 待遇或剥夺其权益。
歧视现象在世界各个角落都是根深 蒂固的,它源自广泛竞争的压力,源自 个人偏好的驱动,源自每个人对陌生人 群的无知,源自对陈规陋习的惰性。
“歧视”这一行为本身是不可能消 除的,但“歧视的标准”则可以发生变 化。
五、具体分析
(一)性别歧视
1.含义:即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 员的不平等对待,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 对待又称性歧视。值得指出的是,性别歧视者 不只限于男性,一部分女性由于受到社会性别 歧视的影响,自己轻视自己,同时也轻视别的 女性,她们也是性别歧视者。同时也存在女性 歧视男性的现象。
(二)就业歧视
1.含义: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没 有合法依据,对未来潜在的就业人员自 行作出各种限制性条款,从而排除了本 该符合相关职位人员的平等就业权的一 种现象。
2. 就业歧视的种类:
一是年龄方面的限制。 二是性别的限制。
三是工作经验及年限的限制。 四是户口限制。 五是学历限制。 六是身高及长相的限制。
第20章 社会偏见与歧视
社会学
一、对歧视起源的研究
首先在自然属性上,“万物皆有定 分”的自然秩序论就把社会不平等赋予 了自然的色彩。在梭伦立法中,奴隶的 非人地位是由其“自然身份”决定的。 柏拉图也认为世间的正义是宇宙理念的 体现,它运用于一切人和事,每个人要 依照它的安排恪守本分。
其次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国家间也 缺乏起码的认同意识。柏拉图认为雅典 人不准奴役雅典人,不准使对方成为自 己的奴隶。亚里士多德从生物有机学说 来论证奴隶制的合理性,认为天赋理性 高的人能够发号施令,而天赋理性低的 人只能服从。
3. 女性的抗争
文艺复兴运动期间,“天赋人权”的 思想震动了妇女界,追求社会进步的人 们开始注意到占人类半数的妇女的社会 地位,提出男女平等的要求。
1517年德国的宗教革命,1688年 的英国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都 对社会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冲击。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世界人权宣言》,宣称世界各地所有 男女毫无区别地有权享受各种权利和自 由,提出了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当代女 权运动明确提出,妇女在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应与男子享有平等权 利。
三、歧视的种类
经济歧视、制度歧视、性别歧视、 种族歧视、语言歧视、地域歧视、 年龄歧视、就业歧视、户籍歧视、 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疾病歧视、 学历歧视、身份歧视、文化歧视。
四、歧视的成因
歧视”的根源,在于世上的资源是 稀缺的。因为僧多粥少,所以就要竞争, 而竞争就是要根据某种规则,排出竞争 者的先后高下,让胜出的人享用稀缺的 资源,而这“根据某个规则排名”的做 法,就是歧视。可见,“竞争”和“歧 视”,是形影不离的亲兄弟,是一枚硬 币的两面,是同一种现象的两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