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质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增强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态度,认识到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
3.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5.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d)结合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c)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了解他们对解放战争胜利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段历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解放战争是什么吗?这场战争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3.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介绍解放战争的时间背景、国共两党的战略方针。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对国共两党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具体战役的深入分析、战略布局以及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原因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主观臆断、片面理解等现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5.观看一部与解放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观看纪录片或电影,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5: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的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拥护。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1.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
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故又是一难点。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合作探究1]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请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2.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多元原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解放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国民党政府的政策、共产党的策略等,阐述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的经过、特点和意义。
3.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战士们的英勇奋斗等,强调正义必然战胜邪恶。
2.尊重历史,尊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3.坚定信仰,坚信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有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解放战争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加之初中阶段对此部分内容的涉及有限,学生对解放战争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如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奋战、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等,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吗?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解放战争。
4.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重大战役及其意义。
2.结合教材内容,对《双十协定》、《五四指示》等重要历史文件进行解读。
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和困惑,通过典型案例、实证数据等手段,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
3.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理性的观点。
4.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观看一部关于解放战争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大决战》、《解放》等,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影片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内容,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观点鲜明,感悟深刻,字数在800字左右。
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质量,按时提交。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高。
4.通过学习解放战争时期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质和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具体细节、深入分析和辩证思考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存在片面性。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策略
2.设计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了解?解放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解放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果。
3.解放战争的意义:阐述解放战争对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战士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解放战争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场战役或人物。
3.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与当下时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他们对解放战争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这种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亲身体验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坚毅,培养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问题导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放战争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3.能够运用表达能力,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对解放战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解放战争中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三)小组合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2.问题导向: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放战争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本节课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与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重大事件。首先,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外形势,分析国共两党政治主张的分歧和军事力量对比。接着,讲述解放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分析这些战役的时空背景、战略意义和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剖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这一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会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图片、视频、文献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对解放战争相关历史事件的梳理,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珍惜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备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解放战争中,哪个战役对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哪个原因你认为最重要?
3.解放战争胜利对新中国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观点和讨论成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将解放战争与之前所学的近现代史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2.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放战争的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分享心得和感悟,提高自我调整和提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解放战争的主要内容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为:“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围绕战争背景、战役特点、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其次,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最后,我将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以一个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战争——解放战争。”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环节,我将结合教材内容,系统讲述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主要战役和战争意义。在讲述过程中,我会穿插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短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场景,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同时,我会运用生动的例子和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a.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b.开展“讲述解放战争故事”的活动,鼓励学生收集、整理、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4.家庭作业:
a.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家族史,了解家族长辈在战争中的经历和贡献,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战争胜负关键因素的认识。
2.学生在合作学习、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如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意义,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分析。
4.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总结解放军取胜的关键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历史题目,检验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3.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作答,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b.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5.课后反馈:
a.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b.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解放战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第17课解放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程。这一时期,战争形势复杂多变,战略策略层出不穷,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深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爆发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斗争、战略决战、和平谈判及其破裂、解放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史论结合,以丰富的史料支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教师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小组合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解放战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历史背景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重点阐述国内外政治形势、国共两党军事对峙等方面。
(2)结合所学,分析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选取其中一个战役进行详细论述,要求不少于800字,包括战役背景、过程、意义等内容。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关注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但对于解放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话题:给出与解放战争相关的话题,如“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解放战争时期的政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等。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话题。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解放战争胜利对国家、民族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针对难点内容的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3)开展课后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挖掘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掌握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提高合作能力。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但对解放战争的具体史实、背景、意义等方面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战争类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对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关联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关键事件等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梳理。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解放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2.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社会责任感。
3.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
4.搜集与解放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物或故事,进行整理和描述,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共同感受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政治、经济、军事策略,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按时完成,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4.引导学生从解放战争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为蓝本,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评价方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7_解放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庆谈判、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史实。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3)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2 教学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新知介绍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请学生看书找出国民党共产党参加谈判的目的,老师归纳。
(1)目的国民党: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拖延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3)协定内容:提问:在重庆谈判中有哪些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学生回答: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定。
所以后来又召开政协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老师提问: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那么国民党首先进攻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战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
3.内战爆发:(1)标志:1946、6 中原解放区(2)战术:运动战(3)结果: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提问:中共发动了哪三次战役?了解每个战役的经过,三大战役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学生看书回答,老师归纳。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1 第四章第 17 课《解放战争》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1.(1)课标要求 :①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②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 .(2)教材地位: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近代中国近代百年来的辱没史最后终结,又迎来新中国的发展史。
(3)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终结,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基本成功,同时为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基础 ,此后新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一致的道路。
2.中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在学生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概略基础上,从而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从而使学生领会中国共产党最后领导中国人民获得革命的成功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二、学情剖析1、学生认知发展剖析:经过教师主观剖析,得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掌握认识放战争的史实,而且具备了必定的认知能力和剖析能力,要点是着重对结果的归纳和总结。
要形成本节内容应当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2、学生认知阻碍点:经过问卷检查,得悉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意义和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难以理解。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庆谈判、战略反扑、三大战斗、渡江战斗等史实。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矛盾剖析法、问题研究法、归纳总结法3、感情态度价值观:(1)中共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表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实代表人民的利益。
( 2)三大战斗的成功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成功。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功是历史的必定。
四、教课要点和难点1、要点及解决举措:重庆谈判和《双十协议》。
经过矛盾剖析法、问题研究法得出公民党和共产党各自代表的阶级属性不一样。
2、难点及解决举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粗心义。
指引学生思虑、总结,并得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五、讲堂教课过程构造设计(一)、导入新课 (3 分钟 )教师:利用赣州中学红色班特有的文化,让学生叙述他们祖辈的革命故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8: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导入新课】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内战的爆发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2.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945年8月――1946年夏(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合作探究】1: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1.分组讨论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解放战争的话题,如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等;
2.小组讨论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展开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和分析所讨论的话题;
3.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促进课堂的互动和交流。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十分详细和清晰。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部分都紧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符合教学实际。通过这种详细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解放战争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解放战争的过程、胜利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识;
2.重点知识点梳理: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强调重要战役、战略决策和胜利原因等关键知识点;
3.思维导图制作:让学生制作关于解放战争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清晰的历史知识结构。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起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解放战争的纪录片或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艰苦卓绝和英勇斗争精神;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旨在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课程内容包括解放战争的起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等。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入。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解放战争的主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小组展示: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画面和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问题情境:以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如“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好奇心。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优质课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情分析高一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方法,引导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生的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延伸拓展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生的疑惑,使教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9: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史实,如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等,理解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了解内战爆发的背景,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图表展示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和概况,学生活动探究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提高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3.突破方法:以“纲要信号”来引导学生阅读并记忆教科书的有关内容,用层进式教学法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图片2005年“胡连会”(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实现其破冰之旅时提道:“当年走得不容易,现在回来不容易”。
为何他说当初走得不容易?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从而导入解放战争。
(板书)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10)(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先生钧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急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计,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念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
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
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
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故又是一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内战的爆发”
教学要点: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②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③政治协商会议;④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第二目“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教学要点: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②三大战役。
第三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教学要点:①北平和谈;②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国际、思想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
出示材料,问题导入:
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后,非常困难。
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就说,还是爷爷好。
蒋説爷爷不好,好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抗战后,那可是威风八面,国内外威信极高。
同学想知道答案吗?导入解放战争的学习。
2.内战的爆发
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
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后,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及矛盾变化、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投影列表)认识到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及各种力量斗争。
②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的看法,认识国共两党谈判的原因,进而认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及毛泽东为民族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气概。
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协定内容和谈判结果,认识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扩大,赢得了人民信任,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③政协会议
联系引言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双十协定>>内容、评价简单介绍。
④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借助内战爆发形势图,以及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形势,分析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掌握国民党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的变化。
3.战略反攻和决战
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47.6
结合教材“资料回放”中的材料,明确我军第二年作战任务展示敌人重点进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解放军战略反攻
方向
②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况。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组织学生探究北平和平解放对当时和今天北京发展的意义。
(探究活动)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①北平和谈
对比北平和谈和重庆谈判背景的不同,说出北平谈判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必然性。
②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播放影视资料《渡江战役》,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了解战役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重要意义。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指导学生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对比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斗争的结果,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5.小结:
指导学生动手制表总结本单元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史实
五、教学资源建议
书籍查找: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1921—1949),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网络: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中国历史博物馆网、白鹿书院影视:
《渡江战役》《大决战》《挺进中原》
六、习题及作业
1.【基础测评题】
(1).《双十协定》对国民党最具有制约性的一条是()
A 决定迅速实行宪政
B 保证人民民主与自由
C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 确认和平建国纲领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淮海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渡江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3).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 永远结束了中华民族被奴役、被侵略的历史
(4).思考题: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
2. 【能力提升】结合七届二中全会内容,讨论“两个务必”的现实意义
3.【延伸拓展】布置北京老人访谈录,解放前和今天生活方方面面变化,感受新民主义胜利意义。
4.【教材相关作业P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