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探究解题策略模板

合集下载

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一、心理因素(调整心态) •二、解题思路、技巧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评价交流
2、科学实验探究题设置的问题类型:
(1)与提出问题、实验目的有关 (2)与猜想、假设有关 (3)与设计实验有关 (4)与实验方案评价有关 (5)与得出结论有关
你的观点并解释:

(2013湖州30)大蒜被人们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 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 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 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芥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合理并简述理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2015绍兴27)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
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 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 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
(2)拜尔的试验D中,推测几天以后胚芽鞘将 (选取向左弯曲,向 右弯曲,直立生长。
由._乙__方__案_更__合__理_,__因__为_其__采__用_对__照__组进行对比,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015湖州25)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 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
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 一个问题 能否让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初中科学: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初中科学: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完全培 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 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① 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 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 粒,分别接种在完全 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 将它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4.无关变量及控制—— 温度和光照等,防止无
4.将上述装置放在温度和光照等外 界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培养。
关变量的影响。 5.实验后测。
5.20天后,再次数出根的数目并测量 每条根的长度,计算出总长度。
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实验结束后需要比较的数据应该是什么?
实验结果的预测:
如果实验前的假设是:甲壳素对草莓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预期的实验结论是怎样的?
设计实验时必须要表达清楚3个要点:
1、如何改变自变量? 2、如何保持无关变量不变?
3、如何观察或测量因变量,并比较? (如果因变量不容易观察或不能直接测量
如何转换为容易观察或能测量的科学量)
五、学会评价和交流
例5.为研究雪水中的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可供选择的材料:两个型号相同且盛有同种泥土的花盆、生长正 常、长势相近的两棵草莓幼苗、0.02%甲壳素溶液、 清水、直尺 等。
探究:甲壳素对草莓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 。
自变量
因变量
对照实验
因变量观 测指标
对照实验
根系长度和 根的数量 对照组(无刺激因素的作用) 无甲壳素
实验组(有刺激因素的作用) 有甲壳素
评价实验方案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 考虑?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中考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
(08衢州)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 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 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时,变 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冲泡菊花的水
煮沸的井水(弱碱性)
煮沸的纯净水中 滴有白醋
变色情况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的 重要方法,科学探究中要 注意评估对控制变量法的 使用。
二、评估探究结果
例5 在探究海波熔化的规律时,小明设计了 如左图所示方案,他在处理数据分析论证 时,在方格纸上描出了实验数据对应的坐 标点。请指出海波的熔点。
分析 评估时应注重实 验数据的真实性。方格 纸上第3分钟的温度低于 第2分钟的温度,这是不 正常的,应该去掉这个 错误数据。 答案 海波的熔点应该 是4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浅绿色
变浅绿色
煮沸的纯净水 几乎不变色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菊__花__变_浅绿色可能__与_水__的__酸_碱__性。有关
(2)该同学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水的温度 有关,他在进一步实验 时设计了下表,请在表中“▲ ”处填上合适的项目。
水温(℃) 70℃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应再做图 丁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方法指导:
1、对实验数据、图表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注 意表述的完整性,如:
在……相同(一定)时,……怎样……怎样
2、对实验结果应进行综合、全面分析,注意隐 藏在表面现象及数据后的科学实质。
猜想方向 影响皮碗在墙壁上所受摩擦力

提高科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提高科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提高科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实验题是科学探究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那么如何提高科学探究题的解题能力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提高解题能力必须以“三维”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切实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要想使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首先应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由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模式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

2、创设情境,适时设疑,诱导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是获取新知识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内驱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通过激趣、质疑、释疑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可通过科学小品表演、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演示实验等形式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精心演练,善于归纳总结,拓展实验思路。

学生科学探究题的解题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训练才能逐步提高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把知识整理、归类、归纳。

并且注意指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迁移运用,从而拓宽了学生解题思路。

如《加热的水沸腾》一课,老师可布置学生预习后找出其他加热方式,并完成学案。

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收集的资料较丰富,很快得出了其他几种加热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对电磁铁产生的现象也比较容易解释。

此时教师可在肯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并顺势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

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和操作性较强的问题情景,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究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探究的方法。

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和努力探究,才能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大家好,我是一名科学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科学实验是检验我们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我们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在解答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是指实验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或者要证明的科学原理;实验要求则是指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题。

例如,我们在做“测定水的沸点”这个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水的沸点,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准确地测量出水的沸点,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要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题,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仪器: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确定实验步骤: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逐步完成实验过程。

在每一步操作中,要注意安全措施和操作技巧。

3. 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影响实验结果。

4. 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我们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在收集到足够的实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在完成实验过程并收集到实验数据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科学的结论。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
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
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
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
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
实验现象


25
腐烂
知识照亮梦想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作原料。 二氧化碳 (2)实验中,A组对B组起 对照
作用。
(3)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
蓝的叶片是 A ,说明它
没有进行 光合 作用。
2013-12-6
锐辅教育中心
知识照亮梦想
3、在“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A、B两组同学分别 进行了实验设计,主要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6分)

2013-12-6
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或土壤对种子的萌发
有影响吗? 或空气锐对辅教种育中子心 的萌发有影响吗? 或阳光 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等等
4碰. 倒一,天他饭忙后拿,干孙抹青布同去学擦帮,妈却妈很收难拾将桌水上擦的干碗.妈筷妈时见知不状识小照拿心亮了梦将另想一一杯块水干
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
蒸馏水中的低,幼苗根长也较短。随着重金属浓度 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幼苗根长也缩短。
2013-12-6
锐辅教育中心
知识照亮梦想
1、实验目的要清楚 2、对照实验要设置 3、控制变量很重要 4、取样要多防偶然 5、观察指标要明确 6、结果结论不混淆
2013-12-6
锐辅教育中心
总结:
知识照亮梦想
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一)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一)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一)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引言实验探究题是科学课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解决实验探究题的有效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技巧一:明确问题在解答实验探究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

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问题中涉及的变量、因素和观察指标。

明确问题有助于建立解题的思路和策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迷失方向。

技巧二:制定实验设计解决实验探究题需要进行实验,而好的实验设计是解题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制定实验设计的技巧:•独立变量与因变量:明确实验中的独立变量(自变量,可控制的变量)和因变量(因果关系的观察指标)。

合理选择独立变量和因变量,确保能够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对照组:为了比较实验结果,需要设立对照组。

对照组是没有接受独立变量影响的实验组,用来对比实验组的观察结果。

•重复实验:重复实验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议至少进行三次独立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

•记录细节:在实验中,记录每一个实验步骤和操作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减少误差并能够验证实验结果的可复现性。

技巧三:数据分析与展示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以下是几个数据分析与展示的技巧:•统计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图表展示:使用图表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

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散点图等,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图表进行展示。

•数据解释:解释实验数据的含义和结果是解答实验探究题的关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并解释实验结果的原因。

技巧四:总结与思考在实验探究题解答完毕后,进行总结与思考是必要的步骤。

以下是几个总结与思考的技巧:•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结论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讨论误差:在解决实验探究题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

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

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 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2)猜想与验证:猜想一: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

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

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

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

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练习巩固: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进行探究,请完成相关问题。 2+ 只含有Fe ①提出假设:假设1:只含有Fe3+; 假设2: ;假设3:既有Fe2+又有Fe3+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硫酸、0.01 mol•L-1KMnO4溶液、NaOH溶液、淀粉-KI溶 液、H2O2溶液 用简易流程图表示设计方案: 少量的淀粉KI溶液 试管I 变蓝色 含有Fe3+ 加水稀释 Fe2+ 1 ~2滴的 0.01 3 + Fe mol•L-1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含有Fe2+ 试管Ⅱ
1 ~ 2滴0.01 溶液 mol·L-1酸性 足量 3mol· L-1H2SO4 Fe2(SO4)3 KMnO4溶液 紫红 FeSO4 色褪 H2SO4 去 操作步骤
存在 FeO
预期现象和结论
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___________________ -1H SO ,充分振荡。 的 3mol•L 2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规范答题格式:
物质检验4步曲: 取样 → 加试剂 → 现象

结论
1、实验步骤: 取少量样品于… … (仪器)中,加入… …(试剂),振荡。 加入试剂:一定要填写试剂的用量和浓度。 加指示剂、要观察变色的 取样及一般的检验 除杂、分离、酸化 1~2滴 少量 过量/足量
加完试剂如何操作? 混合操作:充分振荡 分离操作: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或滤渣) 2、预期现象和结论格式: 开放性探究实验: 若有 … …(现象),则… … ; 若没有… … (现象),则… …; 只是基于其中某个假设的验证或对物质成分进行验证: “… … ,说明… … 。”

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1.提出科学问题①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 b ②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b ③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b1.从实验设计中寻找问题的线索1.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

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进行实验。

他们把纱布包在漏斗的底端,再用橡皮带扎紧。

在三个漏斗中分别放入砂砾、黏砾和粉砾,在每个漏斗的上部留有相同的空间。

把三个漏斗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上,分别往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足够的水,当漏斗底部开始有水渗出时按下秒表计时。

(1)该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

(2)本实验因该收集的证据是 。

(3)三个装置中呈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请作出解释。

3.如图是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折线图,分析该图并回答:(1)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2)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举一例)。

4、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 ?原因是 。

(3)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变为 。

2.从猜想.假设中寻找问题5.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与假设: 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实验与探究题型解题策略

实验与探究题型解题策略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与探究题型解题策略
•5、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 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态多 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活体染色剂,细胞中 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 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 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
•1、实验名称、目的:

指出是什么实验,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

是“可能会怎么样”,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
测的解释。
•3、预期:
• 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
(一个或几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测没有实现,则说明假
设不成立;若预测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4、实施实验过程:
• 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
•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
象组。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与探究题型解题策略
•【例2】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
种、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
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甲组加入
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
药剂。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与探究题型解题策略
•(2)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确定实验思路科学性
•【例7】用最简易的方法鉴定高杆小麦是纯种还是杂 种。 •基本思路: • 用 自交方法进行鉴定 •【例8】设计一个在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在不用任何药剂、 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幼嫩植株长成如图示形态的实 验方案,并说明其原理。 •基本思路: •用 将花盆横放,利用茎的负向地性 • 方法进行实验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策略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策略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策略科学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既是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探究学习策略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提高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探究学习策略,并探讨其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常用的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

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柠檬汁可以去除洗涤剂的腥味?”,引导学生思考酸碱性质对物质特性的影响,进而引发他们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验。

二、观察与比较法观察与比较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事物规律、培养科学观察能力的探究学习策略。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相关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例如,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不同角度入射光线的反射情况,并让学生比较各个角度的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三、假设验证法假设验证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探究学习策略。

通过提出问题和假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实证研究的能力。

例如,在研究热传导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并引导他们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或错误性,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热传导的机制。

四、探究性讨论法探究性讨论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探究学习策略。

在进行实验前或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发掘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这种探究性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

五、实践与应用法实践与应用法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探究学习策略。

科学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科学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汪永探究的 一般过程
实验的基本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假设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果 6.实验结论
一、实验目的
实验要达到的效果。即探究某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探究性实验)或验证某种假设的正确性/可行性 (验证性实验)。前者是找规律得出结论,后者 是验证结论。 探究性实验的预期结果是在假设基础上进行演绎推 理的,是假定性的结果,具多种可能; 验证性实验的预期结果根据实验原理推导出来的, 用于支持和验证实验目的,因此结果是科学的、 唯一的。
例 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 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 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 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 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 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 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 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 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 这个原因是
四、实验设计(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的精髓是控制变量。 一般进行某种试验以阐明一定因子对一个对象的 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 究因子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 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试验为对照试验。通 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 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 对象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 无关变量影响是相等、平衡的,故实验组与对照 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 果,这样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光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但不知光是否影响植物的呼吸作 用。甲同学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并设置A、B两组。A组给予植 物适宜强度的光照,B组不给光照。实验开始时,刻度玻璃管内的有 色液滴在位置X,20min后观察A、B两组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呼吸 作用以葡萄糖为原料,不考虑气 体在水中的溶解)。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甲达不到实验目的, 要对装置进行改进(材料任选): ① ; ② 。 (2)写出乙同学改进后所得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若 ,则说明光不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若 ,则说明光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若 ,则说明光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档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 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可能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 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 对照;
问题模式: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是否有关 假设模式: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可能)有关 结论模式: 相同条件下(无关变量一定时),研究
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存在怎样关系)
实用文档
1、实验目的要清楚 2、对照实验要设置 3、控制变量很重要 4、取样要多防偶然 5、观察指标要明确 6、结果结论不混淆
实用文档
左图所示方案,他在处理数据分析论证时,在 方格纸上描出了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指
出海波的熔点。
发现异常的数据要注意分析是数据记错了,还是受另 一种规律支配的结果。对于错误的数据应该去掉,或
实用文档
者重新测量。
启示1、能区别和预想不一致的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实验方法制得氮 气,从而导致了科学上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他的科学 发现过程,填写如下空格。 实验一:从空气分离出氮气:
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李CO莉2能提溶出于水质,疑也,能使她容认器为内气上压述降实低 验不严谨,其理由

实将用氢文氧档 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要得
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

稀盐酸或加氯化钙溶液

科学探究解题策略.

科学探究解题策略.

低影于响点因光素源A)。 (1)同保学持将短点木光条源无的A关从长变图度量示和位位置置逐不渐变向,上该移动,
测得数据如下表: 假设:影子长度与点光源高度(可能)有关
第31题图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研实究验对,象想和要产验生证的的现假象设是 ▲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点光源的高度H逐渐增大时,
B组的实验结果会是_________________ 。
自变量
研究现象
研究对象
(09)30.(5分)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二 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
暗保箱持右其侧它研环开究境一对条小件窗象适口宜,并并相在同窗。口一外星侧期装后一,个两固盆定蚕光豆源,
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A、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2)正确(1分);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根 据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推 测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
的CO2的体积(2分) (3)植物质量的变化或栽培植物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或体
积变化(2分)
方案(步骤)模式:(以对照实验的设计为例)
实验步骤一般来讲,分三步走:分组、处理、 观察记录(或设计表格)。
研究对象
实该验实结验果说表明明“,酸“雨因酸”变雨对量植”物使的植生物长叶发片育变有黄影,响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 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变量法及其应用
一、解读考纲

二 、
考来 纲 解 读自考纲的
信 息
谈谈你在平时考试或练习时解 实验探究题有哪些困难……
1、题目太长,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容易烦躁; 2、书写、表达时有困难; 3、关于实验有何不足之处或合理与否不知从哪个方 面入手思考;
回顾科学探究步骤
•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 • 获取事实与证据 得出结论 • 交流与评价
研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方法和步骤:
① 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获得 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
② 随意抓取水稻种子5粒,分成5组。 ③ 取5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4只加入100毫升不同 浓度的 重金属污染液作为实验组;另1只培养皿加入200毫升的蒸馏水作为 对照组。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 水蚤心脏的搏动情况是否与水温有关?
1、在提出问题环节答题易出现的错误: ①所提的问题没有思考或研究价值;
②所提的问题和给定的材料、猜想、实验设计、 结论等不相关联。
归纳:根据情境提出恰当的问题
表述格式(疑问句): (1)……的大小和……是否有关? (2)影响……大小的因素是……? (3)……为什么会(能)……?
冲泡菊花的 水
煮沸的井水 (弱碱性)
煮沸的纯净水中滴有 煮沸的纯净
白醋

变色情况 变浅绿色
变浅绿色
几乎不变色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上表: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 ▲ 。
菊花的花瓣变成浅绿色可能与水的酸碱性有关
应用3: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1.(08宁波)小科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 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甲、 乙所示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 小的关系”,应再做图_______(填“丙”或 “丁”)所示实验。
1、提出问题: 探究修正液对人体是否有伤害?
2、实验材料:修食正 物液—米,饭小,白水鼠若,干关只小,白小鼠白的鼠笼的子
3、作出假设: 修正液可能对动物有伤害。
4、设计方案:
4、设计方案: 第一步:
选取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当的大鼠若干,随机 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数量足够进行统计剖析),并编号 甲、乙,分别饲养。
对实验数据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注意表述时 (在……相同时,……怎样……怎样)
应用3: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部分数据记录:
实验序号 深度(厘米)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
1
3
朝上
2.6
2
3
朝下
2.6
3
3
朝侧面
2.6
4
6
朝上
5.2
5
9
解题思路 实验目的
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 意,明确要求。
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 问题。
应用1: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数据)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甲图是某校自然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自然科 学问题所做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意图提出他们想要探 究的问题。
一滴水
研究对象: 液体蒸发快慢
探究问题 = 研究对象 + 影响因素
提问题:是否? 猜想:可能 结论:有关或无关
二、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注意点:
(1)明确实验过程中的变量: 确定实验过程中的需变量和控制不变量 (2)如果研究对象是生物,则控制 的不变量应确保生物的正常生活。
(3)注意对比实验的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既方便又能 涂去错写的字,速度又快。打开盖后,修正液 会发出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该气味对人体有 何影响呢?
④ 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1粒水稻种子。 ⑤ 将5只培养皿置于恒温(25℃)培养箱内。 ⑥1周后统计各组的发芽率。
第二步:
甲组每天饲喂食物伴修正液;乙组每天饲喂普通饲料; 且二个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且适量
第三步:观察小白鼠进食后的表现情况(若小白鼠不吃, 要强行喂它)。
5、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5、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第一种,吃了A食物的小白鼠出现了类似中毒的 现象,而吃了B食物的安然无恙,一切均正常;
结论:修正液对动物有伤害作用。
朝上
7.8
结论模式:
(1)分析实验1、4、5,说明:_在__同__一__液__体__中__,__液__体__内__部__的__压___
相同因素条件下,
_强__随__着__深__度__的__增__加__而__增__大__(_成__正_;比)
(研2)究分对析实象验和1、变2、化3因,说素明存:在__在液____何同体____一向_种___液各_规___体个___律_中方____,向。___同的____一压____深强____度相___下等____,____。
应用2: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数据)提出探究的问题。
归纳:二、建立合理的假设(猜想)
表述格式(注意“可能”两字): (1) 可能受 的影响 (2) 可能和 有关
强调:假设和猜想应该针对问题而进行。
应用2:如何建立合理的假设 (2008衢州第32题)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
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 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 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 泡菊花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 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第二种,两个笼子中的小白鼠均没有异常现象。
结论:修正液对动物没有伤害作用。
实验结果: 吃了A食物的小白鼠出现了类似中毒的现象,而 吃了B食物的安然无恙,一切均正常;
交流讨论:你对本实验的结果有何感想?
修正液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三氯乙烯,对人体 有伤害,希望同学们尽量不要使用。
活动一:
实验目的:
变化因素: (甲图)温度
(乙图)
甲图的探究问题:液体_的__蒸_发_快__慢_与_液_体__的_温_度__是_否_有_关__呢_?_____; 。
问题模式: 研究对象 与 变化因素 是否有关呢
直击中考 (2008衢州第30题)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 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 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 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 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 下表。试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