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培训课件.pptx

合集下载

艾灸培训ppt课件

艾灸培训ppt课件

艾灸常用穴位
1.大椎
取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 陷处 2.定喘 取穴:大椎旁开0.5寸 以上两穴功能:防治感冒、 治落枕及颈肩不适
3.肩井
取穴:大椎与肩峰连线中
点 功能:治疗肩周炎、颈椎 炎、头疼、落枕 4.曲池 取穴:屈肘,肘横纹外侧 端 功能:肩肘关节疼痛、感 冒、急性胃肠炎
5.合谷
取穴:手背虎口处,于第一 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功能:万能止痛穴。镇静止 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6.三阴交
取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 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能:为肝、脾、肾三者经 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 脾、肾有保健作用。
7.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 前嵴1横指 功能:“足阳明胃经”的主 要穴位之一,能调理脾胃、补 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 扶正祛邪
为施灸结束穴!!!
艾灸的作用
1 2 3 4 5 6 温散寒邪 温经通络,活血散瘀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 预防保健 美容
艾条灸法
悬 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1、温和灸
2、雀啄灸
3、回旋灸
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部位
先上后下 先阳(背)后阴(腹)
(二)施灸的禁忌
1.暴露在外的重要部位 、 多汗 、 毛发多的地 方不可灸
2.孕妇不要施灸
3. 皮肤病患者、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 醉、大汗淋漓、发烧、女性经期不灸 4.灸时注意集中,及时抖灰,防止落火烫伤
(三)其他注意
1 . 如因施灸不慎烧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 ,可嘱患者保护好水泡,勿使破溃,任其吸 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 ; 如水泡较大,可用 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 烫伤油等,保持创面洁净 2. 灸后注意保暖,半小时内不要饮用冷水或 洗冷水澡

艾灸疗法201X04ppt课件

艾灸疗法201X04ppt课件
2、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凡百具要 宽解。
3、尤忌大怒、大老、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 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 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
.
28
绿色医疗趋势
绿色医疗就是指既能治好人的病症,又 不伤害人的身体的医疗方法。随着文明的不断 进步,人们已认识到抗生素在解除人类病症的 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疗法,如一碗汤, 一根针,一柱灸等等,恰恰正是绿色医疗的典 型代表。以中医传统疗法为核心的绿色疗法, 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成为一种世界 性趋势。
.
8
二、灸法的分类
直接灸 瘢痕灸 (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艾炷灸
隔姜灸
间接灸 隔蒜灸

隔盐灸
艾灸类

分 灸法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悬 灸 雀啄灸
回旋灸

艾卷灸
(条) 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
非艾灸类 灯草灸
天 灸.Leabharlann 9间接灸 (1)隔姜灸
操 作:
艾炷灸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腹痛吐泻、风寒湿痹等。
,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 ,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近代 ——张锡纯《衷中参西录》 “灸法神妙,据病各灸其处,亦可随手奏效。而于筋骨诸 病,或沉痼之疾,灸之尤为得力,真济世活人之慈航哉 !”
.
5
灸的材料的发展
• 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 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 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 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 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 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艾灸 艾灸疗法自学(共30张PPT)

艾灸 艾灸疗法自学(共30张PPT)

③ 连续灸3~7壮,以皮肤轻度红晕为度。
④ 灸5~7壮至皮肤潮红。
适应症:慢性病、虚证。
(二)灸法的特点 艾炷灸 间接灸:隔姜、蒜、盐、药
根据施灸部位有无灼伤化脓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两种。
1 .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2、实按灸 在施灸部位垫上布或纸,点燃药条一端后,趁热按到施术部位,使热力透达到深部的灸法。
艾叶作用:温经散寒,祛 风解表,行气活血,回阳
救逆等。
选择艾绒作为主要灸材的原因为:
①便于搓捏成形;
②芳香易燃,火力温和,穿 透力强,可深入脏腑或透达 病所; ③价格低廉,便于采集。
艾绒的制作
①农历3~5月采集新鲜肥厚艾叶;②曝晒干 燥,捣碎去杂梗、泥沙;③晒、捣筛反复 多次,形成艾绒。
粗艾绒:间接灸
间用针穿数孔;
② 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
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③ 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 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④ 灸5~7壮至皮肤潮红。
作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艾炷灸-间接灸
艾炷灸-间接灸
(2) 隔蒜灸 ① 制作蒜片:将独头蒜切片厚0.2~ 0.5cm ,
中间用针穿数孔; ② 定穴,把蒜片放在穴位皮肤或肿块与艾炷之
传播中医传统文化
弘扬国学瑰宝针灸
学习针灸联系电话:(肖老师) (肖老师)
(亡阳脱证不拘壮数,灸至病情好转为止。)
作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艾条灸
(二)艾条灸 用艾条在穴位上灸灼的方法。
1、悬起灸
指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约2~3 cm的 施灸方法。施灸时间10~20min,以皮肤温热红晕 为度。
操作方式:① 温和灸 ② 雀啄灸 ③ 回旋 灸
2、实按灸 在施灸部位垫上布或纸,点燃药

艾灸疗法 ppt课件【47页】

艾灸疗法 ppt课件【47页】

带下、久泄、久痢、PPT课痰件 饮等。
9
(三)消瘀散结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
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
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
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
核)、瘿瘤等疾病。
PPT课件
10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 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
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二)悬 灸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 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 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 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 10~15分钟。
PPT课件
31
艾条灸
PPT课件
32
悬灸
温和灸
雀啄灸
PPT课件
回旋灸
PPT课件
42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 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PPT课件
43
二、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部位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艾炷
先小后大
壮数
先少后多 PPT课件
44
(二)施灸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 灸疗。
2. 对 颜 面 、 五 官 、 有 大 血 管 的 部 位、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 痕灸。
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
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
泄泻、痢疾等。 PPT课件
8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

2024版艾灸疗法PPT课件

2024版艾灸疗法PPT课件

艾灸疗法PPT课件•艾灸疗法简介•艾灸操作技巧•艾灸临床应用目录•艾灸养生保健•艾灸文化传承与发展•总结与展望01艾灸疗法简介定义与起源定义起源艾灸疗法原理温热刺激药物作用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发展趋势及前景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艾灸疗法在临床应用、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未来,艾灸疗法将继续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前景展望艾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治未病、慢性病康复及亚健康调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和绿色医疗的日益关注,艾灸疗法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02艾灸操作技巧常用灸法介绍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施灸前准备事项01020304环境准备患者准备艾绒或艾条准备灸具准备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穴确定穴位施灸完毕后,将艾灰清理干净,检查灸痕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并做好记灸后处理将艾绒或艾条点燃,注意火头要旺,火力要均匀。

点燃艾绒或艾条施灸方法施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量、灸时和灸距,防止烫观察反应0201030405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晕灸处理如患者出现晕灸现象(如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施灸,将患者平卧并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即可恢复,重者需就医治疗。

烫伤处理如因操作不当导致烫伤,应立即停止施灸,用冷水冲洗或浸泡烫伤部位,并涂抹烫伤药膏,必要时就医治疗。

过敏反应处理如患者对艾叶或烟雾产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施灸并就医治疗,同时避免再次使用艾灸疗法。

异常情况处理03艾灸临床应用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失眠030201痛经乳腺增生产后调理小儿腹泻艾灸神阙、天枢等穴位,温中止泻,改善小儿腹泻症状。

小儿遗尿通过艾灸关元、中极等穴位,固肾缩尿,治疗小儿遗尿问题。

小儿厌食艾灸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健脾开胃,增进小儿食欲。

其他领域应用美容美体亚健康调理通过艾灸面部、腹部等特定部位,达到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效果。

艾灸技术培训PPT课件

艾灸技术培训PPT课件

阳陵泉
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
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肝炎、胆囊炎; ②消化不良、呕吐 ③下肢痿痹、腰腿疲劳、膝关 节炎、坐骨神经痛、膝膑肿 痛等
阴陵泉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
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消化不良、腹胀、
腹泻、水肿; ②小便不利、遗尿、 尿失禁; ③痛经、遗精; ④膝痛、下肢麻痹
三阴交
中脘穴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胸骨下端
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主治:
①胃脘痛、腹胀、呕吐、呃 逆、翻胃、食不化; ②肠鸣、便秘; ③哮喘、头痛、失眠; ④惊悸、癫狂、惊风、 产后血晕等
神阙穴
定位:脐的中央
主治:①久泄、脱肛、虚脱;
②绕脐腹痛、腹胀、水肿臌胀、痢疾
等。
气海穴
定位:位于体前正中线,
艾灸的方法
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 或患处,如痛点(又叫阿是穴),距皮肤 2-3厘米, 进行熏烤。熏烤时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强烈灼 痛为宜,一般每处灸 5-7 分钟,以被灸者穴位皮肤 潮红为度。
★回旋灸:距离相对固定,左右或回旋转动 ★雀啄灸:像鸟雀啄食一样上下移动 ★温和灸:相对固定2-3cm,灸10-15min
②项强、肩背痛
肩井穴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穴)肩峰端连线的
中点。
主治:①肩背痹痛、上肢不
遂、落枕、颈项强痛 等肩颈上肢部病证; ②乳痈、乳汁不下;
肩贞穴
定位: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
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②耳鸣等
肺俞(肺的背俞穴)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

中医艾灸疗法培训ppt课件

中医艾灸疗法培训ppt课件
禁忌症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和心 脏部位不可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官不宜直接灸;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 核晚期大量咯血等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2
CATALOGUE
常用艾灸操作方法及技巧
温和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将艾条的 一端点燃,对准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约距皮肤2-3cm左右 ,进行熏烤,使患者 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 痛为宜。
过敏处理
立即停灸,一般轻者无需处理,数日后可自行缓解;重者 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情况 ,应立即就医。
病情加重处理
立即停灸,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学员模拟演练及问题解答环节
模拟演练
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分组进行艾 灸操作模拟演练,包括异常情况的处 理和应急措施的实施。
注意事项
雀啄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应随患者的 感觉而调整。
回旋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后, 在穴位上方约3cm处施灸 ,艾条一般顺时针方向旋 转,如蚊香一样。
注意事项
回旋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 离应适中,避免烫伤。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 碍者等应慎用回旋灸。
回旋灸时间一般为20-30 分钟。
注意事项
保持艾条与皮肤的距 离,避免烫伤。
温和灸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每次10-15分 钟。
孕妇、高热、昏迷等 患者禁用。
雀啄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 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 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面部、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使用雀啄 灸。
雀啄灸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5-10分 钟。
详细讲解了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 等多种艾灸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和技巧。

艾灸PPT课件

艾灸PPT课件
温经散寒:艾灸可以促进气 血流通,改善体寒、痛经等 问题。
美容养颜:艾灸可以调节内 分泌,改善肤色和肤质,达
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减肥瘦身:艾灸可以促进身 体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
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
06
艾灸的未来发展
艾灸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
艾灸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止痛消肿等功效 艾灸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艾灸具有简便易学、安全可靠的特点,适宜推广应用
患者
艾灸的注意事项
适应人群: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女性 禁忌:孕妇、体质虚弱者、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在艾灸前应先喝一杯温开水,避免空腹艾灸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后,将其悬空在穴位上方约3-5厘米处熏烤,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05
艾灸的实际应用
艾灸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缓解疼痛 调理脾胃 温经哮喘 等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腹胀 等
运动系统:关节炎、腰腿疼、 颈椎病等
皮肤系统:湿疹、皮炎、银屑 病等
03
艾灸的操作方法
艾灸的准备
选取艾叶:选择陈年艾叶,具有更好的药效 制作艾绒:将艾叶揉碎,去除杂质,制作成艾绒 选择器具:使用木质灸盒或灸筒,能够更好地控制温度 选择穴位: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施灸
艾灸PPT课件
CONTENTS
目 录
01 艾灸基础知识 02 艾灸的治疗原理 03 艾灸的操作方法 04 艾灸的适应人群和禁忌 05 艾灸的实际应用 06 艾灸的未来发展
01
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的定义和作用
艾灸是一种使用艾 叶制成的艾条刺激 人体穴位的中医疗 法。
艾灸有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祛风止 痛的作用。

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2024新版

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2024新版
艾灸对免疫分子影响
艾灸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使其处于平衡状态,既不过度激活也不抑制,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艾灸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
05
CHAPTER
安全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处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艾灸工具和材料
确保使用高质量的艾条和艾灸器具,避免使用劣质或过期产品。
立即停止艾灸
Hale Waihona Puke 01在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情况时,立即停止艾灸,并观察症状变化。
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操作方法
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学员甲
我以前对中医持怀疑态度,但通过学习艾灸疗法并亲身实践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疗效,现在我已经成为中医的忠实拥趸。
学员乙
通过学习艾灸疗法,我不仅掌握了一门实用的技能,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进步。
学员丙
艾灸疗法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度增加,艾灸疗法将会更加普及,成为家庭保健的常用方法之一。
禁忌症
02
CHAPTER
常用艾灸方法及操作技巧
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待艾炷燃尽后,再易炷重燃,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
又称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

中医艾灸养生培训课件PPT模板

中医艾灸养生培训课件PPT模板

艾灸后的排毒反应
二.外排邪气 出现的反应:风、寒、凉、湿、痒、 热 通过艾灸阳气把阴邪排除体外,如果 身体过寒会感觉冒凉气,湿气过重局 部会有水珠出来,像出汗一样,手心 或者脚心是常见的部位。
三.艾火循经 艾火循经是做艾灸时最好的表现形式。有扩 热、透热、传热三种体现。感觉做艾灸的穴 位附近一片都发热,或者感觉温热之气顺着 经络蔓延全身,就是艾火循经了。说明艾灸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素问 调经论) 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 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叶性温, 加之点燃熏灸,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 行血。因此,灸法具有良好温通经络,散 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灵枢 官能篇)说,上气不足,推而杨 之。灸法对气血运行能起”推而上之 “的引导作用。如灸百会穴既有补中益 气,又有升阳举陷之功。
艾灸概述—艾灸疗法的功效
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 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运用灸法的 补泻作用,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以达调和阴阳之效。
3)行气活血,
消淤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气温则血滑。灸法为温热刺激,可使 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收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之功。
2)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面对灸花,恰当处理至关重要:微小的水泡通常可自然吸收;若遇到较大的水泡,则应采取无菌注射器轻 轻抽出液体,并涂抹专用烫伤膏进行护理,以促进愈合。
施灸常见问题
出现晕灸了怎么办?
晕灸者虽不多见,但发生晕灸时也和晕针一 样,会出现突然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 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汗出,甚至 晕倒等症状。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劳, 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 重等引起。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让病人 平卧,一般无什么危险。但应注意施灸的禁 忌,做好预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 察,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晕灸为好。 经灸一二次后,情况就会好转。

艾灸技术PPT课件

艾灸技术PPT课件
特别提示: 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
好。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
30
30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膝痹病
• 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
不1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
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 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 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26
26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
• 失1痛养经,多复因因体情质志素不弱调,、气或血经不期足受,寒冲饮任冷失,调以,致胞宫
经血滞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 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
•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 行诊断。本病相当于西 医的原发性痛经。
• ②施灸或温针时应防止艾绒脱落 烧损皮肤和衣物。
14
14
施1 灸时的注意事项
• 1③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 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
• ④关节活动处不宜化脓灸。 • ⑤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 ⑥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
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
15
15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感冒
• •
•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一4厘
1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
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 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 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 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5 次为1疗程。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病 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