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名、勖、怠”等文言词语及定语后置等重点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2、识种树之人、析种树之妙,把握郭橐驼的形象特点,明确其“种树经”。
3、明为官之道、悟文中之理,领悟文章的事理情趣。
【学习重难点】
1、识种树之人、析种树之妙,把握郭橐驼的形象特点,明确其“种树经”。
2、明为官之道、悟文中之理,领悟文章的事理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让那时的文与诗一下子从刻板浮华中鲜活起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柳宗元以一篇《捕蛇者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民生之苦、生存之痛、时事之伤,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柳宗元,学习他笔下这篇既为传记又兼有寓言性质的《种树郭橐驼传》,看看其中又有怎样的思想奥妙呢?
二、预习反馈
重点句式点拨:(PPT展示)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定语后置)句
师点拨: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注意中心词及修饰语“的”
(2)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句
师点拨: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注意“不、莫、未、无”等否定词。
沛公安在?
夫晋,何厌之有?——注意“?”,关注问句。
三、明确教学目标
师:现在只是回顾了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在文本分析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巩固,下面我们就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另外两个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PPT展示)
四、文本解读
环节一:识种树之人——认识传主郭橐驼
师: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树之人——郭橐驼,文章的哪几段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该人物?
明确:1、2段
生齐读1、2段
师:你认为郭橐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课文1、2段概括分析一下。
生1、2
教学预设:身有残疾、丑陋,身怀绝技、种树技艺高超,身份低微,性情坦然、豁达乐观……
师点拨预设:我觉得“橐驼”两字很有意思?——何谓橐驼?别人称它橐驼是赞美吗?本有轻视嘲笑之意,他却不嗔不怒,不卑不怨,反而坦然处之,乐得其名,他说了什么?什么语气说的?
生1、2尝试演绎。
师:也许正是这种坦然、这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才能让他于种树上有所作为!
我觉得这句话正是对他好性情的概括——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啊!这也是让老师感触颇深的地方。
环节二:析种树之妙——郭橐驼的“种树经”
师:郭橐驼不仅性情好,树也种得好,那他又有一套怎样的种树经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3段并思考这一问题。
生自由诵读第3段。
师:郭橐驼是怎样种树、养树的呢?请你用原文中的话填一填。(PPT展示)
师:一句话概括郭橐驼的种树经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师:顺其自然是否意味着放任不管?何以见得?
明确:郭橐驼在种树时非常小心谨慎、精心呵护,“其莳也若子”说明了这一点;种好之后,才撒手不管、任其生长的。顺其自然并不表示人们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呵护有放手。(PPT展示))
师:这郭橐驼种树真可谓是:“本舒树茂,莳若子、置若弃,顺其天”“顺木之性,天者全,真爱之”(PPT展示)
上联1:本舒树茂,莳若子、置若弃,顺其天
上联2:顺木之天,天者全,真爱之
当郭橐驼PK他植者的时候,他植者的做法又是怎样的呢?请你结合第3段他植者的种树情况为这两副对联对出下联吧。
生思考活动,结合文本对补写对联。
补写完毕,四人一组任选一副交流、展示。
师适当点拨。
(PPT展示)示例
上联1:本舒树茂,莳若子、置若弃,顺其天
下联1:根拳木枯,爪其肤、摇其本,逆之性
上联2:顺木之天,天者全,真爱之
下联2:逆树之性,木性离,实害之
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环节三:明种树之理——探究文章主旨
师:这应该是对联中的反对,通过这两组对比我们发现这郭橐驼种树确实是了不起,那柳宗元写这篇文章仅仅就是为了赞扬他吗?——不是,那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原文中的哪句话能告诉你答案?
生1: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师:作者怎么会从“种树之道”联想到“为官之道”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写作背景。
补充背景(PPT展示):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
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生自由诵读。
师:柳宗元在文章第4段也将为官者治民的情景给我们展示了一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第4段。
师:这究竟是一群怎样的官吏,一群怎样的百姓,他们在说什么,又在做什么呢?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生思考,写一写,交流展示。
生1、2、3
师点拨预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可以说官吏们是神气活现、不厌其烦,百姓们是疲惫不堪、不胜其烦。这些官吏们的所作所为和他植者又有何区别呢?
(PPT展示)他植者: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为官者: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其中的原因吗?
生思考,明确:未顺其天,不能致其性也——扰民、搅民,不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只会让他们愈发疲惫,无所适从。
师:所以作者从郭橐驼的“养树之道”得出了怎样的“为官之道”呢?
生思考,明确:顺民之天以致其性。既要爱护老百姓,又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这也是文章的思想魅力所在。
环节四:联系现实,拓展训练
师: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生齐读)
师:古人为文多有所思,老师也想问一句:“以其之道,移之他理,可乎?”在现实生活中,郭橐驼的“种树经”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你可以结合社会生活、教育、经济、政治、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展示交流
师:治水——顺水之天以致其性(大禹)
育人——顺人之天以致其性(治学、教育,不要一味灌输,要让其独自思考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