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全国通用2023年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手册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2023年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手册选择题1、下图为重庆市七大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靠近主城区外围②靠近中心区外围③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④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该城市七大物流园区布局特征体现了()A.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B.布局地地价相对较高C.布局地物流发展基础较差D.物流对运输时间和费用要求低(3)物流园区的发展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A.减少城市中心区仓储用地B.减缓了主城区的空间扩展C.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D.不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答案:CA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1)图中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布局在城市主城区内,且靠近城市中心区外围;如果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物流要求交通便捷,应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
故选C。
(2)该城市七大物流园区布局特征体现了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物流园区占地较多,布局地地价相对较低;布局地物流发展基础较好;物流对运输时间和费用要求高。
故选A。
(3)物流园区的发展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不能减少城市中心区仓储用地;能够促进主城区的空间扩展;有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
故选C。
2、图5所示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其中甲、乙、丙、丁四地为上海、广东、辽宁和西藏,人口数值是指常住(半年以上)人口数量。
读图回答下题。
(1)依据图中人口普查数据,可推知四地中()A.甲地社会养老负担最重B.乙地人口老龄化水平最低C.丙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D.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2)造成乙、丙两地常住(半年以上)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政策B.医疗水平C.人口迁移D.生育观念答案:D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3、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重庆市的城市区域规划亟需进行调整。
本方案旨在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一、城市区域功能布局调整1.1 建设多功能城市以核心城市为主,构建一系列功能区域,如商务中心、文化创意区、科技创新园区等,通过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1.2 强化发展节点在核心城市周边建设若干个区域发展节点,以促进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交通连接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1.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加强城市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对接。
通过加强公共交通、提升道路网络等措施,打破城市空间的孤立性,形成有机的城市群。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1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城市周边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水源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
2.2 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绿化,推动建设园林式城市。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景观质量等手段,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3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三、交通网络优化与建设3.1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提升道路网络的密度和容量。
优化路网布局,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3.2 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推广绿色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公交站点,并加强与地铁、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3.3 强化交通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规划与管理工作,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
实行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加强交通管理和调度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现象。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重庆市概况重庆是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
2003年重庆市辖13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年末总人口为3130.10万人,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2002年重庆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971.30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6.7:41.5:41.8调整为2002年的16.0:41.9:42.1。
2003年重庆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250.5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5.0:43.4:41.6。
一、重庆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其区位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处中国内陆腹地(战略后方),历来是国家“三线”建设和战略性储备建设重点;二是重庆是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工业城市,处于国家东西部联系的中间环节和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重要阶梯;三是重庆是国家开发中西部的前沿,开发中西部,必然首先开发重庆。
正是这一具有不可置换性的区位特点,决定了重庆在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中,可以发挥出以下区位优势:1、得“江”独厚重庆地处四川东南部,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在古代当陆路交通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水路便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俗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重庆则刚好有四川的“出川口”的称号,被视为出入四川的咽喉要道。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的水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山峡大坝的修建,大大的改变了重庆的航运状况。
“三峡成库以来,重庆境内679公里长江干线航道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现在的一级,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水运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水运货运周转量从2004年起稳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介绍重庆
重庆美食
市花市树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绿小乔木,花期 长,抗污染,易栽培,品种达73种。 花色鲜艳,有淡红色、紫红色、白色、 复色等。花瓣类型有单瓣类、复瓣露 心类、托桂类、曲瓣类、半平瓣类和 平瓣类。在巴蜀地区栽培已有2000多 年的历史,苏轼曾有"游蜂掠尽粉丝 黄,落蕊犹收蜜露香"的诗句咏山茶 花。重庆地区凡园、风景区、庭院、 楼台均有种植。1986年,山茶花被正 式命名为重庆市市花。 黄葛树(又名黄桷树)系桑科,榕属, 落叶乔木。黄葛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它根深杆壮,枝繁叶茂,生长快,寿 命长,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即 使置身于悬崖峭壁,也迎风昂首,茁 壮成长。1986年,黄葛树被正式命名 为重庆市市树。
总体规划绘就了特色鲜明的 国家中心城市宏伟蓝图。在 “五个重庆”建设目标指引 下,总体规划提出了国家中 心城市的总体框架和空间布 局,推进主城扩城战略实施, 为主城“二环时代”发展提 供规划保障和支撑。提升城 市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人 居环境,把重庆建设成为经 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 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推动大型聚居区、危旧房改 造、城中村改造、公共租赁 住房、轨道交通、开敞空间 等规划实施,突出山水特色, 传承历史文脉,并着力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全市 人民共建共享“五个重庆” 的热切期盼和集体智慧。
用地规模 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 地为1188平方千米,人均城 镇建设用地为99平方米。中 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 561平方千米。 城市中心体系 提升解放碑—江北城—弹子 石中央商务区以及由观音桥、 沙坪坝、杨家坪、南坪构成 的现有城市商务功能集聚区; 大力发展悦来两江现代国际 商务中心体系,突出国际商 务、会议展览、文化创意和 休闲游憩功能;加快培育龙 盛、西永、陶家、茶园、龙 洲湾等新的城市副中心,分 担部分市级公共服务功能。 按照人口分布与公共设施布 局相匹配的原则,配套发展 一批组团中心。
山地地理对重庆都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山地地理对重庆都市人居环境的影响作者:杨丹罗谦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8期摘要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地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类型之一。
本文通过对重庆都市的空间布局、建筑和城市景观的浅析,探讨山地地理对重庆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人居环境;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山地城市建筑;山地城市景观1.重庆都市地理环境重庆市处于四川盆地东部,是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连绵,河谷纵横。
重庆被长江、嘉陵江分割成3个部分:半岛片区、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
重庆主城区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三面环水,嘉陵江由北向南汇人长江,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横过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故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
2.山地地理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2.1 重庆都市空间布局山城的自然格局深刻的影响了重庆都市的空间布局。
重庆都市地势起伏、地貌复杂,用地受到限制、建设成本高、路网密度差和生态环境较脆弱,在这样的城市建设条件限制下,城市空间布局更应顺应自然地理,平衡“自然、城市、人”之间的关系,为创造这一良好的人居环境,重庆人善用地形、因山随势,结合自然地形地貌,造就了分台聚居和垂直分布的山地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由于自然山水对地形的分割,城市向嘉陵江北和长江南岸发展,形成了以半岛为中心城,江北、南岸三足鼎立的分散式布局、有机疏散、分区平衡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已趋于完善,为在山地地理的基础上更好的组织城市的生产、生活,重庆市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用地按其地理位置和结构形态的不同分为主城和外围组团。
主城的用地结构分为三片区,十二组团。
嘉陵江以北为北部片区,含三个组团;长江以东为南部片区,含三个组团;嘉陵江以南、长江以西为西部片区,含六个组团。
重庆地貌资料
重庆地貌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其独特的地貌是其引人入胜的因素之一。
地理位置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和云贵高原西部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独特,地貌多样。
河流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长江、嘉陵江等众多支流,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系地貌。
山地
重庆被群山环绕,有南山、东山、西山等山脉,山高林密,山水相间,构成了重庆独特的山地地貌。
峡谷
重庆地处长江三峡之间,有着著名的巫山峡、巫峡、瞿塘峡等峡谷地貌,峡谷陡峭、壮观,吸引着无数游客。
地形
重庆地势复杂,地形起伏,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崎岖不平,地形多样,给城市增添了别样的美感。
林地
重庆山地丘陵密布森林,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生态环境优美。
总结
重庆地貌多样,自然景观壮美,山水交融,给人以无限遐想,造就了这座独特魅力之城。
以上为对重庆地貌的简要描述,仅为片面之见,更多精彩地貌之处等待您的探索。
重庆市历年城市规划介绍
总结:创新与特点
• 本次企图从全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区域展开的角度研 究重庆的地位、传染感动和性质;从实现全市经济社 会展开策略方针中一定城市的展开方针和范围;凭据 可延续展开的原那么分解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情况回 护和建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展开需要研究资本设置 装备摆设和和谐展开;遵守以工本钱研究城市根底举 措措施和社会办事举措措施布局。企图科学、公道、 可操作性强。
城市概况
城市性质
重庆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假名 城,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交统统信关键和 商业口岸;是西南区域和长江上游最大年夜的 经济中央城市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央
1、陪都十年建立企图草案〔1946年〕
企图提出了分 散市区人丁, 下降人丁密度, 展开卫星城镇 的假想,并企 图了12个卫星 市,18个卫星 镇,和12个预 设卫星市镇。
主城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为“一城五 片、多中央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 南部、西部、东部五大年 夜片区构成。多中央包孕 一个城市中央和六个城市 副中央。主城城市建立用 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 功能区。
一个中央、六个副中央、十六个组团
一圈了两翼
• 2007年在5月27日完毕的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 上,“一圈两翼”的展开策略正式敲定。出力打 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建立以 万州为中央的渝东北区域和以黔江为中央的渝东 南区域“两翼”。“一圈两翼”成为重庆企图新 的名目。
2、重庆城市初步企图〔1960年—大年夜分手、小集中、 梅花点状分布〕
长江
嘉陵江
九个片区,四个卫星城
3、83版城市企图
• 1983年国务院核准重庆市第一次城市整体 企图,本次总规于1980年入手下手编制, 1982年报四川省人平易近当局审批,1983 年获国务院核准。此次总规编制工作,是 在文化大年夜革命的历史后台下入手下手 准备,在拨乱归正的初期入手下手编制的 。“严厉控制城市范围”是这一时代我国 城市建立的根底方针,对其时城市范围切 实其实定,起着决意性的传染感动。
地理环境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摘要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经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长江、嘉陵江穿过重庆市的主城区,所以重庆又有:“山水之城”之称。
分析重庆地理环境对交通,人文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交通人文城镇一重庆的地理环境重庆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跨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和盆南边缘山地三大自然地理区。
横贯重庆全境的两江(长江、嘉陵江)干流,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地貌,冬暖夏热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较为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是重庆自然地理的四大显著特征。
重庆位于四川台拗的东南部,在漫长的、分阶段的地质构造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全市地势起伏较大,由南、北分别向长江河谷倾斜,水平一百多公里地势下降一千多米。
重庆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石灰石地质地貌突出,溶洞较多。
其中,丘陵(缓丘平坎、浅丘、深丘)占67%,山地(低山、台状低山、中山)占3218%,平原仅占0148%。
二地理环境对城镇的影响重庆的自然格局深刻的影响了重庆都市的空间布局。
重庆都市地势起伏、地貌复杂,用地受到限制、建设成本高、路网密度差和生态环境较脆弱,在这样的城市建设条件限制下,城市空间布局更应顺应自然地理,平衡“自然、城市、人”之间的关系,为创造这一良好的人居环境,重庆人善用地形、因山随势,结合自然地形地貌,造就了分台聚居和垂直分布的山地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由于自然山水对地形的分割,城市向嘉陵江北和长江南岸发展,形成了以半岛为中心城,江北、南岸三足鼎立的分散式布局、有机疏散、分区平衡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已趋于完善,为在山地地理的基础上更好的组织城市的生产、生活,重庆市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用地按其地理位置和结构形态的不同分为主城和外围组团。
重庆市城市景观分析及评价
1.重庆自然人文历史特点
1.3重庆文化特征 重庆文化包含于川渝巴蜀文化,古有巴国
在此建都生息繁衍,隋建渝州,宋改称“双 喜重庆”, 民国抗战时期任陪都,改革开放 “三峡移民”,重庆这座大熔炉就是一个荟萃 各色文化的高地,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 了历史赋予的多样性、过渡性、融合性。 20世纪末重庆被设为直辖市,中国地域文 化和世界各形态文化在这里的交汇,引起 新一轮的文化大爆炸,形成了重庆文化的 包容性,热情好客,外向开朗,不排外, 乐于助人的文化性格。
地标建筑
2重庆人民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 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 的标志建筑物之一。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 煌,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 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 筑艺术蜚声中外。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表 达新生的人民政权有信心带领人民走向辉煌 未来的决心,掀起“建设大西南”的高潮而建 设的大礼堂。
谢谢
3 景观设计评价及建议
优点
上文对于重庆城市景观在山水景观、城市建筑、城市与环境形成的整体 风格和城市文脉方面的优势作了介绍,基于重庆市特殊的自然地理、历 史文化,城市整体景观在较大程度上做到了与自然相协调,体现了可持 续发展以及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较好体现了景观的地方文化特 殊,能够增强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发挥景观的旅游价值。2015年 重庆规划局公布了《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明确提出传承历史 文脉,地域文化与城市风貌有机结合,更为重庆城市文脉的保护提供指 南和保障。
2.
重庆城市景观特色分析
在重庆市特色的自然历史基础上,对重庆市城市景观设计,主要从山水 景观、城市建筑、城市与环境形成的整体风格和城市与历史的融合几个 方面来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课时1)(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空 间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
结
构
人口、产业在空间集聚
1
2
3
城市土地开发利用
功能区
主要功能区
02.城乡空间结构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特点:最基本的功能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分类: 高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特点:工业高度集聚的区域, 促进了近现代区域城市化
分布:沿城市交通线路的外围分布 布局时受环境要求较大
图 中 OA 为 商 业 区 、 AB 为 住 宅 区 、 BC 为 工 业 区.。因为在0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 付租能力最高。
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A. 交通运输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B. 历史文化 C. 国家政策 D 自然地理条件
乡村空间结构
1. 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城市
乡村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 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地2万平方米的喷泉组成,是重庆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重庆城市公
园用地的来源最可能为( )
C
A.旧城改造用地
B.中心商务区用地
C.城市荒山、湖泊湿地 D.废弃工业用地
A (2)与一般的城市建筑相比,城市公园( )
A.实现城市生态自我修复 B.减少城市土地的浪费
C.布局较随意,区位性不强 D.居民活动量小,维修成本低
重庆市历年城市规划介绍
2011-2020年规划
总结词
转型升级、品质提升
详细描述
该阶段重庆市面临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的压力,城市规划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品质的 提升,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该阶段城市规划注重城市空间 布局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机遇
城市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可持续发 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为重 庆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对未来城市规划的建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环境 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发展
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优化交通体系
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提高 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 拥堵问题。
促进创新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创新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城市的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重庆市将在城市规划中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PART 05
结论
REPORTING
城市规划对重庆市发展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经济增长
城市规划通过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为重庆市的经济增长提供 了有力支撑。
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旨在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重庆市的 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一直是一 个重点领域。
VS
重庆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生态 保护、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 内容。通过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和监管 ,重庆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得到了提 高。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估
实施情况
• 较好地落实了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和措施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基础设施水平逐年提高 • 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评估
•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 部分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仍较低,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实施策略
•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城市竞争力 •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 坚持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措施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 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 致 •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重庆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
01
重庆城市基本情况概述
重庆市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特点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
地理环境特点
• 东邻湖北省,南邻贵州省 • 西邻四川省,北邻陕西省
• 地势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 • 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 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天然 气、铝土矿等 • 水资源丰富,长江、嘉陵江及其 支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 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好
重庆市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方案与措施
规划方案
• 构建均等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城市社会事业发展格局 • 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事业综合承载能力 • 优化社会事业布局,实现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措施
•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高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 优化社会事业布局,提高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 发展多元化社会事业,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2023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人文地理(选择题)
2023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人文地理(选择题)一、单选题1.(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我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这是我国自1962年以来的人口首次负增长。
据资料,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人口就业压力增大B.老龄化加剧C.逆城市化进程加快D.消费能力升高2.(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近年,回归自然、亲近城市的骑行方式成为北京“新玩法”。
图是某驴友手绘的北京新景点——“妫河生态走廊”骑游线路图。
读图,妫河生态走廊()A.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北B.骑游线路全长约70千米C.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内D.沿途都是原生态自然景观二、选择题组(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瑞典()A.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震多发B.受冰川侵蚀作用影响,西部峡湾广布C.城市多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D.北部土地面积广,资源环境承载力高4.波的尼亚湾沿岸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北寒带,气温低,蒸发量小B.位于迎风坡,降水多C.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旱涝多发D.地势平坦,排水不畅(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双万城市”指人口超过千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亿的城市。
2020年我国四个“双万城市”人口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5.据表推断()①北京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①广州比上海老龄化严重①深圳的城镇人口数量最多①四座城市规模等级相近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表中“双万城市”的发展应()A.减少人口流动,控制城镇人口数量B.引导人口在城镇与乡村之间平均布局C.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D.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人口合理容量(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安徽省铜陵市因铜得名,以铜而兴。
2022年,Q汽车集团铜箔锂电池项目落户铜陵,拟建设20Gwh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整理版]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
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
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
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
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该城市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和文化区,下列匹配正确的是()A.①—居住区B.②—文化区C.③—商业区D.④—工业区2.该城市计划建设一处高级居住区,应选址在()A.甲B.乙C.丙D.丁1题,根据图中所示,①位于商业区外围,占地面积较大,为居住区,A项对;②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处,为商业区,B项错;③位于铁路线附近,有的距离矿产地较近,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宜布局工业区,C项错;④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为文化区,D项错。
第2题,甲、乙两处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铁路线附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不适合布局高级居住区;丙、丁两处相比较,丁处位于盛行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环境更好,故丁处更适合布局高级居住区。
2.D“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4.岭南地区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灾3题,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通风、排水、防潮,B项正确。
第4题,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空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B项正确。
4.B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
01-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
1- 重庆高新区2- 璧山高新区3- 荣昌高新区4- 永川高新区
7
5- 重庆经开区6- 万州经开区7- 长寿经开区
-18-
重庆市国土空间Leabharlann 体规划2021-2035 年4
高质量发展的重庆
智造重镇 智慧名城 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 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重庆改革发展导航定向。“两点”定位,即西部 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国家区 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两地”“两高”目标, 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 造高品质生活。发挥“三个作用”,即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 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 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规划》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 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共 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土空间规划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坚持底线思维,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 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规划》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 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推动适宜发展区 域土地集约使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承载,加快“万开云”板块同城化, 强化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江城”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上的 示范作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立足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丰 富拓展生态康养新业态,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2007-08-14 14:41:54)
分类:专业资料汇总-规划建筑
标签:
学习公社
重庆市地理
城市
空间布局
我国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城市与整个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主要指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区域城镇体系的城市化水平、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等,即传统的“一化三结构”研究;另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内部土地利用、CBD、郊区化、城市边缘区、城市形态结构眼花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一)重庆市的城镇体系从重庆陪都10年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在1946年4月,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2.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3.98版总规
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组团。
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
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4.2005-2020年版总规
在重庆市历次总体规划中,“多中心、组团式”是一贯坚持并得到高度评价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策略。
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既顺应了重庆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特征,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形态。
这种城市形态是城市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它将特大城市分解为一系列较为独立,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组团,大部分人的日常活动都能在组团内完成,同时通过增设城市副中心,减小城市规模扩张后对城市中心的压力。
从上面的四个发展历程可以知道:重庆卫星城――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多中心组团式,目前重庆的发展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为主。
(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以重庆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南川、长寿、开县为地区中心城市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现代化城镇体系。
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到2020年,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镇群。
城市化道路
全市城市化过程主要应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和加快小城镇发展。
1、控制都市圈的人口密度,布局合理的城市形态,重点发展都市绵延区;
2、发展万州、涪陵两个大城市,加快江津等七个中等城市的发展,合理集聚产业和人口;
3、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剩余劳动力转化,走城乡一体化道路。
(三)城镇体系结构布局
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五个等级。
市域空间将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的三大城镇群:即以特大城市重庆都市圈为中心的中西部城镇群,以万州为中心城市的东北部城镇群,以涪陵、黔江为中心城市的东南部城镇群。
1、都市绵延区
以重庆都市圈为核心,包括江津、合川、永川、长寿、南川五个中等城市和数十座小城市,2020年城镇总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远期将与四川成都地区共同形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都市绵延区。
主要承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科技中心、信彷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基础工业。
2、城镇密集区
市域内东部地区将形成两片城镇密集区:以万州为中心城市的东北部城镇密集区,以涪陵、黔江为中心城市的东南部城镇密集区,城镇人口将分别达到200万和150万人左右,应诱导工业在本区内适当集聚,承担工业中心及相应的城市功能,其发展形态以串珠状为主要特征。
3、生态保护区
市域内划分了九片大型生态保护区:即长江沿线生态保护区、渝北统景生态保护区、江津四面山生态保护区、南川金佛山生态保护区、石柱黄水生态保护区、酉阳桃花源生态保护区、奉节天坑地缝生态保护区、巫溪小三峡生态保护区等。
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防止对土及资源的破坏,以保持自然生态为主要功能。
4、农业区
市域其它区域作为农业区。
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城镇建设应适当集聚,主要承担农业基地功能。
2020年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将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这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持续协调发展的结构体系。
具体格局为:1个特大城市(都市圈500万人)、2个大城市(万州、涪陵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9个中等城市(20~30万人)、33个小城市(5~20万人)、192个小城镇(1~5万人)以及517个1万人以下的一般建制镇。
(四)城市空间分析
重庆城市的发展空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主城,即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约600平方公里的地区,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
分为五个片区、十组团,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分隔,是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个层次是都市圈,它由主城及十一个外围组团组成,包括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所辖区域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即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
外围组团是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第三个层次是市域,即8.23万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
以产业布局为依据,能源、交通、原材料和旅游开发为动力,主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地区中心城市为增长极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结构体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
按照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只能以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速度扩散到周围地区。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能比分散状态更快、更有效。
因此,重庆的城市化也应选择重点突破的方式,充分依托重大线性基础设施,发挥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选择特大、大、中、小分层推进的城市化模式。
重点培育大城市、中等城市,加快发展小城镇。
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组成的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缩小城市的首位度,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但是,按核心――边缘增长理论,母城作为核心区存在,可能会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相当于边
缘地区)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造成母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周边地区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
为防止这种状态出现,在培育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时,除了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群,使之成为启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规划期限为1996-2020年。
其中,近期到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城市的断裂点分析,影响范围(西南地区城市)
康弗斯1949年提出的“断裂点”概念,指两个城市间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可以用下列公式求出:
D AB
d A =
dA――断裂点到A城的距离dAB――A和B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PB――较小城市B城的人口PA――较大城市A城的人口
按照这一公式,城市规模越大,其吸引曲也较大,因而断裂点推向较小的城市。
目前,成都市和重庆市的城市间相互作用系数仅为24.6,远远低于成都与德阳(912.4)、眉山(409.1)、绵阳(288.5)的相互作用系数。
城市功能定位相同。
产业结构趋同成都、重庆两市均称要做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
存在问题:①重庆与成都联系不够密切,与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较弱。
②城市密度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城市化水平低。
重庆与程度相比较,重庆都四川省内部城市的影响很大,比成都的影响范围腰打上好几倍。